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约束既定,夕时,贾乃至。穰苴曰:“何为后期?”贾对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阵约束则忘其亲,援桴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垂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返,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皆震栗。久之,景公遣使持节救贾,驰入军中。穰苴曰:“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问军正曰:“军中不驰,今使者云何?”对曰:“当斩。”使者大惧。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乃杀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遣使者还报,然后行事。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以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渡河而解。于是,穰苴乃率众追击之,遂取所亡邦内故境,率兵而归。
(自《史记·司马穰苴传》)
【译文】
春秋齐景公执政期间,晋国攻打齐国的东阿和鄄城,而燕国则侵犯齐国黄河南岸的领土。齐国军队被打败了。齐景公非常忧虑这件事。大臣晏婴为此而向景公推荐田穰苴,说:“穰苴虽为田氏门中偏房所生,可是此人论文韬能使众人归服,论武略可令敌人畏惧。希望君王用他试一试。”景公于是召见田穰苴,同他谈论用兵之事,非常高兴,就任命他为将军率兵抗击燕、晋入侵军。穰苴受任后,对景公说:“我本人一向地位低下,君王突然把我从平民中提拔起来,加官于大夫之上,士兵不会服从,百姓不会亲近。
人的地位低微就没有权威可言,因此,请求派一个为君王所宠信、全国所尊崇的人来做监军,才可以统军作战。”于是,景公答应了他的请求,派宠臣庄贾为监军。田穰苴辞别了齐景公,与庄贾约定说:“明天中午于军营门会齐。”第二天,穰苴先赶到军营,设置了测日影的标杆和计时间的漏壶,以等待庄贾的到来。庄贾向以显贵而骄横,这次又认为穰苴所率士卒是他自己的军队,而他自己又是君王委派的监军,故对如约赴军之事不很着急在意。亲戚朋友为他送行,留他宴饮,到了中午时分他还没有到达军营。田穰苴便放倒测影标杆,撤掉计时漏壶,然后进入军营,检阅队伍,指挥士兵,宣布军纪。部署完毕,待到傍晚时分,庄贾才来到军营。田穰苴质问庄贾说:“为什么过了约定时间才到?”庄贾满不在乎地回答道:“不才受大臣和亲戚们盛情饯行,故留饮有所耽搁。”穰苴厉声指斥说:“身为将帅,接受命令的那一天,就应忘掉自己的家庭;亲临战阵指挥部队,就应忘掉自己的父母;擂鼓进击的紧急时刻,就应忘掉自己的生命。如今,敌人侵入我国内地,国内人心动荡,士卒们日晒夜露于边境之上,君王为此睡不安稳,吃不香甜,百姓的性命都系在你的手里,还说什么送行呢?”说罢,就把军法官叫来,问道:“军法上对于约期而迟到的人,规定该怎样处置?”军法官回答说:“应当处斩。”庄贾这时才感到害怕起来,并立即派人飞马报告齐景公,请求解救。庄贾派出的人尚未返回时,田穰苴已按军法将庄贾斩首示众了。全军将士都震惊战栗不已。
过了好久,齐景公所派使者手持符节乘车来救庄贾,径直冲入军营。田穰苴对使者说:“将领在军中执行军务,君王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他又问军法官,说:“军营中不准车马驰入,如今使者这样干,军法规定该怎样办?”军法官回答说:“应当处斩。”使者一听大为恐惧。但田穰苴却说:“君王的使者是不可以杀掉的。”于是,就斩了使者的仆人、砍断车子左边的车辕、杀了左边驾车的马匹,并向全军示众。田穰苴让使者还报齐景公,然后又继续布置军务。对于部队的行军宿营、掘井埋灶、士卒伙食、看病吃药等事宜,田穰苴都亲自过问和布置。他还把自己那份官俸粮饷全部拿出来,供士卒们享用,自己同士卒一样平分粮食,特别是照顾到那些体弱有病的士卒。
3天之后率军出发,生病的士卒都请求跟随部队一同出征,大家奋勇争先地为报答将军的关怀而去战斗。晋军听到这个消息后,便撤兵而去;燕国听到这个消息后,也渡过黄河向北撤走,齐国的危急得以解除。田穰苴挥军追击,收复了所有沦陷的国土,然后率军凯旋而归。
十五赏战
对官兵勇敢善战的行为进行奖赏,是历代指挥员都十分重视、而且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奖赏的目的,在于激励斗志,鼓舞士气,调动广大官兵的积极性,提高部队的战斗力。但是,若运用不公,奖赏泛滥,不该赏也受赏,甚至应该赏的而不赏,那么,就会使官兵积极性受挫,也就达不到奖赏的目的和应有的作用。这是在进行奖赏的过程中,必须注意防止的问题。
【原文】
凡高城深池,矢石繁下,士卒争先登;白刃始合,士卒争先赴者,必诱之以重赏,则敌无不克焉。法曰:“重赏之下,必有勇夫①。”
【意译】
在攻城作战中遇到城墙高且厚、护城河深且宽、箭石抛射密集的情况,要使士兵争先恐后地攀登城垣;两军短兵相接,展开白刃格斗的,要使士兵奋不顾身前仆后继,都必须予以重赏来激励士气,这样就没有攻克不了的城池。《三略》指出:“在重赏激励的情况下,就会涌现勇士。”
【原例】
汉末大将曹操,每攻城破邑,得靡丽之物,则悉以赏有功者。若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妄施,分毫不与。故能每战必胜。
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第一》)
【译文】
东汉末年,大将曹操每当攻克敌人城镇的时候,对所缴获来的贵重财物,全部都用以奖赏有功将士。如果有谁勋劳显著而应当重赏的,即使赏赐千金也不吝惜;但对那些无功而妄想索赏的人,则一分一毫也不给。所以,曹操每次率军攻战都必定取得胜利。
十六罚战
赏要公正,罚要严明,赏罚分明,是治理军队的普遍规律之一。惩罚不但要严明、合理、适度,而且要果断、及时,执行要彻底,使受罚的官兵心服口服。“赏不迂时,罚不迁列”,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整肃军纪、教育部队的目的。但是,我们应该注意的是,仅靠惩罚是不能培养官兵的勇敢精神的,惩罚和训练、教育来比较,惩罚只是手段,而非目的。
【原文】
凡战,使士卒遇敌敢进而不敢退,退一寸者,必惩以重刑,故可以取胜也。法曰:“罚不迁列①。”
【意译】
在作战中,要使士兵在与敌人遭遇时,勇敢前进而不敢后退,对畏缩后退一步的,必须予以重刑加以惩处,这样就可以获得胜利。《司马法》指出:“惩罚官兵的过错要立即执行,决不姑息迁就。”
【原例】
隋大将杨素,御戎严整,有犯军令者,立斩之,无所宽贷。每将对敌,辄求人过失而斩之,多者百余人,少者不下十数人。流血盈前,言笑自若。及其对阵,先令三百人赴敌,陷阵则已,如不能陷阵而还者,无问多少,悉斩之。又令二三百人复进,还如向者。将士股栗,有必死之心,由是战无不胜。
(自《隋书·杨素传》)
【译文】
隋朝时期,大将杨素治军严整。他的部队如有违犯军令的人,立即处斩,而绝不宽容。每当将要对敌交战之时,他就搜求犯有过失的士卒而立即杀掉,被杀的人多者一次上百人,少者也不下十数人。由于杀人太多,鲜血流遍帐前,而杨素却谈笑风生,若无其事。
到了与敌对阵交战之时,他先令300人进击敌人,若能攻陷敌阵也就罢了,如果不能冲破敌阵而活着回来的,不论多少都全部杀掉。然后又派二三百人再去进攻,对于不能陷阵而生还者仍如旧法全部杀掉。将士们因此而震惧,人人抱定必死之志奋勇杀敌,所以每战都能获胜。
十七主战
指挥作战,处于进攻一方的实力一般要强于防御一方,也就是战争中“以优胜劣”规律的体现和运用。处于防御一方,既处于劣势的时候,怎样才能战胜进攻一方,也就是处于优势一方,达到以劣胜优,是指挥员始终关注和探讨的重要问题。
本文从防御作战的角度,提出不要轻率地与强敌进行决战,而是采取“保城备险,绝其粮道”的方针,消耗疲劳敌人,待其疲惫不堪、士气低落时,再集中兵力歼灭之。这对于处于劣势、防御一方,无疑是比较稳妥的作战策略。
【原文】
凡战,若彼为客、我为主①,不可轻战。为吾兵安,士卒顾家,当集人聚谷,保城备险,绝其粮道。彼挑战不得,转输不至,候其困敝击之,必胜。法曰:“自战其地为散地①。”
【意译】
在战争中如果敌方入侵我境,我方在本土实施防御作战时,不可轻易与敌进行决战。为保证我军安全期间,鉴于士兵顾虑家乡,应征集兵员,储备粮食,保卫城镇,据险抗敌,断敌粮道。从而使敌人欲战不能,粮草不济,待其完全陷入困难疲敝之时,再出兵反击,必定能够获取胜利。《孙子兵法》指出:“在本国作战的地区叫做‘散地’。”
【原例】
后魏武帝,亲征后燕慕容德于邺城,前军大败绩。德又欲攻之,别驾韩淖进曰:“古人先决胜庙堂,然后攻战。今魏不可击者四,燕不宜动者三。”德曰:“何故?”淖曰:“魏垂军远入,利在野战,一不可击也。深入近畿,致其死地,二不可击也。前锋既败,后阵必固,三不可击也。彼众我寡,四不可击也。官军自战其地,一不宜动。动而不胜,众心难固,二不宜动。城隍未修,敌来无备,三不宜动。此皆兵家所忌,不如深沟高垒,以佚待劳。彼千里馈粮,野无所掠,久则三军靡费,则士卒多毙,师老衅生,起而图之,可以捷也。”德曰:“淖别驾之言,真良、平策也。
(自《晋书·慕容德记》)
【译文】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亲率大军进攻驻守邺城的后燕大将慕容德,魏前军拓跋章部被后燕军所击败。
慕容德打算乘胜再攻击北魏军,他的别驾韩淖进见说:“古人用兵打仗,都是首先搞好战略谋划,然后再出兵攻战。现在,对魏军不能攻击的理由有四条,而我军不宜轻易行动的理由有三条。”慕容德问道:“都是些什么理由?”韩淖回答说:“魏军远离本土入侵我境,利于在平原旷野与我速战速决,这是魏军不可攻击的第一条理由;魏军深入我京都附近,已经置于死地必定拼命奋战,这是魏军不可攻击的第二条理由;魏军前锋遭到挫败,其后续部队必然固守阵地,这是魏军不可攻击的第三条理由;魏军众多,我军寡少,这是魏军不可攻击的第四条理由。而我军是在自己国土上作战,士兵恋乡容易逃散,这是我军不宜轻易出击的第一条理由;倘若出击而不胜,军心势必动摇,这是我军不宜轻易出击的第二条理由;我们的护城壕尚未修好,敌人来攻,我无法防守,这是我军不宜轻易出击的第三条理由。上述诸点,都是兵家所忌讳的问题。因此,不如凭据深沟高垒,固守防御,以逸待劳。魏军从千里之外运送军粮自然困难异常,而就地解决则现在野外又无粮食可以掠夺。这样,时间一长,就会因为消耗过大,而使士兵困毙增多。魏军长时间出征在外,其弱点就会逐渐暴露无遗,那时我军乘机奋起攻击它,便可以取得胜利了。”
慕容德听了韩淖的一席话后,十分赞赏地说道:“你所讲的这些话,真像张良、陈平为刘邦所献的谋策啊!”
十八客战
在异国作战固然有本篇所论述的优势,但不能忽略对方地形熟悉、补给方便、易于持久等优势。通常在这种情况下,进攻的一方力争速战速决,而防御的一方则通过不断消耗敌人,最终消灭对方。如果仅仅看到地理条件对官兵心理、士气的影响,而忽略战争性质和目的对官兵的影响,就避免不了失败。
【原文】
凡战,若彼为主,我为客,唯务深入。深入,则为主者不能胜也。谓客在重地①,主在散地故耳。法曰:“深入则专②”。
【意译】在战争中如果敌方是在本土进行防御作战,而我方处于进攻作战的地位时,务必深入到敌国心腹地区。深入其心腹地区,敌人就不能取得胜利。一般认为,实施进攻的一方深入敌国心腹地区,因官兵没有后退的余地,只能拼命进攻;而防御的一方因在本土作战,士兵思念家乡,容易逃散导致失败。《孙子兵法》指出:“深入敌人心腹地区作战,官兵就会专心致志的去战斗。”
【原例】
汉韩信、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赵王及成安君陈馀聚兵井陉口,众号二十万。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闻汉韩信涉西河,虏魏豹,擒夏悦,新喋血阏与。今乃辅以张耳,议欲以下赵,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勿与战。彼前不能斗,退不能还,吾奇兵绝其后,使野无所掠,不十日,两将之头可悬麾下。愿君留意臣之计。否则,必为所擒。”成安君自以为义兵不用诈谋奇计,不听,果被杀。
(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译文】
西汉初年,韩信与张耳奉刘邦之命率兵数万,企图东下井陉,进攻赵国。赵王歇和辅佐他的成安君陈馀调集部队扼守井陉口,号称20万众。广武君李左车劝成安君陈馀说:“听说汉将韩信从黄河西岸东渡,俘虏了魏王豹,活捉了夏悦,刚刚血洗了阏与。如今又以张耳为辅佐,商议要攻占赵国,此是乘胜而离开本国实施远征,其兵锋所向是不可阻挡的。但我听说,从千里以外运送军粮,士兵就会面有饥色;临时打柴割草而烧火做饭,军队就不能经常吃饱。如今井陉这条道路,车辆无法并列通行,骑兵不能并排行走,汉军行进在数百里的狭长道路上,他们的运粮车势必落在部队之后。希望您暂且拨给我奇兵3万人,抄小路拦截他们的辎重粮草;而您就凭据深沟高垒,固守防御,不与其交战。这样,他们向前无法交战,退后无法撤兵,我用奇兵切断其后路,使他们在野外掠不到粮草,不出10天,韩、张两将之头就会悬挂在将军的指挥旗下。希望您能认真考虑我的计策,不然的话,必将为他们所擒获。”成安君陈馀自以为正义之师不使用诈谋奇计,根本不采纳李左车的计策,其后果然被韩信部队所杀。
十九强战
“示弱于敌”,隐藏自己的实力和真实意图,调动敌军,使其就范,然后集中优势力量,实施突然袭击,一举歼灭敌人。这是古今中外作战中常常使用的一种有效方法和手段。
明代著名的兵书《草庐经略》(无名氏撰,但也有一说为黄之瑞撰,另一说为黄启瑞撰)中关于“虚实在我,贵我能误敌”、“虚而虚之,使敌转疑以我为实”、“实而实之,使敌转疑以我为虚”的论述,强调了作战方式贵在变化莫测,隐真示假,这一原则已经成为指挥作战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示形者在示形时,须考虑对方指挥员的个性,考虑到对方的需要,激起对方的某种欲望、意向和情绪,从而诱使对方就范。
【原文】
凡与敌战,若我众强,可伪示怯弱以诱之,敌必轻来与我战,吾以锐卒击之,其军必败。法曰:“能而示之不能①。”
【意译】
与敌军作战,如果我军人数众多、势力强大,可以假装畏惧敌军、实力弱小,以引诱敌军,敌军见状,必然轻率地与我进行决战,我则乘机出动精锐力量攻击它。《孙子兵法》指出:“能够进行战斗假装不能与其交战。”
【原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