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077000000062

第62章

诗人带着自我与个性登场,是中国大陆新诗最近二十年最大的福音,也是中国大陆现代诗最大的收获和重要标志。这在老-代诗人中也有明显体现。作为唱过战歌和颂歌的一代诗人,当他们以“归来派”的身份再次在诗坛亮相,虽然有些诗人最初的几丝依然是言不由衷,带着几股习惯性腔味和几份疑虑与观望,但他们当中具有个性的几个诗人很快就适应了自己应有的角色,怀着莫大的勇气发出了自己的真实声音,终于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写着自己想写的东西,结果写出了一些成功的诗篇,昌耀、绿原、牛汉、蔡其矫、艾青、孙静轩、梁南等诗人,就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他们的成功,其实正是“良知,,与“创新”结合得比较好的体现。至于从“今天派”开始,到“第三代”,到“知识分子写作”,到“民间写作”,到“七0后”乃至“第三条道路”等等一批又一批新生代的诗人们的写作,凡是写出了好作品的诗人,无一不是诗人“自我”的充分表达者和诗人“良知”的充分体现者。

至于在怎样对待现代诗的问题上,为什么老是要冒出些像梅烟之类的无知现象呢?我想这与我们的“诗歌教育”跟不上形势有关。其实早已有许多人对中国的诗歌教育现状深表不满了。中国诗歌的审美教育,中国诗歌的鉴赏教育,闹了多少年了,还不是老一套的唐诗宋词,老一套的几首二、三、四十年代的白话诗,几首信天游,就这样灌输了国人整整几十年!而最丰富的中国新时期以来的现代诗,从北岛们的朦胧诗到伊沙们的先锋诗,从林珂们的后朦胧诗到义海们的后现代派,从西川们的知识分子写作到于坚们的民间写作,从蓝马们的非非主义到万夏们的莽汉主义,从翟永明们的现代新女性诗到安琪们的新经验写作,从石光华们的口语写作到杨然们的另类写作,从道辉们的新死亡派到凡斯们的原创性写作,从黄礼孩们的七0后写作到谯达摩们的第三条道路写作……统统都是一片空白!我曾经深深地痛感着中国诗歌教育之落后,于1999年在四川《星星诗刊》第一期上引发了一场关于“下世纪中学生读什么诗”的讨论。那场讨论当然遭到了远比梅烟那种耍小聪明挣小稿费玩艺/L更为猖獗、更为顽固、也更“左”更代表“人民”性的攻击。那场讨论虽然只有一年,但却深深触到了那些僵化诗、“左”派诗的痛处。与我意见相似的毛翰、聂作平等人,自然在那场“左”公们的围攻中成了众矢之的,被扣上“打倒一切”、“否定一切”和类似于“篡党夺权”的帽子。那些口口声声以“我的心和人民一起”、“人民永远记得他们”、“不是刚刚才庆祝过我们建国50周年吗”等等语句为幌子,以“时代”、“祖国”、“人民”等等高大字眼为档箭牌的旧式诗人,除了恐惧他们老式诗歌或“大众诗歌”正在失去自以为是的“正统”、“正宗”地位,倒对他们早已失去诗歌良知毫不在意。这也足以证明在这一群老是以“祖国”、“时代”和“人民”的诗歌代表自居的旧式诗人之中,所谓诗歌的创新已是根本就不可能。不仅如此,他们还要跳出来对新生诗人大加攻击,像当年的臧克家们那样。这也足以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中国现代诗“创新”之艰苦。但是真正的诗人们却在受苦、受难、受罪中前进了。

我对诗歌的个人化写作深信不疑。多少年以来,我一直重复使用的“我的诗观”是这样的:“把一切变成诗。狂想,直觉,沉思,幻象,这一切精神状态,指引着我,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绝不想对诗作出界定。‘肉睛看不见的世界,灵魂都看见了’。而灵魂看见了,就等于诗歌看见了。必须独来独往,敢于自生自灭。与人对话,与神对话,与英雄天才对话,与疯子、乞丐和大师们对话,与植物动物和非生物对话,横竖都是灵魂自由,始终要神交宇宙,深入万事万物,把一切变成诗。一生中,只求百分之一的作品留下来,传下去,这就够了。写出来只要美感、抒情、过瘾,就好,就舒服了。”这种“不管别人怎么说,只管我行我素”的写作方式,使我尝到了诗歌创作的甜头。我的诗歌作品十几年来在中国的诗歌报刊上不断发表。我也高兴我有许多作品多年一直被许多诗选本转载,我自己认为它们都是不可替代的,如《寻找一座铜像》、

《中秋月》、《阳光的孩子》、《海之门》、《父亲,我们送您远行》、《森林狂想曲》、《东方恶之花·围观》、《下午:读马格利特一幅画》、《雪声》、《乡村最后的诗人》、《千年之后》、《祖国之诗》、《死后》、《二0五八年》、《写鹃的梦幻情歌》等等。我每年平均以几十首诗的发表量在中国存在了十几年,确实也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伊沙在他的诗作《杨然在四月十三》中写道:“杨然叫我在诗坛没法混饭”,指的就是这回事情。伊沙在他的这首诗中说杨然乃是“官办报刊的常客红人”,“不自觉的功利写作者”,因此常常能用自己的稿子“换取过银子”。这实在是很奇妙的。我的诗歌创作证明了诗歌的“良知”其实就是彻头彻尾的个人写作。我很喜欢罗中旭的歌曲《星光灿烂》,虽然它远不及《常回家看看》流行,但在我的耳朵里,《常回家看看》难听极了,而《星光灿烂》却非常好听。诗歌也是这样,好的涛,正如好的音乐一样,总是属于少数人。

呼唤诗美创新及其良知的更大空间,其实就是希望有更多的诗人更加坚定地走自己的路,“第三条道路”在我的心目中正属于这种象征。为了更加坚定地走这条属于自己的诗歌道路,这么多年来,我发出多少诗的感叹啊!

凭我的直觉,“大境界”与“第三条道路”是相通的。“条条道路通罗马”。写诗也是这样,在宽阔无比的中国新诗的《第三条道路》上,所有诗人、所有诗人之诗都是通向诗神的,通向美的创造与真的永恒。现在,我想用我的“诗即表达灵魂的最佳载体”的观点来结束我的此信,作为我对所有《第三条道路》诗人的祝福:

在情爱、物质、精神这三大生活之间,灵魂起着主智与主情的中心作用,宏观依托和微观渗透在美学、哲学和神学这三大境界。这就是说,深入万事万物,肉眼看不见的世界,灵魂都看见了。在审美意识、思想体系和精神世界,灵魂显示出至高无上的自由价值。在灵魂和世界之间,发生着一切诗歌故事。把一切变成诗,是这灵魂对这世界的高度依托和深刻渗透。因此,抒情,意象,韵律,结构与解构,黑色幽默与反讽,音乐般的飘逸感,建筑般的凝重感,绘画般的展开与伸延感,星星般的折射与暗示,烈舞般的跳跃与煽动,这一切的一切,对诗歌而言,都是必要的。但都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诗歌的目的最主要的在于灵魂的显示与表达。作为语言而言,关键在于自在显露与交流,在于自然的倾述与共鸣。精、气、神,这三位一体的灵感要素,在诗歌中尤为突出,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相辅相成,共生共灭。诗歌的整体性也恰好体现在这些意象、抒情与韵律在精、气、神的内在谐调与外在配合的运作与流畅之上。任何技巧都不能破坏诗歌的这种整体性。着意使诗破碎、松散,猴子迪斯科式的跳跃、刻意留下毫下毫无想象与联系的空间,无底之谜式的玄浯和断句,这一切,都是不成诗歌气候的。气,贯穿于诗歌的始终,是诗歌内涵外显的隐蔽特征。没有气,一切意象等于拼揍。韵律是气的表露过程的体现形式,我强调的不是押韵,而是诗歌内在的空间韵律。诗歌的本质是自由的,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怎么表达就怎么表达,只要抒情、美感、惬意、过瘾,就好,就快活。诗歌的产生就是这么回事,无论热爱、追寻,还是叛逆、抗衡,灵魂总是高高在上的,感觉总是无拘无束的,仙然而来,魔般而生,神似而成,不解释诗歌是谁,诗歌从何而来,诗歌向何而去。但是诗歌的形式却是不自由的。虽然生活语言和学院语言均可入诗,但是表现形式却要受到限制。而作为诗歌的精与神,在气的驱驶和运载下,却使语言产生魅力,吸引与进入的魅力,倾听与共鸣的魅力,到达自由自在的表达境界,犹如内心深处埋藏已久的声音,盼来期待已久的倾述时刻,一触即发,一发便个可收拾厂。这便是人们常说的那种发自内心、发自肺腑的声音,一旦进入诗歌的内壳,便成为灵魂最好的表达方式。诗歌在人类文化世界,属于深层次现象,诞生得很早,并且至今依然活着。诗歌在未来世界也只能是诗歌。而伴随诗歌陆陆续续在历史上出现过的词、赋、曲,现在都停止了呼吸。唯有诗歌,在这生活与心灵之间,承担了一切痛苦,一切激情和忧伤。诗歌一直走在人类生活的前头,留给世人一些永远的企求,一些终极关怀最古老的命题和最初之谜。在情爱、物质、精神这三大生活空间,心灵,会永远选择诗歌作为她永生永世的倾述载体。

最后,祝《第三条道路》越办越好!

2004年5月30日于斜江村。

【作者简介】杨然,1958年1月出生,四川成都人。着有诗集《黑土地》等。现居四川邛崃。中国新诗黄金时代的回归

——评《第三条道路》第一卷侯平章我之所以要说《第三条道路》第一卷的出版发行标志中国新诗黄金时代的回归,是中国新诗资源优势在不结盟中的大结盟、不统一中的大统一、不规范中的大规范的原则下进行的整合,是当下新诗实力的充分展示,是思想和审美艺术的完美结合,是诗歌文本直抵诗质内部核心的有效彰显,是一次强大的进行新诗实践和研究的群体在诗歌环境日益边缘化、荒漠化的背景下,为扞卫诗歌生态而进行的卓有成效的诗歌环保行动。

大量媒体对《第三条道路》一书出版的高度关注和有力推介,《第三条道路》于2004年6月5日在北京举行首发式后,《法制日报》首先于6月7日进行推介,紧接着有中央电视三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报》、《中国文化报》、《新京报》、《人民政协报》、《文学自由谈》、《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南方周末》、《华西都市报》、《成都晚报》等众多媒体给予《第三条道路》的大力宣传。从媒体对《第三条道路》宣传的积极参与,充分说明《第三条道路》这一让人们接受的文学事实,展示了当今诗域场中的既不归派、也不划类的进行诗歌文本实践和诗歌理论研究的庞大群体的实力。由此可以窥见中国新诗正在从寂寞冷清的边缘化、荒漠化向鼎盛的黄金时代回归。

《第三条道路》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打破了疆界、流派和主义的束缚与限制,这就更适合和适应于“百花齐放”的方针。从《第三条道路》一书入选作者的地域看,东起上海,西至天山脚下,北边从中俄边境的绥芬河,南到南海岸边的东莞,覆盖了整个中国疆土,同时,还渗进了美国、加拿大的华人区。作者地域的无垠广阔,才有诗歌文本内容的无限丰富。从新诗的生态环境来看,诗歌的域场和汉诗式微的处境、诗人和诗歌理论研究者的生态景况都在从边缘化、荒漠化和低谷中回归。从诗歌文本被交流、阅读的范围广阔,彻底打破了陈旧的“小圈子”、“小社团”、“小集聚”、“小门派”、“小主义”的地域界限和“人以类聚、物以群居”而形成的诗歌交流、交往的障碍和阻隔。营造了从诗歌理论的建构、诗歌文本的创作实践二元高度统一的一个庞大的、开放的、包容的、尊重个性的新诗现场。在这里,无论是诗歌理论大家到诗歌文本的践行者,没有年龄的界限,没有学位的界定、没有所从事的职业的锁链、没有诗艺和风格的统一规定、没有人员性别的歧视和偏见,在作品的收录方面充分体现了“坚持以诗歌理论的创新和突破,诗作的质量和运用语言的技艺上乘,摒弃霸权和霸气”的原则。让人在阅读《第三条道路》的过程中有一种崭新的感受,无论从诗建设理论的推陈出新、诗史的理论文献参考,还是就诗歌文本的阅读,都给人带来阅读的愉悦和快慰,给人以越过混沌的智慧启蒙,同时还给人以无期的沉甸甸的思索。这些无不表明中国新诗的黄金时代正在从《第三条道路》上走来。

《第三条道路》一书可看到第三条道路的发展走的是双轨制道路。从靠动力装置进行运动的机械来看,飞机有双翼,火车靠双轨,汽车靠两边的轮子,才使其有不断前进的动力,使其永远保持着活力。《第三条道路》从观念的提出,到诗歌文本的创作实践的发展过程,无不体现理论建设同文本实践“二元”的有机结合与高度统一。先看在诗学理论的建构上,上个世纪末,莫非、树才、谯达摩的《反对秘密行会及其它》、《第三条道路——兼谈诗歌写中的“不结盟”》、《我的诗学:1999年冬天的思想》,第一次从理论上提出诗歌写作的“第三条道路”思想和观念。2000年谯达摩的《第三条道路写作提纲——我的诗学:2000年冬天的思想》对“第三条道路写作”的定义等给予了全面的阐述和解读,2002年林童的《当下中国新诗的三个代表:谯达摩、于坚、王家新批判》在比较中凸显了第三道路写作思想的先进性和具备的无限活力。2003年谯达摩的《第三条道路写作,或曰21世纪中国新诗的开端》对“第三条道路写作”的理论给予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使得第三条道路写作的理论日臻完备,随后林童的《第三条道路论纲》、李祖德的《论第三条道路》,老巢、飞沙的批评,更进一步擦亮了第三条道路上被遮蔽的闪光点。再加上第三条道路论坛(版主:庞清明、林童)有力的宣传、推介与资源的整合,《第三条道路》2003年卷(主编:庞清明、林童)的及时强势推出,使第三条道路掀起新世纪中国诗歌的狂飙巨浪。与此同时,四川的胡亮、张放,北京的林韵然,上海的赵思运、罗云锋,江苏的十品,河南的李霞,江西的庞华,广东的兰马、胡磊等,积极参与到第三条道路的理论建设上来,起到了第三条道路思想理论锦上添花的作用。

在第三条道路的理论旗帜下,簇拥了活跃在当下诗坛的诗歌文本实践者。他们是华北板块的莫非、树才、谯达摩、林童、李祖德、温皓然、简宁、刘文旋、安琪、洪溟、西北龙、楚楚、斯如、邵风华、路也、席君秋、郁葱、李岱松、毛梦溪、车前子、谷禾;华南板块的庞清明、马莉、卢卫平、兰马、庞华、老德、林林、刘汉通、侯平章、阳阳、梁山剑客、司童、李明月、徐晓宏、郑小琼;华东板块的赵思运、十品、玄鱼、徐慢、汉江、冰儿、吴情水、子梵梅、沈河、姜宇清、罗唐生;中南板块的红杏、张作梗、严家威、杨晓茅、墓草、张建新、王征珂、仲彦、苍耳、讴阳北方,西部板块的凸凹、胡亮、梁平、杨然、喻子涵、杨通、张选虹、娜夜、丁燕;东北板块的刘川、马永波、金辉、杨拓、孙慧峰、阿拜以及海外的汪文勤、姚园、李维、张耳等135位诗人的诗作300多首,可谓洋洋大观。同时还收编有我国目前最活跃的诗评家的诗评34篇。更增大了《第三条道路》的含金量。

同类推荐
  • 苏轼集

    苏轼集

    本书共选录苏诗一百一十一首,词五十首,文三十篇。所选作品依据底本,诗文以孔凡礼点校的《苏轼诗集》和《苏轼文集》为主,词以邹同庆、王宗堂著《苏轼词编年校注》为主。诗、词、文三部分,每篇均注明苏轼创作时间、时任职务及所在地。
  • 心情·百味卷

    心情·百味卷

    本书收录的散文包括:“你是我梦中的期待”、“请把我的情感留下”、“将芳年写在心灵”、“珍视心中的爱”、“淡淡柳如烟”五个栏目。
  • 漂流记

    漂流记

    《漂流记》是一部纪实文学。作者屠岸先生是我国著名翻译家、作家、编辑。《漂流记》是作者13至15岁时创作,记录了1937年至1938年间随全家逃难的经过。他将自己的亲身经历融于文中,用精道、凝练的笔触;略带孩子气但不失感染力的语言;使人宛若身临其境的纪实手法,为我们讲述了抗战时期那段逃难的岁月;那个时代的人们的独特记忆;以及孩提时代的作者在那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书中附有屠岸先生与其兄长在当时所作的写生作品,是首次面世,具有重要价值。
  • 希腊神话故事·第一卷

    希腊神话故事·第一卷

    本书是古斯塔夫·施瓦布的著作之《希腊神话》的精选本,每则故事都选配了精美的插图,使图书更具可读性和知识性。
  • 漫漫长路沁梅香

    漫漫长路沁梅香

    在这部父亲的文集中,蕴藉着一种传承中华民族最原始的、最朴素的、最自然的爱的基因;有着一种托附天宇浩荡,历经大地调息,呼心高山流水情的风扬;更有着一种枝映心辉,月染夜色,光放乾坤的心之灵磊。
热门推荐
  • TFboys凯希之恋

    TFboys凯希之恋

    虎牙,长腿,桃花眼,是他紫瞳,及腰乌发,酒窝,是她本文欢脱,结局HE,不太虐,涉及自己联想的一些政治。
  • 苍生图录

    苍生图录

    仙衰武盛的大势之下,曾为十二剑仙之一的碧落从此心灰意冷,剑心破碎坠落凡尘,却来到亿万年后,那时武道的星空下居然允许百家争鸣,碧落重燃希望决定振兴仙家道统...........但前提他要摆脱现在自身的困境,因为他正被将自己捡来的父母为了自己亲生儿子的前程送去给某个倒霉蛋陪葬!
  • 原创经典作品:像花儿一样开放

    原创经典作品:像花儿一样开放

    善读精品美文,拾取久违的感动;体悟百味人生,感受成长的快乐。阅读其间,时而在惊险悬疑的案件中梀然而惊,时而为体察入微的真情潸然泪下,时而又涌动着想针砭时弊的激情……掩卷而思,人性的美丑,世事的善恶,人生际遇的变幻无常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 龙树菩萨为禅陀迦王说法要偈

    龙树菩萨为禅陀迦王说法要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拐个妖孽王爷回现代

    拐个妖孽王爷回现代

    什么情况?她竟然穿越了?!嘿嘿,不过也挺好的。都说古代出帅哥,谁要她天生喜欢帅哥嘞。‘‘难道我还不够帅吗’’他笑道。额。。。。。为毛我有种不好的感觉。。。。。于是我掐媚道‘‘帅帅帅,你最帅了’’可是,晚了。‘‘哦?原来你还知道我帅?’’一句话,她的小心肝彻底碎了。‘‘一个月不许吃肉’’她瞬间抓狂。
  • 吃好不吃药3

    吃好不吃药3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由过去的物质短缺发展到现在的商品极大丰富,民众的生活方式、膳食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山外有风云

    山外有风云

    天下第一门派风云阁,人才倍出,风云十一子的名号响彻江湖,人人皆知十一子,物极必反,随着风云十一子一一陨落,江湖又上演着怎么样的恩怨情仇。
  • 沧桑的大兴安岭

    沧桑的大兴安岭

    往事仿佛天际的云,飘浮在记忆的天空。故乡土地上的足迹,抛洒在林区的汗水,任凭天边阳光流淌,尽幻化作过眼云烟。原始森林随梦远去,兴安人竟背井离乡。难堪林区子弟燕纷飞,演绎人间生离死别。企盼家乡元宵夜,再现昔年满天烟花。雪中兴安银龙起舞,林海春风群山沸腾.漫山嫩绿白桦林,映衬三月红杜鹃。企盼家乡新希望,故乡沃土可耕田。美丽富饶的大兴安岭,曾经存在茂密的原始森林,以林海著称天下。因为这里曾经是古黄金之路,故又以金镶边驰名。这里曾经是一片热土,我们曾经在这里播撒过希望的种子。这里曾经是一片沃土,我们在这里曾经流淌过耕耘的汗水,也曾经收获过秋成的喜悦。但是,由于多年单一的原木生产,过度的资源开发,导致原木资源的匮乏,林区经济出现危困,使很多林区人远走他乡另谋生路。在这样的历史进程中,大兴安岭的杜鹃花依旧,绽放在那一片片倔强不屈的桦树林里,向世人展示着林区的前景与未来。我相信:一百年以后,这里还会出现原始森林。现在虽然留守林区更多的是一些老人、妇女和孩子,发展“乳肉鹅草”多种经营已成为林区治危兴林的根本途径,成为林区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感慨林区的沧桑变化,目睹在身边发生的故事及林区百姓二次创业的生活,那些爱恨情仇交织成的平凡而可歌可泣的故事和事迹......促使我提起笔,记录到本文的字里行间,浓缩生活,提炼成文,以飨读者。谨以此文感谢关注林区生态环境和林区人民生活的人们!谨以此文对那些在林区留守并二次创业过程中的人们给予关注!有幸来到呼伦贝尔或没有机会来到呼伦贝尔的读者们,本文带您走进大兴安岭,把那些不为您所知道的大兴安岭人民火热的生活展示于读者眼前,本文是让您观察、了解大兴安岭的一个窗口。文中以原始森林消失为线索,记录了林区沧桑的往事,在读者的眼前大兴安岭人民正痛并快乐着。呼伦贝尔学院姜绍忠著
  • 变种王朝

    变种王朝

    这是一个被穿越的变种人在各个世界穿梭来获取各种东西来打造自己的王朝
  • 世界以痛吻我

    世界以痛吻我

    她是一位集“特级教师、现代校长、优秀作家、成功母亲”于一身的卓越女性,她就是唐山开滦一中校长张丽钧。这就使得本套丛书的精神向度与审美维度呈现了一种可贵的“多棱性”特质。《世界以痛吻我》收录的是张丽钧侧重心灵修养的文字,她将一些普通的文字、平凡的人和事,连缀成立意超拔、启人心智的妙文,带给中学生一场心灵阅读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