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45900000026

第26章 诚惶诚恐的大臣(5)

在雍正执政的十三年间,文字狱有近20起,令士人屡遭挫辱,然而仍有不怕死的硬骨头,比如唐孙镐上书,坚决反对对吕留良的处理,刀锯鼎镬在所不惧。不过总的讲,已是彻底粉碎了士人的精神气节和社会责任感,使士人变成了视皇权为马首的奴才,甘心充当御用者。乾隆朝的文字狱,进一步扼杀了残存在士人心里的忧国忧民精神,以皇帝是非为是非,不敢多说一句话,低眉俯首,做了十足的应声虫。大学士梁诗正总结出为官的一条重要经验是“不以字迹与人交往,即偶有无用稿纸亦必焚毁”。

士人远离政治与现实,单单从某种角度看,这也许谈不到不好,关键是这种研究路向不是士人自己愿意选择的,而是生存发生严重危机之后无奈的抉择。闭口不谈政治、身心远离现实,成为当时士人求生的行为。把士人、官员培养训练成奴才,在国家无事的太平年景,无所谓好与不好,可一旦国家需要真知灼见的时候,只会歌功颂德、磕头如捣蒜的人物,能贡献什么呢?

可想而知,孙嘉淦,这个以“敢于犯颜直谏”闻名的人物,在这种环境下命运会多么令人沉思。

孙嘉淦(1683—1753),字锡公,山西兴县人。康熙五十二年中进士,点翰林。雍正帝即位后,孙嘉淦上书:“请亲骨肉,停捐纳,罢西兵”。令雍正十分生气,对诸大臣宣示说:“翰林院乃容此狂生耶?”大学士朱轼对曰:“嘉淦诚狂,然臣服其胆。”雍正说:“朕亦且服其胆。”

(《清史稿·孙嘉淦传》)以后,孙嘉淦仍不识相,遇事每每有所陈奏,雍正很不高兴。雍正十年(1732年)抓他个过失,革职拿问。刑部拟斩,雍正帝特加恩免死,对大学士们说:“孙嘉淦性气不好,但不要钱,可著在银库行走。”

乾隆即位,孙嘉淦被擢用。“被擢用”的孙嘉淦,针对权力过分集中的弊病,上了著名的“三习一弊疏”。“三习”为“耳习”、“目习”、“心习”。大意是君主往往开始听得进逆耳忠言,也能做到礼贤下士,可在高位的时间一长,颂扬话听多了,臣工敬畏的样子看惯了,就容易生出自傲辱人的心理。“三习既成,乃生一弊。何谓一弊?喜小人而厌君子是也。”曾文正在《鸣原堂论》中说,“三习一弊,凡中智以上,大抵皆蹈此弊,而不自觉。”

这不仅是清王朝统治者的脚下的泥沼,而且是一切统治者容易堕入的深潭。

此疏的语气,与上疏雍正的时候大不相同,所用辞藻少了几分锋利、增加了相当程度的舒缓,可意见仍然是尖锐的,仍具有过去的锋芒。孙嘉淦仍然在履行着知识分子和人臣肩负的责任。

孙嘉淦的这些精辟的见解,受到了乾隆皇帝的赞扬,并将孙嘉淦的上疏当朝作了宣示。这更使孙嘉淦“声名日隆”,更令朝野正直之士大为仰慕。

不过,孙嘉淦这种直谏的勇气并没有坚持多久,最终在皇权的打击与恐吓之下蜕变了。

乾隆十五年(1750年)七月,江西千总卢鲁生与守备刘时达合谋,假托素有政声的孙嘉淦之名,撰成以指责乾隆帝“五不解十大过”为主要内容的奏稿,意图制造舆论,以阻止乾隆帝劳民伤财的首次南巡。“伪奏稿”在全国各地暗中流传开来。乾隆十六年六月,“伪奏稿”流传到云南时被乾隆帝发现了,由此他顺藤摸瓜,辗转根究,在全国追查“伪稿”作者。至十六年十一月,仅四川一省即查获传抄伪稿犯二百八十余人,而湖广、江西更多于四川。在追查的过程中,“情伪百出,有挟仇诬扳者,有受嘱开脱者,有畏刑妄承者,甚至教供串供,附会迁就,株连扰累”,暴露出吏治的种种弊端。十八年二月经军机大臣会同刑部审奏,卢鲁生、刘时达凌迟处死,鲁生之子锡龄、锡荣斩立决,亲属照律缘坐。至此,历时一年又八个月之久的伪造孙嘉淦奏稿案方告结束。

此案对孙嘉淦的影响很大。这位在封建官场“扑腾”了几十年的大臣,从中了进士以后,历经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看到了太多的文字狱,他熟识的、不熟识的许多人都因文字丢了命。

事实上,孙嘉淦对文字也是很注意的。经过多次坎坷之后,他对文字比以前要慎重许多。他喜欢著书,做翰林时写了一本《春秋义》,刊行后被雍正帝训斥了一顿,后来他不仅把《春秋义》连同书板烧了,其他著作《诗删》、《南华通》也付之一炬。此后,孙嘉淦居官更加谨慎,他仍然上疏建言,但谈的多是如何禁酒,怎样治河,并为自己搞了个“八约”以自戒。“八约”的具体内容,我们可以从史家为孙嘉淦所作的传记中窥知一二:“事君笃而不显,与人共而不骄,势避其所争,功藏于无名,事止于能去,言删其无用,以守独避人,以清费廉收。”到了晚年,孙嘉淦更善于逢迎帝旨。

但无论他如何谨慎小心,置身于专制的环境之中,不可避免要因言获罪,更不可避免遭受牵连。在追查伪稿期间,孙嘉淦被吓得心惊肉跳,面对着围在身边哭泣的妻儿,对以前所作所为深表后悔。他说,过去雍正皇帝和现今皇上屡戒我好名,伪稿纵然与我无关,但奸徒为什么假托我的名字而不假托别人的名字?乾隆十八年,他在追查伪稿的政治风涛中惊惧而亡。

由直谏到舒缓再到悔恨当初,孙嘉淦变了,变得如同奴才。他的仕途生涯,是清代士风发生历史性转变的一个缩影,说明中国的封建专制统治已经把士人的气节芟夷殆尽。传统的读书做官变成了读书做官做奴才。做了官之后,顶戴花翎下的头颅,不再具有任何思想深度,相反倒往往成了庸俗猥琐的遮掩物,士人只剩下追名逐利一条路了。

《康乾盛世历史报告》有段沁人骨髓的话:没有思想表达的自由,创造性的思想火花就可能随时熄灭,而起不到传播思想和激发人的思想的作用。而没有思想的积累,就谈不上思想的进步。因为我们不能总是重复古人已经有过的思想。所以,禁书和文字狱对于社会文化发展的危害,更多的还是存在于无形之中。这可以解释:清朝退出历史舞台好几百年了,为什么人们仍然奴性十足?其实不是我们这个民族缺乏智慧,也不是不懂思想自由之可贵,而是历史遗留的痕迹太深刻,人的灵魂被历史那件巨枷压在中间。世人多有哂笑我中华缺乏思想巨人者,实是知晓其一不知其二。产生思想巨人,不仅需要个人具有强烈愿望,更需要土壤和深厚的背景,假若缺乏后者,前者也就不复存在,孙嘉淦就是显例。

唐朝建国前的三百多日

唐朝是李渊建立的。这位隋炀帝的姨表兄,本是隋朝的太原留守,属于高级干部。但那个隋炀帝杨广特别看重自己的享受,虽然对各级官员也不错,却根本不想老百姓。临死前杨广对宇文化及等人说:“我实负百姓;至于尔辈,荣禄兼极,何乃如是!”这是实话。但是否改朝换代,官员的待遇并不起作用。李渊早有“取而代之”的大志,乘社会纷乱时机,他便在太原起兵,建立了唐朝。就这样一个简单、清楚的事实,无论是《旧唐书》、《新唐书》还是《资治通鉴》,记述起来都把李渊写成平庸之辈,而只有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里的李渊是一个沉稳、老练的政治家。温氏为何独具只眼?

温大雅,唐初并州祁人。大业十三年五月,李渊起兵太原,温大雅即为大将军府记室参军,专门掌管义军的文书起草等机要工作。唐武德元年(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称帝时的礼仪皆由大雅等人制定。就在这一年,李渊招升大雅为黄门侍郎,旋又升迁为陕东道大行台、工部尚书等职。后来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争夺帝位的斗争,愈演愈烈。温大雅追随和支持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临帝位,温大雅官至礼部尚书,受爵黎国公。不久病逝。出自温氏之手的《大唐创业起居注》,记录了李渊太原起兵反隋至正式称唐帝为止共357日的史实。这种亲历风云变幻的经历,比别的史家多有不同,发言撰文自有个性,其言论也颇值得后人参考。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十三记载李世民和李渊在起兵前一次谈话,李世民说:“今主上无道,百姓困穷,晋阳城外皆为战场。大人若守小节,下有寇盗,上有严刑,危亡无日。不若顺民心,兴义兵,转祸为福,此天授之时也。”李渊听后大吃一惊:“汝安得为此言,吾今执汝以告县官!”李世民又缓缓地说:“世民观天时人事如此,故敢发言;必欲执告,不敢辞死!”李渊说:“吾岂忍告汝,汝慎勿出口!”第二天,李世民又劝说李渊,李渊很无奈,叹口气说:“吾一夕思汝言,亦大有理。今日破家亡躯亦由汝,化家为国亦由汝矣!”至《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司马光直截了当地说:“高祖所以有天下,皆太宗之功。”宋人欧阳修等撰的《新唐书》也说:“高祖起太原,非其本意,而事出太宗。”李世民俨然唐王朝的缔造者,李渊只是一个庸碌无比的人。

温大雅对太原起兵也有详细的记述。实际上,在大业12年,李渊奉诏为太原道安抚大使时,就怀有政治野心,当他转为太原留守率兵前去镇压农民起义军时“私窃甚喜”,并对李世民说:“唐固吾国,太原即其地焉。今我来斯,是为天与。与而不取,祸将斯及。”他还直言不讳地对李世民说:“隋历将尽,吾家继膺符命,不早起兵者,顾尔兄弟未集耳。今遭羑里之厄,尔昆季须会盟津之师,不得同受孥戮,家破身亡,为英雄所笑。”此言此行,非庸碌者所能为。王夫之不随俗见,曰:“人谓唐之有天下也,秦王之勇略志大而功成,不知高祖慎重之心,持之固,养之深,为能顺天之理、契人之情,放道以行,有以折群雄之躁妄,绥民志于来苏,故能折笔以御枭尤,而系国于苞桑之固,非秦王之所可及也。”王氏不愧为有卓见的评论家。可惜,在众口贬低李渊的环境里,这类睿智之音难入主流之列。

温大雅行文属字未必是百分之百的实录,但他对李渊、李建成、李世民的关系还谈不到复杂。他做这个记录时,距李氏兄弟争权夺位还有八九年的时间,没有必要偏向哪一方。后人著史,已经没有了温氏“得诸闻见”的撰史条件,失去了那份从容与超脱,只能依据前代遗存的有限文献资料来编纂。以《旧唐书》而论,他们编纂李唐王朝创建历史所依据的资料乃是经过贞观史臣房玄龄、许敬宗、敬播等删改后的“国史”和“实录”。同时,删除什么,留下什么,房玄龄等人也没有权力,而是依照唐太宗所定的调子去做的。凭此写出的史书,无论如何也不会讲李世民“不”字。

“实录”一直为史家所心仪,自《史记》在汉代被誉为“实录”之后,事实上“实录”已经成为史家运用史料、评价历史和文字表述等各方面最基本的标准。然而真正做起来,难之又难。最根本的,撰史者也有所属,很难超然于世。既有所属,就有倾向性,那是没有法子的事。不同者,只在倾向性的多与少,表达技巧的娴熟与憨直。如果再加上材料的限制,“实录”云云,只能是人们心向往之的事情。

唐太宗还是不错的,他也不算很霸道的皇帝,虽然对待历史上与自己有瓜葛的事情,也容易犯常人犯过的错误,比如检查史官作的《起居注》等等。然而,他没有把不利于自己的书都烧掉,否则我们就没有机会读到《大唐创业起居注》了。没有这本小册子,李渊在太原起兵事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后人只能猜测了。仅从这一点说,李世民就高于嬴政。后人常说,正史要与野史相参考,确实如此。不过,当帝王疯狂地把一切于己不利的书都烧掉之后,拿什么来参考呢?

李斯的两次上书

李斯,名斯,字通古,战国末楚国上蔡(今属河南)人。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生于何年何月,今日人们已不清楚了,卒年则有史可查,即被腰斩之日。

李斯是个很有思想,文笔也非常漂亮的政治家。初为秦相吕不韦舍人,后被秦王拜为客卿。秦并六国后,为丞相。定郡县制,建议焚毁诗书,变籀文为小篆。秦始皇巡幸的时候死于外地,李斯与赵高合谋,矫诏杀秦始皇长子扶苏,立少子胡亥为帝。后来赵高诬蔑他谋反,于是公元前208年被“腰斩于咸阳市”。

三五句话难以概括李斯复杂的一生,司马迁那样的殊才且那样惜墨如金的人,描述李斯就用了不少文字。检视《史记》中关于李斯的文字,李斯为最高统治者谋划的策略,给人的印象最深刻。比如焚书之议,比如《谏逐客书》,比如进“督责术”。公元前237年,那时秦还没有统一六国,韩国苦于秦国征伐,乃使水工郑国说服秦国开凿水渠,企图耗费秦国人力而不能攻韩。事被发觉,秦王下令把一切来自外国的客卿都驱逐出境,李斯楚国人,当然也在被逐之列,因此他写了《谏逐客书》,劝阻秦王。李斯说:“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秦王终于同意了李斯的意见。

这次上书很有一点气势,他敢于直陈己见的胆略、勇气和艺术使人称道。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李斯之止逐客”,“顺情入机,动言中务,虽批逆鳞,而功成计合,此上书之善说也。”这回提意见,托出了李斯目光远大的政治家形象。可是我们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还看到了他另一次上书。

秦始皇死后,残暴昏庸的胡亥即皇帝位,“法令诛罚日益刻深,群臣人人自危”。李斯所处的环境已经与过去迥然不同,他自己也觉得是处于危难之中,所得的一切面临着失去的危险。这时他上书劝二世行“督责之术”,“废其所恶,立其所欲”;指出不能实行督责之术的君主,白白劳神伤身。我们把李斯的两次奏疏加以对照,就会发现二者的意旨大不相同,李斯见风使舵的本领竟这样高强,令人吃惊。但吃惊之余,我们也不能不思索其中的各种原因,只怪李斯卑劣无节,至多只能泄泄恨情,于事无补。

秦二世处理政务的方法与他父亲是不同的,对待下臣也不相同。秦始皇虽然残暴,有时却能听取下属的意见;二世则不同,只信任赵高一个人,诛杀了无数旧臣,搞得人心浮动,社会动荡不安。在这种情形下,李斯也想劝谏,但“二世不许”并且让李斯提出人君既能随心所欲,又能永远保住天下的办法,于是就有了后面那封意见书。那封奏疏虽然也出于李斯之手,却很难说是李斯本人的治世思想,与秦二世的所思所想倒是完全一致。这期间李斯进行了怎样的思想斗争,我们不得而知,推想起来他很痛苦,因为二世乐意听的那些话与他的思想不同,但为了保住现有的权势,他却不能不强作欢颜说这些违心的话。即便如此,后来李斯还是被腰斩于市,“夷三族”。环境之恶劣,于此可知,也可作为他风派行为的一个注脚。

谈到老百姓和统治者的关系,“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句话被引用的频率很高。其实,它只说明了水的一个特性,而且覆舟之举不是一种常态,总要舟把水激荡得无法再平静的时候才会实现。相比之下,另一句“盂方水方,盂圆水圆”则更可形象地道出大多时候水的特性,水和盂的关系。

同类推荐
  • 国运拐点:中西精英大对决

    国运拐点:中西精英大对决

    千年中西的精英人物,仿佛生动在场;历史关口的进退抉择,多么耐人寻味。他们都苦胆忧天,壮心填海,在满腔热忱中孜孜求索,又在沉浮起落里经历荣辱兴衰。他们曲折复杂的人生轨迹,不仅勾勒出个体生命的心路历程,更深深地映射出国运民生的关键拐点。本书将古今中外同一时期的精英人物进行一一对比,深刻反思中西文化差别下的不同价值取舍,以全新的视角揭示中国与西方的不同选择和必然命运,从其他民族的兴衰成败中找到普适的经验教训,为未来中国的发展之路寻找思想借鉴。
  • 大明二十四监

    大明二十四监

    琉球奉旨久米村,球国唐荣照汉心。唐家闽人卅六姓,营逐倭人显华威。中道勒回灭后金,兴衰拨乱侍我君。大旆彩错辉环宇,明朝中华永世辉。尚云穿越至明未,大明唯一的海外殖民地——琉球久米村,看其如何带领唐营闽人三十六姓,演绎精彩明末。请看《琉明》感谢各位衣食父母的点击、投票,梦难成感激涕零。
  • 悍妾

    悍妾

    唐秋穿越第一天就“被”成婚,娇妻艳若画中仙子。曾经荣华于一身,如今家徒四壁。贫贱夫妻百事哀。很快祸事临头,有人抢婚,图的并非他娇妻的美色,只因唐秋光芒太耀眼。英姿飒飒的女将军,官宦世家的千金小姐,谜一样的流落公主,还有那不开窍的小妮子……人非圣贤,美色当前,来者不拒。家有悍妻非我愿,等过上了愁云惨淡的日子,唐秋悲呼哀哉:“大姐们,退货行不行?”PS:面对家庭暴力,一定要勇敢说“NO。”
  • 三国之高干传奇

    三国之高干传奇

    官渡之役,袁军兵败如山倒,自此河北之地烽火涂炭,兵民离心,内隙不断,兵事衰落,日益沦陷。曹操携带着恢宏之势,意气风发,谈笑赋诗,力主北境,决心奠定战局,消灭袁氏,一统中原。却在这时,袁绍之侄高干,异军突起,力挽狂澜,解官渡之败局于倾倒之际,扶河北之劣势于危难之间,开始向曹军发出新一轮的号角!
  • 我的三国迷

    我的三国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三国之梦我的本书主角洛雨看似弱不惊风,胸中暗藏百万雄兵,一枚刨地沟的官印,糊弄的大量三国顶级谋士,南阳盘踞一条龙,而不是一条虫,这是我家的后花园,洛雨霸气回应。“开始的自己酒窖。。。。。”吸引灵帝眼睛冒绿光。“亮瞎眼的兵甲,上古神兵,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让三国武力无上限的武将心甘情愿当他跟屁虫。“玩转洛阳权贵,谈笑间,你已经被坑,试问天下谁最坑,当属洛雨坑人不眨眼。”“刘备,请诸葛大神用三次,老子做着让诸葛来。。。。”
热门推荐
  • 难忘青梅:错过的落叶

    难忘青梅:错过的落叶

    很多年以后,有人问顾思恺,今生最后悔的是什么?他还记得,六年前那次爆炸,多希望当时没有那样做。但是生活没有如果,错过就可能再也见不到了。
  • 食疗不如心疗——心态决定健康

    食疗不如心疗——心态决定健康

    本书内容包括:好心态成就好人生、心态关乎健康大问题、积极心态是身心健康的基础、让自信和乐观赶走自卑、做情绪的主人、做个知足常乐的人换个角度看幸福等。
  • 傻瓜爱青

    傻瓜爱青

    本书以现实生活案例为题材,希望大家会喜欢。
  • 二师兄的杏福人生

    二师兄的杏福人生

    这年头流行穿越,这不,二师兄也赶了回时髦,西游根本就是瞎写的嘛,谁说哥调戏嫦娥了?!谁说的?!谁说的?!我保证不打死他!!二师兄很愤怒,嫦娥也很愤怒,玉帝更加愤怒,王母,好吧,王母必须也愤怒!这是一个关于二师兄奋发图强的励志故事,核心内容只有一个“爽”。。。
  • 神弦歌

    神弦歌

    这里是属于神力的世界,没有飘渺的仙侠,只有运用到极致的各属性神力。人级、灵级、鬼级、地级、天级、乃至更为强大的圣级、神级。少年多舛,偶得混乱神系传承,秉膺白虎之命,出于未亡之谷,仗剑天下,靖平四方。佳人笑,百鬼哭,公卿骨,天地劫。神秘身世,诡异巫师,天神武士,地祗祭司,灵魂巫师,象天画师,鬼文符师,天音乐师,神殿舞师。法家言律一家独大,鬼谷真经诡秘浩宏,阴阳家奇异莫测,道家天邪两立、、、、、大秦皇族,六国遗民,隐世宗派,华夏四裔,一切错乱交织成一个不一样的玄幻大秦。
  • 彼岸花茶

    彼岸花茶

    千年开一次的地狱之花——彼岸花,从其出生就注定了不平凡。一株名花,两种颜色。红色代表轮回,白色代表决绝。当这两种颜色相互碰撞时,带来的是怎样的情?是旷世不忘的绝恋?还是相忘江湖的殇曲?
  • Cruel残忍

    Cruel残忍

    虽然错过了一辈子,但爱过,就是一生一世。
  • 鬼姐姐

    鬼姐姐

    钟少宇从小在孤儿院长大,七岁时一气之下逃出了孤儿院。结果发现了一座看起来老旧、废弃的房屋,结果遇见了白姐姐......
  • 血赤壁

    血赤壁

    这本书因为开的太赶了,所以有段时间断更了。小天打算重开一本,喜欢本书的读者,可以去看小天的新书,小天不会再让大家失望了。
  • 腹黑娘子太冷清

    腹黑娘子太冷清

    叶曼涵重生穿越回到古代,褪去曾经的懦弱,她要挑战未来的生活。哪怕追求向往生活的路上充满荆棘会遍体凌伤,那她也愿意。不过在此之前,她会让那些道貌岸然的人先尝试一下她的“辣手摧花”他寒陌瑾号称“第一公子”。无论是身家,容貌,品性都好的令人发指,唯独她在千万人群中挑战他。是时候重新定义那张他引以为傲的脸,还够帅吗?初见:“你叫什么名字?”寒陌瑾呆呆的看着此刻眼睛快已经迷糊的睁不开的女子。走路都能睡着。真不愧是一个“猪”“在问女子名字的时候不应该先告诉自己的名字吗?”叶曼涵挑眸看了寒陌瑾一眼。转身就想回自己的院子。“寒陌瑾”寒陌瑾无奈了,他还真的没有看到这么冷的一个女子。但是出于礼貌他还是告诉了叶曼涵自己的名字。谁知叶曼涵看都没有看寒陌瑾,直接略过寒陌瑾就准备离开。寒陌瑾双手一伸就准备拉着叶曼涵不准备让她离开,结果叶曼涵直接头一歪倒在了寒陌瑾的身上,直接睡着了!相知:叶曼月死死的跪在地上,脸色苍白的看着寒陌瑾。嘴唇被她咬的一点颜色都没有。“你觉得你要怎么做?”寒陌瑾看着正跪在地上求他的叶曼月,脸上丝毫没有任何表情。仿佛面前这个人的生与死和他没有丝毫的关系。“她的生死和我没有关系。”叶曼涵厌恶的看着叶曼月,她千不该万不该,不该触犯她的逆鳞。那就不要怪她不客气。辣手摧花这个名头可不是白来的。“那好吧。和你没有关系,自然也和我没有关系。我们走吧,我记得今天上香楼又有好吃的了,我请客。咱们快去吧。”寒陌瑾一转身直接把叶曼涵紧紧的搂在怀里,轻轻的握住她的手。不要以为他没有发现她细小的动作,他很清楚看到了在她说那句话的时候,她的手指紧紧的握在掌心里。相濡以沫:“涵涵,我们成亲吧。”寒陌瑾看着叶曼涵身边出现一个又一个的男人,他的醋坛子始终难免不被打翻。以前他以为只要他一直在叶曼涵身边,叶曼涵始终就会看到他的。叶曼涵放下自己手中的茶杯,眼眸看了一眼呆在她身边的男子。思虑了半饷。点了点头。寒陌瑾看着叶曼涵点头的样子,还以为自己是看花了眼。瞬间有点不自信起来。“涵涵你真的答应嫁给我了吗?”寒陌瑾直接用手抓住了叶曼涵的手,脸上的雀跃很自然的就跳动在脸上。“我也想结婚了。”叶曼涵看着傻乎乎坐在她身边的寒陌瑾,嘴角很自然的就流露出一抹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