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63700000016

第16章

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个极端的例子。但事实上,不乏类似的情况发生。因为现在的孩子往往只会依令行事,没有指示,他们也就无所适从了。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呢?母亲们不妨借此反省一下,平常你是否大小事情都给予孩子过多的指示与注意呢?

从母亲的角度来看,若孩子所做的事非常危险,必定会加以指正,说道:“要这么做才对!”事实上,这种做法往往会压抑了孩子自主性的萌芽。如若不然,则当孩子遭遇某种问题之时,必定会自行思考并采取行动,而累积经验之后,自然而然便会培育出自主性与判断力。若在孩子自行考虑之前,母亲就先给予判断和结论的话,孩子便无法继续其思考路线,如此一来,孩子容易养成听从母亲指示的习惯,而当必须自行下判断及采取行动之时,就会不知所措了。

反之,若自幼便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到了年长,他们自然而然会更加积极进取,努力求知,而不会让父母操心太多。例如,有些母亲常在孩子刚放学时,就严格地提醒他:“先做完功课再玩游戏!”其实,这种做法是值得考虑的。但若要求孩子“先玩一玩再做功课”也是不对的,因为这二者都有强迫的意味。那么,父母究竟该怎么做呢?正确的做法是:应该尽量给予孩子思考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决定究竟该先做哪一件事,借以训练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绝对不要指令他们“先做功课”或“先玩游戏”,不妨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计划去实行。

然而,也并非每一件事都听凭孩子为所欲为。不过,只要孩子不是做得过分不当,或有不良后果的话,就尽量不要干涉他,因为孩子们自己会由失败的经验中,进一步地思考、反省,并日益精进。

让孩子拥有自己的私人空间

很多父母会划分出一个孩子的房间,而且在孩子的房间里,安置最豪华的照明设备,可是孩子却喜欢在餐厅做功课,这就是因为没有认清空间的意义。

孩子所需要的,并不是单纯的独立房间,而是一个能安心游玩,安心做功课的空间,那个空间必须让他有待下去的欲望。

女演员中村梅子说:“自己的房间必须是‘可以哭泣的地方’,也就是说那是自己心情恶劣时,或是不如意时,可以躲藏的地方。”让孩子在家里有发泄自我的感情,或是调整情绪的空间,是培养独立心的基本条件。

所以那个空间不必是一个独立的房间,在客厅的一角划分出“孩子的角落”,也是可行的做法,那个角落不摆父母的任何杂物,只放置一些孩子喜爱的牛奶包装、厚纸、压扁的纸杯、或是塑料盖等。

空间感觉强烈的孩子,纵使没有门或帘幕的划分,也会在自己的场所上,挂上看不见的屏幕,然后从中自得其乐。

年纪稍大之后,可加一扇屏风,使空间较为独立,如此,孩子便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改善空间,使其便于利用,孩子自己动手钉的桌子,应该比父母所购买的书桌,更能给予他“个人”的感觉。

不勉强把孩子的房间区分出来,只做一个孩子创造自我空间时的助手,如此孩子自能培养出自主性。孩子能自由进出于自己的空间与父母的空间,而且在喜欢的情况下,自由选择关闭自己的空间,这在培养发现自我的用心上,好处非常多。

孩子到了某种年龄,可能会要求拥有独立的房间,彼此可以顺应孩子的意愿行事。孩子因知道“空间”的意义而要求独立的房间,与父母随便就为其安排一个房间,意义截然不同,孩子要求拥有自己的空间,想确保完全独立的空间,表示他的独立心已前进了一大步。

不要嘲笑孩子的质问

“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海水为什么是咸的?”……孩子们这么可爱的问题,常会被人认为很可笑,但是请你冷静地想想,像这样的问题,要简单明了地回答,可不容易。

“傻瓜,天空本来就是蓝色的。”猛然抬头看看天空,多么的亮丽蔚蓝,难怪孩子们会觉得惊讶、受感动。“真的!天空好美哟,是蓝的。”或许他们的惊叹是对的。

对孩子们纯真的质问,如果你无法回答,也不要以笑来蒙骗、回避,否则问题就更大了。

孩子们所提出的问题,如果遭到嘲笑,他就不敢再提出问题,丧失质问的意欲。为人母亲者虽然不能给予他一个完整正确的回答,但是仍然应该认真地思考问题,万一真的不知道时就告诉他“我们以后再查书。”这样孩子的自尊心不但不会受到伤害,相反的他们因为提出的问题受到重视、鼓励,以后会不断地想问题,促进智慧的成长。

会让人觉得无聊的是那些被常人认为理所当然的问题,然而会对这些不足为奇的事抱着怀疑的态度是很难能可贵的。如牛顿之所以会发明万有引力,就是对于苹果的往下掉一事不认为是理所当然,时常思索着“这到底是为什么?”才终于发现了万有引力法则,他这种怀疑及不屈不挠的追根究底精神就是所谓的科学求真精神。

有发明王美誉的爱迪生,对于平常稀松的事,也经常抱着怀疑的态度,例如,上小学时,有一天老师告诉他们二加二等于四。爱迪生就问老师“为什么是四”。老师告诉他“二加二是四啊!你看一、二、三、四是四吗!”但是爱迪生依然不满意。所以老师觉得爱迪生的头脑一定有问题,深怕班上的学生受到他的不良影响,就告诉他的母亲“你应该把他带回家去好好教导,否则会给大家带来很大的麻烦。”

但是爱迪生的妈妈并不同意老师的说法,认为她的孩子既聪明而且很优秀,所以就替他办了退学,自己在家里教育爱迪生,直到今天,爱迪生的成就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这说明了质问期的孩子只要好好栽培定能成大器。

“出现世界上的第一个人是很久很久以前吧?”这是一位四岁孩子,看了泰山影集后提出的问题。

“对啊!是在很久很久以前。”

“这个人是从自己的肚子生下来的吗”

母亲笑而不答。孩子会这样问,大概是因为听说“人是从肚子生下来的。”而想到第一个人没有母亲,所以应该是从自己的肚子生下来的。像这种天真的问题,做妈妈的千万不要笑他,回答的时候,最好也以不知道的态度和她共同讨论。第一个出现在这世界上的人,是从什么地方来的,这确实是一个相当难回答的问题,或许可以告诉她人类是神创造出来的。

电视为现代文明的产物,几乎家家都有,只要开关一按,就有各种节目呈现眼前,大部分的节目,大人们都认为很平常,但是在小孩子看来就会觉得很奇怪,所以提出种种问题。如一个五岁大的小孩,看着电视所呈现的游泳画面时,问“把电视打破后,家里会不会都是水呢?”“为什么电视里有游泳池?能够在里面游泳吗?”

母亲对电视的结构也不太了解,所以勉强地回答“当他在游泳池里游泳时,用摄影机拍下来,再照在电视里面,而电视里有很多可以拍摄的机器,所以就呈现在电视画面上了。”

此外,有关电视的质问,还有“电视里有小矮人吗?”“有水吗?”“我走进电视,会不会也照出来呢?”,有些小孩甚至会、跑到电视后面,观察电视后面或拨弄电视后面的电线而让母亲紧张担心。

对一个五岁大的孩子,说明电波这种眼睛看不见的物质是很难的,如果有图解,边看边说明,可能比较容易了解。如果电视公司举办展览会,你可以挑孩子感兴趣的项目,带他去参观。

像以上所举的那些质问,你不要觉得很可笑,而应该试着想清楚而又适当的回答。

“嗯!你提的问题很好,不过我也不太清楚,它真的好奇怪哦!”对于孩子的发问,应该先称赞他,然后再尽力回答问题。能够问些别人不容易察觉的问题的小孩,是具有创造性、智慧性的孩子,只要好好的培育,将必定成为出色的人才。

直视孩子的目光加以管教

假如孩子看不起身体上有缺陷的同学,或是轻蔑残疾者时,就要严格地指正。对孩子而言,说出看不起别人的话,多半不是恶意,只是因为好奇而已。

但却不能因此就不闻不问,因为这样不但伤了别人的心。

同时也使自己显得很没道德,所以母亲必须当场严加指责才是。

不过,那时不要只说:

“这样妈妈很没面子哟!”

应该是站在父母的立场,对孩子的未成熟部分感到生气才对。

“为什么这么不懂得体贴别人?”

其实大人往往也有这种情形。如:

“我怎么会做这种糊涂事呢?”

就应像这样对自己本身生气的态度,为孩子“做了不该做的事”而加以指责。

如果孩子在读小学,要抓住孩子的双手,直视孩子而严厉指责,这样才能令孩子了解母亲的心情。视线的流露是极为重要的。

笔者曾听一位到严重智能障碍的孤儿院中住了很长一段时间,且拍下了纪录影片的朋友谈及此一情形。

一般而言,摄影师非常注重画面中出现的人物的目光,也就是所谓的“视线”。就摄影师独特的感性而言,就是“要让孩子的视线中有我们的影像才行”。比方说在帮助孩子穿衣服时,从后面帮忙很简单,但这样孩子就没办法自己学会穿衣服了。如果让孩子看到脸部,教孩子“先穿这个袖子,再穿另一边袖子”的话,就算是智能非常低的孩子,也能慢慢学会自己穿衣服了。

不只是智商有障碍的孩子才用这种表情,就算是教导正常的孩子也应如此。常在公车上看到带着孩子的母亲告诉孩子:

“下一站就要下车了!”

接着,就抓起还面向窗外看风景的孩子的脚来替他穿鞋子。

如此对孩子像面对玩偶般的管教态度,是很难让孩子自立的。不管是以手或身体和孩子接触,仍然无法沟通,应让孩子转向自己这边,注视着孩子的眼睛告诉他:

“看着你的脚!鞋子要这样穿,另一只也一样。”

这样孩子自然会自己穿鞋了。

笔者曾在车中看到这样的情形:孩子把吃不完的口香糖包在纸中,但却不知道扔到哪里,喊了母亲三、四次也得不到回音,最后只好塞进母亲的手提袋中。这时,正好母亲转过头来看到,生气地骂道:

“你干什么?脏死啦!”

像这样怎能沟通感情呢?责备或管教时,当然应该看着孩子,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想对父母说话,就算再忙,至少也该回过头来看这孩子才行。孩子之所以学会粗暴、大声说话的态度,或许是因为他们觉得不这样父母就不会回过头来的关系吧!

帮助孩子否定自己

在孩子否定自己的过程中,他们学会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孩子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探知的兴奋状态。不用我们父母的谆谆教导,孩子们会自然而然地学习起来。

多多发现了长安街上的迎春花是假的,爸爸妈妈、姥姥姥爷都很高兴,夸奖多多是好动脑筋的孩子,多多也有些得意。

有一天,姥姥发现自己种的豆苗虽然出了芽,但是好像长得很慢,就对着一盘的豆子说:“你们怎么还不长呀?”

“姥姥,把您的豆芽交给我吧,我让它们快快长。”多多在一边说。

姥姥知道多多好动脑筋,就对他说:“交给你是交给你,你可别给我弄死了。”

“姥姥,您放心吧。”多多拍着小胸脯说。

过了好几天,姥姥禁不住问多多:“宝贝儿,我那盘豆苗长起来没有?”多多有些难为情地低下头,半天才嘟囔着说:“姥姥,对不起,它们全死了。您去看看吧。”

姥姥到了多多的屋里一看,那盘豆芽放在暖气片上,全都干了。

“你怎么搞的?”姥姥有些生气。

“我想让它们再暖和一点儿,不就长得快一点儿吗?所以就搁在了暖气上,可是它们都不长了。”

“你看看你,盘子都烫手,你是不是没有浇过水呀?你这不是炒豆苗吗?还给我种豆苗呢!”姥姥开始数落多多。

这时候,姥爷进来了,对多多说:“傻孩子,你怎么就记着暖和了,不浇水怎么行呢?你的书上不是说了吗,植物生长需要阳光、空气和水。这三样哪样也不能缺呀,你是不是光记着暖和了呀?”

“是的,姥爷,我还差点儿把它们搁进微波炉里呢!”

孩子的思维往往具有单向性,在他们思考问题的时候还不太会举一反三。这时,就需要我们做家长的给予注意和观察,多留心一下孩子出的“差错”,适时的帮助他们纠正,在具体的问题中鼓励孩子学会自己否定自己,让他们真正地知道只有自己敢于否定自己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这正是自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如何帮助孩子否定自己?家长首先要鼓励孩子勇于承认错误。很多做父母的只会在孩子表现“精彩”时才给予奖励,殊不知,勇于承认错误是很难得的品质;其次要帮助孩子找到犯错误的原因,然后和孩子一起寻求解决的办法。很多时候,失败的经验教训更加能够推动一个人的成长,高明的家长可以让孩子在否定自己的过程中体会到更深刻的成就感。

教育孩子淡化贫富意识

教育孩子淡化贫富意识,不论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在发达国家,贫富现象都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对孩子来说,或贫或富,几乎是与生俱来的,因而也无从选择。

要是在孩子刚刚开始懂事时,成人社会就有意无意地加深他们的贫富意识,那么对穷孩子和富孩子的人格塑造和心理健康,都可能起到无可挽回的负面影响:对穷孩子来说,强烈的贫富意识往往会使得原本就十分自卑的心雪上加霜;而对富孩子来说,由此而生的盲目优越感往往导致他们成为自以为“高人一等”的小霸王。

有幸的是,许多国家的成人社会都在为淡化孩子的贫富意识而额外做出巨大努力。一日本的中小学明文规定禁止学生穿名牌服装或名牌运动鞋来学校,并对何为“名牌”做了严格、具体的限定。据调查,此举也得到了9成富裕家庭的家长的欢迎。此外,直到今日,日本仍有部分小学要求男生一律剃光头上学——为的就是:千篇一律的光头至少让人一下子难以分辨谁是富家子弟,谁出身于贫寒之家。在美国,虽说有关学生是否应该着校服上学长期以来一直存有争议,但绝大多数州的中小学依然坚持“校服制”,而且赢得了8成以上家长的支持。支持者们倒也不是像国人那样,认为身穿校服主要是为了强化集体精神或爱惜学校荣誉,而是认定“千篇一律”的校服尽管从表面上看来似乎限制了孩子的个性发展,但却成功地避免了贫富孩子在服装上的优劣差别,从而也成功地避免了对穷孩子自尊心的可能损伤。从这一点看,显然是利大于弊。在加拿大,中小学生大多向孩子们提供免费午餐,当然午餐的档次完全一样,因而孩子无论贫富,吃的完全相同。而在澳大利亚,午餐一般由学生自带,但学校规定所带食品须“统一”为一个汉堡、一瓶可乐外加一个苹果。这种几乎是刻意地模糊贫富概念的做法,在孩子们心中唤起的是一种极为宝贵的平等意识!至于在波兰,在实行类似我国“希望工程”的“扶贫”好事时,一律不公布受惠孩子的姓名、地址。原因很简单:免使穷孩子产生过分的自卑感。即便在贫穷的肯尼亚,有幸收到救助的小学往往给每个孩子都发放一份救济物品(如寒衣或食品),而不论孩子是贫是富。有人对此有疑问:富家子弟也许并不缺这份救济物品,“照发”是否意味着一种浪费?而学校坚持认为,让大家尽可能都能领到一份,穷孩子便就会大大减轻心理压力。

同类推荐
  • 圆梦北大·求学牛津·晋职摩根:记女儿的成长历程

    圆梦北大·求学牛津·晋职摩根:记女儿的成长历程

    介绍的是一个教育培养子女的真实故事,推荐的是一个成功的理念,传达的是一种进取精神。文章的主人公是孙树义的女儿。书里尤其详细地介绍了女儿在找工作应聘方面的经验和体会,取得成功的一些建议,供读者参考。
  • 优生胎教必读

    优生胎教必读

    社会在不断发展,人类文明在不断进步,同时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特别是21世纪以来,对人才的诠释也在不断演变。要想下一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能迎接新世纪对人类的挑战,就必须从胎儿做起。
  • 卡尔·威特教育羊皮卷

    卡尔·威特教育羊皮卷

    本书不仅仅教授孩子如何学习科技知识、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完美的人格,树立孩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 和儿子说的知心话

    和儿子说的知心话

    青春期复杂多变,每个男孩心中都或多或少地装有秘密,却又无从获取开启秘密之门的钥匙,所以,这个时期的男孩需要一个能与自己说悄悄话的大朋友;而父母面对儿子的变化和疑惑,很想帮助他,有很多话想对儿子说,但有些话却难以启齿。这种状况使得青春期男孩与父母之间迫切需要架起一座交流沟通的桥梁,而《和儿子说的知心话》正是这样一个纽带。
  • 生儿育女早知道

    生儿育女早知道

    天地之间,阴阳相济,人有男有女,其他动物也有雌雄之分。古人对胎儿性别的产生原因一无所知,通常认为婴儿的性别是由女性决定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弄明白了,胎儿的性别既不是由女性决定的,也不是由男性决定的,生男生女是由精子和卵子相遇的瞬间所决定的。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生男生女的奥秘已经揭开。《生儿育女早知道》总结了国内外知名妇产科及生殖专家有关生男育女的科研成果,详细讲解生男生女、优生优育的多重因素和实施步骤,特别为;隹爸爸、准妈妈设计出科学、全面、实用的生育方法,帮助他们科学地孕育出自己想要的“爱的结晶”,轻松愉快地迎接新生命的诞生。
热门推荐
  • 成功母亲的80个教育法则

    成功母亲的80个教育法则

    本书选取了母亲教育的成功法则,告诉您如何教育孩子,做一个好母亲。全书从10个方面入手,包括与孩子如何沟通、如何引导孩子的健康心态,教育孩子懂得尊重,树立信心,学会宽容,学会赞赏,懂得感恩,学会谦让,积极创新等方面,阐述在家庭教育中常常出现的一些问题,并分析其原因,提供培养好孩子的方法,为母亲教育孩子提供诊断、指导,帮助母亲认识自己的角色,明确自己的责任,掌握教育的方法,打破以往错误的教育观念。
  • 枪恋之妖精的情

    枪恋之妖精的情

    遇见,是最美丽的意外。你是我不能丢弃的珍宝,哪怕没有心,也不能没有你。她从出生,就注定以后的孤独,从朋友,到家人,都看她不顺眼,她从来没有朋友,活着那谎言和欺辱之中。她悲伤,自杀。身体在坠楼的瞬间穿越到奇幻世界。她是离影沫家族的姥姥。她是离影王国的女皇。她的身世之谜.....你是我幸福的花苞,没了你,就像心被掏空。恕我这一生把你拉进心里,你就是我的太阳,温暖了我孤寂冰冷的心。这一生能遇到你们,是我最大的幸运,感谢遇见你。
  • 大吉祥天女十二契一百八名无垢大乘经

    大吉祥天女十二契一百八名无垢大乘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全脑超能想象力

    全脑超能想象力

    成功的学习,决不单纯是积累知识,而是在学习上突破,因为,知识积累只是量变,而方法突破可以带来质的飞跃。
  • 疯狂透视眼

    疯狂透视眼

    透视眼,不仅能彩票、赌石、鉴宝、看病,还能探矿、搜赃破案。拥有透视大千世界能力的秦远方进入了完全不一样的生活。
  • 末上行

    末上行

    人生路美梦似路长路里风霜风霜扑面干红尘里美梦有几多方向找痴痴梦幻中心爱路随人茫茫人生是美梦与热望梦里依稀依稀有泪光何从何去去觅我心中方向风仿佛在梦中轻叹路和人茫茫人间路快乐少年郎路里崎岖崎岖不见阳光泥尘里快乐有几多方向一丝丝梦幻般风雨路随人茫茫丝丝梦幻般风雨路随人茫茫
  • 神级球员

    神级球员

    一个被称为“神一样的技术,纸一样的身体”的中国NBA运动员,穿越到一个身体强悍技术平平的篮球爱好者身上后……且看主角如何凭借着前世的异能,在强者如云的篮球圣地闯出一片自己的天地!什么?NBA明星球员很强吗?在篮球圣地只是相当一星级球员而已。这里!强者如云,高手辈出!想要登上神坛,成为一名神级球员又谈何容易……PS1:惯看了林林总总的NBA题材,何不进来一睹异界篮球的风情?PS2:新人新书,恳请推荐收藏支持,二组签约作品,请放心阅读。
  • 结客少年场行

    结客少年场行

    《结客少年场行》是青年诗人张雷的诗歌选本。书中附录了诗人汪国真、李小雨为他的诗集写的序言,还有原外交部长李肇星先生为此书出版写的贺词,贺词说“从张诗字里行间看,他胸怀祖国,腹含宇宙;纵涉古今,横跨内外;时而悲壮,时而缠绵……相当难得”。
  • 南桥一梦

    南桥一梦

    在对的时间遇到错的人,是一种无奈;在错的时间遇到对的人,是一种悲伤;在错的时间遇到错的人,是一种沉沦。对孟德,敢爱不敢恨,敢恨不敢爱,因为他给予一切,又毁灭一切。对京默,不敢爱不敢恨,因为他包容一切,又放弃一切。对伯符,敢爱敢恨,因为他征服一切,又默许一切。到最后,我还剩下什么?江南大小乔,河北甄洛俏。谁知羞月舞,乱世红尘嫪。
  • 网游之王者归来

    网游之王者归来

    这一年,世界遭到病毒感染,末日的灾难卷席整个世界,曾经高高在上的政府被推翻,献血染红了大地,而活下来的人,只能通过杀戮才能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