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54600000070

第70章 抱朴“三戒”,守拙“二歌”

抱朴守拙,涉世之道。

——洪应明

明代隐士洪应明在《菜根谭》中,把抱朴守拙作为“涉世之道”,可谓高明之见。

当我在苏州第一次看到“拙政园”的园名时,当我第一次读到“抱朴守拙”这一成语时,我对其中的“拙”字不甚理解,觉得“拙”就是笨、就是愚,为什么还要守它呢?后来,当我读完白居易的《咏拙》诗和洪应明关于“守拙全真”、“文以拙进,道以拙成,一个拙字有无限意味”的论述后,豁然开朗,理解了“抱朴守拙”的奥妙——旨在要求人们要保持和坚守纯真朴实、秉直憨厚之本性。

抱朴,意谓抱守本真,不为私欲所惑。《老子·十九章》云:“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守拙,即坚守秉直憨厚、不搞阴谋诡计的品德。陶渊明诗云:“守拙田园归。”许多俊杰贤者都以抱朴守拙而自豪。东晋道教理论家葛洪曾自号抱朴子,以示崇尚抱朴守拙之意。明正德四年,当朝御史王献臣,因官场失意,守拙还乡,承认自己拙笨。当他将大弘寺原址扩建为园时,便取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是亦拙者为政也”之意,将园名定为“拙政园”。王献臣以“拙”而秀于世,醒于人。

抱朴守拙,言之易,行之难。要做到抱朴守拙,需力行三戒:

一戒处世圆滑。《菜根谭》云:“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其意是说,一个人,与其讲究做事的圆滑,倒不如保持朴实的个性;与其事事小心谨慎,委曲求全,倒不如豁达一点才不会丧失纯真的本性。对于滑头之人,李康在《命运论》中,用文笔勾出了一幅画像:“俯仰尊贵之颜,逶迤势力之间;意无是非,赞之如流;言无可否,应之如响。”故有人写了一首《恶圆歌》:

宁方为皂,不圆为卿;

宁方为污辱,不圆为显荣。

历代的正直之人,对圆滑者之人品都深恶痛绝。我们从史书上看到,那些俊杰贤者,在污浊的环境中,能够“万俗皆走圆,一身独学方”。这种堂堂正正的做人品德,今日应当发扬光大。

二戒投机取巧。世间有种人,一是善于投机,总是利用时机来钻营,以此来谋求个人之名利。二是善于取巧,“取巧”实是“巧取”二字之倒置,即利用花言巧语轻易地获得个人的名利。这种人,也可能会一时占点便宜,却丢掉了人格的品位。从更多的事实中我们看到:“巧者不坚,拙者永固。”那些投机取巧的人,常常是“偷鸡不成,反丢了一把米”,乃至招来没顶之灾。这正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世人应当记住:投机取巧惹祸灾,抱朴守拙绝祸胎。一个人只有不投机营私,恪守做人的道德准则,才能朴朴实实地做人,才能老老实实地办事,才能具有抱朴守拙的优良品德。

三戒虚伪巧诈。有的人常以道貌岸然的假象,来包裹丑陋的真容,以诈取他人之信任。孔子在《论语·学而》中云:“巧言令色,鲜矣仁!”其意是说,花言巧语,伪装和善,这种人很少有仁德。巧言乱政,巧言败德,其危害可谓大矣。我们应当记住《韩非子·说林上》中的一句名言:“巧诈不如拙诚。”这里的拙诚我以为是:损人之事莫沾边,利己之事不抢前;以拙胜巧厌欺诈,笃诚实干不甜言。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不少“咏拙”之作。清代石成金撰集的《传家宝全集》中,就有《守拙歌》和《学拙歌》。然而这两首歌词开头、结尾以至中间,均有一些一模一样之词,也有不同之处,我将两首词稍加整理合璧为一,书录于后,以便有更多的朋友读一读这首《守拙歌》:

世人笑我拙,谁知拙为贵。

口拙无是非,事拙无怨怼。

手拙不挥拳,时常笼袖内。

脚拙不妄行,邪行早避退。

举止不轻狂,银钱不浪费。

菜饭充我饥,不想珍馐味。

布衣暖我身,不想绫罗被。

须择君子友,不入奸猾队。

胸中有主张,只推聋与聩。

日里安稳坐,夜里安稳睡。

随他使聪明,反被聪明累。

行止有天良,俯仰都不愧。

我这守拙法,人人学得会。

我这里所言之拙,是拙诚之意,而非愚笨之质,因而守拙能够文以拙进,道以拙成,才以拙长,事以拙兴。一个人如真正做到抱朴守拙,那就有益于使自己成为一个像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讲的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直若曲、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的聪明人。这也许就是我们平时赞扬智者时常说的“大智若愚”吧!

同类推荐
  • 海德格尔的智慧:海德格尔存在哲学解读

    海德格尔的智慧:海德格尔存在哲学解读

    人被称作能思考的存在者,确实如此。人是理性的动物。理性,就包含在思中。作为理性的动物,人必须是能思的——假如他真想思的话。可是,情况也许会是这样:他想思,却不能思。更有甚者,当他想思时,由于所欲太多,反而所思甚少。人是在具有去思的可能性的意义上是能思的,但光有这种可能性还不能保证我们能思……
  • 这年头一定要会点易经

    这年头一定要会点易经

    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任何一部著作能够在跨越三千多年之后,依然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并继续焕发出奇异的光彩,使那些可以称之为人类精粹的众多专家、学者为之叹服。《这年头一定要会点易经》密切结合现代人的实际需要,根据笔者的理解,逐一分析和诠释了《易经》六十四卦中所蕴涵的人生智慧。理解《易经》,你将拥有如下高贵的品质:谦恭、热忱、宽恕、公正、稳健、坚定、进取、温雅、欢欣、真诚、深思、创造。
  • 孔子与儒家学派

    孔子与儒家学派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上册)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上册)

    曾国藩,这是一位争议不断的历史人物。他被称为“晚清中兴名臣之首”,又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后的理学大师与一代大儒;他既为孙中山、章太炎、范文澜等人所不齿,但也为毛泽东、蒋介石、梁启超、冯友兰所推崇。这是两本流传甚广的家训典籍。他既能自立又能立人、既能自达又能达人的人生智慧与教育思想,也被后人广为称颂;后人整理曾国藩一切教育心得,统称之为“曾国藩家训”,堪称“古今家训之首”。为什么看似波澜不惊的千余封家书,却成为后人推崇备至的智慧宝典?为什么数十年如一日的心得日记,竟成为众人津津乐道的警示名言?为什么有太多的人,在翻阅他的日记之后,自惭形愧?
  • 庄子思想新探

    庄子思想新探

    本书先编选庄子书中典型性文章加注加译,作为学习中的主要读书。其次在以此读本为依据的基础上,再加入我讲课中的分析介绍和一些更新资料,以写成讲义。在此次成书时,我对这些文章进一步加上注释和能人讲解,使中青年读者能了解其愿意和进一步探索出哲学思维规律上的经验教训以及文学上的写作技巧等。所以此书对于提高和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研究,是有帮助的。
热门推荐
  • 溪望是你

    溪望是你

    女主程溪,男主樊禹。老孔雀与小麻雀的你追我逐。缘来自青春年少时的一个肆无忌惮的笑容,那一刻的怦然心动是烙在心上的疤,久久不愈。
  • 不做隋炀妃

    不做隋炀妃

    离奇穿越,她落在隋朝,遇上了历史上荒淫无道的天之骄子,杨广。殊不知他竟英俊貌美,霸道阴狠。她只不过不想与他牵扯,却被他囚禁,当爱变成一种禁锢与折磨,熟知他以后结局的自己,又该如何继续这沉重的爱?注定是悲剧,那不如从未开始过!
  • 锦瑟年华

    锦瑟年华

    捡什么不好?偏偏他先捡了一个小可爱,这就是一个赔钱货,花钱如流水,短短几日,他就债台累累。再又跟来了一个老疯子,邋邋遢遢,疯疯癫癫,轰都轰不走。后又收留了一条流浪狗,整日神气的像哮天犬。一家子的赔钱货,麻烦不断的日子就此拉开序幕……
  • 智慧的星空:聆听大师心灵的声音

    智慧的星空:聆听大师心灵的声音

    儒和道是中国文化中截然不同的两个系统。一个人从事职业的时候去承担责任。认同规则,在社会上积极努力,就更体现儒家色彩。当一个人回到个人角色中。去放松自我,心灵邀游。热爱自然。看到生命本质的欢欣.其实就更接近道家的状态。——于丹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城市的时代。二十一世纪冒与国的竞争。地区与地区的竞争将集中地体现在城市与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市与中心城市之间的竞争。因此我们必将加快我们的城市化进程。——易中天
  • 邪君妖妃

    邪君妖妃

    她本是一国女皇,青梅竹马的恋人却在此时造反,她如何忍受这等屈辱,转身投入另一个男人的怀抱,条件是杀了他!他身为一个在权力漩涡中成长起来的男人,从来不是一个轻易会对别人施以援手的男人,可是这给一无所有的小丫头却让他起了莫大的兴趣,稚嫩,纯澈,还口口声声囔囔报复,玩玩又何妨?
  • 大周天子

    大周天子

    战国末年,七国纷争,大周王朝处于灭亡的边缘,姬杰机缘巧合下穿越到战国末年,成为大周王朝的昭文君,被送至鬼谷求学,或大禹王的认可,集禹王九鼎之功法秘诀,带着一帮小弟纵横华夏大地。神马公主、商业女皇、美女刺客、萝莉侍女……统统一网打尽。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情到深处已惘然

    情到深处已惘然

    一代杀手,不问世事。风华绝代,才子佳人。不爱红妆爱武装,桃花纷纷扬落了一世繁华。蓦然回首,灯火斑斓。待君临天下!“愿砌千里孤坟,换君一世长安”她笑着,待这血干涸时,喃语着曾经的承诺……
  • 感谢时光让我遇见你易烊千玺

    感谢时光让我遇见你易烊千玺

    妈妈同事的朋友要将儿子寄养到我家,谁知却是...
  • 爱的幻灭

    爱的幻灭

    在意大利的中部名城佛罗伦萨,曾经有两家门第相当的世家巨族,一个叫美第奇,另一个叫帕齐,两家曾经是姻亲关系,随着城邦权利的分化与争斗,两家结下了难分难解的冤仇,而在佛罗伦萨内部斗争日益加剧之时,南部那不勒斯王权发生更迭,新上任的国王残暴无情,很快与教皇结成同盟,共同对抗以佛罗伦萨为首的北方阵营,故事就在喧嚣的混乱中开始了。
  • 盛宠

    盛宠

    因为这个女子,两国征战,民不聊生。故而,她成了罪人。世人都道她是红颜祸水,该死!世人都道她是祸国妖姬,扰得两国民不聊生,该处以火刑!世人都道她是不祥之人,使两国丢城占池,各自战斗,不肯相让!当第三国参了此战争后,她一代小小的绝代佳人,又该何从?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