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23900000057

第57章 毛泽东从部分小说和军事著作中读到了什么治国智慧?(11)

4月1日,毛泽东从《战争论》的第168页看起,但之后整个读书日记便中断了。他是否读完了这本《战争论》尚难推测。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上述内容的某些观点,在毛泽东于同年5月撰写的《论持久战》一文中已有所反映。

四、毛泽东《论持久战》对《战争论》的汲取和发展

1938年5月,毛泽东在撰写《论持久战》这一著名的军事论著时,直接引用了《战争论》中的论述,批判地吸收了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中关于“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战争的目的”和战争“概然性”的思想观点。

当然,毛泽东对外国军事理论的吸取,并不是简单地照抄照搬,而是批判地继承,并加以改造,赋予新的内容,使之成为自己军事理论的一部分。

毛泽东至少从三个方面对《战争论》的某些重要观点作了批判汲取和改造发展:

第一,深化了战争与政治的关系。《战争论》对战争与政治关系的论述主要集中在(第一篇第一章)和(第八篇第六章),尤其是后者,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其关于“战争无非是政治交往用另一种手段的继续”的观点。对此,列宁在读《战争论》的笔记中,曾把(第八篇第六章)称之为整个《战争论》中“最重要的一章”。但从毛泽东读《战争论》的日记看,对克劳塞维茨关于“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观点的把握,主要源于(第一篇第一章)。克劳塞维茨主要提出了“战争是政治的继续”的命题,并阐明:政治是目的,战争是手段,战争不外是政治以特殊手段的继续,政治是使战争发生的最初动机。

而毛泽东则运用共性和个性的哲学原理进一步深化了战争与政治的内在联系。一方面,毛泽东通过考察战争与政治的共性问题,阐明了战争一刻也离不开政治的原理。他深刻地指出:“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在这点上说,战争就是政治,战争本身就是政治性质的行动,从古以来没有不带政治性的战争。”也就是说,在战争与政治这个矛盾统一体中,政治属于共性的范畴,战争属于个性的范畴。要深刻认识作为个性的战争,必须先在共性的范围内,从战争与其他各种社会现象的联系中考察和研究战争。战争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虽然同社会的经济、文化、科技等因素都有广泛的联系,但其中最本质的联系则是政治。显然,战争绝不是单纯的军事行为,而是由一定时期内种种错综复杂的社会政治关系引起的,是带有政治性质的行为。

另一方面,毛泽东还通过考察战争与政治的个性问题,阐明了战争是解决阶级、民族、国家、政治集团之间矛盾的最高斗争形式的原理。他指出:“战争有其特殊性,在这点上说,战争不即等于一般的政治。‘战争是政治的特殊手段的继续’。政治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再也不能照旧前进,于是爆发了战争,用以扫除政治道路上的障碍。”这就是说,尽管所有的战争都是为了维护交战一方某个阶级的政治和经济的利益而发动和进行的,但战争不同于阶级斗争的一般形式,而是阶级斗争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最高形式;战争不同于一般的政治斗争,而是一定阶级用以解决某种政治矛盾和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特殊手段。当各阶级在相互斗争中,采用经济、思想、文化和外交等非暴力的斗争形式和手段,已不能解决阶级矛盾或不足以实现其政治目的时,便诉诸武力,由此导致战争。

第二,发展了战争目的论。

关于战争目的这一思想,克劳塞维茨是从战争抽象概念中得出来的。他认为战争既然是迫使对方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那么,“它所追求的就必然始终是而且只能是打垮敌人,也就是使敌人无力抵抗”。这是“抽象战争的目的”。实现这一目的“所使用的方法,即消灭敌人军队和占领敌人地区”。

克劳塞维茨还把战争目的区分为政治目的和战争自身的目的。毛泽东采纳了这种区分。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战争的目的”一节的开始便说:“这里不是说战争的政治目的……这里说的,是作为人类流血的政治的战争,两军相杀的战争。”不过,克劳塞维茨是从其所谓“纯概念”出发唯心地探讨战争目的问题的,而毛泽东则结合中国抗日战争的实际,唯物地阐发了战争的政治目的及战争自身的目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毛泽东进一步发挥和发展了克劳塞维茨的战争目的论。

一是毛泽东首次将战争目的明确概括为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克劳塞维茨对战争目的主要是从“毁减敌之战斗力”和“己方战斗力之保持”的意义上论述的。

而毛泽东更加明确地指出了战争的根本目的,他说:“战争的目的不是别的,就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消灭敌人,就是解除敌人的武装,也就是所谓‘剥夺敌人的抵抗力’,不是要完全消灭其肉体)”。其中,毛泽东吸收了克劳塞维茨关于“毁减敌之战斗力”论述的合理成分。

二是毛泽东联系攻防辩证地阐述了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关系。

虽然克劳塞维茨在论及“毁减敌之战斗力”和“己方战斗力之保持”的问题时,也“涉及战争之全领域而支配之的攻击与防御”,但未及展开。并且,克劳塞维茨在强调其“毁减敌之战斗力”的问题时,又往往过分夸大了“毁减敌之战斗力”的作用,因而无形中将“己方战斗力之保持”排除在战争目的之外。而毛泽东则改造了克劳塞维茨将消灭敌人作为战争惟一目的的思想,把保存自己作为重要内容置于战争目的之中,把战争目的规定为保存自己和消灭敌人两个方面,由此构成了战争目的自身的矛盾运动,并紧密联系战争的基本形式——进攻和防御,深刻地阐述了战争的目的——保存自己和消灭敌人的辩证关系。

三是毛泽东把战争目的提升到战争军事本质的高度认识。

毛泽东在联系攻防辩证地阐明保存自己和消灭敌人关系的基础上,又将保存自己和消灭敌人从战争目的提升到战争军事本质的高度,作了进一步的深刻阐释:“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这个战争的目的,就是战争的本质,就是一切战争行动的根据,从技术行动起,到战略行动止,都是贯彻这个本质的。战争目的,是战争的基本原则,一切技术的、战术的、战役的、战略的原理原则,一点也离不开它……它普及于战争的全体,贯彻于战争的始终。”这就不仅从战争指导根本法则上,更从体现一切战争行动根据的本质意义上,深刻揭示了保存自己和消灭敌人作为“军事上的第一要义”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及作用,从而丰富了战争本质论的内容。

第三,改造了战争“概然性”理论。

战争中的概然性指的是战争中根据大量现象估计偶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吸取了克劳塞维茨的“概然性”这一概念。他认为应当承认战争现象是较之任何别的社会现象更难捉摸,更少确实性,即更带所谓“概然性”。毛泽东所说的战争中的概然性,主要是指战争中的不确实性,揭示了战争现象的特点。

然而,毛泽东并非只是简单地接受了克劳塞维茨的“概然性”理论,他在更深的程度上发展、改造了克劳塞维茨的“概然性”理论。

克劳塞维茨在论述战争特性问题时认为:“战争于其客观的性质上是从属于概然性的”,“充满了可能性、概然性、侥幸性的游戏的性质……这种游戏的性质,实是贯串战争全体的,一切人类的行为中,战争最似掷骰子。”这在无形中给战争认识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与之相反,毛泽东则在承认战争具有不确实性等特性的同时指出:“我们承认战争现象是较之任何别的社会现象更难捉摸,更少确实性,即更带所谓‘概然性’。但战争不是神物,仍是世间的一种必然运动……战争的特性也使人们在许多场合无法全知彼己,因此产生了战争情况和战争行动的不确实性,产生了错误和失败。然而不管怎样的战争情况和战争行动,知其大略,知其要点,是可能的。”毛泽东还进一步从区分战争绝对确实性和相对确实性的意义上指出:“战争没有绝对的确实性,但不是没有某种程度的相对的确实性。我之一方是比较地确实的。敌之一方很不确实,但也有征兆可寻,有端倪可察,有前后现象可供思索。这就构成了所谓某种程度的相对的确实性,战争的计划性就有了客观基础。”可见,毛泽东通过批判改造克劳塞维茨战争“概然性”理论,从战争的不确实性和确实性的辩证统一上,科学阐述了对战争的认识问题。

五、组织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研究会

毛泽东撰写《论持久战》之后,仍注意继续研读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据郭化若回忆:1938年9月间,毛泽东约了十来个人,在他自己的窑洞里开哲学座谈会,每周一次,参加的有许光达、陈伯钧、郭化若,后来又有萧劲光、萧克等将军,文化人有何思敬、艾思奇、任白戈、徐懋庸等。在这期间的座谈会上,专门请何思敬讲克劳塞维茨的“战略学”内容。

另据徐懋庸回忆:当时专门请何思敬讲克劳塞维茨“战略学”的内容时,由于何思敬照着德文原著随译随讲,讲得实在不大高明。每次讲完出来时,将军们既不满意,我们也觉得索然无味。然而,毛泽东却听得很认真,还拿着一支红铅笔,在一个本子上不时地记录。我对这种态度和精神非常惊奇,因为不管何思敬讲得如何不好,毛泽东都能从何思敬传达的原著的话里,吸收到我们所不能理解的意义。

又据莫文骅回忆:为了正确领导革命,毛泽东致力于理论研究工作,不仅自己研究,还经常组织身边有关同志进行研究讨论,借以推动学习研究活动。他曾在延安凤凰山自己的住处,组织过“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研究会”和“哲学问题研究会”。采取的方式是每周讨论一次,晚上七八点钟开始,持续到深夜十一二点钟。其中,参加“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研究会”的有萧劲光、罗瑞卿、滕代远、莫文骅、叶子龙等人。《战争论》的学习讨论采用边读边议的方法。当时只有一本书,是国民党陆军大学出版的文言文译本,译文又很粗劣,读起来很不好懂。后来由何思敬直接从德文原版译出来,译一章介绍一章,并发了讲义。记得当时讨论得最多最热烈的是集中兵力问题。毛泽东说:“克劳塞维茨的作战指挥实践不多,但集中兵力问题讲得好。”

从上述回忆可以看出,毛泽东在延安曾专门组织过一个“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研究会”,并着重研究了克劳塞维茨的战略论及其中有关集中兵力的问题。其中,所提到的《战争论》中文译本,很可能是杨言昌于1937年6月翻译、由南京军用图书社出版的分上、下两卷的文言文繁体字译本。但亦不能排除莫文骅的记忆有误,所使用的或许仍是柳若水的白话文译本,而非文言文译本。因为从所研究的内容看,克劳塞维茨“战略论”是其《战争论》(第一篇)“论战争之本质”和第二篇“论战争之理论”的延续,即毛泽东有关《战争论》的读书日记的第168页之前为《战争论》(第二篇)“论战争之理论”前半部分,其后乃(第三篇)“战略论”,有关集中兵力的内容为该篇的第八章“兵数之优势”、(第十一章)“空间上的兵力之集中”、(第十二章)“时间上之兵力集中”等。

另据《人物》杂志1989年第1期载:抗战爆发后,在重庆担任苏联军事顾问团翻译的傅大庆,得知毛泽东在延安正研究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但苦于没有好的译本时,立即请缨,根据《战争论》的俄译本第3版转译。是书分上、下两册,于1940年11月由学术出版社出版,并托人送往延安。这个译本曾被朱德、叶剑英誉为当时最好的译本。毛泽东也读过这个译本。

六、新中国成立后多次谈到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自己多次谈到他研究过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除了本文在前边提到的他1959年4月在党的八届七中全会上和1960年12月同部分向他祝寿的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两次谈到外,他在1960年会见英国元帅蒙哥马利时,蒙哥马利说:“我读过你关于军事的著作,写得很好。”毛泽东谦虚地说:“我不觉得有什么好。我是从你们那儿学来的。你学过克劳塞维茨,我也学过。他说战争是政治的另一种形式的继续。”对此,毛泽东的国际问题秘书林克曾回忆说,毛泽东熟谙中外军事理论。“60年代初,他在上海会见英国元帅蒙哥马利时,谈起克劳塞维茨的军事著作,其熟悉的程度令人惊讶。同时,他还向蒙哥马利介绍了中国的孙子兵法。”

1975年秋,毛泽东会见联邦德国总理施密特时说过:“在我看来,你是一位康德信徒,但理想主义并不好。我自己是马克思的学生,我并不看重理想主义,我对黑格尔、费尔巴哈感兴趣。克劳塞维茨曾讲过很有道理的话……”遗憾的是,施密特无意中打断了毛泽东的这个谈话。

毛泽东在批评斯大林对资产阶级的东西采取全盘否定的错误做法时,也特别提到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他说,斯大林把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说成是德国贵族对于法国革命的一种反动,从而把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全盘否定了。并据此“否定德国的军事学,说德国人打了败仗,那个军事学也用不得了,克劳塞维茨的书也不应当读了”。

显然,毛泽东不仅注意研读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而且也如同马克思从黑格尔头脚倒置的唯心辩证法中汲取其合理内核一样,批判地汲取了《战争论》中合理的东西。对此,一些国外学者也认为:“毛泽东作为列宁主义者也是一位非常熟谙克劳塞维茨的人和其军事哲学的爱好者。”并认为:“毛泽东的共产主义理论是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样也是继承和发展了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

本篇参考夏征难《毛泽东与中外军事遗产》,大连出版社,1997年版。

同类推荐
  • 李自成第十卷:巨星陨落

    李自成第十卷:巨星陨落

    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辍业,于米脂号召饥民起义。后与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等合兵,在河南林县(今林州)击败明总兵邓玘,杀其部将杨遇春,随后转战山西、陕西各地。七年,连克陕西澄城、甘肃乾州(今乾县)等地,后于高陵、富平间为明总兵左光先击败。
  • 马云的人生江湖

    马云的人生江湖

    王宇编著的《马云的人生江湖》一书,是以传记的方式,并以马云的经典语录点题,内容范围涉及创业、管理、经营、营销、融资、团队等诸多方面,结合他本人的人生成长历程以及商业史上的经典成功案例,针对马云的性格、品质以及在创业中的形式和作风,从多个方面展开描写,是解读马云最全面的精品读物。本书从马云的出世开始写起,对马云幼年的成长、青年求学、教书生涯、下海经商、打造网络帝国……以全面、新颖的多个视角解读了马云的一生和他的创业历程以及管理精髓,对所有与他成功有关的一切历程进行全面的解析。其中更有大量的事例案例让读者更真实、更全面地去了解马云这个传奇英雄,力图能够为读者展现一个全面、立体、鲜活的马云人生史!
  • 名人传记丛书——安德鲁·卡内基

    名人传记丛书——安德鲁·卡内基

    安德鲁·卡内基是与“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金融大亨”摩根共同鼎立美国经济界的三巨头之一。他建立了一个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王国,曾是世界首富。一直以来他都是美国人心目中的偶像和奋斗的楷模。
  • 千古圣人——孔子

    千古圣人——孔子

    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本书遴选了人类历史上最富影响力、最具个性的名人——千古圣人孔子,作者结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用生动活泼、严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这些世界知名人士的生平故事、理想追求和光辉业绩,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极具传奇色彩而又引人入胜的名人人生画卷,是青少年学生最佳的成长伴侣。
  • 永远的小平

    永远的小平

    《永远的小平》是以邓小平夫人、子女以及工作人员的采访记录为素材编纂而成。全书每个篇章分别由邓小平的一位亲人主讲,有夫人卓琳讲述与邓小平心心相印、患难与共、相扶相携走过58个春秋的感人故事,有五位子女讲述与父母的深厚情意和对父亲浓烈的热爱,也有邓小平孙子孙女对爷爷的回忆和怀念。全书以“情”贯穿始终,极富感染力。
热门推荐
  • 你的眼睛好像天使

    你的眼睛好像天使

    心不在坚韧,一碰就破碎,我用坚强的微笑掩饰那些伤痕,笑容有多深,伤害就有多深,事实啊!总是太残忍,青春,经不起挥霍。经历的一切只是一场虚伪的游戏。曾经以为的轰轰烈烈,只是尽情的将我们玩弄。谁爱上了谁又抛弃了谁又伤害了谁。可笑,真可笑。也许直到遍体鳞伤,才会大彻大悟,可是等到大彻大悟,青春早已远去。
  • 王的毒爱

    王的毒爱

    他,是一个天生被遗弃的孤王,为了生母,亲手葬送了真爱。他与她,本是毫无关联的两个人。然,上天总是那么奇妙,竟将这两个人的命运硬生生地绑在了一起。她,为他,甘愿舍弃亲儿,独居冷宫,许他十年不相见。他,为她,甘愿血染后宫,背上一世骂名,徒留她一人。
  • 大同际

    大同际

    浩瀚宇宙,千万不同星际存在,如同千万条不同的路,每个人只能选择其中一条,而他也同样如此,他未选择热闹非凡的道路,而去选择了那条凄凉艰难的路。茫茫宇宙之中,他该怎样存活?如果保护他想保护的星球和自己的亲朋好友?
  • 一世倾恋丫头我爱你

    一世倾恋丫头我爱你

    她是个废材,却遇见他,成为奇才,传奇一生,相爱永久,在困难和曲折面前,他是否能坚持己爱,生生世世,永不分离.....
  • 祸妃倾天下

    祸妃倾天下

    她是京城第一美人,拥有着倾国倾城的容貌和绝代风华的舞艺。为了贤王,她不顾自己的身份涉足风月场,却不料被皇帝一眼看中,强行掳入宫中,心爱之人也另娶他人……爱人,孩子,她一个个失去;荣宠,富贵,她一样样夺到,只是那埋在心底的人,是否还记得答应过她的一切……
  • 我是制作神

    我是制作神

    从得到系统的那一天开始,他的人生注定不平凡。第一款游戏,让他成功挤进了这片行业;第一部小说,让他成功的吸引了读者。第二款游戏,让他成功的站稳了脚跟;第二部小说,让他成功了小有名气。随后接下来的十几款游戏,让他直接成为了这片行业的至高者;接下来的十几部小说,也直接让他成为了网文界的至高神。…………当数十年后,一名已经中年的男子面对记者,幸福的说道:“我非常感谢上天让我出生在了有王凌的那个年代,因为他让我见证了友情与热血!”
  • 宠梦天堂

    宠梦天堂

    一个充满梦想元素的学校,一家神秘的宠物店,一位善良可爱的店主,奇妙的手机、古怪的软件,一条条动物知识,一段稀里糊涂的爱情,一切都是那么的奇妙、充满了诱惑力,一个神奇的故事等待着你、我、他、她和......?
  • 有一种创富叫理财

    有一种创富叫理财

    自从形成了这个家庭理财金字塔,一段时间下来还有一笔可观的财富,感觉自己好像变成了真正的贵族。看来真的是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希望大家能够从我身上得到一些启发,理财要趁早!
  • 婚姻夹缝中的女人

    婚姻夹缝中的女人

    情感的纯美与现实的尴尬使得女主人公杜凌寒的心灵备受折磨,但她依然用人间大爱书写着她悲悯的情怀。她虽是一个柔弱的女子,但她却为一群无助的妇婴们擎起了一片蔚蓝的天空。
  • 拯救全球金融

    拯救全球金融

    《拯救全球金融》中诸位世界顶级专家透视金融危机,预测未来趋势,对危机提出了重要论断和真知灼见,为我们把握危机本质、预判未来提供了极其有价值的参考,并为投资者提供了重要的投资建议。美国次贷危机一再升级,从金融危机逐步发展为经济危机。一场百年难遇的全球衰退正在展开。危机的波及范围有多广?牵涉其中的各种利益集团将如一何博弈?危机的发展趋势会怎样?中国在这场危机中面临怎样的挑战和机遇?《第一财经日报》在危机发展的各个阶段,专访了金融领域的顶级专家。如索罗斯、恩道尔、余永定、王建等,从各个角度剖析这次危机的根源、脉络、前景、方向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