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075700000027

第27章 北美洲(4)

公元前1000年至前800年,其制陶技术才有了明显发展,此时出现具有玛雅文化特征的黑色陶器,主要是体形器和壶形器,器壁仍较厚,表面先经磨光,然后刻出具有象征性的花纹。

奥尔梅克人在建筑艺术上也显现出超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拉文塔祭祀台位于一个广场的南端,呈圆形,面积5平方千米,高30米,底座直径128米,用10万立方米泥土堆砌而成。

一座座神庙或祭台矗立在这个高大的土台上,出现了美洲最有特色的神庙形式——在约十层楼高的塔状高台顶部屹立着一座座雄伟的神殿,远远望去,整个建筑就像座金字塔。这一建筑风格为后来的玛雅人和阿兹特克人所沿袭。

奥尔梅克人的房屋也是土砌的,因为这里洪涝灾害频发,为防止洪水,只4得挖土筑墩,把房子建在土墩上。

考古发掘出两种土墩:一种呈圆形或方形面积不大,常常是多座土墩连在一起;另一种呈长堤状,有30米长。前一种是民居遗址,后一种根据长堤下方出土的很多石片、石斧等石器推测,大概是工匠集体劳动的工棚遗址。

最不可思议的是,奥尔梅克文明是中美洲最古老的文明,却在很多地方都表现得比后来的文明更加发达。

1939年1月16日,在特雷斯·萨波特斯挖掘出一块石碑,石碑正面刻有“点”、“横”组成的数字,竖行排列,意为“公元前31年”。

这些“圆点”和“横线”表示的是十进位制数学符号。这套由奥尔梅克人发明的数学计算方法,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简明的数学符号,比我们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更简单、更直接,也更接近电脑数学语言。

奥尔梅克人依靠数学计算和天文观测创制了历法,还发明了一套独特的象形文字。可惜的是,到现在还没有人能够读懂那些刻在奥尔梅克石碑和器物上的象形文字。

奥尔梅克人发明的数学和历法为玛雅人所继承,文字体系却失传了,因为玛雅人又发明了比奥尔梅克人的文字更加复杂的象形文字。不可否认的是,奥尔梅克文明的发现证实了这样一个事实:奥尔梅克人是中美洲文明发展进程中最先发明文字和历法的人。

奥尔梅克人来自哪里

从奥尔梅克文明的发展历程看,它没有进入青铜器时代,也没有进入铁器时代,而是一直停滞在石器时代。可它却达到非常高的文明程度,对中美洲的政治、宗教、艺术和等级社会都影响深远。更令人不解的是,此前,在中美洲没有发现过丝毫和它有关并能与之联系上的文明迹象。

所以,如果说这是本土文明,那它是怎么发生这种质变的呢?如果它不是本土的,就一定有某种外来文明因素介人其中,那么,这个外来文明来自哪里?

这些中美洲文明的启蒙者到底是谁呢?

考古学家认为奥尔梅克巨石人头像好像有非洲人的特征。

也有人认为,中美洲第一个璀灿的古文明,可能是在商朝末年一批渡海逃难的中国人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首先,时间吻合,奥尔梅克文明兴起于公元前1200年前,此时中国的商朝灭亡。中国古籍曾记载,商朝灭亡后,商朝遗民中最厉害、最骁勇善战的飞虎族,也叫白虎族、虎族,不甘于做周朝的臣民就东渡了。

第二,商人以虎为尊,商朝青铜器上绘有大量虎形图案。而奥尔梅克人认为美洲虎是权力的象征,生命以美洲虎的形式出现,酋长和祭司是美洲虎的化身,美洲虎是力量和智慧的象征。两种文化中虎的地位都至高无上。

第三,一批用翡翠和蛇纹岩雕刻成的小型人像曾在拉文塔的宗教祭祀遗址中出土,任何毫无偏见的人都不难看出,那是典型的中国人面孔、中国人相貌。

最后,美国俄克拉荷马中央州立大学外文系的华裔教授许辉,提出一个强有力的证据——文字。他从奥尔梅克人的陶器、玉器、石雕的照片或实物上找到近150个文字符号,通过翻查古文字典,以及拿摹本请中国大陆的古文字专家鉴定,得出的结论是:这些文字符号非常类似于中国的甲骨文或金文。而许辉在美国华盛顿国家画廊于1999年6月至10月举行的奥尔梅克文化展中发现的一个商朝遗·民的祭祀品,进一步验证了他的观点。

所以有学者认为,奥尔梅克文化是在来到中美洲的中国商朝流亡者的帮助下形成的。

可是,很多考古学家并不完全认同这一观点,目前尚有争议。

此外,也有人认为奥尔梅克人具有盎格鲁一萨克逊人种的特征。

黑种人,黄种人,还是白种人?奥尔梅克人到底来自何方?他们的文化形成,他们与其他民族的关系到底怎样?人们只得承认奥尔梅克文化是最神秘莫测的古代文化之一,目前这一切都还是未解之谜。

公元前100年左右,奥尔梅克文明逐步衰落以致中断。然而文明之花并未就此枯萎,奥尔梅克文明就像早期中美洲文化的种子一样在随后的中美洲各文明中扎下根来,从神权政治、金字塔神庙、纪念碑和祭台,到象形文字、历法系统、美洲豹崇拜和活人祭神,乃至橡胶球死亡游戏,以及奥尔梅克人对玉石、可可豆和奎扎科特尔凤鸟的喜爱,都被其他部落的印第安人继承下来,它们在中美洲大陆的丛林与沟壑中灿烂绽放!

发现阿纳萨奇遗址

1888年12月的一天,美国科罗拉多高原的西南部大雪纷飞,为找回迷途的牛群,附近农场的牛仔理査德·韦瑟里尔和查理·梅森来到荆棘密布的弗德台地顶部,险峻的悬崖四周是一个个深不可测的峡谷。

他们站在向下倾斜、地势陡峭的峡谷边缘,向千米以外的峡谷眺望,猛然发现在砂石墙又长又深的缝隙中,居然有一座废墟般的古堡静静矗立着。

韦瑟里尔和梅森此前也在弗德台地边缘地带见到过石屋,但从没见过像今天这样的:在天然岩石顶部一大片平坦的石台上,石屋成排,密密麻麻,最前面的是一座庞大的宫殿。韦瑟里尔后来称之为“悬崖宫”,并把居住在这里的人称为阿纳萨奇人,意为“古人”或“敌方祖先”。

“悬崖宫”使韦瑟里尔兴奋不已,他非常希望能够了解更多的信息,知道更多的知识。受这种求知欲的驱动,韦瑟里尔通过刻苦的自学,成为研究美国西南部古代文化的先驱。

1895年夏季的一天,到农场参观的一个音乐旅游团言谈中提到一处巨屋群,是在位于弗德台地南部大约220千米处的新墨西哥州査科大峡谷中发现的:韦瑟里尔早就听说过这种传闻,他立即提出带领旅游团前往观看,这一决定戏剧性地改变了他的生活,也引发了对美国西南部史前遗址进行的第一次长期发掘工作,并引起公众和科学团体对阿纳萨齐文化的普遍关注。

阿纳萨奇文明

一代代考古专家和业余爱好者经过150年的努力研究,终于对阿纳萨奇人几个世纪的生活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也一定程度上确定和划分了阿纳萨奇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阶段。

阿纳萨奇人的“编筐文化”

公元前6世纪,古印第安人就已在今天美国的科罗拉多州、新墨西哥州、亚利桑那州和犹他州及墨西哥北部繁衍生息,考古学上把这一地区通称为北美西南文化区。

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15世纪期间,古印第安部落逐渐发展成三种独具特色的农业文化,即阿纳萨奇人、霍霍坎人和莫戈伦人。以今天美国亚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漏科罗拉多州和犹他州交界处的“四角”地带为活动区域的阿纳萨奇人,创造了北美西南部最为发达的史前文化。

考古发现,阿纳萨奇文化的源头可追溯到公元1世纪。阿纳萨奇人当时还居住在建于空地上的篱色遮棚里。经过近2000年的岁月风霜,这些房屋早已是一堆乱石。早期阿纳萨奇人还利用当地的大量洞穴用来居住,也可能用做储藏室和墓穴。1893年,韦瑟里尔在犹他峡谷的洞穴中就发现了早期阿纳萨奇人的尸骨。

阿纳萨奇人的农业技术非常低下,工艺知识也很贫乏,可他们纺织技术出众,编织的器皿质地精良,由此进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被称为“编筐文化”的:时期。

500年前后,阿纳萨奇人开始过定居生活,半地下的坑道房屋代替了当初简单的帐篷,他们还建造了互相连接的房间和举行仪式的厅堂。通过对这些早期坑屋遗址的发掘,考古学家总结出一个完整的建筑程序:先在地面上挖出一个圆形浅坑,然后用直立的扁平石块或泥膏把坑边围起,再用圆木段搭出墙壁,最后在墙之间架起木杆,缝隙间用砖坯填充构成房顶,很多坑道房屋地面中的盆形凹陷是用来煮饭和取暖的火盆。

随着定居生活的开始,阿纳萨奇人逐步扩大村庄,并获得更多的农业知识,还开始制造弓箭。编筐文化的不断发展,使阿纳萨奇人的编织技艺更加精湛:为防止筐子的纤维在受潮时膨胀,他们的筐子已具有密不透水的特点;出现带编带的衣物和编织精美的围裙,便鞋的鞋尖变成配有彩色图案和样式华美的花边的扇形。阿纳萨奇人还提高了制陶技术,成为美国西南部首个制作各种形状和大小陶制器具的民族。

700年前后,阿纳萨奇人从编筐文化过渡到普韦布洛文化,开始了村庄发展阶段,人们从一家一户的矮坑房搬进成群集中的长方形的有墙房屋,农业迅猛发展起来,制陶工艺更加高超,棉纺业与其他手工业也不断发展起来。

阿纳萨奇人在随后的数百年间创造了以“崖壁上的城镇和公共住所群”为标志的高度文明,逐步出现了大型城市、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和物质文明,位于新墨西哥州査科峡谷巾的普韦布洛·博尼托和科罗拉多州的梅萨维德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查科峡谷中的“巨型村落”

顺着美国新墨西哥州的西北方向行进,会进人一片人烟稀少、缺水少雨、冬寒夏燥的沙漠地带,只见四周空旷,河道干涸,沟壑纵横交错,漫长崎岖的黄土路引领人们进入一条绵延数十英里的峡谷,这就是美国着名阿纳萨奇人曾在查科峡谷里建造了约12个城镇或村落,通常有一座或更多遍的公共住所建筑,一般高4~5层,未打磨过的天然石头和泥灰浆是其主要的建筑材料。这些村落中最闻名且最雄伟的是普韦布洛·博尼托。

19世纪中叶,人们发现普韦布洛村落时,尽管它已部分坍塌,考古学家们W凭借现存废墟还是能描述出它当初鼎盛时的规模:这是一片建在地面上的半圆形建筑,建筑面积达12万平方米,筑有3层台地,一个宽大的中心广场被近800个房间和40所会堂围绕成半圆形。此建筑高达4层,其直立的后背面向峡谷峭壁,外围是环绕的砂岩城墙。

遗址的房间结构大体相同,通常呈圆形,5米长、4米宽。房顶呈蜂箱形,作为集体活动场所,或用来纺纱织布,或用来晒粮和贮粮。为做饭和做手工之用,阿纳萨奇人还在每层房顶和屋内地上各开一个洞口,并将其作为通向外面世界的出人口,靠梯子出人。整座建筑仅朝南有开口,由大小各异的32座坑屋、组成,可能用做祷告。

木梁支撑着村落的地板和屋顶,一间屋子需要木梁约40根,它们全是独根的杉树或松树。由于峡谷地区气候干燥,很多木料现在仍保存完好。据估计,整个查科峡谷地区的村落群几乎用了近25万根木料。而那时美洲尚无牲畜和轮子等运输工具,要把这些树木从64千米外的森林运到险峻陡峭的山谷,不仅大费周折,还需要有超强的合作精神,阿纳萨奇人居然在自然条件无比恶劣的查科峡谷创造了这样的“奇迹”,着实令人惊羡。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尽最大努力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比如为利用毫无规律的降水和水量不稳定的河流,他们修建了蓄水池来蓄水,修筑了简单堤坝把河水引入水池,挖沟引水灌溉玉米、大豆和地瓜。他们每日的主要食·物就是这些农作物,并配以从山上捕来的鹿、兔子、羚羊和山羊。

考古学者们曾习惯地把查科村落称为“史前的公寓建筑”,并推测峡谷的人口为10万或更多。经深人研究后,这种认识的很多不妥之处便逐渐显现出来:长时间支撑10万人口需要很多的资源,而峡谷内的粮食、饮水和柴火资源明显不足;阿纳萨奇人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长时间住在村落里。所以,有专家确信,查科村落群不是一个城市,而是一个仪式中心。峡谷内的长住人口也许只有几千人左右,但召开类似于宗教祭祀集会的时候,所有的阿纳萨奇人都会如期来到这里。

峡谷周围的一个史前小路网很好地帮助我们理解了查科峡谷在宗教祭祀上·的重要意义:这个路网,人们从平地上几乎看不见,20世纪时,飞行员率先从‘空中发现了它们,后又用现代卫星扫描技术绘制出来。

数百条9米多宽的硬面路组成了小路网,它们从不同方向集中到峡谷、不同于多数印第安小路的是,它们并不绕着山和路障转,而是笔直地向远方延伸,直达悬崖顶部,全长达320多千米。这些路被很多人类学家认为是通神的“高速公路”,作为宗教的象征,为祭祀服务。

考古发现,查科峡谷或许还具有天文功能。例如,北方星空的中心与查科村落群中的加沙锐柯拉达村大坑屋的人口相对,好像所有的星座都绕着它运行;再如,当夏至和冬至到来时,阳光会径直照射进几个村落的窗户,它们好像起着太阳历的作用。

阿纳萨奇人的天文知识一定程度上体现在查科建筑群上。考古学者认为:

:“査科人利用他们所掌握的天文知识,来调节每年的祭祀活动,推测季节变化情况。因为季节变化会对水利灌溉工程的清理和维修、土地的耕前准备工作和庄稼种植产生很大影响。”

我们现在还不能完全确定查科人的天文技术水平。但是值得肯定的一点是,议查科作为一个大的商品集散地在纵横交错的印第安商业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遗址中出土的伟达方城(阿纳萨奇的其他部落)的陶器、太平洋海岸的贝壳、’墨西哥的鹦鹉羽毛和黄铜制小钟,说明这里的居民和其他阿纳萨奇部落以及更远的地方都有过商品往来。考古发现,査科的主要特产是绿松石,因为前后大;概挖掘出土了50万块左右的绿松石珠子。

查科峡谷不管是作为祭祀场所、天文观测地,还是商贸中心,阿纳萨奇人在此创造的建筑技术、社会组织和群体生活,无疑体现出髙度发达的人类文明,并在1075~1115年间达到鼎盛期,成为印第安文化中的杰出代表。

梅萨维德国家公园

弗德台地作为北美洲印第安人文化遗址的保留地,于1906年被美国政府辟为国家公园,并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称为“梅萨维德国家公园”。“梅萨维德”意为“绿色台地”,由18世纪西班牙探险家所起。

同类推荐
  • 漫游宇宙空间(自然瞭望书坊)

    漫游宇宙空间(自然瞭望书坊)

    每一朵花,都是一个春天,盛开馥郁芬芳;每一粒沙,都是一个世界,搭建小小天堂;每一颗心,都是一盏灯光,把地球村点亮!借助图书为你的生活添一丝色彩。大自然美丽而神奇,无论是广阔的天空,还是浩瀚的海洋,无论是遥远的地球两极,还足近在身边熟悉的土地,总有那么一些现代科学努力探索却又无法清楚解释的未知事物和神秘现象。这些扑朔迷离的谜团既令人惊奇,又引人深思,勾起人们探索的兴致。
  • 纳尼亚传奇系列(套装共7册)

    纳尼亚传奇系列(套装共7册)

    这套《纳尼亚传奇》是英国著名作家刘易斯于1951年至1956年间创作的系列魔幻故事,分为《魔法师的外甥》、《狮王、女巫和魔衣柜》、《马儿与少年》、《卡斯宾王子》、《“黎明”号的远航》、《银椅子》、《最后的决战》七册,该套图书一经面世便广受赞扬,在英美世界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儿童读物,也被一些批评家、出版商和教育界人士公认为20世纪最佳儿童图书之一。在半个世纪里,《纳尼亚传奇》的销售达到8500万册,至今已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文字。
  • 没有指纹的罪犯

    没有指纹的罪犯

    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思维包括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推理、想象等过程。我们应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应用等培养思维能力。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不但要学到知识,还要学到科学的思维方法,发展思维能力。
  • 格林童话全集5

    格林童话全集5

    《格林童话》产生于十九世纪初,是由德国著名语言学家,雅可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收集、整理、加工完成的德国民间文学。它是世界童话的经典之作,自问世以来,在世界各地影响十分广泛。格林兄弟以其丰富的想象、优美的语言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个神奇而又浪漫的童话故事。在国内,日本,台湾也有根据《格林童话》创作的故事集。
  • 潘宫的预言7:暗黑神的黄金手杖

    潘宫的预言7:暗黑神的黄金手杖

    为了应对波塞冬的邪恶入侵,X基地举行了盛大的联合军演。在演习中,斗鱼操控的战机遭遇不明袭击,坠落至人迹罕至的两界山。行进在黑森林里,几乎每走一步都会遇到九死一生的危险。深夜,一群鲁猴进化成凶狠异常的食人兽,朝大家龇牙咧嘴袭来。斗鱼和他的小伙伴们被迫躲进阴森的地下坑道。漆黑寂静的坑道内,悄然隐现无数闪着青光的冷兵器。难道是地底亡灵们全都复活了?面对脚下的万丈深渊,伙伴们不由打起寒颤。是该顺从自己的意志无畏向前,还是就此退缩打道回府?寻找灵戒以来最为艰苦的一场战役,让我们给予冒险小分队更多的勇气和力量吧!
热门推荐
  • 梦醒人已散

    梦醒人已散

    -我也曾想过与你白头到老.我也一直明了我们互相喜好.可是为什么到最后我们还是无法与子偕老.温肆言*宋怜惜相爱.最是心酸.
  • 正名

    正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想活得更明白

    我想活得更明白

    人生最痛苦的不是一无所有,而是曾经拥有。她本来拥有一切,一篇名校大学生被QJ长达四个多小时的文章让她坠入深渊,不但要承受失去,还要为她以前的光环买单,是就此沉沦还是另寻出路。苏盈告诉你,手上是一副好牌,她能成赢家,手上是副烂牌,她照样能成赢家。苏盈说,你有没有看过一句话,所有的顺从是为了最后的爆发。刘佳说,所以你现在宇宙大爆发。不,既不是顺从,也不是爆发那是什么?是驾驭
  • 封魔之旅

    封魔之旅

    他只能平静的接受这一切,因为从作出选择的那一日起,他已经失去了悲伤或愤怒的资格!
  • 五百里长安行

    五百里长安行

    很多人在潜意识里认为蒙古只有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却从未知道在辽阔的草原上,也有风沙漫天的沙漠,同样也有枯萎到死的胡杨林。当然,如同所有沙漠一样,沙漠商队,也是这片广阔无垠的沙漠上不可缺少的东西,年近十八的蒙古少女博果尔,在来到这里的汉人商队里,懂得了许许多多,将来才会明白的事…
  • 人生三论:舍得宽容幸福

    人生三论:舍得宽容幸福

    真实人生的幸福没有绝对的答案,关键在于我们的生活态度。只有善于抓住幸福的人才能懂得什么是幸福;只有懂得取舍,善于放弃,宽容待人,才是快乐之本、幸福之源。本书为广大读者提供心灵的甘泉,涤荡平淡生活中的单调和苦涩,帮助人们营造更加幸福的人生……
  • 言说你瞳

    言说你瞳

    因为那个神秘的咒语,因为曾经那惊鸿的一瞥,情根早已深重,只是我们都未曾察觉。无论有没有那个神秘的咒语,我都要得到你。不惜代价,我都不会再放开你的手。“对不起,我爱你,从来都不只是曾经。”他是权倾世家皇甫家的嫡长孙,有着皇甫家特有的暗金色眼眸。她是无父无母的孤儿,却相貌出众。身份悬殊,他们二人的命运却因残忍的魔恋之咒交织在了一起。“瞳儿,我到底要不要放弃你?我真的做不到!”
  • 炎黄纪元

    炎黄纪元

    女神结婚日,备胎穿越时。梁云穿越到一个满是名人的世界,这里的历史名人,却都是毁天灭地的大能。“你别说你跟我学过书法,别说我认识你!”王羲之炸毛道。“我说了很多次了,徒儿啊,这针不能随便扎,会出事的……”华佗着急道。“没错,我的道,就是王霸之道,我的枪,就是王霸之枪!”项羽自豪道。“终有一日,我要普天之下,都是我的臣民!国号:炎黄!”——蹲在门槛下啃着馒头的梁云说道。
  • 绝色狂妃:妖孽神君狂宠妻

    绝色狂妃:妖孽神君狂宠妻

    萧月依,萧家废柴大小姐,容貌丑陋,懦弱无比,却是流风国最幸福的女人。只因这废物有一个所有女子的梦中情人为未婚夫。可有谁知,未婚夫竟和她的堂妹勾搭成奸,更为了白莲花堂妹不惜陷她与死地。再睁眼,她发誓,定要让这对狗男女付出代价!契绝世灵兽,得远古传承,获炼丹之术,她更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崛起,光芒万丈。……“神君大人,大皇子今早去了萧府,对大小姐死缠烂打。”“阉了!”“神君大人,圣女侮辱萧大小姐,称大小姐配不上神君大人。”“废了!”“神君大人,萧大小姐让你洗干净去给她暖床。”某神君站起来走向门外。“神君你去哪?”某神君一本正经:“洗澡,暖床!”神君大人,你的节操呢?
  • 电子王朝

    电子王朝

    一些文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