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36400000026

第26章 要不要打“2”分?要不要打“分”?

上述两个问题是涉及教学活动的性质和效果的问题,近来,在苏联报刊上展开了讨论。引起这场讨论的就是下面这篇由格鲁吉亚教育科学研究所教学论实验室主任、心理学博士Ш·阿莫纳什维里写的经验介绍。

(一)要唤起求知欲

“我不布置一定要做的家庭作业了。你们想做的话,就随便做哪一门课程的作业吧。写在纸上。我不准备打分。”

第比利斯一个实行评分的三年级班和另一个不评分的试点班的老师都作了这样的布置。

结果,普通班的36名学生对这次作业敷衍了事,只有几个学生抄了点课文或者做了几道不复杂的算术题。问他们为什么不完成作业,他们说:“干吗呢?这又不是一定要做的”

试点班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学生们做了两个、三个,甚至四个作业。有自己写的诗和故事、翻译、数学习题、专题图画集等等。人家问孩子们,为什么做了那么多作业,他们回答说:“这可有趣呢!”

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如此不同,何以解释呢?看来,其原因是:一种情况下,学习基本上靠分数控制,而另一种情况下,却靠孩子们对知识本身的浓厚兴趣,也就是求知欲,想独立给自己安排学习任务的愿望。

一个孩子如果由于分数和诺言而学习的话,他对教学会“应付了事”。于是,他一有机会就逃避困难,即使力所能及的大纲要求,也会如此对待,这类例子十分常见。相反,如果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那么同样这些作业,甚至更复杂一些,更难的问题,也会有吸引力。几十年来,心理-教学论的试验,发现学龄前和学龄初期儿童有着前所未闻的学习潜力。在这个基础上就提出了发展求知欲的教学思想。为此,必须有一个有效的教学法体系,它既包括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包括新的教学方法。

现代中小学教学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就是有目的地培养孩子对学习的需要。而且与其说是靠说教、号召,还不如说靠教学工作本身的性质、课的组织方式,而特别重要的是靠教师善于从孩子自己的角度出发,把握他们的整个学校生活。一个学生为什么而学习,他对学习,对所学课程形成一种什么态度,这对我们来说,不是无关紧要的。

可惜,目前的教育学教科书没有揭示形成学习活动动机的条件,也就是那种使求知成为学生主要目的之一的教学组织。至于那些涉及传授知识、判明和评定掌握知识的巩固性的严格规则,在教学参考书里却一一作了列举。这些规则本身是有益的,但是,如果片面强调这些规则,孩子们是否会乐于学习,就难以预料了。我们能传授知识,然而按克鲁普斯卡娅的说法,还得引导学生进入“思想的王国”。

不少教师懂得这一点,并且创造性地发展先进的教育思想。格鲁吉亚教育科学研究所教学论实验室对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动机的问题已经研究了近15年。他们积累的经验当然还称不上普遍通用的,但是毕竟可以得出结论,能否把教学过程组织得使教学具有一般发展求知欲的倾向,这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

举几个例子。这里用的方法,对于先进的教育实践来说,也许不是陌生的,可是仍然很少采用,而且仅仅为了“活跃课堂”而已。

“这里有两首描写春天的诗,作者不同。我们来挑一首学学,”

女教师向孩子们建议说。

两首诗都念上几遍,孩子们比较着,争论着,说出自己的意见,选出比较喜欢的一首。孩子对教材的兴趣就是这样培养起来的,至于文学美育评价能力的发展,就更不用说了。

再举个例子。一位女教师把一道对三年级生来说,相当复杂的数学题解抄在黑板上。

“仔细看看。有个地方我写错了,答数就不对了。你们找找看,能不能改正我解的题。”

第三个方法。发给学生一张纸,上面打印着短文。把这张纸摺起来,装订好,就是一本印着挺有趣的故事的小书。教师解释说:

“你们每个人都是装帧这本小书的人。在空页上画上些插图。

这一页末尾印着生词,查查辞典,注上词义解释。在书的末尾写上短文的问题。”

这件装帧小书的作业,结果引起了学生一场讨论。

要看到,孩子们做这些作业,是多么兴致勃勃。

而且,我们的经验表明,学生并不需要什么强制,对作业是全神贯注的,他们感到有做这些作业的需要。

试点班的学生向家长定期“汇报”,每逢10月底、5月底,他们交给父母一个纸袋,里面装着他们学习的劳动成果:自编的故事、图画、剪贴、图纸、解的数学题和例题。这些纸袋里也装着教师写的,经班级通过的评语。据家长反映,在三年内,孩子们对所学的东西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获得了许多独立工作的熟巧。

15年以来,成千的学生接受了我们的实验教学。几百名教师满腔热忱地参加了试验工作。这里说的是低年级。从4年级起,孩子们开始转到普通班,在一般的教学条件下学习。观察的结果说明,这种情况下学生和教师很难彼此习惯。孩子们很痛苦,他们原来是在一个“思想的王国”里,可以争论,可以说错话,可以提出自己的假设并说明理由,而今却突然处在另一个环境,一不小心就会得不良分数。教师也抱怨说,孩子们太放松惯了,对许多东西抱怀疑态度,把分数看得无所谓,不过原来试点班学生的总成绩还是比一般的班级高。

教师也好,家长也好,都为这种情况焦急,他们建议在较高年级继续试验。加盟共和国教育部的工作人员也表示这种愿望。

在格鲁吉亚积累了在低年级范围内解决这些课题的经验。看来,生活在迫使我们在中、高年级继续这些研究。

(二)两种意见的争论

此文在《真理报》发表以后,在广大教师和家长中引起了巨大反响。该报特地组织了讨论。出现了不同意见的争论,焦点是“要不要打‘2’分?”其实,问题的实质却远远超出这一点,它涉及对教学活动的根本观点。这里仅就“2”分问题摘要介绍一些不同意见。

1.反对打“2”分者的看法:

(1)得“2”分的学生,具体情况各不相同,可是打“2”分时却“不顾情面”,根据的原则就是:“既然你没有掌握知识,就拿‘2’分”。

(2)对于许多学生来说,“2”分会造成神经紧张,是灾难,如果这分数是委屈他们的,含有恶意的,情况就会更严重。通常学生对“2”

分的感受就是如此。

(3)“2”分往往会造成师生冲突,父母和子女冲突,而且有时会造成学生不老实和胆怯,欺骗和虚伪。

(4)教师比学生更怕“2”分。教师虽然怕打“2”分,但还是打,因为总得给懒散的学生打个分数。可是,到学季末,教师就千方百计,不惜违反原则,做到没有不及格的学生。由于广泛流传一种说法:有不及格就意味着教师落后。学生对这点也是心领神会的。

(5)有人建议:“也许,该实行简单的评语”:“能胜任”、“不能胜任”、“难以胜任”。

2.坚持要打“2”分者的看法:

(1)在一个有良好道德气氛的集体里,孩子们处处受到关心体贴。这里,就很难想象会有得了“2”分而独自踯躅的学生。问题不在于打不打“2”分,而在于创造一个良好的学校集体。

(2)任何劳动以及工作中的任何失败,都理应得到公正的评价。

难道我们有权利把这方面的教育推之于“今后”,推卸到别人肩上吗?

培养人,是学校的一项极其复杂的任务。今天取消“2”分,明天对学习和性格上的其他缺点也视而不见,在评价孩子个性时只用惹人喜爱的色调,这究竟对谁有好处?

(3)反对为了“体面”而消灭“2”分,反对用绕弯子的办法克服留级现象,即写“3”分,而把“2”分留在心里。有些人还主张不仅把“2”分记入记分册,而且记入毕业证书,制定毕业后的补考办法,补考及格后可改正毕业证书中的不及格分数。

以上是两种对立的意见,从目前情况来看,基本上坚持传统五级记分制的主张仍然占优势。但是,尽管如此,改革评定成绩办法的问题已经摆到日程上来了。

(三)苏联教育科学院院长В·斯达列特夫的评论

近来,教育工作者们指出,很多学生对学习过程本身缺乏兴趣。

原因很多,但是归结起来,主要是目前的教学方法没有以培养求知兴趣和认识积极性为明确目标。所以格鲁吉亚学者们取得的成果就尤其重要了。他们制定了培养儿童好学精神、求知欲的独创体系(目前尚限于低年级)。这为培养孩子对知识本身的需要打下了基础,使他形成掌握知识的动机。

这个首创的体系,当然还有待进一步确切化,并且作更广泛的检验。同时必须特别注意从实质上改变刺激学习办法的内容,具体地说,就是评价学习的办法,既包括教师和家长的评价,也包括学生自己的评价。这样的评价办法比惯用的五级记分制能担负更多方面的,更灵活的职能。但是,主要的是,必须在中学各阶段进行相应的研究,不仅研究低年级学生求知欲和学习需要的发展,而且也研究少年,高年级学生这方面的发展。

苏联教育科学院的学者们正在考虑如何支持格鲁吉亚同行的研究。当然,这是一项很费力的事业,需要付出许多精力和时间。然而它在原则上的现实性和实际意义是不容置疑的。

同类推荐
  • “东林学派”教育思想与教育文论选读

    “东林学派”教育思想与教育文论选读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 重构文学场

    重构文学场

    该书运用传播学、社会学、文化与文艺学等学科的前沿理论,结合当代文学情境和文化实践,探讨电视、网络等电子媒介的文化内涵及其对当代文学的影响,并对媒介变迁与文学转型、电子媒介时代文艺发展的可能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 新信息环境下图书馆合作与资源共享

    新信息环境下图书馆合作与资源共享

    本书重点对图书馆合作与资源共享的基本理论、国内外图书馆合作与资源共享发展现状、图书馆联盟建设实践模式与运行机制等问题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
  • 守望学生成长

    守望学生成长

    本书稿作者陈美彬是中学高级教师,现在仍奋战在教学第一线,他根据自己近三十年的教学经验撰成。本书稿运用散文笔法,采用案例叙事的方式,按时间顺序,详近略远,选取发生在师生之间的一个个精彩案例(集中在16个孩子身上,涉及自尊、压力、厌学、追星、网隐、早恋、体罚、管理、评教等方方面面),展现作者从教历程,探寻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以此表现教育的真谛,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
  • 站在常识一边

    站在常识一边

    腾讯思享会主持人、记者杨子云在5年的时间里,对60多位来自实业界、法律界、思想界、文化界的影响力人物进行深度采访,直面当下问题,大胆设问,话锋凌厉。被访者大都坦诚相见,坦露肺腑之言。本书精选的21篇访谈,内容涉及当下众多热点议题,比如:政商关系、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法治专业主义VS专制主义、民办教育的空间、房价、政府公信力与社会信任、公益事业与社会发育、儒家传统与现代文明的张力、以及“上帝崇拜”的宗教信仰,等等。被访者以他们自己独特的阅历、渊博的学识、坦荡的良知,回应这些不容回避的重大问题,他们的深入思考与洞见,无异于迷雾中的星星烛火,照亮前路,引领人们寻见有益于社会、让未来变得更好的共识。
热门推荐
  • 校长决策第一推动力丛书-校长的管理力

    校长决策第一推动力丛书-校长的管理力

    校长要从事的具体工作很多,但不论对哪一项工诈,校长的角色决定着校长更多的是从事各项工作的决策。校长决策属于校长管理的范畴,而校长决策水平则直接体现校长的管理水平,直接左右学校的前途与命运。由此可见,校长决策的重要性。特别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随着学校教育环境的复杂化,校长决策尤其是校长的科学决策就显得极为重要。校长科学的、正确的决策能保证学校克服困难,勇往直前,走向胜利;错误的决策会让学校蒙遭损失、停滞不前乃至失败。
  • 槐花依旧红

    槐花依旧红

    少女时期的殷琦,无意邂逅远志,从此便在心间种下情愫,默默的在心底喜欢着他…
  • 亡灵异事录

    亡灵异事录

    一个由一本未知的书引发的关于勇气,友情,爱情和背叛的故事……一本未知的书,对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球的变化,神秘生物开始出现,一场场阴谋开始浮现,幸还是不幸?以生命为代价的路……
  • 好妈妈培养优秀男孩的100个细节

    好妈妈培养优秀男孩的100个细节

    本书从男孩的生活习惯、美好性格、良好心态、智慧培养、情商教育、美德教育、挫折教育、学习生活、娱乐活动、气质修养10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讲述家庭教育方法。
  • 阎锡山传

    阎锡山传

    本书采用祖国传统史学的实录风格,努力以一种客观冷静的态度,让历史人物回到历史中去。阎锡山一生是如何走过来的?以及他对历史所发生怎样的影响?阎锡山是民国历史上一个极其复杂的人物,客观评述这样的历史人物,做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仙不仙

    仙不仙

    远古传闻有一变态为变灵体
  • 葬世黑羽

    葬世黑羽

    人,生而有翼,这是羽翼大陆恒古不变的真理。作为人人喊打的黑翼,雨默从小被遗弃,从此流浪,六岁时被吕家收留,十岁在年祭上差点身死,换来了自由,得到了“葬鸦洞”黑羽……当他以为自己能够在人群中生活时,回到了家族,却差点被剥夺一切,再次离开后,他作为天羽宗新人开始在宗门中修炼,尽管黑翼身份被无数人轻视,他却从未忘记自己的初衷,在无数冒险中,顽强的意志和神秘黑羽给他极大的帮助,他逐渐崛起……
  • 携手不情深

    携手不情深

    睁开眼回到命运的起点。上辈子贪慕虚荣抛弃了自己的夫君。抬入何府为妾。生产之际被主母残害一尸两命。今生,本想安分度日选着了上世命定的良人。妃位,权利唾手可得。韵水一天天强大,脑中一些画面日渐清晰,我到底是谁?容不下与人共侍一夫,看不透良人对权利的追逐。命运何起何从·········
  • 星暖人心,影帝老公碗里来

    星暖人心,影帝老公碗里来

    【我姓安却不能按住你的心】本文纯属宠文我从来都没有想过自己会走上这么一条不归路,原本可以一切从优,但我却要去一步步自己完成。我爱他同是也恨他,我们不能做普通人做的事,但我们也能做普通人不能做的事,我理解他,因为我爱他
  • 云梦风云

    云梦风云

    序历史的年轮永不停息的转动着,云梦大陆的战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经过千百年的战争,逐近形成了以梦幻大陆的凤凰王朝,太阳帝国,西斯帝国,冰雪王国,乌兰联邦,东南商盟以及云之大陆的雅兰王国,巴伦王朝,诺基联盟,罗斯帝国为主的十大强国和一些在狭缝中生存的小国。凤凰历一三九七年,罗斯帝国军队在大将军桂季猛的统帅下越过青天山脉突袭凤凰王朝的南方重镇南天城,南方军团军团长张仁豪的率领南方军团奋勇抵抗,可毕竟事起仓促,而当时南天城又仅有八万守军,不得已张仁豪只好率众突围而去,仅四万人活着到达南天城北方二百里外的丹碧城,云梦大陆战争序幕再次拉开。在这硝烟四起的时代,从深山走出来的凌风在风霜的刻画,雨雪的洗礼中慢慢的成长起来,和朋友一起走上了历史的舞台,为后世留下了一曲曲的英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