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目前我国沙漠及沙漠化土地共149.6万平方公里,现在仍以平均每年增加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发展,甚至一向与沙漠无缘的我国南方,也出现成片的沙荒地;全国几大水系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很多地方已经造成吃水的困难了:要么是缺水,要么是水质太差不能喝;空气环保指标达标的城市也似乎没有几个;东北长白山区,森林覆盖率比建国初期减少了约18%,砍伐量已超过生产量的50%以上,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仅为14%,居世界第123位。
人类抬头看看天,它还有一小块是蓝的么?人类低头看看地,还有几条像样的河流?人类四下里看看草木,还有几株是真绿真青的?人类再看看人类自己,失去这一切将意味着什么?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面对世界环境的恶化,每一个人都应该了解自己的生存状态,都有责任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家园。
中小学生的环保素质,意味着中国未来公民的环保素质。因而,使中小学生具备一定的环境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环保意识,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面临的时代任务。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环保意识,是每一个家长和教师的责任。
环保问题不容再被忽视,普及并加强环保意识已刻不容缓,只有当人们,尤其是孩子普遍树立起环境意识之时,才能形成社会力量,来共同保护人类自身的生活环境.
普及并加强孩子的环保意识势在必行。
目前,大众的环保意识还远未普及,故未形成自觉的环保行为。当然,处在这种大环境下的中小学生环保意识也相对薄弱。
普及大众的环保意识应从加强孩子的环保意识开始。现在的中小学生将是下一世纪的主人,他们的环保意识如何,即他们对环境问题的看法、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对环境科学的掌握情况都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
我曾看过一篇文章讲,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已经开始形成大众环保意识,特别是学生们自发的组织起来,清洁当地的河流,然后组成环保监测小组,宣传环保知识以及制止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等等。
当今我国的中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往往是一家几代人的中心。而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长应首先加强孩子环保意识的教育,再通过他们对社会上辐射,达到普及大众环保意识,这应该是一条途径。
当今世界已进入高科技时代,已形成了高科技竞争的格局,环境科学领域的高科技竞争也日趋激烈,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若缺乏这方面的人才,必定在竞争中失利。
所以,我们要联系我们身边的实际事例,以此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注意培养加强孩子的环保意识,激励孩子们去掌握、去宣传学到的环保知识,并身体力行,去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这样,当孩子们把学到的知识带到生活中去,带到社会上去,环保意识在社会上得到普及,所有的人都能自觉去保护环境,那将是我们国家、民族之大幸。
要使孩子们了解到由于大气层浓度逐年上升,太阳能辐射的一部分——地球红外辐射热不能透过大气层,因而造成“温室效应”,使地球表面升温、冰川溶化,直接影响着现代文明社会发展的情况。要提高孩子们对控制“温室效应”等生态问题的认识,让孩子明白人类必须控制战争和固体废物燃烧、大力发展森林等,以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要结合现有法律法规的宣传,加深孩子对环保意义的认识,利用3月12日植树节、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日,让孩子了解我国有关这方面的规定和常识,以提高中小学生在环境管理、环境文化方面的认识。
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对当地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区、水土保护区和环境污染区等进行实地考查,使他们认识到人与气温、气候、空气、谷物增产、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及环境保护等都存在着密切关系.通过现场对比,丰富孩子环境方面的知识,结合已学的知识,开展有关环境污染与保护知识的问答.例如,酸雨是如何形成的?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是什么?防治途径如何?等等,以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并为今后工作奠定良好的环保基础.
要想让孩子保护环境首先要让孩子热爱环境,了解当前的环境状况。环境教育是“学中做”的教育,非常需要通过孩子的亲身经历来发展其对环境的意识的培养。环境污染的实例震撼着孩子们的思想,触动了他们的心灵,强化了他们的环保意识,必然产生保护、改善和建设环境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为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教会孩子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点做起,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孩子创新意识要具备
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各种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创新意识包括三个要素:一是创新品质,包括好奇心、求知欲、怀疑感和批判精神;二是创新思维,强调独立思考;三是创新方式,是关于发现、提出和探究问题。
当今社会,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国际间综合国力竞争的综合所在,这一观点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
但是目前,由于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普遍不强,寻其根源可发现首先是我国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强。
究其原因可见:在我国历史悠久的国民教育中,驯化教育一直占主导地位,即通过教育把黎民百姓塑造成良民、臣民和顺民,那是历代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所必须的。
不可否认,这种相沿已久的臣民教育在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封建统治方面,的确也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人性的塑造上则贻害无穷。其突出的危害表现在,不尊重人的个性,无视人的发展的多样性,只把人当作工具一样来训练和教化,结果造成人性的压抑,个性的泯灭,创新精神的丧失。
泱泱大国,还拥有五千年文明史,可是,无数代炎黄子孙又为世界贡献了多少创造发明呢?除了四大发明还是四大发明,说来真够惭愧的!
日本在战后为什么能在短时期内迅速恢复发展起来,并成为世界经济、技术强国呢?这是因为他们一方面长期推行一条技术引进方针,另一方面则是重视对新一代创造能力的培养,并在国民中广泛开展创造发明活动。
历史证明,一个国家要振兴,一个民族要自立,就要培养大批创造型的人才。而现在的中小学生正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因此,当务之急是要提高这些孩子的创新意识,因为,创新意识是创新能力的前提。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有的父母或许认为,我的孩子不是具有创造能力的人,它不可能成为科学家,发明家。
其实,这是家长们的一种盲性认识,把创造能力看得太神秘,高不可攀了,对于孩子来说,虽然他们并不能创造出什么“震憾世界的东西”,但他们却蕴藏着巨大的创造潜能,只不过是他潜在的创造力,还没有被开发利用起来罢了。
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都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不同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会呈现不同的水平,然而,对于培养整个中小学生群体创新意识这一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方针则应是共同的,一致的。因为人类已经进入信息社会,随着电脑的普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变革,创新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那么,作为家长的母亲,应如何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
1.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这是培养孩子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主要环节。影响孩子的创造力的强弱起码有三种因素:一是创新意识,即创新的意图、愿望和动机;二是创造思维能力;三是各种创造方法和解题策略的掌握。
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造思维能力和掌握创造方法与策略的推动力。实验研究表明,一个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人,往往勤奋自信,善于钻研,勇于创新。因此,有人说:“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说过,哲学的起源乃是人类对自然界和人类自己所有存在的惊奇。他们认为:积极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是在人们感到惊奇时,在情感上燃烧起来对这个问题追根究底的、强烈的探索兴趣时的开始。因此要激发孩子创造性学习的欲望,首先就必须使孩子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而人的欲求感总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没有精神上的需要,就没有求知欲。要有意识地为孩子出难题,或者让孩子去“啃”前人遗留下的不解之迷,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少青年人的求知欲最强,然而,若不加以有意识地转移地发展智力,追求到科学上去,就会自然萎缩。
求知欲会促使孩子去探索科学,去进行创造性思维,而只有在探索过程中,才会不断地激起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不枯不竭,永为活水。
一个人,只有当他对学习的心理状态,总处于“跃跃欲试”阶段的时候,他才能使自己的学习过程变成一个积极主动“上下求索”的过程。这样的学习,就不仅能获得现有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能进一步探索未知的新境界,发现未掌握的新知识,甚至创造前所未有的新见解、新事物。
创新能力是政治家、教育家、科学家、艺术家等,各种出类拔萃的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就是从他幼时幻想人跟着光线跑,并能努力赶上它开始的。世界上第一架飞机,就是从人们幻想造出飞鸟的翅膀而开始的。幻想不仅能引导我们的孩子发现新的事物,而且还能激发他们作出新的努力,探索,去进行创造性劳动。
青少年爱幻想,要珍惜他们的这一宝贵财富。幻想是构成创造性想象的准备阶段,今天还在幻想中的东西,明天就可能出现在孩子们创造性的构思中。
2.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这是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所谓发散思维,是指倘若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那就以这个问题为中心,思考的方向往外散发,找出适当的答案越多越好,而不是只找一个正确的答案。
人在这种思维中,可左冲右突,在所适合的各种答案中充分表现出思维的创造性成分。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金获得者、美国科学家格拉肖说:“涉猎多方面的学问可以开阔思路……对世界或人类社会的事物形象掌握得越多,越有助于抽象思维。”比如我们思考“砖头有多少种用途”。我们至少有以下各式各样的答案:造房子、砌院墙、铺路、刹住停在斜坡的车辆、作锤子、压纸头、代尺划线、垫东西、搏斗的武器……如此等等。
在人的创造活动中,既要重视聚合思维的培养,更要重视发散思维的培养。当前,各类学校比较重视求同思维的培养,而忽视求异思维的训练。如有的教师往往按照一张标准答卷给分,而学生也往往按照固有的一个答案回答问题。
这样,无形之中使学生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观察力、好奇心、想象力及主动性的发展。通过这种办法培养出来的只能是知识积累型的学生。
发散思维本身有不依常规,寻求变异,探索多种答案的特点。具有良好发散思维的人,一般对新事物都很敏感,而且具有回避老一套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所以应重视对孩子发散思维的培养。
3.培养孩子的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
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不可缺少的环节。所谓直觉思维,是指未经逐步分析,而迅速地对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做出合理反映的思维。如猜测、预感、设想、顿悟等。
很多心理学家认为,直觉思维是创造性思维活跃的一种表现,它即是发明创造的先导,也是百思不解之后突然获得的硕果,在创造发明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物理学上的“阿基米德定律”是阿基米德在跳入澡缸的一瞬间,发现澡缸边缘溢出的水的体积,跟他自己身体入水部分的体积一样大,从而悟出了着名的比重定律。
又如,达尔文在观察到植物幼苗的顶端,向太阳照射的方向弯曲现象时,就想到了它是幼苗的顶端因含有某种物质,在光照下跑向背光一侧的缘故。但在他有生之年未能证明这是一种什么物质。后来经过许多科学的反复研究,终于在1933年找到了这种物质植物生长素。
一般来说,知识结构只是一种“间架”,其中存在着很多“缺口”。这些“缺口”对于非常熟悉这个问题的人,就是一个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因素,他不仅有熟悉之感,而且能够对它“似有灵犀一点通”。这是过去长期积累的知识和辛勤劳动,逐渐在头脑中搭起的一座从已知到未知的桥梁。
因此,在当前情境启发下,才会表现出一瞬间的直觉反应。但是直觉思维往往不完善、不明确,有时是错误的。要使直觉思维达到完善,逻辑思维可认为是它的一个必要的检验、修改和订正的完善过程。因此,应把两者结合起来培养,会更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直觉思维在学习过程中,有时表现为提出怪问题,有时表现为大胆的猜想,有时表现为一种应急性的回答,有时表现为解决一个问题,设想出多种新奇的方法、方案等等。
为了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当这些想象纷至沓来的时候,可千万别怠慢了他们。青少年感觉敏锐,记忆力好,想象极其活跃,在学习中、在发现和解决问题时,可能会出现突如其来的新想法、新观念,要及时捕捉这种创造性思维的产物,要善于发展孩子的直觉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是极其重要的,这就需要大力培养创新人才,培养创新的人才就需要创新的教育。
因此我们说,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