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075200000002

第2章 刚柔鉴附录(1)

刚柔鉴识人用人典故

五行有合法,木合火,水合木,此顺而合。顺者多富,金与火仇,有时合火,推之水土者皆然,此逆而合者,其贵非常。

人不可无刚,无刚则不能自立,不能自立也就不能自强,不能自强也就不能成就一番功业刚就是使一个人站立起来的东西。刚是一种威仪,一种自信,一种力量,一种不可侵犯的气概。自古以来,哪一个帝王将相不是自立自强闯出来的呢?哪一个圣贤不是各有各的自立自强之道呢?孔子可算是仁至义尽的了,他讲中庸之道讲温柔敦厚,可他也有刚的时候,他当宰相才七天,就杀了少正卯。由于有了刚,那些先贤们才能独立不惧,坚忍不拔。刚就是一个人的骨头。

人也不可无柔,无柔则不亲和,不亲和就会陷入孤立,四面楚歌,自我封闭,拒人于千里之外,柔就是使人挺立长久的东西。柔是一种魅力,一种收敛,一种方法,一种春风宜人的光彩。哪一个人不是生活在人间,哪一个人没有七情六欲,哪一个人离得了他人的信任与帮助。再伟大的人也需要追随者,再精彩的演说也需要听众。柔就是一个人的皮肉,是使一个人光彩照人的东西。

然而,太刚则折,太柔则靡。早年曾国藩在京城,就喜欢与那些名气大、地位高的人作对,当然不乏挺然特立、不畏强暴的意思,曾国藩肯定因此吃过不少苦头。不然的话,曾国浑就不会认识到天地之道,应刚柔并用,实在不可有所偏缉:刚,并不是指暴虐,而是指强矫;柔,并不是指卑弱,而是指谦逊退让。

《十六经》提出:“人道刚柔,刚不足可靠,柔不足倚恃。”西汉隽不疑说:“凡为官吏,太刚容易受挫折,太柔则事情办不成。威行应当施之以恩,然后才能树功扬名。刚性事物性坚而易裂,易于进取而难守。柔性东西性钝而有韧,易于守成而难攻。所以太刚易折,太柔则废,刚猛有利于进攻,柔弱有利于守成。各有长短,刚柔相济,无往而不胜。”

然而刚与柔二者孰先?道家老子主张柔弱胜刚强。常拟临终给老子遗教,教他处事贵在以柔,并以“齿亡舌存”之理告诉老子,认为柔是克敌致胜的根本,遇事以柔相对待,则天下事情都能办成。常拟生病,老子前去慰问,说:“先生病得厉害,有什么遗教可以告诉弟子吗?”常拟说:“你不问,我也将告诉你。我到故乡下了车,你知道为什么吗?”老子说:

“过故乡而下车,不是说不忘故乡吗?”常拟说:“嘻,是的。过乔木而低首趋走,你知道为什么吗?”老子说:“过乔木而低首趋走,不是说要敬老年人吗?”常拟说:“嘻,是的。”

常拟又张大他的嘴指示老子说:“我的舌还存在吗?”老子说:“是的,舌头还在。”“我的牙齿还存在吗?”老子说:“牙齿不存在了。”常拟说:“你知道其中道理吗?”老子说:“舌头的存在,这是因它有柔性;牙齿的落掉,这不是因为它冈刚硬?”常拟说:“嘻!是的。天下的事理尽在这里。我还有什么话再告诉你呢。”

叔向也持同样观点,认为柔比刚要坚实,“两仇争利而弱者取胜。”

韩平子问叔向:“刚与柔哪个坚硬?”叔向回答说:“臣年纪已经八十多岁,牙齿已经脱落而舌头还存在,老子有言道:‘天下最柔的东西驾驭天下最坚的东西。’又说:‘人初生时柔弱。死时就僵硬。万物草木生时柔脆,死时就枯槁。’由此看来,柔弱者是乃生之途,刚强者是乃死之途。我是以得知柔乃坚于刚。”平子说:“这话有理,但你平时行为是好刚还是好柔?”叔向说:“臣也主张柔,何必要刚呢?”平子说:“柔是否太脆弱呢?”叔向说:“柔者被扭曲但不折断,廉洁而不缺乏,何谓脆弱呢?上天的道理很奥妙,按自然规律进行运行,所以它才无往而不胜,两军相攻而柔者往往获胜,两仇相争而弱者往往取利。”

大霸主齐恒公列举自然、社会现象,说明遇事刚猛,容易坏事。桓公说:“金属刚硬容易折断,皮革刚硬容易破裂,人刚猛国家灭亡,人臣刚猛朋友断绝,为人刚猛与人不和,四马不和则奔驰不长,父子不和家道破亡,兄弟不和不能长久,夫妻不和家室大凶。”

为什么柔弱胜于刚强?鬼谷子以量变到质变的道理说明之:“柔弱胜于刚强,所以积弱可以为强;大直若曲,所以积曲可以为直;少则得众,所以积不足可以为余。”

在自然界中,柔胜刚,举不胜举,水至柔,但能穿山灭火。老子认为,流水之所以能穿山、灭火,因水性最柔,一泻千里。在社会现象中,弱小之物能战胜强大之物,亦比比皆是。如小国战胜大国,弱国战胜强国,即为例子:越王勾践与吴战争失败了,国破身亡,被困于会稽,忿心张胆,气如涌泉,选练甲卒,然后请身为臣,妻为妄。但能不忘会稽之耻,发奋图强,十年生计。终于一战而擒夫差。所以老子说:“柔能克刚,弱能胜强。”

孔子提倡“中庸之道”,执乎其中,不左不右,不刚不柔,刚柔相济。此种学说成为后代处事的原则。曹操谋臣荀攸是一位刚中有柔,柔中有刚的人物:“荀攸深密有智防,自从太祖征伐,常策划密室,时人及子弟不知其所进言。”太祖每称赞说“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夸自己,不计劳苦,智慧可及,但愚不可及,虽颜子、宁武不能超过。”

三国时,袁焕貌似和柔,但他临大事,处危难,虽贲育之勇也不能超他。孔子提倡仁道,但在齐鲁之会,奋然于两君之间,击退齐国挑衅,保持鲁君的威严,这是以刚济柔之勇举。蔺相如奉命使秦,完壁归赵,威武不能屈,然其让车于廉颇,顾全大局,道义相尚,这是以柔济刚之义举。所以刚以柔济,柔以刚济,刚柔相济,才能有理有节有利,成为政治上的铁腕人物。

然在处理人际之间关系,古代政治家多贵柔尚宽,柔能接物,宽能得众,这是封建政治家的处世哲学,他们迫于人主的强暴,奸臣的谗言,不得不如此做人。

封建政治家主张事君惟敬。张永说:“事君者廉不言贫,勤不言苦,忠不言己效,公不言己能,此可以事君。”昔萧何、吴汉立有大功,萧何每见汉高祖,似不能言。吴汉奉光武,也非常勤劳谨慎,金日单两子都受汉武帝宠爱,因戏宫女,日单则杀之,恶其淫乱,恐遭族诛。顾雍父子深得孙权宠信,但雍老诚持重,见孙子顾谭酒后狂舞,则呵斥道:“败坏我家者,必定是你。”

徐达言简虑精,诸将奉持凛凛,而在太祖面前恭谨如不能言,宋濂侍明太祖十九年,未尝有一言之伪,消一人之短,始终无二,可谓忠厚长者。以上所列诸公,均忠谨奉上,宽厚待人,不矜不伐,不侮不凌,深得刚柔之术,所以得到善终。

刚强待物必败事,狎侮对人必受辱。曹操性忌,所有不堪忍受者,惟有鲁国孔融、南攸、娄生,均以持旧不虞见诛。曹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曹丕御之有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情,遂定为嗣。关羽、张飞皆称万人敌,为世虎臣。

关羽报效曹公,张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但关羽刚而自矜,张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这是理所当然。诸葛恪气凌于上,意蔑于下,所以不是善终之道,终于遭杀。隋代贺若敦恃功负气,每出怨言,以此招祸,临死诫儿子贺若粥说,“我以舌死,你不可不思。”因引锥刺粥舌出血,告诫他要慎口谨言。贺若粥并没有接受父亲教训,居功自傲,好议人短,怨恨形于言色,终于坐诛。隋文帝谓弼有三猛:“嫉妒心太猛,自是非人心太猛,无上心太猛。”刘基为明太祖出谋划策、功居第一,然终不能为相,封拜亦轻,最后恩礼亦渐薄。原因是他过于刚直,得罪大臣与皇帝。以上诸公的结局,足为后人所警诫。

、颍川周昭着书称步骘及严峻等人道:“古代圣贤士大夫所以失名丧身倾家害国者,原因各不一样,但总结其教训,不外有四点:急论议一也,争名势二也,重朋党三也,务欲速四也。急论议则伤人,争名势则败友,重朋党则蔽主,多欲速则失德,此四者不除,未有能善终者。”

可见刚与柔非特指一个人的个性,也是思想行为曾囯藩冰鉴表现,要很好掌握刚柔之术,当先端正思想路线,不急议,不争势,不重党,不欲速,以柔守之,以刚正之,刚柔相济,无往而不胜。

三国时期的吴国,在孙权去世后,就陷入了权臣相争的内部倾乳中。继孙峻诛诸葛恪之后,吴国朝政又为孙峻所把持。孙峻素无名望,且骄矜残暴,招致朝臣与百姓的极大怨愤,不断有人试图谋杀他,都被他发觉处死。他在擅权三年之后,于吴太平元年(256年)中历九月病卒,临死将大权交给其从弟孙林。

孙林与孙峻同祖,受命之时只有24岁,又无战功,所以当时在外征讨魏国的吕据等大将很不服气,曾与诸葛恪从受孙权辅政遗诏的滕胤更不甘心受孙林节制。吴太平元年(256年)中历九月和十月,吕据和滕胤先后举兵讨孙林,孙林派从兄孙虑迎击吕据和滕胤,后因吕、滕二人配合不好,被孙虑钻了空子,兵败,被夷三族。

铲除了朝中政治敌手,孙林遂无所顾忌,把谁都不放在眼里。他自任大将军,封永宁侯,总揽政纲。

孙虑曾为孙峻诛除诸葛恪出谋划策,孙峻对他礼遇备至;孙林征讨吕据、滕风,他又为作主帅。但孙林对他却很轻视无礼,于是孙林又受到了来自宗族内部的威胁。吴太平元年(256年)中历十一月,孙虑联合将军王敦,密谋杀死孙林。事泄,孙林杀死王敦,孙虑被迫饮药而死。孙林又一次稳固了自己的地位。

在吴国权奸肆虐时,曹魏政权内部也矛盾重重,李丰、夏侯玄、毋丘俭等人先后举兵反对司马师被族诛,大将诸葛诞自感危机,遂于吴太平二年(257年)中历五月叛归吴国。魏国以20万大兵将诸葛诞围困在寿春(今安徽寿县)。孙林急欲收降诸葛诞扩充势力,先后派出三批军队共11万人去为诸葛诞解围,均告失败,孙林怒而斩杀了大将朱异。这场战争,劳民伤财。没有救出诸葛诞,孙林还自戮名将,引起了吴国上下一片怨声。

孙林自知招怨甚大,遂称疾不上朝,并让弟弟孙据掌管宿卫,另外三个弟弟孙恩、孙干、孙阎分掌诸营之兵,拥兵自固。他这样总揽兵权,不仅是为了防备诸臣叛伐,而且要防备吴主孙亮对他动杀机。

孙亮这时已年满16岁,于诸葛诞叛魏前即巳亲政。他对孙林擅权的不满日益显露出来,对孙林所奏表章,常常不客气地质问不休;他还简选15至18岁的士卒子弟3000人,令大将子弟为将帅,在皇家林苑中终日操练。当孙林救诸葛诞未成,大失民心之时,孙亮觉得时机已经成熟,遂与公主鲁班、太常全尚、将军刘承共谋诛除孙林。

孙亮之妨孙林的外甥女,她听到孙亮等人的密谋,就使人告诉给孙林。孙林先发制人,于吴太平三年(258年)中历九月,派兵夜袭全尚之宅,将他拘捕;又遣弟孙恩杀死刘承。孙林亲率士卒将孙亮的宫殿团团围住,孙亮闻讯,执弓上马,对宫内情臣们说:“我是大皇帝(孙权)的嗣子,即位已经五年了,谁敢不跟从我去拼杀!”众人上前劝他不要去送死。不多时,孙林就冲了进来。他宣布废孙亮之帝位,降之为会稽王。尔后,孙亮被送往会稽(治今浙江绍兴县),全尚被杀于流放的途中。

孙林在废翻孙亮后,很想自己即位称帝,左思右想,惟恐诸臣不服,只得派人将孙权的第六子孙休从会稽接来,拥之为帝。孙休知孙林势力强大,为稳住他,不惜对他及其宗族封官晋爵。不仅孙林本人被任为丞相、荆州牧,增加五县封邑,他的四个弟弟都分别被任为将军,封为县侯、亭侯。《三国志·孙林传》说:“林一门五侯,据皆典禁兵,权倾人主,自吴国朝臣未尝有也。”

其实,孙休对孙林家族权势过盛早心存不满,他也不愿做傀儡皇帝,只是不敢贸然行事,以免重蹈孙亮的覆辙。然而矛盾渐渐激化,就迫使孙休不得不采取断然措施了。一次孙林向孙休进献牛和酒,孙休拒绝了,孙林大为恼怒,乘酒酣之时,故意对孙休的近臣张布说:“初废少主时,多劝吾臣为之者吾以陛下贤明,故迎之。帝非我不立,今上礼见拒,是与凡臣无异,当复改图耳。”这是对孙休的公然威胁恫吓孙休听了张布的汇报,一面对孙林屡加赏赐,以稳住其心;一面将孙恩加侍中之职,与孙林分掌其原来独揽的职权,以分其权。当时有人告孙林欲谋反,孙休不加审讯,就将其交给孙林处理,弄得孙林很尴尬。

孙林感到孙休不像孙亮那么好对付,就想到地方发展自己的势力。吴太平三年(258年)中历十一月,孙林正式提出到武昌屯兵,孙休满口答应。他又请求将他以前统领的中营精兵万余人带往武昌,并要求取走武库中的兵器,孙休也一一应允。

当时,朝中大臣看到孙休对孙林如此不加防备,暗暗为之担忧。事实上,在麻痹孙林的同时,孙休已与近臣张布、左将军丁奉密议诛除孙林之策。当年十二月戊辰日(259年1月18日),朝中按例举行腊会,孙林似已感到将起变故,称病不赴会。孙休连续派了十几个人去请他,孙林不愧为诡计多端之人,他整装准备赴会,又暗嘱家人说:“速将应付事变的兵卒集合好,待我一人宫,你们就在府中放火,我可以借口回府灭火,尽快离开皇宫。”

果然,孙林人宫不久,就传来其府内起火的消息。孙林请求回府,孙休说:“外面兵卒那么多,何劳远相亲自操劳此事?”孙林还是要强行离去,丁奉和张布忙向左右亲信使眼色,大家一齐上前,将孙林牢牢地捆绑起来。孙林失去往日的威风跪地叩头说:“我愿流放到交州!”孙林说:“你怎么当初不将吕据、滕胤流放到交州叩?”孙林又说:“我愿没人官家为奴!”孙休说:“你当初为什么不以吕据、滕胤为奴呢?”孙休是在指责他逼死吕据、族灭滕胤,孙林对此无以辩白,只好引首就戮。

此后,孙休令将孙林夷灭三族。其弟孙阎闻讯欲乘船逃奔曹魏,途中被追杀。其从兄孙峻虽早已死去,也被掘出棺材,将其所佩印缓取走,豪华的棺材被砍得七零八落,才重新埋葬。

孙峻和孙林这一对专权欺主的兄弟,最后落了个夷族灭门的下场。

南北朝时期,曾出现两个相对峙的魏政权,即东魏和西魏。其中西魏是由北魏权臣宇文泰在杀死北魏最后一个皇帝孝武帝之后,拥立北魏孝文帝之孙元宝炬而建立的。此后西魏先后有二任皇帝,但大权始终牢牢掌握在字文泰手中。

西魏恭帝二年(556年)中历十月,宇文泰病故。

临死时,他考虑到自己的儿子尚在幼年。就将朝政大权交给一直辅助他统治西魏的亲侄子宇文护。宇文护受权之后,于次年正月,就实现其叔父的夙愿,废除西魏政权,拥立宇文泰之子宇文觉为天王,建国号为周,此即北周政权。

北周建立后,宇文护打着受宇文泰托孤的旗号,专制朝政。这引起了北周君臣的不满。北周闵帝元年(557年)中历二月,即发生了赵贵、独孤信等前西魏将军谋杀宇文护事件。他们二人在西魏都与字文泰行辈相等,不甘心服从于名位皆在他们之下的宇文护的控制,遂共谋暗杀宇文护,因虑事不周,事未行而谋泄,二人及其党羽皆伏诛。宇文护铲除了政敌,自任相当于宰相的大家宰,地位更加巩固。

同类推荐
  • 劝勉录

    劝勉录

    本书以尖锐深刻的字眼批评希腊诸神和民众文化的堕落、无耻与淫乱,以清晰、雄辩的论证,呼吁和劝勉人们在最世俗的生活中保持一颗超然的心,响应更高、更神圣的道德标准,要心存智慧和希望,对自然要有所敬畏,不要沉迷于不正确的道德观念中。
  • 读懂中国智慧

    读懂中国智慧

    中国智慧本质上是一种深刻的文化,只有身心渗透了这种文化,才能成为真正的大谋略家、大智慧家。在本书中,人大教授、通俗历史畅销书作家冷成金用独特的“以智论史,以史说智”的手法,博采史实,剥开传统文化内核,详实生动地向今人阐释了中国智慧的六个主要组成部分:最深刻的儒家智慧,从征服人心入手,谋圣而不谋智;最圆融的道家智慧,通过“不争”,以心智王天下;最超脱的佛家智慧,在面对在世与超世、做人与成佛、求佛与求己中选择追求内在本心。
  • 大学·中庸

    大学·中庸

    《大学》《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两篇,为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大学》由孔子的弟子曾参所作,它对现代人如何做人、做事、立业等均有所启迪和帮助。《中庸》为孔子后裔子思所作,其主题思想就是引导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本书配合全民阅读,特推出该套普及经典,以满足大众读者阅读需要。
  • 胡塞尔与西方主体主义哲学

    胡塞尔与西方主体主义哲学

    德意志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其伟大的显著标志就是她富于理性思维和形象思维,拥有高度发达的哲学和文化,其思想文化界的巨子犹如天穹的群星,璀璨夺目,不可胜数。该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是国内仅有的少数几本胡塞尔专题研究专著之一,而且在于它的独特视角,即把胡塞尔哲学放在西方主体主义哲学的历史源流中来理解,对其思想渊源和其后的影响都作了较详细的分梳。本书的另一个特点是,作者没有盲目地跟着胡塞尔的思路跑,而是既能入乎其里,又能出乎其外。
  •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上册)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上册)

    曾国藩,这是一位争议不断的历史人物。他被称为“晚清中兴名臣之首”,又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后的理学大师与一代大儒;他既为孙中山、章太炎、范文澜等人所不齿,但也为毛泽东、蒋介石、梁启超、冯友兰所推崇。这是两本流传甚广的家训典籍。他既能自立又能立人、既能自达又能达人的人生智慧与教育思想,也被后人广为称颂;后人整理曾国藩一切教育心得,统称之为“曾国藩家训”,堪称“古今家训之首”。为什么看似波澜不惊的千余封家书,却成为后人推崇备至的智慧宝典?为什么数十年如一日的心得日记,竟成为众人津津乐道的警示名言?为什么有太多的人,在翻阅他的日记之后,自惭形愧?
热门推荐
  • 家庭控心术:这样说,老公最爱听

    家庭控心术:这样说,老公最爱听

    本书从赞美老公、和老公撒娇、巧言说服老公、巧妙与老公吵架等九个方面入手,为女人支招,教会女人如何让老公听话。
  • 上帝的救赎

    上帝的救赎

    一件扑朔迷离的凶杀案,一段细致入微的调查,一次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一场侦探与罪犯的交锋。斯迪姆·席普·凡迪恩的作品创下了20世纪世界图书销售的新记录,成为美国新闻出版业的经济奇迹之一,他也因此开启了美国侦探推理小说的黄金时代。
  • 九天共吟

    九天共吟

    在混沌初开之时,有开天神盘古曾作诗一首,名曰【九吟】萧舞雨霖,歌落花尽。相思相慕,与九共吟。诗出不久,天下便大乱,诗便也失,不知所踪。百年后,十大开天兽也相继陨落,天下便被分为人,仙,魔三界。千年后。。。【九吟】现世,天下将继开天后再次大乱,并将有一凤女出世,名曰凤姬。得凤姬者,将得天下。
  • 盲色

    盲色

    林曦以为,一切顺其自然,总有一天会找到一个愿意和她搭伙过日子的男人。但是,在找到这个男人之前,道路竟然还如此曲折。佛曰:无欲则刚。又曰:关心则乱林曦在刚不了,乱成一团之后,才有了HE结局。
  • 走在科学最前沿

    走在科学最前沿

    科学充满生机、充满惊奇、也变得更加人性化!科学的力量,以及它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互动,在历史上产生重大的影响。从通过计算机和网络获取知识,到繁忙街道的交通管理;从飞越太空的壮举,到无线电通信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从向疾病进行的科学挑战,到人类寿命延长……科学已经不是专属,而是已经在人类社会中变得普遍,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 飘渺仙剑录

    飘渺仙剑录

    东胜神洲,其地广数十万里,其中修仙问道之士多如过江之鲫,神州东部有沃土数千里,自古风调雨顺、物产丰盛,其人皆以为此地便是世界之中心,因此向来称之为“中原”。中原之西部,乃修仙界中赫赫有名的蜀山山脉,其中修仙门派众多,却是同宗同源,均由同一个祖师开枝散叶而成。其开山祖师,乃冠绝天地的修仙大才,一身道行、见识空前绝后,竟以三十六峰、七十二山为势,布成蜀山剑阵,数千年来打退魔道进攻无数次,创下赫赫威名。然道分阴阳,人有正邪,世间正道大昌,魔道却也兴盛不绝,自古以来同样人才辈出。正邪不两立,修仙界中,正道、魔道之争从未止歇,尤其近千年来,双方大战频仍、死伤无算。俗世间,大国分崩离析,裂为五土已有五十年,虽承平一时,而各国均欲一统天下,其势暗流汹涌,大乱一触即发。当此之时,山村少年偶遇蜀山剑仙,从此拜入仙山,踏上飘渺修仙之路。
  • 秩序——规矩方圆

    秩序——规矩方圆

    在浩瀚的宇宙中,太阳系处于宇宙的边缘处,这里因为无人打搅,所以在帕华平行宇宙里真的是一方美丽的净土,这里的生物竟然进化的如此之慢,而且繁殖速度如此之快,可谓造物主宙斯最失败的作品,在人类纪元28世纪初,一群天外来客竟然悄然而至,坠落在这蔚蓝色的星球之上。
  • 富二代,你别跑!

    富二代,你别跑!

    田小暖的座右铭是: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直到她遇到又酷又拽的向开阳,才发现她的生活居然被这个富二代给改变了,但,不是奔向阳光大道,而是被他拉进一个又一个的麻烦。田小暖还不信了她这暴脾气,富二代,你别跑,看姐如何修理你!
  • 穿越千年之调皮黄月英

    穿越千年之调皮黄月英

    大学生黄阿娇,孤儿出身,天生学霸,样样拿手,靠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一所知名大学。她呢,模样婉如妖姬一般美艳,在老师与学生堆里可以说的上是天之骄子,追求者更是数不胜数......一次,学校里的一位二货富二代邀请她去她偶像———孔明先生的老家——山东沂南县游玩。好家伙,黄阿娇一口应承下来,却没想到,这一去,就穿回了千年以前,还碰到了自己的偶像——孔明先生!!甚至,还与她发生了一段妙不可言的故事.....
  • 神裔世界

    神裔世界

    一幅千年前的画卷、五个英雄辈出的种族、一场精彩纷呈的史诗。这个故事由三个人共同写作,力求打造一个细致的神裔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