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43600000004

第4章 布施心应无所住分

妙行无住分第四①

【原典】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分行于布施②,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③布施。

“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④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⑤上下虚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译文】

“再者,菩萨了知一切诸法其性本空,为因缘聚灭会合,所以于世间所有的万事万物,都应无所执著,以此无住法中,修行布施,利益众生。也就是六根清净,不住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而去行布施。须菩提!菩萨应该如是修行无相布施。

“这是什么缘故?若菩萨修行无相布施,没有布施的我,受布施的人,所布施的物,当然布施后更不存求报的念头,这种三轮体空,无相而施的福德是不可思量。

“须菩提!你认为东方的虚空可以思量得到吗?”

“不可思量的,佛陀!”

“须菩提!那么南西北方四维上下的虚空,可以思量得到吗?”

“不可思量的,佛陀!”

“须菩提!菩萨因体悟三轮体空,不执著事相而行布施,其所得的福德,也和十方虚空一样,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只要依著我的教法修行,自然能令妄心不起,真正安住于清净的菩提本心。”

【注释】

①本分在叙述“妙行无住”,就是说,心应无所住分而行布施。有住即是住相,就是对诸法产生虚妄分别;若不住相,就不为妄境所动;不为妄境所动,则不生不灭,清净本然之体迥然独露矣。此不住之住,才是真正的奥妙之行。不著相布施,也就是菩萨在行布施时,了达布施者、受施者及所施物三轮体空,即无能施之心,不分别受施之人,不见有所施之物,当然布施后不存求报的念头。能不著相布施,因施与性空契理,性空无量无边施福亦无量无边。

②布施:布,普也;施,舍也。菩萨修六度万行,以“布施”,一义,即可收摄其他五度:一、财施,即是六度中之布施度,施以物资他生也,小至一钱一物,大至国城妻子。二、无畏施,可摄“持戒、忍辱”二度。无畏之故,任何恶魔不能破他的戒体;无畏之故,一切凌辱皆能忍受;无畏之故,能精进勇猛地修行正法。三、法施,可摄“精进、禅定、般若”三度。又佛因地修行,于诸善业精进不懈;说法之前,必先入禅定,以般若智慧观察听法大众之根性,然后应机说法。

③色声香味触法:即六尘。又名六处、六境。一、色,如黑白方圆等,为眼根所对、眼识所缘的境;二、声,一切声、音、乐,为耳根所对、耳识所缘的境;三、香,一切物品乃至男女身体所有之气息,为鼻根所对、鼻识所缘的境;四、味,饮食馔肴美味和辛辣等味,为舌根所对、舌识所缘的境;五、触,冷暖寒热及硬软细滑等感觉,为身根所对、身识所缘的境;六、法,即是识心所想及的心法,为意根所对、意识所缘的境,如回忆往事或憧憬未来。

④虚空:有周遍、不动、无尽、永恒等四义。

⑤四维:即是东南、西南、东北、西北。

【讲话】

在第三分佛陀先以行广大心平等观灭度一切众生之类,令其降伏凡圣九流的分别心,尔后于第四分再开示修持菩萨道的行者,在止息躁动纷扰的尘劳心以后,详明如何安住其心。对于安住其心,应把握四项住心的标的。

一、布施不住六尘

二、福德喻如虚空

三、无相施福难量

四、心应无住而住

在菩萨修行的法门,虽然佛陀广开八万四干之繁多,但各各法门皆融摄于六度波罗蜜。这六种法门,涵容自利利他,自度度他的功德。《金刚经》所谈论的“般若空性”,不是偏枯死寂,而是了彻妄相,不被六尘困惑,一念净信而能起庄严佛事;一心虚灵而能融通妙用。

经文中:“菩萨于法,应无所住分,行于布施。”此法,即是众生心,它能统合世出世间染净因果,有为无为等色心诸法。经文中指的“应无所住分”又有什么特别含意呢?

一、布施不住六尘

《金刚经》于文字义理上,一再申论布施是不住相、不住心为主题,但是真正的不住相、无所住的深意,是要我们不废事相的善业资粮,于不住心,大作空花佛事。因此在第四分佛陀提出布施的观点“应不住色声香味触法”。六度以布施为首,而布施实际是会通六度的。在《金刚经宗通》提到布施有三义:

(一)资生施:施予财物,资给众生生存的条件。

(二)无畏施:由于己身奉行净戒、忍辱无害故,设有冤家亦不仇报,慈爱一切有情,令不生布畏恐惧。

(三)法施:由于精进故,于诸善事,心不懈退;由禅定故,如鉴映水,知众生心;由智能故,能事理无碍,不颠倒而说法。

资生施是给予众生色身的安养,令其饱足;无畏施是给予众生精神上的鼓舞,令其安稳;法施则是演说法谛,令众生开悟觉性。此三施呈现六波罗蜜之用,亦是横贯身口意三业净施。弥勒菩萨偈曰:

檀义摄于六,资生无畏法;

此中一二三,名为修行住。

布施不住六尘,才能泯除人我分别,打破有无界限,才是修行者逍遥的住处。

佛陀在世的时候,末利夫人虔信三宝,奉守净戒,深获百姓的爱戴。有一天,波斯匿王因为细故要杀御厨,当时正在持守八关斋戒的末利王后闻讯,把自己穿戴得光鲜华丽,并请求大王一起饮酒作乐,指定那位御厨亲自料理。波斯匿王感到十分纳闷,问她:“你平时滴酒不沾,而且今天又是你持八关斋戒的日子,为什么身上配戴珍宝璎珞,为什么你要破斋犯戒,和我饮酒作乐呢?”

“我听说这名御厨触怒了大王,即将要被杀头,如果今天不请他调理美膳,恐怕以后就没有机会了。”

波斯匿王明白夫人的慈悲,就免除御厨的死罪。

从这段故事,我们看到求利夫人,不被戒相所惑,深明持戒原是以止恶行善为真谛,因此不顾己身犯破戒之过,以涂香饮酒之相,行慈救人!

布施立于六度之首,足见它是菩萨行持的筑基,菩萨度化的资粮,生活里,处处可见拿着几根香蕉,几个苹果,来到寺院求福禄求功名,求平安求财利,这住于世问六尘的布施,绝非是真心的布施,而是一种对神祇的贿赂。

我们在布施时,应做到四点:

(一)不贪求胜境,应随缘布施。

(二)不吝惜所有,应随力布施。

(三)不分别怨亲爱憎,应随喜布施。

(四)不妄想未来果报,应随心布施。

如果,我们能做到不住六尘布施,妄心即伏;能念念清净行施,何患真心不住?

二、福德喻如虚空

布施的福德有多大呢?在布施的性德上,“布”即是普遍,“施”即是散尽,以外相种种施为,藉此普能散尽心中的妄念习气,灭绝烦恼蕴集。佛陀为什么要用虚空譬喻福德?窥基大师在《金刚经赞述》说明以虚空喻有三种因缘。

(一)虚空遍一切处:福量圆满,长久不绝。

(二)虚空高大殊胜:无物伦比,毕竟常住。

(三)虚空物所不坏:风所不飘,水所不溺,火所不烧,物所不坏。

虚空因为具有遍一切处、高大殊胜、物所不坏等性德,因此佛陀以此譬喻布施之福德如虚空是无能限齐的。

诚拙禅师在圆觉寺弘法时,法缘非常兴盛,每次讲经时,信徒都挤得水泄不通,因此就有人提议,要再扩建更宽敞的讲堂。

有一位信徒,用袋子装了一百两黄金,送到寺院给诚拙禅师,说明是要捐助建筑讲堂之用。禅师收下黄金,就忙着处理别的事,信徒对此态度十分不满,心想:一百两黄金可不是个小数目,怎么这个禅师拿到这笔巨款,连个谢字也没有?于是就尾随禅师的后面提醒道:“师父!我那口袋子装的是一百两黄金呀!”

禅师淡然的应道:“你已经说过了,我也知道了。”

信徒更是生气,提高嗓门道:“喂!师父,我今天捐的是一百两黄金呀!难道你连一句谢谢也没有吗?”

禅师刚好走到大雄宝殿,就停下来转身道:“你捐钱给佛祖,功德是你自己的,如果你把布施当成一种买卖,我就代替佛祖向你说声:谢谢!从此你和佛祖的关系是银货两讫!”

这虽是一则禅门趣谭,但是也警醒我们布施时要能不住相,不可以把布施当成银货买卖。佛陀把布施福德的果喻为虚空,果亦是从因中来,在布施时心如虚空坦荡无为,没有亲疏好恶的拣择,果报就能像虚空广大殊胜。要如何做到视一切众生如赤子,能内破悭吝心,外行利益事?有三种妙观可以培养我们如虚空廓然的平等心。

(一)厌离观:观生死业趣,众苦逼迫身心,谛观思维,身聚如沫,命非久长,以此厌离观,能对身外财物不起贪著,而行大施。

(二)菩提观:观佛果相好殊胜,法性本具净戒,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此知菩提本性平等,故能尊重一切众生而行布施。

(三)慈悲观:念众生不逢佛时,不明法时,不敬僧时,不知三宝,不信因果,造种种恶业,如迷醉人行走暗路,如无足人渡河流。由此念众生如己身脓疮,必悉心护念救渡。

厌离观像一面镜子,照见世间所有身内身外诸物,悉皆败坏无常,由此厌离,发大心行大布施。菩提观像一把慧剑,截断心、佛、众生的妄想众流。慈悲观像通明的灯塔,接引迷航的众生安全上岸。

三、无相施福难量

布施要心不住六尘而行布施,但布施于事相的福德,如种一得百,历历宛然,丝毫寸缕都功不唐捐。如《金刚经宗通》云:

修福不修慧,则法身不圆;

修慧不修福,则报化下圆。

行者于因地修行,欲圆满三身,福慧如车乘之双轮,如飞鸟之双翼,缺一不可,必须福慧二严,才能三身具足圆满。点滴善业,于资粮位,都不可轻心慢心视见之!

有一次,佛陀和阿难入城乞食时,看见一群孩童在路旁嬉戏。他们聚集沙土造成房屋和仓库,并以土做米,储藏于沙土造成的仓库里。

这时候,有一个小孩,遥见佛来,生起布施的心,天真捧着沙土做的米供养给佛陀,佛陀微笑的接受。阿难很疑惑,为什么佛陀要接受这沙做的米?回到精舍,阿难合掌恭敬问佛:“佛陀,这小儿布施一点沙土,又有什么功德呢?这沙土做成的米,为什么您要接受呢?”

“阿难,你忘记了吗?佛法贵于发心的真伪,不在事相的美丑贵贱,这小儿发无分别心行大布施,不可轻视!小儿的泥土供养,于我涅槃后一百年间,将得到作大国王的福报,名叫阿育,而且其他小儿,都做他的侍臣拥护他。这小儿会兴隆三宝,于阎浮提遍布我的舍利,广建八万四千塔,令已信者增进善根,未信者有得度因缘。”

小儿布施一掬之土,因无恶浊染污心,以一念澄净清明,得做大王的福报。我们岂能轻忽一粒芥子的因缘,这细微如芥的种子,他日将是华枝春满,庇荫天下苍生,傲岸挺立的大树。

四、心应无住而住

我们的一颗心,每天纷纷扰扰不已,如经典上所说:“念念如瀑流。”凡夫心住在五欲声色的追逐中;四果圣贤住在寂灭的法乐里;菩萨则以游行教化众生为事业。经文中,佛陀教诲菩萨要明白不住六尘的布施,福德如虚空不可思量。最后并且要菩萨“应如所教住”,如虚空无住而住安住其心。

心住在哪里呢?千古圣贤都在觅求这个无头无尾的“无位真人”。禅门中,二祖慧可立于大雪中,献臂求法,希求达摩祖师能开甘露法门,为其安心。达摩祖师一句:“觅心了不可得,我已经为你安心了,”心,虽然瞬息幻化多变,但佛性不论入驴腹马胎亦不减损半分!心既是生灭迁流,当然觅心了不可得,就像我们被波涛汹涌的外相所蒙骗,见不着海里其实是平静无痕的。

心如虚空无住而住,不应住凡圣两边,不应住迷悟两边,不应住真妄两边,不应住有无两边。念头一落偏颇,就如同灰尘落目,必须揩拭,即使是金属,眼中也不容收留半分。

侍者文远在大雄宝殿礼佛,赵州禅师看到,就趋前用拄杖打他:“你在干什么?”文远不明白老师为何要棒打他,大声答道:“我在礼佛,没做错什么呀!”

赵州禅师再追问:“你礼佛是干什么呢?”文远回答说:“礼佛也是好事呀!”赵州禅师拿起拄杖又打了他一下:“好事不如无事。”

第四分以无相、无住布施,打破我们执取有限福德的迷翳,彻见吾人法性的虚空。佛陀藉由福德如虚空不可思量的比喻,让我们返观到自己也有一个天然佛性,如虚空一般,风、火、水劫所不能坏。

心无所住,需要用时间来修炼完成,但是时时警醒自觉,检查自己的发心是染净是正伪,如同经典所言:“发心正,果必圆。”

在心如虚空,应如所教住。这心不住而住,从调伏柔顺到安住如虚空,我有几点安心之道,可以在生活中慢慢熟练和我们这颗心相处。

(一)酷暑寒冬都美。

(二)南北东西都好。

(三)高低上下都妙。

(四)人我界限都无。

从欣赏自然寒暑,继而恬适世情的浓淡;不去分别地理方位,明白处处都是好风好水;从不轻高低上下,就能尊重一切不同种族不同阶层的人等;人我既然没有界限,即是互存互依的生命共同体,当然不会有伤害侵犯众生的言行。如此,人人安住其心,即是和乐爱敬的人间净土。

习题:

1.为什么布施要不住六尘?

2.佛陀以虚空做譬喻,和福德有什么关系?

3.不住相布施是什么意思?生活里要如何做到?

4.心有住无住的布施,和我们调伏妄心又有什么关系?

同类推荐
  • 每天学点社交学大全集(超值金版)

    每天学点社交学大全集(超值金版)

    成功的事业离不开社交,美满的生活同样离不开社交。要想在社交中游刃有余,做到人见人爱,除了提高自身素质外,还必须掌握一些社交技巧。余春荣编著的《每天学点社交学大全集》正是要教你一些成功社交的小窍门。首先,《每天学点社交学大全集》会告诉你,人脉是多么重要,我们一定要花点心思与人交往。然后,要与人顺利交往,不仅要有良好的心态、形象、礼仪、口才,而且还要知己知彼,才能对症下药,百战不殆。书中还有很多典型事例和小故事,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同时又很有启发性。读完此书,你定能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
  • 巴菲特之道(原书第3版)

    巴菲特之道(原书第3版)

    向巴菲特致敬的一本书。在历经六十载栉风沐雨的航行中,沃伦·巴菲特在投资的海洋中遭遇过无数挑战,却依然继续演绎着他无与伦比的成功。他谦逊、正直、智慧的品质赢得了世界各地千万人的爱戴,并点燃了人们对于他如何投资成功的强烈好奇。这就是为什么罗伯特·哈格斯特朗相隔十年之后,再次完成《巴菲特之道》第3版的原因。伴随着巴菲特的个人经历和职业历程,这本书还介绍了很多重要人物,从本杰明·格雷厄姆到菲利普·费雪,再到查理·芒格,他们影响了巴菲特的投资观。哈格斯特朗将巴菲特的投资方法进行了分解,并演示了为何巴菲特的方法"并未超出任何人的能力范围"。
  • 用舌头代替拳头

    用舌头代替拳头

    具有良好的口才,说服能力强的人,必然是现代社会中的活跃人物。说服别人的口才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能干的企业家必须具备这门技术,律师要运用这门技术雄辩。政治家要用这门技术阐述自己的政见。教师、推销员、演员……谁都须具备这门技术。美国潜能成功学大师安东尼·罗宾指出:在今天,要有能力,你就得懂得信息的传送和说服的技巧。人生有两种,一种是像巴甫洛夫的狗,听从外来的信息;另一种是运用自己的脑子,选择能使自己和世界变得更好的想法和做法。我们所处的时代几乎是每个月都在变动,如果你有说服能力,便能成为趋势的带动者而不是跟随者,你能掌握住自己的方向,而不是随波逐流。
  • 本色做人,变通做事

    本色做人,变通做事

    内外兼修,做人还原本色,刚柔并济,做事讲求变通。人生难,难于上青天。形形色色的人在你的周围,有人颠倒黑白,混淆事非;有人阳奉阴违,两面三刀;有人阴险狡诈,诡计多端。本书巧妙融合“本色”“变通”两大理念,教你如何本色做人,变通做事,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用精湛的技巧有效地解决人生难题。
  • 坚强的意志与健康人生(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

    坚强的意志与健康人生(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

    在人的心理特性中,除了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之外,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那就是人们的意志过程。认识与情感主要涉及人们意识的形成过程,意志则是人们意识的调节过程。意志能够支配与调节人们的行动,使人们按照预期的目标去完成自己的计划,实现自己的蓝图。可以说,无论人们改造客观世界,还是改造主观世界,都需要意志的力量来进行调节。没有意志,人们很难在改造主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实现预定目标、取得相应成就。国内与国外的调查研究都发现,许许多多很有成就的人并不是由于他们智力上的超群,而是他们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特征与性格特点。
热门推荐
  • 都市道门传

    都市道门传

    道士,妖怪,武者,异能……你以为这些都是虚构的吗?不,在一个我们看不见的世界里,他们真实存在着,存在于那不为人知的暗世界里。他们也有着和普通人一样的情感,有着悲伤与疼痛,会渴望光与自由……说到底,他们也只是,人啊!
  • 末日之我从异界来

    末日之我从异界来

    丧尸横行,变异生物凌驾于人类之上。为了不让身边的人受到伤害,来自修仙界的王皓该如何做……
  • 学霸追妻:暗恋999天

    学霸追妻:暗恋999天

    你见过被众人怀疑性向的男主吗?(顾乔抒的性向群);你见过被男主调戏的男二吗?(顾乔抒:竹马哥哥,我还爱你!);你见过火车段子全集吗?(“床,厨房,还是刺激一点,教室?”)没错,这本书毫无下限,欢迎入坑!【本文有女主!有女主!有女主!男主爱的是女主!】
  • 云林县采访册

    云林县采访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怎么就会遇到你

    怎么就会遇到你

    宇文浩洋看起来冷若冰霜,脸上又写着生人勿进,但是粉丝还是出奇的多,甚至很多男生都很崇拜他。焉紫晴是典型的灰姑娘,凭借着当年的一个赌约努力向前冲。王子与灰姑娘的邂逅并不是如童话中的完美,灰姑娘表示路漫漫其修远兮呀!但灰姑娘能否可以穿上童话中的水晶鞋?
  • 天青鬼语

    天青鬼语

    自带天眼的农村少年在都市抓鬼降妖的故事。+++++++++++++
  • tfboys爱你义无反顾

    tfboys爱你义无反顾

    六个人,三种爱情,谁是谁非,谁又无能为力……梦的起点,回归线,他能不能挽回自己心爱之人?杀母之仇,伤了人才知道是误会?她说爱他,他会不会承诺守护她一生一世……
  • 智灵兑换系统

    智灵兑换系统

    人性本自私,何必做君子。得到兑换一切的能力,你最想的做的事情是什么?让自己妻妾成群,万花丛中一点绿。还是富可敌国,挥手之间世界动荡?————————————————对于新书来说,推荐点击都非常重要,希望大家不要吝啬手中的推荐票,能够在看完书的时候,随手推荐,能够登陆起点账号看书。要是喜欢,请收藏。
  • 孤剑绝爱

    孤剑绝爱

    无论我们的相遇是缘分还是邂逅,我们必以此生纠葛着,你我两小无猜,易断然留我一人在世,于心何忍。一把剑,一段愁,如能成,并长相厮守,直到白头。
  • 清川澹如此

    清川澹如此

    他记得她的眉眼舒雅清美,她却忘记了与他的一面缘分。在世人看来,她的一生波澜不惊而繁美异常。可只有她自己知道,岁岁年华盛放绚烂,她早已疲惫至不堪重负寥寥尘光。最好的年纪,遇上那鲜活恣肆的少年郎。但抵不过流年颠转,光景绵长,最终不得不爱上那冰凉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