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019200000002

第2章 何必曰利

良心不是人生中的一个虚词,而是直接关系到成败的一个关键词。假如你失去良心,可能会为达到了某一种目的而窃喜,但绝对会留下骂名。或许你又觉得骂名有什么可怕呢,难道能骂倒自己吗?你的这种思路误区,就决定了你一生必走小人之路。小人能做成大事吗?

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上》)

“义”就是个人的良心,天下的公理。一言以蔽之,是给予而非掠夺。求利是对的,但要用义来求利。无义之利就像没有源头的水流不长,讲义的人必有大利,细水长流。

从前有两个人做生意,一个斤斤计较,另一个不较得失,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只要大头,不要小头”。如果他志在赚一万元,实际赚了八千或五千,他也认为很好。而那位斤斤计较的人如果要赚一万元就一定要赚一万元,少一分都不行,于是他很在意每个环节,力保万无一失。

这两个人谁获利最多?

当然是“不较得失”的那个人获利多。那个斤斤计较的人则赚少赔多。

你苦心求利,反而无利。

你一切无所谓,反而有利。

事情就这么神奇。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任何情况包含两个规律:

一,事情本身的规律。

二,人做事的规律。

人们往往只看到人做事的规律,没有看到事情本身的规律。任何事情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它有生命,在变化,而且会终结。但人们通常认为事情是死的,永远可以做,永远不过时,无疑这大错特错。

有的事情只能做一次,稍纵即逝,一次就过时。

有的事情意义有限,不能生产你期望的东西。

有的事情虽好,但一做就糟,因为它本身是拒绝人的。

可以这么说,绝大部分事情都是无利的,只会耗人精力,不会给人好处。在此情况下,我们强迫自己去做事,当然没什么利了。

因此高明者往往不言利,他只希望把自己做好。他当然也积极做事,但并不在乎结果,他做事只是好奇,只是想看看自己能做出几分成绩,仅此而已。

他洒脱,所以多收获。

他不抓住什么,所以不失去什么。

他一切无所谓,所以能进入一切。

他不求利,因此获利最多。

这其中的诀窍在于他尊重事情本身,并且知道自己能力有限,因此他不做明知做不到的事,如《易经》所言,“不妄作”,他在自然与一切事面前保持谦逊,所以能获得自然的更多青睐与赏赐,于是他以空虚换取丰盈,利大如斯。

从《孔子说仁义》一书中,我们知道了孔子之学的重点是“人生以快乐为主要目的”,那么我们可以从孟子身上获利什么?

答案……当然是无所利!

你想获利,就不会有利。

想从孟子身上获利的人必将无所得,无所利。想从某人身上获利是一种掠夺行为,注定不会得逞。你要尊重他,与他交心交朋友,要谈心,不要谈利。

孔孟皆圣人也,他给我们的是心灵的愉悦与智慧的启迪,除此以外他们不会给你任何好处——

傻瓜!他们已给你最大的好处,你难道还想什么别的好处?

不,没有。孟子说,“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意思就是说他很难再说什么。

因为,他已经山历海,可以给你一座山、一片海,但他不能给你一块石头或一杯水。

他只给你大,不能给你小。他就是这么庞大,他随手一指都是一大片风景,他不会特意为你指出一棵树。当然,他给的里面什么都有,而且很现成,只要你去拣。

路上有一颗珍珠,你去拣,就变成了两颗珍珠,因为你弯下腰来也很像一颗珍珠。

弯腰是重要的。

人在大道面前要永远谦逊。

这样,我们才能自豪。我们的自豪得之于天,并非得之于人,因此,一个“充充满满”的人必会时刻体悟自然,妙察善道,必能从容为人,活出气势来。

孟子是先秦诸子中最狂的一个,孔子与庄子都不敢做的事,孟子敢做。他敢当面指着某个国君说“你是暴君”,也敢向世人宣称“愿得天下英才而育之”。

非常阳刚!非常阳光!

孟子的这种气势得之于道,因为他不为世俗利益所累,所以能给世人指出更大的利来,那就是“义”,天下人的公理。有了“义”,大利必生焉,何必再去顾为些蝇头小利?

孔子重“仁”,启迪世人快乐。

孟子重“义”,指出世间公理。

二者都是在作一番道的言说,都意在惠我世人,传播真道。仁就是义,孔子就是孟子。

稍微有点不同的是,孔子快乐,孟子自豪。孔子的快乐是自得其乐,孟子是面对天下人而觉得自豪。

孔子内敛,孟子外放。

孔子勇敢,孟子刚烈。

孔子是个硬汉,早年带兵打过仗,在鲁国为官时多次与齐人作战,在周游列国时又常与追杀的人相搏。史书关于孟子没有类似的记载,孟子没有做过官。因此,孟子的反叛更彻底,根本不顾及帝王将相的脸面,火力十足,火药味十足,专门教训那些国君该怎样做人。

以前的学者认为孟子游说诸王是在教诸王怎样“治世”,其实孟子像孔子一样是不治世的,他们决不那么虚妄,说那么远,而是旨在解决当下的问题。孟子与孔子一样,只是在讲如何“做人”。

《孟子》全书所讲。就是一个“义”字。“义”就是公理,就是天下人、每一个人的公义。大道赋人形,人人生而平等、自由、共享生存权、发展权与其他各项权利。而诸王要掠夺。因此就产生了孟子的伟大人文思想——“义”。这个“义”,就是后世王阳明讲的“良知”。

说白了。“义”就是良心。

一切都要摸着良心说话,摸着良心做事。良心是本能,良心是善。有良心就不失本能,与道相合,必定快乐成功。有良心就有善心,就不会为恶,伤人伤己。

这就是最大的“利”了。“义”就是“利”,大利,最大的利。

孟子见梁惠王。

梁惠王说:“喂,老头,你不远千里而来,对我有什么利”

孟子说:“大王何必谈利呢?有仁义就足够了。一国之君总是说:‘怎样才有利于我的国?’大夫总是说:‘怎样才有利于我的家族’,平民总是说:‘怎样才有利于我自己?’这样,上下相互取利而导致国家危险。

万乘之国里杀君王的是那些千乘之家,千乘之国里杀君王的是百乘之家。万乘之国被千乘之家夺取,千乘之国被百乘之家夺取,这样的事例太多了。

如果人人都以利益为先,仁义为后,那么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仁义的人不抛弃他的亲人,仁义的人为他人着急,这样就对了。大王只需讲仁义就可以了,何必说利。”

孟子指出:大家都求利,必然会利益冲突。大家都不求利,都讲仁义,自然会有大利供双方享用。

仁义有大利。

这是因为:仁义之人谦让,而谦让就可以生利。一般的利是争出来的,最大的利是让出来的。

争利不如让利。

越让越有利。

这是一种大境界。孟子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丈夫,我们读孟子,容易误以为他什么都斗争。其实,孟子首先是无争之人,孟子不懂老子、不懂孔子,必不能成孟子。有了这个不争,才有必争。这一点必须知道,再大的丈夫在他的家人面前都应该是温柔的。他不在家里装大,才能在外面争大。这个家就是我们的心灵。

孟子是个宁静的智者,其次才是大丈夫。我们学习孟子的大丈夫之道,首先要懂他的宁静。

有宁静才有力量。

孟子是个怒目金刚,比如在对梁惠时就针锋相对。怒目金刚的重点不是怒目,而是金刚。金刚是一种佛,佛是智慧的。

有多少智慧,就有多少力量。

利从智生,智从心出。

求利本是智者的所为,但真者的智者求的是大利,即自身的完美。他不因妄求而丧失,不应贪求而亏欠。

这样他才能从本来无利的地方发现大利。

不求利的人获利最多,因为他的心是宁静的心,不是功利心,所以能让各种各样的利自动浮现眼前,供他如意拣选,自由支配。

我们首先要做自己的义人,然后做天下的义人。

王阳明梦见孟子

王阳明做了大官,平叛“乱民”、杀人无数,自以为功大。后来又被皇帝贬官到贵州深山老林中一个叫龙场驿的地方,失意得要死。

这天晚上他望着窗外的月亮,翻来覆去睡不着。朦朦胧胧看见一个伟丈夫出现了,不由得精神振奋。

王阳明:“君为何人?”

伟丈夫:“我是孟轲。”

王阳明:“原来是亚圣。”

孟子:“我见你似有心事。”

王阳明长叹:“壮志难酬。”

孟子:“你有什么壮志?”

王阳明:“我严格按照孔圣人与您的圣训,立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孟子笑了:“你杀了那么多人,还跟我谈这些。”

王阳明争辩:“不杀人无法治国。”

孟子启发他:“修、齐、治、平本是一理。照你这么说,不杀人无法修身了?”

王阳明明白了:“我错了。”

孟子:“错在哪里?”

王阳明:“我好杀,功利心太重。”

孟子点头:“你找到你的反面,那就是你的真实。”

王阳明大悟:“为善?”

孟子点头。“那就是‘义’,个人的良心,天下的公理。一言以蔽之,是给予而非掠夺。”

有了这个梦,王阳明从此以后弃杀从善,以良心做人,发展了一套“致良知”的著名学说,继承了孟子的衣钵。

同类推荐
  • 佛陀的下午茶:佛经中的人生絮语

    佛陀的下午茶:佛经中的人生絮语

    前世菩提树,今生因缘果。命运岑寂流离,佛颜嫣然常悦。作为红尘俗世中的人,且让我们问佛观心,于纷繁的生活中得到一些安宁与淡定。
  • 智慧书

    智慧书

    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三部智慧奇书之一。本书汇集了300则绝妙的格言警句,论及识人观事、慎断是非、修炼自我、防范邪恶等处世智慧和谋略。自1647年问世以来,深受读者喜爱,历经几百年时光淘洗而不衰。
  • 观念(3)

    观念(3)

    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资源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但归根到底是观念的竞争。观念的先进与落后,决定了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精彩故事琳琅满目,深刻酷评振聋发聩。本书蕴涵丰富人生智慧,揭示种种人生奥秘,引领读者在最短时间里迅速更新观念。走上成功道路,开创全新人生。
  • 培根哲理随笔

    培根哲理随笔

    弗朗西斯·培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哲学家。培根是一位经历了诸多磨难的贵族子弟,复杂多变的生活经历丰富了他的阅历,随之而来的,他的思想成熟,言论深邃,富含哲理。他的整个世界观是现世的而不是宗教的(虽然他坚信上帝)。他是一位理性主义者而不是迷信的崇拜者,是一位经验论者而不是诡辩学者;在政治上,他是一位现实主义者而不是理论家。《培根哲理随笔》收录了培根关于哲学、关于宗教、关于政治、关于爱情等各个方面的随笔,富有哲理,阅读后,读者可以对培根思想有一个全面了解,相信他的哲理对读者也有一定启发作用。
  • 智慧书

    智慧书

    叔本华将其译为德文,赞誉它“绝对独一无二”;尼采则断言:“在剖析道德方面,整个欧洲没人能比葛拉西安更为慎密、更为精细。”而且,它还与《君王论》、《孙子兵法》一同被欧洲学者视为千百年来人类思想史上具有永恒价值的三大智慧奇书。
热门推荐
  • 王阳明正传:唯心有物

    王阳明正传:唯心有物

    迄今已来,关于王阳明写得最好的一本书不是神奇的圣人,也不是明朝一哥,一本最真实的王阳明传记。不妖魔不神化,33篇阳明诗文分析,44位阳明信徒微故事,18副珍藏图画,还原最真实的千古圣人王阳明翔实的一生:叛逆、问道、格竹、中举、入狱、贬官、悟道、崛起、平贼、戡乱……三真不朽,千古唯一。中国统治阶级的思想碰撞,阳明心学与程朱理学的末日决战。还原正德皇帝朱厚照、造反宁王朱宸濠、风流才子唐伯虎、一代奸臣严嵩的真实历史形象。……
  • tfboys之四叶草的守候

    tfboys之四叶草的守候

    写了tfboys与女主的相识到成为最好的男女朋友,可是有一些人最终还是没在一起。具体剧情敬请期待!哈哈哈哈哈哈
  • 浪到九重天

    浪到九重天

    我可以划船不用桨,我可以扬帆没有方向;因为我这一生,全靠浪。话说白逸带着一柄神奇的剑来到这个以武为尊的世界后,风骚之路就此起航。杀人用武力?错,用骚。奔放的人生,用贱来解释。
  • 东京留学传

    东京留学传

    [花雨授权]她是走了什么狗屎运?能到日本威名远播的世山书院留学?除了要在一个月内学好日语,还要忍受大家对她留学资格的质疑,外加世山校长格外“喜欢”她,每天不整治她一番就吃不下饭。世山第一苦情女就是她了!哼哼!
  • 天才医仙

    天才医仙

    初出山村遇美人,不慎获取美人心。校园之内美女绕,奈何他是无情人。一手医术展神威,病入膏肓也能归。一朝不慎被人欺,却见多年真相事。得知父母冤死狱,怒放冲冠冲岛屿。
  • 论道德与立法的原则

    论道德与立法的原则

    本书分十七章及一个附加结论部分,论述了人类善恶及伦理、道德和法理的历史发展与原理。
  • 九天神图

    九天神图

    地球神秘家族一则任务中,让林云走上寻找亲人道路上……
  • 一个老兵的故事

    一个老兵的故事

    他与豆豆是好朋友,每次回来都给豆豆带些好吃的,讲战斗故事,讲革命道理。一群由一个老兵任班长,九个男兵,一个女兵,训导员五人,连长一人。
  • 最强嘲讽

    最强嘲讽

    “就你这小体格,你行吗?”,“就你这智商,你会吗?”,“一看你就是一个土包子,你还会这么高档的玩意儿?”……每每听到这样的嘲讽,彪哥表示不能忍!每每听到这样的嘲讽,彪哥体内的洪荒之力突破天际,他要让所有人知道,他彪哥无所不能!无所不精!绝对爽文,不爽欢迎来砸我家玻璃!
  • 胎藏梵字真言

    胎藏梵字真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