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48500000008

第8章 新诗(2)

这些话是很公平的。我们若以这两种眼光来看新诗的发展,足可以减少我们的杞忧,鼓舞我们的勇气。或许有人以为这种看法太乐天了,太廉价了。我们还可谨慎些说:我们至少可以相信,“此新国”不“尽是沙碛不毛之地”,此路未必不通行。这是胡适之先生一九一六年说的话;那时只有他一个人在做“刷洗过的旧诗”,“真正白话诗”还不曾出世呢。现在是十年以后了;还只说这样话,想来总不算过分吧。十年来新诗坛的成绩,虽不能使我们满意,但究竟有了许多像样的作品,这是我们可以承认的。单篇如一九一九的《小河》,一九二四的《羸疾者之爱》,完成的时期相隔五年;集子如一九二一的《女神》,一九二五的《志摩的诗》,出版的时期相隔四年;却都是有光彩的作品。可见新诗坛虽确乎由热闹走向寂寞,而新诗的生命却并未由衰老而到奄奄欲绝,如一般人所想。但好作品的分量,究竟敌不过那些“苦稻草,甘蔗渣,碎蜡烛”,我们也当承认。这也不见得是新诗的致命伤,因为混乱只是短时期的现象;而数年来的冷落,倒是一帖对症的良药,足以奏摧陷廓清之功。所以看了一般人暂时的厌倦和新诗分量的减少,便断定或忧虑它将短命而死的人,我觉得未免都是太早计!

若许我猜一猜新诗坛冷落的因果,我将大胆地说:生活的空虚是重要的原因。我想我们的生活里,每天应该加进些新的东西。正如锅炉里每天须加进些新的煤一样。太阳天天殷勤地照着我们,我们却老是一成不变,懒懒地躲在命运给我们的方式中,任他东也好,西也好;这未免有些难为情吧!但是,你瞧,我们中有几个不跟着古人,外人,或并世的国人的脚跟讨生活呢?有几个想找出簇新的自己呢?你说现在的新诗尽是歌咏自己,但是真能搔着自己的痒处的,能有几人?自己先找不着,别人是要在自己里找的,自然更是渺无音响!《诗》的二卷里,叶圣陶先生有《诗的泉源》一文,说丰富的生活,自身就是一段诗,写出不写出,都无关系的。没有丰富的生活而写诗,凭你费多大气力,也是“可怜无补费精神”!“丰富”的意思,就是要找出些东西,找出些味儿,在一件大的或小的事儿里,这世界在不经心的人眼里,只是“不过如此”;在找寻者的眼里,便是无穷的宝藏,远到一颗星,细到一根针。

现在作新诗的人,我们只要约略一想,便知道大多数——十之九——是学生。其中确有少数是天才,而大多数呢?起初原也有些蕴藏着的灵感;但那只是星火,在燎原之前,早已灭了;那只是一泓无源之水,最容易枯竭的。解放启发了他们灵感,同时给予他们自由,他们只知道发挥那灵感,以取胜于一时,却忘记了继续找寻,更求佳境。是的,找寻是麻烦的,而他们又不愿搁笔;于是不得不走回老路,他们倚靠着他们的两大护法:传统与模仿。他们骂古典派,“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但他们自己不久也便堕入“花呀,鸟呀”,“血呀,泪呀”,“烦闷呀,爱人呀”的窠臼而不自知。新诗于是也有了公式,而一般的厌倦便开始了。更进一步,感伤之作大盛。伤春悲秋,满是一套宽袍大袖的旧衣裳。说完了,只觉“不过如此”,“古已有之”。表面上似乎开了一条新路,而实际上是地道的传统精神。新诗到此,真是换汤不换药,在可存可废之间。自由的形式里,塞以硬块的情思,自然是“没有东西,没有味儿”!这时间有能创作的人,那是不幸得很,他的衣服,非被一班蹑脚跟的扯扌寻碎烂不可。如《女神》出后,一时昌言大爱者,风起云涌;“一切的一切”等语调几乎每日看见。朋友郢先生讥为鹦鹉学舌,实是确论。

论到形式,则创新者较多。虽然胡适之先生在一九一九的《谈新诗》里说:

“我所知道的‘新诗人’,除了会稽周氏兄弟之外,大都是从旧式诗,词,曲里脱胎出来的。”(《胡适文存》卷一,二三五页)

但后来便不然了,便是胡先生自己,后来也改变了。因为做新诗的人,有许多是白手起家,与旧式诗、词、曲极少交涉,他们不得不自己努力。有许多并且进一步,想独创一种形式。《诗镌》中诸作,也正偏重在这一面,这原是很可乐观的。但空有形式无用;没有好的情思填充在形式里,形式到底是不会活的。若说只要形式讲究便行,与从前“押韵便是”又何异呢?一般人看新诗,似乎太注重它的形式之新,与旧体诗、词、曲不同;因此来了一种重大的误会,以为新诗唯一的好处是容易。虽然像《诗镌》中所主张的新形式,也并非容易;但《诗镌》是后来的事,而影响又不大,不能以为论据。我想“新诗人”之多,“容易”总是一个大原因。其实新诗何尝容易?《诗镌》说的新形式不用说,便是所谓“自由诗”,又岂是随随便便写得好的?本文篇首所举两例,正是责备一般作者将作诗的事看得太容易了。要知道提倡的人本只说“诗体大解放”,并不曾说容易;提倡白话文,虽有人说是容易作,但那只是因时立说,并不是它的真价值。一般人先存了个容易的观念,加以轻于尝试的心思,于是粗制滥造,日出不穷。新诗自然愈来愈滥了。但这也是过渡时代不可避免的现象。

这种现象,凡是爱护新诗的人,没有不担忧的,前面所引郭沫若先生的话,想也是因此而发。成仿吾先生在《新文学之使命》里说得更是明白:

“我们的作家大多数是学生,有些尚不出中等学堂的程度,这固然可以为我们辩解,然而他们粗制滥造,毫不努力求精,却恐无辩解之余地。我们现在每天所能看到的作品,虽然报纸杂志堂堂皇皇替他们登出来,可是在明眼人眼里,只是些赤裸裸的不努力。作者先自努力不足,所以大多数还是轮不到好丑。最厉害的有把人名录来当做诗,把随便两句话当做诗的,那更不足道了。”

而郑伯奇先生在《新文学之警钟》(《创造周报》三十一号,一九二三年十二月)里也说:

“现在文坛的收获,太难令人满意了;不仅不能满意,并且使人不能不忧虑新文学的前途。且就诗说吧,这两年来,流行所谓‘小诗’,其形式好像自来的绝句,小令,而没有一点音调之美。至于内容,又非常简陋,大都是唱几句人生无常的单调,而又没有悲切动人的感情。在方生未久的新诗国中,不意乃有这种沉靡单简的‘小诗’流行,真可算是‘咄咄怪事’!听说这流行是由翻译泰戈尔和介绍日本的和歌俳句而促成的;那么更令人莫明其妙了。……”以下论音调,后将再引

“所谓小诗”,如周启明先生《论小诗》里所说,“是指现今流行的一行至四行的新诗。这种小诗……其实只是一种很普通的抒情诗,自古以来便已存在的。”我是赞成小诗的人,我相信《论小诗》中的话:

“如果我们‘怀着爱惜这在忙碌的生活之中浮到心头又复随即消失的刹那的感觉之心’,想将他表现出来,那么数行的小诗便是最好的工具了。”所引俱见《自己的园地》五三页

我引郑先生的话,只以见小诗也正同一般的新诗一样,也流于滥的一途去了。在一九二三年的时候,我还觉得小诗比一般的新诗更容易,使人有“容易”的观念,更易长粗制滥造之风。论到小诗,周先生的和歌俳句的翻译,虽然影响不小,但它们的影响,不幸只在形式方面,于诗思上并未有何补益。而一般人“容易”的观念,倒反得赖以助长。泰戈尔的翻译,虽然两方面都有些影响,但所谓影响,不幸太厉害了,变成了模仿;模仿是容易不过的,况在小诗!这自然都是介绍者始意所不及的。这样双管齐下的流行,小诗期经两年而卒中止;于是一般的新诗与小诗同归于冷清清的,非复当年胜概。我不敢说新诗的冷落,是小诗为之;但这其间,我相信,不无有多少的关系。不然,何相挟以俱退藏于密呢?但小诗究竟是少不得;它有它独特的好处。我相信它和一般的新诗一样,仍要复兴的。而且小诗不但是“自古有之”,便是新诗的初期,也有这一体,不过很少,而且尚无小诗之名罢了。如《女神》中的《鸣蝉》,《草儿》中的《风色》,都是极好的小诗,可见这一体绝不是的了。

1927年2月5日

同类推荐
  •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萧红作品集(4)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萧红作品集(4)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丛书实质是中国现代文学肇基和发展阶段的创作总集,收录了几乎当时所有知名作家,知名作品的全部。
  • 私语书

    私语书

    《私语书(新版)》是作者黎戈的随笔散文,包括“微物”、“百合”、“深渊”三部分,写的是日常微物,生活细节,日常小事,读书笔记,文笔绵密,深入肌理,广为大众称颂。
  • 总编辑心语

    总编辑心语

    本书是作者带有理论色彩的新闻专著,既涉及如何坚持报业改革和创新,如何全方位发展报社,也包括如何提高新闻采写水平,开创多种形式等方面的内容。
  • 重返巴格达

    重返巴格达

    本书是唐师曾在海湾战争结束10年后,持私人护照自费重返制裁中的巴格达,只为追踪和记录战争带给人类的深重而长远的伤害。家庭分崩离析、生命灰飞烟灭、辐射贻害无穷……伊拉克由曾经的富裕、文明、稳定的国度转变为贫困、混乱、尊严扫地、大批失业、男盗女娼的社会。本书一以贯之唐师曾的英雄激情,他历陈战争伤害,真实记录国家的多舛遭遇与人民的悲惨命途,以警现世。本书累计销量近30万册。
  • 送沛县司马丞之任

    送沛县司马丞之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王爷约不约

    王爷约不约

    她,21世纪顶级神偷,一失足成千古恨——掉进下水井也能穿越?!他,权倾朝野的八王爷,风-流-倜傥,却独独捉弄于她,刁难于她。初遇,她潇洒一脚将他踢下水;大婚当日,她身穿男装骑马娶亲。某王终于震怒,妖孽一笑:“小婉儿,你这是在用另类手段勾-引本王吗?”某女笑的没心没肺:“王爷,你给我有多远滚多远!”————总之,这是一个天干物燥,小心男主和女主的故事,无节操无下限,欢迎入坑~
  • 癌细胞癌女孩成长日志

    癌细胞癌女孩成长日志

    小艾,乖,咱不哭即使没有人愿意听你的故事即使没有人知道你曾来过这个世界不是还有爸爸嘛爸爸知道你为小猫姐姐做的一切爸爸也会一直陪着你的陪你走到生命的尽头乖来,爸爸抱抱、、、、、、、
  • 爱妃,本王俯首称臣

    爱妃,本王俯首称臣

    欺负人是吧?!新婚来洞房的不是自己的王爷夫君!而是一个男宠?!苏素发着高烧也要把男宠压倒身下,想羞辱她,没门!什么?男宠就是王爷?这什么烂癖好啊!本来残暴无度的断袖王爷,却对他的王妃产生极强的兴趣,一点点事情都可以把他激怒,殊不知这是一步一步被吸引!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茕绝老人天奇直注天童觉和尚颂古

    茕绝老人天奇直注天童觉和尚颂古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当驴友的诡异经历

    我当驴友的诡异经历

    我是一个野外探险俱乐部的驴友,在俱乐部里的代号是“玄子”。那天,我在论坛灌水帖子里发现了一个叫做“中国第一鬼村封门纪实录”的帖子,粗粗的看了一下点击率,才两千多。好奇心驱使下,我点开了论坛的帖子。中国第一鬼村封门村到底埋藏了什么秘密?1963年到1981年期间封门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村民们为何集体迁出?被勾起好奇心的我背上背包去鬼村探险,九死一生才回到城市。为了分享这个经历,我决定将这个故事告诉所有人……
  • EXO:练习生

    EXO:练习生

    林南一:挡我者死——爱情的真谛到底是什么——我愿意为了守护心里的神伤害他人,因为他是我的唯一依靠/鹿晗:放弃是坚持到最后的人才拥有的权力——男左女右,是因为男人要用右手为女子撑起一片天空——就算到世界的另一面,我也会在这里等着你/吴亦凡:爱情是可以毒瞎人眼的毒药——在爱情面前,我们的心到底是猛烈跳动还是趋于平静——或许我们在上辈子的时候就已经相爱了吧/黄子韬:我输在了爱情的起跑线上——偶尔转身看看我吧——我已经在慢慢忘记你了/张艺兴:表面上是平静,实际上是在用自己的意念杀死对方——我早就忘了自己的梦想,现在只想好好地奋斗着——相爱的人为什么不能在一起,那就在未来相见
  • 驱邪记

    驱邪记

    近十年来,邪教滋生,蛊惑人心,祸乱社会,其中一支流毒颇广,民间传为信神邪教,其教义以将来可去往“江南美地”为诱惑,牵引并控制许多无知世人,致使许多人心智被其蒙惑,没有家庭观没有社会观,只为心中所信的神而生,摒弃非“同类”的一切,甚至是父母妻儿。骆勤之,一介高中生,在他的家乡里便有“信神”邪教盛行,他一心学习,原本不知邪教之事,却因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遇到了邪教,并且让见识到了邪教给村里所带来的危害。骆勤之痛恨惊奇之下,决意对邪教一探究竟,但他书生一个毕竟毫无头绪,于是请来了同学百世同帮忙,百世同应邀而至。百世同身世颇艰,是个孤儿,但自幼得一个退伍军人的收养教育,一身忠义正气,且本事非凡,他与骆勤之一查之下,惊奇的发现,一个宣传邪教的外来人士,竟然在半年前去追踪一个小毒贩时见过,只是当时没有发现他竟与邪教有关,自此仗义投身江湖。
  • 浮岛

    浮岛

    脱离了陆地而存在的岛屿,是孤独的力量让它们继续在海面上漂浮下去。在无法靠岸的漫长岁月里,它们便是自己唯一的岸。四年前的夏天,陶远就像一个没有过去的人,匆忙撞进夏寅的世界里,将他们共同推向未知的洪流。命运如同一辆肮脏的车,一路卷起身后翻滚的黄沙,既无法回头,又看不清前路,只能不停地在混沌中一直往前奔去。一年前,陶远死于一次爆炸意外,他的过去和秘密随之消失在了这次事故里。夏寅依然活在陶远与她共同设定的人生里,以盗窃艺术品为生。新搭档凌彤的到来像一支闪着微光的夜灯,虽无法穿透迷雾,却能让她们照着彼此在黑夜的雾海中航行。在并肩历险的过程中,她们逐渐彼此依赖互相信任,成为最亲密的伙伴;与此同时,陶远留下的谜也被她们一步一步解开。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留足悬念,同样精彩!
  • 炼灵

    炼灵

    【起点第二编辑组签约作品】···················【纯洁版简介】主角之前,那是一个剑与魔法的年代主角之后,那是一个炼金术的年代主角之时?唔,好吧,告诉你也无妨那是一个……一个彪悍而淫荡的年代
  • 虐爱:首席总裁的独宠

    虐爱:首席总裁的独宠

    林有心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居然失败了,这对她来说不仅仅是失败,还有耻辱。想她也是永城大学的‘班花’,第一次告白居然是以那种方式告终,她绝对相信明天永城大学会炸开锅,平日里她嚣张跋扈,这下那些人终于可以嘲笑她了。越想越生气,林有心一杯接一杯的喝着酒,心里想着:让我醉死吧!明天不用面对嘲笑的嘴脸。醒来时她发现身边有一尤物,没忍住偷亲了人家,结果人家找上门来,自己傻啦吧唧的说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