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37600000019

第19章 合作教育学的基本原理(6)

但这一早已众所周知的真理我们目前只作为“已知的”真理存放着,并没有利用它来更新学校生活。在稳定的教育学教科书中谈到了关于教育过程规律性的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教与学的统一问题。

从中我们还读到,原来,“在整体性的教育过程中,教育和教学的效率合乎规律地取决于教师能在多大程度上保证自己的作用与学生的作用的统一,教育影响能在多大程度上与受教育者的积极性相共振。

”教科书按着写道:“在与教育对象的积极性相一致的情况下,教育过程的效果可以有明显的提高,会出现‘教育共振’的现象”。

这是怎么一回事?如果“教育共振”能明显提高教学和教育的效果,那就应该把它作为拟定教育过程的基础,从这一观点出发重新思考教育过程。但对每一个教师来说,显而易见的是,能获得这样的成果是一种侥幸,因为要做到这样,需要使主体和客体的积极性奇迹般地一致起来。如一致没有发生,岂不势必要强制他们的积极性一致起来么?合乎规律的“教育共振现象”甚至还没有来得及出现,就会在灰暗的权力主义庞然大物的压力下消失得无影无踪。正因为这样,青年教师将永远把这种已知的“教育共振现象”束诸高阁,根本不去自找麻烦,不去操心怎样使这种现象成为他所组织的教育过程的本质,不久以后,他自己也就同意了那些抱怨儿童不想学习、不听话的人的观点。

(八)什么是深层的教育?

在教育过程中发生冲突是常有的事: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隐蔽的和公开的、容易克服的和需花极大努力才能克服的、瞬间的和旷日持久的;师生冲突、家长与儿童的冲突、教师与家长的冲突,等等。冲突的外在动因可能是形形色色的。据其实,所有这些冲突,无论其表现形式如何,都与教育过程有关,其起因是同一的。在教育过程中,一旦发生冲突,它就扩大开来,吸引住了一大批人:学生、教师、家长、公众。有人是冲突的参与者,有人充当仲裁者,有人公开袒护或指责冲突的某一方。

在低年级,冲突不明显,因此可能使人觉得它好象根本不存在似的。但如果教育过程具有权力主义的性质,那就必定会有冲突,不过它始终较为隐蔽,有时是无意识的。例如,儿童不喜欢自己的女教师,不愿意上学,对学习心不在焉,等等,这就是冲突的隐蔽形式。

在这种情况下,教育过程是造成儿童的神经质、消极情绪的起因,其伴生的现象则是对课的兴趣的丧失。即使教师采取一切有力的措施来加强纪律,儿童对学习的愿望仍然在减弱。他们对学校不满。可以把这种状况称做隐蔽的冲突。儿童尚不知道,怎样表示自己的抗议。但发生这样的事并不少见:某个儿童逃学,因为他不喜欢女教师,她“很凶”、“不怀好意”。随着由学校引起的消极情绪的增长,到较高年级时,儿童就会变成易引发冲突的、难管教的、不听话的、“不可教育的”、“不肯学习的”学生。这仍然是由权力主义的压力、伤害儿童的自尊心、人格、尊严所造成的,总之,是由众所周知的教育过程的无儿童性所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冲突已由隐蔽的形式变成了公开的、剑拔弩张的形式了,很多人都被卷入了进去。

每一个教师都能举出很多类似的冲突关系发展的事例。儿童与教师之间的冲突通常都以有利于教师的解决办法而告终,并且往往是不公正的。

我们没有权利在学校里建立一个把儿童排斥在外的教师的帮会。教师不应该脱离学生的生活。问题甚至还不在于教师的生活应该献给儿童,教师应该时刻关怀儿童,而在于师生在精神上的一致性。这就是В·А·苏霍姆林斯基在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时所描绘的那种实践,他写道:“我们力求做到,使师生保持精神上的一致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往往觉察不到,教师--是领导人、指导者。如果教师成为儿童的朋友,如果这种友谊充满着高尚的情操和追求某种光明的、理智的事物的高尚激情,在儿童的心中就永远不会产生敌意。没有与儿童的友谊,没有与儿童在精神上一致性的教育,就好比在黑暗中迷路一样寸步难行”。使师生保持精神上的一致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往往觉察不到,教师--是领导人和指导者!

有一位教师就此跟我辩论了一番,他说“说得多好听,但这是类似基督教的仁爱!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对你蛮不讲理,什么都不在乎,天不怕地不怕,而你,瞧,要忘记自己是教师和指导者!那我究竟是什么人?他的朋友?这样的学生才不希罕我们的友谊呢!”

权力主义教育学的逻辑目前还有力量。生活不断地向我们提出不那么容易解决的教育问题,往往不知道该怎么办,根本忘记了某种教育学的存在,管它是权力主义的,还是人道的。

我自己也曾不止一次陷入无可奈何的教育困境:你无论怎样给他讲道理,力求挽救他,劝导他,警告他,--全都是对牛弹琴,他站在一边,露出轻蔑的微笑,这就是在告诉我:“快闭嘴,我该走了!”多年以前,当我曾是一个权力主义方法的传播者时,我不反对斥责最严厉的惩罚。不过我不知道,这种惩罚是否足以纠正被惩罚的儿童的某种坏品质,或者他仅仅把某种坏品质克制到适当时候为止。

虽然目前还没有能够解决一切教育任务和冲突,并防止发生冲突的教育学,也没有能够使所有的儿童都成为乐意接受教育和教学的人的教育学,但确实存在着发现这种教育学的必由之路。

在这条道路上,必须始终不渝地关心的是:使交往的环境成为合乎人性的环境,确认儿童的人格,帮助他成长,完善他的才能,不仅要受儿童,而且还要善于成为儿童生活的同情者和参加者。作为教师、教育者、教育家,我们也应该从这方面去培养自己。我不知道,期待着的、我们目前正在发现的这种教育学将称做什么,但我坚信,这将是人道的教育学,而今天正向我们迎面而来的,这就是合作教育学。

与儿童在精神上的一致性--这是打开儿童心扉的钥匙。教育创造和技巧取得成效的秘密,防止可能出现的教育困境和正确解决冲突的秘密,只能用唯一的一把金钥匙来打开,这把金钥匙就是教师与儿童在精神上的一致性。

要获致与儿童、与全班学生在精神上的一致性,这决非易事。不能光作一般号召:“孩子们,让我们和睦相处吧!”这是无济于事的。

应该知道,在怎样的条件下,儿童才能趋向与教师保持精神上的一致性,在怎样的条件下不可能有精神上的一致性。

教育悲剧的本质在于,虽然儿童向往着未来,趋向着自己的自然(Природа)的人化,但他有现实的、此时此刻的需求。这种需求是在他的发展中的机能与环境相交往的过程中产生的。现实需求的力量是这样的一种力量,它有可能阻挡成人施加的合理的教育影响,如果采取强行禁止的措施,就不可避免会引起儿童的不满和发生冲突。

Д.Н.乌兹纳泽说,儿童是自己的现实需求的俘虏,他不能摆脱现实需求的锁链。现实需求象迷雾一样模糊了他的意识,蒙住了他的理智。他始终没有能力把自己现在的“我要”挪到明天去。这是儿童的立场。成人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因此他们能正确地判断,能放弃自己的某种需求,有能力把自己的某种现在的满足挪到将来的某个时候去。儿童需要帮助。如果不能立即实现他现在想要的事,成人的关心应该在于使儿童没有痛苦地平息这种偶然现实化的需求的高涨。

这是否意味着面向未来的儿童自己在用自己的现实需求反对自己的未来?不,不能这样说。全部问题在于,儿童是按照怎样的逻辑成长起来的。他想成长,但也想游戏和在游戏中成长。他想学习,但不想失去自由。这就是儿童成长的逻辑的辩证法。如果教育过程,儿童与成人的交往与这一逻辑并不矛盾,就能有互相理解,也许还会有精神上的一致性。但这取决于教师本身,取决于教师洞察儿童生活的艺术和技巧。

教师的立场是怎样的呢?他所持的出发点不是儿童今天的愿望,而是儿童未来生活的利益。这未来的生活要求儿童在今天,在此时此刻学习物理,而不是娱乐,要求他坐在教室里上课,而不是上电影院。关心儿童的未来是教师最崇高的任务。这是他对儿童怀有的人道目的。他必须达到这一目的,这是社会对教师,对全体教育工作者坚定不移的要求。但受今天生活支配的儿童不能理解教师的善良意图,他把教师的这种意图看作是对他的自由,对他今天的满足和快乐的蓄意侵犯。悲剧发生了:渴望得到未来的儿童很难接受,不愿意接受教师对他的这一未来的关怀,与教师发生冲突,可是,教师的这种关怀恰恰是他的成长所必要的。

能避免、杜绝这种悲剧吗?Д.Н.乌兹纳泽在他从事科学和教育活动的早期曾在库泰伊斯当过一所学校的校长,他与教师集体一起实现了新的学校生活的原则。在这所学校里,有充分的学生自治,有师生共同的创造性活动,有在喝茶时不拘形式的友好会晤,还有辩论会、出墙报等。阻碍师生互相理解的分数和官方教育学的一切标志都被“驱逐”出了教育过程。教育过程得到了人化。

当然,儿童有自己的生活,他们把它看得比什么都宝贵,如果没有阻力,他们是不会放弃自己的生活的。教师有自己的任务,他不能,也没有权利放弃自己的任务。能不能让教师带着自己的任务、自己对儿童的关怀、自己的生活转移到儿童生活一边去,使师生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互相一致起来呢?要做到师生的生活、愿望、目的、任务完全一致起来,大概是不可能的,但这种一致关系完全可能是深厚的和真诚的。这取决于教师本身,取决于他的个性和技巧。如果教师带着自己的生活加入到儿童的生活中去,他就能成为儿童的“自己人”、大朋友、和蔼可亲的“出谋策划者”。只有在这种协同一致的生活的深处,儿童才能理解教师和追随教师,而教师也才能致力于深层的教育,而不是“表面”的教育。在这样的情况下,往往觉察不到,教师--是领导人和指导者。

人道的教育学有权利,也有力量成为不仅是教育实验和教育革新者、创造性工作的教师的实践。它有权利,也有力量成为我国学校群众性的、普遍性的和经常性的实践。儿童降临人世,不是为了使家长、教养员、教师伤心和受气。他降临人世,是为了成为人,成为无与伦比的、独一无二的、有益于自己也有益于社会的人。他需要由成人帮助其成为人,没有成人的帮助和关怀,他自己不能做到这一点。但他具有自然(Природа)的全部无限性和生活的推动因素。难道儿童对发展、自由、成长的强烈渴望、他的潜力的无限性对我们是不重要的么?所有这一切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主要的教育原则:相信儿童、以人道和乐观的态度对待儿童。不应该把儿童驱赶到权力主义和强迫命令的,因而对教师很舒服的教育过程中去。相反--教育过程应该成为对儿童有吸引力的,成为儿童的生活意义之所在。使儿童人化,形成他的独一无二的生活,这取决于社会上的生活和教育过程本身及其所有组成部分--教师和家长、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教学方法和形式、学校的教室和走廊--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人化。

当前我们已经跨入的时代正在为这一最重要的成就--也是为了教育学和儿童--最终创造必要的条件。

(译自《教育新思维》,莫斯科,1989年俄文版,第144--177页

同类推荐
  • 教学相长文丛-教者之悟

    教学相长文丛-教者之悟

    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间进行情感交流,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 职业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

    职业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

    本书在厘定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概念、阐释我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职业化背景和时代诉求的基础上,在梳理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发展的历史进程、比较发达国家和地区学生管理工作的探析中,在“扬弃”哲学观的指导下,从组织保障制度、考评激励机制、职业生涯管理等方面探讨我国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的创新与突破。本书成书过程中,正值党的十八大召开,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才能更好地领会和贯彻十八大精神,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本书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充实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理论体系,也能为我国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和队伍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现实参考。
  • 性与社会

    性与社会

    性是人类两大生产方式的核心要素之一。应该说,没有性就没有人类自身的再生产,没有性也就没有人类历史,更不会继往开来。
  •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求新篇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求新篇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必须共同承担的重大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领导。要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胡锦涛
  • 时尚至死

    时尚至死

    本书从时装潮流、大牌内幕、时装秀、中国时装现状等方面进行深度的社会学、经济学、美学、历史学的分析,引导读者从瞬息万变的时尚现象中去享受时尚、思考潮流、判断品牌,有助于读者在挑选品牌、跟随风尚时建立自己的风格与思想,是时尚人士、都市男女必不可少的时尚参考手册。
热门推荐
  • 老公太霸道甜心别跑

    老公太霸道甜心别跑

    大大的宠文,他是z国精英中的精英她是带着些许逗比的女猪脚当这两个人在一起,会碰出怎样的火花呢?
  • 神驽

    神驽

    亲人遭暗杀,家族的裂变,迫使他走了常人无法走下去……
  • 黎城

    黎城

    黄昏下,酒吧里冲出来的人迎面撞上走来的朴灿烈,“操,谁啊”他抬起头,发现自己身前的人是朴灿烈,忙说对不起,刚那理直气壮的语气都弱了,那可是朴灿烈啊,他得罪不起。朴灿烈抬起那人下巴,长得真还不错。…………
  • 我的世界观正在逐渐崩塌

    我的世界观正在逐渐崩塌

    听说简介要自己写,呃,呃,呃,憋不粗来。正式(真的)简介:本文讲述的是一个智障少年的综漫绅(血)士(泪)后(求)宫(生)史(严肃),在名为次元壁阻碍下三年起(血)步(赚),无(最)妻(高)徒(死)刑的故事。ps:简介也就这样了……简介一切仅供参考,请以实物为准。
  • 擎天之旅

    擎天之旅

    天灵大陆,宗门林立,万族争雄,无尽海域,浩瀚星空,充满着无尽的机遇和争斗……在这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中,少年从边陲之地走出,背负着自己的血海深仇,踏入了这浩瀚如烟的世界之中……
  • 大风歌

    大风歌

    曾经那么可以信任的人,如今才发现只不过是谎言,一旦牵扯上权力以及各方面的利益,可以牺牲的人实在太多太多,那么夫妻之情呢?也可以就这样被牺牲吗?而那个跟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男人,又将在她的生命里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还是说,她的这一辈子,早就注定了要和他纠缠不清?
  • 我是个笨女生

    我是个笨女生

    失去生父,她和母亲相依为命,过着一贫如洗的日子。菁菁校园,她遇到了他,一个超级美少年,一见倾心。可是,她的自卑,却让她踌躇不前。他捉弄她,欺负她,她伤心地以为他一定是讨厌了她。不料,一场危难之后,他竟然跟她告白:“笨丫头,我喜欢你!”哈哈,真爱来临。--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梦境OR现实

    梦境OR现实

    我一直徘徊在梦境与现实,他......明明看得见摸得着却不在我身边。温黎八年的竹马死了以后,便一直精神恍惚。最后家人无奈将温黎送入精神病院接受治疗。在那里,她找到了跟竹马长的一模一样的人,他是名医生而且已婚。这到底是梦境还是现实?我们都不得而知。
  • 鹿过你的一生,给你幸福

    鹿过你的一生,给你幸福

    鹿晗和女主,剧情应该虐的和甜的,鹿晗和她都是普通人,还有我是原创,没有抄袭,鹿晗的老婆们如果喜欢就看吧
  • SA优等部

    SA优等部

    S.A优特部七位世界顶尖人物,同聚S.A优等部,同为优等生,在超级精英及有钱人入读的樱兰学园高校中,将学生们按照学习成绩分别编入A~F班。而一年级到三年级中,有一个最优秀的班级——specialA班,通称“S·A”的精英中的精英的班级。而S·A班仅仅只有七名学生,他们也是学园中众人的憧憬。该班级受到特别的优待,在被称为校园内的乐园的别馆过着优雅的日子。因此也受到个别人嫉妒的目光。女主角的她倾国倾城,她貌美如花,她腹黑可爱,她是富豪千金,她受过家庭破产,她过过人间疾苦...她是安希希...男主角的他吻国吻城,他英俊潇洒,他腹黑傲娇,他是王子殿下,他受过地狱锻炼,他过过世间痛苦...他是京圣尉...自从相遇到京圣尉,本身在学院永远得第一的安希希,瞬间败为第二位~不服气的安希希怎样打到咱们的傲娇小尉尉呢?它们又会有怎样的恋爱故事,会遇到那些困难呢......尽请期待吧= ̄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