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79600000038

第38章 痛 定 思 幽

第三十七章痛定思幽

乌台诗案,经历了牢狱之灾,仿佛经受了一场惊涛骇浪,把苏轼人生的航船打偏了方向。痛定思痛心愈痛;痛定思痛心向幽。身上开始重新思索今后的人生之路。

苏轼在《黄州安国寺记》中写道:“退伏思念,求所以自新之方。反观从来举意动作,皆不中道,非独今之所以得罪也。欲新其一,恐失其二,触类而求之,有不可胜悔者。于是喟然叹曰:‘道不足以御气,性不足以胜习,不锄其本而耕其末,今虽改之,后必复作,盍归诚佛法,求一洗之’”。写这段文字,他想是深感自己得洗心革面、脱胎换骨,一心向佛了。但是,不久后他洗澡请人搓背,就又一次旧病复发了,写了一首词,道:“水垢何曾相受?细看两俱无有。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你看他觉见自己本来就没有过错,全然没有悔过的意思。

不过,‘盍归诚佛法,求一洗之。’,还是由衷的。苏轼、苏迈父子,最初寄居寺院僧舍,食宿随僧人。基督徒吃饭前要在胸前划十字,感谢上帝的恩赐;佛教徒吃饭前要双手合十向上苍祷告。苏轼经常听法师讲经,也常与他们参禅论道。静下心来,他深思佛学和儒学的异同。佛学叫人‘不修今世修来世’,是未来主义;儒学教人‘治国、修身、平天下’,是现实主义。佛教认为‘四大皆空’,是虚无主义?儒学主张必须尽社会责任,有社会担当。佛教主张‘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普度众生’;儒家主张‘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才能有效地治理社会。所以,两者很多方面是矛盾的,在苏轼内心也是矛盾的。不过,中国历代文人有一个统一的理念,叫做:大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得志的时候,要努力奋进,好好为社会尽责任、为百姓谋福祉;失意的时候,就隐归田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苏东坡也遵从了这一普遍规律。

到黄洲之后,身居庙宇,心灰意冷。烧香,礼佛。听经,参禅。竹林闲步,溪边钓鱼,上山采药,下河捞虾,月夜遐思,掌灯夜读,倒也逍遥、闲适。当然?,作为一代文豪,更多的时候是饱览黄州山河,挥毫作诗填词。从定惠院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杂花竟放。一天,苏轼见到一棵盛开的海棠花,提笔作诗,曰:

苏轼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这首绝句写于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期间。写的是苏轼在花开时节与友人赏花时的所见。首句写白天的海棠,“泛崇光”指海棠的高洁美丽。第二句写夜间的海棠,作者创造了一个散发着香味、空空蒙蒙的、带着几分迷幻的境界。略显幽寂,与海棠自甘寂寞的性格相合。后两句用典故,深夜作者恐怕花睡去,不仅是把花比作人,也是把人比作花,为花着想,十分感人,表明了作者是一个性情中人。作者要烧红烛陪伴、呵护海棠,另一方面创造了一种气氛,让海棠振作精神,不致睡去。后两句极赋浪漫色彩。宋释惠洪《冷斋夜话》认为此诗“造语之工”“尽古今之变”。综观全诗,前两句点出诗人赏花的时间是春天的月夜,并描绘了海棠在东风月色中的光彩和芬芳,是实写,后两句诗写海棠的神态,是虚写。虚实结合,既表现了海棠优雅脱俗的美,也抒发了诗人爱花惜花的感情,更书写了怀才不遇的人生感慨。全诗语言浅近,含而不露,感而不伤,情意深永,耐人寻味。

苏轼对海棠情有独钟,更有《游定惠院记》为证。

苏轼《游定惠院记》

黄州定惠院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今年复与参寥师及二三子访焉(它),则园已易主。主虽市井人,然以(因)予故,稍加培治(培土整治)。山上多老枳木(zhǐ,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小枝多刺,果实黄绿色,味酸不可食,可入药),性瘦韧(瘦劲有韧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花白而圆;如大珠累累,香色皆不凡。此既饮,往憩(休息)于尚氏之第(府邸)。尚氏亦市井人也,而居处修洁(美好整洁),如吴越间人。竹林花圃皆可喜。醉卧小板阁上,稍(稍微)醒(清醒),闻坐客崔成老弹雷氏琴,作悲风晓月,铮铮然,意(心中感觉)非人间也。

木不为人所喜,稍稍(逐渐,渐渐)伐去,以予故,亦得不伐。

晚乃(就)步出城东,鬻(yù,买来)大木盆,意者谓可以注清泉,瀹(yuè,浸泡)瓜李,遂夤缘(yínyuán,攀援向上)小沟,入何氏、韩氏竹园。时何氏方(正)作(做工)堂竹间,既辟地矣,遂置酒竹阴下。有刘唐年主簿者,馈(赠送)油煎饵(粉饼),其名为“甚酥”,味极美。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乃径(从小路)归。道过(路上经过)何氏小圃,乞其丛桔,移种(栽种)雪堂之西。坐客徐君得之将适(去到)闽中,以(因)后会(将来会面)未可期(规定的时间),请予记之,为(作为)异日(将来某一天)拊掌(指开心之事)。时参寥独(单单)不饮,以(用)枣汤代(替代)之。

试译为现代汉语:

在黄州定惠院东边的小山上,有一株海棠树,长得特别好,枝繁叶茂。每年海棠花盛开的时候,我一定带着朋友设置酒宴,我们已经五次醉倒在海棠花下了。今年又和参寥大师以及二三个朋友前来造访,可是园子已经换了主人。现在的主人虽然是市井中人,然而因为我的缘故,对海棠花稍微加以培土整治。山上有很多老的枳木,天性瘦劲且有韧性,树的筋脉呈现裸露,如同老人的头颈,花白的而且很圆;又如同一颗颗的大珠,香气和颜色都不同凡响。人们不喜欢这些树,于是便逐渐把它们砍伐掉了。而这座山上的枳木,因为我的缘故,也得以保存了下来。

已经喝好了酒,我们前往到尚氏的府上休息。尚氏也是市井中人,然而他的住处美好而整洁,好像吴越那地方的人。他家的竹林花圃都有可爱之处。我醉卧在小板阁上,稍微清醒后,听见坐中的朋友崔成老弹奏雷氏琴,弹奏的是悲风晓月,铮铮琮琮,我的心中感觉这地方好像不是人间而是仙境了。

晚上我们就步行到城东,买来大木盆,懂的人说可以用它灌上清泉水,浸泡瓜果。于是我们又顺着小沟攀援向上,进入何氏、韩氏的竹园。当时何氏正在堂竹间做工,我们将地面扫开,于是置酒在竹阴之下。有个叫刘唐年的主簿,赠送了用油煎制的粉饼,取名为“甚酥”,味道好极了。朋友们还想喝酒,而我忽然兴致没了,乃于是从小路回去。路上经过何氏的小园圃,请他给我一些橘树,移栽到我雪堂的西边。坐中的朋友徐得之先生将去闽中,因为将来会面没法预料,请求我记下这些事,作为将来某一天再见面时开心的话题。当时参寥大师坚守信仰单单不喝酒,就用枣汤代替了。

禅院月夜,春宵独步。情趣几何?

《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苏轼

幽人无事不出门,偶逐东风转良夜。

参差玉宇飞木末,缭绕香烟来月下。

江云有态清自媚,竹露无声浩如泻。

已惊弱柳万丝垂,尚有残梅一枝亚。

清诗独吟还自和,白酒已尽谁能借。

不辞青春忽忽过,但恐欢意年年谢。

自知醉耳爱松风,会拣霜林结茅舍。

浮浮大甑长炊玉,溜溜小槽如压蔗。

饮中真味老更浓,醉里狂言醒可怕。

但当谢客对妻子,倒冠落佩従嘲骂。

在苏轼来到之前,黄州的临皋亭只是供长江水路上旅人歇息的驿站;在苏轼飘然远行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临皋亭依然是个小小驿站,只不过是它的声名渐播渐远罢了。

长江如练,滔滔万里,羁旅山河,乡愁如捣。饱受风涛之苦的旅人一抬头看到临皋亭,眼睛会忽然一亮,当即吩咐舟舸泊岸。在目光与危亭接触的一瞬间,焦灼的心灵仿佛得到了一丝抚慰,他们不再把目的地看得那么重要了。陆游入蜀时就曾经月夜盘桓临皋亭,缅怀一个伟大的灵魂。

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二月贬谪黄州,家眷仍在南都。黄州太守徐君猷对先生的道德文章仰慕有加,竭尽全力做最合适的安排,眷属迁来了,就把一家人安置在临皋亭。黄州的临皋亭只是供长江水路上旅人歇息的驿站。长江如练,滔滔万里,羁旅山河,乡愁如捣。饱受风涛之苦的旅人一抬头看到临皋亭,眼睛会忽然一亮,当即吩咐舟舸泊岸。在目光与危亭接触的一瞬间,焦灼的心灵仿佛得到了一丝抚慰。流放者终于有了栖身之所,哪怕只是个简陋的江边驿站,他已经感到心满意足了。可苏轼是诗人有独特的审美触角,他不无得意洋洋地说;“临皋亭下数十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听那语气,仿佛自己是来黄州消闲度假,全然没有过“乌台诗案”那档子乌烟瘴气的鸟事。但是苏轼得意并未忘形,一旦虚心静气回归自我,无限江山并不能消磨与生俱来的怅惘,他在《迁居临皋亭》一诗中写道:“我生天地间,一蚁寄大磨。区区欲右行,不救风轮左。”

黄州僻陋多雨,气象昏沉,虽然“鱼稻薪炭颇贱,甚与穷者相宜”,但是流放者俸入所得,随手辄尽,债负山积,不久就有了饥寒之忧。元丰三年十二月二日雨后微雪,黄州太守携酒见过,酒酣耳热之际苏轼作《浣溪沙》酬答,其中说:“临皋烟景世间无”。第二天酒醒,飞雪满天,地冻三尺,他才开始怅叹“空腹有诗衣有结,湿薪如桂米如珠”。

来到谪所的第二年,苏轼开始种田地了,“故人马正卿哀予乏食,为郡中请故营数十亩”。十亩薄田,成就了“东坡居士”,使他有了这个遐迩闻名的别号。如今东坡居士春牛春杖,乞桑栽竹,变成了以食为天的农夫,“分秧及初夏,渐喜风叶举。月明看露上,一一珠重缕。秋来霜穗重,颠倒相撑拄……”躬耕东坡之上,汗流浃背之际,他或许发出自嘲的笑声,想起《初到黄州》那首诗——“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东坡居士春牛春杖,乞桑栽竹,变成了以食为天的农夫,“分秧及初夏,渐喜风叶举。月明看露上,一一珠重缕。秋来霜穗重,颠倒相撑拄……”躬耕东坡之上,汗流浃背之际,他或许发出自嘲的笑声,想起《初到黄州》那首诗——“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躬耕东坡之余,农闲时,苏东坡杖藜徐步,村舍外,古城旁,一个平平常常的农人。黄州的文人雅士却喜欢和这个农夫从游,苏东坡也曾应邀遨游黄州绝佳山水。渐渐地,他感到黄州可做终老之乡,不复他图。

黄州对岸即武昌,山水绝佳,有个四川人王生就往在那城里,东坡经常过江去王生家做客,总是杀鸡买鱼,殷勤款待,有时为风涛所隔,就在王生家住上三天、五天,也并不见其厌烦,又有一个叫潘生的,在樊口开了一家小酒店,苏轼总是自己撑着小船来到店中,自酿村酒也颇醉人。更多的时侯是呼朋唤友,三五人,七八人,访赤壁。探石钟山,想曹孟德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壮举,赏江上清风明月之永恒,“相与忱籍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日子过得如此之潇洒,也就只有苏东坡了。人生在世,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焉?只有能象东坡一般,永远抱定“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恬淡心态,方能真正的享受生活。

在黄州期间,苏轼特别醉心于读陶渊明的田园诗。陶渊明看到了社会的腐朽,但没有力量去改变它,只好追求自身道德的完善。他看到了社会的危机,但找不到正确的途径去挽救它,只好求救于人性的复归。归隐后,陶渊明每天心甘情愿地忙于耕种、交游、饮酒,过着自给自足、悠然自得的生活。这种归隐生活,使他像一只长久被关在笼中的鸟儿,终于随心随性,复归自然了。毫无疑问,他归隐以后尽情享受着“娱情诗酒、崇尚自然、尽享天伦、体验农趣、抚摸伤痛,不忘忧思”的文人雅士之情趣。全然返璞归真,返归田园;可还保持着‘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贵族风范。陶渊明是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的魏晋风流的代表,是中国士大夫的一个精神归宿和精神家园,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可贵精神上来,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苏轼也是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东坡这时每天捧着陶渊明的诗集,爱不释手;他甚至觉得自己就是陶渊明脱生来的,他感觉自己对陶渊明是那么熟悉,陶诗深深道出了他此时的精神状态。

同类推荐
  • 穿越之我是光绪

    穿越之我是光绪

    张浩然穿越了,成为了那位在位三十四年,却没行使过一天皇帝权利,最后还死于非命(被砒霜毒死)的憋屈皇帝光绪。历史张浩然知道的不多,政治更是一窍不通,怎么办——学啊,装乖宝宝向慈禧老妖妇学习。学会了徒弟干掉了师傅。忽悠李鸿章、PK高卢鸡、拉拢英国佬、和德国佬做生意,别急我只是慢慢发展,好戏还在后头非常老套的故事希望大家会喜欢。
  • 夜观星斗穿窗来

    夜观星斗穿窗来

    昼闻清风翻墙去,夜观星斗穿窗来看我带领英雄们踏遍太阳照耀之处!
  • 小飞破明

    小飞破明

    现代愤青张飞,神志意外剥离,其精神感知逆时空飞行,意外传递给了万历末年一少年身上。稚气单纯的的梦想,敢爱敢恨的情怀……小飞糊里糊涂的开始了他在异世的潇洒人生。
  • 晋末风云录

    晋末风云录

    永和三年,祸乱北方的羯胡开始走入最后的疯狂,随着连连的天灾,北方民情沸腾,唯缺一把点燃民愤的星星之火。冀州天降火雨,喻示着天下是即将走入大乱,亦或是破而后立?无论如何,北方需要一位强势的君主,却是毋庸置疑,在历史的记载中,这位强势君主名叫符坚,在本书中,或许另有其人也说不定。仍旧留在关外的鲜卑各部,是否真如史书记载的那般对晋室忠心耿耿。南进之策,是因为天灾,还是因为贪婪?石赵毁灭之后的鼎革之战,是否依旧还是那般格局,古人说“牵一发而动全身”,今人说“蝴蝶扇动翅膀,搅起了大洋对岸的飓风。”这是新版的晋末风云录,全新的构思,全新的故事,全新的脉络,如有和旧版重合,纯属巧合。
  • 恢弘横途

    恢弘横途

    他,是王朝之中所向披靡的将军。她,是王朝之中容貌倾城的公主。她爱他,可是他却在利用她,利用她的爱、她的情。最终,公主明白了自己的心,也知道了一直都深爱着她的另一个将军,可是,知道之时,已为时晚矣。当将军们联合皇子们为了夺皇位而争斗之时,公主却只在哀叹,只因自己是皇帝的女儿,因而被他所利用,不能自由。
热门推荐
  • 脉理求真

    脉理求真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星辰召唤空间

    星辰召唤空间

    主角坐拥召唤空间人物丹药武器任意选如何称霸世界
  • 樱花落满地恰逢你归来

    樱花落满地恰逢你归来

    我们就是彼此错遇了对方,本是天上不该交汇的星星,却在不经意的瞬间,从茫茫人海中相遇,从此生活偏离了轨迹,走上一条布满荆棘的青春之路。。。然而,在十年后,她们的生活再次在风中相依。
  • 飘(上)

    飘(上)

    整部小说洋洋洒洒,气势恢宏,可谓一幅浪漫的历史和社会画卷。小说以美国南北战争前后的南方佐治亚州为背景,以一个种植园主郝嘉乐的女儿郝思嘉为核心人物,通过几个家族的兴衰变化反映了美国南方各州在这一重要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
  • 冒牌王叔

    冒牌王叔

    书名已改为《大太师》,经过修改以后在历史频道继续,有喜欢的童鞋欢迎移驾前往。作者号:孤独寻梦
  • 所谓等候

    所谓等候

    所谓等候,就是放纵短暂的时光,凭着一丝朦胧迷糊的记忆去与他更好的相遇……
  • 二十四史-宋史

    二十四史-宋史

    宋代的版图固然不如汉唐盛世,但其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诸方面皆有独到之处,这也是宋代历史的魅力之所在。本书的编译,目的在于使读者了解《宋史》大致面貌,也从而对宋代历史有大致了解。由于《宋史》篇幅庞大,只能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内容,进行现代汉语的翻译。读者朋友或能借以引起对宋代历史的兴趣,更加关注这段丰富而独具特色的历史。
  • 天上人间,情意浓

    天上人间,情意浓

    遥寄天堂的思念,怀念天堂里的亲人。天堂里没有病痛,据说善良朴实的人,最终都会到天堂汇集,在天堂里守护着尘世间他所挚爱的亲人,那就让我们把内心思念随着文字寄往天堂吧,祝福我们的亲人在天堂无忧无虑地过活。天上人间只是心与心之间的距离,亲人间的思念与心灵感应必将穿越时空,彼此传达!
  • 神预:残阳

    神预:残阳

    那天上的,仍在烬命发亮;只是这残阳,终要陨落坟岗。旧日要从天地间废去,而新约,将刻入人灵留存。是的,神的预备,我看见了,就在那儿,看呵,那临近的天国!
  • 花千骨之真假难辨

    花千骨之真假难辨

    这世间,无处不存在着真与假,事情幕后的主使又是谁?爱与力量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拯救你,也可以把你拉入黑暗痛苦的深渊。花千骨和白子画最后能在一起吗?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