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种方式,换一个角度,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别人,教育自己的孩子,不仅轻松的解决了问题,而且对孩子起了一个榜样的作用。
现在的孩子大都以自我为中心,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而不是别人。如果别人做错了事情,根本没有一点宽容之心,往往会逮住他人的缺点不放。
所以,作为孩子的父母,要引领孩子懂得宽容,学会宽容。父母在教育孩子要宽容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不把世俗的毛病传染给孩子,父母最好不要在孩子面前以自己的眼光议论其他小朋友的缺点,这样容易让孩子对其他小朋友过于挑剔。相反,父母要尽可能表扬其他小朋友的优点,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是有缺点的,不要使自己的孩子产生一种以自己为中心的思想,这非常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宽容心态。
父母尤其不要对某些人和事物有偏见,更不要把这些偏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来,从而让孩子在潜意识里也受到这种偏见的影响,而对这些人和事物有偏激的看法。
当孩子的小伙伴来自己家里时,父母对其他小朋友的态度不要过分冷落,也不要过分热情,尤其要教育孩子尊重小伙伴,让那个孩子平等地与人交往。
二是给孩子宽容之心,首先父母就应该做个宽容之人,因为宽容不是仅靠说教就能够形成的,它更多的是在生活中模仿而来。如果父母是个宽容之人,那么孩子就能够在父母的潜移默化中学习宽容。孩子的宽容之心最主要的来源就是父母,是从父母那里学习待人接物的方式的。父母宽容、大度、遇事不斤斤计较,与邻里、同事之间融洽相处,孩子就会学着父母的样子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得宽容、好善、乐与人处。
三是教孩子学会理解他人,理解人人都有缺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有缺点和不足乃是人性的必然。和同学相交,和朋友相处,完全没有必要求全责备,完全可以求同存异,只要同学和朋友的缺点不是品质方面的。对于朋友的缺点和不足,对于同学心情不好时所说的的话和所做的事,我们没有必要事事计较,事事都摆个公平合理。多原谅一次人,多给人一次宽容和理解,同时也就为自己多找了一分好心境,也会使自己觉得在个性完善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当然,宽容不是怕人,不是懦弱,不是盲从,不是人云亦云,这一点是必须向孩子讲清楚的。必须让孩子知道宽容是明辨是非之后对同学朋友的退让,而不是对坏人坏事的妥协,对坏人和得寸进尺的人是没有必要宽容的。
教育孩子懂得尊重
有这样一个寓言,他让我们知道什么是尊重。
有一个只小酷狗,长得很帅,黑白相间的大衣,再戴上一副酷酷的太阳镜,他像大明星神气十足。为此,小酷狗很骄傲,觉得自己是最漂亮的小狗,是最漂亮的小动物。
小酷狗来到游乐场,看到大象正费力地爬上湖边的小船,就哈哈大笑起来:“大象大象,你这么重,一定会压沉这只小船的。我看你还是直接跳到湖里吧,上了船也得沉下去。”大象听了这话,气呼呼地走开了。
小酷狗又来到服装店,看到猴子大婶正在买新衣裳,她便捂着肚子大声笑道:“猴子大婶,你也太瘦了,比外面的电线杆子粗不了多少,这里根本没有适合你穿的衣服。”猴子大婶涨红了脸,非常生气。
这天晚上,因为戴着墨镜,没法看清脚下的路,小酷狗一头栽进了排水沟,摔伤了腿,疼得他坐在地上哇哇大哭。
大象和猴子大婶听到这个消息后,带来很多礼物看望小酷狗。小酷狗羞愧地低下了头。
这个故事,相信很多孩子都听过,或者很多父母给孩子讲过。小酷狗在大象和猴子婶的关怀下,自己感觉到了惭愧,认识到了自己的不尊重。
在人们的交往中,自己待人的态度往往决定了别人对我们的态度。与人交往,无论对方的地位高低、出身贵贱、家境贫富、相貌美丑,我们都要尊重他人人格,要使人家感到他在你的心目中是受欢迎的,从而使对方得到一种心理上的愉悦和满足。
可是,现在很多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形成的态度,认为一切都是应该。我们来看下面两个故事,做一个对比。
故事一
星期天,晓亮到文强家玩游戏机。两个孩子正“打”得热闹,文强妈回来了,她热情地跟晓亮打招呼,可晓亮连头也没抬。文强妈以为他注意力太集中,也就没在意。过了一会儿,文强妈把削好的苹果递给他俩,晓亮二话没说,拿起一个最大的就啃。打完游戏后,晓亮又打开文强的抽屉,说要看看有什么好玩的,弄得一团糟。晓亮走后,文强妈无奈地说:“以后别跟他一起玩了,这孩子不懂得尊重别人,也不懂得自重。”
故事二
小峰邀表哥到家里玩,傍晚,小峰妈见到小峰正死死地抱着电话机,不让表哥打。原来,小峰想让表哥留在家里吃饭,但表哥不想,要打电话告诉家人回家吃,小峰死活不放表哥走。
小峰妈听了原因,笑着说:“小峰可以先问问表哥,愿不愿意留下来跟你一起吃饭,如果表哥不愿意的话,我们是不能勉强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和不喜欢做的事,你不喜欢的事,我们强迫你去做,你也会不高兴。”于是,小峰抽泣着问表哥:“表哥,我想你在我们家一起吃饭,好吗?”见小峰这么诚恳,表哥最后也答应了。
现在的孩子,给人的感觉都很霸道,不懂得尊重别人。由于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宝贝,不知不觉中对孩子产生了溺爱,尤其是家里有老人的,一切都是孩子说了算。于是,孩子在外面也肆无忌惮地霸道起来,日积月累,孩子心里会认为别人听他的是应该的。
然而,学会尊重他人,是孩子一种必须具备的品德。只有尊重他人的孩子,才可能正视他人的意见。不尊重他人,他人对他提出的忠告,他也决不会接受。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很可能与社会处于一种隔离状态。尊重,也是人际关系的起点:不尊重他人,他人也不会尊重他,甚至不可能信任他,这样就会失去许多朋友的支持。作为父母,要从细节开始引导孩子,让孩子学会尊重。
细节一,不和孩子讨价还价
父母首先要让孩子知道自己是孩子的长辈。如果要求孩子做什么事,应简单地发指令给孩子。例如对孩子说:“把电视关掉,现在该吃饭了。”不需要罗列各种理由,也不要和孩子讨价还价。如果孩子不愿意服从指示,父母应坚持自己的立场,因为多数孩子一旦发现争吵没有作用,他们就会自我约束了。
细节二,让孩子清楚在家里谁说了算
有时,一句“照我说的去做”显得简单而又生硬,虽然这是父母想要表达的中心意思,不妨采用一些既能明确表达出父母的威严,又对孩子尊重和爱的话语,例如“如果我不管你活动的时间的话,我就没有尽到做妈妈的职责。”在生活中应不断用明确的语言进行强化,父母在某些方面的权威是不容置疑的,在家里应是父母说了算。
细节三,让孩子学会用尊重的语气说话
有的父母认为,自我表达意识强是一种健康行为,便允许孩子用大哭大闹的手段来发泄情绪。其实,多数孩子在顶撞了父母后会感到愧疚甚至害怕,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无理行为无动于衷,渐渐地孩子就不再关心自己的行为是否伤害到了他人。父母要明确地向孩子表达“应尊重他人”的想法,要跟孩子说:“我不喜欢你用语言去伤害别人”或“应为你说过的伤人的话道歉”等。
细节四,给孩子示范尊重人的方式
父母应让孩子懂得,表现出感激之情是显示对他人尊重的一种方式。例如当着孩子的面,称赞他的老师对每个孩子都很负责;还可以和孩子一起为家里过生日的长辈准备小惊喜或一两句祝福、感谢的话。这些小小的表示和认可,向孩子传达的是:孩子心中的权威人物都在为了孩子努力工作,他们是值得尊重的。
细节五,是让孩子尝到不尊重人的后果
一般情况下,当孩子出现不尊重人的举动时应及时适当惩罚,或停止他正在进行中的游戏、收看的电视,或没收他的一个喜爱的小物件。如果当时的情况不允许,也应让他稍后体会到不尊重人的后果,例如:“你今天说了不尊重人的话,今晚就不能看动画片了。”父母在行使惩戒职能时一定要做到言出必行。
身教重言教,父母在引导孩子学会尊重的同时自己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好孩子的榜样。同时,家长也要注意尊重孩子,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做到严而有度,爱而不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