登陆注册
7384100000035

第35章 最后的岁月(2)

这位老太婆就是张琼华。晓得郭沫若爱吃家乡的土特产,所以她每年都要亲手做一罐咸菜和一罐豆瓣给郭沫若寄去。这也是她的一番心意。

解放以后进行了土地改革,张琼华过去每年收的几十担租谷就没有了。生活无着落,她就从沙湾搬到乐山城里居住。最初以典当为生,卖衣服,卖箱柜,卖盘盘碗碗。后来没有什么东西可卖了,她就做叶儿粑卖。这是一种用糯米做的甜食,四川人很爱吃的。忠厚本份的张琼华不会“偷工减料”,她做的叶儿粑工精料足味道好,虽然卖得快,却亏了本。只好又做小娃娃的小鞋儿小帽儿卖,但也赚不了什么钱,年纪老了,日子又过得这么艰难。郭宗瑨看不下去,就对张琼华说:

“给八爸写封信,让他每月给你寄些生活费来吧。”

说了几次张琼华都不同意。她怕给郭沫若添麻烦。生活实在无着了,她才点头同意,但又唯恐郭宗瑨要多了,就把自己一月的开支反反复复算了又算,提出了一个最基本的限额,嘱咐郭宗瑁说:

“让他一月寄十五元来吧。”

郭宗瑨一听就摇头:“这咋行?太少了,你要吃饭,还要供树桓读书。”

张琼华事事都为别人着想,更何况对郭沫若。她坚持己见地说:“他也不宽裕,别太加重了他的负担,就十五元行啦!”

郭沫若收到郭宗瑨的来信后,主动承担起了张琼华的供养责任。他每月给张琼华寄去人民币十五元,以后随着生活费用的提高,逐步增加到二十元、二十五元、三十元。张琼华每次收到汇款后,都遵照郭沫若的要求寄去回笺。

这,成了一对名义上的老夫妻的唯一联系了……

张琼华有一个姨侄女在西安工作,写信请张琼华到她那里去耍一耍,于是张琼华去西安住了两个月。她本打算回乐山的,但姨侄女劝她说:

“你老人家好不容易才出来一趟,西安离北京不远,干脆再去北京耍耍。”

张琼华想想也好,就独自踏上了开往北京去的火车。

这是一九六三年的事,离那次郭沫若回乐山又过去了二十多个年头了。郭沫若和她见了两次面,摆了摆家常,还专门蒸了一顿川味蚱肉款待张琼华。但两人的耳朵都不好,说起话来必须提高嗓门,就好像一对老夫妻在大声吵吵。

郭沫若的秘书王廷芳陪张琼华老人游览了许多北京的名胜古迹,诸如故宫呀、北海呀、天坛呀、颐和园等等。张琼华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样,东张张,西望望,显得又惊异又兴奋。活了七十多岁,她总算是开了眼界,为此她深深感激着郭沫若。

王廷芳希望她在北京多住些日子,可是张琼华不肯。“他太忙了,我不能在这里分他的心。”她对王廷芳这么说,她总觉得自己是一个累赘。

临走时,王廷芳问她:“想在北京买点什么?”

张琼华摆了摆手,说:“不买啥子。”

经王廷芳一再动员,张琼华才去商店里转了转,但也只扯了一截黑灯芯绒布。她爱不释手地对王廷芳说:

“这种料子好看,耐穿,我这辈子还没穿过。”

王廷芳觉得太过意不去了,回来向郭沫若汇报后,郭沫若特地叫秘书买了暖水瓶、铝锅、衣料等生活用品送给了张琼华。

回到乐山以后,张琼华继续过着尼姑似的生活。不喜杀生,极少吃肉,除早晨一顿是荷包蛋外,其余中晚两餐都是素菜斋饭。身体好一点时就到街上走一走,或者坐在熟人的小摊子前,看着别人做生意,一坐就是大半天。年纪愈来愈老,不能上街转了,她就端把竹椅,静静地坐在院子门口往街上默默张望。有时望着望着眼睛里就会涌上了泪水。

啊啊!可怜的老人家,你在张望什么呢?

莫非仍在盼望着,盼望着郭开贞有一天会突然出现在你的眼前吗?

此时在北京前海西街十八号,又是别有一番景象。

五十年代初期,这里曾经是蒙古人民共和国驻中国大使馆的馆址,后由宋庆龄女士居住。宋庆龄迁往新居以后,这座府第就划归郭沫若和夫人于立群使用了。按照规定,这是副总理、副委员长一级领导人才能居住的宅邸。它基本上仍是四合院的建筑结构,只不过高大、宏敞、厚重、精美,远不是北京普通的四合院所能比拟。里面还有大大的两重花园和一座假山,四周筑有高大的围墙,朱门由警卫把守着。假若居住在其中的郭沫若不是诗人,我们只能如实地把它看作是一座官邸而不是诗神缪斯的殿堂,更不用说杜甫的为秋风所破的茅草屋了……

一九六三年。春天的季节。花园里的花朵竞相开放,争奇斗艳。在郭沫若的书屋里,也洋溢着一派浓浓春意。

这一天,于立群在默诵毛泽东的词《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深有感悟,就对郭沫若说:

“我特别喜欢‘万方乐奏有于阗’这句。”

说罢,她兴致勃发,立即展纸挥毫。此时于立群的书法日臻成熟,已经是国内有名的女书法家了,那几个字经她书写,跃然纸上,气度非凡。可是仔细一验看,才发现把开头的“万方乐”写成“万方春”了,错了一个字!

“糟糕!”于立群嘴里嘟囔了一声,便要把这张纸扔掉。

“慢来,慢来,我看一看!——”

郭沫若一边说,一边走过去,从于立群手中接过笔管来,略为思索,就用隶书在“万方春”三个字下边加了几个字。然后颇为自负地笑着对于立群说:

“这样一来,不就变废为宝了么?”

于立群一看,原来郭沫若凑成了一副四言联:

万方春色,千顷湖光。

于立群开心地笑了。本来是一张废纸,经郭沫若稍一加工,果然点石成金,顿添风采。

郭沫若和于立群经常这样“合作”。他们的夫妻生活中充满了温馨的爱意,文人的雅趣。

文化大革命初期,郭沫若本人虽然由于毛泽东和周恩来的保护而没有受到直接的冲击,但他的两个儿子却未能幸免于难:在中国农业大学读书的郭世英被绑架后折磨至死,在音乐学院读书的郭民英自杀身亡。两个爱子在浩劫中相继死于非命,这对郭沫若和于立群来说,可以想象打击是多么多么的沉重!本来就患有心脏病和神经衰弱症的于立群,在接连发生的打击下近乎于癫狂了,她只是重重复复地喊着一句话:

“让他们来批判我吧,孩子们是无罪的啊!”

这一家人把希望寄托在周恩来总理的身上。有一天晚上正好郭沫若要参加周总理主持的外事活动,于立群再三叮嘱他无论如何也要请周总理帮帮忙,营救被绑架的孩子。

郭沫若去了,他就坐在周恩来的身旁。他和周恩来有着几十年的深厚友谊,他相信只要他把这件事提出来,总理是一定会伸出救援之手的。当时周恩来仍然保持着“第三把手”的地位,在一定范围之内还是有一定的权力的。然而,郭沫若终于没有开口一一他不愿意、也不忍心让已经操劳过度的周恩来再为自己儿子的事操心。整个神州大地正处于一片混乱和动荡之中,有多少国家大事正等着周总理去处理啊!比起国家和民族来,儿子的被绑架、关押毕竟只是一件小事……

于立群在家中焦急地等待着消息。她本来是怀有满腔希望的:沫若一定会向周总理讲,总理一定会设法营救,孩子一定能平安地回家来……可是,郭沫若回来后告诉她说,他根本没有向周总理提世英被绑架的事。于立群满心的希望顿时化为了乌有,她生平第一次向她敬重与爱戴的郭沫若动了肝火,埋怨与责怪一齐进发了出来……

郭沫若沉默着,既无言安慰妻子,又无言告慰爱子。过了好半晌,他才吃力地说道:

“我也是为了中国好啊!”

好像还有许多话要说,但他只说了这一句,便站起身来颤颤巍巍地走出去了。他有生以来第一次感觉到自己无能为力,竟连儿子处在危险的时候,作为父亲的他却一点办法也没有。郭沫若一向被称为“大胆派”,他是无所畏惧的,也是强有力的。面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他曾发出了雷霆式的怒叫;面对比铁还要坚固的黑暗,他曾抽出了光明如闪电的长剑。然而现在,面对疯狂,面对邪恶,他只能沉默了,有时候甚至跟着说一些违心之言。

这是为什么?

难道郭老郭老真的老了吗?

从这一天起,在北京前海西街十八号院里,有一位老人经常伏在案头,一只颤抖的手执着毛笔,工工整整地抄写儿子留下来的日记。好像儿子和父亲在亲切地交谈。

这位老人,就是郭沫若。

乾坤倒转,屈原遭到放逐的时代好像又复活了。但要真正做一个屈原式的诗人却也真不容易,也许能做一时而未必能做一生。郭沫若现在就只能向死去的儿子讲一讲真心话……

于立群又在为失去爱子而哀痛了,心脏病和神经衰弱症愈来愈折磨着她。

一九七四年批林批孔时,江青一伙有意要拿郭沫若开刀了。在一月二十五日北京举行的一万八千人大会上,郭老三番五次被点名批判。张春桥和江青还先后打上门来,逼他写检讨文章。郭沫若洞悉了江青一伙的阴谋并进行了坚决的抵制,他对于立群说:

“他们是针对总理的。”

此时郭沫若已是八十多岁的高龄,病魔一直紧紧缠着他,住在医院里的时间竟比在家里的时间还长。

一九七四年春安娜曾去日本探亲并处理故居的房产转移。回到中国后得知郭沫若病重的消息,便和女儿淑璃一起赶到北京医院里看望他。时间是在一九七五年的下半年。他们已经许多许多年没有见面了,坐在沙发里的郭老见安娜来了,就吃力地要站起身来迎接。安娜快步上前将郭老按回沙发坐下,握着他的手幽默地说:

“你变了,变得慈祥了,你是会进天堂的。”

同类推荐
  • 宋朝往事

    宋朝往事

    本书以北宋末年一段人所共知的改革风波为背景,激情讲述王安石变法时代宋朝的权力格局与自救路径,特别是对王安石和司马光的政品、人品、学品做了颇见新意的阐述。
  • 中国古代才子佳人故事(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才子佳人故事(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才子与佳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多见诸中国古代小说,寄托着从古至今中国人的爱情乌托邦。两千年前的《诗经》,在开篇就为我们描述了男女相恋。中国古代最为人称道的爱情故事,莫过于那些才子佳人的相知与相守的感人轶事!其中: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坚守,陆游与唐婉的凄美,无不深深感动着一代代的人!古人读书的最好境遇或许是“红袖添香夜读书”了,而茫茫凡尘能有一位红颜知己可谓人生之幸事!
  • 汉孝成皇后赵飞燕传

    汉孝成皇后赵飞燕传

    赵飞燕是一位在中国历史上传奇的人物。在中国民间和历史上,她以美貌著称,所谓“环肥燕瘦”讲的便是她和杨玉环,而燕瘦也通常用以比喻体态轻盈瘦弱的美女。其孪生妹妹赵合德,在姐姐赵飞燕得宠后,经由姊姊的关系,她亦入宫随侍汉成帝,并深得皇帝宠爱。本书则根据史料记载,以文学的手法描述了这一双贫寒孤女如何成为汉成帝的专宠的传奇故事。
  • 哥伦布——地理大发现的先驱

    哥伦布——地理大发现的先驱

    《图说世界名人:哥伦布(地理大发现的先驱)》介绍了,哥伦布,意大利著名的航海家。哥伦布的远航是大航海时代的开端。新航路的开辟,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它使海外贸易的路线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从那以后,西方终于走出了中世纪的黑暗,开始以不可阻挡之势崛起于世界,并在之后的几个世纪中,成就海上霸业。
  • 周恩来与外交部长们

    周恩来与外交部长们

    周恩来是中国第一任外交部长,直接领导外交事业长达26年之久,是中国外交事业的奠基者。当代一些著名政治领导人,如斯大林、尼克松、艾登、尼赫鲁、西哈努克、尼雷尔、基辛格等,都赞颂周恩来是一个非凡的外交家。
热门推荐
  • 我的摸金人生

    我的摸金人生

    他是摸金门一派隐秘传人;他打破了家族的生死咒语;他是摸金时代的传奇人物;……他就是吴六一……
  • 太古寻

    太古寻

    当有一个机会可以让你开始一段新的生活时,你会怎么做?而且还是在陌生的异世界?是追求达官显贵,还是至尊强者;亦或者平凡一世,无作无为;不,是大隐隐于世的平凡也是无数人的信仰,全在一念之间。
  • 听妈妈重读红色经典

    听妈妈重读红色经典

    听妈妈重读红色经典,就是随同父辈穿越岁月之河。走进昨天,拨动昨日情弦,红色经典所蕴藏着的审美视野与人文精神,也将同样滋养着今日少年的情怀。本书对《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绞刑架下的报告》等五篇名著进行了重新的欣赏。
  • 夏仲夜梦恶魔双生子

    夏仲夜梦恶魔双生子

    双生子背负神秘身份,家族危机?妹妹失踪?故友重逢?恩人相救只是阴谋,救人者另有他人?神秘身份?一切扑朔迷离,唯有他,一直陪在我身边,不离不弃。你若不离不弃,我便生死相依。执子之手,与子皆老
  • 冷公主撞上傲王子

    冷公主撞上傲王子

    当她(他)相遇时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当她遇上温柔的他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当天真的她遇上他有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当她(他)们相遇又会产生怎样的火花?
  • 二两银子买来的夫君

    二两银子买来的夫君

    屠娘和媒婆大老远的跑去京城买了个夫君,杀猪的碰到卖身的。天雷勾动地火。本以为俩人可以乐呵过着幸福快乐小生活。谁知她家这长相妖里妖气的夫君的旧情人找上门来!她就知道,便宜没好货!
  • BOOS的小娇妻

    BOOS的小娇妻

    她的父亲面临破产,她为了帮忙还父亲欠下的几千万的债钱,不惜去【撒旦】酒吧打工赚钱。在一个夜晚,她失去双亲,母亲和父亲再一次车祸中去世。她伤心欲绝。”叶雨萱!”于是她答应了他,与他签下了婚约。故事从此展开.........【我是第一次写小说,可能不太好,希望大家给一些建议啦~】
  • 绝色萌后:万能大小姐

    绝色萌后:万能大小姐

    女主因为装逼,被雷劈了……然后……和闺蜜一起穿越了……而以前的同班同学也因为看见她俩被雷劈了,就想冲上去救人……结果自己也穿越,还成为了公公…………(以下省略50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千万不要装逼!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 大战役

    大战役

    一场会将艾泽拉斯世界所有人卷入的大战役在众多军事家的谋划下悄悄进行,血蹄村的普通农夫也被迫离开故土,投入了不可思议的战争。阴谋、欺诈和血腥的杀戮是战争不可缺少的内容,但是小人物的爱情、亲情和悲伤的回忆也成为战争的附属。为了从战争中牟取暴利的地精大豪商,为了延续将要消失的魔法时代的黑暗术士,还有许许多多在战争中失去自我和生存目的的人,他们都不得不徘徊在战争的废墟旁,寻找失去的东西……附言:最近行政工作很忙,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创作完《大战役》。不过我在书友的提醒下开始注意到这本书的版权保护问题了,现在转载《大战役》的网站应该不下400家,有些论坛和网站甚至没有表明原作者。这本小说付诸了我很多心血,希望它能够平安的成长,并得到自己的价值。《大战役》按照原定的写作计划,大概还有十多章就会得到最终结局,这场战争不管是谁都受到了影响,他们会为一个美好的结局而感到欣慰的……感谢各位支持我的朋友,我会以自己的文字回报各位,最后公布《大战役》读者群的QQ号码:3191991
  • 大森林里的小木屋

    大森林里的小木屋

    本书记录了罗兰在美国拓荒热潮中,从两岁开始跟随父母四处迁移,艰苦开拓,直到拥有幸福的生活。书中洋溢着浓浓的亲情,他们的生活态度是值得每个家庭和孩子思考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