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69800000040

第40章 聂士成:最后一位传统名将之死(1)

聂士成和拳民的恩怨

聂士成和袁世凯是完全不同的两类人,老袁是军事加政治,真正厉害的军政人物,而聂士成更像是一个纯粹的军人,他奉行“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他只考虑战场、士兵和战斗,然而,他的悲剧似乎也从此开始。

5月底,义和拳逼近丰台时,慈禧急需要一支八旗军以外又战斗力强的军队去“剿匪”,她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聂士成。慈禧调他去“剿匪”,聂士成率军就去了,然后慈禧让他保护好津芦铁路,聂士成就奉命去保护铁路,剿杀破坏铁路的拳民几百人,于是聂士成背上了“帮洋人打清国人”的骂名。京津间的拳民和百姓称呼他为“鬼子聂”,甚至有谣传:他是收了洋鬼子的钱才对义和拳痛下杀手!

端王集团也把所有的明枪暗箭对准了聂士成,他们奈何不了奕匡,奈何不了荣禄,奈何不了李鸿章,但对付聂士成这样的军事将领是不在话下的,也必欲置之于死地而后快,刚毅甚至直接就来到过聂士成军中,“警告”聂士成要小心!他们还给裕禄下过暗令:要设法除掉聂士成。好在裕禄还很明白他需要这样一员大将帮助他守天津,聂士成这才逃过一劫。

从这时候起,聂士成就感觉自己处境不太妙,但是,“剿匪”是慈禧的军令,要违抗军令这对聂士成来说是不可想象的,四顾茫然之中,聂士成只好多次发电给荣禄,希望能够得到这位直接领导的帮助。

6月7日,在落垡完成清剿破坏铁路的义和拳行动后,聂士成立即给荣禄发电——“现因落垡村民从乱,柴草均无从购买”。短短一句电文,道出了聂士成对他自己军队的担心:一支朝廷的军队,却得不到百姓们的支持,反而引起了他们的仇视!

荣禄接电报后没有任何回复,他怎么回复呢?正是因为他不愿意冒着得罪端王集团的风险出头,慈禧不得已才把他的这位手下将领推到前台!

荣禄也曾经委婉地提醒过聂士成:你军队的军服是西式的,“不为人所喜”,还是换过来为好。荣禄还委婉地暗示聂士成要注意朝廷政治风向,注意端王集团,而聂士成是不会理解这看似平常的一句话背后的“深刻含义”的,他没有那么敏锐的“政治嗅觉”。对于聂士成来说,他不会懂得一件衣服的颜色和式样竟然还有什么别的含义,他只知道听令,研究战略战术,刻苦练军!

“事必求实,练必求勤,将必无贪心,兵必无空饷,日演两操以习阵法,岁演行军以熟地势。”——聂士成

6月10日,在奉裕禄之命将西摩尔军放行之后,聂士成又一次感受到了忐忑不安,他立即给荣禄发电。在这一封电报里,聂士成直接向荣禄挑明:他不想剿杀拳民,最好还是回到他原来的驻地,干他的老本行——回天津去抵御外敌(“本军逼处洋兵拳匪之间,尤犯兵家之忌,一身不足惜,为大局何?再四筹思,唯有率军队移驻天津,恭候朝命,乞代奏。”)。

荣禄接电报后还是没有答复,当然,“代奏”的事还是办了。就这样,6月13日,慈禧颁布“着裕禄迅将聂士成一军,全数调回天津附近铁路地方,扼要驻扎”的上谕,聂士成率军离开津芦铁路,开到天津,参加天津的战斗。

6月21日,慈禧发布战争总动员令,就在同一天,军机处的廷寄也到达了天津:

聂士成着即革职留任,仍着严督所部各营,迅将紫竹林洋人剿办,并速恢复大沽炮台,以赎前愆。如再因循致误戎机,定将该提督照军法从事,决不宽待!

聂士成并不知道,慈禧收编义和拳时,拳民们提出了接受收编的唯一条件——杀聂士成。而端王集团更是请求慈禧“杀聂”,慈禧无奈,只好发布这道上谕。

大沽口炮台失陷明明是裕禄的责任,也是慈禧自己的责任,租界之战打成这个样子,明明是裕禄指挥无方。可是慈禧是没有错的。裕禄是官二代,是满人,是代表朝廷脸面的高官,详细战况又是由裕禄写奏折向朝廷报告的,裕禄也是没有错的,慈禧的板子只能打到聂士成身上。

裕禄估计是内心有愧,他特意发电安慰聂士成:将军英勇!

聂士成无言,他默默地摘去顶戴,回电:“士成在一日,天津有一日,天津如失守,士成不见大帅。”(《庚子剿办拳匪电文录》)

而部分拳民仍然没有放过聂士成,现在聂士成革职留任,正是他们“报仇”的大好时机,在与聂军相遇时,聂军必须让路,拳民们甚至要杀聂士成(“大刀直奔其马首,聂士成见状无言以对,只得以大局为重,避入路旁衙门内。”)。

而许多不明就里的人仍然在不断地骂他:“鬼子聂”“聂等死”“聂找死”,就这样,聂士成前方杀敌,后方挨骂。

聂士成终于明白了,他的错误竟然是不该听军令!他事事听令,最后却身陷困境,可是,这是他作为一个军人的意义。六年前的甲午战争中,他率军在摩天岭取得了清军对日军的唯一一场胜仗,终甲午一战,被阻截后退的日军始终没有再踏进摩天岭一步,但是这个国家的人们对自己人的苛刻,似乎总是会超过对待敌人!

英雄末路:聂士成之死

7月9日凌晨5时,八国联军分两路先攻西机器局的前沿阵地——八里台。正面的是以俄英军为主的近6000名联军,500名日军第五师团精锐绕到了后路,进行包抄。而聂军在八里台总兵力是5500人,其中还有1000多人的伤员,真正能够参战的人员只有4000人。八国联军分两路攻的意图很明显:先用远距离的炮火消耗聂士成军,然后再寻找机会包抄。

这是对付强军的战术。

果然,战斗打响之后,八国联军并不像往常那样一上来就发动冲锋,长驱直入,而是先进行远距离炮战,开动猛烈炮火。后路在包抄的日军也一反常态地没有死冲,而是配合发炮,步步推进,6年前在摩天岭的惨败,第五师团还是心有余悸的。

这种打法对聂士成军是最致命的。天津保卫战以来,从租界之战开始,聂士成军已经经过了多日激战,士兵疲累,伤员增加,而八国联军却大多是刚刚增援而来的生力军,士气和战斗力尤猛,军火充足,这个损招估计是日军想出来的。

联军依靠炮火逐步缩小了包围圈,聂军独力难支!前方将士请求增援。

“没增援。”聂士成苦笑。

不仅没有从南方来的增援部队,就算是从天津城内来的都没有,在裕禄的总指挥下,天津城内的各支军队其实从来没有作为一个整体作战过,都是分散驻守,各打各的。而八国联军一旦进攻受挫,就会立刻派军支援,直至形成局部优势。

包围圈越来越小,炮火也越来越猛烈。“突围吧!”聂士成命令部将,看到部将们领命而去,聂士成穿戴整齐,披上了黄马褂,骑上了战马。

跟随聂士成多年的步兵管带宋占标突然明白了眼前的一切,他哭喊着拦在马前,不让聂士成冲向敌阵。

“你不懂。”聂士成苦笑,打马向四面是炮火的八里台桥冲去,宋占标追赶上,一把拽住马,拼死不放!

“此吾致命之所也,逾此一步非丈夫矣!”聂士成大喝。

他挥刀向宋占标的手腕砍去,宋占标只得放手,聂士成的战马箭一般冲向战火中。

“你不懂。”聂士成到底是指什么?是不懂曾经的英雄背负罪名和骂名的内心绝望,不懂毅然以死而证清白的决心,还是不懂大清还有一种比战场残酷百倍的东西——党争?

八里台桥上,敌军的炮火对准了黄马褂这个鲜明的目标,聂士成战马中弹倒下,再换一匹,一块弹片划过他的小腹,肠子流出。

宋占标等人哭喊着冲上来,恳请聂士成下火线,聂士成回答:

“吾未瞑目,必尽吾职!”

敌阵里的一名德军指挥官曾经在聂士成军中担任过教练,他发现了聂士成,赶忙命令士兵停火,用中文向聂士成喊话:只要放下武器投降,即可免一死!

听到这话,聂士成突然拽住马头,直立身体,圆睁双目,用尽全身气力回敬了一个字,然后冲锋向前,用手中的枪射杀敌阵炮兵!

对面枪炮齐鸣,枪林弹雨中,聂士成的两腿被打断,脸上左右两腮被打穿,颈部被打穿,脑门被打穿,胸部被打穿,血水横流,肠胃溃地,聂士成倒于马下,却是面露微笑!

在6年前的平壤之战中,聂士成的战友左宝贵身披黄马褂,战死沙场。

6年前的夜晚,在平壤的营帐中,聂士成和左宝贵把酒言战,商讨对付日军的办法,“我等须以持久之战对之”,何等睿智,何等豪气干云,何等快意人生!

一切似乎又回到了6年前的那个夜晚,6年时间只不过是短短的一瞬,却也会让人觉得无比漫长,眼前的景象就像那年那夜漫天的星光,将军卸甲,岁岁年年!

宋占标号叫着冲向联军,中炮牺牲。

八国联军用红毯裹住了聂士成尸体,将尸体送还。然而,附近仍然要“报仇”的某些拳民准备夺走聂士成尸体辱尸,被八国联军开火击散,裕禄在天津城里向军机处上报聂士成战死,要求给予抚恤,端王集团坚决不肯,最终慈禧以两宫名义下诏“准予恤典”,但上谕中仍有一句:“聂士成误国丧身,实堪痛恨!”

聂士成就这样“戴罪阵亡”了,连死后都不得安宁,但这是大清最后一位淮军将领之死,是最后一位传统名将之死。聂士成自幼父死家贫,在母亲的严格教育下长大,喜好习武,好行侠仗义。初入河南籍将领袁甲三(袁世凯叔爷爷)的平捻团练,后入李鸿章淮军。在淮军后期的腐化堕落中,唯有聂士成坚守原则,他曾与各营营官立誓相约,刻苦训练,英勇抗敌,并对朝廷忠心耿耿。

自聂之后,那些马背为生、热血尚武、能征善战而又始终忠诚不贰的中华传统名将,再无一人!

在聂士成牺牲两年后,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聂士成突然成为了朝廷的英雄,受到各种追捧和表彰,袁世凯领衔北洋各军统领上奏,要求为聂士成“追恤加恩”。朝廷颁布上谕:追赠聂士成为太子少保,照提督阵亡例赐恤,赏正四品骑都尉兼一等云骑尉世职,其后代世袭罔替!聂士成三个儿子均由朝廷录用,其83岁的老母由原部将杨慕时奉养,准于立功省份直隶、牺牲地方天津八里台及原籍安徽合肥,为聂士成建立专祠,谥“忠节”,朝廷到处号召各级官员和武将学习聂士成的忠节。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袁世凯下令将八里台桥改名为“聂公桥”,桥旁修建一座两米多高的石碑,上书七字——“聂忠节公殉难处”。

对于这身后的荣耀,聂士成永远无法知晓了。那么,当时面对德国军官“投降即可活命”的喊话,聂士成到底回敬了一个什么字,让联军方面万炮齐发?

聂士成的话在正史上没有记载,这个字只在个别史料和八里台当地人流传的故事里出现,这个字也有可能教坏小孩子,但我仍然把它记录了下来。因为在我看来,这才更像真正的聂士成,也是我们更加愿意接受的聂士成,它让我们对那个残酷而荒诞的世界有了更多的感受和理解。

聂士成怒喝了一声:“屌!”

日军首次对中国使用毒气

攻占八里台和西机器局之后,7月11日,八国联军继续进攻。聂士成已经阵亡了,日军第五师团再也没有什么好怕的了,他们迅速成为了八国联军的主力——并且接下来一直是主力,攻向马玉崑驻守的陈家沟至天津火车站一带的防线。

这是天津城墙前的最后一道防线。

日军正准备发起冲锋,英军指挥官来到日军阵中,说:“别急,给你们两炮。”

给你们两炮不是打他们两炮的意思,而是给他们两门炮——英军运来的这两门4英寸口径的大炮是刚刚从南非的战场运到大沽口的。不远万里到来,一定有缘由。

日军好奇地朝陈家沟阵地发射这个神秘武器,紧接着,人类历史最恐怖的一幕出现了。

只见一股股从未见过的黄绿色烟雾飘过,闻到的人头晕眼花,随即倒地立死,陈家沟附近上百名士兵、600匹战马,以及附近村庄里的部分百姓倒地而亡。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第二次大规模使用毒气弹。以前人们一般认为,毒气弹是一战中德军对英法联军首次使用,而实际上,早在1900年,天津就成为了继南非之后第二个遭受毒气弹的战场。

这几发炮弹打过来时,马玉崑的士兵还是像往常一样躲到掩体后面。没想到躲得过炸,却躲不过毒,大家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厉害的炮弹,更加不知道如何应付,于是惊慌失措,丢弃防线,慌忙撤向天津城内。

日军就这样轻而易举地突破了天津城墙前的最后一道防线。不过他们更兴奋的是拥有如此致命的杀伤性武器,这两门毒炮引起了日军极大的兴趣。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将他们专门研发毒气弹和细菌弹的机构搬到了哈尔滨,并成立了专门的部队——代号731。

天津城已经门户大开。7月13日,八国联军对天津城发起总攻。

日军攻陷天津

天津城内,裕禄和退守的马玉崑集结了1万人的军队,这么多人守城,再加上高大坚固的天津城墙,应该是能守住些日子的。

而裕禄的预料再一次错了,因为他面对的是日军。

问:世界上哪支军队最喜欢在凌晨发起进攻?

答:日军。

7月13日凌晨,日军向天津南门发起总攻,其他七国军队分布在两翼或后路进行策应。在炮兵的掩护下,日军步兵排成长队,猫着身子拼命往前冲,而城墙上清军守军火力十分猛烈,机枪手和炮手躲在垛口后面,对着没有掩体的日军,居高临下练习打靶。而神奇的是,日军虽然一次次进攻受阻,但他们一次次轮番发动冲锋,不需要休息,不需要清点伤亡人数,也不需要吃饭,直把一旁的欧洲人看得目瞪口呆。

傍晚,日军伤亡人数已经达到了惊人的四五百人,这是开战以来八国联军的最高伤亡纪录,伤兵源源不断地从阵地上被人背下来,又用平底船运回租界。在船上,这些伤兵全都沉默不语,没有一个人出声。更令人恐怖的是有些截肢锯骨的手术就是在船上进行的,然而,即使是被手术的人,也没有一个号叫或者出声。巨大的疼痛竟然被生生忍住,气氛十分阴森。

而在南门前线,其他日军士兵仍然在轮番冲锋。

在一旁的英国人和美国人终于要崩溃了,兄弟,这哪里是打仗,简直是白白送命啊。美军指挥官一边嘀咕:“自内战以来就没有看过这么可怕的战斗了!”一边跑到日军指挥部,要求撤退。

日军指挥官福岛安正冷冷地回答:“我军继续进攻!”

没办法,大家只好佩服这帮战争机器,没等美军指挥官回过神来,新一批发起冲锋的日军士兵又冲出去了。此时天色已黑,日军正是在夜色的掩护下,冒着城墙上的子弹和炮火一点点地往前推进、推进,每前进一毫米都是他们的胜利!

午夜时分,日军终于冲到了城门底下(不容易),不过他们还没来得及欢呼庆祝,又发现一个问题:城门过于坚固,别说子弹,就连炮弹都炸不开。

城门炸不开,就无法进入城内,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提着满桶炸药的工兵上场,另外一些工兵开始吭哧吭哧埋头在城门底下挖土埋炸药。原来他们是要在城门下面挖个坑,然后把炸药放进去炸开城门。

还真当我们不存在啊!城墙上的守军把所有的步枪、机枪和炮火集中对准城门下,子弹竟然形成了密不透风的弹雨!接下来就发生了神奇的一幕。

远处的日军点燃了导火索,导火索竟然被子弹打断!

一名日军冒死冲过去,重新接上导火索,还是被打断,第三次接上点燃,仍然被打断!

同类推荐
  • 回到隋唐当混世魔王

    回到隋唐当混世魔王

    这是个不一样的历史穿越这里不是真正的历史这里是评书世界那些传说中的隋唐英雄四猛四绝十三杰将一一登场那个扭曲的时空里看我大隋朝如何争霸天下
  • 宅男玩转战国

    宅男玩转战国

    一个叫陈冲的年轻人,默默无闻,整天耕耘与电脑桌前,为的只是那微薄的工资,可是上天就是这么捉弄人,把他带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这就是他的故事。
  • 战国英豪传

    战国英豪传

    呐喊还是呻吟?活着还是死去?媚悦流俗还是高风亮节?奴性,野性,哪种才是人性?低卑,高尚,包容,傲慢,麻木,抗争,什么才是人生?纷扰红尘、纸醉金迷中仍有铮铮傲骨!一场历时百余年的轰轰烈烈的伟大变革造就了无数横空出世的千古英雄;一部凝聚着大智大慧的浩浩法典促成了一个叫中国的伟大的文明的国度在世界东方诞生;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恩怨情仇构成了一幅荡气回肠的历史经典长卷……
  • 遇见八零后

    遇见八零后

    这是一个80后对过去的记忆,学校生活与农村生活遥相呼应,贯穿了整个童年、少年。
  • 悠悠南北朝:宋齐北魏的纷争史

    悠悠南北朝:宋齐北魏的纷争史

    中国悠久的文明,也并不是简单的一成不变流传至今。中间有过诸多的变迁,其中尤以十六国南北朝这一时期的变迁最为关键,这一时期的社会文明变化,基本上确定了以后中国强盛时期文明的基础模式。本书打破旧的对于中国“季世”历史的思维模式,提出了“文化没有改变,有的只是发展,文化没有绝对的优劣,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的全新观点,以这种新观点再来看待历史,不仅可以使人读来畅快,更能使人因读史而明理,因明理而清心,获益匪浅也。
热门推荐
  • 人的行为选择与生态伦理

    人的行为选择与生态伦理

    本书共分六章,分别从人与自然、生态危机与人的道德责任、生态道德的基本原则与规范、生态道德范畴、生态道德行为评价以及生态道德行为选择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 丽江,不说再见

    丽江,不说再见

    相识七年,相恋三年,却在与周小蝶分手后不到一个月,君沫磊便娶了江城商界稳坐头把交椅的苏氏集团独女苏黎为妻,于他,为了事业,抛弃了爱情。周小蝶只身来到了丽江,那里,曾经是两人相约的蜜月之地,只是现如今,却是一个人渡过。
  • 现世皇妃两世情

    现世皇妃两世情

    这是一个,现代与古代交插的故事。如果喜欢现代,可以只看奇数章如果喜欢古代,便可以只看偶数章。但还是希望你能全部点开,因为,这是一个完整的,交融的故事。。。。曾经,以为那不过是一场梦了千年,也难以遗忘的梦。曾经,以为可把那个人忘记,但最终,却还是忘不了那刻骨铭心的痛。碧梦瑶,一个孤单的活了千年,一直忘不了他的独身女子,却在现代滚滚的红尘中,再与他们相遇。是爱,是恨,是纠缠还是最终依然要悲剧结束?一千年的梦,梦了一千年。
  • 箫声传

    箫声传

    一个无所适从的大学生,毕业后无所适从误入一个充满了女人的行业一步步走到了世界的巅峰
  • 鹰王法则:领导者的成功之道

    鹰王法则:领导者的成功之道

    古老的雄鹰在人迹罕至的天空驰骋了数千年,成了人们心中最具王者风范和领袖气质的精神图腾。成功的领导者和鹰一样,他们有崇高的信仰和志向、有强者的态度和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他们对自己有着明确的定位,并能够以自己切实的行动去努力实现,他们善于抓住机会,依靠过人的魄力和坚强的意志,成为一个族群里的王者。本书以鹰的习性和特征为出发点,从强悍的金雕到灵巧的雀雕,从蒙古草原雕到安第斯神鹰,有针对性地选取了数十种鹰的样本,从中发掘出信仰、态度、目标、行动、定位、机遇、气节七个层面来诠释成就领导者的七大特质,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领导者需要具备的理念和素质,以期为团队的领导者出谋划策、提供参考。
  • 太古神谕

    太古神谕

    太古时代,神域本无生机,然天赐恩露,降下七大神族,从此生命时代的序幕就此展开。七大神族守护神域,掌控本源神晶,但魔域来者,攻袭神域,七大神族团结对抗,最终七大神族族长利用生命本源和本源神晶启动封神大阵,封闭两界通道……亿万年过后,大阵破损,本源神晶脱落被人族少年机缘下偶得,太古族长们把自己的本源天赋赐予本源神晶,从此少年崛起为了是守护神域,保卫身边的所有的人!风云因他起,壮志必凌云!
  • 作家之最:学术少女

    作家之最:学术少女

    方蝶瞳,一个重组家庭女孩儿。面对母亲无情的剥夺,继父的厌恶,她只能忍。一个来到她身边的女孩儿,叶陌。“小瞳,这是你妹妹,你以后要好好对待她。”“那个男人的女儿?”“顾蝶瞳,你姓顾,不姓方!”“我从来都不跟你姓,我永远都姓方!女人,你最好理清楚!”母亲愤怒地拔腿就走,和那个男人腻歪在一起,则一切在蝶瞳眼中是那么的刺眼,自从叶陌来到这个家庭后,母亲把所有的爱都注入在叶陌的身上,蝶瞳从来都视而不见。能迷醉她的,只有书。蝶瞳的成绩一向不好,她励志不能让天堂之上的亲生父亲失望,经过了重重困难,拿到了德国某大学的通知书,她用精彩的文笔描绘了自己的一生,与作家之最无颜一决高下,成为了新一个王
  • 穿越成为创世神

    穿越成为创世神

    “你想要知道生命的意义,想要真正的活着吗?”“只要可以让我复仇就可以了。”ps:第一卷你们就当前传来看吧,第二卷才开始正文
  • 邪王追妻:病娇榻上奴

    邪王追妻:病娇榻上奴

    “你给我滚!!”女子软糯的调子透着怒意,死命的推身上的男人,只是多了几分撒娇的意味。“今天不行啊,比昨天还虚。”低哑的声音附在她的耳畔,有着扰乱人心的魔力。“信不信我杀了你?!”女子不满的大叫,美眸怒气冲冲的瞪着他,“歌儿,你这么说都说了三年了,每次我受了伤你还一直死命哭鼻子,这会儿就要杀了自家亲夫了嗯?”女子的脸爆红,“你还是去死吧!!”解歌与言阙。大恩不言解。甜文.
  • 国外“三农”面面观

    国外“三农”面面观

    在外国,不少国家也针对本国的实际情况,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发展农业、建设农村、改善农民生活的方针政策。其中,有不少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例如,日本的“一村一品”,韩国的“一社一村”,荷兰和德国的合作社组织,以色列和澳大利亚的农民教育,美国和加拿大的农业机械化、信息化和科技兴农,荷兰和巴西的环保措施,等等,各有千秋,别具一格。若遵循“洋为中用”的方针予以借鉴和参考,对我们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将是很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