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017800000027

第27章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1)

马云一直试图告诉创业者们一件事:

“从创业的第一天起,你每天要面对的是困难和失败,而不是成功。”虽然创业充满艰辛,但只要有梦想,只要不断努力、不断学习,就有机会达到成功的彼岸。马云坚信“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大部分人都死在了明天晚上,所以每个人都不要放弃今天”。

1.唯一不变的是变化

2008年,奥巴马就是凭借“改变”的口号,登上了美国总统的宝座。的确,改变能带给人希望,只有学会改变,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马云看到了这一点,在他的“六脉神剑”里,拥抱变化是其中的六分之一。

世界不断变化,只有不断改变,才能跟得上时代。马云把“改变”写进了企业价值观里,在他看来,阿里巴巴的成功秘诀,就是要不断地改变。

阿里巴巴的价值观是“六脉神剑”,这个颇有江湖气息的名字,是马云风格的体现。还是让我们看一下这个“六脉神剑”:客户第一、团队合作、拥抱变化、诚信、激情、敬业。

简单的十八个字,不简单的企业文化。应该如何理解“拥抱变化”呢?对此,阿里巴巴作了以下阐述:突破自我,迎接变化。

对于本行业的特点有深刻的认识,坚信变化是我们的日常生活。

对于公司的变化,认真思考,充分理解,积极接受并影响和带动同事。对于变化对个人产生的影响,理性对待,充分沟通,诚意配合。在工作中善于自我调整,具备前瞻意识,建立新方怯、新思路。面对变化后产生的挫折和失败,能够重新调整,以更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改进中。

当年为了应对1998年的金融危机,三星总裁李健熙发表了着名的求变宣言:除了老婆孩子不变,其他的都要变。马云也有这样的豪气,他一直把创新求变写在自己的脑海里,生怕自己落后,生活跟不上时代:除了梦想之外,唯一不变的是变化!这是个高速变化的世界,我们的产业在变,我们的环境在变,我们自己在变,我们的对手也在变……我们周围的一切全在变化之中!

求变就是要敢于与众不同,真理未必在多数人手里。“二八定律”蛊惑了很多人,但没有益惑住马云。在建立阿里巴巴的时候,不少电子商务公司是面向大企业的。但马云预测,网络的普及可能就是大公司模式的终结。因为,在网络时代,一家公司要进入他国市场并不需要太多的钱,网络的大量即时性信息使中小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

在2000年的时候,马云再一次敏锐地捕捉到了危险的信号——互联网的又一次变化。这一年,网络经济泡沫破灭,国内外互联网公司惨淡经营。

也是在这一年,有朋友问马云,“今年在干什么?”马云回答说:“一个是在阿里巴巴搞大生产,另一个是在建抗日军政大学。”

“他们多半在想我这个回答是在用大而化之的说法蒙他们,实际上我说的完全是真的。”马云说这话的时候一脸无辜。事实上,这确实是阿里巴巴在2001年时的任务,而就在这一年,阿里巴巴完成了它的“中国供应商”项目。9月,马云向新闻界宣布:“今年,阿里巴巴一定要赚上一块钱。”

“去年(2000)我想,阿里巴巴要练招练剑,才能躲过(互联网严冬)。现在,要考虑如何练了。新经济好处在于“新”,坏处也在于“新”。我觉得最早的阿里巴巴就像是梁山好汉的108将。现在要把游击队变成正规军,阵法比招法更重要。感谢互联网低潮,刚好给了我们组织阵法的最好时间,3年的低速,让我们做了原来没有做好的事情。

“未来3年,我想阿里巴巴要参照党在成长时期做过的三件事来行事:一是统一思想,阿里巴巴要强化产业的认识;二是统一阵线的形成,阿里巴巴的最大骄傲是,阿里巴巴有统一的价值观;三是大市场,整个形势不允许我们再浪费风险投资,要花时间赢利。今天大家都在谈钱,在赚钱的时候,我们知道我们不是为赢利而赢利。”

21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马云相信,经过一百年的忍辱负重和发展求索,中国人有能力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独领风骚。因而2000年底马云就把战线拉回国内,实施“全球眼光,当地制胜”的战略,打出“我来自中国”的招牌。

在2004年9月阿里巴巴成立五周年时,马云宣布了公司战略从“Meet at Alibaba”全面跨越到“Work at Alibaba”。马云为这个转型做的解释是:

“Meet”就是把客户聚在一起,就像做水库,如果养鱼,没什么意思;如果做旅游,还要花费水电。所以,“Meet”的钱都是小钱;“Work”则意味着水库要铺管道,把水送到家里变成自来水,自来水厂赚的钱一定比水库多。我就希望电子商务对每一个中小企业来说都能像拧自来水一样方便。这次转型主要是向更专业化的方向调整。我们认为去年、今年和明年是电子商务的一个积累期,到了2008年、2009年必然有一个爆发。因此我们必须抢在这个变化前先变,而不是等到出了问题再去想法解决。这是阿里巴巴保持变革能力的关键。

如果你不能控制环境,你就要适应环境。马云告诫有志创业的朋友:面对各种无法控制的变化,真正的创业者必须懂得用主动和乐观的心态去拥抱变化!当然,变化往往是痛苦的,但机会却往往在适应变化的痛苦中获得!

马云说:

“阿里巴巴几乎每天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变化……我以前总是强迫自己去笑着面对并立刻准备调整适应。而今天,我们不仅仅会乐观地应对一切变化,而且还懂得了在事情变坏之前自己制造变化!”在变化中发展自己不仅是社会和企业的永恒法则,也是个人发展的法则。如果今天的你和五年前的你相比,除相貌、身材之外几乎没什么好的改变,那这就是一种失败、一种可怕的失败。

2.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犯了错误不要紧,关键是要敢于面对,并找到应对措施。阿里巴巴一路走来当然犯过错误,遇到过冬天,甚至差点倒闭,能挺过来,并不容易。

那是2000年的9月,马云突然宣布阿里巴巴进入紧急状态,那是过分追求国际化和过早实施海外扩张导致的失误。

阿里巴巴刚刚成立的时候,马云就给它定了一个策略:先在海外“做大”,再回国内“做强”。

他最初的设想就是让阿里巴巴在海外迅速成长起来,然后再回来发展中国的业务。因为中国企业出口的核心问题不是有多少供应商,而是有多少买家,是买家驱动了进出口的业务。

因此,在1999年的时候,马云给阿里巴巴制定的策略是迅速打出去,在海外抢占市场,为亚洲的中小企业、为出口企业打开海外市场。很显然,这个时候海外市场上用互联网的商人已成规模,阿里巴巴需要做的是让自己的网址进入这些人的视线中,能让他们天天点击,从而用这个平台把亚洲的企业带到欧洲和北美市场。阿里巴巴的口号是,不管你们的企业在哪儿,你只要学会上我的网站,我就能把你带到美国,带到欧洲去。

2000年,在高盛和软银的2500万美金相继到位后,马云的欲望开始有些膨胀了,他决心“大干一场”。但是,劫难也悄悄地在萌芽。

马云总是说自己坚持到底就是胜利。谁也不怀疑他的管理智商和口才,但2000年的疯狂扩张和断腕之举,的确使得资金原本充裕的阿里巴巴差点一命呜呼。

从这一年开始,阿里巴巴开始了疯狂的海外扩张之路。马云先是把阿里巴巴的英文网站搬到了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硅谷,随后把摊子一度铺到了韩国、英国伦敦、中国香港。

当初,马云的想法是既然阿里巴巴要做一家全球化的公司,就必须站到全球的制高点,先得学学人家是怎么做的。在这样的思路指引下,马云就把公司总部设在了香港,把研究中心设在美国硅谷,并且在韩国和欧洲成立了合资企业,只是自己还栖身于西子湖畔。这样,一个“跨国”公司的模型初步具备。

马云开始“广招贤才”,他“不惜血本”邀请了多名在海外有优秀履历的人才加盟阿里巴巴。当时的硅谷,技术精英不缺,但网上交易需要的贸易人才却很少。于是,马云又从纽约、旧金山大量引进商务、贸易方面的精英,让他们“空降”到硅谷上班。

我们可以看到,对于阿里巴巴而言,马云犯了一个战略性的失误。从纽约、旧金山空降来硅谷上班的贸易人才,成本奇高。

“怎么可能从全世界请人到硅谷工作?那是傻瓜才做的事!”

更可怕的是,当时纳斯达克的“丧钟”已经开始敲响,全球大片互联网公司“关门大吉”。尽管泡沫不是一天之内就能破灭的,但是眼看着纳斯达克的股指义无反顾地急速下跌,无论是华尔街的风险投资家们,还是中国的网络公司经营者们,所有和.com有关系的人都意识到:互联网泡沫的破灭已经近在咫尺。

一时之间,阿里巴巴的硅谷研究中心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而此时,阿里巴巴却在国外养了一支将近500人的队伍。所有这一切的结果是阿里巴巴的经营成本严重超支,再加上“内部声音很杂”,如果不采取措施,“活着”的确都成问题。

这就是当时马云面临的处境,所以他用了“紧急”、“危机”等让人听了都毛骨悚然的词语。

2000年9月11日,“西湖论剑”刚刚结束,马云立即回到公司。随后,他召开了阿里巴巴的高层会议,在这个后来被阿里巴巴内部称为“遵义会议”的会议上,马云宣布了一个震惊当时所有人的政策:阿里巴巴进入危机状态!当时,马云用了“一级紧急状态”这样的词汇。一向笑容可掬的马云在那一瞬间变得极其严肃,他对他的高层团队说,“我们要采取行动了”。

那么,马云要采取什么计划和行动呢?其实,这个计划就是阿里巴巴历史上着名的“B2C”计划。当然,此“B2C”非彼“B2C”也,马云不是要做企业对个人的业务了。这里的B2C是英文“BACK’TO CHINA”的简称,翻译成中文就是——“回到中国”。

2000年12月18日,阿里巴巴再次召开了全公司大会。在会t马云说:“阿里巴巴要做什么?做全球概念的B2B,改变全球700万商人的生活方式。现在阿里巴巴的发展遇到了很大问题:

(1)干劲、士气不如从前。人多是双刃剑,早期的氛围肯定会被冲淡,外面的人进来,一些人小富即安。

(2)网站没有进步,陷入迷茫。网站的使用是个人还是企业?网站建设陷入停顿。

(3)竞争对手。有些我们不认为是竞争对手的人已经起来。”

接着马云重提企业文化。他说,现在公司会议非常多,但没有效率,有人把情绪带进会议。马云提出四条:“一,所有的会议对事不对人。二,不把个人情绪带进会场。三,一定要学会倾听,然后表达。四,离开会议室后不再争论。开会把意见表达充分彻底,决议一定要执行。”

2001年1月,阿里巴巴开始大规模地撤站裁员。阿里巴巴办事处由原来的10个砍成3个,原来工号(阿里巴巴的工号是按加入公司的时间序列排列的,马云为1号,20号以前的是公司创始人,前100号是公司的老班底)100以内的老员工裁掉了一半。

惨烈无情的大裁员之后,阿里巴巴的景象有点凄凉。

Porter说:“公司里40个老外,只剩下5个了。杭州只剩下2个外国同事,我感到很寂寞。看见媒体猛烈批评互联网,看到许多互联网站关门,心里很失望。那种感觉就像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看见到处断壁残垣,尸横遍野一样。”

吴炯说:“当时的信心没有马云足。当时的形势是钱还能烧几个月,然后散伙。我没走是在尽道义。觉得危难时离开朋友不好。

很多公司都把钱分了。阿里巴巴难逃一死,其他人嘴上不说但心里都这么想。只有马云乐观。”

关明生说:“2001年是最艰巨的一年,每月都开董事会。烧钱降低了对于股东是个好消息,但股东们每次开会都问:什么时候赚钱?”

大裁员之后,阿里巴巴的氛围有点压抑。2500万美元风险投资快花完了,来自投资商的压力越来越大;公司找不到赢利模式,公司收入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来自业界、华尔街和媒体的批评越来越激烈,质疑马云、质疑阿里巴巴的声音铺天盖地,而身边的大小网站尸横遍野。

阿里巴巴的多数员工眼前一片迷茫,“红旗还能扛多久?”是横亘在每个人心中的大问号,公司高层的多数人也认为阿里巴巴迟早要关门。

面对互联网突如其来的寒流,马云大喊:“Never never nevergive up!(永不放弃!)”

他对阿里巴巴的团队说:“中国网站6个月之内有80%会死掉,就像新经济,有70%的想法要扔掉,只有30%能实现下去。

这时你跟竞争者拼谁能活着,谁能专注。不管多苦多累,哪怕是半跪在地下也得跪在那儿。跪着过冬,就是你站不住了也得跪着,不要躺下,不要倒。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如果所有的网站公司都要死的话,我们希望我们是最后一个死。这是个3000米的长跑,不是100米的短跑,所以我说,需要有兔子一样的速度,有乌龟一样的耐力。我们要学会半跪生存。”

如果没有马云的坚定和乐观,没有马云的执着和勇气,阿里巴巴很难熬过冬天。

放弃是很容易的,然而,死撑着并不容易,半跪生存并不容易。中国活下来的网络公司都是九死一生。阿里巴巴同样如此。

金建杭说:“马云做黄页时被人当成骗子,如果一开始就觉得这个产业没希望,早打退堂鼓了。阿里巴巴放弃的机会很多,创业时资金人员的压力很大,凑起来的钱只够七八个月的,当时放弃也就放弃了;冬天时,来自投资商的压力更大,再看看互联网大背景,所有的企业都不向互联网投入了,当时要放弃也就放弃了。”

马云说:“网络人最重要的是不能放弃,放弃才是最大的失败。放弃是很容易的,但从挫折中站起来是要花很大力气的。结束,一份声明就可以,但要把公司救起来,从小做大,要花多少代价。英雄在失败中体现,真正的将军在撤退中出现。”

马云算得上网络江湖上的乱世英雄。因为他是从失败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他是从撤退中站出来的将军。

在互联网最低迷的时期,马云说过一句名言:“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只有真正的英雄才能见到后天的太阳。”

一个经历过残酷,并且见到了后天太阳的人,从冬天里得到了很多,未来的路当然也不会一帆风顺,面对对手的挑战,马云要走的路还很长。

3.让事业的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遇惊不慌,遇乱不忙,这是一种境界,是一名强者应该具备的素质。马云做到了,困难一次次打击,他就一次次坚强,甚至到后来,他都能笑着面对危机了。

越是困难时候,越能考验一个人的素质。马云是个经历过失败并且不只经历过一次失败的人。他从不惊慌,也不气馁,显示了一个企业领导人的成熟。

同类推荐
  • 征服世界的私有银行

    征服世界的私有银行

    这是一部金融学专著它系统阐明了我们今天一次次金融海啸的根由及其前景;这是一部史学巨献它详尽真实地再现了人类自有银行业以来的整个金融发展过程,以及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银行家犹如一个特殊物种,他们通过操控私有银行从政府那里攫取货币发行权,控制整个金融系统。政府虽然能够制定政策、发布命令,甚至发动战争,却不得不举债度日。这就是银行家的阴谋:通过控制货币来摆布政府,独揽经济、政治大权,不断从民间攫取财富。这样的事情自美国诞生之前就已开始,贯穿整个美国历史。请记住:货币战争只是表象,货币阴谋从未退场。而我们每个人,都是在场者!
  • 品论语,学管理

    品论语,学管理

    本书把《论语》所蕴涵的管理智慧和管理哲学汇集起来,为现代企业家进行有效的经营管理提供宝贵的经验,同时它必然会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教导我们用管理学的眼光去读《论语》,开辟出一条通往中国本土化管理的理想路径。
  • 赢在执行(干部版)

    赢在执行(干部版)

    本书是百万畅销书《赢在执行(员工版)》姊妹篇,是余世维对其最受欢迎的课程“执行力”的全新演绎。作者集30多年跨国公司的管理实践与多年的培训、咨询经验,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要执行有力,关键靠干部,并归纳总结出领导干部执行力不佳的症结所在,系统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干部执行力和组织执行力的解决方案。领导定战略,干部来执行,没有执行力,一切皆空谈!
  • 在清华谈卖点之道

    在清华谈卖点之道

    通过卖点炒作将货铺到消费者心里去,并让消费者产生对品牌的忠诚度。消费者的忠诚度是检验卖点炒作成功与否的唯一判别依据。
  • “谈”定天下

    “谈”定天下

    影响时空管理丛书由影响力训练集团组织十几位专家、几十位学者、上百位培训界精英历经三年时间精心创作,内容注重实战,以解决企业管理实际问题为导向;论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工具多、方法多、案例多,且经过多轮培训课程使用并经过多次修订,受到各层次管理者的欢迎和好评。本书通过谈判准备、谈判沟通、谈判布局、价格谈判、谈判控制和达成交易6个方面,告诉销售人员在谈判桌上或谈判桌下,如何巧妙地运用各种谈判技巧、方法和工具赢得谈判。
热门推荐
  • 恶魔校草:呆萌甜心撩上瘾

    恶魔校草:呆萌甜心撩上瘾

    纳尼?捡到一条狗被鄙视就算了吧?还给狗主人后竟然被狗主人鄙视?算了,做好事嘛,没什么大不了,可是为什么从此被狗主人抓住把柄天天使唤“童星星,过来,给本少爷做饭。”“童星星,过来,给本少暖床。”最后,某恶魔邪魅一笑“童星星,过来,本少要吃你!”
  • 苍生为神

    苍生为神

    比凉生更悲伤,比青城更深沉,比斗破更热血
  • 《魔女修真路》

    《魔女修真路》

    弘夏,像一个普通的魔一样一直在走着普通的修魔路,直到有一天,她得到了一个传承,一个关于异界的传承.....一天,她不小心掉入了一个黑洞......
  • 灵虚记

    灵虚记

    可笑,真的很可笑,从幼稚的自己到成熟的自己,然后经过了一段段刻苦铭心,失去了最珍贵的东西才感悟到属于自己的大道,到头来,不过是一个新的开始而已
  • 武碎星空

    武碎星空

    武者,当有睥睨古今之势!当有狂霸天下之慨!当有风云变色之姿!当有万古至尊之傲!武之极,破苍穹!乔宇,一个家道没落的小贵族子弟,外出游历偶获神秘青珠,从而炼就无上功法,拥有了与命运叫板的机会!那些曾经辱他、欺他、暗杀他的人,将会迎来一场无边的噩梦……
  • 霸道专宠:黑道之哥哥别逼我

    霸道专宠:黑道之哥哥别逼我

    在欧阳琰的记忆里,哥哥就是一个极度宠爱她的人。可是在她十六岁生日这天,哥哥却残暴地占有了她,然后冷落她。她弄明白的方法就是去夜总会跳艳舞,以求得到哥哥地注意。哥哥告诉她的真相竟然是。怎么可能,就算是那样,她也是无辜的,一切都和她没有关系啊。
  • 一世无忧:霸道警花追夫记

    一世无忧:霸道警花追夫记

    “我们一直在寻找爱情,却不知道爱情是,有一天当你停下来,开始用心去爱一个人,成为那个他觉得对的人,才是真的爱情。”她15岁进入军校,要成为他那样的人。18岁离开军校,是为了找到自己,一个让自己喜欢自己的自己。如此追逐,就是为了有一天,成为你眼中对的那个人。半生追逐,一直错过。他是斯年,她是无忧,青梅竹马,斯年无忧。
  • 花千骨:三生三世情字何解

    花千骨:三生三世情字何解

    爱给你,人给你。六界覆灭干我们何事?这些人是生是死干我们何事?我爱你走,去哪里都可以,你想怎样都行。只要不离开我……
  • 沉酣一梦终须醒

    沉酣一梦终须醒

    本书的编纂收录了《红楼梦》研究史上非常有影响的学者胡适、唐德刚、高阳等“红学”研究大家关于《红楼梦》研究的经典论述,对与20世纪以来关于《红楼梦》的研究进行全面的梳理和解析,从研究的流派上来分包括“索隐派”“新红学”“评论派”等,让读者对于《红楼梦》有一个全面地,多角度、多侧面的了解,对于《红楼梦》书中所包含的深刻含义和文化背景等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是一部难得的佳作。
  • 星士王

    星士王

    神秘的黑色组织,传奇星士的宝藏,看拥有妖孽天赋的少年星士,在正义与邪恶的对抗之中,怎样成为星士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