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41800000042

第42章 我跳到坑里,把自己头上早已淋湿的军帽摘下,戴在她的断颈上(4)

演出时,在坑道里无法站立——坑道太矮,廖沙和赵玉林总是蹲着或跪着拉风琴和二胡;而我和刘冬茹唱歌时,因洞里闷热缺氧,都不止一次晕倒过去……尽管困难很多,我们也比连队战士相对安全——他们每天还要爬在泥泞的战壕里,和进攻之敌浴血奋战;即便是尸臭熏天,他们也腾不出手来捂一会儿鼻嘴……更让人难过的是,他们中每天都会有一批人死伤,而遗体无法及时运下去,只好任凭日晒雨淋,很快腐烂……

终于有人顶不住了——

我们上阵地的第二天,就听说夜里七连一个安徽籍战士用手榴弹自伤,炸掉了一只手。他抱着炸掉手的那条伤臂,一路淋血回来,对连长说,是去下边水沟边喝水,不小心碰掉了一颗开了盖的手榴弹,把手给炸了。指导员将信将疑,便亲自下到水沟边查看,用手电一照,发现水沟边一棵树的树枝上挂着一根挂环的手榴弹拉弦,树干上还溅着些斑斑点点的鲜血和肉沫子——显然,这个战士是把手榴弹的拉环挂在树上,使其爆炸自伤;却不料一下子炸掉一只手,血流不止,疼得乱叫。

当下,连里把这个情况向上汇报,上面下令让把这个自伤的兵押送师军法处审判。后来,军法处把他判了死刑,准备押回阵地枪毙;却因为他伤口流血过多,没等到执行人就死了。

我们还亲眼见识了一个自伤的士兵:

一天,我们把广播宣传站转移到九连阵地时,九连指导员告诉我们,说是团指挥所蔺政委打来过电话,指示我们要保证文工队同志们的安全。

“我们想知道,你们演节目,搞对敌广播,什么情况下容易出危险?”指导员问道。

“不用特别照顾我们,”廖沙回答,“我们来执行任务,不能给连队添麻烦。”

“我们也是执行任务——保证你们的安全,”指导员笑道,“配合一下吧,说说危险情况?”

“要说危险,也就是安喇叭接线,容易挨炸……”廖沙说,“不过这跟连队战士们比,危险程度差远了!”

廖沙说的安喇叭接线容易挨炸是实情——只要广播响起,敌人总会向广播响起的地方开炮,时常炸断电线;出去接线时最危险……

“好啦,明白了!”指导员说着便吩咐通讯员,“去把杨财找来!”

一会儿,一只脚包着纱布,趿着没系带的胶鞋,却用绳索把鞋绑在脚上以防脱落的杨财,一拐一拐地快步走来。

“杨财!”指导员大喝道。

“到!”杨财立正回答。

“你的任务——给广播站安喇叭接线!”指导员命令道,“要保证广播的正常进行!”

“是!”杨财又响亮地回答。

“廖教员,”——指导员像连队习惯称呼文工队的同志为文化教员一样称呼廖沙,“廖教员,你们就让他干吧……”

“不用,”廖沙摆手,“我们自己完全可以干,再说,我们熟悉接线……”

廖沙和我们都不愿给连队加负担。

“接线嘛,把断头连上,一教他就会。”指导员一挥手,做了决定,“就这样廖教员,你们摇发电机的摇发电机,念朝语广播稿的念广播稿,唱朝鲜歌子的唱朝鲜歌——都必须在坑道里边……把电线从坑道里放出去,把大喇叭安到外头,这外头的活儿都让他干——他叫杨财,你们对他监督使用……”

监督使用?

这个词儿搞得我们有些发懵。

很快我们便了解到:这个杨财是个自伤者。他是用冲锋枪打断了自己一根脚趾头,慌称是枪走了火。被连队干部识破后,态度还老实,承认自己是怕死,“想老婆”。连队把这个情况上报后,师军法处决定,判杨财半年徒刑——就在连队阵地上执行,监督他的表现。

你应该承认,当时军法处对杨财的处理是“因地制宜”的好办法。自伤者的目的就是想借故脱离前线,避免死亡;那么,执行半年徒刑的地点放在前沿当然是恰当的。这样做,一是省去向下押送的麻烦,再就是可以对阵地上其他意志动摇者起到警示作用:自伤者不但达不到目的,反而背上耻辱的印记。还有一条,这是地上死尸泥泞、空中弥天尸臭的前沿阵地,比任何囚禁之所都让人更觉得难熬……

于是这位特殊士兵便派给了我们。

却不料其结果恰恰与指导员把他派给我们的目的相反——由于我们很快得知了他怕死自伤的情况,都对他非常蔑视,遇到炮弹炸掉喇叭,需要冒险接线的时候,总是不让他去,有意将他“晾”在一旁。这让他感到很难堪,尤其是我们女同志也时时流露出瞧不起他和厌恶他的目光,更使他抬不起头来。

他倒是态度不错,试图努力挽回影响——每次到坑道外接线,重新安装扩音器,他都跟着跑出去,帮着找线头,找炸飞的扩音器,尽管因脚伤显得行动不那么利索,不过看得出来,他的确是积极努力的。加之不论是出去打饭、取水等杂事,他都主动跑跑颠颠地干,还在阵地下方隐蔽处专门为我和刘冬茹两个女同志挖了个厕所,并用树枝栅拦围了个严严实实……渐渐地,我们对他开始有了些好感。

但是有一天因为文工队有人受伤,杨财被指导员一顿臭骂。

是赵玉林和一个摇发电机的战士出去接线时,赵玉林被一块炮弹片崩掉了一根小指头,让指导员知道了,赶来看望,当着我们的面怒斥杨财道:

“你滚哪儿去了?为啥不去接线?”

“我……去打水……”杨财嗫嚅道。确实,赵玉林受伤是杨财出去给大家找水以后发生的事,杨财不在现场。

也正由于他不在现场,更让指导员冒火:

“我再说一遍——以后坑道外边接线,安喇叭,都是你的事!听明白没有?”

“明白了!”杨财立正回答,同时把乞求的目光转向廖沙和我们几人——那目光的含意我们明白:高抬贵手吧,别让我为难了——把所有危险的工作都交给我吧……

“你记住:文工队的同志们再有负伤的,哪怕是断根指头,你小心脑袋!”指导员声色俱厉地警告杨财,“知道七连那个用手榴弹炸掉手的熊兵吧?军法处判了枪毙!也是一个死,最后家里连个烈士阵亡通知书都收不到……”

指导员这番话确实对杨财起到了很大的震慑作用——指导员离开后,他闷闷不乐好半天。

两天后,杨财真的因接线而阵亡了——

那是一天黄昏,敌人停止了当日的进攻。阵地上硝烟尚未散尽,空中浓云压得很低,似乎要和阵地的烟尘搅在一起……这时候,我们的朝语播音开始了——坑道里,崔哲对着麦克风,用叽哩咕噜的朝语在诵读一篇宣传材料。廖沙跟我们开玩笑,把几个美军将领的名字连在一起快读,模仿崔哲的朝语话音:“克拉克泰勒杜鲁门,克拉克泰勒杜鲁门……”

“轰隆——轰隆——”敌人开始了炮击。

崔哲少尉加快了读稿的速度,但是最后还是没有读完,扩音器便没声了——一声剧烈的震动响过,麦克风便没有了回音。

“准备检修!”廖沙站起身来。

这时,摇发电机的战士和赵玉林都争着要求出去接线,却见杨财噌一步跃到洞口——脚伤似已毫无影响,他张开两臂拦住大家,含着泪说:

“求求同志们,给我悔过的机会吧!我能干好,你们摇电的摇电,广播的广播,一会儿,咱一准让喇叭再响起来!谁也别动,让我一个人去!”

说罢,他一人钻出坑道口,冒着炮火,爬到一处石崖西侧接线……果然,没过几分钟,线路接通了,麦克风有了嗡嗡声,崔哲抓紧时间,又开始了诵读稿件……

与往常不同的是:接线的人并未返回。

待崔哲读完广播稿件后,看到杨财还没返回,大家觉得不对,便派人出去查看,才知道杨财负了重伤。

原来,杨财去接线时,发现电线炸断了,却找不到线头;好容易把两根断头都找到,却短了一截,接不上;他便用双手一手捏一根线头,用自己的身体把线路连接起来……扩音器里又响起了洪亮有力的朝语播音,紧跟着,敌人的炮弹又呼啸而至……

杨财胸腹和大腿好几处被炸伤,昏迷过去,手中却还紧紧攥着连接扩音器的线头!

我们把重伤的杨财抬到石崖的背弹面,喊卫生员来为他包扎。指导员也闻讯赶来看望。

暮色将至之际,杨财在人们的呼唤中渐渐苏醒了片刻。望着指导员,他愧疚地喃喃说道:

“指导员,我,对不起战友……我给咱们连抹黑了,给志愿军抹黑了……我一时糊涂,不知怎么的,就干了蠢事……”

“不提了——过去的事不提了!”指导员一挥手,好似要一风吹掉往事,“你还是个好兵,杨财,是个好兵……”

“指导员……”杨财的喘息愈加困难了,强挣着说出最后的话,“我不行了……我死以后,给我爹娘、我媳妇,发个通知书——革命烈士阵亡通知书……行吗?”

“你是烈士,没问题。”指导员郑重点头。

随着夜幕的降落,杨财放心地长吁一口气,慢慢合上了双眼……

中国人民志愿军阵亡名册上,又增添了一名烈士。

第十八章忽然一声轰响,烟尘骤起,那团乳黄色的绸料被气浪摧得腾空飘飞而起,离我远去

战争一天天地延续着——以某种有规律的形式被一次次地重复着:你可以看到,在一些被双方拼力争夺的山头上,一阵猛烈的炮火轰击后,一批南朝鲜士兵向山头进攻……激战一阵后,双方各在堑壕和山坡上丢弃一批尸首,然后进攻一方退下,防守一方抓紧整修工事……下一次的厮杀,又会以同样的方式重复……在这种拼死争夺中,我们的主阵地从未丢失过,只是不断有新的连队投入。部队中有句老话: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而当时战场的实情是:铁打的阵地流水的兵。譬如像元宝山阵地,就是轮换制防守:打光一个排换一个排;打光一个连换一个连……在那些或是豪雨如注、泥泞不堪,或是酷日暴晒、尸臭熏蒸的日日夜夜,你会觉得忍耐已到极限,再难坚持哪怕一个小时,但是最后你会惊叹人的承受力:居然一天又一天地苦熬苦撑下来……

却不料后来廖沙遭遇的厄运给了我们沉重的打击,使我的神经险些崩溃——

那天整整一上午,敌人没有进攻;但是从观察敌阵的情况看,敌人显然在集结兵力,似乎将有较大的攻击行动。午后,我们到前沿一个排的坑道里进行宣传鼓动,激发战士们的战斗热情。我们除了留下一个战士看守发电机和广播器材外,其余人都上阵,连崔哲也参加我们的小合唱,为的是使声音更加洪亮。

那些日子,在前沿阵地,文工队确确实实受欢迎。尤其是我们女队员在前沿的出现,更可以活跃战士们的沉闷情绪。歌声一响,战士们更受鼓舞。

那天,廖沙领我们走进屯兵的坑道时,看见战士们一个个抱着枪,在洞里倒地休息,三三两两,横躺竖卧……待我们竹板一打、乐声奏响、歌声起来,战士们很快爬起来,坐直身子,观看演出,渐渐两眼放光,来了情绪,直到发出笑声和掌声……

记得那个洞子较低矮,我们演节目时,只好半蹲半跪地将就……最后一个节目是小合唱,为了激励战士的斗志,我们唱了几首节奏明快的歌曲:《志愿军战歌》、《喀秋莎》等等。廖沙靠着洞壁,单腿跪着拉手风琴伴奏;我们背向洞口,面朝战士们半蹲着合唱……

谁也没注意从坑道口进来的三个人——一个干部两个战士,都佩着短枪。

三个来人走到廖沙身旁站下——廖沙还沉浸在伴奏的乐声中没有察觉,但是,很快他愣住了,停下拉琴的手,转头望着那位一手按在他肩头的干部。

“你是廖沙吧?”那个干部问。

廖沙脸色大变,木然地点头。

“军首长指示,要我们押送你到师军法处,接受审查!”

廖沙似乎对此已有准备,什么也没问,服从地慢慢起身,准备离去。忽然想到广播宣传站的工作,便问了一句:

“这边的工作,由谁负责?”

“移交给其他人。”那个干部显然没接到明确指示,只得临时处置。

于是廖沙最后一次行使队长职责,对我们几个人说:

“那就暂时先由崔哲和苦夏同志负责吧。”

我们都没有应声,而是惊愕地看着眼前发生的变故。

廖沙的情绪很快镇定下来,他合上手风琴,有些伤感地与我们告别:

“再见啦同志们!手风琴我带下去吧——它一直没离开过我……你们下阵地时背它会觉得很沉,你们不习惯背琴……”

“怎么回事?怎么这么突然?”我心中向自己发问,一边把怀疑的目光投向崔哲。

崔哲也看着我,圆睁双目,摊开双手,瘦脸涨得通红,一迭声地叫道:

“我什么也没说!什么也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为的什么?”

忽然想起来时,在封锁线上,廖沙与朴京淑炮火中相逢的那一幕,我双眼被泪水模糊了,再也控制不住情绪,失声喊叫道:

“廖沙!你不能走——你是我们的队长!是负责人!你不能走哇……”

我的情绪感染了连队战士,坑道里有人发出不满的叫嚷:

“不能走!我们要看节目!”

“廖教员是好人!”

“死人堆都挺过来了,还不是好样的!”

——有人试图到坑道口阻拦。

“都让开!”那个负责押送廖沙的干部喊道,“乱叫唤个屁!这是上级首长的命令!”

“他犯了啥错嘛?”有人问。

“他犯了群众纪律,乱搞腐化!”

这一下,没人再言语了。

廖沙被押出坑道,我们默默送了出来。战士们也陆续跟着出了坑道……

“再见了!同志们——”廖沙返身向我们招手,“坚持到最后胜利!”

“廖沙——”一声悲恸的呼喊。刘冬茹分开众人,泪眼婆娑地走到廖沙跟前,欲言又止,欲言又止……

“你,真傻呀……”冬茹哭了。

“冬茹,我是个混蛋……我对不起你……别管我了,自己多保重吧!”廖沙说罢,掉头离去……

“喂,教员同志,”一个战士挤到我身边,递上一个军绿布的套子给我,问道:“这是廖教员丢下的吧?”

我接过一看,正是廖沙手风琴上用的布套——走得匆忙,忘了套上了。

“廖沙——手风琴的布套——”我喊着追上去。

我爬上堑壕,看到廖沙被几个人押着已走下山坡——阳光下,他背着的手风琴一闪一闪,放射着金属光泽。

廖沙在远处返身向我挥了挥手——这是他留在我记忆中的最后形象。

“轰隆——”炮声震响了!

“敌人炮火准备开始——赶快隐蔽——”随着喊声,大家迅速钻入坑道。

炮轰停止后,当天的一次大规模战斗开始了。那一天,从午后鏖战到黄昏,我们一次次地帮着救护伤员、运送弹药……枪林弹雨中,我们一次次跌倒在泥泞里,一次次晕眩在日晒与尸臭中。忘记了时间,忘记了死亡的威胁。血火硝烟里,我的脑海中总是浮现着廖沙的面影。内心一遍遍为之祈祷,愿菩萨保佑他,保佑我们的分队长——这位很小就投身抗日队伍的带有一半俄罗斯血统的孤儿……

一天下午,我得到了一个返回团指挥所的机会——团政治处通知,说是由军里统一下发了几份新的对敌广播材料,要我们派人去取。崔哲要自己去。我说他负责对敌朝语播音,一旦有什么意外,影响对敌宣传。我决定自己去。我对大家说,想借这个机会,到团里打听一下廖沙的情况。

大家也和我一样惦记着廖沙,也都知道阵地上的所有通讯工具只能用于保障作战联络的畅通,任何其他事情都不能随便占用,谁也不敢也不能用连队的电话向外摇,了解廖沙的境况。

太阳落山之前,我下了阵地,顺着交通壕奔向团指挥所。

原本担心像来时那样,交通沟堆满尸首,如不想从尸体上爬过,就得冒着被炮弹和冷枪击中的危险从沟沿上方爬行;但是现在情况有所改观:尸体绝大部分已被清理;只是连日雨水,交通沟底到处是积水泥泞,走时鞋子总是陷进泥里。我把裤腿高高挽起到膝盖以上,猫着腰深一脚浅一脚地趟着泥水走过去,来到团指挥所的山洞前……

同类推荐
  • 双簧

    双簧

    本书是反映当代农村少年成长的长篇小说。生动的题材,深切的感情,犀利的视角,直击当代农村少年,反映出当代农村的种种问题,引起读者的思考。
  • 齐鲁飞将军

    齐鲁飞将军

    罗荣恒元帅率领八路军一一五师东进齐鲁,在这古老的土地上曾经演过了一出威武雄壮的活剧,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
  • 幸福的闪电

    幸福的闪电

    单身女子蓝翎从小县城考研到了北京,工作、生活。以蓝翎为中心,存在三个三角,蓝翎、左恩与楼下的男人,蓝翎、左恩与左恩的太太,蓝翎、楼下的男人和楼下男人的太太。蓝翎是三个三角的旋涡,蓝翎与左恩之间的纠葛是真实的,左恩苦苦追求蓝翎已好多年,但蓝翎与楼下的男人之间无其实,唯存在于蓝翎的梦中和潜意识中……
  • 丫头你怎么又睡着了呢

    丫头你怎么又睡着了呢

    他用这些文字来记录他和“丫头”的爱情与婚姻,不是想标榜甜蜜,只想通过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每一个细节来展现用心经营爱情所得到的幸福。一开始,他只是要写给“丫头”看的,希望“丫头”能一生枕着他的这些话语入眠,后来,慢慢地变成了他感念幸福、觉知生活的源泉。
  • 黑籍冤魂

    黑籍冤魂

    《黑籍冤魂》章回体,谴责小说,彭养鸥著。小说集中笔墨描写鸦片侵入中国及泛滥成灾的情况,以一个吴氏家族世代受害于“黑籍”即鸦片的情形表现烟毒侵害之深之广,令人怵目惊心。本书主题集中鲜明,构思巧妙,广泛流传,具有深远的社会历史意义。
热门推荐
  • 柠檬喜温,栀子向阳

    柠檬喜温,栀子向阳

    柠栀知道,父亲在追求母亲时,知道母亲喜欢吃酸食,独爱柠檬。知道母亲喜欢赏花卉,单恋栀子。所以给她取名叫做柠栀。
  • 仙极

    仙极

    沧玉界邵临身怀极品天赋,得天狱玄主的传承,修幻身,闯秘境,战玄界,面对一尊尊玄主、主宰的压迫,绝不怯退,胸怀永不屈服的战意让他走上了一条逆天之路。
  • 天秤座

    天秤座

    谢谢你,陪我一起渡过的时光。她在分手的短信上说。曾经他苦苦的追求终于换来她的以身相许。然而他们的恋情一波三折。她要他抛弃红尘三千,只伴她一人。而他心里装着江山,拼着自己的事业,他们约定他功成名就就向她求婚。七年的事业打拼,他终于功成名就。准备向她求婚,然而她却与他人即将步入新婚的殿堂。他的婚戒从手中滑落,并漠然离去。然而结婚的是她双胞胎姐姐,最后终于真相大白。七年的苦苦等待终于换来一生的幸福。
  • 铁血骠骑

    铁血骠骑

    40年2月,现代军官穿越,成为满洲国吉林省一普通村民,称为马迁安。此刻正逢中国抗战艰苦时期,亦即东北抗联惨遭倾覆之时。怀有朴素爱国情感的马迁安义无反顾投入到这场伟大的反侵略战争洪流中,从一名普通抗联士兵直至共和国元勋。主人公穿插来往于东北边境抗联驻地与中国内地,在率领抗联战士们打击东北关东军的同时,也有时会在东北局势处于僵持对峙阶段时出现在延安、长江以南、东南亚,运用超前知识为祖国建立功勋。
  • TFBOYS之与爱相随

    TFBOYS之与爱相随

    陌梦薇得知失散多年的哥哥在中国重庆,就和两个女孩一起前往中国重庆,来到重庆的三个女孩和三个男孩偶然邂逅了,爱情也随知降临到他们身上。“惜雪,或许我无法给你想要的世界,但我的世界,全部给你”——王俊凯“梦薇,我会给你公主般的生活”——王源“紫莜,我一定会向全世界宣布,你是我易烊千玺的新娘”——易烊千玺
  • 中华上下五千年(2)

    中华上下五千年(2)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按照古代的传统说法,从传说中的黄帝到现在,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通常叫做“上下五千年”。期间流传有许多的神话,历史故事等。故有书《中华上下五千年》。
  • 御兽王道

    御兽王道

    一块玉佩,一个古朴的魂戒,来自地球的灵魂,创造一个御兽的神话,看主人公秦天怎么在御兽大陆翱翔俯视众生,在天空中翻云覆雨;在水中兴风作浪,与天地万兽漫步人生路。······一代御兽王者,不管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都逃不出他的掌心。一段段的奇遇与巧合,不知道是上天的安排,还是狗血的运气所致呢?他那大胆的创新精神,巧妙的运用,将创造一个御兽界的神话!
  • 仙姬北辰

    仙姬北辰

    无论世人如何、世事诸般、一路走来、却是他人棋子、最终看透的什么、笑语了什么、情何以堪、生死一念、拈花醉仙、
  • 情埃落定

    情埃落定

    是否所有的等都会有结局呢?是否争取就一定可以得到了?羽素一直以为她只要默默的等,努力的争取就一定可以得到,可以得到东衍宿的爱,但她错了。这爱从一开始认定就已经注定了结局。她等错了结局,她努力错了方向,因为自她与东衍宿相遇的时候,他的心就已经不再属于她了,已经有了另一个人了!其实,每个人都在一场爱情来回追逐,永远都找不到一个终点,当所有人都追的疲惫停下来的时候,才发现心中的那个人已经有所改变,只是执迷的不肯去接受而已!曾经,她是流离的女子,母亲为了一个不曾给过她任何的名份的男搭上整个家族的性命,却挽救那个男人的生命和江命,至死,也不曾后悔!--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花语绝恋之离落梨花

    花语绝恋之离落梨花

    (梨花的花语:纯情、纯真的爱、一辈子的守侯)孤苦无依,无人理,便叫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