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58300000031

第31章 社会(1)

(第一节)民族

二千多年前,境内先后有月氏、匈奴等民族游牧狩猎。汉得河西后,设郡置县,徙内地居民实边垦殖。至唐,一直为汉族和少数民族杂居地区。唐安史之乱后,为吐蕃所据。宋、元时,吐蕃人、西夏人和蒙古人在此环湖放牧。21世纪初出土的西夏扁壶元瓷等就是这一历史的实物。明洪武时,境内只有少数蒙古人生活在沙漠草原地带。军营里和屯垦队伍中,几乎是青一色的汉族人。清时,由于八旗军的驻防和满族官员的迁调以及明遗蒙古族的归附,区内再次为多民族杂居之地。康熙时,县人孟良允开设“同文社”,招纳汉、满、回、蒙、藏等民族的学子入社学习,一时成为盛举。乾隆时,阿拉善蒙民受朝廷特许驻牧于县境东北。因蒙人生产、生活习俗与汉民族有异,加之天旱少水,草场渐为荒漠,便逐步流向大漠深处。至清代末期,境内少数民族已经寥寥无几。

民国时,境内除个别公务人员系少数民族(多为回族)外,常住居民99%以上为汉民。县北柳林湖与内蒙阿拉善盟旗毗连,长期以来,交往频繁,偶而也有汉蒙通婚者。通常是汉民或嫁或娶,移住于蒙地者多,蒙民男女落户于本土者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族构成状况同民国时期无大异,只是因工作调动及婚姻等因素,使该县从未有过的彝族、土族等民族人口定居于民勤县。1953年人口普查时,全县22.44万人中,有回族5人。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有少数民族78人,其中回族22人,藏族26人,蒙古族10人,满族11人,彝族8人,土族1人。

至1985年底少数民族人口居住城市的20人,农村的58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有少数民族110人,其中回族22人,藏族23人,蒙古族21人,满族12人,彝族7人,土族25人,维吾尔族1人,裕固族1人。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少数民族增加到14个,人口达298人,其中回族132人,藏族39人,蒙古族51人,满族7人,彝族9人,土族19人,维吾尔族4人,裕固族1人,苗族3人,壮族1人,布依族3人,朝鲜族4人,东乡族18人,土家族5人。

(第二节)人口迁移

据姓氏谱碟记载,民勤今日的居民,其历史户籍大体可分为因戍边而入籍、由宦游而侨寓、缘商贾而居家、伙移民而安室和当地土着五种。

一、天下民勤人

旧志载永乐十五年(1417年),全县有2413户、6517口,到一百余年后的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却成了1871户、3363口,全县人口减少了52%。清初,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人丁兴旺。乾隆时,开垦柳林湖,全县人口增至7万人,仅柳林湖就有2498户。期间,民勤人口就开始向新疆迁移,以求官、谋业或耕牧,先后定居奇台、库车、乌鲁木齐等地。

道光年间全县人口达到18.45万人。同治年间因饥荒、兵荒、疾病,人口减少2万人,外迁内蒙、新疆1万人。民国6年(1917年),民勤逃难他乡4万余人,两年人口下降6万余人,全县人口只有12.5万人,是道光年间的三分之二。民国16年(1927年),民勤发生强烈地震,人口死亡和外流严重,人口大量向毗邻的内蒙古阿拉善盟、河套、新疆、宁夏银川等地迁徙。民国18年春,马仲英杀戮市民达4600人众,农村居民闻风而动,远遁他乡。民国24年(1935年),全县人口恢复到13.5万人。期后,饥荒接踵而至,苛捐杂税繁重和征丁有增无减,贫困至极的人出走谋生,有的惨死路边沟壑。到民国29年(1940年)时,人口下降到11.1万多人。

民国37年(1948年),全县仅存10.441万人。在内蒙古、新疆、宁夏、陕西等地因仕途、经商、谋生的民勤籍人约50万之众。时有“天下有民勤,民勤无天下”之民谣。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芳草湖农场系清乾隆与嘉庆年间镇番(民勤)县移民屯垦所在地,原名“镇番户”,1952年改名为“正繁户镇”。据王氏族谱载,仅王氏族人达三千余众。在移民新疆途中,也有半途流落于张掖、酒泉、安西、敦煌等地者。

1949年9月,民勤解放后,外流人口纷纷返乡。至1949年末,全县有户3.72万,人口19.97万。

1957到1963年,自然灾害严重,浮夸风泛滥,县域人口外流加剧,全县人口从1956年底的24.15万人降到17.6万人,减少6.5万。近5万民勤人流入内蒙古自治区,定居在内蒙古巴音、河套、吉兰太、额济纳、阿右旗等地。

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全国大办工业,为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县域大批青壮年劳动力因招工外走他乡,在兰州、白银、武威、金昌等地定居。80年代,石羊河来水量逐年减少,湖区居民人均耕地不足2亩,且无正常经济来源,大批居民举家外迁北走内蒙、西上新疆自谋生路,生态难民越来越多。西渠镇煌辉村原有8个社,200多户,从1986年开始,村民迫于生计奔走他乡,2000年达到最高峰,净剩91户,其中3到6社只剩2~3户。煌辉村4社原有居民24户,这些人绝大多数搬迁到省内其他地方和临近的内蒙古等地,2003年只有盛汤国、盛禹国兄弟2户、5人。

2003年1月起,县政府为保护持续恶化的生态,通过投亲靠友、教育移民等方式启动政府移民计划,有组织地把湖区人口向县外迁移,但更多的移民是自发的迁移。是年,县政府分四批迁移1037人,抵达新疆奎屯、昌吉、军湖、芳草湖等地农场。当年向外迁移1615人。1991至2005年间迁出县境67310人,迁入50429人,净迁出数16881人,绝大多为教育移民人数。1998年至2003年,湖区群众投亲靠友,去内蒙古的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和新疆的有1.2万多人。

从清代至2005年,民勤已经约有60万人迁离了故土。

二、生态移民就水

为了缓解地下水位过快下降趋势,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全县开展生态移民就水工程。1973年开始,迁大坝、薛百、三雷、羊路、新河、中渠等乡部分群众成立“昌宁开荒队”,于县城西南50千米处的尖沙窝垦殖。1983年成立昌盛乡人民政府。2004年底,昌盛乡并入昌宁乡。至2004年底,昌盛乡移民已有5个村、39个村民小组、691户、2995人。现在该处房舍毗连,绿树成荫,道路纵横,一片兴旺景象。1991年开始,县政府又组织东湖、中渠、西渠、红沙梁等乡镇部分群众向南湖乡迁移,至2004年底,南湖乡移民约有480多户2000人左右。绝大部分移民的生活条件比迁移前均有所提高。

三、人口密度

民勤县总面积16016平方公里。据民国28年(1939年)调查统计,每平方公里为12.2人。1970年,每平方公里为14人。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表明,每平方公里为15.19人,以绿洲面积计,每平方公里156.5人,每人占有耕地面积3.84亩。1991年,每平方公里为16.61人,以绿洲面积计,每平方公里171.22人,每人占有耕地面积3.77亩,人均播种面积为2.41亩。2000年,每平方公里为18.92人,以绿洲面积计,每平方公里195.01人,每人占有耕地面积3.68亩,人均播种面积为2.59亩。2005年,每平方公里为19人,以绿洲面积计,每平方公里198.9人,每人占有耕地面积3.1亩,人均播种面积为3亩,农民人均耕地面积3.6亩。

四、人口分布

民勤县为农牧业县,农村人口占大多数。1953年,全县总人口224413人,其中农村人口217254人,占总人口的96.9%;城镇人口7159人,占总人口的3.1%。1958年,大办地方工业,大量从农村招工并允许职工家属进城,至1960年,城镇人口达12404人,占总人口的6.4%。1962年调整政策,精减机构,裁减职工,压缩城镇人口,加强农业生产第一线。1964年城镇人口下降为5631人。1965年以来,城镇与农村人口相对保持稳定。

1979年后,随着工业和商业服务行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改革,劳动效率提高,农村人口逐步转向其它行业,城镇人口增长较快。1985年,城镇人口为12658人,占总人口246583人的5.14%。1990年,城镇人口为17875人,占总人口263163人的6.79%。1995年,非农业居民为23567人,占总人口279809人的8.4%。2000年,非农业居民为27643人,占总人口302987人的9.12%。流动人口也逐年增加,2000年达14324人,占总人口302987人的4.73%。2005年,非农业居民为63930人,占总人口309000人的20.7%。

(第三节)人口构成

一、性别构成

1972年以来,民勤县一直倡导男女平等的婚育观念。1998年开始,又开展了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坚决打击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人工引产。1990年7月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全县共有57839户、258947人,其中男130118人,女128829人。男女性别比为101:100。1995年底全县年未总人口为279809人,其中男140483人,女138433人。男女性别比为101.5:100。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民勤县共有72589户、302085人,其中男155964人,女146121人。男女性别比为106.74:100。2005年、全县总人口为309000人,其中男161125人,女147875人。男女性别比为108.96:100。民勤县计生工作,由于工作扎实,成绩突出,2005年11月,被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委办公室、国家人口计生委、教育部、民政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等8部委评为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集体。

二、年龄构成

民国时期,人口出生率较高,但医疗保健条件差,小儿麻痹、白喉、脑膜炎等疾病和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饥饿,死亡者甚多,人口自然增长率偏低,人口年龄接近成年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生活条件改善,医药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幼儿成活率提高;老年人不正常死亡减少,人口呈年轻型结构。1972年后,大力提倡晚婚晚育,人口年龄结构又向成年型过渡。1986年至2005年,人口年龄结构一直处于成年型。

三、文化构成

明清时期,民勤教育事业居河西各县之首,地方人士办学设校不遗余力,考生成绩为各县之冠。明、清两代河西各县科举取士,民勤一直位居前列。民国期间,全县有各中心国民学校共计20所,教职员77名,学生1964人;国民学校141所,教职员142名,学生6245人;私立小学1所,教职员10名,学生270人。中等教育相对发达。民国23年(1934年),县长牛载坤重视发展师范教育,创办师范传习所1所。民国24年(1935年),与毛业传习所合并,改设职业补习学校,又相继改设为县立初级职业学校。民国31年(1942年)春,奉令改设为县立初级中学,有教职员20名,学生202人。

民国35年(1946年),在国内专科以上各校毕业的甘肃学生共1254人,其中民勤就有41人,占3.3%,居全省第10位。若以人口比例计算,民勤约2500人中就有一个大学生。民国后期,全县有人口11万多,学龄儿童人数约为18000人,学生总数约9400人,就学人数约占学龄儿童总数的5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重视教育程度进一步提高。据1982年人口普查统计,全县6岁及6岁以上人口为218533人,其中大学毕业生312人,大学肄业23人,高中毕业生17116人,初中毕业生35479人,小学毕业生89601人,文盲、半文盲人数66580人。

1990年7月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县6岁及6岁以上人口为225513人,其中大学毕业生1025人,高中毕业生23230人,初中毕业生60558人,小学毕业生92650人,文盲、半文盲48050人。2000年11月,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民勤县6岁及6岁以上人口为272650人,其中有研究生44人,大学本科生575人,大专毕业生4305人,中专毕业生5267人,高中毕业生30899人,初中毕业生89665人,小学毕业生109294人,文盲、半文盲32601人。

四、行业构成

历史上民勤县居民职业以农业为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工业、交通、财贸、金融、教育、卫生、气象、计划生育、邮电通讯、广播电视、乡镇企事业等各行各业均有了大的发展。1998年,中央对企业“抓大放小”的政策实施以后,个体经济得到了发展,个体从业人员增多,行业结构进一步转变。2005年,全县第一产业从业人员10.48万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0.85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3.78万人。

五、职业构成

民国36年(1947年),有议员8人、官员52人、公务员149人、军人17人、警士18人、教员129人、学生2900人、农业人口64521人、矿业从业人员47人、工业从业人员12921人、畜牧业从业人员15人、医生17人、其它从业人员3070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新生的行业不断增多,至2000年11月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被调查15975人(其中女7718人),其中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94人(女9人),专业技术人员995人(女424人),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199人(女56人),商业、服务业人员554人(女274人),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13755人(女6823人),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375人(女131人),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3人(女1人);未工作人口情况为在校学生1166人(女534人),料理家务者1543人(女1194人),离退休276人(女44人),失去工作能力者689人(女375人),未工作正在找工作者57人(女33人),失去工作正在找工作者42人(女17人),其他189人(女104人)。

六、婚姻状况

旧社会是包办婚姻,青年男女不能自主。一般讲“门当户对”,早婚早育情况突出。普通人家男婚年龄16~18岁,女婚年龄15~17岁;殷富之家年龄段略低;贫困潦倒之农民终生不婚娶,有财有势者往往一妻多妾。还有“指腹为婚”、“童养媳”、“娃娃亲”等各种陋习。

同类推荐
  • 霸隋

    霸隋

    暂停更新了,前面的写法很有点问题,但这书的构思耗费了我许多心力,等新坑挖完后,会改个写法,换个名重写,万分抱歉!
  • 卿本木匠奈何做官

    卿本木匠奈何做官

    清朝的贪官穿越到明朝天启年间当清官的故事
  • 回到宋朝当书生

    回到宋朝当书生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一个现代青年,醉酒穿越到了北宋天禧年间,光荣地成为岳麓书院的一名杂役。且看他如何从杂役变书生,又是如何从书生发迹的。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书生手无缚鸡之力,他将让你知道,事实与此截然不同。此物真稀奇,双丘隔小溪;溪下泉淙淙,丘上草戚戚;有水鱼难养,无林鸟可栖;虽非稀世珍,千古万人迷。……属于黄石的×××××××××××××××××××××PS:本书为架空,请大家不要把史实拿来比对哦,尤其是书院这一块,谢谢!!
  • 激情中国史

    激情中国史

    全诗选取了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许多重大或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作为吟唱对象,约有数百位人物相继登场,或主或次,或详或略,或独立成篇或相携亮相。约有数百件或政治或经济或军事或文化或科技等各方面重大重要或作者认为有必要叙写的事件纳入其中,共襄情的盛举,共织歌的经纬,共同演绎伟大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沧桑故事。
  • 腹黑卫子夫

    腹黑卫子夫

    “生男勿喜,生女勿忧,不见卫子夫独霸天下”。卫子夫的故事传承了2000多年,一个歌女成长为大汉皇后的传奇更是让许多人艳羡,传说这个歌女美丽、善良、性格柔和。可是,我总是不明白,人说有喜事之时不说丧气话,这个“善良女人”在被立为皇后的那一天,居然有人冒天下之大韪,送赋提醒她别晚节不保;在古代以夫为天,这个“善良女人”的皇帝丈夫也颇有几个宠妃,可她们一个个都未能得到善终;在古代以子为大,这个善良女人的皇帝丈夫好容易生了6个儿子,除了她亲生的和才出生不久的幼子,一个个都或死或不成材;人说虎毒尚不食子,这个“善良女人”总共生了四个孩子,这四个孩子一个个都未能得到想要的幸福,其中三人死于亲生父亲之手......本文为正史,即正经的历史,若有不符合历史的地方......呃,历史是什么?
热门推荐
  • 听话的老爸最伟大

    听话的老爸最伟大

    从黄金单身汉到超龄奶爸,赵宁博士描写自己与家中三位可爱的小天使,外加一位美丽慈祥女主人的家庭互动小故事。
  • 九世苍穹

    九世苍穹

    九世轮回,九段情愫。九世轮回,九段记忆。天道不公,焚天裂地。人道不公,伏尸百万。
  • 女把头

    女把头

    我的师傅是当地最厉害的“把头”,12岁起我就跟着师傅游走于长白山原始深林开始“放山”生活。我与师傅,哑巴叔,奉天首富的公子,日本学者,女记者,组成了史无前例的“放山”帮伙进山寻千年参王。由于事先各自隐藏的惊天秘密和一路上突发的状况,导致进山路线发生变化,致至于遭遇了可怕的森林硬蜱,黑蜈蚣河,蟒蜘蛛,横宽兽,巨蛤,土车子,鬼狈,仙市,食人草,鬼打墙等致命打击。人心,欲望,秘密交织在一起。到底他们此行的秘密是什么?女记者肚子中的鬼喇蛄能不能取出来?我能不能活着走出神秘的长白山原始森林呢?
  • 画影天涯

    画影天涯

    故事围绕月魔琴展开,讲述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正邪之间的爱恨情仇。
  • 还好你还爱我

    还好你还爱我

    笙歌“我行走过无数的国家和城市,满眼放去,人群中却没有一个背影像你。我想我要开始一段新的旅程,但是你的轮廓却总是在我心中挥之不去,我试着用三年的时光将你忘记,结果令你的轮廓更加鲜活,”谷铭“笙歌,我从来都不知道我有多爱你,但是我知道,失去你,我就算再快乐,也没能多快乐,你是我这一生想戒也戒不掉的毒。对你,我甘之如饴”花落花开,还记得我们的誓言吗“一生一世一双人,半醉半醒半浮生”欢迎大家入坑,呐呐,希望各位大神帮忙打广告,求推荐,求收藏,求点击,各种求
  • 藏地离奇死亡真相:天葬

    藏地离奇死亡真相:天葬

    民国年间,川中军阀混战,刘文辉的二十四军两个连队上百号人误入人迹罕至的西南藏地林区,不到一天时间,两个连队伤亡殆尽,只有四人存活。误入藏区的二十四军连长王威和军师赵二麻子在林区一处神秘的天葬台旁,意外发现十多年前阿坝藏区一位大军阀的死亡真相……
  • 乡村透视小野医

    乡村透视小野医

    小民工忽然拥有一双透视眼,从此命运翻转,喝醉烈的酒,睡最靓的妞,成为世界上最牛逼的男人……
  • 牛顿也吃苹果

    牛顿也吃苹果

    初次听到她的名字的时候,盛繁一脸坏笑:“你叫谭晴?那你是不是天天说爱啊?”谭晴不为所动:“那你岂不是剩饭(盛繁)?”盛繁颇为嫌弃:“就知道吃。”“……”当青铜般的谭晴撞上史诗一样的盛繁,谁先超神呢?
  • 复仇两姐妹

    复仇两姐妹

    她是世界上世界第一的木氏集团,她是世界第一的木氏集团的副董事长。她们的复仇,会发生呢?
  • 上仙请走开

    上仙请走开

    身为狐族的唯一女王竟然被一个上仙嫌弃了?我说:冷言大仙你不是冷血无情吗?冷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