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45900000033

第33章 诚惶诚恐的大臣(12)

17世纪女性主义者普兰·德·巴雷说:“所有男人写关于女人的书都应加以怀疑,因为男人的身份有如在讼案中,是法官又是诉讼人。”这可算是阅读的一个经验。然而一本书如果出自女性之手,也就是女人写给女人看的书,读者并不作如是观。由于作者本身是女人,那内容就多了一份诱惑。在女性读者看来,完全可以放下警惕性,全盘地接受。所以以此看来,中国女性的附庸地位,一方面是男性社会决定的,就其程度来说则与女性本身也有关系。这一点似乎与觉醒者不同。法国的西蒙·波娃是一位女性作家,写了许多关于女人的书。她不是凭借作家的话语权力宣扬女人应如何做,而是告诉世界女人是什么。这需要异乎寻常的勇气,是班昭等人所没有的勇气。一个人,没有这种勇气是很难对自身作出客观评价的,只能依附于他人。

班昭凭家庭背景、知识才干,登上高位成为既得利益者后,不是检讨社会,却使男人奴役女人的世道更加合理化。即使她当初撰写《女诫》的目的在于教育女儿,后人也会抱有微词——因为后来的统治者使《女诫》变成锁住女人灵魂的枷镣。她属文的心理对她个人而言虽然很正常,但无论如何也是女人本身的一种悲剧。唐朝的宋若莘也可作如是观。宋若莘是宋廷棻的女儿,入宫后谈经论史俱能称旨,博得皇帝的称赞,与班昭颇有相似之处。入宫后著《女论语》十二章,全为男性社会下如何做女人的准则。她们的举动,与五代时窅娘缠足跳舞迎合男人是无异的。一部中国史,是女性的被奴役史,是男人的发展史。史如何作成现在这个样子,所有女性都该思考。这个思考不仅包括咒骂男人,还应该包括对自身的检视。只有如此才是自身发展壮大的正途。

当然,在社会文化结构不发生突变,即在族权、父权、夫权不除的氛围下,《女诫》思想很难连根拔掉。但反思不反思,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否则做了悲剧人物还不自知。

“红杏尚书”的奋斗观

宋祁既是北宋的官员又是词人,名气很大。最为后人熟知的《玉楼春》有“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颇得人激赏,流传至今,为他挣得了大名,人称“红杏尚书”。王国维《人间词话》云:“‘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不过,才气、智慧等等,终究不能代表他的全面。陆游的《老学庵笔记》记载,宋祁经常在府邸大开筵席,“外设重幕,内列宝炬,歌舞相继”,宾客们在里面饮酒歌舞,直到第二天凌晨。又据宋·钱世昭《钱氏私志》记载,宋庠宋祁兄弟两人元夜各自消遣。宋庠在书院读《周易》,小宋则点华灯拥歌妓醉饮。翌日,大宋谕令所亲诮让云:“相公寄语学士,闻昨夜烧灯夜宴,穷极奢侈,不知记得某年上元同在某州州学内吃斋饭时否?”学士笑曰:“却须寄语相公,不知某年吃斋饭,是为甚底?”宋庠乃宋祁之兄,天圣初,兄弟二人同举进士,人称宋庠为大宋,宋祁为小宋。

大宋、小宋提及的吃斋饭,当指苦读时的事情。《尘史》云,宋氏兄弟“就学安陆,居贫”,没有钱过冬至节,只有把祖传宝剑上的银饰拿去换钱。这个就是宋祁所说的“冬至吃剑鞘,年节当吃剑耳”那段日子。登上高位的小宋奢侈享乐,在过去是不算什么的,因为整个社会的思想就是如此,也可以说,在人们的内心深处,宋祁的思想占据着很大的空间,其兄责备他,着眼点也不是这种生活方式本身,而是嫌他忘记了过去,过于放纵自己。宋庠在书院苦读,更多体现为一种个人生存特色,不是道德发挥力量的结果,当然更不是法律的功效。假如大宋也和小宋的爱好一样,宋祁就不会受到丝毫责怪。

数年前,有学者对唐朝白居易的个人生活颇有微词,从治学的角度说这也许有点以今析古,不足效法,但站在社会心理、个人生活与反省和监督的关系看,却是有意义的。无论个人的素养多么深厚,人格多么伟大,他对事物的判断永远与社会现实、社会意识紧密相连,也就是,个人的行为和社会价值标准是有因果关系的。通常说来,个人的大多数是以社会是非为是非的,少数个人某些超越常轨的行为不一定得到认可,虽然说没有个人就无从谈及社会,但当众多个体组成社会之后,却陡然生出一种散居的个体从来也没有的行为准则和价值标准。到这时候,个人不得不按照社会的意志确定自己的行为准则。宋庠也好,宋祁也罢,都离不开社会早已给他们准备好了的行为范本。

历史上同一行为,常常因为朝代不同而会得到不同的评价,赵匡胤遇事不嗜武力,有人赞叹,也有人咒骂;荆轲有英雄之称,也被目为流氓。同一个人,因所处的社会环境不一样,社会奉行的价值观迥异,行为就有差异。大宋与小宋乃同胞兄弟,大宋所言真切,小宋回答坦诚,没有扑朔迷离的词汇,我们后人也就容易看到他们反省的力度究竟多大。实际上,在无制度约束的情况下,大宋自大宋,小宋自小宋,不可过高估计其效能。但话又说回来,如没有反省,大宋也会滑到一边。制度建设和自我反省如鸟之双翼,缺一不可。

小宋的奋斗观初看是他个人的,实际是社会的。改变个人的观念虽然也不容易,相较而言,比改变社会的观念容易得多。社会的观念变了,小宋必然会改变。

臣子的品德

戏曲中,包拯刀铡陈世美,并不是按封建社会法律办事的结果,而主要是老包的个人品德。实际而论,开始包拯也不想要陈驸马的命,只想用金钱息事宁人,可香莲这个人不一般,并不见钱眼开,也不是“讨个说法”就拉倒,对包公处理问题的方法不满意,说了一句大实话——官官相护有牵连。听秦香莲这么一说,老包不仅没有怪罪于她,反而自责,于是宁可不做官了也要铡了陈驸马。

刀铡陈世美,是戏曲家言,信不得真,但由此可以看出民间对清廉正直好官的态度,对包拯个人道德品质的赞颂。历史上的包拯不一定如戏曲演绎的那样具有戏剧性,但他廉洁严正,敢于直谏,从不趋炎附势是有事实为据的。为包拯写过《墓志铭》的吴奎认为,其人具有“人或曲随,我直其为;人或善容,我抗其辞”的性格特点。读他临终前留下的遗训,会觉出他的确是道德高尚的人。历史上的家训多了,可没几个人能够对后辈说:“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敢说这话,说明他先前的所作所为不是表面文章,不是投人所好以邀其颂。

不过,我们不能把包拯的行为只看作是他个人的行为。一个臣子,在皇权之下究竟有多少行动的自由,不是这个臣子个人想要多少是多少,而是皇帝给多少你就有多少。一句话,是皇帝培养臣子的性情和品德,而不是相反。没有宋仁宗,断乎没有包拯这样的臣子。人是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人类社会又为一个个具体的人所组成,某个人如何,很难说就是那个人自己的事情,与他的上司、同事、朋友相联系,与他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文化修养有关。解释某个臣子的行为,除了在他自身找原因,他的上级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据说后来的包拯就不如从前,按仁宗话讲:“包拯,非昔之包拯矣。”这并不奇怪,臣子的行为内里蕴藏着帝王的好恶,如果包拯有变化,究竟为什么变了,仁宗要问问自己和官场。封建社会也有法律,但那法律是对付老百姓的,告状的人在统治者眼里是不可理喻的刁民,这种埋藏在骨髓里的意识包大人不会没有,但他品质好,于是秦香莲成功了。如果遇到眼睛里没有百姓的官员,说你“不敬”,指责你妨碍公务,你也只能哑巴吃黄连。说句有点武断的话,那种境地,大部分律条不变成具文也难。告御状云云,成功的概率究竟能有多少呢?

不可孤立看待遴才方式

科举制度在清朝末年被取消了。为什么实行了一千多年的人才选拔方式,在那个时候寿终正寝了?我们得到的回答大体是:科举制度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这个回答十分正确但过于概括。其实,任何一件事,兴盛和衰落都是合理的,科举制消退,原因在于时代越来越开放,而这种选拔制度本身却弊端丛生,与时代越来越隔膜。

获得人才,是每个统治者的愿望,客观上也会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金诤先生在《科举制度与中国文化》中说,周代已经由“乡老”(族长)等选拔本乡土的贤能之士,经过地方长官的层层上贡,直达中央。这时选择的人才武功是很重要的,与后世重用文才不同。春秋时期,各封建领主为争夺土地和人口而战争不已。为了加强实力、争取人才,一些原来不是贵族的下层人士得到破格任用,通过举荐、考核而选拔登进人才的情况越来越多。后来的察举制,九品中正制都是与大局势有关的。

不过,那些选拔人才的方式,当局者的随意性很大,常常着眼于当前利益。科举制则是常态社会发展的先进选人制度,突破了门阀的拘囿,一切以知识为标准,使统治层知识化,同时增加了上层的亲和力。然而,这种选拔制度的确立,需要一位睿智统治者的出现。任何时代,能够发展、完善一项制度的人都是那些见识深广,体察社会的人。金诤先生坚定地认为“科举不始于隋,隋君臣之嫉贤妒能”,也正是分析隋文帝、隋炀帝父子及隋朝社会现实得出的结论。从严格意义上讲,以考试为主的科举制度产生于唐代,到北宋,弥封、誊录、回避等科举立法全面完备,清除了举荐制残余,一切以考试为准,科举制度成熟定型,而文官治国体制也正是在北宋彻底地、稳定地建立起来。科举制度最重要的特点在于:一,“投牒自应”,读书人不论其出身、地位、财产如何,均可自行报名参加考试,不必由官吏举荐;二,考试定期举行,不必等候皇帝下达诏令;三,严格考试,录取与否完全决定于考场文章优劣。隋代选官制度则并不具备上述三个特点,参加选官考试的士人仍然必须先得到州县等地方官员的举荐,制度上并没给予他们“投牒自应”的权利。隋代分科选举共三次(开皇十八年,大业三年、大业五年),都是由皇帝临时下诏举行,并无定期举行的制度。

科举由盛至衰,到清末已经毫无优势可言,消亡了。好多书籍谈到科举的弊端,往往提到《聊斋志异》的作者如何贡献大,又如何仕途无情,被科举制度挡在大门之外。其实我一直觉得这个例子作为否定科举的论据太过轻飘。通过科举考试登上高位,并且为国家发展作出贡献的人,未必比蒲松龄们少。每一项制度,都有纰漏,某些事后证明出类拔萃的人才也可能不被当时的制度认可,这一点就是现在恐怕也不能避免。倒是金诤先生书中所举的事例,使人不得不思。据说,清末科举废八股改策论后,有考官出题比较中西史事,题曰《项羽拿破仑论》,八股士子们皆不知拿破仑为何物,有文章云:“夫以项羽拔山盖世之雄,安有一破轮而不能拿哉!”底下说:“夫车轮已破,其量必轻,一匹夫亦能拿之,安用项羽?以项羽而拿破轮,是大材小用,其力难施,其效不著,非知人善任之举也!”科举对人思想的束缚于此倒是十分明白了。清王朝一连串的失败,与人才取向大有关系。假如没有一片连成一片的屈辱史,科举仍旧会如日中天。

对诸多遴选人才的方式方法,从其本身着眼看不出什么,非与局势连接起来才会弄清它的真正面目。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与外界接触越繁,制定的政策越具有先进性,竞争力越强大。察举制如此,科举制也如此。科举在内容上最后已经完全腐朽不堪,是它自身拒绝与外界接触的结果。有一首《刺时文》诗道:

读书人,最不济,背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那一朝皇帝?案头放高头讲章,店里买新科利器;读得来肩背高低,口角嘘唏,甘蔗渣儿嚼了又嚼,有何味道?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就叫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以这样的教育制度,要想培养出大量对社会进步有用的人才来,显然是根本不可能的。

18世纪中后期,中国编纂了《四库全书》,法国在这个时间段也出版了《百科全书》。一中一西的两部书,清楚地显示了中西文化在发展趋势和整体上的差异。《四库全书》于乾隆朝1773年正式纂修,1787年全部完成。法国的《百科全书》于1751年(法国大革命前),由启蒙思想家狄德罗组织同道开始编撰,1772年正式出版,1780年又出版补编和索引。就编纂目的而言,清朝政府编撰《四库全书》,根本目的服务于“文治”目标,着眼点自然也就与新思想无涉,仅仅是收集、保存前人已经撰写的书籍,总结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文献上下了极大工夫。同时,对书籍的收录和评论,严格按照正统儒学的标准,删书挖补毁版都是常有的事情。《四库全书》共收书3500多种,几乎囊括了清乾隆以前的中国古代最主要的文献典籍。据说如果把全书的230万张书页拆开后逐页相接的话,其长度可以绕地球赤道一又三分之一周。但是纂修《四库全书》的过程,也是禁书毁书的过程,凡统治者认为“悖逆”的著作,全部禁毁。《四库全书》共收书3500多种,同时毁书也达到3100多种。

《百科全书》的作者则不受封建朝廷约束,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它的评价标准是普通的人性和理性。书中鼓吹民主、自由,主张天赋人权,反对封建专制,是新时代的呼唤者。着眼点超出《四库全书》之远,难以道里计,虽然也对过去的知识进行全面深入的总结,但不重学术考据,而主要致力于思想阐发。因此有“18世纪法国的一面镜子”之称。但是,多年的专制统治,我们无法期望科举制自动更新,最后只能在风云激荡的岁月退出历史舞台。不过,清末的退出与唐宋时期的成长、发展,深层原因究竟是什么,人们不能不思。

雅贿

有些事,再精干的人也难料到。明代万历《新会县志》有几句话颇有意思。曰:正德、嘉靖以前,做官的人两袖清风而归者,宫里相慰劳,啧啧赞颂;反之,则不理他们。嘉靖、隆庆以后,“仕之归也,不问人品,第问怀金多寡为轻重”。社会风气竟然变得如此,明朝的创建者朱元璋怎么也想不到。

朱元璋建国后的改革力度不小,不仅一下子把奉行了1600年的丞相制度打破了,而且监察、惩治违纪的措施也比他前面的皇帝细密、严酷。在他的统治时期,“重典治吏”的色彩一直不减,换来的当然也是官员的“洁己爱民”。

同类推荐
  • 大秦重器

    大秦重器

    他是魔鬼,是敌国帝王心中的梦魇,统率秦国强大兵团狂飙战国,他的兵团使敌酋心惊胆战,闻之色变,化成他们心里挥之不去的阴影。他是战神,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从不言败,与强者碰撞,与智者角力,横扫千军无人能敌,创造了战史上的辉煌,把秦国推向前所未有的强大。他也是秦人心中的太阳,使兵家学派大放异彩,把战术运用的淋漓尽致,少年得意,中年薄发,暮年凄凉,毕其一生,只为告诉敌国:强秦有我,秦永不败。
  • 一轮明月

    一轮明月

    自古以来,战争都是残酷、充满血腥的杀戮,是极其惨烈的人类自相残杀的悲剧,是血与火、刀光与剑影的代名词。而女人是深受造物主厚爱的,是水做的骨肉,充满柔情,万千娇媚,是温婉柔媚的代名词。从人性的角度看,女人是需要被保护的,美丽的女人应该远离战争。但是从人类的战争史看,女人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战争,战争也从来不能离开女人。美女与战争似乎有着某种千丝万缕的联系,战争因为有了美女显得阴柔美丽而富有诗意,美女也因为战争而变得悲壮、阳刚,成为一道美丽的彩虹。
  • 被遗忘的盛世

    被遗忘的盛世

    本书为历史作品,主要描写了大明王朝中的明孝宗朱祐樘,以及他开创的伟大盛世。明孝宗朱祐樘三十八年的短暂生命,造就了一个繁华灿烂的十八年盛世。而这段历史是一段被历史遗忘的盛世,它夹在大明成化朝黑暗岁月与正德朝荒唐年代之间,却带给了中国人一段足够幸福与怀念的生活。
  • 忽悠北宋

    忽悠北宋

    哈哈,大宋,爷来了!赵佶,给爷捶捶腿,赵恒,给也揉揉肩,你说你们俩是咋混的啊?GDP这么高也能亡国,把爷伺候好,看爷咋给你忽悠回来;单挑?吾乃完颜阿骨打是也,完颜宗弼快快前来受死,啥?没听清?我是你爹,明白了没!卧槽!这娃疯了,快跑!群殴?能跑多快跑多快!就不信老子一身布衣,拖不垮你们那一身的铁皮。岳飞,会不会说话啊你,不会说话赶紧闭嘴,爷把话撂在着,再砍不够人头,你那岳家军就喝西北风去吧!秦桧,好同志啊!交给你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穿上龙袍,引开追兵,陛下和百姓会记住你的!赵构?都让人吓的生不出儿子来了,还当个屁皇帝啊!啥!你们有德,让让让,爷告诉你啥叫报应!
  • 秦图

    秦图

    公元前241年,六国结盟,集而图秦。然,秦王始登五年,吕贼掌政,嫪毐弄权,成蛟谋乱。一时间,大国内外,风雨飘摇,危机四起。同此年,少年初醒,带着千年后的记忆,顶着一张同秦王政相似的面孔,踏临九州。“哥,我不想打战。。。”"哥,我想娶赵国公…
热门推荐
  • 误惹豪门:腹黑叫兽小淘妻

    误惹豪门:腹黑叫兽小淘妻

    他,玛利亚贵族学院毒舌教授高长恭,柔美俊逸,姿容无双然而在我眼底却是病得不清的妄想症患者。他说,他是北齐兰陵郡王,然而,他却没能记住老祖宗男女授受不亲的教悔对我是又亲又抱。我说,我喜欢隔壁班的王麻子,他那张星象图一般星罗密布满红疙瘩的脸蛋是我的最爱。他一心在现代寻找回去的路,只因为他将一个很重要的人遗忘在了过去,于是,他找寻回家的路,奔向历史所注定的悲剧结尾,全然不顾生命。
  • 总裁欢爱:爱妻一生

    总裁欢爱:爱妻一生

    “老婆,其他情侣都是拉拉小手,逛逛街,看看电影,亲亲小嘴……………接下来我们该干什么?”某男像一匹饥渴的饿狼看着某女。某女想了想说“拉手拉了,逛街逛了,电影也看过了还有亲亲……额这个就算了吧。”某女小心翼翼的说着,可某男却直接扑向了她。某女此刻心里在想不是说只是亲亲嘴嘛,怎么是扑过来的!
  • 专宠甜妻:神秘老公惹不得

    专宠甜妻:神秘老公惹不得

    乔夕从来都没有想过,有朝一日会给自家儿子的爹看病,还是泌尿病!“这么多年,有没有过雄性荷尔蒙苏醒的现象?”“五年前有过一个女人。”乔夕皱眉,苏醒过,就表明没问题。“去找那个女人。”权盛筵目光灼灼看着乔夕,“已经找到了。”五年前,是这个女人。五年后,还是这个女人。“乔夕,我权盛筵的身心,生生世世都只能接纳你,也唯有你。”?--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TFBOYS之爱恋倾心城

    TFBOYS之爱恋倾心城

    三个身世迷离的女子与三个三个当红明星,三大家族的少爷产生了爱情,面对着身世迷离的她们,他们该如何选择,还有,三大少爷的青梅竹马回来了,他们会变心吗?尽情期待我的解说吧!
  • 宁道随笔

    宁道随笔

    起笔不知何处而始,落笔不知何处而终。。。。。。。。。。。
  • 天上掉下个异界神

    天上掉下个异界神

    昔日屹立巅峰的至高神,“被”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功力尽失,神通全无,一切从头开始!或许这对旁人而言是毁灭性的打击,但对离明来说却是一场期待已久的大冒险。智斗奸人、不畏强者。且看离明如何再次登上巅峰,一览顶端景貌!
  • 重生之万能药水

    重生之万能药水

    因为救人死亡的苏启明发现自己重生回十一年前了,而且他发现自己手臂上多了一个能帮助他制造各种万能药水的花纹。记忆力不行来瓶超级记忆力药水,保证让你过目不忘、唱歌不行来瓶海妖药水,保证让你歌声直击灵魂、跑步太慢来瓶飞毛腿药水,保证让你拥有追逐风的速度……有如此助力,踏上青云又有何难,苏启明决定这一世,要让自己活的足够精彩。
  • 梦里风

    梦里风

    我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让自己强大,哪怕这只是个梦……
  • 闺蜜哥哥

    闺蜜哥哥

    雨露慵懒地躺在宽大的席梦思床上,望着窗外淅淅沥沥细细飘落的雨丝出神。杜蕾:“露,就没想过嫁人?”雨露:“为什么要嫁人,你不觉得我现在挺好的吗?”蕾斯:“你和你的闺蜜哥哥咋样了?”
  • 快穿之安阳

    快穿之安阳

    这是一本快穿文。主角受安阳穿越各个世界最终在闫晨轩的紧追不舍下和他一起共看人世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