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019200000002

第2章 何必曰利

良心不是人生中的一个虚词,而是直接关系到成败的一个关键词。假如你失去良心,可能会为达到了某一种目的而窃喜,但绝对会留下骂名。或许你又觉得骂名有什么可怕呢,难道能骂倒自己吗?你的这种思路误区,就决定了你一生必走小人之路。小人能做成大事吗?

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上》)

“义”就是个人的良心,天下的公理。一言以蔽之,是给予而非掠夺。求利是对的,但要用义来求利。无义之利就像没有源头的水流不长,讲义的人必有大利,细水长流。

从前有两个人做生意,一个斤斤计较,另一个不较得失,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只要大头,不要小头”。如果他志在赚一万元,实际赚了八千或五千,他也认为很好。而那位斤斤计较的人如果要赚一万元就一定要赚一万元,少一分都不行,于是他很在意每个环节,力保万无一失。

这两个人谁获利最多?

当然是“不较得失”的那个人获利多。那个斤斤计较的人则赚少赔多。

你苦心求利,反而无利。

你一切无所谓,反而有利。

事情就这么神奇。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任何情况包含两个规律:

一,事情本身的规律。

二,人做事的规律。

人们往往只看到人做事的规律,没有看到事情本身的规律。任何事情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它有生命,在变化,而且会终结。但人们通常认为事情是死的,永远可以做,永远不过时,无疑这大错特错。

有的事情只能做一次,稍纵即逝,一次就过时。

有的事情意义有限,不能生产你期望的东西。

有的事情虽好,但一做就糟,因为它本身是拒绝人的。

可以这么说,绝大部分事情都是无利的,只会耗人精力,不会给人好处。在此情况下,我们强迫自己去做事,当然没什么利了。

因此高明者往往不言利,他只希望把自己做好。他当然也积极做事,但并不在乎结果,他做事只是好奇,只是想看看自己能做出几分成绩,仅此而已。

他洒脱,所以多收获。

他不抓住什么,所以不失去什么。

他一切无所谓,所以能进入一切。

他不求利,因此获利最多。

这其中的诀窍在于他尊重事情本身,并且知道自己能力有限,因此他不做明知做不到的事,如《易经》所言,“不妄作”,他在自然与一切事面前保持谦逊,所以能获得自然的更多青睐与赏赐,于是他以空虚换取丰盈,利大如斯。

从《孔子说仁义》一书中,我们知道了孔子之学的重点是“人生以快乐为主要目的”,那么我们可以从孟子身上获利什么?

答案……当然是无所利!

你想获利,就不会有利。

想从孟子身上获利的人必将无所得,无所利。想从某人身上获利是一种掠夺行为,注定不会得逞。你要尊重他,与他交心交朋友,要谈心,不要谈利。

孔孟皆圣人也,他给我们的是心灵的愉悦与智慧的启迪,除此以外他们不会给你任何好处——

傻瓜!他们已给你最大的好处,你难道还想什么别的好处?

不,没有。孟子说,“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意思就是说他很难再说什么。

因为,他已经山历海,可以给你一座山、一片海,但他不能给你一块石头或一杯水。

他只给你大,不能给你小。他就是这么庞大,他随手一指都是一大片风景,他不会特意为你指出一棵树。当然,他给的里面什么都有,而且很现成,只要你去拣。

路上有一颗珍珠,你去拣,就变成了两颗珍珠,因为你弯下腰来也很像一颗珍珠。

弯腰是重要的。

人在大道面前要永远谦逊。

这样,我们才能自豪。我们的自豪得之于天,并非得之于人,因此,一个“充充满满”的人必会时刻体悟自然,妙察善道,必能从容为人,活出气势来。

孟子是先秦诸子中最狂的一个,孔子与庄子都不敢做的事,孟子敢做。他敢当面指着某个国君说“你是暴君”,也敢向世人宣称“愿得天下英才而育之”。

非常阳刚!非常阳光!

孟子的这种气势得之于道,因为他不为世俗利益所累,所以能给世人指出更大的利来,那就是“义”,天下人的公理。有了“义”,大利必生焉,何必再去顾为些蝇头小利?

孔子重“仁”,启迪世人快乐。

孟子重“义”,指出世间公理。

二者都是在作一番道的言说,都意在惠我世人,传播真道。仁就是义,孔子就是孟子。

稍微有点不同的是,孔子快乐,孟子自豪。孔子的快乐是自得其乐,孟子是面对天下人而觉得自豪。

孔子内敛,孟子外放。

孔子勇敢,孟子刚烈。

孔子是个硬汉,早年带兵打过仗,在鲁国为官时多次与齐人作战,在周游列国时又常与追杀的人相搏。史书关于孟子没有类似的记载,孟子没有做过官。因此,孟子的反叛更彻底,根本不顾及帝王将相的脸面,火力十足,火药味十足,专门教训那些国君该怎样做人。

以前的学者认为孟子游说诸王是在教诸王怎样“治世”,其实孟子像孔子一样是不治世的,他们决不那么虚妄,说那么远,而是旨在解决当下的问题。孟子与孔子一样,只是在讲如何“做人”。

《孟子》全书所讲。就是一个“义”字。“义”就是公理,就是天下人、每一个人的公义。大道赋人形,人人生而平等、自由、共享生存权、发展权与其他各项权利。而诸王要掠夺。因此就产生了孟子的伟大人文思想——“义”。这个“义”,就是后世王阳明讲的“良知”。

说白了。“义”就是良心。

一切都要摸着良心说话,摸着良心做事。良心是本能,良心是善。有良心就不失本能,与道相合,必定快乐成功。有良心就有善心,就不会为恶,伤人伤己。

这就是最大的“利”了。“义”就是“利”,大利,最大的利。

孟子见梁惠王。

梁惠王说:“喂,老头,你不远千里而来,对我有什么利”

孟子说:“大王何必谈利呢?有仁义就足够了。一国之君总是说:‘怎样才有利于我的国?’大夫总是说:‘怎样才有利于我的家族’,平民总是说:‘怎样才有利于我自己?’这样,上下相互取利而导致国家危险。

万乘之国里杀君王的是那些千乘之家,千乘之国里杀君王的是百乘之家。万乘之国被千乘之家夺取,千乘之国被百乘之家夺取,这样的事例太多了。

如果人人都以利益为先,仁义为后,那么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仁义的人不抛弃他的亲人,仁义的人为他人着急,这样就对了。大王只需讲仁义就可以了,何必说利。”

孟子指出:大家都求利,必然会利益冲突。大家都不求利,都讲仁义,自然会有大利供双方享用。

仁义有大利。

这是因为:仁义之人谦让,而谦让就可以生利。一般的利是争出来的,最大的利是让出来的。

争利不如让利。

越让越有利。

这是一种大境界。孟子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丈夫,我们读孟子,容易误以为他什么都斗争。其实,孟子首先是无争之人,孟子不懂老子、不懂孔子,必不能成孟子。有了这个不争,才有必争。这一点必须知道,再大的丈夫在他的家人面前都应该是温柔的。他不在家里装大,才能在外面争大。这个家就是我们的心灵。

孟子是个宁静的智者,其次才是大丈夫。我们学习孟子的大丈夫之道,首先要懂他的宁静。

有宁静才有力量。

孟子是个怒目金刚,比如在对梁惠时就针锋相对。怒目金刚的重点不是怒目,而是金刚。金刚是一种佛,佛是智慧的。

有多少智慧,就有多少力量。

利从智生,智从心出。

求利本是智者的所为,但真者的智者求的是大利,即自身的完美。他不因妄求而丧失,不应贪求而亏欠。

这样他才能从本来无利的地方发现大利。

不求利的人获利最多,因为他的心是宁静的心,不是功利心,所以能让各种各样的利自动浮现眼前,供他如意拣选,自由支配。

我们首先要做自己的义人,然后做天下的义人。

王阳明梦见孟子

王阳明做了大官,平叛“乱民”、杀人无数,自以为功大。后来又被皇帝贬官到贵州深山老林中一个叫龙场驿的地方,失意得要死。

这天晚上他望着窗外的月亮,翻来覆去睡不着。朦朦胧胧看见一个伟丈夫出现了,不由得精神振奋。

王阳明:“君为何人?”

伟丈夫:“我是孟轲。”

王阳明:“原来是亚圣。”

孟子:“我见你似有心事。”

王阳明长叹:“壮志难酬。”

孟子:“你有什么壮志?”

王阳明:“我严格按照孔圣人与您的圣训,立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孟子笑了:“你杀了那么多人,还跟我谈这些。”

王阳明争辩:“不杀人无法治国。”

孟子启发他:“修、齐、治、平本是一理。照你这么说,不杀人无法修身了?”

王阳明明白了:“我错了。”

孟子:“错在哪里?”

王阳明:“我好杀,功利心太重。”

孟子点头:“你找到你的反面,那就是你的真实。”

王阳明大悟:“为善?”

孟子点头。“那就是‘义’,个人的良心,天下的公理。一言以蔽之,是给予而非掠夺。”

有了这个梦,王阳明从此以后弃杀从善,以良心做人,发展了一套“致良知”的著名学说,继承了孟子的衣钵。

同类推荐
  • 传世名著百部(第21卷):荀子

    传世名著百部(第21卷):荀子

    《荀子》是先秦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子的代表作,集中记录了荀子的言论,对于研究荀子及先秦学术思想有着重要的价值。该书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重读《周易》智慧

    重读《周易》智慧

    解读周易古经,开发先贤智慧!继承优秀传统,光大中华文化!《重读周易智慧》从对中华元典——《周易》的认识入手,集中介绍了《周易》中的崇尚自然、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发明创造、彰往察来、循序渐进、革故鼎新、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等哲理。《重读周易智慧》作者刘明武从微小处入手,阐发出做人、做事的道理,具前人所未见,道前人所未道,是当今人们认识中华文化、学习中华经典时的入门之书。
  • 世界大师思想盛宴:培根论理想人生

    世界大师思想盛宴:培根论理想人生

    本书介绍了培根“关于真理”、“面对死亡”、“宗教信仰”、“论复仇”、“父母与子女”、“婚姻与独身”等方面的人生哲学。
  • 听南怀瑾讲《论语》全集

    听南怀瑾讲《论语》全集

    南怀瑾先生是一位学贯古今的国学大师,他潜心研究《论语》几十年,具有很深的造诣,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南怀瑾先生对《论语》的解读因迥异于其他人而独树一帜,其语言通俗易懂,所言之事都是人一生中必须面对的事情,在深入浅出的文字之间将人生道理阐释得清清楚楚,尤其是对做人与做事有着精辟的见解。每一位读者都可以从南怀瑾先生的精彩讲述中,领悟《论语》的思想内涵,从而将《论语》蕴藏的人生智慧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开阔自己的人生视野,在为人处世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成就成功的人生。
  • 冰鉴(中华国学经典)

    冰鉴(中华国学经典)

    袁堂欣,谢志强主编的《冰鉴》是中华国学经典藏书系列之一,《冰鉴》荟萃中华文化精髓,弘扬中华精神文明。轻松阅读国学经典读本,开启智慧,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学会做人。
热门推荐
  • 中华美德——淡泊名利

    中华美德——淡泊名利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其精髓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人格修养。这是我们民族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瑰宝,历经不同时代先辈们身体力行的汇聚,生生不息,深深烙印在炎黄子孙的心上,成为我们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根基。
  • 当话唠遇上闷葫芦

    当话唠遇上闷葫芦

    当话唠遇上闷葫芦,一场非常搞笑,浪漫,呆萌,华丽,唯美的爱情故事就这样开始了,他们经历过的种种使他们一步一步成长,最终变得坚强,勇敢······
  • 夜色    美女记者的浪漫故事

    夜色 美女记者的浪漫故事

    张蕾和方一萍是江城日报的两位美女记者,为了各自的目的,她们与新闻部主任,报社总编,市府秘书,宣传部长等,发生了一系列的感情纠葛,有真有假,真真假假....
  • 恋情暖暖

    恋情暖暖

    暖暖的,有一点二,却又温馨至极的一个故事,我不想说这个故事的内容,只请你们慢慢体会
  • 慕少的宠妻之沦陷

    慕少的宠妻之沦陷

    一场意外造成了公司破产,而这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复仇也才刚刚开始。
  • 无限次元化身

    无限次元化身

    在无限的世界,叶明有着一个无比可怕的能力,只要牺牲一部分血肉和灵魂,他就可以召唤出次元世界中的某一位“英雄”。简单说,这是一个男人带着二次元的英雄们去无限世界复仇的故事。第一卷人物“仙台武道少女——十兵卫”、“噬魂师——Soul”、“斩·赤红之瞳——黑瞳”。第二卷出场人物“加速世界——黑雪姬”,“魔禁——一方通行”、“境界之彼方——栗山未来”……更多人物,尽情期待,10W字后,每100推荐,加更一章。这是简町君的第二本书,这一类型的第一本,你们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 机器人作战故事(世界科幻故事精选丛书)

    机器人作战故事(世界科幻故事精选丛书)

    科幻故事,主要是描写想象中的科学或技术对社会或个人的影响的虚构性文学作品。科幻故事是西方近代文学的一种新体裁,诞生于19世纪,是欧洲工业文明崛起后特殊的文化现象之一。人类在19世纪,全面进入以科学发明和技术革命为主导的时代后,一切关注人类未来命运的文艺题材,都不可避免地要表现未来的科学技术。
  • 灵界纪

    灵界纪

    这是一个传说,灵界消散后化为了五大界:人界,修真界,仙界,魔界,妖冥界。少年天星本就是个顽皮的孩子,然而被卷入灵器争夺战之后一切都变了......
  • 绝色小萌妃:爱妃太调皮

    绝色小萌妃:爱妃太调皮

    全身酸痛,一觉醒来,她发现身边居然躺着一个男人!男人居然用一种猎人看待猎物的眼神看着她。她想逃,但她发现左右后都是墙!前边正有一只饥饿的狼向她扑过来。妈呀!她该往哪躲??
  • 最强复制者

    最强复制者

    复制在手,天下我有。黄金、珠宝、钻石、高科技,哪怕是你最得意的能力都可以复制到我身上!集百家之所长,汇天下之精英,创建出一个统御全球的庞大集团。有钱自有权,有权自有美人在卧!这世界上的一切,我都要最好、最奢侈的!这才是我的理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