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宁钱:有隶、真及瘦金体,尤以瘦金体为古今一绝。有小平、当十、当五。直径25厘米,重32克的小平通宝钱不多见。崇宁通宝大钱版别多,如:大字、大样、瘦字,边炉、合背等都为少见品。又有白铜铸成的,“通”字末笔拖长。崇宁元宝存世极罕,小平仅见楷篆对品各一枚。有伪品,基本上是用通宝改范铸成的。重宝流传甚多,直径35厘米,重11—12克。背上有“十”字的为罕见品。有铜锡合金的,夹锡的,这种钱比铜质重宝分量轻,有伪品。
大观通宝:御书瘦金体,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当十五种。又有铁钱,夹锡钱。折十钱铸工最精,直径41厘米,重19克。小平及折十钱铸量甚多。折二、折三的少,折五的更少,合背钱也少。小平大字楷通的也罕见。行书大观及铁范铜钱,罕见。
铁钱版别甚多。大观通宝钱有后铸赝品。
政和通宝、重宝:通宝小平多,版别中文政、真政,大字文政的对钱都较少见。有一种细笔大字,书体接近重和通宝称政和重和样。文字轮廓深峻,称为深字,“政”字偏上称为昂政,有大小字之分,这三种版别均为精美著称。折二钱版别多,存世多,除大字、小字容易分外,其变化多在“政”及“通”字。有一种篆书圆禾的极为少见。重宝铁钱流传多,铜的铁母存世极罕,有伪品,是几十年前北方仿铸的。
重和通宝:直径25厘米,重35克,罕见,尤以篆文者更罕见。
宣和通宝、元宝:都为篆隶对钱,有小平、折二、铁钱。宣和元宝铸量不多,版别却繁,大字者罕见。宣和通宝有美制,巨头宣(即宣字宝盖比一般宣字大一些)、圆贝、隔轮等版别。存世较少。以往钱币收藏家们谈宋钱版别多,主要就是指政和、宣和二朝的小平钱。
宋钦宗只铸靖康钱。元宝钱文为篆隶二体对钱,通宝为真篆二体对钱,小平、折二二种,均有铁钱。小平直径25厘米,重35克。折二直径3厘米,重64—7克。数量少但版别多,除折二靖康元宝篆隶对品稍多外,其他都是极为罕见的,有的仅存孤品。靖康钱伪品也多,有旧钱翻成,其他杜撰,生造及伪铸的靖康伪钱总数已远远超过真品。如:楷书靖康元宝全为假钱,隶书靖康元宝质为白铜,表面尚有锉磨,多属早期制造的伪品。靖康钱的版别虽多,但其书体不论是篆、隶、真、行,均为钦宗手笔。
南宋货币主要品名与特征:
南宋钱比北宋钱品种少,宋钱的多书体及对钱形式到南宋淳熙七年(1180年)复归于同一,开始代之以一种纪年和纪地钱文的钱币形式。这种钱文形式与多书体的“对制”比较起来,在钱制上显然更为完备了。南宋钱币的一个特点是流通中的铜钱数量减少,并且主要流通的是折二钱。纸币已广泛使用。
宋高宗铸有建炎、绍兴两种年号钱。建炎有元宝、通宝、重宝。建炎元宝铸量极少,面文为篆、隶、真三体对钱。小平直径24厘米,重35克。不多见。通宝为折二很多,直径28厘米,重56—58克。版别复杂,“建”字上加一点的称点建,“宝”字内省笔的称省宝,因多为薄劣品,可能为私铸,背“川”
字的多数都精美,面文也类似瘦金体,也有省“川”字的,但都为四川所铸。尤其建炎重宝折三钱,直径3厘米,重93克,成为南宋以后各钱形制轻重的楷模。今已不多见。绍兴钱无重宝,为篆真对钱,有小平、折二、折三及铁钱,铸量多于建炎。小平钱罕见。
宋孝宗时有隆兴、乾道、纯熙、淳熙四种年号钱。隆兴、乾道无小平钱。均为折二型;又有异书乾道元宝的铁钱,背安、裕、广等,都为少见品,而隆兴的折二钱也少见。纯熙钱只有同安监铸有少量铁钱。
淳熙元宝、通宝:在淳熙七年前铸有小平,折二篆真书对钱。
七年后改为纪年钱,钱背上添加纪年数字,如:背“元”字即为元年所铸。又有折三铁钱。通宝只有折三钱,铁钱,背上有星月或纪监名。如:背“汉二”即为湖北汉阳监二年所铸的钱。因此漏铸纪年背文的铜钱相对少见。
宋光宗绍熙元宝、通宝:为小平钱,折二、折三及铁钱,还有一种折五型大钱,铸量极少。
宋宁宗是南宋朝中铁钱钱文最多的,共铸有庆元、嘉泰、开禧、嘉定四种年号钱及圣宋重宝铁钱。
庆元通宝、元宝有小平、折二、折三及铁钱。还有一种五十料大钱,以前曾收录在《古泉汇》、《历代古钱图说》中,并被人们所赞赏,然而这种钱文字呆滞,实则为后人所杜撰的。庆元通宝背“永”字为瘦金体的大钱存世罕见。
开禧通宝有小平、折二及铁钱。元宝为折三,背有纪年的大钱,折十型背“利”大钱,流传世上仅存二枚。
嘉定钱,铜品有通宝、元宝。铁钱钱文非常多有通宝、元宝、重宝、之宝、全宝、水宝、兴宝、安宝、新宝、洪宝、万宝、正宝、真宝、崇宝、泉宝、至宝、珍宝、隆宝、封宝等。嘉定通宝铜品有小平、折二钱,背纪年均到十四为止。嘉定元宝只有小平和当十大铜钱,当十大钱曾有铁钱伪品,是用铜钱翻铸而成的。嘉定大铁钱均为四川所铸,铸工稍逊。
宋理宗是南宋朝中铸钱最多,品种最多的一朝,共铸有宝庆、圣宋、大宋、绍定、端乎、嘉熙、淳祐、皇宋、开庆、景定十种钱币。其中宝庆元宝和圣宋重宝仅见铁钱。
大宋通宝只有当拾的大铜钱,极为罕见。元宝有小平、折二及小平、折二、折三铁钱。
端平有通宝、元宝、重宝三种,元宝为小平钱,背纪年只有“元”字,出现别的纪年就为伪品了。大铁钱很多一直到折十二,通宝为折三,折五大钱,纪年也只有“元”字,铸量很少。楷书钱自成一体。
嘉熙通宝、重宝:通宝背“元”字在穿上的少见。重宝只有折三一种,文字亦很精美。
淳祐在四川铸当百铜铁钱,钱文为楷书,有大中小三等。篆文的当百大钱有大小多种,基本上是伪品。
南宋钱纪年基本上都在背穿上。
此外,南宋还铸行过一种巨额的临安府钱牌,有上圆下方,上方下圆,长方形的三种,牌面有“临安府行用”的字样,牌背有“准贰佰文省”、“准叁佰文省”、“准伍佰文省”铜牌。小面额为铅牌有“准壹拾文省”、“准肆拾文省”等,传世为罕见品。伪品的数量超过真品。
宋代珍稀品:
宋时期有几种存世极为罕见的钱。
1应运元宝:北宋淳化五年(994年)四川李顺起义铸。
2应感通宝铜铁钱:钱文右旋读。也为李顺所铸。
3太平通宝:南宋建炎(1127—1130年)年间李婆备起义军所铸。面文对读,折二钱。
4招纳信宝:南宋绍兴(1131—1162年)年间用以招抚用的,钱文旋读,背文有“使”字和押文。
综上所述,两宋钱币名称多种多样,形制也有数种,为了使人们能一目了然,简单归结为:宋钱重宝钱有,庆历、至和、元符、崇宁、政和、靖康及建炎、嘉定、圣宋(铁)。
无通宝钱的有:淳化、至道、咸平、景德、天圣、明道、景祐、皇宋、景定、咸淳。
无元宝钱的有:太平、天禧、皇宋、元丰、元祐、元符、大观、重和、嘉熙、开庆。
普通宋钱无人造伪,而康定,至和重宝背坊、虢,圣宋通宝,靖康等品种的伪钱较多。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宋朝交子:
随着宋朝商业贸易的发展,铜铁钱的使用,已不能应付局面,出现了纸币。西周所使用的“里布”(布上印币名,长二尺,广二寸,写上年月、地址和钱数,发行人在这三处都加盖印书)。春秋战国时期的“牛皮币”(由买方用牛皮一张,上书买方姓名或符号作为交易媒介,可转让)。汉时的白鹿皮币。唐朝的飞钱(汇票性质)等等,这都只能说是略具纸币的雏形。纸币的真正出现是在宋朝,也就是北宋的交子,南宋的会子。“交子”为当时的俗语,方言,是对票证,证券之类的一种称谓。交子的产生,同铁钱的使用有很大的关系。因四川专用铁钱,所以纸币首创于四川。宋仁宗发行官交子,即中国的国家纸币是在公元1024年开始发行的,是世界上使用纸币最早的国家。北宋交子又称四川交子,用铜版印刷,图案精美,三色套印,面额初有十贯、五贯,后改为一贯和五百文两种。交子以三年为一界发行。交子后来改名为“钱引”,也称“川引”。南宋是纸币广泛发展的时期,“会子”是南宋的最主要货币,面额,初以一贯为“一会”,后来又增发200文,300文,500文,也是三年为一界。两宋的纸币在当时发行量都很大,可惜至今没有发现实物。
(二)辽代货币的主要品种与特征
辽钱大部分是在辽圣宋以后所铸。辽钱铸造都很粗糙,钱背往往错范,文字也不规整,铸量不多,早期铜钱尤为罕见。
辽太祖只铸天赞通宝,是辽国最早的年号钱,有二种,面文楷书的旋读,背平无文,直径24厘米,重29克。隶书的旋虞,背有月纹,直径23厘米,重265克。还有一种篆文奇古,“通”字末笔向上作虎尾状,文字形制与安南钱接近,是安南钱。
昂天天赞文字与一般辽钱不同,为伪品。此种钱是我国钱币中最珍贵的钱币之一,因在历代钱币中铸造最少,流通最短。
辽太宗铸天显通宝:面文隶书,旋读,背郭无文,直径24厘米,重27克。存世罕见。据说仅发现一枚还流传到日本。有伪品。清末仿者,钱体较厚,一般无锈,字体呆板,近清末钱体,与辽钱相距甚远。
天禄通宝:直径24厘米,重41克。面文隶书,旋读,背郭无文。古泉书上未有记载,但近年来有出土的,存世总数也不会超过20枚。
辽穆宗铸应历通宝:面文隶书旋读,背郭无文,直径23厘米,重27克,仅存数枚。曾铸有铁钱。后来的辽钱都以天赞、天显的小平钱为标准。在本文辽钱部分的直径及重量不重复写了。
保宋通宝,乾亨元宝均为仅存数枚。历来被泉家所重视。保宁大字的是伪品。
统和元宝的存世数量相对讲略多于上述几品,背郭无文或星月纹,“元”字不挑或左挑。
太平元宝:隶书,旋读,“元”字左挑,背郭无文。小平钱。
重熙通宝:隶书旋读,背郭无文,有铜铁二品,小平钱。
辽前期的钱币中古泉书上有记载的还有“丹巡贴宝”小平钱,楷书,背郭无文,“巡贴”为辽钱币名。“大丹重宝”:直径24厘米,重45克,钱文粗犷简率,直读,背郭无文,是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最早铸行的铜钱币。“通行泉货”:直径24厘米,重48克。钱文隶书旋读,背郭无文,是阿保机选为迭剌部夷离堇(统管兵马的酋长)时所铸。“开丹圣宝”:隶书,直读,背郭无文。仿唐开元作契丹开元的钱币,是为耶律阿保机称汗首次铸造的钱币。
“大泉五铢”:面文为契丹文。“百贴之宝”(当五大钱),“巡贴千宝”(当十大钱)、“千秋万岁”,有大小钱,版别复杂,为永久通用意,贺典贡钱,可惜这些钱流传在世已少得可怜,称的上凤毛麟角。
辽重熙以后的钱如:清宁、咸雍、大康、大安等钱现存世还比较多。
清宁通宝、元宝:通宝隶书,“宁”字分以“心”以“一”,背郭无文。元宝当十钱,隶书旋读,背郭无文,直径4厘米,重20克。
咸雍通宝:隶书旋读,背郭无文,折二、折三钱,都存世极少。
大康通宝、元宝:隶书旋读,背无文。小平钱。
大安元宝:小平钱,有一种“安”字狭长,称为长字大安,又有细字,小祥等多种版别。
寿昌元宝:隶书,小平钱,“昌”字分长短,元字右挑或双挑,背无文。
乾统元宝:有小平,当十二种,隶书旋读。小平钱,元字左挑,背无文,当十,元字不挑,“宝”字硕长,直径46厘米,重244克。
天宝元宝:小平钱,隶书旋读,背无文,“元”字有左挑或双挑。
辽祚帝铸大辽天庆钱,面文隶楷间,近魏书,平背。当十大钱。这种钱的性质目前还有争议。
根据现有史料,辽钱从太祖到祚帝共铸了二十种年号钱,辽钱的特点是建国后都铸年号钱,钱的种类不多,小平钱大多形制统一,大钱较小,且制作都很粗糙。钱文书法不精美,有自制的契丹文和楷、隶书,有的一个钱上有两种字体,钱背常有错范。因铸量不多,存世较少,早期钱币因稀少,所以伪钱因无可参考的蓝本相对也少。
(三)西夏货币的主要品种与特征
西夏钱,分西夏文及汉文两类。西夏文钱的铸量很少,西夏文的钱文,方整有规矩,笔画多,好像叠床架屋形状,后世把西夏文钱别名为“屋驮钱”。据现在资料,已肯定西夏钱的有十五种(西夏文钱六种,汉文钱九种),还有八种有待研究解决。总的来说,西夏钱币,不管铜钱、铁钱,形制均仿唐初开元,制作精美,文字清秀,铸工也好,很少有一般钱币铸造出现的流铜、错范、倒书、传形等弊病。规格统一,轻重、厚薄、外圆、内方大体一致,是我国钱币史上最好的钱币之一。
西夏文钱有福圣宝钱、大安宝钱、贞观元宝、乾枯宝钱、天庆宝钱,西夏文六种。
福圣宝钱:直径24厘米,重36克,钱文西夏文,旋读,穿上右为年号二字,下左为宝钱,背郭无文。是最早的西夏文钱,铸工粗率。
大安宝钱:旋读,有小平、折二钱。折二直径34厘米,重65克,铸工粗率。
贞观宝钱:旋读,背郭无文,直径25厘米,重38克。存世仅有数枚。
乾枯宝钱:旋读,背郭无文,直径24厘米,重34克。
天庆宝钱:旋读,背郭无文。后二种相对铸工精美。
汉文钱有大安通宝,元德通宝、重宝,天盛元宝,乾祐元宝,天庆元宝,皇建元宝,光定元宝,乾定元宝。
大安通宝:直径24厘米,重41克。钱文为夏惠宗赵秉常的御书隶书,直读,背郭月文,甚罕见。有伪品,改范,可能取太平通宝挖去“平”字及“太”下一点,印成泥范,然后在上打印“安”字。
元德通宝,重宝:钱文在隶楷间,直读,背郭无文。重宝折二钱直径29厘米,重6克,罕见。
天盛元宝:楷书,旋读,铁钱少,背穿上有“西”字或记西兴监监名的为罕见。
乾祐元宝:楷、行书对钱,旋读,背郭无文。铜铁少,有长元、短元等版别。大字版的罕见。
天庆元宝:楷书,旋读,背郭无文或月纹,广穿小字的罕见。
西夏钱中皇建,光定属常见品,但小字皇建亦少见。篆书光定元宝为孤品。
西夏钱的特点是钱文有西夏文和汉文两种,均为方孔圆郭年号钱,除元德重宝外,西夏无折二以上的大钱。
(四)金代货币的主要品种与特征
金代钱币种类较辽钱少,只有正隆、大定、泰和、崇宁、至宁、贞祐几种钱,正隆、大定存世较多。
正隆元宝:有大小钱,面文楷书,旋读,小平直径24厘米,重38克。大钱直径33厘米,重45克。文字精美。五笔正隆,甚为少见。五笔正隆是“正”字末笔左向出头者。
大定通宝:制作很精美。钱文瘦金体,直读,背郭无文或星月。小平钱直径24厘米,重32克。折二直径33厘米,折十直径41—52厘米。还有大定通宝纪年钱,背有申、酉字,酉字在穿下者中有二横,称二横酉,如误铸在穿上,极少见。又有色白如银色的,分小平及宽缘两种,传世甚少。大定通宝大钱存世稀少,有的是后铸的。大定、正隆都有铁钱,其存世数量较铜钱少。
泰和通宝和大定通宝是金钱中的代表,章宗以善瘦金体闻名,所铸的泰和通宝楷书钱文犹有宣、政余风。泰和通宝小平钱直径24厘米,重36克。折二直径27厘米,折三直径32厘米。
小平钱存世很少。泰和通宝伪品,翻铸的多,一般做成熟坑黑漆古颜色,唯肉质不及真品细密,外缘及穿内无自然磨损痕迹,其他均与真品同,几可乱真。
泰和重宝当十钱:面文为党怀英所写的玉筋篆,直读,常见品。分窄、宽郭二品,背无文或合背虽常见,但颇为世人所珍爱。
崇宁通宝:有小平,折二楷书直读钱。折五篆书旋读的元宝钱,是以精美著称的珍罕钱。有伪钱,是以真钱作模,翻铸了若干伪品,其特征是字口之内不甚清晰。
至宁元宝,小平楷书直读,楷书与崇宁通宝相似。折五楷书旋读,以精美著称的珍罕钱。
贞祐通宝小平,折二楷书直读,也是以精美著称的珍罕钱,伪品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