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45900000013

第13章 神性笼罩的皇帝(13)

无论“冷拒”还是“酷拒”,都源于对谏言的不正确理解,至少没有体察谏者的赤诚之情。“酷拒”比起“冷拒”来,声名臭多了,几乎成了昏庸残暴的表征,实际上它只比后者多了一点蛮力,反过来说,后者只是形式上温和一点而已,二者内里都是一样的。谏,从来不是虚饰品,是非常实在的东西,是社会管理所必需的,是“上者”之外的人从另一角度看待人和事所产生的思想。无论它遭到何种方式的拒绝,最终都会导致思想的泯灭,社会的停滞。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不仅不会拒谏,而且会千方百计让人思考,因为社会的繁荣和发展需要的是思想,相反,谁听说过有拒谏而繁荣的社会?

头发与政治态度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头发的历史,几乎是和“沉重”二字相连的。从儒家思想来看,头发是与“孝”捆绑在一起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古代的髡刑,“文革”时的“阴阳头”,实则体现了这种民族心理。

历史上凡是风云变换之时,头发样式总与政治奇妙地连在一起。宋朝的时候,金人就曾向汉人下令削发,元初朝廷也让汉人剃发,不过这几次都不如清廷的“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来得厉害,对后世的影响也不太深广。清军进入山海关就下令剃头削发,要求投诚官吏军民都剃发。这一政策遭到汉族人的强烈反对,多尔衮被迫收回成命。清顺治二年六月十五日,清军攻占南京,多尔衮即谕令“各处文武军民尽令剃发,倘有不从,以军法从事”。谈到这样做的目的,多尔衮说:“因归顺之民,无所分别,故令其剃发,以别顺逆”。世人多认为,剃发令是孙之獬本人剃光头发降清以后“奏请”统治者实行的,他曾上书说:“陛下平定中国,万里鼎新,而衣冠束发之制,独存汉旧,此乃陛下从中国,非中国从陛下也。”其实,这一方面小觑了统治者,另一方面太看重了孙某人。孙之獬是谁?他不过是个归降的小臣。宋高宗害死岳飞,秦桧作为丞相似乎还具有“一点”顶罪的资格,孙之獬怕是“一点”资格也不具备。对统治者来说,臣民“心服”是目的,不过他们错误地认为“心服”的标志是“口服”。其实何尝如此?就拿孙之獬而言,在明朝他是大明的拥护者,清兵占领北京后,不是又降清了吗?口和心怎能放在同一种标准下评定?

心悦诚服与外表驯服远远不是一回事,只求其表而忽视其里,未必是明智之举。美国人罗宾·布莱耶尔在《头发的历史》一书中举了很多例子,其中有乔治·华盛顿、托马斯·杰弗逊和拿破仑三位领导者。华盛顿当了总统后把头发结成根辫子,在上面用来装饰的扑粉差不多与他的对手乔治三世同样多。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弗逊一生都梳着朴素的分头,头发刚刚长及肩下。这种风格跟保皇党人查尔斯一世和奥利佛·克伦威尔的很相近。拿破仑则是另一回事。他在军校当练习生时,常蓄着一根辫子,等到他当上年轻的司令官时,喜欢把头发松松地垂在肩下,前面还有一撮刘海。当上皇帝之后,他的发型又为之一变,短发扫过眉梢,处处都跟罗马皇帝一模一样。罗宾·布莱耶尔最后说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不是式样或政治倾向决定了个人的发型,而是性格真正决定了个人的发型。这话无比正确,不过看你在哪里,有的地方发型等等决不是个人性格决定的。比如,在中国就不可以这样评定头发的事情。

世界上存在着奇怪的心态,即容易把表面的东西看得很重要。晚清的时候,开明人士学习西方,为减轻改革变法的阻力,几乎都用“托古改制”的招数。辛亥革命时,也有人“用竹竿捅掉屋檐上的几片瓦以示革命”。说起民主,有人不得不先说中国古代就有。总之,必须寻求外在的饰物把内里遮盖得严严实实。实际上这是欺人也是自欺。其实只要不损人,不害人,哪里用得着去求表面的辉煌?哪里用得着肤浅的快意?

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讲到剃发时说:“从明清间画迹分析,居官有职的,虽补服翎顶,一切俱备,妇女野老和平民工农普通服装,却和明代尤多类同处,并无显著区别。”可见,急速的变化一般限于高层,下层劳动人民变化比较缓慢。然而政策对下层生活的影响,则相当巨大,因为他们所得本来就少,最经不住风雨。不管何时,生活、生存都是第一位的,下层百姓如果只求外表光亮,就可能吃不上饭了。

有意思的是,不仅清廷把头发的式样与是否归顺联系起来,汉族的民众也把剃发看成奇耻大辱。胡蕴玉的《发史》记述过一个卖菜的佣工,无名无字,人们只叫他邢疯子。满洲人公布剃发令之后,严命剃发,否则当死,邢疯子便削发为僧,最后不知所终。据史书说,因拒绝剃发而自杀者极多。底层百姓同样把头发和政治相连。可见民族文化心理对人的制约。侮辱一个民族,用强力迫使那里的人民改变文化习俗是最为有利的手段。剃发令颁布之后,各地民众强烈反击,江阴、嘉定、苏州等地的抗清斗争如火如荼,朝廷内弹劾那些倡导剃发汉官的行动也很激烈。

更令人深思的是,清兵入关以后虽然也想让明朝人剃发易服,但并不是特别坚决,曾经罢剃。据说,请求朝廷罢剃发令的人是吴三桂。剃发令罢而复行,与一部分降清的汉官推动有关系。剃发令颁行的初期,先降的已经剃发,罢剃之后投降的则没有剃发,因此官吏中满官和关东旧臣剃发,新降的汉官则没有剃发,结果朝堂之上就出现了“一半剃一半不剃”的景象。一部分汉官建议,清朝既然已经代替了明朝,礼乐衣冠制度就应该沿袭中国历代成法,满洲的官员也应该从汉;另一部分汉官为了博取满洲贵族的欢心,便倡言恢复剃发,全国官民应衣冠从满。主张剃发者为当时的内院学士李若琳、冯铨、孙之獬等。反对剃发者为绝大多数汉官,以御史赵开心为代表。谁能想到,打击汉民族文化心理极端严重的剃发易服,竟与汉官有关!旧书上常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以此事看,心之异同,与族类没有关系。眼前可有香花,天涯也可有芳草,远近、民族都不是问题。

任何政治,国富民强都是目的。丢掉这一点,不管什么人的意见,对国家和个人都是不利的。

“意见”叵测吗?

屈指算来,专制社会的历史虽有几千年,圣君名臣却不多。不多,原因有多种,只以专制社会君主为所欲为的脾气而论,名臣就不会多。如果胆子不大,又缺少讲话的智慧,“谏”与“死”的联系程度就相当紧密了。人们提起魏徵时,总怀有崇敬之情,往往不在于老魏那些具体意见,而首先在于“敢”字。史上的君主提倡臣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人多得是,但真要有人提点像人话的意见,砍人头者不少,把人家发配到远处者更多。明智如李世民,最后不也把魏徵的墓碑推倒了吗?后来念及老魏的好处“复立碑”,提意见的险恶于此可见。除非你翘着兰花指说:领导,我对你太有意见了。你为了国家全然不顾自己的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你这是危害革命。老魏的意见不是这类没有人味的话,全是皇帝怎样做才可以治国安邦的。敢披逆鳞又能全身者,老魏怕是古代第一名臣。当然,老魏再能,如果不遇到李世民,也可能小命不保。因此,后人一提老魏,必然想到李世民;说起李世民的时候,也忘不了“魏徵”。君臣捆绑如此紧密,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

魏徵一生也不算顺利,从小失去父母,家境贫寒,曾出家当过道士。在隋朝做过小官,投奔过瓦岗起义军。唐立国后,先为太子李建成效力。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民没有杀他,也没有怪罪于他,而且委他以谏官之职,询问政事得失。贞观元年(627年),魏徵被升任尚书左丞。贞观十七年(643年),病逝家中。老魏追随李世民17年,一生给李世民提了200多条意见,粗算一下,一个月一条。他的意见质量很高,不是某地名不好需要更名之类,也不是某处有裸体纤夫,可大力开发其旅游资源那类混账话。他的意见,对皇帝而言是关于长治久安的,对老百姓来说是关乎安居乐业的。在我国的历史上,魏徵是提供重大意见最多的臣子,自然唐太宗可能是接受臣下意见最多的皇帝。

唐太宗践皇帝位以后,虽然知道魏徵有思想有见解,但对他的意见并不是特别认可。《资治通鉴》载:“上之初即位也,尝与群臣语及教化,上曰:‘今承大乱之后,恐斯民未易化也。’魏徵对曰:‘不然。久安之民骄佚,骄佚则难教;经乱之民愁苦,愁苦则易化。譬犹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也。’上深然之。封德彝非之曰:‘三代以还,人渐浇讹,故秦任法律,汉杂霸道,盖欲化而不能,岂能之而不欲邪!魏徵书生,未识时务,若信其虚论,必败国家。’徵曰:‘五帝、三王不易民而化,昔黄帝征蚩尤,颛顼诛九黎,汤放桀,武王伐纣,皆能身致太平,岂非承大乱之后邪!若谓古人淳朴,渐至浇讹,则至于今日,当悉化为鬼魅矣,人主安得而治之!’上卒从徵言。”虽然李世民“深然之”,但看那样子,只是觉得魏徵的意见比当时的宰相封德彝的正确,经过内心反复斗争、酝酿,才“卒从徵言”。不惟如此,有一次李世民回寝宫后气呼呼地对长孙皇后说:“会须杀此田舍翁。”原因则是:“魏徵每廷辱我。”什么是“廷辱”?字面的意思是“朝廷上当众侮辱”。其实,那是李世民的错觉,魏徵不过是当着朝臣的面提深刻的意见而已。提意见,往往指手画脚面红耳赤,猜想起来,李世民可能觉得很没面子。执权柄者都有这毛病,一方面征求意见,一方面认为提意见者居心叵测,压制意见。真是伴君如伴虎,伴权如玩火啊!后世想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即在意见的包装上下功夫——意见外层裹着甜腻的糖衣,让听者听了很舒心。世上是否有这样的好事,不得而知。实际中好像那个“太监劝谏法”并不顶事。记得黄仁宇先生在《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中说:“太宗之受谏,不一定是以受谏为目的,而是表扬自己虚心明察做好皇帝的门面。”此话不是一点道理也没有。但诛心之论,于理论可能有益,对实际生活则未必有什么好处。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李世民虚怀纳谏,从善如流,于己于人都有好处。没有李世民,焉得出一个魏徵?

另外,专制制度下的监督顶多是多几个魏徵,分外的话是不敢说的。如魏徵那样提提意见,碰上李世民这样素质不错的皇帝,还能获得承认,起一点监督作用。史书说李世民不敢当着魏徵的面玩鹞鹰。假如遇到一个颟顸且暴虐的帝王,老魏的项上人头还在不在就很难说了。没有制度的严格约束,谁也说不准皇帝会怎样做事。

后来李世民离了老魏的规谏很有点食不甘味的劲头。魏徵有一段时间患病请了假,李世民说,你不在的这几天我的缺点多了。老魏死时李世民以镜子喻他,实在是情集与此,水到渠成。设若当初李世民视老魏的意见如无物,设若李世民以为老魏用心险恶,就是魏徵比现在还敢犯颜直谏,他也很难有机会或有兴趣思考很多国家大事,思考了也未必肯说出来;设若李世民求谏有始无终,老魏也不会讲国家社稷。《新唐书》为萧瑀作传时云,萧瑀入拜太常卿,迁御史大夫,参预朝政。但是这个人气量狭小不能容人之短,时或意气用事,对房玄龄等人的小过失,痛加参劾,皇帝不加采纳,由是自失。《资治通鉴》谈及此事时,也说“瑀由此怏怏自失,遂罢御史大夫,为太子少傅,不复预闻朝政”。萧瑀所弹劾的内容如何,我们不去管它,让人关注的是萧瑀的此后行为。他的意见不被皇帝采纳,很失落,不再议论国家大事了。一个人的意见遭受不理不睬的命运时,谁会不缄其口?不管一个人性格多么耿直,多么迂曲,说出的意见多与少,总和受到的重视程度成正比。唐朝前期不仅魏徵爱提意见,大臣们大多如此。

有一次李世民问魏徵:“比来朝臣何殊不论事!”翻成白话似乎就是:近来朝臣为什么不爱议论国家大事?老魏很实在,回答:“陛下虚心采纳,必有言者。凡臣徇国者寡,爱身者多,彼畏罪,故不言耳。”李世民不愧为明君,连连点头称是。这样的问题李世民的儿子李治也问过大臣,只是那位臣子说,陛下做的已经尽善尽美,别人没什么说的了。说这样的话的人不是别有用心,就是思想蒙昧。

1896年8月28日,大清帝国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赴美访问,9月2日在纽约华尔道夫饭店接受《纽约时报》记者采访,其中谈及了新闻的真实性问题。李鸿章说:“清国办有报纸,但遗憾的是清国的编辑们不愿将真相告诉读者。他们不像你们的报纸讲真话,只讲真话。清国的编辑们在讲真话的时候十分吝啬,他们只讲部分的真实,而且他们的报纸也没有你们报纸这么大的发行量。由于不能诚实地说明真相,我们的报纸就失去了新闻本身的高贵价值,也就未能成为广泛传播文明的方式了。”这段话颇有独到之处:一是没有像别人那样强调清朝国情与美国不同,二是把报纸缺乏真实性直截了当地完全归罪于编辑,“倒打一耙”的猪八戒功夫很了得。从表面看,李世民是问:臣子怎么不提意见了。李鸿章在答:清朝新闻为什么没有真实性。细想理路是一致的,只不过魏徵所说的原因不同于李中堂而已。唐朝兴盛,晚清败落自有世界大势的原因,上层思考问题的方式怕也不可忽略。

世事是发展的,意见也就没有停止的那一天。臣子的意见未必很正确,人主也不一定按臣子的意见去推动世事更替,但社会必须理解臣子的苦心,给臣子一个正确的评价。不提意见的人,未必真心热爱江山社稷,意见多的人也不一定有“狼子野心”。爱不爱我们这个国家,与意见多与少不是比例关系。

嘉言还需方行伴

反面教材明武宗是朱姓王朝的一个不肖子孙。他当上皇帝不久,就以天气热为借口停止了经筵日讲,经筵日讲可是皇帝、太子的必修课。不仅如此,他上朝经常迟到,甚至干脆就不上朝了。长期罢朝大概自武宗始,至神宗就达到十几年不出宫闱一步了。至于在宫内办妓院,在外设豹房,在民间骚扰百姓,都是他任内做下的孽事。

然而历史十分有意味。正德十六年三月戊辰,武宗颁布遗诏。诏曰:“朕以菲德,绍承祖宗丕业,十有七年矣。图治虽勤,化理未洽。深惟先帝付托,今忽遘疾弥留,迨弗能兴。夫死生常理,古今人所不免。惟在继统得人,宗社生民有赖。吾虽弃世,亦复奚憾焉!”(《武宗实录》卷一九七)看这段文字,明武宗并非认识不到自己的一生都做了什么。

同类推荐
  • 奴才媚相

    奴才媚相

    本书介绍了贝当、佛朗哥、吉斯林、皮埃尔·赖伐尔、汪精卫、陈公博等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傀儡人物的生平事迹。具体内容包括:外敌入侵自愿签订屈辱条约、模仿希特勒建立独裁统治、罪有应得丧命防空洞中等。
  • 清酒破长空

    清酒破长空

    战火烽烟最是英雄热血,如果有那么一个时代,智者愚者都登上了舞台,真相被掩盖,时光不重来。可无论功败垂成,清酒终破长空,安抚那些永远沉寂于历史长河中的灵魂。
  • 三代美洲移民剪影

    三代美洲移民剪影

    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华人家庭真实、罕见、传奇的经历,反映了早期移民美国的几代华人在异国他乡奋斗的艰辛历程,体现了中国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以及服务桑梓的爱国情怀,也体现了“家风”在几代人中的传承以及对家庭和社会的深远影响。
  • 乱世猛将传

    乱世猛将传

    各个朝代以及各个国家的英雄传奇人物都将聚集在一个年代
  • 非常奸商

    非常奸商

    一个“富二代”高中生意外流落至跟已知历史完全不同的南北朝时期,通过非一般方式投身商海。经商之事,以本逐利,无商不奸,无奸不商,主人公投入的不单是金银,赚取的不止是钱财。"其实,我一直是个真诚的人!”——陈木木
热门推荐
  • 叱咤天下:烈焰女神传

    叱咤天下:烈焰女神传

    嚣张且狂妄的气焰从未熄灭,她一心想着强者之路前进。让人如沐春风的气息从未消失,他是温润如玉的翩翩少年。当两者相遇又将会擦出怎样的火花,究竟是她的烈焰灼烧了他的心房还是他的温和改变她的世界。让我们拭目以待,烈焰少女的成神之路
  • 你要宠着我

    你要宠着我

    他赢了比赛,成了她的未婚夫,有时候可能会发生争执或怄气把。但是南宫桀总会先认错,和慕槿曦和解,不然只能睡沙发,可怜的妻管严。但还有一点啊,有时候慕槿曦做错事,也有惩罚,惩罚在内容里,去看吧。他们始终快乐地生活着,天荒地老,海枯石烂。令人羡慕的郎才女貌。
  • 窥透天机

    窥透天机

    张文远无意之中得到囚龙石,不得不背负家族的传承,发誓穷尽毕生精力去破解隐藏在宿命背后的奥秘。他注定此生与众不同!河图洛书、生死鬼棺、十世惊梦、千古传承、昆仑冰尸、远古洪水、圆月暗影、人性之蛊!所有的一切,让张文远遵从命运的指示,一步步走上窥透天机的道路。书友群:龙飞凤舞181097807,欢迎喜欢的朋友进来聊天。
  • 重生之九世修仙

    重生之九世修仙

    九世修真的吕纯然重生21世纪,誓要渡那红尘大道,傲绝都市。大道无疆,这一世,吾当逐道改命,入世而修,踏红尘,求天地万法,誓破虚空。诸法归源始出道,万丈红尘渡纯然。
  • 魂唱九天

    魂唱九天

    一位玩世不恭的杀猪少年,偶然进入风云变幻、腥风血雨的魂修世界,看他如何从一个卑微的低等奴才,一步步成为魂修大陆的图腾级人物!手握杀猪刀,诛神灭魔、翻转乾坤!
  • 当狡猾公主遇上腹黑王爷

    当狡猾公主遇上腹黑王爷

    武器天才唐月瑶被朋友暗算,来到架空王朝。在这里,她斗姐姐、扫奸臣,只为保护父皇的江山、母后的真爱,但是一不小心就掉进了他温柔的陷阱。当她遇到腹黑王爷,棋逢对手,又能否打败他,还是被他捂热了那颗冷漠的心,以身相许?ps:新手上路,更新如蜗牛,小心哦。
  • 王谢堂前燕

    王谢堂前燕

    王翁爱觉得自己的运气都用在穿越上了:穿越成白富美她觉得很运气,哥哥们都是帅哥很运气,吃喝不愁很运气,只是……她看到乌衣巷外头那群蹦跶的欢快的乱兵还有嘶喊的王公们节操被剥了一地时,她满心只有两字:卧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不爱你是借口

    不爱你是借口

    【卧底女佣遭遇黑道少爷】因为一个秘密交易,白珺瑛卧底到了传闻中的黑道大家族,从此展开了怀揣心事吃香喝辣的矛盾人生,与狠绝冷酷的周家大少经历一连串惊心动魄、喜怒哀乐,却在情陷之后毅然离去,是幡然醒悟还是另有黑幕……离开周家却回不到从前,白珺瑛步步为营,认为自己做了最好的选择,却不想那个让人琢磨不透的家伙总是霸道地插足她的生活,可她的身份、家人的安危让她不得不正视现实,直至两人历经生死,剧痛之后她以为最糟的都已经过去,可当真相浮出水面,他的欺骗利用,父亲的离奇病逝给了她一波又一波无情的打击,她说:“如果喜欢一个人,他能带你上天堂,也能推你下地狱。”……再次分离,见面已是死敌,而这次,她的绝情是否抵得过他无尽的思念?对他的爱是否可以转付他人?无论她多么心狠手辣,他始终温柔纠缠,只因他舍不得,他可以不在乎,不怨恨,独独不能不爱她,他说:“如果一开始的相遇就是个错误,唯有你,我愿意将错就错。”
  • 异界之游戏人生

    异界之游戏人生

    星空虚影点醒一生凡梦,不得已,他远赴寰宇,历游诸星。虽漂泊而不凄惶,处异界而不望乡。人生游戏,游戏人生,孰为赢家,自见分晓。
  • 女配当道之丹音尸

    女配当道之丹音尸

    她很丑,而且很不温柔!手捧炼丹炉,脚踏七弦琴,身边还跟了一只骗吃骗喝的魔修大能……作为一只僵尸,苏裳自认为很低调。各路男修,她从不主动招惹。作为一名合格的金手指女配,苏裳自认为残暴得恰到好处,她从没在即墨子寒嘴里抢过食!僵尸当道,恶女来劫!诸位道友,拴好灵兽,捂好乾坤袋,前面正有一大泼僵尸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