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小威的数学实在很差,可他却是个游泳高手。比赛的时间就要到了,老师给每个游泳选手发了一副眼镜、一个号码牌和两张地图(分别是布朗先生和布朗太太的身体地图)。“那天晚上,布朗太太和布朗先生亲密地在一起。”让小威得到了比赛开始的讯号,小威拼命地向前冲,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毅力终于获得了第一名,他得到了冠军的奖品——卵子。(妈妈讲到这里时,别忘了鼓励孩子——“你永远是最棒的!”)
小威和卵子拥抱在一起,慢慢地、慢慢地发生了奇妙的变化:小威和卵子在布朗太太提供的温室中逐渐改变,他们由精子和卵子变成了胚胎,由胚胎演变成为胎儿,长出了手、脚、眼睛、鼻子、耳朵和嘴巴。他们用肚脐从布朗太太的温室中吸取营养和养分,不断在长大。随着他们的长大,布朗太太的肚子也越来越大,就像平时孩子们见到的孕妇阿姨一样。经过10个月的时间,布朗太太顺利生产了,是个女孩叫小娜。(如果你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不妨告诉孩子生命遗传基因的知识:如果小威是“X”与卵子结合后会变成女孩——小娜;如果小威是“Y”与卵子结合后就是男孩——小威。)
小娜长大后被送进了学校,她的数学成绩很糟,不过小娜也是一位游泳健将呢!故事的结尾再次引用了“54+135=10”这个算式,以及“不过她可真是个游泳高手”,来含蓄地表达了遗传基因的知识。
妈妈在和儿子一起阅读了《小威向前冲》之后,与儿子坦坦进行了下面这样一个交流。
5岁的坦坦一边看着书一边微笑,显得很享受的样子。他已经会自己看图了。
妈妈给他讲完后,问他:“这是个什么故事啊?”
他说:“讲的是一颗人类小种子的故事。就是一颗调皮的小种子,很有趣!”
妈妈觉得儿子似乎已经明白点儿什么了。
临睡前,母子俩又读了一遍。这回,读到游泳比赛的“路线图”时,坦坦发出惊叹:“噢,原来是这样!”还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因为坦坦很喜欢地图、迷宫之类的游戏,每次看到公园里的地图,或者书上画的迷宫,都要用自己的小手在上面“走一走”。
当妈妈讲到胎儿在肚子里的变化过程时,坦坦插话道:“妈妈,书里只画了几幅画,好像很快就变成了小孩子。其实,要很长时间的。等到要生了,到医院里去医生就会帮忙接生,一个可爱的宝宝就出来了!”说完还俨然一副专家的样子。
故事讲完后,妈妈问他:“你是怎么来的呢?”
坦坦想了想说:“我是一个聪明、热爱音乐、会跳肚皮舞的小威,从妈妈肚子里变出来的!”而且,一脸很骄傲的样子,然后又撒娇道:“妈妈,这个书还有没有第二集?好看的书都应该有第二集的呀!”
用故事的方式、儿童的思维,给孩子解释生命的秘密,可谓是这类绘本的构思精妙之处。当然,在给孩子讲述性教育知识的时候,爸爸妈妈应该注意孩子的“年龄阶段性标准”。对于同一个行为或事物,给不同年龄段孩子解释的深入程度应该有所区别,而具体的深入程度要视孩子理解能力而定。有的孩子理解能力较强,好奇心比较重,可能就会问到一些更核心的问题,做妈妈的就应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而有的孩子即使到了五六岁,仍对此不感兴趣,没有主动问过类似的问题,妈妈也不必非要让他们理解和接受这方面的知识。
有性教育学家指出,使用科学的医学名词给孩子讲性知识是必要的,对3岁的孩子可以适当选用正确的生理学名词如“子宫”、“阴道”等,从而让孩子能毫不尴尬地学习这些词汇。当然,在讲解过程中辅以绘本中的图画,比如《小威向前冲》中的“游泳路线图”可以更形象直观地让孩子理解整个生命诞生的奇妙过程,而不需要用更多的言语来解释,孩子一看图就很容易理解了。
一个5岁的男孩儿突然好奇地问妈妈:“妈妈,为什么我有小鸡鸡,而琪琪没有小鸡鸡?”
妈妈1:“没有什么为什么!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
妈妈2:“因为你是男孩,她是女孩。”
上面案例中的两位妈妈,采用的是简单敷衍的处理方式。第一个妈妈简单粗暴的回答,无疑是会打击孩子的好奇心,阻断孩子的思维;第二个妈妈虽然提到了男女的差异,但这样的回答是无法令孩子满意的。其实,这只是孩子开始注意到了,自己和异性之间在性征上的差异。
孩子大概在2~3岁之间,就开始有了性别区分的意识。妈妈是女的,爸爸是男的,奶奶是女的,爷爷是男的。除了能分辨男女之外,还会发现男女在身体上也是不一样的。孩子在这个时期会留心观察这些区别。他们在家观察父母,到了幼儿园或学校就会观察同龄的孩子。所以,在这个阶段,让孩子自然地、正面地去认识性器官是有必要的。与其让孩子偷偷摸摸、不知所措地去猜疑,并由此而产生罪恶感和恐惧,不如我们直接正面告诉他们科学的知识。性征的认识和观察是性教育的第一课。
我们可以多运用绘本,来形象直观地给孩子讲述相关的性别知识,传递科学的观念。
【绘本故事】
《萨奇到底有没有小鸡鸡?》讲的是一个叫马克思的小男孩,一直以为有小鸡鸡的人比没有小鸡鸡的人强壮,直到一个叫萨奇的小女孩来到马克思的班上。萨奇不但会画长毛象,会爬树,会骑脚踏车,而且每次打架都能赢。马克思百思不得其解,觉得萨奇一定是“有小鸡鸡的女生”。于是,神秘的、充满刺激的侦探游戏开始了……
最后,在一次游泳中,谜底揭开了,萨奇就是个没有小鸡鸡的女生,但她有小妞妞。从此,对马克思来说,世界不一样了。以前,世界分为有小鸡鸡的人和没有小鸡鸡的人。现在,世界分成了有小鸡鸡的人和有小妞妞的人。其实,女生什么也不缺。
这个绘本用轻松诙谐的方式,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并在发现探索的过程中,让孩子从两性的性征差异上理解了男女的不同。更重要的是,这个故事让孩子们学会了理解和尊重。
第二个问题,关于性角色认同。
性角色的认同是在孩子性自我意识和性别认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简单地说,性角色认同就是儿童认同自己是男性还是女性。因为性角色是一种社会角色,孩子要建立起自己的性自我意识。例如,有的男孩因为长得比较清秀,小时候经常被别人误认为是女孩,叔叔阿姨也会逗他说:“小妹妹,你好啊!”等到小男孩两岁以后,当听到别人叫他小妹妹的时候,他就会立刻反驳说:“我不是小妹妹,我是小弟弟!”
在孩子所处的不同文化环境中,不同性别应该扮演什么样的社会角色,应该有什么样的社会行为和社会责任,也是他们需要去学习的。所以我们常常会看到,男孩子喜欢玩枪,女孩子喜欢玩布娃娃。
康康对家里所有的毛绒玩具都不感兴趣,只钟情于他的每一辆玩具车,大的、小的、机械的、电动的,他都玩得不亦乐乎。
有一次,妈妈带康康去选自行车,看着商店里的一排小自行车,妈妈选中了一款性价比最高的,可遗憾的是这款自行车只剩下了一辆粉色的。
于是,妈妈跟康康商量:“儿子,这辆车行吗?”
康康摇摇头,说:“妈妈,我不要粉色的,粉色是女孩子用的。”
妈妈奇怪地问:“你为什么说粉色是女孩子用的呢?”
康康振振有词地回答:“因为我们幼儿园的马桶,蓝色的是男孩子用的,粉色是女孩子用的。”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孩子对于性别角色的认知是不断强化的结果。
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时,或是给孩子鼓励时,做妈妈的都可以刻意去强化孩子的性别意识,给予正面的引导。比如,有的时候,孩子因为欲望没有得到满足,经常会哭闹,耍小性子,爸爸妈妈就会对男孩子强调一点:“你是男子汉,男子汉要说到做到,不赖皮,也不会有事没事老哭。”或者,他不敢过翻斗乐里的铁锁桥,父母也会就鼓励他:“你是男子汉,要勇敢,要大胆地走过去。”通过不断地给孩子性别的强化,可以使他们建立起自己的性别角色,以及相应的社会行为模式和责任感。
男女应该有什么样的分工,承担起怎样的责任,爸爸妈妈有义务教给孩子。平时,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做一些扮演医生、司机、售货员的游戏,或是让孩子们,特别是男孩和女孩在一起,玩过家家的游戏。另外,前面提到的儿童恋爱绘本一类的故事,也可以帮爸爸妈妈解燃眉之急。通过图画和故事的方式,向孩子传递性别的差异,让他们对自己的性别角色产生认同感,并逐渐明确自己所处的性别角色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社会行为和责任。
怎么理解孩子的恋爱故事?
很多家有男孩的爸爸妈妈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孩子刚上幼儿园才几天,嘴里就总是念叨着一个小女孩的名字,可能是“琪琪”,也可能是“娜娜”。做妈妈的就会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敏感,觉得儿子肯定是喜欢上那个小姑娘了。有的妈妈也许还会问儿子:“你为什么喜欢她啊?”小男孩会说:“因为她长得好看呀!”
就这么简单?
就这么简单。
当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向你宣称“我爱某某”时,通常只意味着他(她)很喜欢和某某在一起而已。他们之所以会使用“爱”、“喜欢”这类让你吓一跳的字眼,其实只是因为他们曾经听大人们这么说过,因为孩子会从大人们的谈话中了解到,说“爱”的意思就是表示“非常喜欢某个异性”。当然,小孩子也可能会把这种感情表达用在同性身上。但无论如何,实际上孩子所说的这个“爱”字,与我们成人所理解的真正意义上的浪漫爱情毫无关联。只不过是一种既温暖又可爱的情感,只有一个简单的含义:你的宝贝渴望与另外一个孩子建立起一种联系。就像孩子总会喜欢上新的玩具一样,这种情感也会在短时间里转变。也许上一刻他嘴里还总说着“琪琪”,而下一刻又念叨着“壮壮”了。不过也会有少数例外,孩子有可能对某个异性朋友持续关注和依赖很长时间。
其实,纵观这些表现幼儿恋爱主题的故事,无非都在表现男孩和女孩之间一种特殊的情感。小男孩被小女孩的外貌吸引,而小女孩为小男孩的某个特殊本领所倾倒,然后他们就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比如“米尼狼系列”中《漂亮的露娜》的故事,就很真实地表现了米尼狼对新来的女同学露娜所产生的好感,并为了博得露娜的注意和喜爱,做了很多的努力,最后米尼狼和露娜成了好朋友。
如何给孩子讲恋爱故事?
类似青蛙喜欢鸭子这种的恋爱故事,该怎么给孩子讲呢?
有些妈妈的处理是,把青蛙和鸭子说成是一对好朋友,把爱情当友情来讲给孩子,认为这样孩子可能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而有的妈妈照书如实念给孩子听了以后,孩子通常会问这样的问题:“妈妈,什么是恋爱啊?”或者“我可以和你谈恋爱吗?”等等。然后,妈妈就不知道该如何来回答孩子的问题了。
其实,我的处理很简单,就是照书讲,书上怎么写,我就怎么讲。或许有的妈妈又会问:“那里面提到的心跳啊、接吻啊、牵手啊,也都要讲嘛?”我的回答是:“照讲。”
为什么?因为孩子的思想没有我们那么复杂。
孩子也会有心跳的时候,可能是剧烈运动之后,或者是紧张的时候。孩子也会有和爸爸、妈妈亲吻的时候,他们会用“吻”来表达爱。比如,你给他们买了一样他盼望已久的礼物,他会很高兴地扑上来在你脸上亲一亲,以表达自己的感谢和欣喜之情;你生气的时候,孩子会走过来搂着你说“来,妈妈,我亲亲你,让你高兴高兴”;或者你累了,孩子想要你抱,他也会在你的脸上亲一亲……对孩子来说,牵手当然就更正常了,他不但常会和父母牵手,和幼儿园的小朋友也会经常牵手。
如果我们能坦然地带着孩子,去面对他正在经历的,或者未来将要经历的情感,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
另外,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仅仅只涉及“恋爱“这类敏感的话题,还有包括培养孩子自信、乐观、毅力、诚信、关爱、感恩等诸多美好的品质。关于这些主题,绘本中还有很多很好的故事,可以拿来鼓励、教育和引导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