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88500000014

第14章 紫禁城外朝的主要建筑(1)

一 金銮殿

赵先生问:

人们说:北京皇宫紫禁城内的重点建筑,其三大殿之一的金銮殿(即太和殿),严格说来,亦是由古代最初的宫与殿而逐渐发展演变形成的。所以,您能不能将最初的宫与殿,先给我说一说?

人们还说:北京皇宫紫禁城内著名的金銮殿,不论殿内殿外,都是相当讲究的。您能不能也给我讲一讲?

钱先生答:

您提出的这些问题,确实非常值得回答一下。我们先从宫与殿说起。

·宫与殿·

如今,北京的故宫紫禁城,是全国最有代表性的宫殿群。其实我国古时候,并不是一开始就把宫和殿专门当作是皇帝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古时,最初是把房屋通称为“宫”,或者名之为“室”。

《尔雅·释宫》就有这方面的记载:“宫谓之室,室谓之宫。”还有比这更早的记载,如《诗·豳风·七月》篇:“上人执宫功。”不仅如此,而且殿也是相类似。唐训诂学家颜师古说:“古者屋之高严,通呼为殿,不必宫中也。”显然宫和殿都是对一般房屋的通称。

但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逐渐把圣人居住的房屋,称作是宫室,表示同一般人居住房屋的区别。对此,古籍《易·系辞下》里,作了相当透彻的解释,即“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

从秦朝开始,宫殿就成为专门指皇帝和极少数人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并且由此开始,将宫殿的规模越建越大,越建越豪华。例如,秦王朝修建的有阿房宫:汉代长安的未央宫,是丞相萧何亲自监督修建的;唐代长安修建的有大明宫、太极宫和兴庆宫等,一直发展到后来明永乐十八年在北京城,建筑成一座规模巨大的宫殿群,即紫禁城。

·金銮殿(即太和殿)·

所谓金銮殿,是人们对太和殿的一种俗称。它是皇宫紫禁城内三大殿主体建筑中的最重点建筑。封建皇帝登基、寿辰、大婚、册立皇后和每岁元旦、冬至节等,都要在这里举行庆典活动。

太和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后,屡毁屡修。今日人们观赏到的太和殿为清圣祖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的。

太和殿,明初称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顺治二年(1645年),始改称为太和殿。

太和殿,殿南向,面阔十一间(60米),进深五间(33.33米)。殿顶是重檐的庑殿式黄色玻璃瓦顶。

太和殿的外观 太和殿是建筑在须弥基座(或曰须弥崇基)上面的。建筑相当讲究。

台基砌成三层,高8.13米。台基每层四周皆绕有石雕栏板,其望柱一共有1458根,龙首(俗称龙头)1142个。台基侧面突出并雕刻精美的龙头还作为排水口。每年大雨季节,当雨过天晴之际,龙口喷水千条,显得非常壮观,成为一种自然美丽的奇景,从而使太和殿更加雄伟壮丽。

·太和殿前露台上的装饰有讲究·

太和殿前之场地,名曰露台。露台上的一些配置性的装饰,皆有一定的讲究,例如露台东西两侧,各有一对铜炉、铜龟、铜鹤等点缀性的装饰物。每当举行大典活动时,这些装饰物不仅是燃檀香和松柏枝的用具,形成香烟缭绕的神秘气氛,而且还象征着封建朝廷的江山永固。

露台东西两侧点缀性的装饰物还有日晷和嘉量。

日晷 亦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测时仪器。从我国历史上来看,出现日晷这种测时仪器亦比较早。例如《文选·左思(魏都赋)》里记载:“揆日晷,考星耀。”唐代学者李善注引《周礼》曰:“匠人建国,昼参诸日中之景(影),夜考之极星,以正朝夕。”

日晷是由晷盘和晷针组成的。晷盘是一个有刻度的盘,其中央装有一根与盘垂直的晷针。盘面的安装有几种形式。我国的日晷独具特色,其晷盘为平行于赤道面、倾斜安放的圆盘。其晷针为指南、北极方向的金属针。针影随太阳运转而移动,刻度盘上的不同位置表示不同的时刻。

嘉量 是我国古代容积的综合标准量器,俗名官斗。从我国历史上来看,这种标准量器出现亦比较早。例如,古籍名著《考工记》里记载:“嘉量既成,以观四国。”古籍名著《汉书·律历志上》里亦有记载:“准绳嘉量。”并且唐朝著名的训诂学家颜师古曾注曰:“准,水,平。量知多少,故日嘉(量)。”

这种俗称官斗的标准量器,一般说来,一器兼五量,上面是斛,下面是斗,左耳是升,右耳上为合,下为龠。太和殿前露台上的嘉量,是清乾隆九年(1744年)按照西汉末新朝王莽当政时期的嘉量仿制出来的。

太和殿前露台上的日晷和嘉量,不仅是点缀性的装饰物,而且更重要的是,它象征着皇帝的“公正”和至高无上。

·太和殿内部一些配置性的装饰更为讲究·

首先从藻井说起。藻井是我国传统建筑中顶棚上的一种装饰。一般做成方形、多边形或圆形的凹面,上有各种花纹、雕刻和彩画。而太和殿的藻井,为金龙藻井顶,并倒悬轩辕镜,其顶正中有口含宝珠的浮雕蟠龙。

太和殿正中的御座,其配置的装饰极为讲究。金漆雕龙宝座(俗称金銮宝座)置于镂雕金漆座之上。雕有九条金龙的楠木金銮宝座两侧陈设有景泰蓝宝象、角端、仙鹤、香筒等各一对,左右对称。

其实,不仅如此,金銮宝座后的装饰亦相当讲究,立有屏风和晕翟,座两侧立蟠龙金柱六根。

总之,太和殿不仅是紫禁城最大的殿堂,而且亦是全国最大、古代建筑中最高的木构宫殿。明清两代五百六十多年,每当在太和殿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时,都要在殿内的珐琅仙鹤盘上点燃蜡烛,香亭、香炉烧檀香,大殿前露台上的铜炉、龟鹤燃松柏枝;大殿前,其两侧廊下排列乐队,从露台一直到皇城南面的正门——承天门(今称天安门),排列着各种仪仗。太和殿内外,一时间香烟缭绕,全场鸦雀无声。皇帝身穿“绣金龙九”的龙袍登上金銮宝座时,鼓乐齐鸣,朝廷中的文武百官,严格按照品级排满丹墀和广场,三跪九叩首,三呼“万岁、万岁、万万岁”,以显示封建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和尊严。

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在太和殿登基时(1909年)年仅三岁,由他父亲摄政王载沣把他抱在金銮宝座上。传说:登基大典开始,鼓乐齐鸣,吓得小皇帝溥仪哭闹不止,大声嚷着要回家。他父亲载沣急得满头大汗,单膝侧身跪在金銮宝座旁边,手扶着三岁的小皇帝,哄他说:“再坐一会儿,时间不长,就要完了,就要完了!”事情也就那么凑巧,时间真的不长,三年后清王朝就灭亡了。更为有趣的是:接着就出现了窃国大盗袁世凯。他于1915年12月12日自称洪宪皇帝,在登基之前,因心里害怕轩辕镜会显灵掉下来,砸死他这个冒牌皇帝,所以,就将金銮宝座的位置移到现在的地方。

明代第六个皇帝,明英宗朱祁镇曾两次登太和殿做皇帝。第一次做皇帝的时间是公元1436~1449年(即正统元年~十四年);第二次做皇帝的时间是公元1457~1464年(即天顺元年~八年)。

朱祁镇为什么两次登太和殿做皇帝呢?

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贵族也先率军攻明。大宦官王振挟持英宗率军五十万人亲征。在这次亲征中,朱祁镇被瓦剌掳去。之后,兵部尚书于谦等人就拥立英宗弟朱祁钰即位当了皇帝,改年号称景泰,时间是1450~1456年(即景泰元年~景泰七年)。

英宗被瓦剌掳去后,虽然次年就被释回北京,但未能立即复位当皇帝。直到景泰八年(1457年),在宦官曹吉祥、将领石亨、官僚徐有贞等人的支持下,乘景泰帝病重,发动政变,夺宫门,复皇帝位,改年号为天顺。

·太和殿顶与全国各地许多宫殿顶上的装饰大不相同·

最明显的地方,就是殿顶的正脊和岔脊(亦称垂脊)上的装饰,不仅使用了黄彩琉璃瓦制作的装饰物,而且殿顶的岔脊兽是惟一十样俱全的。

太和殿正脊上的装饰物,名叫鸱吻,是用十三块中空的黄彩琉璃瓦件拼成的(古建上称十三拼),它是传说中龙生九子的一位龙子。关于这一龙子,自古有种种传说。一说,由于这一龙子能喷浪成雨,故将它装饰在屋顶的正脊两端,取喷水镇火之意。一说,屋脊两端的兽俗名为吞脊兽,其模样似龙非龙,面朝里,张着大嘴,好像要把整个殿脊吞下去。它的背上还插着一把利剑,只有剑柄露在体外。这是怎么回事呢?据说是因为这一龙子擅离职守,逃回南海而死,死后把它镇于屋脊上。还有一传说是龙王把王位传给大儿子,可是,龙王死后,老二和老大争夺王位,谁也不肯相让。怎么办呢?哥俩最后商定:以吞下一条屋脊来决定胜负,胜者为王。老大自知武艺不如老二,又恐王位被夺,心一横,拔出宝剑,趁老二吞脊之时,从背后狠刺下去,把老二钉在屋脊上。

北京太和殿,是等级最高的重檐庑殿顶建筑,除殿顶上的一条正脊而外,在两层重檐上,还各有四条垂脊,即两层重檐共有八条垂脊。而每一条垂脊上,均有仙人和形象各异的走兽装饰。八条垂脊上,共有八十八个仙人走兽的装饰。但每条垂脊上的装饰物都是一样的。据《大清会典》中记载,最前面的是骑凤仙人,后面的排列顺序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这十个形象各异的走兽,各自均有来历。龙,是一种能兴云作雨的神奇动物,它是皇权神圣的象征。凤,属于鸟中之王,取凤作为垂脊上的装饰物,也是突出帝王至高无上的地位。狮子,始传于佛教,据《传灯录》载:“释迦佛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狮子吼云:‘天上天下,惟我独尊。’”獬豸,《异物志》中载:“性忠,见人斗则触不直者,闻人争则咬不正者。”它是公正的象征。狻猊,也是龙子之一,非龙似狮又似马,因它形象似雄狮,故用作镇兽。押鱼,是海中异兽,传说它是兴云作雨、灭火防灾的能手。斗牛,是古代传说中一种虬龙。据《宸垣识略》里记载:“西内海子中有斗牛,即虬螭之类,遇阴雨作云雾,常蜿蜒道旁及金鳌玉虫东坊之上。”它与龙之别,据东汉文学家王逸的解释:“有角日龙,无角日虬。”总之,古时将它亦看作是一种除祸灭灾的吉祥动物。

宫殿垂脊兽的装饰,有严格的等级区别,只有太和殿顶上垂脊兽十样俱全。中和殿及保和殿,才只有九样。其他宫殿的垂脊上,虽然亦有走兽,但要按级递减。

·朝会与冬至节趣谈·

“朝”和“会”,原为不同含义的两个字。古代,诸侯见天子,臣见君,以及子见父母,皆通称为“朝”。“会”,如会见、聚会、聚合等。此二字,逐渐被人们结合在一起使用,使“朝会”成为显示封建皇权尊严的一种礼仪活动形式。例如,明清两代时,每逢皇帝即位或曰登基坐天下、大婚、册立皇后和每年元旦、冬至节、万寿节(皇帝生日)等,皇帝都要亲临金銮殿(即紫禁城太和殿),接受文武百官们的朝贺。

朝会大典,一般在拂晓举行。皇帝在举行朝会大典这天,身着明黄色“绣金龙九”的龙袍,出宫(指离开他居住的宫殿)起驾至金銮殿,升座(指登金銮殿内的御座),接受文武百官三跪九叩首的朝贺。

举行朝会大典,皇帝出宫起驾时,钟鼓齐鸣,三大殿内外烛火通明,丹陛上下鼎炉龟鹤中飘起袅袅香炯,古声乐大作,非常隆重。

为什么封建朝廷将冬至节亦列入朝会大典呢?

古时的科学家们,不仅通过对日影变化的精心观测和研究,确定出了一年的时间为365天,而且还摸索出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大节气。以后,人们通过农业生产实践,逐渐充实完善。到秦汉年问,二十四节气就已经完全确立了,成为农事活动的主要依据。

明清两代,帝王为了祭祀古代科学家们对人类做出的贡献,以及显示其重视农业和二十四节气,于是将冬至节列人了朝会大典。每年冬至这天,都要在金銮殿举行一次隆重的庆典活动。

二午门和太和门

赵先生问:

人们游览皇宫紫禁城,观赏著名的金銮殿(即太和殿),从天安门进去的话,必须经过紫禁城南面的正门——午门和午门内的太和门。您能不能将午门和太和门,也给我说一说呢?

钱先生答:

好!我就以《廷杖与推出午门斩首》、《太和门和门内的东西两庑》为题给您说说。

·廷杖与推出午门斩首·

廷杖,是封建皇帝对朝臣触怒龙颜实行的一种酷刑。它始于唐代,流传至明清。朱国桢《涌幢小品》卷十二中载:

廷杖始于唐玄宗时……成化以前,凡廷杖者不去衣,用厚绵底衣,重毡叠帕,示辱而已,然犹卧床数月,而后得愈。正德初年,逆瑾(刘瑾)用事,恶廷臣,始去衣,遂有杖死者。

明清两代帝王的宫城,亦俗称皇宫。在皇宫南面的正门,有一座金碧辉煌的城楼(三阙,上覆重楼九间),这就是昔日皇宫的正门——午门。

明清时,朝臣一旦触怒了龙颜,就要被押送到皇宫南面的正门——午门外。忍受美其名曰皇上“赐予”的廷杖。

廷杖时,受处罚的朝臣,身穿囚服,被捆绑押送到午门御路的东侧,并被按倒俯卧在地。同时,集朝中的众官员,到午门西墀下观刑。其目的是在打一儆百。

然而,有的廷杖,却根本不是什么打一儆百,而是一回就廷杖百余人之多,当即死于廷杖者十余人,非常残酷。历史上,这一典型廷杖的酷刑事例,发生的原因,就是明武宗(朱厚照)喜好声色狗马,耽于游乐,置朝政于不顾。正德十四年(1519年),他准备巡游江南,朝中许多大臣苦苦劝谏。其结果是触怒了龙颜,武宗大怒,下令将朝中进谏的146名大臣,都押送到午门外,罚跪5天。5天到了,武宗仍不从轻处罚,又下令分别将一百多名大臣,一一不漏处以杖刑,并下令将带头劝谏的大臣,各打80或50棍,其余的大臣,一律要挨廷杖30。一百多名挨廷杖的大臣,其中有11人当即被活活打死。由此可见,说书、唱戏或古典小说中,常常出现说把犯人“推出午门斩首”,是有一定根据的。

同类推荐
  • 逐鹿策

    逐鹿策

    战争的残酷便是因为他的公平。没有对错,只有立场,却是以命相搏,不死不休。洛阳风云再起,一袭布衣少年站在了杨京面前,轻笑一声。“掌柜的,杨公子来讨杯茶水,难道你还吝啬吗?”伴随着亦将这句话开启的,却是一个长达百年的乱世。
  • 帝国重生之汉灵帝

    帝国重生之汉灵帝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 秦末之章邯

    秦末之章邯

    章邯,秦末着名将领,上将军。秦二世时任少府,为秦朝的军事支柱,秦王朝最后一员大将。楚汉战争中,章邯在汉王元年(前206)八月,与刘邦军屡战不利,退保废丘(今陕西兴平东南)。二年六月,城破自杀。一个现代人成为了重新领兵的章邯,那么章邯还会是城破自杀的结局吗?请看本书。作者话:由于本人学历,能力有限,没法做到完全对照历史,大部分是根据《楚汉传奇》来进行创作的,所以考究帝,数据党勿入。声明:本人文笔不行,所以通篇都是白话文,不喜误入,如果因为这个对本人进行人身攻击,本人删评论。勿怪。。。。
  • 夫诸列传

    夫诸列传

    暗潮涌动、危机四伏、步步悬发。一幅悲歌封建政治残酷的画卷、一曲悯怀大义贤主的长歌。封建官场,阴暗权谋,体验只手遮天的权力,畅饮一剑封喉的烈血。
  • 三国之重生诸葛

    三国之重生诸葛

    身手不凡的超级特工朱葛亮因得罪上司被长期弃用,沦为落魄的黑市拳手。一次偶然的盗墓行动,无意间让他再次被历史委以重任。穿着21世纪花花绿绿的行头的他,带着一瓶能够改变人类基因构造的新药、一本1965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间谍手册》和半本《中国历史速成大全》穿越时空来到三国时代……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热门推荐
  • 清水易浊

    清水易浊

    他们的关系,写在身体上。在黑暗与寂寞中,他们彼此相爱。他在她身体里嬉戏,灵活的手指在她的皮肤上敲下字句,在她的身体里敲下意义。她不知道,原来,顾浊有一双可以阅读的手,他早已把她翻译成自己的书。他说,“让我躺在你的身边,看着云朵,直到泥土将我们覆盖,直到我们死去。”可是,有一天,他又说“把孩子打掉吧。”陈清水明白,他的反复无常,他的淡漠冰冷,一向与季节无关。“好啊。”她这样答道。泪珠子在眼里打转,似盛满的两汪清水般。就这样吧,从此,山水不相逢。
  • 天之骄子:为琪舍命

    天之骄子:为琪舍命

    “兄弟拜托了!”他现在什么都顾不上了,他只要她好好的,他只知道她不在他身边他也活不下去了,什么金钱地位权利都不如她重要!他兄弟拽着他的衣领:“她真的就那么重要吗?!她比你这些年拼搏回来的都重要?!你知道吗你现在拥有的,只要你说你要女人,比她好的多的去了!醒醒你!”。他还是走了,没有回头……
  • 我原是逆风者虚度

    我原是逆风者虚度

    你是指纹,你是掌印,你是所属,你是所依。将我刻入流年的深情,将我付诸于一生漂泊,任我逃避之中肆虐,追逐亿万个你曾停留的方向,执你之手于心灵之处遥遥流浪,是我乱绪之下的张狂,喜欢难免伤与不伤,赐我伪装,掩面成逆风者虚度。
  • 兽满天下

    兽满天下

    前世一部奇书,成就今生万古传说......前世三字真言,今生各显伟力。幻师与幻兽的融合,让他们脚踏星辰,手摘日月。融合幽灵蛇,他们是天生的刺客。融合九爪恶蛟,他们上可飞天,下可入海。融合迷幻天鼠,他们一念之间,控人生死。融合反天龟,他们不动如山,幽幽万载。可当三只幻兽降临后,他们却慌了......
  • Letters of Cicero

    Letters of Cicero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灵度录

    灵度录

    有着别人看不见的东西,寻找着奇妙的东西,度过着迷茫的东西,眼前也许什么都没有
  • 雪在烧

    雪在烧

    如果有一天,可以回到古代你会做什么,当睁开眼的那一刻,这人命如草芥,武将多如狗,文人满街走的年代,我要活下去!
  • 艾普特斯

    艾普特斯

    一剑,一盾,七天柱,一男,一女,五圣人,上有尼弥西斯,下有艾普特斯,如果说尼弥西斯是整个罗兰帝国的光,那么艾普特斯家族就是罗兰帝国的阴影,将整个罗兰帝国的黑暗抹杀于摇篮之中,但是一夜之间却整个家族被屠戮殆尽,只剩下一位年仅九岁的孩子——艾文.艾普特斯,他又将何去何从呢?
  • 清朝蛋糕师

    清朝蛋糕师

    姓名:ISABELLE简称:伊莎(特意为穿越改的音译名)职业:蛋糕师(喜欢好吃好喝的请跟我来)国籍:法国(那你为什么长一中国人的脸?人家是华侨不行啊)穿越年代:清朝乾隆年间咱穿越女的体质总少不了人惦记,但只有一个MR.RIGHT
  •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幸福课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幸福课

    有很多很多钱,就是幸福了吗?人生的意义,究竟是要追寻什么?不幸福的怪圈跳得出去吗?……幸福不是被上帝藏起来了,是因为它一直像尾巴一样跟随着你才没有引起你的注意!看到生活中光明的一面,肯定自己的能力,承认不完美,走出无法幸福的瓶颈,享受美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