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56900000014

第14章 神采篇(4)

离下卢村三十里,有金台寺,寺中有古井,传为天竺僧人所凿。寺前有墟,慧能也常来趁墟,卖掉上山砍的柴,换些铜钱,买米回家。

寺中香火旺盛,时时传出僧众的诵经梵音。慧能虽不认字,却能听得明白僧人们所诵的经文大意。

慧能因为不认字,令心境更加清净,故记忆力极强。僧人们诵过的经,他反复地听,自己也能背诵出来了。

这使得寺里的僧人感到惊奇,日子长了,慧能也与僧众相熟了。僧人们也让他在旁听他们诵经。

很快慧能与僧人相交知己,每次卖罢柴,停了担子走进寺里,与僧人们讨论佛义。对僧人死记硬背佛经,咬文嚼字解说佛经,他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

他认为文字不过是了解作佛的途径,佛说“依义不依语”。也就是说读佛经不必执着在文字上,自己的心悟才是自己学佛的目的。

在寺门前的放生池,他看到寺里大雄宝殿倒映在水中,看到了佛的莲花座,看到佛的金相。他豁然开朗,明白了母亲的手指不是火,连石也不是火。母亲的手指只能告诉他,那就是火。只有在需要火时,用手将石相击才会生出火来。人的心就是池中的水,只有水面波平如镜,才能映出佛来,佛也就在心中了。……

语言与文字,只是表义的工具,而实义却不在语文中。语言文字并不是传递思想的唯一方法,中国的禅宗就不立文字。

菩提之道,以心传心。禅宗最经常讲的“拈花微笑”,就是说释迦牟尼佛在灵鹫山说法,大梵天王献金色钵萝花以表敬意。佛陀一言不发,拈起金钵萝花向大众展示。

在场的听众不解其意,只有摩诃迦叶破颜微笑,后来摩诃迦叶就成了释迦牟尼佛心心相印的传法弟子。

心灵最高层次的沟通,是不须借助语言的,就像释迦佛与迦叶都知道对方在想什么。

佛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这是无说而说,无言之道,是通过眼根与耳根方面,获得信息,体会佛的无言妙道。

到了摩诃迦叶破颜含笑以后,佛开口说了几句法语,这是以言遣言,无言之道。

金台论经可谓是慧能顿悟禅宗的雏形,这使得不得不佩服这位目不识丁的智者。他对佛义的理解,金台寺的僧众是闻所未闻,为之耳目一新。

古人说:“大道本无言,因言而显道,真心本无相,即相而明心”,就是这个道理。

中国文字,方块象形,为仓颉所造。据传说,仓颉造字,有鬼夜哭。仓颉为黄帝之史,有四目可通神明,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始创古文。

中国文字,古文蝌蚪,鸟兽蹄迒,史籀大篆,皆有具象。依类象形谓之文,形声相益谓之字。

中国文字以象为本,以图象形。至于鬼为何夜哭,后人附凿牵强地说,是因为仓颉把天地之间的秘密都泄漏了,所以鬼才在半夜哭泣。

从心灵沟通到语言沟通,再到不得不借助文字,其实是一个不断退化的过程,大概这正是鬼半夜而哭的原因。

初民创造文字是为了记载道理,中国最古的四本书是《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按照《尚书序》的说法,《三坟》《五典》是记述三皇五帝的德行的,称为“大道”和“常道”。

后来的书籍就开始记述一些历史,人伦,民风,政务等等。儒家有四书五经之说,其中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和《春秋》,如果加上《乐》就是六经。它们各有各的用处。

司马迁在《史记》的《太史公自序》中说:“是故《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义”。

其义是《礼》用来节制百姓,《乐》用来表达平和的情感,《书》用来指导政事,《诗》用来表达思想,《易》用来说明变化,《春秋》来阐明仁义。

孔子曾对他的弟子说:“余欲无言。”

弟子说:“这怎么办,夫子你若不开口讲话,弟子就得不到教益了。”

孔子说:“不要紧,你看天,天年复一年并没有说话,可春夏秋冬四时的节气,不是照样运行得很好嘛?天日复一日也没有讲话,万物不是也生住异灭,辗转循环终而复始嘛。你们看,天何言哉。这就充分说明了,无言才是真正的大道。”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提出“文以载道”,但语言文字对信息的承载能力,要表达一个超越常人的“道”并非易事。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名可名,非常名”,就是很多名词,往往词不达意,不一定是这个名词指定的对象。

或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所以即使大智如老子这样的圣哲也遇到了语言障碍。这并不是老子的表达能力不行,而是常人无此概念,无相应的“名词”去描述“道”。

摩诃迦叶尊者领悟到佛拈花意旨,突然破颜含笑起来。这就是他与佛一个是机,一个是教,机教相当,碎啄同时。他能够深深地彻底领悟我佛拈花的微妙法门,默契了佛的心宗。

所以到了大迦叶尊者微笑之后,佛马上开口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付嘱与摩诃迦叶。”

释迦拈花

释迦拈花,迦叶微笑,不过是中国古代注重心性之传统文化的产物。不立文字与不离文字,两者看似相反,实亦相通。不立文字着重于禅宗的哲学智慧,属于体知,意思是说禅宗的真理不能拘守于文字。

但不立文字并非不关文字,不离文字着重于禅宗的经验知识,属于认知,禅宗真理要为人知还是不能离开文字。

不立文字所破的文字,与不离文字所立的文字,从最终所要传达的意义上,都是一脉相通的,那就是不要拘泥、执守于文字。

禅宗强调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其实是“说不得”;但“说不得的东西如何去说”,那又非得“不离文字”,这正是禅宗所要摆脱的悖论。

佛法主张“不可说”,这本身是一个自语相违的悖论,因为对于不可说的东西已作了“不可说”这种说明。

为摆脱这种逻辑矛盾,禅宗主张“绕路说禅”,即认为不可说的东西并非不可说,问题在于如何说,如何运用禅语言的特殊功能。

后期禅学的诗化,似表明禅境与诗心一脉相通,这只是禅语言艺术的一端,至于禅语言中还有各种机锋、反诘、突急、截断、擒纵等等,各有其特定的表达功能。

禅宗不仅立了文字,而且讲得还很系统,这是“不可说之说”,其中蕴含“不可说的东西如何说”,在不可说中说,通过说不可说之说传释自己的禅体验,唤起他人的禅体验,这是禅宗的主题。

3、《金刚经》

某天,慧能在墟上卖柴,有一客买柴,要慧能将柴送至于官店,客取了柴去,慧能也得了钱。却向门前,听到窗里有客人在诵读一卷新的经典。

当慧能听到谂道:“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顿有醍醐灌顶的感觉。

这是《金刚经》“庄严净土分”第十所云。而令慧能茅塞顿开,初步悟道,正是那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慧能想起了自己从山上采樵回家,替母亲作炊,要点着火,就得击石,冒出火星,才可生着火。这火石用时有火,不用则无火。母亲用手指指着火,告诉他这就是火,他这才认识火。

《金刚经》全名为《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听得安居士所诵,慧能深感佛陀的大慈大悲。

慧能虽不识字,静心息虑听经,尤其对“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句,“一闻法,就知五蕴本空,六尘非有,立即开悟,而明大道。”

慧能认为:“此心本来无所住,只因不明此心无所住,故毕竟是空。住法生心,住就在空上了。”

“真正的清净心,不是有境界,而是不住色,不住声香味触法。真正的修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该随时随地无所住,物来坦然应对,过去不留。”

生无住之心即离一切相,若人心有一点相,则不可见如来。如者仿佛也,既是仿佛,即不真实,既不真实,即要识破,能识破者,是为真如,即此佛性。

字有相,六祖不识字,此其优势,故不泥于字;空亦是相,故不执于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自性清静,心境至虚,一尘不染,即是佛性。

凡人通常判断“我心是否已静”,不停追究自己,此乃通病。降心须用本能,本能逐渐养成。若以心降心,则无异于以雾驱云,天依然是蒙蔽的天。

仙佛也是做,仙凡只是一念之差。慧能闻古人用此“如”字极有深意。他凝神聆听,迟迟不肯离去,透过窗口,他看到那诵经的客人,正是在金台寺认得的居士安道诚。

安道诚也惊喜地说:“慧能?你呀!我正在忖度,或者会在这里见着你,果然,又在这里见到你了!”

慧能问道:“请问居士,这是一本什么经典?”

居士告诉他:“这就是《金刚般若经》!”

又问:“跟谁能学到《金刚般若经》?”

安居士说:“我刚从蕲州黄梅冯茂山东山寺回来,我是云游到那里,正好听到禅宗五祖弘忍大禅师讲授《金刚经》,有一千多人在那里学习佛法。大师常规劝僧俗须修《金刚经》即自见性,直成了佛。”

这本佛经,是说如来的心法。以断疑生信为主,以离相为宗,以无住为体。经旨宏深,颇难了悟。倘若诵经之人,不知道经解;看经之人,不知道佛言,就是烂熟经文,也是茫无所得。而以慧能之智,则“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慧能又问:“成佛就可以解除人生一切业障?”

安道诚答:“那当然,且能除一切众生苦厄呢!”

这些话慧能听了,很感震撼,牢牢记住了,就象一个干渴的人饮琼浆一样。当即产生了要赴黄梅求法的念头。

他不禁喃语:“《地藏经》只说了业障之源,然对解除业障说得不够透彻,看来我慧根未利,尚未明白。怎么说我也要到东山寺求弘忍大师传《金刚经》,我要成佛!”

安道诚居士在郡城经商,乃慨允资助十两银子给慧能安置母亲,说道:“既然你有这样大的决心,就把这些钱拿去安置你娘,立即找弘忍大师去吧!”

慧能觉得宿昔有缘,想去礼拜五祖求法……

佛教的兴盛,即使在新州,慧能也不是唯一的一个信奉者。那位赠银助慧能往黄梅求法的客商安道诚,早就熟读《金刚经》了。

他和慧能是同乡,同样也“穷则思变”,他往江州经商时,曾闻五祖弘忍之名,也登黄梅东山寺专诚拜谒,蒙授《金刚经》,说是“道俗受持此经,即得见性,直了成佛。”

回到新州,居于金台寺侧,常念此经,才得以助成慧能之行。

不过,安道诚并没有成佛,也未见性。按说他比慧能更有文化,起码他可以朗诵《金刚经》。

而成佛的却是一字不识的慧能,慧能的之所以能成佛,其优胜势在于他的“穷则思变”是依其名字含义求大智慧,学作佛事的本领去惠济众生,帮佛法有自然而然的自性自悟特质。

当他一摆脱尘世唯一的拖累,功德无量的安居士施舍他一百两银,安置好了母亲,便毅然前往黄梅求法。

4、獦獠佛性

五祖弘忍大师(公元602——675年),俗姓周,原籍浔阳(今江西省九江县)。出生于蕲州(今湖北)黄梅,正好离双峰寺不远。其祖辈、父辈屡遭功名挫折,于是贲临丘园。

传说弘忍的前生是破头山一个栽花行者,遇四祖道信问道:“佛法妙道,我能不能得闻?”

道信大师说:“你年龄已经很大了,纵能得闻佛法,也不能广弘法化,如果你转生,这样就可以达到你的心愿”。

栽花行者拜辞而去,后来转世,出生时但见月光照庭,皎如白昼,满屋盈香。合家惊喜,预感到这孩子将来必是异人。

这孩子自小聪慧,凡事不论繁简难易,均一看就会,一听就知,且机辩敏捷,思维颖脱。他为人木讷沉厚,虽然同辈屡欺负轻慢他,他亦处之泰然。白天随众做事,什么工作都做;晚上打坐,摄持身心,口不讲一切是非。

有一天,孩子在黄梅东北二里冯茂山直觉寺路旁采摘花草,嬉戏玩耍。被时年二十九岁的四祖遇见,四祖诧异,因有夙缘,故有似曾相识感觉。只见他面透禅秀,浑身光彩。

大师俯身问道:“小孩子好生面熟,不知你姓什么?”

答曰:“我姓非一般姓。”

道信追问:“那么能告诉我你的姓么?”

孩子一字一字说:“我姓佛性。”

“姓”、“性”同音,道信知他根器非凡,于是又说:“这样看来,你是没有姓了嘛?”

没想到孩子回答绝妙,说:“大和尚说得好,正因为自性空寂,故无性(姓)。”借“姓”、“性”字音相同,显示了非凡的佛缘。深得游戏三昧,从中显露禅的灵光。

道信大惊,听到这里,知道他是法门龙象,就对左右说:“此子非凡,吾灭度二十年中,大作佛事。”于是度他出家,取法名弘忍。

父母听说儿子被大禅师道信收为徒,十分高兴。其父还说:“禅师佛法大龙,光被远近,缁门俊秀,归者如云,岂伊小儿,那堪击训?若垂爱虚受,固无留吝。”

道信将弘忍收在身边,悉心栽培,并且把正法眼藏和衣钵,传付于弘忍大师,为禅宗第五代祖师。

十二岁的弘忍随三十四岁的道信在庐山大林寺住,从道信出家,承受双峰的禅法。

道信去世后,弘忍又在双峰山东十里的冯茂山建东山寺,接引四方的学众,弘扬禅宗。

弘忍身高八尺,相貌奇特。因为师徒俩同住双峰山东山寺,大阐宗风,故人称东山法门。

弘忍的在山弘化,与道信一样的足不下山;不应皇帝征召。在唐高宗时,皇帝屡次诏请大师到宫内供养,但均为大师所辞拒。最后皇帝赐以各种珍贵的药材和礼物以为供养。

他在东山寺宣法时,曾有僧人问:“学习佛法何故不向城邑聚落,要在山居?

弘忍萧然静坐,答:“大厦之材,本出幽谷,不向世间有也。以远离人故,不被誉为刀斧损斫,一一长成大物,后乃堪为栋梁之用。故知栖神幽谷,远避尘嚣,养性山中,长辞俗事,目前无物,心自安宁。从此道树花开,禅林果出也。”

弘忍大师平时安然清坐,此番口述禅理,就是禅宗两点论精神的体现。不过由于语言文字只能引导入门,最后的彻悟,还是在于自心,这是不言而喻的。

大师口说玄理,不出文记,默授与人。只是为了启发学人,教诲后人,有时不得已才用文字。他曾说过,要成佛悟道,专心念《金刚经》就可以了,即使不识字,但必须悟性高,慧根利。

金刚之义有三:坚固、锐利、光明。佛陀的教导是做事要光明磊落,持有恒心,才会坚固。摧折奸邪,迈进良善。般若即智慧,波罗蜜即度生死苦海,到涅槃彼岸。

《金刚经》是彻底解放烦恼心灵的大智慧,若有人书写金刚经,受持读诵,书写流布,譬如一灯燃百千万灯,幽冥皆照,明终不绝,功德无量无边,不可思议。

5、拜母北上

回到家中,慧能一头跪倒,向母亲磕头。恳求道:“母亲,恕孩儿不孝,孩儿决定赴黄梅向弘忍大师求法,以求成佛!”

母亲道:“娘与你读《地藏经》,也明白为父母尽孝,无非小孝;视天下众生为父母,普度众生始尽大孝,娘愿你尽天下大孝!”

倒是慧能舅父不允他离母出家,说是“老母在,不远游。如要出家,必须把家门前的大石拜得裂开!”

这是一块不漏、不透、不绉、不瘦,平平常常,约3米见方的的石头,要拜开此石,无疑是给慧能出了一道如登天的难题。

不料慧能果真念经礼佛,天天向着大石跪拜,忽一日,风雨大作,电闪雷鸣,一声巨响,真的将大石劈作两爿。可谓精诚所至,真是金石为开。故有“别母石”之传说。

奇迹的出现,使舅父无话可说,只好答应慧能别母而去。后人就把这块石头称为“别母石”。此石一直保存至今,现存广东新兴县集成镇旧琅村中。

咸亨(公元670年一674年)年间,慧能拜别母亲,拜别故乡,寻师北行。唐代时交通还不是很发达,他走了一个多月,直抵韶州曲江。

曲江有条三国曹操后裔集居的曹侯村,其间,他结识了从官场归隐,极喜欢研究佛法的刘志略。两个人谈得很投机,他们俩结拜为兄弟,暂时住在刘家。

别母石

慧能在曲江住了一段时间,后来他想起自己要去湖北学佛,所以他就拜别刘志略,到了乐昌(现在广东韶关乐昌县)。

同类推荐
  • 大明圣国师

    大明圣国师

    天启七年,圣国师从天而降,开启了大明新时代的篇章。带着木匠皇帝搞发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没有圣国师哪有大明这个日不落帝国
  • 穿越了也不一定当土豪

    穿越了也不一定当土豪

    穿越了不一定当土豪,当了土豪也不一定能享清福,玛丽苏从来都只出现在隔壁邻居孩子身上,自己的路还是只能自己走。
  • 中国历史故事一本通

    中国历史故事一本通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亦称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发现于云南元谋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中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原始人类;距今四五十万年前居住在北京周口店一带的“北京人”,能直立行走,能够制造、使用简单的工具,并懂得使用火,已具备了人的基本特征。近代考古发现了公元前1350年商朝的甲骨文、约4000年前至5000年前的陶文、约5000年前至7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质的龟骨契刻符号。这些都是华夏民族悠远起源的见证。后来,大禹治水,平定九州,开启了中国历史王朝盛极必衰更替的序幕。
  • 穿越之王小海

    穿越之王小海

    讲述了现代宅男王小海穿越到了战国却意外险入了吴越争霸,并与西施产生的一系列凄美爱情故事
  • 大元王朝3

    大元王朝3

    本书以严谨的治学态度,详细解读了元朝的历史,使成吉思汗、忽必烈、元顺帝、耶律楚材等历史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了今人的面前;将蒙古军西征、丘处机与成吉思汗以及蒙元历史上的各种历史事件娓娓道来。对于今人正确认识元朝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热门推荐
  • 默殇花

    默殇花

    父母离异,默薏兄妹与母亲生活。可是当有一天,你发现母亲被父亲的情人害死的时候,你还要继续沉默下去吗?默氏兄妹开始复仇,究竟,她会承认自己是凶手吗?
  • 宠你入骨:早安总统少爷

    宠你入骨:早安总统少爷

    【宠文,殿下倒贴文】他是A皇太子殿下,她是A国最大财阀云氏集团的二小姐,因为一次事件,她最爱的姐姐污蔑她使她逼不得已离开A国,而他的冷漠与不信任使她心灰意冷,再见面,他霸道的对她宣布道:“然然,我们结婚吧!”结婚?谁要和你结啊!我偏不,她逃,他追……不想他居然在国民面前宣布她为太子妃,什么情况!他以为这样她就会乖乖就范吗:”顾少宸,娶了我,你就不怕你的国家天下大乱吗?““不怕!”“那你说我嫁给你有什么好处?”他魅惑一笑,将她拉入怀中:”A国是我的,我是你的,所以怎么看都是你赚啊……“
  • 浮生如梦亦如烟

    浮生如梦亦如烟

    苏浮烟,本是出生于宰相府的小姐,为何却不受父亲喜爱,远送他地?多年后归家,本以为能和心爱之人携手,却卷入了一场复杂的爱恨纠葛、政权阴谋的惊涛骇浪中。意外失忆,醒来却成了江城孟萦,苏澈的妻子,苏澈口口声声称她“娘子”却又为何在得知她怀有身孕时勃然大怒。她腹中孩子究竟是何人的?到底这其中隐藏了什么?奉诏进宫,却不甚听见了皇室秘闻,招来杀身之祸。孑然一身的她如何在这样奸诈诡谲的世间存活?
  • 天干十道

    天干十道

    轩辕界,一个在上古界乱中屡受创伤,濒临崩溃的世界。‘她’是天干道尊、地支灵母、龙皇、雀尊、武神、剑魔……一个个绝世枭雄引以为豪的家园。曾几何时,无数强者为了‘她’,放弃一切私人恩怨、个人欲望,拼尽全力去抵挡、驱赶着入侵者,皆尽所能的修复着‘她’的创伤。数万年后,那些曾经被强者们耗尽所有才封印的界桥废墟上,时而泛起一道微弱的光芒。他,秉承天干道尊遗志的男人,是否能赶在下一次界乱前完成先贤们的遗愿?
  • 红尘情仇

    红尘情仇

    冷秋生在深圳打工邂逅李晓月,两人生死相恋,不料她染病而亡,他痛不欲生,回到老家仙桃,与方芳结婚,过着平淡的生活。不料风云突变,他在梦中大喊晓月,方芳醋意大发,家庭战争爆发。他理亏求和,但从此李晓月成了方芳心中挥之不去的阴魂,也成了夫妻冲突的导火线。后来方芳出走河南,被人面兽心的李建文凌辱。离婚后,冷秋生远走厦门,遇到高立梅,同是天涯沦落人,两人正在筹备婚礼时,他得知方芳病重,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决定回家照顾方芳。儿子上大学的当晚,冷秋生准备回厦门与高立梅结婚,儿子冷文给冷秋生一封信令他热泪纵横。冷秋生决定与方芳复婚,可是方芳已留信出走,他决定走遍千山万水寻找方芳。
  • 极战天骄

    极战天骄

    你们施加在我身上的一桩桩一件件,总有一天,我会全部讨要回来!!
  • 斗转星移之扭转乾坤

    斗转星移之扭转乾坤

    何为魔教?何为正派?要江山还是要美人,有了江山,美人不是她,我要江山又有何用
  • 执手相待

    执手相待

    与父母执手相待,长大;与男朋友执手相待,成家;与孩子执手相待,看护。如此循环,便是大多数人生命存在的基本过程中,看看熙的成长故事吧
  • 天神战纪

    天神战纪

    这本书讲述的并不是神的故事,而是凡人们为了获得世间最强者的称号——战神,而为之拼搏奋斗的故事。小说的主人公是家族庶子,不被族人所认同,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不断挑战自己,只为获得战神的称号。
  • 鬼精妙佳人

    鬼精妙佳人

    事业有成的大龄待嫁女穿越成将军府大小姐,同样有婚约却由交往了五年的未婚夫变成了从未谋面的太子!南阳学院中的生活更是弱肉强食,可那又怎样,南宫冷月的人生字典里就没有“认命”这个词。既然老天给她开了个玩笑,那她就要让这个玩笑变得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