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一个人或一个团体,凡是善于借助别人力量的,均可事半功倍,因为他们更快捷地达到目的。
——《塔木德》
古人说:“下君之策尽自之力,中君之策尽人之力,上君之策尽人之智。”一个人能竭尽自己的能力去完成一项事业,这是难能可贵的,亦必须要那样去奋斗。如果一个人没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又不肯付出自己的力量去实施自己的计划,这个人很难事业有成。但是,一个人或一个团体,仅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足的,特别是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情况下,门类很多,社会分工精细,一个人或一个团体所掌握的科学技术知识是极有限的,在某些科学技术乃至具体工作环节上,哪怕是最杰出人物或团体,亦不可能独自完成,必须要借助别人的力量才能攻克。更值得注意的是,人的智慧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尽人之力远不如尽人之智,所以古人已道出了下中上的策略。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一个人或一个团体,凡是善于借助别人力量的,均可事半功倍,更快捷地达到目的。犹太人不论是在商界还是在科技界,成功者众多,因为他们普遍都具有善于借助别人之智的本领。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且不说其在外交工作上的政治手腕,就说他在处理白宫内的事务方面,就是一位典型的巧于借用别人力量和智慧的能手。他有一个惯例,凡是下级呈报来的工作方案或议案,他先不看,压它几天后,把提出方案或议案的人叫来,问他:“这是你最成熟的方案(议案)吗?”对方思考一下,一般不敢肯定是最成熟的,只好答说:“也许还有不足之处。”基辛格即会叫他拿回去再思考和修改得完善些。
过了一段时间后,提案者再次送来修改过的方案(议案)。此时基辛格把它看了,然后问对方:“这是你最好的方案吗?还有没有别的比这方案更好的办法?”这又让提案者陷入更深层次的思考,把方案拿回去再研究。他就是这样反复让别人深入思考研究,用尽最佳的智慧,达到自己所需要的目的。这不愧为犹太人基辛格的一个高招,也反映出犹太人成功的一个诀窍。
犹太人密歇尔·福里布尔经营的大陆谷物总公司能够从一间小食品店发展成为一家世界最大的谷物交易跨国企业,主要因其善于借助先进的通讯科技和大批懂技术懂经营的高级人才。他不惜成本不断采用世界最先进的通讯设备,宁肯付出极高的报酬请有真才实学的经营管理人才到公司工作。因此使其公司信息灵通,员工操作技巧高超,竞争能力总胜人一筹。他虽然付出了很大代价取得这些优势,但他借用这些力量和智慧赚回的钱远比他支出的大得多,可谓“吃小亏占大便宜”。
所有大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特长,就是有一种识人的眼光,能够抓住别人的优点,把每一个员工的位置都分配得十分恰当,使每个员工的力量和智慧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曾预先写下这样的墓志铭:“睡在这里的是善于访求比他更聪明者的人。”的确,卡耐基能够从一个铁道工人变成一个钢铁大王,是他能够发掘许多优秀人才为他工作,使他的工作效力增值了成千上万倍的结果。
经商需要借势,而势力最大者便为当地政府,为各种政要。
在以色列,想方设法打听到手握实权官员的姓氏,并进而接近和结识他,是想要在商业上获得成功最重要的一步。你得腾出一小时或两小时,邀请他一边呷着咖啡,一边海阔天空地聊天,这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因为对这些拿月薪的官员来讲,有的是时间。
这样的个人交际之所以划算,是因为只要他一点头,或者从旁扶你一把,你就能得到你所想要的东西。
在以色列规模不大的财政金融团体里做事,有熟人是至关重要的,你所结识的官员会助你一臂之力。事实上,他们的办公室已变成以色列商业肥水外流的管道。
在以色列做生意,通过结识官员进入商业圈,相对来讲较容易。因为以色列商业集团不像其他国家的同行那样易用势利的眼光拒绝圈子外的人,新来者只要稍下工夫就能挤入商业圈子内。
由于在以色列凭关系办事已司空见惯,经商又过于灵活。例如像商业法规条例,在其他国家都是白纸黑字写着的,商人们都得遵守。但在以色列呢,手握权柄的官员都有权力变更、修改,甚至置这些商业上的条例于不顾。因此,要在以色列做成生意,务必学会她那特有的经商方式,把商界官员捧好了,一切都会如愿以偿。
善于结交政界要人的犹太商人不少,近代的典型要算美国的石油巨头约翰·洛克菲勒。
奉行“先行者无厚利”的犹太商法,洛克菲勒独霸世界石油业,蜚声海内外;奉行“善走上层路线者必成强者”的犹太商法,洛克菲勒不断打倒不断冒出来的竞争对手。
善于利用政府部门的优势和权威,借势发力,就能够使从商者的力量非同一般。洛克菲勒对此坚信不疑。
运用政治手腕是洛克菲勒从商生涯中最得意的战术。他在政界的新朋故友,每每在他商场上的关键时刻做了他的代言人。美国驻外大使的支持,增强了他从事国际竞争的底气。
1890年,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受到了违反《垄断禁止法》的指控。指控是俄州最高检察厅厅长华特森作出的。一时间,双方各不相让,都请到了全美最好的律师。华特森做好了充分准备,摆开了生死决战的架势。
华特森剑拔弩张,洛克菲勒却渐渐放松下来。原来,洛克菲勒的少年好友马克·哈那悄悄走进了诉讼之中。这位已成为美国医学界最具权威的总统见了都要礼让三分的参议员,以鲜明的立场站到了洛克菲勒一边。
马克·哈那是共和党人,当时的总统是共和党的哈里逊。对付华特森,马克·哈那只是送去了一封信。信中写道:我以党的立场呈送这封信。受到您指控的并不是社会舆论所指责的组织资本,而是带给国民很多好处的标准石油公司。同为共和党党员的洛克菲勒是该公司的首脑人物,他一直领导着公司参与自由竞争。您的指控是否存在严重谬误呢?
经过马克·哈那一弄,一个经济问题变成了政治问题。华特森很快撤诉了。
洛克菲勒在国内纵横不倒,在国际市场也是左右逢源。这全是因为美国历任驻外使节都保持着支持标准石油的“传统”,甘兼标准石油的“地下大使”。
当俄国皇帝派密使联系巴黎的罗斯查尔男爵,希望罗斯查尔银行投资巴库——巴统铁路建设时,巴库的美国领事立即发现事件的端倪,及时给洛克菲勒发去密电:
“俄国准备把美国石油驱逐出国际市场。”
在巴库——巴统铁路竣工通车之际,在土耳其的美国大使给洛克菲勒送去介绍巴库原油形势的详细资料。
洛克菲勒就是这样掌握国际市场石油动态的。
对付最大的对手——荷兰人达提尔汀古,洛克菲勒也巧妙地运用起他的政治手腕。他通过标准石油在伦敦的批发代理商走英国的“上层路线”,鼓动英国财政要人向议会及新闻界施压,一举挤占了这个从没见过面的荷兰人在英国的巨大石油市场。
洛克菲勒善于走“上层路线”,奥妙之处在于他的财团堪称“美国政治要人培训学校”。他作为这所“学校”的“校长”,有着难以计数的活跃在美国政坛各个领域里的“学生”,甚至“培训”出了达瑞斯、拉斯克、季辛吉这三任美国国务卿。
通过这三个人,洛克菲勒似乎不死——多少年过去了,洛克菲勒对美国的政治影响依旧存在。
“以经济影响政治,以政治左右经济”,犹太人洛克菲勒让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美国巨商商战兵法的扉页上。
善走“上层路线”的背后,洛克菲勒有着精明的经营头脑、准确的分析判断能力、毫不留情的垄断意识和铁的手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