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45900000004

第4章 神性笼罩的皇帝(4)

洪秀全对物质追求相当厉害,敛财名目有二三十种之多,比如店捐、股捐、月捐、日捐、房捐、局捐、灶捐、礼拜捐、门牌税、人头税、犒师费等。那个颇获后人青睐的《天朝田亩制度》,讲求“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实际是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也就是全归他洪秀全。王府里筷子、叉、匙羹均用银制,刀子为英国制品,酒杯为银质镶金,远不是一般百姓的气派。天王府有2300多名美女,陪侍洪秀全一个男人。他有88个后妃,为便于传唤,洪秀全依次将这些女人编号。有的研究资料说,天王洪秀全从41岁进驻南京到1864年6月自杀身亡,11年中从未迈出过京城一步。既不指挥杀敌,也不过问朝政。进驻南京后,洪秀全每次过生日,部下蒙得恩都要为他献上美女6人;每年春暖花开之际,蒙得恩还要在天京13道城门口为洪大选美女;后来竟然干脆明文规定:所有少妇美女都被天王选用。1861年太平军进取苏浙的时候,洪秀全又从李秀成选送到京城的3000名美女中挑出180人收入天王府。

1857年太平天国刊印颁行的经典官书之一《天父诗》,收选了500首洪秀全的大作,其中476首是太平军进入南京头三年中写给后妃的。洪天父定有“十该打”条规:

服事不虔诚一该打。硬颈不听教二该打。

起眼看丈夫三该打。问王不虔诚四该打。躁气不纯静五该打。讲话极大声六该打。有唤不应声七该打。面情不喜欢八该打。眼左望右望九该打。讲话不悠然十该打。

诗里规定了后妃参见天父时目光所处的位置:

起眼看主是逆天,不止半点罪万千。看主单准看到肩,最好道理看胸前。

天王还强调,惹他发火就是死罪,这个时候他就要杀人,众人要一齐下跪,恳求息怒,不求就别怪洪天王大开杀戒。

从这些数字看,即使洪氏起事真的成功,他也未必抵得上他瞧不上眼的统治者。在家天下环境下产生的皇权,不论皇帝本人出身多么贫寒,骨子里都对“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极其感兴趣,极其认同,也极其尊崇,无师自通,不由自主重复老路,从刘邦开始莫不如此。因此,反抗云云,不过是毁掉原来权力者拥有的一切,然后建起与过去如出一辙的新的权力机关。洪秀全对社会的统治方式,说明他对封建专制社会并不反感,不仅不反感,还变本加厉。

爆发于专制制度下的起义,目的不一定就是反专制,不一定就是反封建。洪秀全揭竿而起的目的,未必如后人宣传的那么伟大。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指出:专制君主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他一人之淫乐,而且视为当然,认为:“此我产业之花息也。”洪氏根本未脱出此道。

往事已去,是非曲直,于今日的意义恐怕只在为后人提供借鉴而已。

洪秀全的路,并不是他一个人的轨迹,其实映照出所有封建专制者的嘴脸。

“任务”

云贵总督李侍尧贪污一案,乾隆处理得令人瞠目结舌,实际有他的苦衷。如果寻根问底,他这个皇帝最终有推卸不了的责任。

李侍尧犯贪污大罪,原因自然涉及许多方面。但谁也否认不了的诱因,就是乾隆自己。乾隆皇帝喜欢排场、享受,乐意让大臣进贡。李侍尧贪赃枉法,与他热心为乾隆办贡有相当深的瓜葛。虽然乾隆皇帝知道让大臣进贡可能出现不少违法之事,曾经晓谕各督抚,要洁清自矢,毋专以进献为能。可事实上,他对进贡的大臣颇有好感。乾隆晚年发生的几桩高层贪污案,与进贡都有关系。嘉庆皇帝曾说:“进奉一节,最为吏治之害。”

清朝时,各省总督或巡抚都要在重大节日或年终进献方物给皇帝,一般分为年贡、端阳贡、中秋贡等不同名目。乾隆初政之时,律己比较严格,进贡问题并不严重。从乾隆十六年(1757年)首次南巡及圣母皇太后六旬庆典之后,进贡方物之风渐盛。此风一开,臣仆们为邀宠,对皇帝的秉性、爱好进行了深入研究,以便投其所好。于是,价值不菲的古玩、玉器、字画,以及外国的奇珍异宝,陆续送到乾隆那里。

后来,督抚们办贡方式也大有发展,由所谓“自行制办”发展到下属帮助“购买物件”,名曰“帮贡”。办贡的盐政、关差、织造们,则令盐商、洋商出资代办,他们自己不掏一分钱。

臣子们每次进献的贡品达数十种,其中一柄“如意”,督抚把一年的廉俸积攒起来也买不起。李侍尧在任上进献的珍品数目,已经很难统计清楚。仅乾隆三十六年十一月初八日那一次,还是粤督的李侍尧被乾隆“驳出”的贡品就有数百件,其中包括玉器、宋元古瓷、珐琅等。所谓“驳出”,其实就是乾隆没有看上眼,退回给李某了。

皇帝热衷于某种事物,必有下属百般迎合。此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那时推动进贡高潮的不仅有李侍尧,还有和珅、福康安等人及整个统治集团。

进贡之风不仅戕害了政风,而且毒害了社会空气。办贡、进贡成了贪污腐败的新方式。送给皇帝的礼物从来都是“暗箱操作”的,过程不公开,账目也混乱。督抚、州县官员层层扒皮,到了底层老百姓那里,恐怕要拿出高于贡品千倍万倍的金钱。当然,也不是没有人看出此举之弊,御史钱沣曾建议皇上以后不要接受贡物;御史郑征奏折云:“近如王亶望、国泰、陈辉祖之流,巧滋诈伪,曲遂侵渔,物物指为贡函,时时饱其私囊,求索无厌,贿赂分行,以致属库多亏,无能过问。”可惜,自大复又自负的乾隆哪里能真正听进去?

内心虽然听不进去,但红头文件表述的态度十分明确:乾隆帝多次发布上谕,要臣下勿进或少进贡品。然而,“上谕”归“上谕”,这位被后人称颂的盛世之主从来也没有停止收受贡品。清朝档案说,乾隆五十九年这一年,长芦盐政征瑞进贡十五次,闽浙总督伍拉纳进贡十一次,福建巡抚浦霖进贡九次。早几年时,也就是乾隆五十五年,这位皇帝八十大寿时,排场之大,令人惊讶!自燕京至圆明园,楼台全部饰以金珠翡翠,“假山亦设寺院人物,动其机括,则门窗开阖,人物活动”。进贡更不消细说了,省级三品以上大员都有进献,京师内各部院堂官悉捐米俸,两淮盐院以四百万金协办这次庆典。据说庆典共用经费一百一十四万四千二百九十七两五钱,均“按其通省养廉数目,量其多寡,酌量令其扣缴十分之二五”。

人们提到慈禧往往说她奢侈,其实还不是和老皇帝学的?只是她有点生不逢时,正赶上了兵荒马乱的年月,倘在盛世,她那点事也就不一定有人说。世人云,弱国无外交。若将此话演荡开来,也可以说,弱世无是处,盛世无错误。扯得太远了,还是说慈禧的奢侈。老皇帝的行为,对新皇帝是有潜移默化影响的,从思维方式到行为方式,都有前代的影子。

进献之风,在这样的环境下哪里会停止呢?停止不住,必然上行下效,官官如此,层层如此,结果官员就会以进贡为由大肆贪污。查抄李侍尧在京家产清单上的“黄金佛三座,珍珠葡萄一架,珊瑚树四尺者三株”等物,就是李侍尧进贡物件,只因乾隆所收贡品中等级有比这些高的而被“驳出”。

有人或许说,乾隆奢靡,喜欢排场,大臣对进献之风态度懈怠或嗤之以鼻不就行了嘛。其实这是一些喜讲空话者常说的话。在专制社会,一个人能不能当官,可以当多大的官,皇帝一人说了算,想求得皇帝宠眄的臣子,哪里可以收住进贡的脚步?乾隆大搞文字狱是为了皇权,现在大兴进献之风,同样也是出于皇权。治理国家的措施不论好还是坏,哪个臣子敢不执行?《诗经》曰:“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这种体制之下,皇权安排任何任务,臣民都必须想方设法完成。结果自然就是,乾隆个人的奢靡,导致进献之风大盛,进贡又以各种形式刺激官吏贪污婪索,统治阶层本来已经十分脆弱的道德防线,时时处于崩溃的边缘。到了清朝晚期,社会百病丛生,“无官不贪”已不是猜测,大清最后在历史视野中消隐了。

皇帝的某种失当措施,不见得会直接引起社会覆灭,甚至不会直接引发溃烂,但会成为一种“药引”,引出一个个弊病。过去商纣王做了一双象牙筷子,箕子见了恐怖得发抖,原因就在于使用象牙筷子必然带来无休止的奢靡。皇帝为一时痛快,可以轻易宣布某事为任务,殊不知下属为完成这项任务,可能弄虚作假,可能行贿索贿,可能强烈搜刮底层。这些,仅靠一纸禁令是无法避免的。从来臣子为完成皇帝布置的任务多不遗余力乃至丧尽天良,对同样来自皇帝的附属命令则有所变更,有所忽视。为何如此,可能还是任务于升迁关系重大吧。

“未察虚实”

先从《清史稿》中抄几句嘉庆皇帝褒扬曹锡宝的话。他说:“故御史曹锡宝,尝劾和珅奴刘全倚势营私,家赀丰厚。彼时和珅声势熏灼,举朝无一人敢于纠劾,而锡宝独能抗辞执奏,不愧诤臣。今和珅治罪后,并籍全家,赀产至二十余万。是锡宝所劾不虚,宜加优奖,以旌直言。”

由“故”字可以看出,这是一件旧事。嘉庆帝所说的御史曹锡宝,是乾隆朝的陕西道监察御史,字鸿书,一字剑亭,上海南汇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进士,入仕后在很多岗位任过职。这是一名坦率,刚直,严谨,尽职又尽责的好官员。他当监察御史时,见协办大学士和珅的奴仆刘全仗势谋利,逾制不守,论告弹劾。不想侍郎吴省钦把信息提前告诉了和珅。等到曹锡宝的奏章到了乾隆的手里,和珅早把一切安排妥当了。自然,曹先生的控告就无凭无据了。最后,曹锡宝只能承认自己“冒昧”,又承认“杜渐防微”等语失当,请求给自己治罪。乾隆皇帝仁慈,宽恕了他的罪行,改为革职留任。

曹先生受此惩罚,真是有苦无处倾诉,但乾隆帝也有他的理由。针对曹锡宝一事,他亲手写了感想,也就是史上所说的那篇“手诏”,强调自己为政从来不去猜疑别人。如果委任群臣却不能示人以诚,而是猜疑防范,根据子虚乌有的谈论,仓促加罪别人,天下人就会十分恐惧。“锡宝未察虚实,以书生拘迂之见,讬为正言陈奏。姑宽其罚,改革职留任。”从乾隆皇帝这份手诏看,曹锡宝不仅罪有应得,若不是皇恩浩荡,结局可能比这还严酷。曹锡宝弹劾和珅家奴不对吗?乾隆说得无理吗?都不是。原因在于:那样一种体制,谁可以动和珅一根毫毛?只有皇帝本人有这个权力和能力。监察御史是给皇帝做事的,并不是任何人任何事都在监督之列。简括说,皇帝的红人是不需要你来监督的,最少你没有能力细察虚实,而只能如乾隆指责曹锡宝的那样——未察虚实。据说乾隆皇帝晚年曾说:“各省督抚中,廉洁自爱者,谅不过十之二三。”产生这种现象,与曹锡宝们的遭际不无关系;而曹锡宝的被惩罚,则在更深层次暴露了监督者尴尬的地位。清朝之前,曾有统治者允许言官“风闻言事”,顺治皇帝也指出,“即使所奏涉虚,亦不坐罪。倘知情蒙蔽,以误国论”。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言官没有时间和能力察纠“虚实”的不足,起到了“广开言路”的作用,但不能根本解决监督中的问题。而且“风闻言事”,对官员之间的攻讦之风有所助力,监督力量以另一种形式遭到削弱。

专制的皇权社会不是没有法律,有些条文甚至比今日的法条还要细密、严厉,监督措施也伸向各个领域,官场上下,章法清晰,有条不紊。然而,执行起来却左支右绌,七跌八撞。据《大清会典事例》、《钦定台规》等统计,科道奏疏中有关弹劾的奏折不仅少,而且大多为“毛举细故”的“条陈”之疏。学者王春瑜先生说,由于直言不讳、依法纠弹会招来横祸,所以,“朝臣皆明言事为戒”。这个局面不是某个皇帝故意创造,而是体制带来的必然结果。在极端的专制制度下,皇权愈强化,监察权则愈有名无实。皇帝的个人意志,制约着监督的效果。如果弹劾的对象是皇帝的宠臣佞幸,即使有罪,皇帝也可以对被弹劾者“释置不问”;甚至反责弹劾者“所劾不实”、“受人请托”、“徇私报复”。康熙朝,巡抚噶礼在山西卖官鬻爵,贪贿不法,结果弹劾他的御史所言皆无据,被褫革降调,平遥民郭明奇不仅被说成诬告,而且被说成“屡坐事走京师”的逃犯,押回原籍治罪。清代官场如此局面,也可算其来有自。

清仁宗亲政以后,当机立断诛灭和珅,并籍全家,奴才刘全自然也被籍没。面对和珅一案,嘉庆帝想到了曹御史。于是,写了几句赞扬的话,目的很明确,就是“以旌直言”,希望官员向曹锡宝学习。然而,深层问题不解决,学得了吗?无非平反前朝旧的冤案,却没有办法防止另外的曹御史蒙冤。仍旧是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曹锡宝自是曹锡宝,和珅自做和珅。

“京控”

清代,普通人、普通案件的上诉程序及复审程序是怎样的?“凡审级,直省以州县正印官为初审。不服,控府、控道、控司、控院,越诉者笞。其有冤抑赴都察院、通政司或步军统领衙门呈诉者,名曰京控。”说白了,所谓京控,就是到京城控告。

老百姓缘何走“京控”之路?是不是放着太平日子不过,吃饱撑的?显然不是。俗谚曰“饿死不做贼,冤死不告状”,老百姓是柔弱的,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打官司告状,更不愿惊动上一级。小民有了冤屈,自己又不得排解,才会走上告状这条路。初告不得伸,告到上一级,仍不得白,便再上告,直至京城。对小民百姓来讲,衙门是可以“讲理”的地方,更高一级的衙门是一个比基层社会更具“权威”的所在。京城,是皇帝居住之地,是政治文化中心,老百姓对那里所怀的希望最大。实际上“京控”也是一种“上控”,假如老百姓赴京告状之前,冤屈已得伸张,谁会损财伤身大老远地跑到那里去!

“京控”,对皇朝是有利的,它能加强统治者自身统治的合法性,也可以下情上达;然而对原来审结此案的官员来说,却有可能产生负面的影响。无论结果如何,皇帝从此触到了一点那个地方政府的信息。乾隆曾说:“朕勤求民隐,唯恐乡曲小民含冤莫诉,每遇来京具控之案,无不特派大臣前往审办。”虽然此处他只提到“小民含冤莫诉”,但可以想见,“小民含冤”的原因也会进入他的大脑。地方官员最最担心的是,假如发生集体上访、村族械斗之类案件,皇帝就会在脑海里留下州县官员处理不力或无能的印象,进而影响自己的仕途。

“京控”牵扯的范围非常广,金钱是一个方面,交通也是不可忽略的方面,尤其,每个朝代对“京控”都有各种限制,官府里的人还有种种刁难之法。明朝初期,嘉定县民郭玄二等二人,赴京状告本县县吏害民,经过淳化镇时,巡检何添观刁蹬留难,弓兵马德旺索要钱财。朱元璋闻知此事发火了,将弓兵马德旺枭首示众,巡检何添观刖足枷示。朱皇帝是穷苦人出身,对贪官污吏毫不手软;又加上明王朝建立不久,元朝灭亡的教训墨迹仍新,故而对底层的事情极为重视。历史上只有一个朱元璋,明朝只有一个幼年时期。历史难以重复,不论优点还是缺点。

不知道究竟出于什么原因,不少人觉得,古时候民告官比较容易,进一趟京城不仅可以见到包拯那样的大臣,如果幸运的话,连皇帝本人都可能见到。实际上,未必如此。

同类推荐
  • 血腥的盛唐5:盛极而衰,安史之乱

    血腥的盛唐5:盛极而衰,安史之乱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翻开本书,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
  • 大宋千娇

    大宋千娇

    不是他不懂风花雪月,不是他不识倾国倾城,不是他不知花能解语,不是他不爱天香国色,只是这一世,他只想做一只闲云野鹤。可是身在草泽的他,胸中却怀家国,人道生命几何,江山几何,今世的他会如何选择得失?
  • 不问苍天问鬼神

    不问苍天问鬼神

    “驱除鞑虏,天道残缺匹夫补,虎贲三千,不破黄龙誓不休!”一个现代人回到了兵荒马乱,烽烟四起的元朝末年。从郑斌变成了邵强,在这段风雨飘摇,视人命如草芥的历史中,他将如何安身立命,命运是否真的可以掌控!?一个英雄草莽,世道离乱的时代,震撼你的不是杀伐决断的暴戾,而是天地不仁,义无反顾的一种坚持;冷眼旁观,世事洞明的一份悲悯;生死之交,惺惺相惜的的一种温情;死神手里,彼此眷顾的一份感情。这里有你感同身受得苦难,也有让你热血激昂的传奇!用泣血的文字,触动我们麻木的心灵。
  • 重生之吴应熊传奇

    重生之吴应熊传奇

    二十一世纪因暴露身份而牺牲的卧底警察被命运之神操纵,阴差阳错的附身在了历史上有名的吴三桂的儿子——被囚禁在北京城的平西王世子吴应熊身上。有了后世灵魂的他还是那个懦弱无能、并最终被康熙砍头的质子了么?他又如何周旋在康熙,鳌拜,康亲王杰书,索额图,纳兰明珠这些当世权谋家的左右?面对康熙,这个他宿命的对手,他会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去看待这位帝王。面对建宁,这个他宿命的妻子,他又会如何看待这段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感情。多铎的‘女儿’:怀玉格格,这位有着更为复杂身世的格格又将如何和吴应熊演绎出一段轰轰烈烈的恩怨情仇。陈可儿:另外一位有着复杂身世的女人的出现,将会深深影响吴应熊的命运走向。当最终吴应熊和康熙走向对立的时候,这两位站在不同立场,有着不同世界观的人物会演绎出一场怎样壮烈的战争。有兴趣的哥们可以加群:23545368
  • 大明三人行

    大明三人行

    明英宗天顺年间,吏治腐败,民不聊生。司礼监太监曹吉卖官鬻爵,草菅人命。但是,因为他当年立帝有功,皇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此,曹吉日益骄纵起来,尽然狼子野心要夺取帝位,于是一场夺位大战就此拉开帷幕。
热门推荐
  • 美妻郝可人

    美妻郝可人

    “你觉得我会娶你吗?”郁盛北似笑非笑的看着她。郝可人眸子一紧,“你想多了,我也根本没想要嫁你。”“那你想嫁给谁?”“嫁给谁也不嫁给你!”她扭头就走,不再跟他说话。身子猛然被扛起,身下传来他满满的醋味,“除了我以外,哪个孙子敢娶你?看我不废了他!”
  • 三星传奇

    三星传奇

    世事如棋谁堪弈,九州八荒造传奇。三星齐聚风波骤,坐看山河云雨疾。陈家三个目睹亲人惨剧的孩子在一番奇遇后走上了复仇与生存的道路,生与死的磨练,情与义的蜕变之后,是否从此一帆风顺?面对莫测的未来,他们如何前进?而神秘的错剑邪君、雅君又是何等人物?这是一个寻求生存的世界,这是一场捍卫情义的战斗。狼神现世,魔兽各族面临巨变,命运之轮,即将面临震荡了。且看前世冷漠杀神、今生陈家三子,与身边同伴一起,乱世造传奇、共舞风云。
  • 仙曜

    仙曜

    天道艰难,长生之路布满荆棘,李少征一介少年……---------------------------若是觉得可以,请推荐收藏一下,你们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 钝刀

    钝刀

    李东文,70后。1999年开始学习写作,以小说及情感专栏为主,曾在《天涯》《长城》《十月》《西湖》《长江文艺》等杂志发表小说,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读者》等转载。
  • 混在灼眼当龙套

    混在灼眼当龙套

    那啥灼眼的穿越文,内容很简单,本人也没有耐性搞架空,除去第一卷其余全部按灼眼来文笔不佳勿怪本人学生,所以书周刊,不喜勿入,一次发四到五章另:本人非钉宫党,而且对傻娜有偏见,虽然书中还是会客观一些,但是可能言语有问题,不喜勿入
  • 异界之魔法克星

    异界之魔法克星

    突如其来的死亡,翼斐的灵魂穿越到魔法大陆,以紫罗兰帝国的皇子的身份诞生。天生思维卓越,智商非凡。带着科学的理论,倾覆异界的常态。
  • 豪门之“继母”前妻

    豪门之“继母”前妻

    她第一次见他,他们在夜路上狂奔,只为活命。再次见他,他是高高在上的总裁,她是带着一个孩子的单亲母亲他们对薄公堂,只为孩子的抚养权。原来擦肩而过的人,再见也不是缘分。趴在霍晋尧办公桌上的小男孩一脸无邪,“你要敲我老爸的竹杠?”“不是敲你老爸的竹杠,是抢你老妈。”霍晋尧看着文件,无所谓的回答。“你凭什么啊?你长得没我老爸帅,钱也没我老爸多,女人缘也没我老爸好,而且最主要是,我老妈喜欢我老爸,不喜欢你。”小男孩搬着自己的手指说着,一副小大人的模样。霍晋尧扣上文件,额上青筋暴怒了出来。“但……如果你能哄我开心,我就和你去做亲子鉴定!”
  • 让你爱得明白的婚恋心理学

    让你爱得明白的婚恋心理学

    男人有男人的心绪,女人有女人的心思,男女心理千头万绪、幽微奇妙。两性的婚恋世界,交织着心理的磕磕绊绊,充满着心灵的冲突对抗。两性婚恋的过程,就是一个心理困惑不断滋生、心理矛盾不断激化的过程。能否顺利解决这些心理困惑和矛盾,将决定恋爱中的男女能否拥有美满幸福的婚姻。《去梯言—让你爱得明白的婚恋心理学》由心理学入手,从两性心理差异、两性交往心理、择偶心理、爱情心理、婚姻心理、家庭生活心理等方面系统解读婚恋中男女的心理问题和困惑。
  • 千灵万唤

    千灵万唤

    灵若动,天亦灭,你若成灵,我亦化为灵,随灵而动一个天赋一般的人,却依然灵动天下故事剧情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笑纳天下

    笑纳天下

    为何一睁开眼就要抓人家去当王妃嘛!哪有这样的!先溜了再说!谁来告诉她,为什么她会变成狐狸??难不成她上辈子得罪了狐狸祖宗!为什么这个帅哥这么有爱呢!救自己数都数不清多少回了,还总是喜欢板着脸对自己,唉!帅哥我又没惹你!你好歹给我个笑脸嘛!乖!给我一个笑脸!我就亲你一下!!小狐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