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21400000006

第6章 “长长长长长长长”

——概念与语词

在著名讽刺小说《格列佛游记》里,巴尔尼巴比的学者们认为,说出一个词来多多少少会侵蚀肺部,因而提倡废除语词。他们出门随身携带各种实物,见面时各自打开包袱,指点实物进行交际。指点完毕,各自收拾包袱,相互帮助背上,挥手告别。

小说毕竟是小说,如果把它搬到实际生活中来,那有多荒唐啊!

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能完全取代语词的交际作用。交流思想离不开概念,所谓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它是思维的细胞,要靠语词来表达。

概念无臭无味,无轻无重,我们可以理解它,描述它,却无法感知它。我们不能直接看到或摸到概念。要把头脑中的概念传达给别人,必须借助于有声的或有形的语词。

语词是表示事物的声音或笔画,这些声音和笔画之所以能表示事物,就是由于人们头脑中有相应的概念。概念与语词相互依存。

有人不理解,说交通警用红绿灯来指挥交通,海上船只用旗语来联络,人们在交际时,点头表示赞成,摇头表示反对,这不说明概念也可以感知吗?

其实,红绿灯、旗语以及点头、摇头所表达的意义还是要通过语词来解释,人们才能够理解。

美国人在公共场合演讲,举起双手与头并排,掌心向着听众,成投降式,是要求听众保持安静;但是在希腊,这是最侮辱人的手势。印度人的习惯,点头是反对,摇头是赞成。可见,用手势表达思想还得用语词来解释。

鼓掌、吹口哨是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可有时候会带来误会。20世纪50年代初,京剧大师程砚秋到抚顺、鞍山演出。在第一场演出当中,台下掌声不断。戏演完后,虽然谢幕10多次,观众仍连连鼓掌,不肯退场。剧场经理赶到后台,对程砚秋说:“事先忘了跟您说了,我们东北时兴便装谢幕。您卸装,换便装吧!”

这位京剧大师没有思想准备,一再说:“我卸装慢,您跟观众解释一下吧!”剧场经理转达后,无奈观众不接受,仍然鼓掌,有人甚至吹起了口哨。

程砚秋误认为让他便装上台,是拿他寻开心,便匆匆卸装,从后台悄然离去。热心的观众认为程砚秋看不起他们,第二天观众骤减,有人买了票也没来。第三天人更少。本来要演10场,却只演了3场,京剧大师郁郁不乐地离去。

美国著名小说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到一个小镇演讲,附近许多农民慕名而来。会场里挤满了听众,但马克·吐温发现听众的反应远不如他想象中那般热烈,于是提前结束演讲,从后台快步绕到会场大门外,了解气氛不热烈的原因。

出乎意外,他发现人们在模仿他的话,笑着,议论着。一对远道而来的老夫妇在登上马车启程时,丈夫对妻子说:“他讲得真好笑,我费尽力气,才忍住没笑出声来。”妻子说:“要是忍不住,可就失礼了,人家可是个名人呢!”

大作家长舒一口气,以后他每每谈及此事,总是悔不当初,对不起那些远道而来的乡间听众。

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而语词是概念的表达方式,但它们不完全是一一对应的。

古时候,不同的人家贴不同的春联,似有不成文之规矩。人们从门联就大致可猜出户主的身份。“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一定是书香门第;“入座三杯醉者也,出门一倒歪之乎”,猜酒家不会错。

有一家的门联很奇特,左右两联都是七个“长”字。过路人围着看热闹,猜不出其中奥妙。这时有个乡下人进城,边看边念,说这一家是卖豆芽的。一问,果然不错。

“长”字,既可读作“生长”的“长”,又可读作“长短”的“长”。“长”还与“常”谐音。这样,上联是“常长,常长,常常长”,下联是“长(zhǎng)得长(cháng)点,长(zhǎng)得长(cháng)点,再长(zhǎng)得长(cháng)点”。这不是发豆芽的又会是什么人家呢?

这副对联的构思利用了一词多义的情况,即同一个语词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外交用语”是个多义词。它可以指称外交家们在交谈或行文时实际使用的某种民族语言;也可以用来指称外交界常用的词汇、专门的术语;还有第三种也是最普通的意义,是指被用来表示那种经过谨慎考虑的措辞,这种措辞委婉曲折,对方领会,第三者也懂得,使外交家们能互相谈论尖锐的问题而又不致激怒对方或失礼。

在交流思想的过程中,由于不了解某个语词的多义性而发生误解的情形常有发生。《尹文子》记载,古时郑国人把未经雕琢的玉石称为“璞”,周人把未腌制的鼠肉称为“璞”。由于同名异实,在一次买卖中闹了笑话。周人怀里揣着璞问郑国的商人:“要买璞吗?”郑国的商人说:“要呀!”当周人拿出璞来,郑人一看竟是鼠肉,“因谢不取”,颇有风度地拒绝了对方。

鲁迅先生在《答曹聚仁先生信》中,曾这样写道:

譬如“妈的”一句话罢,乡下是有许多意义的,有时骂人,有时佩服,有时赞叹,因为他说不出别样的话来。先驱者的任务,是在给他们许多话,可以发表更明确的意思,同时也可以明白更精确的意义。如果也照样的写着“这妈的天气真妈的,妈的再这样,什么都要妈的了。”那予大众语有什么益处呢?

鲁迅先生在这里提到的一词多义的情况,是文化落后的一种表现。我们从中也可悟出一个道理:不同的概念究竟是用同一个语词来表达好呢,还是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好呢?这是没有一定之规的,要看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决定。

一个多义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它的语义又是确定的,表达确定的概念。

在清朝时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那时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都要填相貌册,以防止冒名顶替。有位考官对每位考生都要亲自过过目。有些考生在相貌册上填“微须”,意思是有少量胡须。哪里知道,考官大人把“微”当作“无”解,许多考生因此倒了霉,被当作冒名顶替者被撵出了考场。

有个常熟考生填了“微须”后感到事情很不妙,急忙找文书修改,偏又找不着,到了半夜,只好到剃头铺把胡子刮光。天一亮赶到考场听点。谁知那考官一拍惊堂木:“又来了一个顶替者,册上填明有须,而你却是无须的!”原来他的老相识考场文书已代他将“微须”改作了“有须”。多年苦读,毁于一旦。

另有一位微须的考生不服,与考官争了起来。考官训斥他:“读书人怎么连朱老夫子(朱熹)以‘微’训‘无’都不知道呢?”在明朝,应试者非读朱熹注解的《四书》不可,清袭明规,朱注《四书》成为考试制度中评判高下、决定取舍的标准本。哪想到考生笑着回答:“照你这么说,那么孔子微服而过宋,就是脱得赤膊精光了?”

这一驳,直驳得考官哑口无言。“孔子微服而过宋”,是孟子书上的话。这里的“微”是微贱的意思。“微服”指便服或平民服。古时皇帝微服私访,就是穿了老百姓的衣服暗中访察。由于孟子比朱子更有权威,考官只好吃瘪。

“微”是个多义词,一共有13种用法。词义不同,表达的概念便不同。

概念与语词并非完全一一对应还有第二种情况: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

同义词中的等义词,由于其意义完全相同,就是说,其含义与适用对象都完全相同,因而表达同一个概念。等义词往往是借用外语词和方言词的结果。

“文革”时期“读书无用论”耽误了很多青少年,有人问:“赛先生和德先生这两位先生是何许人?”其实,“赛先生”和“德先生”这两个词分别是“科学”与“民主”的代名词。“科学”与“民主”是外来词,根据英语音译过来是“赛因斯”与“德谟克拉西”。“五四”运动前,经梁启超一趣称为“赛先生”与“德先生”,就风行全国了。

我们现在叫惯了的“青霉素”,这种在抗日战争时期闻名一时的新药叫做“盘尼西林”或“配尼西林”(英语音译)。鲁迅早期杂文里提到过的“虎力拉”,即是现在大家熟知的“霍乱”。“维他命”在当代汉语里早已改为“维生素”。维生素保留了原来音译借词中的第一个汉字“维”,而创造了音义相关的“维生”加上表意的“素”,就构成了这样一个意译和音译结合的新词。

在方言中,以不同的方言词表达同一个概念的现象也是很常见的。“向日葵”这个概念的方言词就很多。河北唐山叫“口头转”,承德叫“朝阳转”,任丘叫“望天葵”,山东济南叫“朝阳花”,昌乐叫“向阳花”,莒县叫“转日葵”,栖霞叫“转日莲”,湖南邵阳叫“盘头瓜子”,等等。

在同义词中,有一部分具有不同的形象色彩、风格色彩或感情色彩。“母亲”、“妈妈”、“娘”,这三个词的含义及适用对象都完全相同,但是在风格色彩和感情色彩上是有不同的。“母亲”很庄重,多用于书面语。“妈妈”很亲切,是口头语。“娘”则富于地方色彩,也很亲切,常用于口头称呼。这三个词所反映的客观内容是完全相同的,它们只在主观运用上有所区别,因此是同一个概念的不同表达方式。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如果能选用不同的语词去表达同一个概念,那么说话或行文就会更加生动贴切。

在文学语言中,有不少看起来是相反的语词,表达的却是同一个概念。例如,“好神气”与“好不神气”;“好快活”与“好不快活”;“好伤心”与“好不伤心”,等等。每一组都是同一个概念的不同表达。每一组中的后一语词中都有“不”,按本义是表达否定的意思,但是“不”在这里却失去了它的本义,而起到强调语气的作用,“好不神气”就是“好神气”。

大家知道,“读书人偷书不算偷”是一种奇谈怪论。照这种逻辑,工人偷产品不算偷,售货员偷商品也不算偷。可有人不这么看,鲁迅小说中一位穷困潦倒的书生孔乙己就说,“窃书”不能算“偷”。他自以为用一个书面语“窃”就能改变问题的实质,真是可悲又可笑。

同类推荐
  • 跟大师学知识:乱世狂儒自风流——辜鸿铭

    跟大师学知识:乱世狂儒自风流——辜鸿铭

    本书主要通过介绍辜鸿铭的人、文章、神、事等方面来告诉我们乱世狂儒的知识。
  • 人生哲学枕边书

    人生哲学枕边书

    寓言是智慧的镜子,也是心灵的参照。当我们打开一本寓言,无数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小人物形象鲜明活泼地跳跃在眼前。它们聪慧、可爱、机智、灵敏又狡诈,用无数智慧和愚蠢给我们做人以启示。好好翻看本书,你会发现:一个小小的故事带给人们的启发远比苍白的说教来的实在。说教考验人的耐心和记忆力,在急躁、高速运转的现代社会里,没有产生寓言的条件,所幸的是,前人给我们留下了不计其数的遗产,表达着不同的生活哲理。希望你翻开本书,能够使你的心得到智慧的铭迹,使你的生活快乐而幸福。
  • 易经成事之道

    易经成事之道

    《易经》是一部中国最古老的哲学经典,它凝结了先民的睿智和智慧,充满了辩证法精神,体现了东方的智慧和哲学思想光辉。本书撷取《易经》五十三个卦辞,结合古今案例,以简洁生动的插图、有趣易懂的文字,深入浅出地阐明了《易经》的原理,揭示做人处事的诀窍,教你改进做事的方法与手段,顺应穷通,获取成功。本书是指导现代人事业进取的一盏明灯。
  • 百孝经

    百孝经

    本书主要说明了当今社会的孝养理念,提倡蕴于日常生活中的“常态道德”,弘扬平民化的、生活化的、常态化的孝文化,让孝心孝行落实到无数人每天的生活起居中,落实在一句问候、一个电话、一次探望等细微的日常关怀中。
  • 易经与人生大智慧

    易经与人生大智慧

    《易经》是我国古代先哲在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长期观察的基础上。对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的高度总结和概括。它集中反映了宇宙万事万物的现象和发展变化的规律.是一部指导人们利用自然规律及社会发展规律进行实践活动的哲学著作.是我国先人智慧的结晶。在这些经过时间检验的先人经验与智慧的指导下。我们会少走许多弯路.也会对人生多一些理解。从而更好地把握人生的每一步。 本书是一部汇聚中华民族古老而神秘智慧的经典之作!
热门推荐
  • 清深于奈何

    清深于奈何

    她,在大学里,不为人知,平凡是她唯独动人心的一点。大二时,她认识了他。他,是哲学系的高材生,大学里几乎人人都知道他,他认识了她。他们曾是陌路。而他和她的初遇却是一个晃眼又不确定的一秒。他们是陌生的朋友......到头来迎来的却又是别离后的互不相识。愿我们都在最好的年纪遇见,不论最后在不在一起。注:封面图片如有侵权请与作者交谈。
  • 官场道——跟着古人学做官

    官场道——跟着古人学做官

    官场上没有绝对的黑与白,几乎每个人都在灰色生存。官场生存,以史为镜。参透几千年官场生存之道,剖析官吏民之间的权力博弈,帮你洞见历史深处的秘密,破解权力游戏的玄机。
  • 遯斋闲览

    遯斋闲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许你一世暖阳

    许你一世暖阳

    我是一名职场菜鸟周一铭,在工作和感情上屡屡碰壁,到底我的方向在哪里?会不会有人牵起我的手,陪我一起走下去,无论前面是光明还是深渊?许我一世暖阳,还你一世倾情。
  • 血域主宰

    血域主宰

    一个来自地球的灵魂,一枚叫做09的特殊芯片,血奴又能如何?怎会改变我心中变强的意志。以拉科城市学院为起点,在布伦特帝国学院崛起,我是安迪斯大陆的史诗,终有一天,吟游诗人都将传颂我之名。世人都将尊称我为——苏醒殿下!!!
  • 维吉尔的综漫之旅

    维吉尔的综漫之旅

    一个半人半魔的家伙又会在无数的幻想世界留下怎样的足迹?(不定时更新)
  • 廿八躔

    廿八躔

    《廿八躔》指躔次在黄道赤道附近一周天的二十八宿等星辰。星照大陆四国对应星辰分布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国,故事的开端,从朱雀国的一个小镇上开始。
  • 下一个消失的人

    下一个消失的人

    你知道我藏在哪里?我的世界很黑,我在寻找唯一的光明,那就是……让你们一个接着一个消失!
  • 剑圣之异世

    剑圣之异世

    异世大陆,玄幻争霸,灵气巅峰,强者为尊。作为新人的主角,能否走上至奠???
  • 校草萌宠:倾怜小丫头

    校草萌宠:倾怜小丫头

    谢谢你,在我失落的时候,陪着我,这么大的恩情,要不,以身相许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