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36400000040

第40章 关于和谐的教育的一些想法(2)

如果人的精神生活(而且是什么样的人啊,幼小的,非常娇嫩的,在兴趣、愿望和需要上都还极其脆弱的人)仅仅被局限在这个领域里,也就是说,他只能在掌握知识上、分数上表现自己,那末就会有失败和困难在等待他,使他的生活变成一种痛苦。是的,事情确实如此。当儿童的心还没有穿上冷漠的冰冻的铠甲以前,每一个不及格的分数都会使儿童感到痛苦,对他来说都是一场莫大的灾难(一位母亲写信来说:“我的女儿流着眼泪打开写满了两分的记分册,恳求说:‘妈妈,咱们搬到没有学校的地方去住吧”。说这话的是一个十岁的孩子。

我们,尊敬的教育者们,时刻都不要忘记:有一样东西是任何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任何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都没有做出规定的,这就是儿童的幸福和充实的精神生活。而我这里所指的,并不是天生的幸福,譬如说是心爱的父母遗传给他的某种天赋,而是指劳动的幸福,--我们应当引导儿童去获得这种幸福,而这种引导又是谈何容易啊。但是如果你不能引导年轻人去获得这种幸福,那你就等于什么也不会做,于是每一个教育者都幻想得到的那只仙鸟--想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就会躲藏得无踪无影了。没有儿童劳动的幸福,就没有教育。

我认为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所有的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使他们的心灵由于劳动的幸福而充满快乐。然而,如果在学习的领域里有着无法克服的(初看起来觉得是这样的)困难和障碍,那该怎么办呢?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人在精神生活的其他领域里得到表现。

一个人的认识活动(学习、掌握知识)越多,认识世界在越大的程度上成为一种专门的活动(遗憾的是,往往成了唯一的活动),那末我们就应当越多地关心使他也在其他活动领域中表现自己,以树立自己的道德尊严感,体验到一种无可比拟的人的自豪感:我从我所创造的东西中看到了自己,我在某一件事上表现了自己的智力的、体力的、意志的、创造性的、道德的力量,我能够克服困难,我能够在最艰苦的斗争(为维护自己的尊严、维护自己的道德美、高尚和完美的精神的斗争)中成为胜利者,等。

一个成为学生的人,应当在哪些领域里表现自己,才能使学习成为他所喜爱的活动呢?

一个人在学校里应当首先表现出他是一个劳动者,一个能工巧匠,一个独一无二的创造者,他能在某一件事上达到完美的程度,在某一项劳动中能主宰一切,远远地超过了自己的同学。我这里所指的不是这样的劳动教育,这种劳动教育在实践中往往令人遗憾地、仅仅是定期地给每一个学生布置一定的劳动负担,劳动定额,而学生在完成这种定额以后很快就忘记了自己的劳动,并且还常有这样的事:

他很出力地劳动,只是为了尽快地摆脱它。我这里要说的是人在劳动中的精神生活,是劳动与精神世界的统一。要使学生热烈地爱上一种劳动,使他的心由于激动和自豪而快乐地战栗,使他在劳动中自己尊敬自己,使他由于珍爱自身的劳动而珍爱自己。

我坚定地相信,只有那种在亲身的劳动中发现、显示和看到了自己的人,才能真正成为可教育的人,才能敏锐地感受到长辈(父亲、母亲、教师)的道德力量的影响,特别是敏锐地感受到集体的影响。

应当通过劳动教育来发掘一个人的心灵,发掘每一个人身上所蕴藏的那个唯一的源泉,而这种源泉经常是被表面上的冷漠、无所谓和消极的态度所掩盖着。

我在学校里对儿童、少年和青年进行的几十年工作,使我得到一条深刻的信念:人的天赋、可能性、能力和爱好确实是无可限量的,而每一个人在这些方面的表现又都是独一无二的。自然界里没有一个这样的人:“他无论干什么都不行”的人。共产主义教育的英明和真正的人道精神就在于:要在每一个人(毫无例外地每一个人)的身上发现他那独一无二的创造性劳动的源泉,帮助每一个人打开眼睛看到自己,使他看见、理解和感觉到自己身上的人类自豪感的火花,从而成为一个精神上坚强的人,成为维护自己尊严的不可战胜的战士。

教育的明智、复杂,令人痛苦的艰难而同时又是令人欢乐的地方就在于:要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早在童年时期、童年和少年交界的时期以及少年时期,就在一项心爱的劳动中发现自己,忘我地迷恋于心爱的劳动,并且取得优异的成绩。这并不是什么幻想,而是活生生的教育中的现实情况。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竭力使每一个学生在童年时期就着迷于做一件什么事情:培育出一个麦穗里有一百粒麦子的小麦良种啦,把一块死寂的不毛之地改造成高肥度的土壤啦,在一小块地上取得一年两熟的收成啦,饲养一种长出前所未见的细羊毛的羊羔啦,会开小型的拖拉机啦,制作复杂的活动机器模型啦,造出各种工具啦等等。

如果说在三百个学生身上发现了三百种各不相同的天赋的源泉,那末在如此多样的人力财富的情况下,就可以在我们的周围生活中找到同样多的各种各样的劳动,使无比丰富的劳动爱好在这块土地上繁花盛开,--只要我们能够感觉到每一个人都有这种表现自己的不可泯灭的意向。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应当学会这样来指引自己学生的创造力和才能,使每一个年幼的人、每一个少年都首先成为自己教育自己的人,--我但愿一千遍地重复这一点: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他才是你的学生。如果你想要每一个人在童年时期以及在少年时期就表现出自己来,那末就请你在学校里创造,保持并不断地鼓舞这种自我教育的气氛。只要哪一个人在某一件事上得到了优异的成绩,他就应当鼓舞起另一个人,唤醒另一个人身上的那种独一无二的个性的源泉,--这是集体生活的最主要的规律性之一。

十年级的学生能够非常熟练地操纵真正的、“大人的”拖拉机,因为他从一年级起就生活在机器的世界里。他,这个十年级学生,又是一个六年级学生的教育者,不仅把自己的技能传授给他,教他开小拖拉机,而且好象成了他掌握技艺的榜样。而这个六年级学生又有一个年龄更小的朋友--二年级学生,教给他操纵一种半玩具式的、装有真的内燃机的小汽车。一个学生,只有当他表现出自己,以自己的钻研精神的亮光给别人照亮了道路的时候,他才能真正地受到教育。这种钻研精神越深,这条道路就越鲜明,它鼓舞别人的力量就越强烈。

在这个自我教育的复杂的乐队里,教师起着作曲家、指挥者和第一把小提琴手的重要作用,他是别人的技巧的主要评定者,促使人们表现自己,并且在表现自己的同时鼓舞别人。这第一个推动力就应当来自教师。

假如每一个学生没有在劳动中表现出自己,没有体验到自身的尊严感,那末我们就会成为无能为力的教育者,我们的活、我们的教导和劝告都不会被年轻人的心所接受。只有借助每一个学生心灵的这些极其细微的活动,只有依靠每一个学生在劳动中表现出自己,我们才有可能维持和保护住持久的学习愿望。

儿童在掌握知识上越感困难,在他通往良好学习的道路上遇到的障碍越多,那末尽量设法让他在别的劳动创造的领域里突出自己这一点就越重要。年轻的人需要这一点,但这并不是说,既然他在人类活动的一个领域里遭遇了不幸的命运,那就让他在其他领域中取得成功而补偿他的幸福。不,如果事情果真如此,那末教育就成了一件很容易的工作:既然你接受不了学习这件最费脑筋的事,那末你就别学了,当一个好的木匠或牧羊人也满好。不,绝不是这样。我们谈的是和谐的教育,对一个人来说,如果智力的财富在他面前封闭着(而达到这些财富的道路只有一条:接受普通教育),那末他是永远不会成为一个幸福的人的。但是,如果一个人能在一种劳动中显示自己,他就不会变成对什么都不关心的人,他也就会在其他的活动领域(包括学习的领域)中找到克服困难的力量和志向。

在学校里工作了二十五年以后,我可以指名道姓地说出一百七十八名中学毕业生,他们如果不是在童年时期和少年时期在劳动中表现了自己,发现了自己,如果不是经常地体验到一种深刻的、无可比拟的道德满足感、自豪感和尊严感,那末他们就根本谈不上接受过中等教育(这一点,不仅教师们,而且包括他们自己,都是深信不疑的)。对这些学生来说,以上这些感情就是一种刺激,促使他们去从事紧张的脑力劳动,保护了他们对自己和自己力量的自信心。在劳动中表现自己,这一点千真万确地是把他们从灰心绝望中、从人类真正的痛苦中解救出来了。

我们过去的一个学生尼柯拉,在大学毕业后已经当了十三年农学家,工作很出色。可他在小时候的学习是多么艰难啊!而使他精神振作起来的,竟是他在劳动中取得了一点很不显眼的、有些奇怪的成绩:他在五年级的时候,学会了把一种果树的幼芽嫁接在野生砧木上,结果培育成了匀称而漂亮的一种果树苗。我们的生物教师发愁地说:“学生走到老师前面去了孩子们,这叫我以后怎么再教得了你们呢?”然而在我看来,真正的教育的逻辑就在于:让学生超过自己的教师是好教师,让学生连自己也赶不上的教师是不好的教师。

劳动,使人在劳动中表现自己,理解生活的意义,认识自己的力量和才能,为自己的人的尊严而自豪,珍惜自己的荣誉,--只有这样的劳动才是道德的开端。道德的自我教育--即激发起学生要当一个好人的愿望,实质上是从自豪感、自尊心,劳动的尊严感开始的,而缺少了这一点,学校、学生集体都是不可思议的事。每一个人想在集体的眼光中成为好人的愿望越深刻,他对集体的教育影响的敏感性就越强;而只有当一个人有某一点可以自豪,在为人们的劳动中取得某些成绩的时候,才有可能产生这种有深刻道德意义的愿望。

当学校里由于劳动、由于人在劳动中表现自己而使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时候,教育者才能达到真正的和谐的教育。只有学校里有一个“思想的王国”的时候,学校才能成其为学校。而如果在学校里充斥着一种思想贫乏、死扣书本的气氛(我想把它叫做思想幼稚病),如果知识象浪潮般地接连涌来,象货物一样赶紧包装、压紧,有时候翻出来检验一下,却又保藏在堆栈里,连翻个身的机会也没有,那末,这种知识很少进入个人和集体的精神生活,于是就很难谈得上什么和谐的教育了。

当一个人一边工作一边思考,又一边思考一边工作的时候,思想才能作为一种钻研精神、求知欲、想要知道和认识的有机的精神需要而进入个人的精神生活。几十年的学校工作使我坚定地相信:只有借助于这种有生命力的思想,人的脑力劳动才能跟他的意志、自觉的体力上和脑力上的努力结合起来,而这也就是想要成为一个好人(一个聪明的、有教养的、知识丰富的、善于思考的、热爱劳动的人的愿望。

我们的和谐教育的规则是:要使一个人在思考和运用体力的时候,不是单纯地相信什么就完了,而且要他去维护真理,采取自己的立场。例如,一个人很清楚地知道,粘质上和砂石上的荒地上不会长出好庄稼的,但是可以把它改造成高度肥沃的土壤。他之所以知道这一点,并不单是因为听信了教师的话,而且因为他亲眼看到了别人在从事这项劳动。但是如果这种思想和知识还没有同自己的紧张的体力劳动结合起来,那么这种知识就还是一种死的负担,这种思想就还是沉睡的巨人。当一个人挖着粘土,挑拣石块,使土壤里的微生物得到生命,从而把这块土地改造成肥沃的黑土时,他才会珍惜真理,思想才会变成他的道德财富。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知识才能变成一种魔术棒,用它来唤醒真正的人类心灵的巨人--即道德信念。

人在劳动中的表现,正是去获得和理解这些无价的宝藏--道德信念--的途径。如果人没有使出全部的体力和精神力量,手上没有老茧,没有流过汗水,没有疲劳和克服困难,他是不可能取得和理解信念的。我深信,在童年和少年时期,手上就磨出厚厚的老茧,这是人的心灵的最可贵的财富,是一把打开通往和谐的教育世界之门的金钥匙。谁能在学校里创造一个思想的王国,他就能获得这把金钥匙。

和谐的教育--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人内心的财富。共产主义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人的充分的表现,这既是社会的幸福,也是个人的幸福。

(杜殿坤译自[苏]《国民教育》杂志1978年第9期

同类推荐
  • 普通语言学论文选集

    普通语言学论文选集

    博杜恩·德·库尔德内以其深刻的语言学思想在俄罗斯语言学界和西方语言学界备受关注,但我国语言学界关于他语言学思想的研究却几近空白,只有零星的介绍性文章,缺乏综合性、系统性的研究,更无横向和纵向的对比研究。《普通语言学论文选集》作为博杜恩?德?库尔德内语言学论述的集大成者,共收录他的主要论文52篇。《普通语言学论文选集》在现代语言学蓬勃发展的今天,当可补我国介绍和研究国外语言学流派与理论的教科书和著作之阙。
  • 跨文化传播引论——语言符号文化

    跨文化传播引论——语言符号文化

    本书是作者李岗在多年研究生教学材料基础上整理而成。全书共分十章,内容包括:跨文化传播研究的产生背景,跨文化传播学的性质、对象与任务,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学科基础,跨文化传播原理和模式,跨文化传播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文化的认知要素和文化类型,语言与跨文化传播,非言语行为与跨文化传播,视觉符号与跨文化传播,跨文化传播研究作为一种理论观照。
  • 大国与小民:外国人眼中的中国范儿

    大国与小民:外国人眼中的中国范儿

    《大国与小民》被鲁迅、柏杨等中国顶层知识分子评为“世界上研究中国民族性最早、最详尽、最切实的著作”之一。这是一部湮没百年的社会学经典译著,作者明恩溥在二十多年审慎研究和大量观察的基础上,生动概括、描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中国现实和中国人的性格特征,其观点客观犀利。以前的人是怎样的?别人眼中的我们又是怎样的?今天的中国由何而来?几百年时间里中华民族经历了哪些伟大而深刻的变化?了解和思考这些,对个人的自省自觉,甚至对民族的振兴发展,都是非常有必要且有益的。
  • 你所不了解的西方故事

    你所不了解的西方故事

    本书是同名电视纪录片的思想来源,纪录片由英国顶级团队制作,制作人兼主持人戴雨果教授是往来于东西之间的著名新闻学教授和清华大学的访问教授。数十年的观察和积累,横跨东西的独特视野,让戴雨果对中国的思考变得深刻而厚重。他惊叹于中国人的努力和创造力,但对中国人在发展过程中失掉的珍贵之物感到痛心疾首。国人对西方的盲目崇拜,让他觉得自己有责任搭建起东西方透过媒体了解对方的桥梁,这是他在英国创办中国传媒中心的初衷,也是这本书的萌芽。作者主要采用田野调查的方式,通过案例呈现现代西方国家几大社会问题,对问题的分析严肃而犀利,借助受访者之口传达观点,使主题的呈现更加有力。
  • 中外名记者的梦想与追寻

    中外名记者的梦想与追寻

    本书是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社科普及课题的成果,列举了中外著名新闻工作者的生平、职业生涯、新闻思想,其中有梁启超、王芸生、林肯·斯蒂芬斯、亨利·卡迪尔·布列松等中外著名新闻工作者,这些人也正是中外新闻史的奠基人和开拓者,这些中外名记者的梦想与追寻为当代新闻工作者提供了很好的方向指引。
热门推荐
  • 大乘入楞伽经注

    大乘入楞伽经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这个男人是神

    这个男人是神

    在这部作品中,主人公王峰的热血,对爱情的执着,对家人的爱,对兄弟的感情是足矣感天动地的。一个好学生转而成为了黑道的一哥,是无赖,还是向往,不为人知。爱一个人能够做到这样,成为了现代爱情的一段佳话。为兄弟,他从不畏惧,从不退缩。他有自己的家庭,有一帮自己的铁血兄弟,有自己的爱人,他从此站在了巅峰。“感谢墨者平台免费封面支持!”
  • 灵魂捕猎师

    灵魂捕猎师

    鬼是人死后的躯壳,无形无感.在人死后控制鬼魂的是灵,灵由精气幻化而成.脱离人体后可转世为人,亦可留在异次元空间,如果精气未散或心愿未了,经由审查,可以幻化附着跟随前世主人.灵力可迷心智,可善可恶.因此,猎灵师就是为了约束灵的行为而产生的.夏桀,就是其中一个.他无意中结识了人类社会的女孩何小仙,而何小仙拥有一副可以洞察恶灵信息的塔罗牌,就这样,两个人在朋友的帮助下,见证着人类社会的点点滴滴
  • 青春页码

    青春页码

    孜孜以求的学子,脱颖而出的学生会干部,备受爱戴的园丁,叱咤风云的商海精英,一往情深而又饱经磨难的恋人,看主人公如何用他的智慧、勇气和激情去书写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又如何应对一个个接踵而来的诱惑。
  • 药师七佛供养仪轨如意王经

    药师七佛供养仪轨如意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造化仙古

    造化仙古

    一名失足跌落山崖的少年,一缕机缘巧合的修仙机缘让少年走进了一片前所未有的大千世界。苍茫星域,浩瀚征途诸天万界,百族争霸!少年见到的,是一条波澜壮阔的求仙之路。亘古的仙途上,有妖怪,有邪魔,更有逆天而行纵死无悔的修仙者。
  • 繁华散尽终爱你

    繁华散尽终爱你

    【锦书轩】让你爱上文字的香气[简介]冷川与蓝兰,一对恩爱无比夫妻,刚刚结婚。为了得到健康的孩子,被迫下岗………婴儿的呱呱落地,幸福与忙碌伴随。他们所面对的问题:五岁时的个子矮小,上学后的学习,四年级的近视,六年级的牙齿矫正……冷川的工资少得可怜,无法养活一家人的开销,为了生存,开班,到处租房,买房子贷款……多年的辛苦,眼看就要苦尽甘来,谁知道还有更大的暴风雨就要袭来,坚强的蓝兰该如何面对……★☆★☆★☆★☆★☆★☆★☆★当你不经意点开这本小说的时候,一个个故事在你面前展开,经历人生的风风雨雨,冷暖自知。别人的经历就是你面前的一个镜子,别人的经验就会让你少走一些弯路。收藏+推荐此作品就是你此生最明智的选择。喜欢偶作品的朋友请加入偶的读者群:52880938雪雪168和安玉瑶是一个人☆★☆★☆★☆★☆★☆★☆★☆[推荐偶的其它小说]《锁心:契定一生》http://novel.hongxiu.com/a/316238/《恶少的贴心女仆》http://novel.hongxiu.com/a/291608/《梦落倾心追寻你》(完结免费)http://novel.hongxiu.com/a/204907/
  • 绝世执情:倾莲念

    绝世执情:倾莲念

    她是一个身患残疾的人,在放弃生命的时候觉的这样便是解脱,可奈何她却穿越千年成为了一位沉睡十六年的公主,他是她的夫君,与前世的她有着相似的情景,他总是单纯的对她好,可她却无法回报!穿越异世,初见灵力,是过着平凡惬意的生活,还是利用那健康的身体活的绚丽精彩?
  • 预谋成婚:染指娇妻

    预谋成婚:染指娇妻

    他预谋了三年,逼得她退无可退只能嫁给他。可是,可是,为什么,结婚后的他总是喜欢把她欺负得连哭都哭不出来?而可恶的他竟然说那不是欺负。面对她的控诉,他竟然可以无耻到歪曲事实,当真以为她是没有脾气的洋娃娃,既然这样,那她一定要给他好看!
  • 写给青少年的中国哲理书(写给青少年的书)

    写给青少年的中国哲理书(写给青少年的书)

    千百年来,这些故事在社会各阶层广泛流传,并影响着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岁月流逝,创造哲理的那个时代已经远去,但是这些哲理代代相传,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成为人们共同的精神财富。本书上下古今,广采博取,精选了数百则广泛流传的哲理故事,直接反映了人们当时所倡导的道德理想,全面周详地阐述了古人立身处世、立志成才和处理人际关系的一系列准则,更涉及到为官、治国、治学、修身、养性各方面内容以及对社会、自然、人生的思考,间以按语点拨,说出意旨所在,以引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