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居要强调安逸,这样才能让精神、身体得到休息,调节情绪、消除疲劳、恢复体能,使精神充足、增进健康。睡觉时最好脱掉衣服,以消除疲劳,让身体各个器官都得到很好的休息。如果穿厚衣服睡觉,衣服对肌肉的压迫和摩擦会影响血液循环,减少体表热量,即使盖上较厚的被子,也会感到寒冷,而且还会妨碍皮肤的正常“呼吸”和汗液蒸发。
冬至进补正当时,滋补膏药解你愁
冬至在公历12月21、22或23日,是一年中阴气最旺的季节。此时养生保健须注意阴阳平衡。
有位老前辈,擅长保健养生,每年一到冬至前后,同龄人往往会排长队找老中医看病,而老前辈却精神抖擞,年轻有活力。别人问他是怎么保养的,他往往会说奥秘就在膏方。那么,什么是膏方?它对身体又有哪些好处呢?
膏方是根据气血阴阳、寒热虚实、脏腑经络等不同体质,进行详细辨证,将药物浓浓地煎汤,再放入相应的胶质药物,一起煎熬成的膏状滋补品。
比如,阴虚者可以用沙参、麦冬、天冬、生地、石斛等中药做成膏滋药;阳虚者可以用仙灵脾、补骨脂、仙茅、巴戟天等中药做成膏滋药;气虚者可以选党参、茯苓、黄芪、山药等中药做成膏滋药;血虚者可以选熟地、阿胶、当归等做成膏滋药。冬季服用滋补膏最好从冬至起连续服用,服用时,取一汤匙补膏,放在杯中开水冲服,也可根据个人口味加冰糖调味。
空腹服用膏药后,最好马上进食少量热粥或热泡饭,这样既能延长药物在消化道停留的时间,利于营养吸收,还能避免滋补膏腻滞,消除有碍消化的副作用。慢性咽炎患者,可以将药汁含在口中慢慢溶化、咽下,使药物在局部更好地发挥作用。不过服药期间,一定要配合膳食调理,做到适度运动,劳逸结合,这样才能使膏药的作用发挥得更好。
小寒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古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这里的“三九天”恰在小寒节气内。小寒可以说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最冷的节气,在公历1月5、6或7日。经过了春、夏、秋的消耗,脏腑的阴阳气血有所偏衰,冬令进补应顺应自然,注意养阳,以滋补为主。
食补要根据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结合食物之性来选择,以补充气血、津液,抵御严寒侵袭,还能让来年少生疾病,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之养生目的。像羊肉、狗肉、猪肉、鸡肉、鸭肉、鳝鱼、甲鱼和海虾等食物都是不错的选择,当然,膳食中还可以搭配其他食物,如核桃仁、红枣、桂圆肉、芝麻、山药、莲子、百合、栗子等。另外,进补还应做到食补、药补相结合,以温补为宜,人参、黄芪、阿胶、冬虫夏草、何首乌、枸杞子、当归等都是常用补药。
天气寒冷时,关节痛、颈椎病、心脑血管疾病容易发作,保暖是此时的第一要务,肩颈部、脚部等易受凉的部位尤其要加倍呵护。家里如果有老年人,保暖时还要注意通风,防范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小寒节气阳气潜伏,精神调养方面,要做到宁神定志,心态乐观,避免情绪过于激动,不要劳神忧事。
俗话说“冬练三九”,小寒时节的运动项目可以选择长跑、滑雪、跳绳、踢毽子等。运动时还要注意这些原则:日出后才开始锻炼;运动前应待身体暖和后再脱衣锻炼;运动要适度,以养胃气,不能锻炼得大汗淋漓才满意;锻炼后要及时穿衣,避免寒邪侵袭。
大寒喝碗腊八粥,全年“运”“气”有保障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之尾,也是冬季即将结束的预告,虽说大寒是一年之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但却是全年“运”、“气”循环变化的开始,所以,做好大寒时节的养生保健非常重要。
公历1月20或21日是大寒时节,熬煮一锅香气美味的腊八粥,配料按照中医学阴阳五行的理论,根据自己的体质状况而配,更能为新的一年带来好“运、气”。
虽说基本上不外乎粳米、糯米、黑米、红米,红小豆、黄豆、绿豆、黑豆、芸豆、花生、莲子、百合、桂圆、红枣、枸杞子、山药、山楂等食材,但最好还是用五谷、红枣、桂圆之类食物来熬粥,这些食物都属于植物的种子,而种子又是植物一生的精华,蕴藏着旺盛的生命力。而且冬天的时令与我们人体的肾脏相对应,豆类从外形看很像肾,是补精髓的,能保证生命活动适应自然界的变化。需要注意的是,大寒适逢春节,家里往往会备好丰富的过年食物,此时要避免饥饱失调,建议多吃些具有健脾消滞功效的食物,比如山楂、柚子等就是不错的选择,同时也要多喝小米粥、健脾祛湿粥等来进行调理。
大寒时节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处于相当缓慢的时候,养生还要着眼于“藏”。这就是说,人们在此期间应该早睡晚起,不要轻易扰动阳气,把神藏于内不要暴露于外;遇事不要过度操劳,要使神志深藏于内,避免急躁发怒,这样才有利于安度冬季。
2.改善你的生物钟
一天中的24小时在中国古时的计时中是十二个时辰,从半夜子时(晚上11点)算起,分别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我们的任何生命活动都应符合这种自然规律,只要顺应天时养生祛病,就是掌握了长寿健康的秘密!
因天之序,十二时辰养生法
《易经》很早就对生物钟有了认识,《易经·系辞》中说:“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意思是说,太阳落下去月亮就会升起来,月亮落下去太阳就会升起来,太阳、月亮就是在这种互相推动中产生了光明。自然界如此,人体亦如此。《易经》十二时辰的养生理念就是要告诉我们如何利用人体生物钟来保养我们的身体。下面就来说说十二时辰养生的要点。
子时是夜里11点到次日凌晨1点。在这个时间段,胆经当令,阳气开始生发,最重要的是好好睡觉、养阳气。胆气生发起来,全身气血才能随之而起,五脏六腑皆受其益。可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晚上八九点钟就昏昏欲睡,而一到11点就清醒了,于是就习惯11点以后开始工作、通宵玩游戏、吃东西,这样恰恰把正在慢慢生发的阳气给破坏了。对于习惯熬夜的人们来说,照顾好胆经才是最好的进补。有一种敲胆经的方法非常奏效,沿大腿外侧中线从屁股一直敲到膝盖,两条腿都要敲,每日每条腿敲3~5分钟,无论是站是坐,都可以方便地操作。两鬓斑白、腿部臃肿难看之人也可以尝试这种方法。
丑时是凌晨1点到3点,此时肝经当令。肝主目,和人体的眼睛联系密切,“卧则血归于肝”,这个时候一定要保证良好的睡眠,保持熟睡是对肝最好的关怀。同时,“肝主藏血”,人的生发之机全都仰赖肝的疏泄功能。不要为了应酬大量喝酒,那样只会增加肝疏泄毒素的工作量,使肝脏功能越来越糟。也不能为了白天的不愉快而生气郁闷,那样只会抑制肝的疏泄、生发功能,容易导致气郁。遇到这种情况,最好找合适的人把烦心委屈的事随感而发。“肝之液为泪”,眼泪是上天赐予每个人的自然解毒法,可以迅速化解肝毒,将体内的郁结及时疏解。当然,也不能像林妹妹一样整日哭啼,那就又会造成气血两伤了,所以凡事要恰到好处,过犹不及。
寅时在凌晨3点到5点。人体气血在这个时候开始冲击肺经,而肺经是“主一身之气”的,人们一定要处在深度睡眠当中才能完成人体从静到动的转化,让人体的气血好好地来分配。这也就是为什么夜间3~4点那么难熬,因为这个时候为肃降之气运行的阶段,要是继续熬夜,对人体的伤害非常大。而很多上了年纪的人,这个时候往往会醒来,甚至还有盗汗的情况发生。这是因为老年人的身体各项机能不如从前,收敛功能也越来越差,就只剩下宣发而没有肃降,所以老年人容易早醒。如果家里有老年人和心脏病人,就一定要叮嘱他慢慢起床,不要过早去锻炼,以免因为生硬地调一些气血上来,而引起猝死。但是,对于正常人来说,如果这个时候醒了,或是大汗淋漓,都是身体不好的信号,要尽快去看医生。
卯时在早晨5点到7点,此时大肠经最旺。人的一天应该从排便开始,如果排便不通畅,应该憋一口气而不是光攥拳头,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这里的气就是肺气,它可以推动大便下来。另外,早晨起床后,先喝一杯白开水不仅能让大肠蠕动旺盛,还能将唾液中的消化酶带进肠胃,吃东西时,可以更充分地分解食物。不过喝水之前,应该先刷牙,以免形成菌斑及牙石。大肠经还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美容经,因为这条经直通面部两颊和鼻翼,可以有效防止这些部位长斑、生痘。方法是右手攥空拳敲打左臂大肠经(左手自然下垂,右手从上臂敲打到手腕),再左手攥空拳敲打右臂大肠经,每边各敲打约1分钟。
辰时在早晨7点到9点,这时太阳升起,天地出现一片阳的象,而此时正是胃经当令,人体需要补充一些阴的东西,食物就属于阴。
这个时候应该吃早饭,补充营养。它们如同“春雨贵如油”一样金贵,是人体最好的保养。如果没有吃早饭,到了9点的时候就会头晕、注意力不集中、工作学习效率低,长期下去对人体的损伤非常大。胃经上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穴位——足三里,揉此穴胜过吃老母鸡。特别是有胃病的人,就算不懂得任何关于中医的治疗方法,只要坚持揉足三里,胃病也会离你越来越远。这个穴位非常好找,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山脊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按揉时用指节来按,尤其是大拇指的效果最好。
巳时是上午9点到11点,这个时候脾经当令。脾经是主消化的,早上吃的饭在这个时候开始运化,这样大脑才有能量应付日常的运转。不过这也有赖于脾运化水谷精微之物的功能,这是因为脾主一身肌肉,如果脾的功能很好,我们的肌肉就会很发达,嘴唇就很滋润、很丰满,反之,嘴唇就会发瘪、干枯。这时不妨多吃具有补脾气作用的食物,少吃寒凉、油腻的食物。现代上班族还要避免久坐,因为长时间坐着不动,周身气血运行缓慢,脾的功能容易受到影响。养身健脾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多动”,即使没有时间去健身房,也要每隔一段时间站起来做做简单的伸展运动。另外不能过度思虑,因为脾在志为思,一旦脾胃受到伤害,吃饭也不会有胃口,人就会消瘦。
午时是中午11点到下午1点,这个时候心经当令。此时是午餐时间,吃饭要注意营养丰富,荤素搭配,不要吃生冷坚硬的食物,吃八分饱就足够,建议多喝点汤,菜要少放盐,饭后用茶水漱口,涤去油腻,然后再进行午休。一个上午运化的全是阳气,这个时候是阴生,天地之气在这个时间段转换,睡子午觉是最好的选择,哪怕是闭一会儿眼睛对身体也有好处,尤其是高血压患者,午休最有补益。当然,午睡时间不要太长,最多也不要超过1小时。
未时是下午1点到3点,此时小肠经当令。它的作用是把吸收的被脾胃腐熟后的食物的精华,分配到身体的各个脏器。这就是说,午饭一定要吃得营养、全面,这样才能保证下午的精力充沛。当然,这也不是说吃了好东西就能“补”什么,也不是要吃很多,这还与身体吸收功能的好坏有关,如果吸收功能较差,即使吃再好的东西,体内不能消化吸收,也照样会堆积成垃圾,人体还得调出元气来消化它,反而会使身体变得更虚弱。所以,膳食搭配还得根据个人情况,做到有的放矢。有些女性脸上长了蝴蝶斑,就是典型的小肠吸收功能不好,体内垃圾没有代谢出去,慢慢堆积而成,这时光靠美容是没有用的,需要内外一起调养,疏通代谢,斑点才会自然地消失。
申时是下午3点到5点,是膀胱经当令的时候。膀胱经是一条可以走到脑部的经脉。对于健康的正常人,这个时间办事效率高、判断力好;对于企业,在这个时间可以开例会、做重要的决策。如果此时特别犯困、健忘,平时睡眠又比较规律,可能是膀胱经出了问题,是阳虚的毛病。这里介绍一种简单易行的锻炼膀胱经方法:面对墙壁,做下蹲起立的练习。初练时离墙壁稍远点,随着腰背力量的增加,逐渐缩短足尖与墙的距离,直至练到足尖抵住墙壁时,仍然能蹲起自如,每天坚持做10分钟便可。有些老年人,口唇一干燥就认为是肾阴虚,往往越补越口干。其实,人体的膀胱与肾相表里,膀胱就像太阳一样,能够把精液气化,如果膀胱经的气化功能好,嘴里就会有唾液,反之,就会口唇干燥。所以,遇到这种干燥症患者,要先从肾阳和膀胱经的气化功能两方面来考虑。
酉时是下午5点到晚上7点,此时肾经当令。肾是先天之本,是一个人生命的本钱,大多来自父母的遗传,先天不足则要靠后天的培补。如果一个人心灵手巧,说明他的肾精很足。肾精足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志向,小孩子精足,志向就高远,而老年人精不足,志向就不会高远。所以,人要做大事,首先就是要保住自己的肾精。中国人讲究补肾,而身体经脉如果不通畅,吃多少补品都没用,不是想补就能补进去。涌泉穴直通肾经,是浊气下降的地方,经常按摩此穴可以益精补肾、强身健体、防止早衰。肾经上的太溪穴也是一个大补穴,凡是肾虚引起的各种症状,如头晕、耳鸣、腰酸、脱发、牙齿松动、哮喘、男人性功能减退、女性习惯性流产都可以通过刺激这个穴位缓解或是根治病症。
戌时是晚上7点到9点。中国古代认为,此时“阴气正盛,阳气将尽”,男人与女人要保持心情舒畅,从内心深处来愉悦自己,为亥时进行性生活做好准备。此时恰是心包经当令,心经是君主之官,是不受邪的,而是由心包经“代君受过”。每天应该抽出10分钟,去拍打心包经,这可以让身体得到全方位的休息。心包经上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膻中穴,这个穴位于两乳的正中线,是解郁、解压的大穴。当人体被气着时,会不由自主地拍打自己的胸膛,实际上这就是在拍打膻中穴。对患有失眠症的人来说,拍打心包经也是消除失眠的好方法。
亥时在晚上9点到11点,这段时间三焦经当令。亥时是十二时中最后一个时辰,意为夜已很深,人们应该停止活动,安歇睡眠,这样百脉才可休养生息。亥时在人体对应的经脉是三焦,人体很多脏器全都包括在三焦内。上焦是心和肺,中焦是脾和胃,下焦是肝和肾。只有保持三焦通畅,人体才能健康;若是三焦不通畅,人就会生病。
四时顺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易经》中讲天人合一。人的气是天地所赐,养生要根据天地阴阳之气的变化来进行。四时之中,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气候变迁,是自然界变化的一个规律,顺应自然则养生成功,违背自然则百病迭起。
春天增一分阳气,就多一分寿命
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养生要注意使体内的阳气渐旺起来,使其不断充沛、旺盛。应该多吃五谷豆子、新鲜蔬菜,它们都是主生发的。人体生发靠的是肝气,在五脏五味关系中,酸入肝,具有收敛之性,吃过多的酸反而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所以,要有目的地吃些揉肝养肝、疏肝理气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