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23600000007

第7章 毛泽东评点曾国藩为人(1)

【评点原文】

涤生日记,言士要转移世风,当重两叉:日厚日实,厚者勿忌人;实者不说大话,不好虚名,不行架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

不行架空之事……

不谈过高之理心知不能行,谈之不过动听,不如默尔为愈。

摘自毛泽东1913年《讲堂录》

(见《毛泽东早期文稿》第2版,第581页)

【评点背景】

凡大思想家、大学问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为人处世之道,而作为世界伟人的毛泽东,作为大军事家、大政治家、大思想家、大诗人,他的为学之道,甚为奇特。青年时代,他给自己确定的学习目的,不是为了考试,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而是探索“人的天性,人类社会,中国,世界,宇宙”这样大本大源的问题。他把拜师访友与求学问道相结合,养成独立思索的精神,喜欢读社会这部“无字之书”,在博与专,中学与西学,新学与旧学的相互联系上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毛泽东为学起点高、他把学习目的定为探求宇宙的真理,改造社会,实现自己的志向。为此,他奋发踔厉,以“颜子之箪瓢秘范公画粥”的精神,从早到晚,读书不休,坚持勤学苦练。他还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在任何环境下孜孜求学的功夫。有时,他到学校后面的妙高峰上看书,称之为“静中求学”;有时则到喧闹嘈杂的门口去看书,任凭身边车水马龙,他仍专心致志,不受干扰,谓之“动中求学”。他这种刻苦好学的品德保持了一生。1970年,他已将近八十,还认真学习英语,在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上注满了中文注释。

毛泽东为学刻苦攻读,持之以恒。他认为,人格的完善和学问的长进都赖于“积累”,他看重“现在”,强调以“久”制胜。他说:“夫善,积而成者。是故万里之程,一步所积:千尺之帛,一丝所织:差一步,小能谓之万里:差一丝,不能谓之千尺。朱子学问,铢积寸累而得之,苟为不蓄,则终身不得矣。”他还曾写下这样一副对联:“贵有恒,何必二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毛泽东一生,在学识上苦于积累,善于积累,精美文章常烂熟于心间,运用自如。

读书之人,以不耻下问为美德。毛泽东为学,更是善于汲取他人之长,“善与人同”,“取人为善”。毛泽东说,“学问”二字组成一词是很有道理的,要成为一个真正有学问的人,便既要虚心好学注重自己看书,独立思考,又要“好问”,拜人为师,与人交流、讨论。学生时代,他常向师长求学问道,有时要走上上百里路向名师求教。他还经常与同学、好友一起探讨、交流、以相互促进,互相提高。他认为,人是万类之灵,发声以为言,言而后传其类以为群,语言有如此大的作用,怎能不用?再说,不与人交流,怎么能知道自己的过失呢?只有通过交流,知道了自己的过失,才能改过而从善,互相讨论、交流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交流、讨论,才能出“真知”,寻得宇宙的大本大源,才能使“豪杰之士知殊趋而同至”。

但是,在交流过程中听取别人的意见,并不意味着放弃自己的正确观点,屈从于他人,而应属守“善与人同”、“取人为善”。

毛泽东为学,还善于将看、思、写结合起来,他牢记古人“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的名言,把学与思紧密结合起来。他学习“不动笔墨不看书。”的方法,喜在读过的书上批注,或打上各种各样的记号,并坚持写心得、日记。

毛泽东最为奇特的为学之道,是读“无字之书”,打破学校与社会的鸿沟,向社会、向大自然学习知识。他深受明末清初以王船山、顾炎武、颜习斋为代表的“实学”思想的影响,于读书明理之外,尤重视“游学”,做实地考察,深入广泛地了解中国社会,身无分文,心忧天下。这种探索,极为可贵,可谓为学的最高境界。

宇宙是人类的一个大谜。它无边无际,无始无终。人们不知道它是什么,故名之曰无限,名之曰永恒,名之曰绝对。宇宙的无限衬托出个人的渺小,然而,即使是整个人类的历史,同宇宙的漫长进化相比,也只是短暂的一瞬。

相对于漫长的历史,相对于无限的宇宙,一个有限的人生,要想活得明明白白,活得有价值,就必须有那么一个人生支点,否则,就会觉得“不知今夕是何年”,或不知吾身在何处,为什么这样活着。大彻大悟的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就为自己找到了人生的两个支点,即:贵我和通今。

毛泽东有强烈的“贵我”道德自律。青年时代他即提出:“横尽虚空,山河大地,一无可恃,而可恃惟我(贵我)。“因为”盖我即宇宙也。若除去我,即无宇宙;各我集合,而成宇宙。而各我又以我而存,苟无我,何有各哉!是故,宇宙可尊者,惟我也;可畏者,惟我也;可服从者,惟我也。我以外无可尊,有之亦由我推之,我以外无可畏,有之亦由我推之,我以外无可服从,有之亦由我推之也。”“人类之目的,在实现自我而已。”

毛泽东这种“贵我”思想,反映了整个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崩溃的时代已经没有可以依据、遵循的客观规范准则,同时也体现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合我其谁”的英雄主义传统观念。这种“贵我论”,是对封建专制主义和伦理道德的大胆反叛和否定。

但是,毛泽东的这种“贵我”思想同时包含着利他主义,毛泽东对这一人己关系上的难题有独特的解决方式。他认为,“利他”同样以“贵我”为起点。因为“以我立说,乃有起点,有本位;人我并称,无起点,失却本位。”例如,“表同情十他人,为他人谋幸福;非以为人,乃以为己。吾有此种爱人之心,即需完成之,如不完成,即是于具足生活有缺”,是人格的不完整。

青年毛泽东正是遵从这种“以我立说、由我出发”的人生哲学,来立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是,他的这种人生感悟,绝不是那种“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的极端利己主义,而是张扬一种积极有为、乐观奋进的人生态度。以这种态度生存面世,就能做到不为外物所累,不为他人所烦。相反,可以在利他人、利天下的过程中,“自尽其性,自完其心”,“充分以达吾人身体及精神之能力至于最高”。唯其能够“利他”,“利己”才能摆脱粗俗的对物欲的追求。投身革命前后,毛泽东即献身于中国人民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把“小我”融于人类解放的大事业中。

毛泽东由“贵我”而自信。他幼年时就显示出独立自主、敢想、敢为的品质和强烈的自尊自信。他在青年时写的一首诗里曾豪迈地宣称“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肯年毛泽东面对中国近代以来的贫弱局面,自信将来掌握中国历史命运的重大使命会由他们这一代人去承担。这种使命常使他与志趣相投的同学好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后来投身革命,自信常在困难和挫折时伴随毛泽东,他对自己能够用意志铸造历史有着高度信心。越是险境,越是绝地,他越自信,越乐观。

毛泽东的另一个人生支点是“通今”。“贵我”是毛泽东从空间关系上为自己确立的人生支点,而“通今”则是他从时间关系上为自己确立的另一个人生支点。在他看来,毛泽东主张“吾只对于吾主观客观之现实者负责”,而“既往吾不知,未来吾不知,以吾个人之现实无关也。”“通今”的具体要求是博学、深思、力行,三者不可偏废。

一般人认为,人活着建功立业是为了死后留名青史,毛泽东不以为然。他说,我死之后成为历史,后人见我确有所成就,会主动给我冠以美名,然而此“非吾之所喜悦,以其属之后来,非吾躬与之现实也”。“以时间论,止见过去、未来,本不见有现在”,因为现在既来既去,有如白驹过隙。但是,另一方面,“时间之有去来,令人强分耳,实则一片也”,我生活在这连成一片的时间之中,自然“处处皆现实,不仅目前是现实的,而且过去和未来对我来说也是现实的。因此,有目前乃有终身。以往之事追悔无益,未来之事预测也无益,唯一有益的是好好把握目前,也就把握了过去和未来。如果放弃目前,磋跎岁月,必将一事无成”。于是,毛泽东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这是一种非常聪明的人生慧见,它与那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庸人哲学不可同目而语。毛泽东的“通今”以“目前”为中心来贯通过去和未来,所强调的是一种只争朝夕、无往不乐的人生态度。以这种态度立世,则“有一日之生活即有一日价值”,过去的事不需要过多的追悔,将来的事用不着过多地幻想,只需脚踏实地地抓住“目前”,这就足够了。

毛泽东“贵我”和“通今”是合二为一的,它们共同构成一个“此时的我”。努力抓住“此时”,积极从“我”开始,这就是青年毛泽东安身立命的最初的出发点。从“此时的我”开始,毛泽东为中国人民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奋斗了一生。

学问知识乃心性修养、自我完善的二大要件。孔老夫子曾提出:“学、思、行”修德三法,主张“博学而笃思,切问而近思”。毛泽东所推崇的近人曾国藩有句名言:“有才无德,则近于小人;有德无才,则近于愚夫。”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把道德和文章的统一当作完美人生的标准。毛泽东对学识的推崇不亚于先师,认为知识对人心的运动有重大影响,人类进步,社会革命,都离不开新知识的指导。为探得“天下应何道而动之”的“外观之识”,毛泽东活到老,学到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甚至向自己提出这样的要求:“才不胜今人,不足以为人,学不胜古人,不足以为学。”“非学无以广才,非才无以济世。”

而对于学什么、怎样学,毛泽东有不同于先哲的看法。他认为,人的才能学识不单来自书本,“才有从学问…方得者,有从阅历一方得者”;“闭门,其学无用”,应该“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书本知识,只是学识的一个极小的部分,更重要的是读社会“无字之书”,投身于改造社会的实践;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毛泽东“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的一个重要途径即是“游历”。他说:“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则汗漫九垓,遍游四宇尚已。”“游之为益大矣哉!登祝融之峰,一览众山小;泛黄渤之海,启瞬江湖失;(司)马迁览潇泛西湖,历昆仑,周览名山大川,而其襟怀乃益广。”青年时代,毛泽东游遍了湖南的名胜古迹,如远古时代大禹拖过船的禹大碑,南宋词人辛弃疾练过兵的飞虎营,太平天国名将萧朝贵打过仗的妙高峰,岳麓山上杜甫流浪过的崇德寺,祝融峰下韩愈题过诗的南岳峰,以及贾谊词,屈原故居,王夫之家乡等等。从青年时代的山川游趣,到井冈山时期的绿林游击,从万里长征到转战陕北,毛泽东一生离不开一个“游”字。他那双穿草鞋、布鞋,踏遍了名山大川的脚,沉重地敲击着中华民族的自然、历史和文化。有人曾这样评价说:毛泽东游历的所有的地方,最终都将成为历史的坐标,构成一条布满弹洞和惊叹号的鲜红鲜红的路线,从韶山那座不大起眼的农舍伸向北京城红墙里的菊香书屋。

欲从天下万事万物而学之,毛泽东另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读文史典籍,“读”历史。斯诺曾说,毛泽东对中国现状和中国历史的渊博知识,是他能够战胜所有对手的一张王牌。

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现实是历史的伸延和浓缩。如果对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不是那样了如指掌,毛泽东对当代中国的万事万物就不可能那样洞明透彻。他漫游四宇,同时也在漫游千秋;他览物睹景,同时也在与古人对话。他承认知识一方得自实践,一方得自书本。而书本知识主要是前人、古人经验的积累。毛泽东在这方面的知识,足以使专家们自叹弗如。一部二十四史他批点得密密麻麻。经、史、子、集乃至野史、传记、游记、民间传说,他无所不读,无一不通。中国的史书是特有的,中国的政治学主要反映在历代的史书中。以史为镜,能见兴衰,毛泽东是作为一个思想家、政治家,从历史财富里面获得智慧并吸收知识营养的,以用于治国安邦,平定天下。

20年代的中国,国力赢弱,改造国民性是自康、梁以来文人学者奔走呼喊的重要口号之一,也是“五四”时期思想家探索的焦点之一。鲁迅以深刻的自我解剖和对人类劣根性的剖析,将人性中的一切丑恶的、鄙陋的、愚昧的东西,生动地形象地摆在人们面前,让人们去沉思,在沉思中惊醒。走的是一条思想救国之路。胡适等人则竭力主张向西方学习。毛泽东当时作为一个无名小卒,却探索出一条独特又切实的道路,从呼吁国人对体育的重视上着手,强身励志,以改变国民的体质和精神面貌。

当时,有人提出“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口号,大教育家蔡元培老先生提出“德、智、军、美”的教育方针。德即德育,智即智育,军即军育,美即美育。德、智是中国传统的教育宗旨,即所谓“传道授业解惑”。军育是鉴于近代中国兵疲国弱受人欺辱而从自己的敌人那里学来的。作为民国初年首任教育部长的蔡元培,独创美育,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设想。

毛泽东赞成体育和军育,由此而达到强身励志,身心并完。他解释诡“如果国家软弱,谈论美学有什么用途?首要的事情是打败侵略我们的敌人!这和美学又有什么关系?”“如果民族软弱,完美德性又有什么用?最重要的事情是强盛起来。有力量,才能战胜敌人,战胜敌人才能显示德性。”他很赞赏“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这个口号,并对二者间的因果关系有独特的见解,认为:野蛮其体魄是文明其精神的基础,没有好的体魄,就无法达到精神文明。他说:“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则文明之精神随之。”

当时的精神文明也包括两项:学问和道德。在毛泽东看来,学问道德固然重要,但二者都必须以健全的体魄为基础。人类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实力的较量。仅有“道”而无力。是不足以胜人的,必须既有“道”,又有“力”,即能文,又能武,用“道”来为“力”张目,以“力”作为“道”的后盾,才能无往而不胜。他说:人之心力与体力合行一事,事未有难成的,而心力与体力比较起来,还是体力更为重要,“体不坚实,则见兵而畏之,何有于命中,何有于致远?”他主张“德、智、体”三育并重,“身心并完”。同时,毛泽东强调,不仅个人要身心并完,整个国家、整个民族都要身心并完。

在这里,毛泽东把“力”与“道”看做同等重要的东西,是塑造自我缺一不可的。古人称渭周文王“外文明而内柔顺”,毛泽东认为这只是用来形容古贤君子风度的。而不是对运动而言。“运动宜蛮掘”:“蛮则气力雄,筋骨劲”,如“力拔项王之山,勇贯由基之礼,暗呜颓山岳,叱咤变风云”,决不是什么纤巧之事。

同类推荐
  • 乡情

    乡情

    隆德是块文脉旺盛的土地,在这块土地上活跃着一批文化艺人,崔继鹏便是其中杰出的一位。他的这本散文集读后让人回味无穷,质朴、厚重的文字,充满灵性的歌唱,清醒的理性思维,鲜明的生活气息,构成了本书特色。
  • 肃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酒泉民歌(下)

    肃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酒泉民歌(下)

    本书共收录民歌二百多首,根据歌词内容分为“生活类”、“传说故事类”、“爱情类”等。
  • 神秘的海洋生物

    神秘的海洋生物

    本套美绘青少版系列图书旨在培养青少年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储备,拓展青少年的阅读面,知识面,从而提升青少年的整体综合素质,使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掘。图书配有精美手绘插图,使阅读不在乏味,给孩子带来阅读的愉悦,并从中体味到生命的快乐和意义。以渊博的知识去适应和面对未来社会的需要和挑战。
  • 桃花扇故事:英文

    桃花扇故事:英文

    ThePeachBlossomFamisagreatmasterpieceofKunoperaandhasbeenafavoriteofChineseaudiencesformorethan300years.Thisbook,withplainwords,intendstohelpforeignreadersunderstandthestoryandappreciateclassicChineseopera.
  • 护航大海战

    护航大海战

    随着盟军护航舰只的减少,商船的损失在不断加大。当时有许多护卫舰被派往英国东岸和南岸海区去担任反德军登陆任务,直到东南沿岸的德军登陆威胁平息以后,许多护卫舰才回到大西洋继续护航。长期以来,德国海军潜艇舰长们对美国一直憋着股劲,如今,它们终于如愿以偿。5艘德国潜艇陆续离开德军基地,横越大西洋,前往美国海域。
热门推荐
  • 时间规划局

    时间规划局

    时间?时间在我们这里是可以规划使用的,因为现在我将去工作的地方。
  • 我的青春期

    我的青春期

    家里没经过我的同意,就硬给我安排了一门亲事,没想到,女方竟然是我的……
  • 穿越是否为了你

    穿越是否为了你

    晓柔心里想着:你到底爱我吗?也许你自己也不知道,不过你的行为出卖了你,帅气的古代帅哥,一个接一个你会选谁?还是一直坚守那颗真爱,坚持,奋斗,面对难关是放手,还是牵手共同面对?聪明的女主会是谁的爱,她又爱谁?坚守谁?
  • 谋皇策

    谋皇策

    异世策,天下本该一,我当自取之。养死士,藏兵甲,控天下,谋皇策!
  • 我不是花花公子

    我不是花花公子

    人生的长河中,有许多的岔路口,谁能预料得到,自己走向的——是哪一个方向呢?
  • 如果医生免疫力低下

    如果医生免疫力低下

    本书介绍了免疫力如何决定人体健康,提醒人们关注免疫力下降的身体信号,让人们通过打疫苗和给器官排毒等给免疫系统积极正面的影响,引导人们从饮食、睡眠、运动和心理四方面入手,向细节要效果,掌握生活中有效提升免疫力的窍门,从而构筑均衡免疫力。
  • 终仙记

    终仙记

    任凭再如何天资卓绝,却抵不过人心险恶,就此烟消云散……转世重修,历经万难,再次回到仙界,却发现一切都只是一场算计……仙道渺渺,始终归于一个“情”字……本书又名《杀人王本纪》,中午晚上各一更,求支持
  • 雄才伟略的政治家(1)

    雄才伟略的政治家(1)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半生孽情:薄少抢婚记

    半生孽情:薄少抢婚记

    一个空间,三个人,却是安静至极,两个男人的目光在空中相遇,像是两把互相厮杀的剑一般,房间里原本冷凝的空气顿时冷了几分。薄谦不说话、季伟凌不说话,白心柔却是不敢说话,不安的搅着自己的手指头。终于,季伟凌开口。“我要带她走。”没有任何铺垫的,直接说着自己的目的。“请便!”薄谦冷冷的一笑,那是一种没有温度的笑容,让人忍不住的在心里打颤。“心柔,跟我走。”季伟凌再一次的伸出手,再一次的肯求。
  • 子非谕

    子非谕

    灵武大陆之上,一名身负灭族仇恨的少年在逃亡的同时获得无数机遇。。这场祸端为谁起?由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