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69800000057

第57章 义和团与八国联军之乱的终极启示(4)

在东印度公司的主导下,印度大陆开始遍种鸦片,然后卖到清国,果然不出所料,这个令人“欲仙欲死”的东西开始很快风靡大清的有钱阶层和上流社会。1822年,阿美士德回国仅仅5年后,英国从东印度公司输入清国的鸦片已经超过5000箱!英国人终于开始从大清赚钱了,现在大清通不通商都无所谓了,只要鸦片贸易带来的绝对顺差不被破坏!

接下来的事情我们知道了,林则徐虎门销烟,英国人的洋舰、洋枪和洋炮毁掉了大清的海禁,轰开了大清的国门,之后又用《南京条约》迫使大清从此永久性“开放”。鸦片战争以前,除了正式使节,大清唯一能够与西方世界发生联系的是广州十三行,朝廷的官员绝不直接和“夷人”打交道,免得有“里通外国”的嫌疑。现在通过《南京条约》,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个城市被迫向外开放,朝廷也不得不设置专门打理此事的大臣——五口通商大臣,由两广总督兼任的,没有额外的工资,也没用另外专门的办公室,而且两广总督还羞于谈起这个兼职,因为这是与“夷人”打交道的。但对于迫切希望通商的西方列强来说,他们好歹找到了专门办事的人。

接下来的1860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根据《北京条约》,朝廷不得再称西方人为带有侮辱性质的“夷人”,于是改成“洋人”,朝廷又不得不设置一个专门的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而实际负责的分别是直隶总督和两江总督,他们分别兼任北洋大臣和南洋大臣,分别管理北边的“涉洋事务”和南边的“涉洋事务”。

虽然有了总理衙门,但是外交人才还是没有的,没有透明高效的内政,就不会真正有吐气扬眉的外交,大清号称“懂外交”的也不过是北洋大臣李鸿章等寥寥数人,而他们的“懂”,也只不过是跟洋人打交道比别的大臣多一点而已,还是几乎没有人愿意真正去了解外洋,了解外面的世界。总理衙门里的很多官员连当时的开放特区——通商口岸都没去过,大臣们最怕的就是被朝廷委任为驻外公使,他们把这称之为“放羊”(放洋)。直到1899年,总理衙门接到报告:意大利军舰“马可·波罗”号出现在三门湾海域,于是总理衙门的官员说,意大利派来了“马可”舰和“波罗”舰,此时距离马可·波罗游历元帝国已经有600年。

在一次次的战败中,大清的对外政策由过去的不可一世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拱手听令,所谓“对内强悍,对外软蛋”是也。从现实世界来说,大清又一次没有赶上时势,以前没有认识到“外交就是力量”,后来又没有认识到“力量就是外交”,没有认识到国与国之间其实没有真正的道义之交,只有永远的利益之交,因此老是上当。这样的例子不用多举了,甲午战争前的李鸿章一定会感触颇深。

而这样的对外政策也将给大清基层千千万万的百姓带来了切身之痛,因为跟着洋人枪炮进入国门并深入到田间乡野的,还有另外一群人——传教士。

他们曾经被逐出境,想尽所有的办法都无法混进来,而这次他们是跟着洋枪洋炮进来的,这就决定了他们的嚣张跋扈。“利玛窦原则”再没有人想起了,那被认为“不合时宜”,教义的“本土化”自然不可能,而其他方面却迅速“和清国接轨”,接轨最成功的,就是等级制度。

他们发现清国的专制制度就是好啊,教会把全大清按行政区划一样划分为几十个教区,传教士们都把自己当成了清国的特权阶层——官僚。并且还要有相应的级别对应,比如一省的主教就认为自己该是督抚级别的“待遇”,外出时前面有人封路开道,后面有人欢送放炮,用当时美国传教士明恩溥的记载就是“乘与其身份相符的轿子,都有骑马侍从和步行随员前呼后拥,都有一只体现地位尊崇的大伞为前导,而且每次到达和出发时都鸣放一响礼炮”。

后来在洋人的压力下,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总理衙门干脆把传教士的“级别”用文件的方式固定下来,规定:总主教或主教是“省部级”(与督抚同级),头戴二品顶戴;摄位司铎(神父)、大司铎是“副省级”(与司道同级),司铎是“厅局级”或者“县处级”(与府厅州县同级),并且规定同级别的地方官吏必须接待同级别的教会人士,办理其要求之事——如此一来,那些顶戴就不是虚的了,“洋大人”变成了另外一批“土大人”,教会就是清国地方行政系统之外的另一个“衙门”。

而早在这个条款颁布之前,传教士早就开始行动了,他们在基层干了两件事——一是要地,二是要人。

要传教,光靠教义是不管用的,首先就得修教堂,要修教堂,首先就得有地,而各种废弃的庙宇、道观、书院等这些没有明确个人产权的“无主之地”,正是传教士们的第一目标。在他们看来,这些地也是有“主”的,只不过“主”属于朝廷和官府,而他们就是“官”,可以巧取豪夺或者干脆霸占,反正在大清基层可以进行大量的土地侵占。

而接下来就是“要人”,“利玛窦原则”中处处以“受众为第一”的理念烟消云散了,某些地方的传教士竟然有了“传教任务”。为了完成任务,他们开始动用自己的权力,有的强迫整村整村的人入教,不入教怎么办?没关系,教会有的是办法对付,这就是清国地方官的那一套:罚款、抓人。或者向地方官府施压,规定教民可以少交税甚至不交税,教民触犯朝廷的法律必须先由教会过问,如此一来,教民队伍中除了那些真正的信教者,还有因生活无着落的“吃教者”,更有那些终于找到“组织”了的流氓、地痞、恶棍等“仗教者”,他们依仗教会的势力,欺压乡邻、抢劫财物、骚扰妇女,而当乡民们报官时,教会又会出面来保护他们。

在基层又是强占土地,又是干涉老百姓之间的司法诉讼,传教士终于引发了众怒,在百姓们看来,这些“拿经的侵略者”才是他们头上最重的大山,洋人比地方官府中的那些贪官污吏更加令人可恨。他们也知道,如今官府也怕洋人,朝廷也怕洋人,因而他们更担忧洋人会彻底夺走他们手中仅有的那几亩薄田、几间破屋、几块碎银子,因为他们拥有的,本来就不多。

怀着对失去一切的深深的恐惧,他们跟同样受到“欺负”的官府结成了某种精神上的同盟,他们对洋人爆发了极大的仇恨。“扶清灭洋”虽然是他们后来“抗洋斗争”中用来规避朝廷打击的“基层政治智慧”,但实事求是地说,这个口号是十分吸引人的,只有它才具有广泛的群众心理基础。而它最吸引人的地方与其说是“扶清灭洋”,不如说是“灭洋扶清”,先灭洋,后扶清。这大概是大清的基层百姓的切身利益遭受到洋人侵占以后,于内心深处一个无可言说的期待与愿望,义和团运动,也是这种心结的总爆发。

然而,正是从这个时候起,一场悲剧便已经注定了:来自落后土地上的人们维护他们自己的正当利益,维护他们坚守的道义原则,而来自“文明国家”的人却用枪炮和武力剿杀了这种行为,为他们自己攫取了更多的利益。而作为这块土地上落后之源、陈腐之源的大清朝廷,恰恰承载着那些无助的人们的期望与梦想,直到它把这个悲剧推向极致:让无助的人们变得疯狂,让入侵者变得更贪婪,然后在这样的殊死对决中,朝廷举起血淋淋的屠刀朝向那些把期望和梦想寄托在它身上的人们,将“动乱”的罪名安在他们身上,将“战乱”的骂名留给侵略者,而作为罪魁祸首的朝廷却以传承千年的专制王朝的顽固生命力自我保全了——根据未经考证的资料显示,在“义和团运动”中,被义和团杀害的教民约2万人以上,而被八国联军以及朝廷剿杀的义和团民,应该远远超过这个数字。朝廷保全了自己,八国联军得到了银子,而团民和教民,这些大清的普通老百姓,他们为这场亲身参与其中的动乱和战乱付出了最严重的代价!

这确实是一场悲剧,即便是最出色的小说家也无法构思的最离奇和荒诞的悲剧,一场令他们的后人无法直视的悲剧,一场“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三千年未有之大悲剧”。它是大清百姓的不幸,更是中华民族为三千年的专制特别是明以来的封闭自守、思想禁锢付出的代价的总和,又是一场东西方交往史上,以及人类文明史上少有的灾难。对专制和封闭的反思不能为列强的残暴做出解释,同样,对八国的谴责也无法阻止对专制封闭的反思,这原本就是两个问题,只有全面地认识历史,那些真实存在过的人才会如此鲜活地走进我们的生命。

最初,他们是自发的基层维权组织“义和拳”,后来他们被鼓动,成了“合法组织”,残酷地杀害了许多教民和洋人,却也曾英勇地抗击过侵略者——但是自始至终,他们不过是朝廷的一个“正团级”单位。

列强内部矛盾无法调和,日俄战争即将打响

好吧,关于义和团的“总结报告”到此为止了,然而,这场关乎千年的东西方交流故事并没有结束。随着1840年大清国门被打开,清国东南沿海的居民纷纷开始了一场“出洋”的热潮,他们有的“下南洋”,有的“渡西洋”,来到大洋对岸的美洲。当然,他们并不是出门旅游的,而是为了现实生计——谋生。而这些去往海外谋生的人们也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华工。

关于华工“出洋”的故事我们将在以后详细讲述,这又是中华民族的一段辛酸史。总的来说,华工为东南亚、澳大利亚、美洲、欧洲乃至非洲的经济建设都做出过巨大贡献,甚至是奠定了当地经济的基础。但是,他们却引发了当地人特别是西方白种工人的强烈不满。归纳起来,这些不满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华工人数众多又特别能吃苦,基本上什么脏活累活都能干并且能够忍受极低的工作报酬,不论工作条件多么恶劣,只要还有空气和水,他们似乎都能胜任。而且一块地方只要出现了一个华工,很快就会有一群,西方人认为这严重挤压了他们的生存空间,霸占了他们的工作机会,“他们走到哪里都是想发财,不放过任何能够获利的机会”“处处都有他们!成群结队,就像刮起的沙尘暴!”

而在西方人看来,更可怕的是,一群黄皮肤的人在一起,是一个几乎封闭的体系,他们从不参与白种工人的工会组织,也不参与什么工人运动,他们的生活似乎永远只有埋头辛苦地干活、挣钱,然后改变自己命运的同时也改变了当地的经济形态。他们的特征如此鲜明,以至于“外国人”就显得截然不同——老外无法融入他们的圈子,当然,他们也不会融入老外的圈子。

于是乎,西方世界里的白种工人便将华工的竞争看作是对于他们的生活水平乃至生存的致命威胁。“黄种人是祸害”,他们是一个具有完全不同的社会组织、思想和文明的世界,同“黄种人”一起居住,必然会败坏我们白人社会——“黄祸”的情绪在民间较为普遍。

民间的情绪是可以引导和利用的,对这种情绪引起重视的,有两个国家——俄国和德国。

俄国是传统的欧洲大国,而他们的领土扩张野心仍然不死,此时他们正在秘密推行“黄俄罗斯计划”,把目光已经盯上了大清的龙兴之地——东北。

而德国在1871年完成统一之后,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欧洲的新兴强国,他们正在四处打量:还有没有能让我们德国人插一腿的地方?

打量来打量去,他们的目光聚集在了遥远的东方土地——大清。

1895年,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正在皇宫里画一幅画,他将这幅画命名为《黄祸图》。图上,上帝麾下的首席战士——伊甸园的守护者、战斗天使米迦勒手持红色十字利剑,率领着一群手持武器的皈依上帝的教民“刚刚突出重围”,而在他们的后方,被他们“打败”的,是来自东方的佛和龙。

威廉二世在这幅画上写下了一行字:“欧洲各民族,保护你们的信仰和家园吧!”然后,他命人将复制品一份送给法国,而另外一份,则送给了此时正在野心勃勃地谋划如何得到东北的俄皇尼古拉二世。

正是从这幅图开始,一场因争夺清国东北而发端的,在人类战争史上被称为“第零次世界大战”,首次出现人肉挡机枪的惨烈状况的日俄战争,即将在大清的东北大地上演!

同类推荐
  • 霸天战王

    霸天战王

    阴差阳错,铸就无敌金身!踏足故都,开始复仇之路!纵身花丛,始建后宫之路!跨马执枪,开创盛世皇朝!且看一个私生子的废柴逆袭之路!他没有什么了不起,只有一具金刚不坏的肉体和一身使不完的力气。管你得道真仙还是无敌战神,板砖闷棍二挑一管你道教圣女还是帝国公主,乖乖入我后宫
  • 大宋摄政王

    大宋摄政王

    宋朝,一个辉煌的时代,华夏文明独步世界的时代。经济最发达的朝代,工商业最兴盛的朝代,资本主义开始悄悄萌芽,向近代国家转型的趋势初现。就是这样的一个文明国家却最终毁于野蛮的游牧民族。一个军校的高材生,莫名其妙的空降到南宋初年。于是,从绍兴七年开始,原来的历史被新创造的历史所覆盖——北伐光复,一统泱泱华夏;草原筑城,摧毁游牧民族;东南亚逞淫威,开南海为中国内湖;铁蹄所至,万物齐诛,非炎黄血脉皆为草芥,非华夏子民俱是蝼蚁!为了地位和新政残刻无情,打压异己狠辣酷烈,“大清洗”运动与红色恐怖令他身后骂名滚滚!推荐架空历史力作《李煜大帝》本书读者群:58541370,欢迎热爱本书的同志们加入
  • 回到上海之誓不低头

    回到上海之誓不低头

    ——打败胡雪岩————脚踩上海滩——想知道“肥海少”是如何将这十个字演绎得完美无暇,呈现给我们晚清上海的原色和生命的本真!让我们在黑暗中看见深远处的光明和寻找光明的顽强力量。
  • 击破兵阵的锋刃

    击破兵阵的锋刃

    兵荒马乱的春秋时期,人们的思想却是汹涌澎湃的,在权力与利益的斗争中,谁能一统天下?
  • 民国守护者

    民国守护者

    二十世纪初,山西晋商豪门王氏家族诞生了一个含玉而生的男孩,他并不是懦弱的贾宝玉,反而民国的历史在他的巧妙斡旋下发生了走上了一个微妙的轨道!努力再努力,奋斗再奋斗,征战华尔街,共舞银行家,游走于金融圈,他的名言是,钞票只是我签字本上的几个数字!挥起大砍刀,挥舞再挥舞,杀戮上海滩,刀劈东洋倭,猎杀与热血江湖,他的人生性条是,敢惹老子,砍死你丫的!你如果想见识民国的波浪壮阔!那请紧随他的脚步!他回带你走进不一样的历史往事!—————————————————————————————注:写书不容易,或许小弟的文笔情节不到家,喜欢的请收藏一下,挑剔的请指出不足之处,严肃的请捧着红楼梦悄悄的离开……!另:推荐朋友之书《龙在喘气》喜欢异界军事的去看一下!
热门推荐
  • The Zeppelin's Passenger

    The Zeppelin's Passeng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异界之三国志

    异界之三国志

    “三千弱水,犹如三千性命,愿我三千黄巾英魂归天。”在一千年前,官道昏庸,陈灵带领着百万黄巾军起义,最终在白河之战中失去三千最强之兵后失败。“当今天下再次兴乱,精灵族和兽族开始蠢蠢欲动,陈灵,你愿意与我一同御敌吗?”一千年后,云龙在监狱里问着别成为千年魔女的陈灵。
  • 积累而成的世界

    积累而成的世界

    本书试图建立一种统一解释生命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综合性理论,并把发展的本质定义为信息的积累,进而把“结构”定义为信息的一种类型。思想者所面临并必须要解释的一个重要事实——有史以来所有的人类社会都是等级制的——在本书的理论探索中也得到了合理的解释。
  • 公主潜逃计划

    公主潜逃计划

    天生好命的她,不仅拥有诱惑人的美人鱼之声,还好运的碰到了穿越媒介——黑洞的BUG,本该穿成一头驴的她,变成了大昌国唯一的公主殿下。本着既来之则安之的道理,她开开心心地在背景架空的大昌国生活了下来,三岁开始泡美男,四岁开始皇弟养成,五岁开始认个师父练轻功,六岁开始冒充女侠行侠仗义……那生活要有多滋润就有多滋润。直到十三岁那年她终于被皇帝老爹嫌弃,指婚给了某人。她抗议无效,策划逃跑。A计划还没来得及实行,她的订婚对象便抗旨了。皇帝老爹再接再厉,又将她赐婚给尚书大人的儿子。于是,搁浅了的A计划,终于要开始实施了。逃跑的路上,又结识了许多的新美男,逃跑人数按一定数量增加中。无聊时拿个门主当当,闲暇时拿个毒医练练,悠哉游哉。【轻松小白泡美男文,求推荐求收藏】
  • 玻璃城外(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玻璃城外(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作品通过个体经验从一个侧面展现了现代都市人的生存现状。一个工作稳定的女孩,为什么要放弃工作?因为她厌倦了被手机屏幕、电脑屏幕、玻璃墙幕构筑的玻璃世界所包围。寻回一条自我发觉的路。当她终于走出来,自问自己需要的究竟是什么时?能有什么答案呢?总是期待和等候,在咖啡店、图书馆、地铁站、客厅、睡房。然而生活真的不如想象中的那么有趣和清晰,而是混乱的堆积。我们被手机屏幕、电脑屏幕、玻璃墙幕构筑的玻璃世界所包围。玻璃世界让人更有安全感,自己受保护,世界也受到保护。她却试图冲出这个玻璃世界,行于灰色的真实。
  • 玄天大帝

    玄天大帝

    从前有一个孤儿叫林炎开始了他的逆天生活他有极端的天赋
  • 军婚盛夏

    军婚盛夏

    她年仅17却在一个神秘的组织他是北京城地位显赫得墨家墨少却也是北京军区最年轻得少将他们在那年相遇后便有着剪不断理还乱得关系更多精彩内容希望大家多多关注军婚盛夏
  • tfboys之王源的初恋

    tfboys之王源的初恋

    故事纯属虚假,不必当真。欢迎大家来收看。
  • TFBOYS之奇葩傻妞

    TFBOYS之奇葩傻妞

    第一篇无虐甜宠文!三女三男,一对一!无小三,讲述纯(?)洁(?)的爱情故事。绝宠哦!请大家多多支持。
  • 残酷规则

    残酷规则

    小说群:432516172新书发表。求收藏、求推荐。——————————本作将暂停在创世更新,改名为《拳破星空》于小说阅读网更新,敬请关注。笔名【皇怒】换回原来笔名【蓝皓】。特此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