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60600000032

第32章 中华典故(7)

当时,刘表很宠爱蔡夫人生的小儿子刘琮,而不大喜欢大儿子刘琦,刘琦因此很苦闷。刘备和诸葛亮来到荆州后,刘琦曾多次找到诸葛亮,请他为自己想个自全之策。诸葛亮怕招惹是非,没有答应。有一天,刘琦约诸葛亮到后花园游玩,一同登上高楼饮酒。欢宴之际.刘琦令人把楼梯抽去(古时楼房,楼梯为木制,可以搬动),然后对诸葛亮说:现在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你说我听,没有外人,请先生赐教。诸葛亮见刘琦处境确实危险,便示意说:春秋时,晋国公子申生在国内而遭害,公子重耳弃国出走而保全。刘琦听了,顿时醒悟。正好当时江夏太守黄祖死了,刘琦便乘机请求出任江夏太守。

后人用“上楼去梯”比喻极端秘密的策划;也用来比喻诱人上前而断其退路。

未雨绸缪

典出《诗经·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鸱鸮”是一种体小,嘴尖,性驯的小鸟。这首诗的作者通过一只失去小鸟,但仍努力营筑巢室的母鸟的哀怨口吻,写出它自己的辛勤劳瘁。

“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意思说:趁着天还没有下雨,用桑根的皮把巢室的空隙之处缠缚紧了,只有巢室坚固,才能免去人的侵害。

以后人们把这几句诗引申为“未雨绸缪”,意思是做任何事情都应事先准备,以免临时手忙脚乱。

胸有成竹

典出宋·苏轼《文与可画篔簹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矣。

我国宋朝有一个读书人,姓文名同,字与可。他很擅长写生,喜欢用水墨画的形式画一些花鸟石鱼、翔鹰飞燕、旭日晚霞之类。

他生平很爱竹,就在自己的寓所前,对着窗子栽植许多青竹,自己耐心地培育这些心爱的东西;从早春到隆冬,从晴天到阴雨,从早霜到晚雾,他凭窗仔细观察,品评竹叶和竹枝在每一个季节、每一种气候里的变化和不同的姿态。时间过得久了,他对竹的各种变化和姿态便十分熟悉,甚至能瞑目成形,把竹叶和他的枝干细致地默绘出来,而且每幅作品都很动人而富有生气。

有一天,他的一位知己晁补之来找他,看到了这种情况,便赋了一首诗,诗中写道:“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意思说文与可下笔画竹之前。心中早已孕育了竹的形象。故诗画家苏东坡在其所作《画竹记》中,也有“画竹必先得成竹在胸中”之句。

后来,人们用“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成熟的计划。

予取先与

典出汉·刘向《战国策·魏策一》:君予之地,知伯必骄骄而轻敌,邻国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国,则知氏之命不长矣。《周书》: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故予之。(予:给。姑:暂且。辅:帮助。)

春秋末期,晋国的一个当权贵族知伯向另一个贵族魏桓子强要土地,魏桓子拒绝了。一个叫任章的人劝魏桓子还是把土地割让给知伯。他说:“你把土地割给他,知伯必然骄傲而轻敌,而邻国必然惧怕他而互相团结起来,以互相团结的诸国之兵,来对付骄傲而轻敌的晋国,那么知伯的命就不会长了。《周书》上说的好,要想打败对方,必须暂时扶植他;要想从对方得到什么,必须先给他一点东西。”后来魏桓子照任章的话做了,知伯果然因为骄横、贪得无厌而丧了命。

后人用“予取先与”这个典故比喻要想从对方得到什么,必须先给对方一点甜头。这句成语有时也写作“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斩草除根

典出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六年》:周任有言曰:“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shān)夷蕴崇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殖,则善者信矣。”

春秋时期,有一次卫国与陈国联合去讨伐郑国。郑国的郑庄公请求陈国的陈桓公,希望讲和。陈桓公不答应,他的弟弟陈五父劝他说:“与善人亲近,与邻国和睦相处,是最宝贵的东西,不能失掉。我看还是与郑国讲和吧!”

听了弟弟的话,陈桓公很生气,说:“宋国和卫国是强大的国家,我害怕他们难为我;可郑国是一个小国,我去攻打它,它难道还能把我怎么样呢?”于是继续攻打郑国。

两年以后,郑国强大起来,派兵侵袭陈国,把陈国打得大败。邻国眼看着陈国吃了败仗,然而却坐视不救。人们议论说:这是陈国自找苦吃,长期作恶事不知改悔。古书有言,做恶事容易,这犹如燎原烈火一样,无法扑灭,必然最后将大祸引到自己头上。周朝的大夫周任讲过这样的道理:“作为国家的国君,对待恶事应像农夫对杂草一样,将它们铲除,连根挖掉,不让它们再生长出来,这样做的结果,善事才能伸张起来。”

“斩草除根”这句成语就是从这里演变来的,比喻除掉祸根,以免后患。

·品味哲理篇

东野稷之御

典出战国·庄周《庄子·达生》:东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庄公以为文弗过也,使之钩百而反。

颜阖遇之,人见曰:“稷之马将败。”公密而不应。

少焉,果败而反。公曰:“子何以知之?”

曰:“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

东野稷给鲁庄公表演驾车的技巧,进退笔直,左右旋转就像画圆规,处处合乎驾车的规矩。庄公认为这种驾车的姿式就是天下最美的了,又让他在路中间原地来回反复绕圈子。

颜阖见到这种情况,便去见庄公,说:“东野稷的马将被毁掉。”庄公闭口不搭理他。

一会儿,东野稷果然失败回来了。庄公这才问颜阖说:“你凭什么知道要坏事呢?”

回答道:“他的马体力已消耗完了,却还要继续驱使它,所以说一定会毁掉。”

后人用“东野稷之御”比喻做任何事情,都要适可而止,不应过分。这就是使主客观统一,主观愿望不超过客观条件的许可。盲目逞能,忘乎所以,以致超出客观条件所许可的限度,是没有不失败的。

佛道自尊

典出清·石成金《传家宝·笑得好》:一庙中塑一老君像在左,塑一佛像在右。有和尚看见曰:“我佛法广大,如何居老君之右?因将佛搬在老君之左。”又有道士看见曰:“我道教极尊,如何居佛之右?”因将老君又搬在佛之左。彼此搬之不已,不觉把两座泥像都搬碎了。

一所庙堂上塑着两尊泥像,左面是老君,右面是佛祖。一天,有个和尚走来看见,不满地说:“我们佛法无边,怎么能屈居老君之下,放在右边呢?”于是就把佛像搬在老君像左。后来,又有一个道士看见,不平地说:“我们道教极其尊贵,怎么能屈居佛教之下,放在右边呢?”说着又将老君像搬在佛像左面。

就这样,彼此不停地搬来搬去,最后竟然把两尊泥像都搬弄碎了。

后人用“佛道自尊”的这个典故告诫人们,光有良好的动机和愿望而不看客观效果,并不是真正的好心。

狐裘而羔袖

典出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十四年》:余狐裘而羔袖。

春秋时期,卫国的右宰相名字叫毂,他居官清正、辛勤,很有政绩,可是却不善于打仗。在一次战争中,他率领的军队被打得大败,毂逃了回来,听候处分。卫君和大臣们商议后,认为丧军辱国,罪很大,决定判处他死刑,问他有什么辩护的意见没有。毂说道:“就这次打仗的失败而言,您的处分是适当的,我决不为此而辩护。但是,我正如谚语说的,是‘狐裘而羔袖’者也,你们可不可以整体地评价一下我的功过呢?”卫君听了,回忆起毂一生的功绩,于是下令赦免了他的罪行。

“狐裘而羔袖”,是说:一件袍子,整体都是用极贵重的狐皮做的,只有袖子用的是贱价的羊羔皮。

后人用“狐裘而羔袖”这个典故比喻大体很好,只是稍有不足之处。

解铃还须系铃人

典出明·瞿汝稷《指月录》卷二十三:金陵清凉泰钦禅师,性豪逸,众易之。法眼独契重。一日眼问众:“虎项系铃,是谁解得?”众无对。师适至,眼举前语问,师曰:“系者解得。”

一金陵清凉山法灯禅师,还是一个普通的小和尚的时候,聪明机智,性格豪迈,并不一天到晚念经拜佛,大、小和尚都瞧不起他,只有主持方丈法眼禅师特别器重他,以为他对佛学造诣领悟最深。一天,众和尚聚会听法眼讲经,法眼突然向大家问道:“虎项金铃,是谁解得?”半天,没一个人答得出来,恰值这时,法灯从外面进来,法眼禅师又把这个问题问他,法灯不假思索地答道:“是谁把铃子系到虎颈上去的,谁就能解下来。”法眼禅师非常赞赏他的回答,向大家说道:“听见没有?你们轻视他不得呢!他将来的成就必定高于你们。”后来,法灯果然成为一代名僧。

后人用“解铃还须系铃人”这个典故比喻谁惹出来的问题,仍应由谁去解决。

盲人摸象,各执一见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四:有僧问:“众盲摸象,各说异端,忽闻明眼人又作么生?”师曰:“汝但举似诸方。”师经行次,众僧随从。

古时候,有个皇帝召集了一批瞎子,让他们各摸大象的一个部分。等他们摸完了,然后逐个问他们:“大象是什么样子的?”摸象牙的人说:“大象像一个长萝卜。”摸耳的人说:“它像一只簸箕。”摸头的人说:“它简直是一块大石头。”摸鼻子的人说:“不,它像一根木杵。”摸背的人说:“它像一只大床。”摸肚子的人说:“怎么我觉得它像一只大瓮子呢?”摸尾的人说:“你们说的都不对,大象像一根绳子。”他们各根据自己的触觉各执一见,争论不休,其实谁也未见整体,都说错了。

后人用“盲人摸象,各执一见”的谚语比喻不见整体者必执偏见。

临河而钓

典出《淮南子·人间训》:夫临河而钓,日入而不能一鯈鱼者,非江河鱼不食也,所以饵之者非其欲也。及至良工执竿,投而擐唇吻者,能以其所欲而钓者也。

有个人坐在河边钓鱼,直到日薄西山也没有钓上一条鱼。这并不是因为鱼不贪食,而是因为他所用的钓饵,不合鱼的口味。

等到另一个善于钓鱼的人执竿垂钓,鱼儿纷纷上钩。这是因为他能够用鱼爱吃的东西做钓饵的缘故。

后人用“临河而钓”的典故说明,只有根据事物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办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两个人在同一地方钓鱼,收获如此悬殊。两个人从事相同的工作,所得却往往不同,其中既有认识问题,也有方法问题。

前车可鉴

典出《汉书·贾谊传》:前车覆,后车诫。

贾谊,是西汉时洛阳人,有一次,他上治安策给汉文帝,讲述治理国家的道理说:“秦朝的时候,宦官赵高教导秦始皇次子胡亥,单教他怎么去处决犯人,他所学习的,不是斩杀犯人,就是灭绝犯人的全族!”

秦始皇崩于沙丘,次子胡亥做了皇帝,第二天就射杀人了。有人用忠言去劝他,他认为是诽谤;有人给他贡献治国的计策,他认为是妖言。他杀起人来,简直像割草一样。难道胡亥的本性生来就是那样凶残吗?不是的,因为是教导他的人,教得不合道理罢了!俗语说:“不熟悉做官的,只要看他所办的公事成绩如何就可以知道!”又说:“前车覆,后车鉴”这一句成语,它的意思是教人注意从前自己或别人做事的失败,作为后来做事的警戒,要特别小心,不可再蹈从前失败的覆辙。

这是用来警惕自己劝喻别人做事要谨慎的话。这句话也有人叫做“前车之鉴”,也有人用“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都是同一意义,都是劝人不要再蹈从前覆辙的话。

师旷调琴

典出元·刘基《郁离子》:晋平公作琴,大弦与小弦同。使师旷调之,终日不能成声。公怪之。师旷曰:“夫琴,大弦为君,小弦为臣,大小异能,合而成声,无相夺伦,阴阳乃和。今君同之,失其统矣。夫岂瞽师所能调哉?”

晋平公让人作了一张琴,琴上的弦精细一样,没有大弦、小弦的区别。

琴作好后,他让乐官师旷来调音。师旷调了一整天,也没调出个曲调来。

晋平公很不满意,怪怨师旷不会调琴。师旷回答说:“一张琴,大弦为主,小弦为辅,大弦小弦各有各的用途。它们彼此配合,才能合成音律;它们有条不紊,才能奏出和谐悦耳的音乐。您现在把琴弦搞得一模一样,破坏了它们应有的系统。这样的琴让我怎么调呢!”

后人用“师旷调琴”这个典故说明:人们要进行正常的生活和有秩序的生产,就必须以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分工协作。

未分香臭

典出南朝·梁元帝萧绎《金楼子》:昔玉池国有民,婿面大丑,妇国色鼻齆(wèng,鼻齆,指因鼻孔堵塞而发音不清)。婿求媚,此妇终不回家,遂买西域无价名香而熏之,还人其室。妇既齆矣,岂分香臭哉?

世有不适物而变通求进,尽皆此类也。

从前,玉池国有户人家,丈夫长得奇丑,妻子生得倾国倾城,但是患有鼻塞病。丈夫向妻子讨好,但这妇人始终不愿回家。丈夫就买了西域出产的名贵熏香拿回来点燃,把妻子接回家来。但妻子鼻塞不通,怎么能够分辨出香臭来呢?

世界上凡是用不适当的办法去求得变通进取的,都是这一类人呀!

这个寓言揭示了光有良好的愿望,而对具体情况缺乏实际的调查研究,就不能对症下药,得不到如期的效果。此为主观主义者戒!

一动不如一静

典出宋·张端义《贵耳集》:孝宗幸天竺及灵隐,有僧端相随。见飞来峰,问端曰:“既是飞来的,如何不飞去?”对曰:“一动不如一静。”

杭州西湖有个小山峰名叫飞来峰,据说有个印度和尚看到它,惊讶地说:“这个山峰原来是坐落在西天灵鹫山前的,怎么会飞到这里来了呢?”听到这话的人说:“你怎么知道它是西天飞来的呢?”印度和尚说:“这峰中有个老猿,常常出来到灵鹫山听佛讲经,我见过多次,不信我把它唤出来你瞧瞧。”于是嘬口作啸声,果然半山腰有个老猿应声出来,向印度和尚拱手行礼,从此人们叫它飞来峰。

这年,南宋孝宗皇帝到西湖游玩,看到飞来峰,就问跟随他一起游湖的和尚僧端:“这峰既然是飞来的,那么它为什么不再飞走呢?”僧端非常巧妙地回答道:“谚语不是说‘一动不如一静’么?”他的回答,一方面宣扬了佛教动不如静的哲学思想,一方面规劝孝宗皇帝不要在政事上经常更变,骚扰百姓。

后人用“一动不如一静”这个典故比喻没有把握或无益的事,还是不做为妙。

一日千里

典出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允传》:同郡郭林宗尝见允而奇之,曰:“王生一日千里,王佐才也。”

东汉时,山西太原有一个叫王允的人,字子师,他在少年时便以聪敏称于乡里,当时和他同乡的大学问家郭泰(字林宗),和他见面相谈之下,大为折服,事后尊崇地对人说:“王生一日千里,王佐才也。”意思是说:王允的学问进步得很快,真是一日千里,将来必定是辅助帝王成大事业的人!

从此以后,郭泰便和他成了要好的朋友。汉献帝时,王允曾做过司徒这个官职。那时,适值董卓专权,挟持了献帝,荒淫凶暴,整个朝廷弄得乌烟瘴气,老百姓也非常痛苦。王允表面上附和他,而暗中结交吕布(董卓的义子,勇武过人),密谋除掉他,后来终将董卓刺死,但王允却因不听从吕布除恶务尽的劝告,结果被董卓的部将李催、郭汜所杀。

后来的人,便根据郭泰称赞王允的话,将“一日千里”引为成语,用来比喻在学习中或工作中进步得快,或是一件事物发展得很快。

远水不救近火

典出战国·韩非《韩非子·说林上》:鲁穆公使众公子或宦于晋,或宦于荆。犁组曰:“假人于越而救溺子,越人虽善游,子必不生矣。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也。今晋与荆虽强,而齐近,鲁患其不救乎?”

同类推荐
  • 行业特色高校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行业特色高校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本书系统阐述了行业特色高校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有关理论和实践。主要内容包括:工程应用型人才的范畴和基本理论,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顶层设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高校和社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校企协同教育机制,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实施保障的质量监控体系等。本书适合工科高等院校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教师、研究人员、管理干部阅读与参考。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三辑——秘密花园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三辑——秘密花园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美国语文:美国中学课文经典读本(英汉双语版)

    美国语文:美国中学课文经典读本(英汉双语版)

    1826年,麦加菲离开华盛顿学院,成为迈阿密大学语言学教授。一年后成婚,共养育了5个孩子。1829年,他成为一名牧师。在迈阿密大学的这段时期,他开始为美国孩子编写教材,即著名的《麦加菲读本》(中译本名为《美国语文》)。
  • 北京市中考试题精粹(数学)

    北京市中考试题精粹(数学)

    考虑到中考本身的延续性和继承性,近年中考真题成为研究当地命题导向的最直接途径,因此本书收录了2009—2011年北京市中考真题。经过细致分析研究,编写组精心选编了北京市2010、2011年各区优秀中考模拟试题,以供读者进行强行强化训练。这些试题知识覆盖面全,类型齐全,难易适度。试题、答案翔实准确。试题均依据中考正式样张或模拟考试原卷编写,不使用网上试题。
  • 应用写作教程新编

    应用写作教程新编

    《应用写作教程新编》,一仍原先《应用写作教程》的框架,内容分为“上编”和“下编”两大部分。上编为“基础知识”部分;下编为“文体知识”部分。基础知识部分是在高中语文课的基础上把写作划分为“主题”、“材料”、“结构”、“表达方式”、“文风”和“拟稿与修改”等六章,分别力求准确阐述其精华和要义,以作为应用写作过程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和学以致用的目的。
热门推荐
  • 崆峒山文化研究论文集2007年卷

    崆峒山文化研究论文集2007年卷

    文章讲述的是:崆峒文化价值的多维性与多层次性,关于崆峒文化研究的一些思考程金城,崆峒华夏远古文化之源刘亚民刘启文等内容。
  • 货币王朝(上)

    货币王朝(上)

    天,几乎没有人不知道花旗银行,但是却极少有人知道罗斯柴尔德家族。这个犹太家族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国际金融集团,并且曾经一度统治欧洲金融界。据说。到1850年,罗斯柴尔德家族就已经积累了价值60亿美元的财富。因此有人大胆测算,今天的罗氏家族资产应该超过了50万亿美元。在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之上。究竟谁是罗斯柴尔德·如果一位从事金融行业的人。从来没有听说过“罗斯柴尔德”这个名字,就如同一个军人不知道拿破仑、研究物理学的人不知道爱因斯坦一样不可思议。
  • 竹马拌青梅

    竹马拌青梅

    这是大龄剩女赵晓嘟在相亲饭桌上偶遇小学死党同桌后开始“传奇”人生的故事。********************************************赵晓嘟:闭着眼睛生活,睁着眼睛睡觉。颜翼:卖的了萌,装的了傻,充的了愣,还做的了专情。加起来,却突变成一个大写的二逼。赵晓嘟很惊诧,“这世上想带绿帽子的没几个,颜翼是头一个。”颜翼很专情,“赵晓嘟,你听好,我再忙,也不会主动挂你电话。”总的来说,这就是一个看似二逼的竹马一步步吃掉实际很呆逼的青梅的轻松故事。
  • 阴人而异

    阴人而异

    待我擦擦三百多度的镜片,泡上一杯浓茶,认真的编写一个亦真亦假的故事。故事,是从一个胖子说起的。
  • 幸福其实很简单

    幸福其实很简单

    从个人幸福管理,爱情幸福管理、亲子幸福管理与家庭幸福管理四个方面出发,积极倡导一种平衡生活的理念,准确剖析爱情、家庭与事业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难题,以洗练窖智的语言解密终极幸福的真谛,告诉我们用心活在每一个当下的重要性。
  • 弑神者不甘情愿的参与了圣杯战争

    弑神者不甘情愿的参与了圣杯战争

    fate/go的同人。一个弑神者因为遇到了来自于世界外的恶意,被打飞到了型月世界的故事。然后跟黑心的大老板签署了修复特异点,我就帮你回家的契约。至于为什么说黑心,因为黑心的大老板并没有告诉他不能使用原本的力量了……
  • 忘记,不忘记

    忘记,不忘记

    在这个世界上除了爱情,还有一种无法割舍、无法代替、无法忘记的就是亲情,,,,
  • 网游之自然之子

    网游之自然之子

    不管怎么说,他还是逃离了那里……唉……话说那里的训练还是带给了他不少好处嘛……不过,竟然出来了,那么这些能力就是他的了!他可是有主角光环的人……高级任务,特殊技能,隐藏专业还有神器也都是他的了!作者要虐他也得和他商量!从他20岁通过那个该死的测验……新生活,便开始了!……风痕满意地点了点头。作者掩面……他……他身为作者……竟然被自己笔下的人……威胁了!飙泪……写文有风险,塑造人物需谨慎!
  • 难道我们剩下的只有过去

    难道我们剩下的只有过去

    有些爱情轰轰烈烈天翻地覆,可结束时终究还是要化云成烟。除了你自己,没有谁会记得爱有多深,恨有多重,痛有多难熬。在追逐爱情的荒漠中,无论你付出过多少得到过多少,总难免有一天发现自己落了单。从此一个人在漫无人烟的荒野里,踽踽独行。
  • 邪魅校草恋上大毒枭之女

    邪魅校草恋上大毒枭之女

    在消息公开后,作为大毒枭的女儿的沈乐妍在任何人那都抬不起头来了,在学校里,她受尽了冷眼和谩骂,见到她的人从来都不会忘记讽刺几句,但沈乐妍早已在种种不幸中学会了坚强和无视,她逐渐变得冷漠,不在意这些流言蜚语。直到他的出现。也像一个世俗的人一样,但却那么霸道,此后除了他再也不准任何人欺负她。‘呵,一个大毒枭的女儿,还那么高傲。’天使般的面孔却用恶魔般的表情,说出来的话也是。沈乐妍任他百般羞辱,硬是不理他一句。吃了一次闭门羹后,蓝亦风却以照片逼迫她开口。与他同样的另一个恶魔,却为了她而变得温柔。究竟哪个恶魔能够俘获她的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