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应该让孩子懂得:做该做的事,并且把它做好,这本身就是成功,也是对自己的最好的肯定。
其实,在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是渴望成功的,都渴望得到父母赞赏的眼光。因此,多说一句“表现不错、你真棒、非常好……”这都是对孩子信心地培养,都是对孩子的一种小小的肯定,时间会让这种小小的肯定,慢慢的积累成一个很大的信念,帮助他们战胜自己,战胜困难,让他们的梦想不再遥远。
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人类最伟大的潜能,这种潜能是人类赖以延续生命、享受良好生活的基源。为了人类更美好的明天,父母有必要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儿童时期是处在创造力的萌芽阶段,他们好动、好问,对周围的环境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孩提时的一些最初印象,也会在每个人的一生中留下痕迹,影响人的一生。每个孩子都具有无限的潜力,他就像一粒待长成大树的种子,只要有适宜的土壤、气候和雨水,孩子定能茁壮成长为一棵庇荫的大树。
1941年,休伯尔家的院子里传来一声巨大的爆炸声。爆炸惊动了邻居,不久,警车也开过来了。
经过调查,原来15岁的休伯尔想用砂糖等原料造一颗“炸弹”。他担心会把实验室炸坏,特意在院子里进行试验,但果然产生了巨大爆炸力,还把他击倒在地,幸好没有受伤。
休伯尔从小就喜好做化学实验,并把家中的地下室变成了小实验室。爆炸发生后,休伯尔非常担心受到父母的责骂。可出乎意料的是,父母并没有处罚和责骂他,更没有禁止他做实验,而是对他说:“既然是做科学实验,就必须要讲科学,要严谨,容不得半点侥幸和想当然。”
父母的话极大地激发了休伯尔的创造信心。后来,休伯尔专心于科学研究,并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取得了巨大的研究成果,荣获了诺贝尔奖。
从休伯尔的父亲对待休伯尔的这件事情中,我们会发现,在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孩子的人格受到尊重,受到激发,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民主的,有什么事情,父母与孩子一起商量,共同想办法。如果孩子的意见比较中肯,父母就应该听从孩子的意见,这样可以鼓励孩子积极开动脑筋,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达尔文小时候是一个喜欢“说谎”的人,当他捡到一块形状奇怪的石头,他就会煞有介事地对同学们说:“这是一枚宝石,可能价值连城。”同学们往往哄堂大笑。
有一次,达尔文在泥地里捡到一枚硬币,他神秘地对姐姐说:“这是一枚古罗马的硬币。”姐姐接过来一看,发现这分明是一枚十分普通的18世纪的旧币,由于受潮生锈,显得有些古旧。姐姐非常恼火地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希望父亲教训达尔文,让他改掉说谎的坏习惯。谁知,父亲听了以后,若无其事地对女儿说:“这怎么能算是撒谎呢?这正说明了他有丰富的想像力。说不定有一天他会把这种想像力用到事业上去呢!”结果,达尔文真的把他的想像力用到了事业中,完成了《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
想像是创造之母,没有想像能力就没有创新能力。达尔文从小就很有想象力,并且在父亲的支持下把这种想象力变成了创造力。
创造力是孩子智慧的泉源,也是促进潜能发展的原动力,是孩子未来发展的基础。创造力可以使“死”的知识变成有用,也可以使孩子更聪明。
当然,创造力主要取决于后天的培养,作为父母,应注意发掘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的创造力。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通过仔细观察事物和动手操作来丰富孩子的经验
孩子都喜欢触摸、摇动或拆卸各种东西,也喜欢仔细观察别人操作事物。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直接经验,而且也是他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基础。而且,刺激和探索性的活动场所能让孩子自由地探索,从而产生许多新的设想。因此,身为父亲,平时应经常准备一些物品和工具,与孩子一起游戏。对于一些旧玩具和破杂物也不要随便扔掉,它们大多对孩子有用处。因为孩子在拆拼这些旧物品时会有新发现,或用这些东西想出新玩法,重新组合出新玩具,激发创造力。
二是启发孩子多角度思考问题。
在日常家庭生活中,要经常引导孩子多角度看待和分析事物,逐渐养成换一个角度想问题的好习惯。例如,纸张除了写字外,还有别的用途吗?椅子除了可以用来坐,还有什么作用吗……其实,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每一个事物,都可以作为启发孩子多角度思维的内容。
比如,回形针的用途有哪些?回形针的用途非常多:可以用来把纸和文件别在一起;可以用做发夹;可以代替别针;可以拉直了用作粗织工的织针;可以当鱼钩等。
比如,怎样才能达到照明的目的?方法有许多,可以开电灯;也可以点蜡烛;还可以用镜子反射太阳光以及用手电筒、点火把等。
比如,折叠桌子给我们带来了很大方便,那么这种折叠的结构可以运用在其他哪些事物上呢?可以是折叠椅子;折叠床;折叠自行车等。
经常性地培养孩子进行发散性思维,他就能够学会从多角度来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创造力。
三是让孩子在从失败到成功的过程中获得经验
父母在指导孩子学习解决问题时,应让孩子达到与其水平接近的目标,避免孩子过多失败。遇到失败后,父亲应给予积极的指导和帮助,让孩子的活动在成功的体验中结束,并让孩子懂得失败只是中途的挫折,而不是最后结果,从而学会不因失败而消极悲观的品质。
诱发孩子的求知欲
求知欲,就是对知识的学习具有一种内在的渴望,按照父母的话说,就是“爱学”,孩子只有“爱学”。孩子最初的求知欲表现属于好奇心、对周围的许多事物都感到新鲜,喜欢去看、去摆弄。如果父母引导的好,就可能把孩子的好奇心上升为求知欲,培养成一种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智力活动的‘营养剂’。五六岁的孩子开始喜欢经过积极思考有一定难度的智力活动,如小实验、棋类或简单的智力测验等。但是,孩子的求知欲往往表现出随意性,今天对这个特别喜爱,明天对那个非常热衷,再过两天可能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为了让孩子的求知欲具有持续性,父母首先要掌握孩子学过哪些知识,然后在与孩子的日常交流中,设法用到这些知识,让孩子体会到所学知识的作用。下面这个故事父亲就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点教育自己的女儿。
有一次,女儿要玩我的围棋,我就拿了很多棋子放在桌上,对她说:“如果你能比爸爸数得快,就给你玩。”然后我故意一个一个的数,而女儿却立即用不久刚学会的两个两个的数法,准确地数出了棋子。于是,她非常得意地拥有了一大把棋子。还有一次,女儿对池塘里的鹅产生了兴趣(之前她没见过),我就问她:“你猜它的脚是什么颜色的?”她想了想说:“一定也是白色的。”我接着说:“上次你在幼儿园背过一首古诗,叫《咏鹅》。”她点点头,依然注视着水里的鹅。我继续:“里面有一句话,叫‘白掌拨清波’是吧?”女儿立刻大笑起来,马上纠正说“是红色的。”然后又指着鹅,朗诵起了《咏鹅》。
这位父亲了解了女儿平时学习的内容,并在日常生活中联系起来,进一步的巩固学习的知识,提升了孩子的求知欲。
所以,培养孩子的求知欲,作为父母,应时常留心发生在孩子身边的各种事情,尽量用孩子学过的知识向他解释。当孩子经常体会到所学知识的作用后,这些经历往往又能激发他的求知欲。当然,对于诱发孩子的求知欲,也是有一定方法的。
第一,营造氛围,让孩子敢问
我们一直提倡,父母和孩子的角色是平等的。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要变学习辅导的单向为双向互动;允许孩子“出错”,父母对孩子的提问,哪怕是在你看来非常幼稚的问题,也都需要采用语言的激励、手势的肯定、眼神的默许等手段,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
提问是孩子求知欲的主要表现,父母千万不能消极对待。比如说:“到旁边玩去,没看到爸爸正在忙吗?”更不能无礼反驳,比如说:“你怎么这么蠢呢?”否则,必然会伤害孩子的求知欲,时间一长,孩子将逐渐对知识失去兴趣。孩子提出的问题,有的很浅,有的较深,有的特显无知,有的很富有想象力。对于孩子好心所做的事情,不管对与错,父母都要先肯定孩子的出发点是好的,然后再告诉孩子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对的,在遇到类似事情的时候,应该如何分辨好坏。
第二,拓展渠道,让孩子会问
当孩子还未养成提问的习惯或者所学知识较难时,可以和孩子进行讨论,然后由孩子提问题。另外,父母也可以设计好问题,引导孩子模仿提问。提问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孩子初步掌握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后,就可以在学习辅导中留有一定时间让孩子独立质疑,自我展示。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不要事事左右孩子,要放手让了孩子做一些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在孩子做事情的时候,家长只须从旁观察,切忌当从指责孩子做错了。
第三,抓住孩子的求异心理,鼓励想象
孩子天真无邪,想象力丰富。做父母的,要利用孩子的这个特点,结合情景有意识地诱导孩子去想象。对于孩子大胆地凭借科学的原理,进行丰富的联想,要给予肯定。同时,给孩子提供一个充满奥秘的环境,以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在家里,给孩子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如望远镜、放大镜、地球仪、磁铁、风车等,并演示给孩子看,使孩子对此类物质产生好奇心,父母再用语言给予点拨,进而诱发孩子的求知欲望。
第四,与孩子一起游戏
一般来说,孩子喜欢游戏,在游戏中,他们会将自己已有的知识派上用处。他们喜欢扮演父母的角色,并将父母的工作情景与生活情况简单地表演出来,通过游戏就满足了他们充当父母的欲望。在游戏中他还会发现新的知识,从而进一步激发他的求知欲。
第五,带孩子到大自然去
经常带着孩子,走出家门,一起去感受大自然的气息,让大自然给予孩子智慧的启迪。大自然的山山水水、日月星晨、风驰电闪、鸟语花香是丰富多彩,变幻多端,充满了奥秘。孩子在大自然的熏陶下,思路开阔,会产生无尽的遐想,引发求知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