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097900000015

第15章 你了解人类的历史吗——奇怪的人类命运(1)

从埃及的金字塔到中国北方的古长城,从神秘的玛雅文化到不可解释的巨石阵,凡此种种的奇迹工程,无不留下人类的汗水与印迹。然而,当我们回首历史想试图重新经历这种命运的时候,却发现我们祖先的足迹已经无法复制,一点有一点地记载只给我们留下一个接一个的问号。

神秘文明

文明是人类在地球上走出的一个又一个足迹,山山水水之间,有多少闪闪生辉的人类思想与行动之光在召唤着后人进行探索与继承。

神奇而伟大的金字塔

1974年国际美洲人大会上曾有个叫休·哈列斯顿的学者提出古阿兹特克大都市特奥蒂瓦坎的冥街上金字塔与神庙等物正好构成一幅迷你太阳系模型,这其中甚至包含了直到1930年才发现的冥王星的轨道数据。而事实上,据考证整座城市从一期建造开始直到以后的扩建都是遵守了某一完备计划,中间时间跨度长达1000年之久;同样现象也在英国索尔兹伯里平原上著名的巨石阵中存在,根据地层发掘和分析以及C-14测定,古物学家认为其是在公元前2800年左右到公元前1400年左右这段长达1400年的时间里至少分三个阶段建造完成的……究其缘由,如果仍用“外星人”或“失落的文明”来解释,相信这也只是无奈的选择。那么,史前超文明的真谛又何在呢?

埃及金字塔之谜是人类史上最大的谜。

它的神奇远远超过了人类的想像。在埃及共计大约110座大小金字塔中,最著名的就是吉萨高地的三大金字塔,其中胡夫金字塔(奇阿普斯)又是埃及最大的金字塔。这座金字塔占地13.1英亩,由至少重2.5吨的近260万块巨石建造,共重625多万吨。是何人建造了如此宏伟的工程,一直众说纷纭。至今,主要有如下四种解释:

猜测一:百万奴隶血汗的结晶

猜测二:混凝土浇灌的结果

猜测三:失落文明的遗产

猜测四:地外文明的杰作

但是,以上理论没有一种完美到可以从真正意义上将金字塔解释清楚。(是否就意味着先前的金字塔研究者在思维的大方向上存在着误区?)

2000年前“西方史学之父”希罗多德曾记载,建造胡夫金字塔的石头是从“阿拉伯山”(可能是西奈半岛)开采来的。在建造胡夫金字塔时,胡夫强迫所有的埃及人为他做工,他们被分成10万人的大群来工作,每一大群人要劳动3个月。古埃及奴隶是借助畜力和滚木,把巨石运到建筑地点的,他们又将场地四周天然的沙土堆成斜面,把巨石沿着斜面拉上金字塔。就这样,堆一层坡,砌一层石,逐渐加高金字塔。建造胡夫金字塔花了整整20年的时间。但是,近年来考古人员在金字塔附近发现了工匠居住的村落,那儿住过几千名工匠,食宿条件有充分保证。并且,还在金字塔所埋葬死者的随葬品中发现了大量测量、计算和加工石器的工具,这表明这些死者就是金字塔的建造者,而他们不可能是奴隶,因为奴隶死后不会被安葬。此外,考古学家还在墓穴中发现了原始的金属手术器械和一些死者在骨折后得到医治的痕迹,说明这些死者得到了很好的医疗待遇,而奴隶是不可能得到这种待遇的。此外,考古人员还在生活区内发现了劳工们的集体宿舍等生活设施的遗迹。通过对这些遗迹测算,只有大约25000名劳工参与建造金字塔,这就意味着希罗多德有关金字塔由百万名工匠建造的论断是不准确的。

然而,疑问仍旧存在:金字塔的建造是一系列复杂而繁重的工程,根据估计,胡夫金字塔用了260万块石块。假设近万名砌石工人每天能将十块重达十吨的巨石推送上去,也须费时近700年,但事实上,一座金字塔约需二十年即可建成。到底在没任何起重工具的年代,工人如何快速地将石块搬运、砌迭。金字塔的外壁石块都精确地紧贴着,像利用激光切割的一样,甚至连一张名片也插不进去;即使以现代最先进的土木技术也很难以完成。建造金字塔的石块,是以木制的滚轴运送,可是尼罗河流域生长最多的只是棕榈树,而它既是埃及人不可缺少的食物,也是炎热沙漠中唯一的遮阳材料;古埃及人绝不可能大片砍伐,而且棕榈树的材质比较柔软难以充当滚木。如果滚轴的确是木制!那么,埃及人很可能利用舰队由外输入木材,然而考古学家至今尚未找到运输木材的船只遗骸。古代埃及人如何把石块雕刻及砌成陵墓,陵墓内部的通道和陵室的布局宛如迷宫,石壁光滑,古代埃及人是用什么方法设计并挖掘雕刻它呢?要知道4500年前,那时候人类尚未掌握铁器。据测算大金字塔是由260万块每块重约10吨的石块堆砌成的。塔身的石块之间,没有使用任何粘合物,历经至少4500年的风吹雨打,其缝隙迄今仍相当紧密,一把锐利的刀也难以插入。如此精湛的工艺,出自4500年前古埃及的工匠或奴隶之手,的确令人难以相信。同样,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金字塔作为法老的陵墓自然实在难以置信,暂且不说这260万块巨石如何采掘,要完成此建筑所需时间长达近700年。如此简单的数字,相信法老都可以算出。他们又为何要建造这个自己无法享用的陵墓呢?

因此,另一种解释就更具有合理性了。2000年法国化学家戴维杜维斯提出了惊人的见解;他认为建造金字塔的石料不是天然的,而是由人工将破碎的石灰石掺和一种矿物质粘结剂浇铸而成的。此理论的依据之一是他在一石料中发现了一英寸长的人发。之二是他发现石料中夹有矿物质和气泡。就采石场的岩石取样化验对比得知:天然石块是不会含有这两种物质的。金字塔是古埃及人利用木模逐层浇灌造石得来的。然而,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戴维杜维斯的人造石说只不过解决了金字塔的石块搬运与垒砌问题,至于金字塔的真实建筑目的,所隐含中的大量的不可思议的神秘现象以及超高度文明迹象对于尚处于奴隶制发展阶段的古埃及王国来说的确显得难以置信。

大金字塔作为人类史上最伟大最古老的建筑物之一,由其建筑技术上的高超、定位技术的精确,一直以来使世人惊叹不已:在平均边长9063英寸的底座上,金字塔四边互相的误差率还不到1%;现代建筑的一大难题“正直角技术”甚至被古建筑大师们游刃有余应用于金字塔的转角建构上,达到令人惊讶的“2秒之微”的误差;金字塔虽不是建造在正北纬30度在线,却也在非常接近的29度58分51秒,所存在的细微的误差是有意加上去的。(假设原始设计者希望以肉眼,而非心眼,从大金字塔的底边看到太空的极点的话,将大气中光线的曲折方式也计算在内后,大金字塔所在的位置一定要在29度58分22秒,而非30度的位置不可。58分22秒与实际位置所在的58分51秒之间的差距还不到1分的一半。)

美国加州大学派出科研人员前去考察。进入塔内之后,他们发现所携带的各种电子仪器几乎都失灵了。还有人试图通过X光透视大金字塔的内部构造,却发现根本无法得到影像。难道说大金字塔的设计者已经懂得了X光的透视原理,拥有防X光透视的技术与意识?

在胡夫金字塔中,内部结构极为复杂和神奇,并饰以雕刻、绘画等。由于墓室和甬道里十分黑暗,这些精致的艺术作品需要光亮才可能进行,应是在利用火炬照明或者是在油灯下才能完成。当时如果真的是使用火炬或油灯,就必然留下一些“用火”的痕迹。可是,现代科学家对墓室和甬道里积存了5000多年之久的灰尘进行了全面仔细的科学化验和分析,结果证明:灰尘里没有任何黑烟和烟油的微粒,没有发现一丝一毫使用过火炬或油灯的痕迹。由此可见,艺术家在胡夫金字塔地下墓室和甬道里雕刻、绘制壁画时,根本不是使用火炬或油灯来照明,而很可能是利用某种特殊的蓄电池或者其他能够发光亮的电气装置。距今5000多年前的古埃及人难道已掌握有类似于现代电灯的技术么?

20世纪40年代,法国人布菲尔发现在金字塔形的构造物内,产生着一种无形的、特殊的能量,称之为“金字塔能”。这种无形的、特殊能量,能使塔内的动物尸体变成了木乃伊,食物不易腐烂,刀片保持锋利,鲜花能常开不谢,等等。

天狼星是一颗不寻常的星星,它具有双重星球系统的身份:天狼星A便是我们看到的部分。另外还有天狼星B,围绕在天狼星A的周围,但因体积小,无法以肉眼看到,一直到1862年,美国天文学家艾尔文·克拉克用当时最大、最新的天体望远镜,才发现了它的存在。这是西方人第一次看到天狼星B。然而,金字塔经文中的作者却早已具备了天狼星为双重星球系统的知识。他们又是如何知道的?

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逐步深入,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就连传统上对于吉萨古建筑群在建筑时间的判定上都非常值得怀疑。

首先,狮身人面像很有可能并非是在卡夫拉统治期间修建的。之所以传统上的考古观点都认为它是由卡夫拉修建的,主要是因为公元前1400年法老图特摩斯四世在其脚爪之间放置的一块石雕上仅存的一行文字涉及到了“卡夫”这两个字,后人推测“卡夫”指的就是法老卡夫拉。另一方面,当初位于其附近的河岸神殿在出土时发现里面就有一座雕像将卡夫拉本人描绘成一个狮身人面像的神灵。可是,到了1905年,有关狮身人面像与卡夫拉之间的直接关系就显得站不住脚了。考古发现在古文献记载中古埃及所有统治者的姓名无一例外都有一个现在称为“徽印”的长方形外框。但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考古学教授J·H·布瑞斯蒂的德注意到,在“卡夫”这两个字外部没有古埃及用来圈住统治者名字的长方形或椭圆的图形,因此“卡夫”可能并非指一个法老的名字。而“卡夫”这两个字在古埃及文字中仅仅是“升起”的意思。1992年纽约法医学专家弗兰克·多明哥对埃及法老卡夫拉雕像的头部及狮身人面像的“人面”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结果证明两者差别之大不可能是同一人,即“人面”不是卡夫拉。因此,先前考古学家对于它面部进行的主观诠释显然是错误的。另外,1992年8月来自波士顿大学地质学修奇博士根据狮身人面像所受腐蚀的特点与程度同样也得出了一个惊人而又严谨的结论:狮身人面像至少在埃及历史上最后一次雨季的早期,也就是公元前7000至公元前5000年就已建成。狮身人面像的侵蚀边缘比较圆钝,呈蜿蜒弯曲向下的波浪状,有的侵蚀痕迹很深,最深达2米。另外上部侵蚀的比较厉害,下部侵蚀程度没这么高。这是典型的雨水侵蚀痕迹。而狮身人面像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最多不会超过1000多年,其余时间被掩埋在沙石之中。如果真是建于埃及卡夫拉王朝而又被风沙侵蚀的话,那么同时代的其他石灰岩建筑,也应该受到同样程度的侵蚀,然而古王朝时代的建筑中没有一个有狮身人面像受侵蚀的程度严重。而从公元前3000年以来,吉萨高原上一直没有足够造成狮身人面像侵蚀的雨水,所以只能解释这些痕迹是很久远以前、吉萨高原上雨水多、温度高时的时代残留下来的。修奇博士的论点,在当年美国地质学会年度大会上,获得了3000名同行的一致支持。而事实上,它是由几乎一整块重达2000多吨的巨石所造,据埃及考古学家分析认为其在修建技术方面甚至要比其他已确定年代晚几千年的建筑都要高超的多。在埃及古王国建朝之前古埃及人难道有相应的社会组织来动员足够的人力从事此类大规模建筑工程吗?

并且,在1998年的世界金字塔研究大会上,世界金字塔研究学者们普遍接受了一个新的推断。胡夫金字塔大石块间的纱浆经过C-14的检测,证明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远远超过胡夫国王的第四王朝,完全可以断定,后人所说的胡夫金字塔在胡夫执政之前就已存在。(只是不知为何法老胡夫偏偏要将其作为自己的圣地?)

从种种迹象表明:传统上对于埃及金字塔的认识与真实情况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古埃及人能够独立完成此奇迹的建造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所以,就有人把金字塔与神秘学联系起来,认为金字塔是地球前一次高度文明社会灭亡后的遗产,或者是诸如大西洲之类已经毁灭的人类文物的遗留物。亚特兰蒂斯曾被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迪迈斯》和《格利迪亚斯》中记载过。大西国军队曾经征服过埃及。也就是说是大西国人将金字塔文明带到了埃及。还有某些生物考古学家甚至认为,地球的周期性气候变化会导致高级智能生物的周期起源和进化,生生死死,周而复始,最后一次大灭绝发生在6500万年之前。史前文明不幸毁灭于一场核大战或是太阳系运转到宇宙空间某个特定位置时地球上周期性出现的不适应人类生存的气候。亿万年的沧海桑田几乎抹去了一切文明痕迹,仅留下极少遗物,成了现代人类的不解之谜。

然而,事实上此论断是根本经不住严谨的科学分析论证的。

从埃及金字塔所表现出来的众多超高度文明迹象表明:其建造设计者所拥有的科技文明程度甚至远高于当今人类文明。但是,我们根据人类史学研究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任何一个独立发展的文明,其发展程度与其社会制度、人口数量、文明所影响的区域面积、资源以及能源的利用状况等诸多因素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地球上曾经存在过超越当今人类文明的史前文明,那么此类文明势必会在全球范围发挥出相当大的影响力,在世界各地都应该留下由此类文明所创造的城市遗迹、大量已开发过的矿产遗迹、由高度文明所产生的垃圾,以及人类骸骨化石……可是,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在无论任何一个地质层中都没有找到相关充足的证据。更何况,此类论断也违背了达尔文的生物演化理论,地球上所有物种的演化均是由低等到高等循序渐进缓慢发展的,并且唯有现代人类才具备发展出高度文明的生理条件。此外,根据史料记载所谓的亚特兰提斯帝国就其发展状况只不过是处于奴隶制的鼎盛时期罢了,一个由君主奴隶制作为统治方式的古代文明怎么可能发展出甚至超越现代文明的科学技术呢?仅凭一次岛屿沉没或是一次大规模火山爆发怎么可能就能够轻易将拥有超越现代文明的远古文明彻底毁灭呢?

同类推荐
  • 沧桑的尼罗河

    沧桑的尼罗河

    在古埃及,每逢秋季收获时节,广大劳动人民都会虔诚地唱起赞歌,将它们献给一条神圣的河流——尼罗河。
  • 动手做实验丛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指导

    动手做实验丛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指导

    本系列丛书主要介绍动手做实验,本书详细讲解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指导等内容。
  • 核能前景

    核能前景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科学教育,是提高青少年素质的重要因素,是现代教育的核心,这不仅能使青少年获得生活和未来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使青少年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科学教育,让广大青少年树立这样一个牢固的信念:科学总是在寻求、发现和了解世界的新现象,研究和掌握新规律,它是创造性的,它又是在不懈地追求真理,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奋斗。
  • 探究式科普丛书-新型的纳米技术

    探究式科普丛书-新型的纳米技术

    本书主要介绍了纳米的发现、特点、科技和生活中的应用等。本书是一本关于纳米技术的小百科知识丛书,旨在加强和培养读者纳米方面的科普知识。
  • 动物世界大百科

    动物世界大百科

    无论是浩瀚的宇宙、神奇的自然界,还是我们人类自身的生活,都充满了种种奇妙而有趣的现象。《中国学生成长知识丛书》共分为十五册,分别介绍了“宇宙”“动物”“植物”“人类”“科学”等内容,引导青少年不断地去探索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
热门推荐
  • 水蛭惊魂

    水蛭惊魂

    朱帅是一个热血的高中生,然而时常被同学们排挤。他无数次想证明自己但还是冰火两重天,有一天他成为了一个无所不能的人。甚至可以说是不死之神的人。然而,却出现了一个叫科德的科学家试图想利用他的基因来改造整个世界,朱帅应该怎样应对呢?在他的生命里又能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让我们进入此书,进入一个虚幻又真实的自己!
  • 该如何抉择

    该如何抉择

    长相相似,却各有特色的好朋友好闺蜜,原本都有各自所要追求的幸福,两人也各自在为自己的目标努力着,却因为一场意外的车祸全部都便了样···最好的闺蜜在车祸中永远的离开了她,她却顶着闺蜜的身份存活了下来。闺蜜男友所诉说的事情···她的男友早就藏于内心的背叛···母亲看到她时眼眸里的怨···弟弟看到她那没有一丝掩藏的恨意···父亲欲言又止才透露出来的惊天秘密···面对这一切的一切,她该何去何从···
  • 放逐仙神

    放逐仙神

    三百年前,仙魔大战,魔界大败,岂料仙灵大陆竟被放逐,仙界大门从此关闭,屹立近千年的玄灵帝国轰然覆灭,大陆从此陷入混乱,且看帝国遗脉古离携玄元旗出世,身负国师仇家恨,辗转大陆,历经劫难,如何摩弄乾坤,叱咤风云,开辟仙灵幻界,放逐仙神,成就无上至尊。
  • [苏]哈尔拉莫夫苏联学校教育教学原理与教育学教程

    [苏]哈尔拉莫夫苏联学校教育教学原理与教育学教程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 哈佛思想课:亲和力自测

    哈佛思想课:亲和力自测

    从性格、品质、情绪、仪表、异性、家庭、社交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解析亲和力,每个方面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具体的生活行为测试告诉你如何才能更好地提升亲和力、轻松赢得好人缘。成功机会更多,成就层次更高。
  • 武覆乾坤

    武覆乾坤

    《武覆乾坤》故事简介穿越者陈征是一名考古队员,在发掘远古时代一座无名古墓时,触碰到了一个刻画在了石壁上的篆书“武”字,结果被这“武”字之中蕴含着的神异力量摄走,穿越到了一个以武为尊的武修世界……这个“武”字是先天神物,在开天辟地之前就存在,拥有不可思议的神奇力量……且看拥有神奇“武”字的陈征,如何从默默无闻,一步步走向武道巅峰,成为传奇……
  • 行客古今行

    行客古今行

    穿越成为女王爷,你问在哪个朝代?元朝之后,明代?不不,这是盛氏王朝!这里啊,有着民国的科技,却依旧是封建帝制?由一个女人改变的历史,由这个女人的儿女带领王朝走向繁荣。就让我带你改变历史,带领盛氏王朝走向巅峰!智斗小三,训练军队,奇战术平叛......我,是盛晚挽。
  • 感动中国

    感动中国

    刘欣宜编著的《感动中国(让中学生受益一生的品德故事)》通过大量经典、生动的故事和精炼的名言,向中学生传达生命中的感动。中学生读品德故事,意在追求一种心灵洒脱的处世方式;挥洒一种笑看风轻云淡的人生豪情;拥有一种感悟生命纹理的至高智慧;保持一种面对任何人生境遇都能保持恬适淡定的成功心态——这也正是心灵修炼力求达到的至高境界。
  • 科学探索百科——恐龙科考百科

    科学探索百科——恐龙科考百科

    人类社会和自然世界是那么丰富多彩,使我们对于那许许多多的难解之谜,不得不密切关注和发出疑问。人们总是不断地去认识它,勇敢地去探索它。虽然今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达到了很高程度,但对于许多谜团还是难以圆满解答。人们都希望发现天机,破解无限的谜团。古今中外许许多多的科学先驱不断奋斗,一个个谜团不断解开,推进了科学技术的大发展,但又发现了许多新的奇怪事物和难解之谜,又不得不向新的问题发起挑战。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类探索永无止境,解决旧问题,探索新领域,这就是人类一步一步发展的足迹。
  • 青春友谊,不败

    青春友谊,不败

    三年青春,时光不老,我们不散。三年青春,你我不悔,友谊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