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40300000017

第17章 探寻、突破生命的高度(1)

浅薄的学识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蒲柏

释放生命的激情

“我把电影当作一种表达方式,而不是职业,电影对我而言,是思想。”(基斯洛夫斯基)同理,一名优秀教师,应把教学当作一种表达方式,而不是职业。语文教育对你而言,是激情,也是思想。不珍惜这种权力,就是一种自我贬低。这同时也意味着,你,尤其是身为语文教师的你,没有浑浑噩噩,随遇而安的权力。你,假若是一个内心苍白的人,就是对人类这种智慧生物的戕害与羞辱。

拥有激情与思想,才会形成优秀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与其说这是一个教师的天职,不如说是一个优秀教师的天性;与其说这是优秀教师的一程艰巨的自我磨砺,不如说课堂风格是你课堂生命的真正灵魂。于是,某种意义上,风格即成了人格。自这里,向着优秀的方向,让我们以激情与思想的自我修炼,锻造那讲台上风格的我、独一无二的自我。

如何唤醒并感染学生?教者的情感显得至为重要。优秀教师关心学生,他们懂得,行为、信念与情感紧密相连,他们理解情感是启动变化的力量。如果把语文教学比作一乱清泉,那么,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审美的激流,就不可能有学生身心的愉悦和陶冶,更不可能有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发展。

当今,教师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都很大。优秀教师呢,应当学会过滤掉不太重要的负面的因素,而用积极的状态感染别人。他们在课堂上总能创造出一种积极的氛围,以昂扬的状态对待生活,他们尤其懂得,教师正是那激流中的舵手,要用自己的激情点亮学生精神之旅的航灯。

一、激情是什么

没有情感的课堂就像一口古井,没有激情的男教师就像立不起来的空麻袋,没有激情的女教师就像没有光泽的旧瓷器。由于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激情的外显也不尽相同。有的深沉,有的奔放,有的小桥流水,有的热情激荡。但,有一点是共通的,这种激情一定具有一种生命自然和谐的温度。教师和孩子在一个良好的氛围里完全沉浸于学习之中,教师的激情并不在于渲染,也不应是教师的刻意追求。激情只能缘于一种真切——那就是,无论什么性格的教师,其眼睛里流露的一定应当是对学生、对语文的热爱。

激情是一种状态

“什么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呢?”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就是情感。因为热爱,就有了情感,有了情感,就会走向蓬勃的生命状态。所以,要问激情是什么,第一种答案一定是热爱。我们不可能天天呈现出亢奋的工作状态,但只要有了热爱,我们的教学生活就不会因为某一天的不快、某个问题的不断反复,而产生疲惫甚至厌倦之心。现在,让同是语文教师的你自问一下:你热爱自己从事的这份工作吗?你在拼命给自己充电,刻苦钻研教材之际,还有工作热情吗?你的课堂是否是永远涌动的河,丰沛而充满变化?你喜欢学生吗?如果答案是否定,不管你是怎样的性格,可以说你都没有以真挚、强烈的情感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更没有将自己置于生命的原野,用真情去催发生命,为生命中的平凡而欢欣鼓舞。

只有,也必须以生命中习以为常的情感感动自己,再用自己的率真、坦诚、热情感染学生、打动学生……于是,充满激情的你,就会因为热爱而形成你工作的惯性,就像火车上了轨道就不可能再轻易停下来。此时,你才会如一股清新的风吹动课堂的空气,吹醒儿童沉睡的心灵,吹开儿童心野的花草。

所以,只要热爱,深信我们的知识会与学生共同分享,运用正确的态度引发并引领孩子们,我们的激情就会自然流泻、水到渠成,而不会被贴上“骇人”的标签。

激情是一种心态

状态决定心态。心态决定人生态度。激情所表现出的人生态度绝对不是指“大张旗鼓”、“振臂高呼”这种体力活儿所表现出来的激动场面。这状态,也绝对不是大众所指的“矫情”与“煽情”,从生命的高度来看,更是从容淡定,宁静致远。

倘若激情是你的心态,虽曾经遭遇挫折,你也会面对诱惑,脚步不懈,热爱直至生命的永远。你的心态,也许是苏霍姆林斯基“要培养真正的人”的志向,是陶行知“改造一百万个乡村”的痴情。看来,激情在你的生命的理解与行走中,是一种不计较宠辱得失、不预见成败结果的,具备思想力量的信念行为。正如马克思说的:“激情是人追求自己的对象世界的一种本质力量。”

由此,我们会感觉到,激情本身的亢奋,就成了一种孕育。对于优秀教师而言,你还必须有消化或排除能力,尤其是排除影响你心情的不良因素,消化一些在你、在别人看来不能接受的恶意指摘,也就是说,教师应该有能力忽略一些细小的干扰,能够正确应对一些不当行为,不使自己的情绪波动影响学生。优秀教师无论如何,都会努力保持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避免对学生情绪的压抑,感情的伤害。即使有这方面的过失,也能及时弥补任何可能造成的伤害,而且要避免同类情况再度发生。原来,激情是一次又一次生命的脉冲,不论我们喜欢激情,或者憎恶激情,也不管我们对激情寄予什么样的希望,激情总是有自己的存在方式,就像每一个人的生命,即便“千江有水千江月”,最终也都会万涓成水,构成生命之流。

二、如何拥有激情

如何拥有激情?关于这一点涉及的方面很多,这里仅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例和大家共同讨论。

文章没有人读,情感就会在文字里无声地“休眠”。文字中的情感思想就像人的气息一样,生来就要宣泄、生长、开花、结果。对于课文中“好”的地方,如果老师没有利用它将作者与执教者的双重激情呈现于学生面前,一切生机便遭窒息、堵塞、残损。学生呢,也好比一株发育不全的病态的花草。由此,我们再来审视自己的课堂,你会发现凡是有激情驻足的,哪怕是微小的角落,也都能被点石成金。

课始激情情始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以打这样的比方,如果说教材是“泉眼”,课堂就是有待开掘的一条有生命的河。下面是一位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调动学生情感的案例:

一次给别班的学生上《曼谷的小象》。让学生猜我的年龄,主动提示他们,我女儿的年龄和他们相当,引出“我和你们的妈妈差不多”,无形中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把内心深处对妈妈的那种情感转移到课堂。而且,这样做就把《曼谷的小象》中主人公“阿玲”的亲切自然,联系上了“妈妈”的温柔体贴,再加上老师的和蔼可亲,那如沐春风的感觉就链接在一起了。接着,我板书自己的姓名,介绍时还表示出自己是多么愿意和他们交朋友,当我笑眯眯地表达给他们听的时候,学生望着我的眼睛,有了想了解我的冲动,这就为整节课师生关系的和谐打下伏笔,也为理解文中阿玲的“笑眯眯”、“摆摆手”、“摇摇头”及其衬托出的她的乐于助人、不图回报的品质作了很好的铺垫。难怪,在教学的最后,学生几乎分不清我是老师还是文中的阿玲……

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进行不同的情感贮备和调动——悲喜愁乐,酸甜苦辣。必须让自己、让学生,通过文字“怡情养性”,让性情在“怡养”的状态中健旺起来。

课中悟情情更浓——有情感的课堂——那种“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暖暖的感觉和文字所带来的触动,能令师生一路慰藉心灵,走向纯洁醇厚的芬芳——语文之“流”奔腾不息,蜿蜒伸向远方。

由此,对于语文教学的“文以载道”,我们就不会狭隘地把“情感”理解为道德教训,从而小看了语文学习的意义。原来,情感思想的真实贯穿就是“道”。有温度的、绚烂的情感课堂所呈现的态势,不是卖弄,更不是灌输,而是文情并茂时放射的精神光华。

课终谙情情未了——如果有了对文字的触摸与体味,对情感自然和谐的引发与共鸣,那么整个课堂就是一条情感涌动的河流。走出课堂,会记住《皮斯阿斯和达蒙》的友谊,记住《圆明园的毁灭》的沉重,忘情于陶渊明的“幽然见南山”,穿越时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看仓领造汉字、屈子赋离骚、太史公写史记……

比如,下面这位教师就做的很好:

给低年级教《葡萄沟》,课快要结束了,可师生还陶醉在“真是个好地方”的葡萄沟里。我发现一个女学生趴在课桌上哭了。问她:“孩子,你怎么哭了?可以告诉老师吗?”那位女同学难过地回答说:“你什么时候还来啊?”原来,这个孩子把我当成真的维吾尔族阿姨了。那真情流露、满含童真的发问,让在座的老师们都深深地感动。

当学生在课堂这条“温暖的河”中,思想与情感的成长生生不息的时候,他们哪里还会在乎世界的干枯与人生的苦闷。他们的性情,就在课堂情感的绵延中滋养了一辈子。即便他们的表现力有限,但至少也能拥有一双富有情感的眼睛,打量这个纷繁的世界。于是,整个世界的动态,便成了学生的图画、学生的歌舞。

师生是水,课堂是舟,汇集成一条共同成长的生命之河。情感就是保证河水流淌的“岸”或跨过的“桥”。有了岸的约束,桥的搭建,孩子们的情感才如这生命之河中的生灵——水草丰茂,鱼虾成群,天光云影共徘徊。

做思想的行者

如果说激情是母体,那她孕育的就是思想,真正的激情里面一定饱含着思想。如果光有激情的外表,那一定是种疯狂,只有不断的反思与超越,化成内在思想,才能避免一种狂妄。“激情”好比人字的撇,“思想”好比人字的捺。这一撇一捺、一灵一肉,所组成的大写的、立体的“人”,正是优秀教师永远的教育追求。这“激情”,也好比前行的左脚,这“思想”,好比跟上的右脚。惟有如此,生命的行走才会舒展平衡。

一、我的课堂我做主

优秀语文教师的思想,如何培养,并得到长久的发展?等待他人的慧眼识珠,还是失去自我地随波逐流?“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必期待什么神仙皇帝”,也许惟有自己才是自己课堂天下的主人。

专业自能——教师作为专门职业,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技能体系。通常情况下,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由三方面组成——教育学,宽泛的人文视野,一定的语文学科专业知识。负责培养和指导教师的教研员或专家都不是外行,他们对专业内的事物有所了解,但,真正了解你那一亩三分地的还是你自己。就像自己生了小宝宝才能很自然谈母爱一样,那些没有生过宝宝,只有间接经验的,也许就只会空谈和泛化。所以,对自己专业的发展,只有教师自己说了才算。

我们虽然做不到“吾日三省吾身”,但这的确应该成为我们努力追求的生活方式。就学习来说,三天不学习自己知道,一个月不学习学生知道,一年不学习同事知道。就教学来说,十天的课堂不变,等于只教了学生一天,一年的课堂不变,等于只教了学生一个月,十年的教学还是老一套,试想会有多少学生在你手中缩短了他的生命……这些反省以及反省之后的觉醒,才是你的教育“实践性知识”的建构——这才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也是教师专业自我成熟的标志。

由此,我们的研究才不同于学者的研究,才是一种于实践中反省的智慧,这种智慧的生成需要理论基础的支持,但也不必在学术话语面前轻易地自卑。大师们的能力来自于根部的“底气”,即专业修养与思想情怀。教师要向那些心中的大师,向文字中的他们、生活中的他们学习,反思。梁实秋说:“读书永远不恨其晚,即使晚了,也比不读强。”套用他的话,我们可以说:“读书、实践、思考,永远不恨其晚,即使晚了,也比不做强。”

专业自信——教师专业与一般职业相比,所提供的是一种特有的、具有公共情怀的服务。教师是否具备符合这样标准的专业底气,是能否提供良好教育的前提。为了跟上信息时代知识迅速更新的步伐,构建可供升级的基本知识结构,就成了奠定教师专业自信的起码前提。

不可否认,通过学历教育、讲座式培训、公开课磨砺、科研训练,教师能够获得长足的专业成长,甚至被送上成功的“快车道”——先是上公开课一炮走红,然后被重点培养,最后“教而优则仕”。但,这条显然有点狭窄的成长道路,只给了小部分教师,却可能使大多数教师失去了肯定自我的机会。可以想象,大多数教师的专业自信,恐怕也就随着穷途无望的一江春水滚滚东流了。即便凭借这样的“道路”成长起来的所谓的“成功”教师,身上也仿佛缺少了些原生态的意味,而成了为别人代言的“传声筒”。他们即使拥有骄人的业绩,这些业绩带来的所谓自信,恐怕也是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同时,这样的成长方式所带来的做秀技术、科研时尚、学历主义、官本位等,有可能会“异化”教师们。体制内,基本以这样的套路培养起来的教师,其真实的“自我”的确有被遮蔽的嫌疑。也许,这种培养教师的途径,是一种普遍的、基本并且有效的范式,因为大多教师是需要循序渐进,一点一滴地“长”起来的。也许这一方法的确是教师专业培养无法取代的路径,只是,要提醒的是,千万别惟他、倚他,因为自己的课堂只属于自己。其实,教师的激情与思想的培养,最好的途径是向内探索,强调教师内在专业精神的生长,鼓励教师自我剖析、自我澄明,建构积极的专业自信。

专业自我——昆德拉说,现代的傻并不是没有知识,而是对既成知识,不加思考。具有深厚专业素养的语文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是能够作明智的判断与抉择的。对于所担负的事物,通常都能全权处理,避免外人多余的参与甚至干预。但在现实中,由于我们的教育教学受到太多的外来影响,加之教师精神的平均化,使得教师对既有知识很少进行独立思考,不约而同采取了共同立场,主旋律怎么说,教师就怎么做。比如,教研部门让我怎么教我就怎么教;上级部门让我们干什么就干什么;权威说什么就是什么;社会上流行什么就紧跟什么——这些已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师专业自我决断的权力和能力。

为什么你会跟着风跑?为什么你会不知所措?为什么你会惟他独尊?对他人的质疑,如何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自身的缺点是不是连你自己也不愿意面对?一句话,为什么你会“找不着北”?面对这些,我们语文教师须往自己身上反观,而不是一味牢骚。因为,改变不了的现实是,我们必须不断改变自己:为此,你才会变得平和、平静——欣然一笑,坦然面对,依然向前。

二、自我的坚守

现在,我越来越认识到,只有教师有独到的见解,才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只有从内心深处实现强大自我的教师,才会以积极的方式看待自己,能够准确地、现实地领悟自己的水平和境界。对从事的专业具有自我满足感、自我信赖感、自我价值感,从而表现出对专业当仁不让的意识和信心——而这些,无疑会给学生带来更为积极有益的,甚至是浸润一生的影响。所以,这样的教师,不用担心校长、家长、同事“说三道四”,他(她)有理由相信自己为学生提供了最上乘的教学服务。

同类推荐
  • 悦读MOOK(第十五卷)

    悦读MOOK(第十五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生命政治·世界顶尖学者中国演讲录

    生命政治·世界顶尖学者中国演讲录

    收入这个集子的学术报告,是一些大学的机构在大学之外--国家图书馆举行的。大学--按照这些报告中的一个报告人丁学良教授的说法,没有一流的大学,就没有一流的国家。我们是否也可以说,没有一流的国家图书馆,也就没有一流的国家。这是一本学术报告集,按照现在开讲、学者对话、现场问答这样的顺序编排,内容涉及经济全球化与国家制度建设、全球一体化与法的变动、全球化:美元本位制与企业的治理模式、可持续科学发展观:有限与无限、社会网络与企业管理、社会资本的理论及研究任务、中国水问题等。
  • 幸福冲击波

    幸福冲击波

    是时候来一次“向幸福出发”了,是时候思考“什么是幸福”了。只有看清什么是自己所追求的,厘定未来道路的方向,清楚什么是自己想要的和能要的,才能够把握幸福的真义。幸福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幸福,在通往幸福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幸福的家庭,幸福的社区,幸福的环境,幸福的企业,幸福的城市,幸福的国家。
  • 农村食品与安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丛书)

    农村食品与安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丛书)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口数量的迅速增加,农业环境受到污染、农产品的卫生达不到安全标准。生产安全的农产品,保障人类的身体健康,维护生态的平衡,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首要问题。安全农产品主要包括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它们有各自的标准和一定区别。
  • 《歧路灯》称谓研究

    《歧路灯》称谓研究

    本书共三部分,对《歧路灯》中的称谓进行了归纳与整理,从语义学角度将称谓分为八类,即姓名称谓、亲属称谓、拟亲属称谓、敬谦称谓、排行称谓、身份称谓、职业称谓、俚俗称谓。
热门推荐
  • 人屠太一

    人屠太一

    感三皇治世,五帝定伦,历屠神、诛天、乱古、诸子之战,人族势盛,其威愈隆,世界之间,遂分七域四界,为古皇神乱帝道蛮,一佛一妖一兽一幽冥。让我们竞看一代妖孽少年自罪土中走出,身负天秘,历红尘,感恩义,悯天下,屠苍生,坐拥无上势道,在这大世沉浮之中,与三千大道之体争锋,同十大奥义血脉称雄。书友群:465139735欢迎大家加群交流,探讨剧情。
  • 重生之萝莉教官

    重生之萝莉教官

    姐妹的暗算计谋,知道真相后发誓如有来生定不会对任何人心软,可惜在知道身份后有不住的犹豫了。重生后竟是重生在亲生妹妹身上,超高智商,矫捷身手,还有就是一连串的跳级之路。进入国家高级国防部队,她放下狠话:“如果接受不了就赶紧滚蛋,在我手下,没有后悔的兵!!”谁知,在这个汉子多多的地方,她还可以遇到一个让她动心的那个他,他不论何时都会出现在她的身边,偶尔会露出一丝丝的微笑“你的身后永远有我呢!”不知何时起,她的心里多了一些牵挂,多了一些情绪。。。
  • 凌天尊主

    凌天尊主

    三生三世,世事轮回,注定之人,注定之命,逆天之人,世间变数。谁为天才,我为天才,谁为逆天,我为逆天。通天之路,重重艰难,神挡杀神,佛挡杀佛。为自己,为命运,为他们,为朋友,为世间,为苍生,为所有而战。
  • 雷破销云

    雷破销云

    飘飘雨落,神婴自乱世出,自乱世没-一觉醒来,陌生的环境,陌生的父母,前面发生的仅仅是梦,然而他没想到接下来是一个传奇的诞生
  • 消失的古城之谜总集

    消失的古城之谜总集

    本书讲述了中亚古城失落之谜、孔雀帝国失落之谜、古埃及古城失落之谜、玛雅失落之谜、中美洲古城失落之谜、印加帝国失落之谜、欧洲古城失落之谜、古罗马失落之谜等中外消失的古城。
  • 博雅奇闻录

    博雅奇闻录

    是传说还是神话?鬼怪。异兽,带你走进古时传说时候的世界!
  • 绯色璃瞳:美女请你别乱跑

    绯色璃瞳:美女请你别乱跑

    喜欢这本书就加入收藏吧!也可以加我QQ2629779840~
  • 机甲大师

    机甲大师

    22世纪,银河系发现大量生命星球,宇宙科技空前强盛,机甲代替古老的武器,成为战争的主角。精神控制技术的发明,又让每个人类,都可以超远程控制自己的机甲,在星际间穿行战斗,而不会有生命危险。这是里程碑式的发明,它让整个银河系,迎来一场空前混乱的战争!地球,林易,曾经最负盛名的传奇机甲师,却来到大学校园,做了一名机甲老师,从此开启了新的传奇!
  • 至尊神通

    至尊神通

    武修之中,以强者为尊。而强者之中,又以衍生出‘神通’的强者为尊,武修成千上万,而能衍生出‘神通’的武修,万中无一。成为神通武修,是每一个武修毕生追求的目标。当别的武修正在苦苦找寻演化神通办法的时候。世家分脉资质普通的子弟杨昊已经开始以自身之躯,炼化万千神魔之体,衍生多种玄妙神通……………………要是大家觉得书还看得过去的,劳烦收藏一下,化九先谢过了,要是能投上一两票的话,化九感激不尽啊……
  • 快乐学习丛书-如何成为环保小卫士

    快乐学习丛书-如何成为环保小卫士

    什么是快乐?快乐是社会的认可,是心灵的满足,是成功的愉悦。让学生在在追求成功中享受学习,享受快乐。因为有了快乐,才会产生更大的兴趣,兴趣是成功的老师,学习无疑是成功的,有效的和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