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小阿力的这些转变都离不开故事背后隐含的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妈妈给予了阿力默默的、智慧的、恰到好处的帮助。当小阿力说“要是能一直跟妈妈待在家里该多好”的时候,妈妈抱着他说“你就像一只不愿离开巢的小小鸟啊!”此时,妈妈没有任何的说教,也没有说幼儿园怎么怎么好之类的话。当小阿力看见小鸟第二天已经完全康复的时候,妈妈抱着阿力不失时机地说:“小鸟长大了总是要飞走的”,“就像小阿力一样,这只小鸟也该飞向广大的世界了”,以此来暗示小阿力也已经长大了。并且,妈妈还和阿力一起放飞了小鸟。还有,小阿力自己玩的时候,妈妈虽然在做着家务,但视线始终没有离开过他。她为孩子精心准备了上幼儿园所需的各种东西,包括精神上抚慰。临上幼儿园的前夜,妈妈还不忘给阿力一个大大的拥抱。
有些事情不是简单直接地告诉孩子结论就可以了,而是要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和体会的。
小阿力的妈妈所做的一切,正是一位真正懂孩子、爱孩子的妈妈会做的,所能够给予孩子的积极而有效的帮助。虽然妈妈做这些事情都是默默的,但却充满了智慧,也在潜移默化中抚慰着孩子那颗容易受伤的心。
【绘本故事】
日本女作家林明子的《第一次上街买东西》,在日本几乎是家喻户晓的一个绘本。
这个故事从另一个角度讲述了,在面对新环境和第一次尝试独立做一件事情时,孩子的紧张害怕心理和整个过程。5岁的小惠和小阿力相比,所面对的是更加复杂、危险的环境。而且,小惠还要做一件她之前从来没有做过的事——帮妈妈去商店买牛奶。
绘本中的小惠,手里握着硬币冲进小巷时,她是多么的紧张与不安,连走路都同手同脚了。短短的一条小巷里,小惠遇到了风一般的自行车、墨镜叔叔、胖大妈,自己还摔了一跤……小惠所感受到的恐惧是强烈的,而这一切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也无疑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之旅。
在日本,曾经做过一个投票,结果显示在林明子所创作的书中读者最喜爱的就是这本《第一次上街买东西》。日本有一位绘本评论家说,仅仅是这本书的图,就够你读上40分钟了。林明子的图画,就仿佛是一架摄影机,一直紧紧地守护着小惠。有时是横移(比如自行车冲过来的场景),有时是俯瞰(比如小惠遇到阿友的场面),有时又是特写(比如小惠摔跤后,从地上爬起来的样子)……
这是一本让孩子们为之痴迷,并让他们不禁一遍又一遍翻阅的经典绘本。据说,有很多孩子就是因为看了这个绘本故事,才开始第一次上街买东西的呢!可见,一个好的绘本对孩子有多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你睡不着吗,小熊——怕黑,不敢独自睡觉。
妞妞今年6岁了,可一直以来,她晚上都是跟奶奶一起睡的。
春节后,奶奶回老家了。妈妈也想趁机训练孩子自己睡觉的习惯。
于是,妈妈对妞妞说:“妞妞,你已经长大了,要学会自己睡觉了哟!”
“好的,妈妈!”妞妞欢快地答应了。
可一到晚上,妞妞却光着脚丫跑到爸爸妈妈的房间。“妈妈,我害怕!黑暗里有很多怪物,我不敢一个人睡。”妞妞睁着一双惊恐的大眼睛说道。
见状,妈妈忍不住心疼起女儿来,只好让她跟自己一起睡。
孩子怕黑其实是正常的。很多孩子也都经历过怕黑的阶段。相对来说,2~6岁的孩子较容易怕黑。因为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想象力已经非常丰富,但认知水平还不够成熟,便很容易把黑暗中模糊的轮廓,想象成各种怪物、妖魔等可怕的事物。
另外,若是孩子看过一些恐怖的影视作品,或者受到了他人的恐吓,也会变得特别怕黑。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怕黑的心理阴影就会渐渐消除。
当孩子需要面对黑暗时,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帮助孩子缓解恐惧心理。比如,通过交谈、唱歌、做游戏,或者用玩具陪伴等方式来帮助孩子。从而让孩子体会到,待在一个黑暗的环境中,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并且,爸爸妈妈还可以和孩子一起玩这样的游戏:在昏暗的房间里寻找某个物品,让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逐渐熟悉黑暗并适应黑暗。
怕黑,也是儿童绘本中一个十分常见的主题。那些深谙儿童心理的绘本作者,都会把自己心灵的高度放得和孩子一样。例如,恩德的《吃噩梦的小精灵》里让人感动的伟大父爱,故事中这场由暗夜恐惧引发的历险,也成就了伟大的家庭之爱。在我们和孩子一起亲子阅读的过程中,这些内容更能给孩子带来安抚。因此,利用绘本来帮助孩子克服恐惧感,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猫头鹰不再怕黑了——化解黑暗。
消除孩子的害怕需要一个合理的解释,但形式可以是各种各样的,无论是感性的或是理性的,只要能让他们理解并接受,就能达到效果。
绘本正是用吸引孩子的画面和文字,给了他们一个能够理解的解答。
这是单纯文字书所无法达到的。因为在孩子的头脑中,常常是以图画形式进行着形象的思考,图画也就更接近于孩子的情感反应。
有时候,让我们直接去面对与挑战恐惧,是很困难的。但往往在令人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却能让我们化解和突破了这一困难。
【绘本故事】
《胆小的猫头鹰》故事中的小猫头鹰,害怕黑暗,试图和其他猫头鹰在晚上一起出去,以克服恐惧,但并没有成功。
小绵羊的出现却帮助了他。他和小绵羊一起穿过黑夜,看到了美丽的日出。当黑夜再次袭来的时候,小绵羊找不到回去的路。于是,为了帮助他的新朋友——小绵羊,小猫头鹰飞了起来,带着小绵羊在黑暗中不停地飞翔着,一点儿也不觉得害怕,他已经完全忘记了黑暗和恐惧。
终于,小绵羊回到了羊群。小猫头鹰独自飞向了夜空。从此,他长大了,不再害怕黑暗,可以像其他猫头鹰一样在黑暗的森林中,勇敢地、快乐地飞来飞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恐惧妨碍了我们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但只要专注于我们能做的事,而不是害怕的事,就会使我们忘记恐惧,也更容易达成目标。
妈妈给元元初读《胆小的猫头鹰》这个故事时,元元很专注,很想知道胆小的猫头鹰是怎么找到勇气的。
讲完故事,妈妈问他:“元元,你说,为什么小猫头鹰在带着小绵羊找到羊群后就不害怕黑夜了呢?”元元兴奋地说:“因为他帮助了小绵羊,所以他就不害怕了。”妈妈点点头说道:“元元说得非常对,是帮助朋友的心给了小猫头鹰力量。”
过了一段时间,有一天,妈妈带元元去儿童乐园玩。以前,元元很害怕过儿童乐园里那座用布网格做成的小桥,每次他都是四肢着地,慢慢地挪过去的。虽然妈妈每次都会在一边鼓励他,但元元依然没什么进展。这次,元元是和比他小的朗朗一起去玩的。当朗朗爬到小网桥上,只走了一半就吓得哭了起来,再也不敢迈步。身为哥哥的元元,在网桥的一头,看到这个情形,突然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三步并作两步从小网桥上跑了过去,小心翼翼地扶着弟弟走过了网格桥。
从此以后,元元再也不害怕走网格桥了。
所以说,孩子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常常会忘记了自己的恐惧,从而也战胜了自己的恐惧。
黑黑、黑黑的后面是什么——直面黑暗。
【绘本故事】
《一个黑黑、黑黑的故事》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黑暗故事。随着画面的不断推进,恐怖的气氛似乎越来越浓,在险象环生间,我们紧张的神经也绷到了极点。而最后的结局,却令人大跌眼镜。原来,酝酿了半天紧张气氛的,黑黑、黑黑的深处,竟然仅仅藏着一只小老鼠。
正如彭懿在《图画书:阅读与经典》中的评价:这是一个悬念迭起的故事,作者露丝·布朗熟知儿童心理,她用一个连环扣似的结构把他们的好奇心紧紧地吊了起来。孩子们喜欢究根问底,他们非要一口气把这个故事读到底不可。结尾太可笑了,相信一路上提心吊胆、神经绷得紧紧的孩子都会长长地舒上一口气,然后情不自禁地笑出声音来——空无一人的大房子里的主人居然是一只小老鼠!这才是一种幽默,一种真正的黑色幽默!
妈妈给小美读《一个黑黑、黑黑的故事》这个绘本的时候,小美只有3岁多。她第一次看这本书,就让妈妈连着给她读了4遍。
妈妈一开始还担心听完这个黑暗故事女儿会害怕,没想到小家伙听着听着竟然还“咯咯”直乐。因为这个绘本的每页都有一只小黑猫。于是,小美和妈妈追随着小黑猫,不断体验着探索与发现的乐趣。至于恐惧和黑暗,早就被她丢到一边儿去了。
在诸多表现黑夜主题的绘本中,很多男孩都很喜欢阅读《讨厌黑夜的席奶奶》。
【绘本故事】
《讨厌黑夜的席奶奶》中的席奶奶对待黑夜的方式,就像一个孩子在面对他不喜欢的东西一样,她的想法既幼稚、好笑,又充满了新奇的创意。席奶奶对黑夜的讨厌和惧怕情绪,会让孩子感到亲切、熟悉和认同。而席奶奶试图赶走黑夜的办法,又会让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感觉非常的新鲜、有趣、好玩。于是,孩子会怀着新奇的、饶有兴趣的心情,和大人一页页地翻看这本书。
席奶奶对付黑夜的方法还真多呢!你看,她扎了一把扫帚,对黑夜又扫,又扒,又拨,又挥的;她缝了一个结结实实的麻布袋子,把黑夜又装,又填,又压,又塞的;她找来一口大锅,想要将黑夜煮成汤,又是搅,又是炖的;她还用藤蔓捆,用剪刀剪,丢给猎狗吃,沉到屋后的井里,给黑夜唱催眠曲,甚至对黑夜吐唾沫……一整夜,她用了整整17种方法来对付黑夜。
结果怎么样呢?黑夜还是黑夜,一点也没有改变。当太阳光芒四射地出现,黑夜自己消失的时候,席奶奶和她的伙伴——那条无可奈何地陪着她辛苦了一夜的大狗,都累得顾不上欣赏和高兴,而是昏昏沉沉地睡去了。
读到这里,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忍不住会开心一笑,席奶奶怎么会那么笨、那么傻呢?黑夜怎么能赶得走呢?黑夜是无边无际的,怎么能用扫帚扫,用剪刀剪呢?黑夜是摸不着、抓不住的,又怎么能丢给狗吃,塞进床上的草垫里和用蜡烛去烧呢?黑夜不是人也不是动物,怎么能对它哼催眠曲,拿牛奶浇,挖土坑埋,甚至挥拳头和吐唾沫呢?……
当孩子在替席奶奶着急的同时,故事的主题意义其实已经渗透到孩子的心中了。故事的作者用一种诙谐幽默、轻松愉悦的方式,揭示了一个道理:黑夜并不可怕,也并不令人讨厌,黑夜总是会过去的。同时也让我们懂得,人要遵循自然规律办事。不然的话,就算把自己累得筋疲力尽,也仍旧一无所获,只会让自己心情郁闷,失去了快乐,也失去了本可以享受的美好生活。
读完这个故事,我们还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讨论下面这些问题:
席奶奶住在哪里,她讨厌什么?
你觉得席奶奶用来赶走黑夜的方法中,哪个最有趣?
这场席奶奶与黑夜的战争中,谁最后取得了胜利呢?
席奶奶用来赶走黑夜的办法好不好,这样她能享受到白天的美好吗?
你也和席奶奶一样讨厌黑夜吗?
什么原因让你讨厌黑夜呢?
你是如何度过那讨厌的黑夜的呢?
点一盏灯王给小小熊——照亮黑暗。
有时候,孩子的思维与我们成人的想法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到他们那里往往变得难以理解。怕黑,怕独自入睡,也是一样。
【绘本故事】
寒冷的夜晚里,小小熊睡不着,因为他怕周围的黑。大大熊一次又一次放下手中精彩的《熊熊书》,从舒适的“熊熊椅”里起身,慢慢来到小小熊的床边,轻轻地问:“你睡不着吗?”
然后,大大熊拿来一盏又一盏灯,一次次为小小熊点上,最后连灯王都点上了,但他还是害怕。因为小小熊觉得熊熊洞外很黑,洞里的灯可照不亮外面世界的黑。于是,大大熊带着小小熊到熊熊洞外,一起去面对外面漆黑的夜晚。大大熊牵着小小熊的手,看着那无边无际的黑暗,再看看明亮的月亮和眨着眼睛的星星……
这是绘本《你睡不着吗?》给我们讲述的一个充满亲情和温暖的故事,能让我们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它也是一本非常经典的睡前故事读本,让孩子在简单的生活片段中,感受着无限的温馨。
大大熊的耐心和长久的关注、陪伴,是小小熊赶走害怕的力量所在。读完这个绘本,通常爸爸妈妈会不禁自问:“我能比大大熊更有耐心吗?”当我们面对总是害怕的小小熊时,可能会说:
“都给你拿灯来了,还有什么可怕的?”
“周围的黑?哪儿有什么黑?”
“房子外面的黑,跟你有什么关系?”
“睡吧,赶紧睡!明天还要上学呢!”
“你这小孩儿怎么这么烦人?还让不让人睡了!”
当孩子怕黑时,我们应该怎样帮助他呢?
首先,接受孩子的情绪。
“你觉得很害怕,是吗?”这样的话语本身,也许并不是大人所认为的那种“有用”的话。但你这样一句询问对孩子来讲,却能够解决至少一半的问题。因为这表示你接受了他的情绪,他才有可能会接纳你的意见。这是心理学的技巧之一,同时也体现了教育中的尊重。大大熊的可贵就在于,他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的想法和行为。
其次,给予孩子适当的鼓励。
要消除孩子的怕黑心理,我们可以适当多鼓励孩子。为孩子加油打气,增加他们战胜黑暗和困难的信心。并积极寻找切实的方法,让宝宝学会勇敢面对,让他们体会到战胜黑暗后的成功喜悦。
元元刚满4岁的时候,有一次,全家和朋友一家去北戴河度假。
晚上,大人们坐在宾馆的一个房间里聊天,孩子们则很想去隔壁奶奶的房间拿奶酪糖果吃。元元妈妈就鼓励儿子说:“元元,你和朗朗弟弟一起去奶奶房间玩儿吧!”于是,元元就拉着弟弟的手,打开了门,探头探脑地往外看了看,发现走廊里黑乎乎的,便回过头来问更胆小怕黑的朗朗:“朗朗弟弟,你怕黑吗?”此话一出,立刻把朗朗吓得又退了回来。
这可怎么办呢?妈妈灵机一动,说:“你们怕黑是吗?没关系!《你睡不着吗?》里的小小熊怕黑的时候,大大熊就给他点了一盏灯。”元元听了若有所思,突然对爸爸说:“爸爸,你的手电筒借我用一下。”爸爸立刻从裤兜里掏出了个小手电筒。朗朗也学着哥哥的样子,打了一把小手电筒。
在爸爸妈妈的鼓励下,两个小家伙手拉着手,互相壮着胆,出了门。当然,爸爸妈妈的房门也打开着,这样就会有灯光照射出来,还会有爸爸妈妈的声音从房间里传出来。几秒钟后,大人们听到两个孩子在叫奶奶开门,并成功进入奶奶的房间,拿到了奶酪糖果。
为此,爸爸妈妈大大地夸奖了两个小宝贝。
当然,鼓励也不可以太过勉强。
一个经历过车祸的孩子不肯再坐汽车。为了让孩子战胜心中的恐惧,妈妈在百般劝解也毫无效果的情况下,只好把孩子硬塞进了车里。结果,孩子在整个行程中都蜷缩在车厢的一角,脸色发白,一言不发。
可想而知,这对孩子幼小的心灵来说,无疑是再一次的伤害。而且,绝不亚于那场车祸。所以说,当孩子还没有准备好去面对的时候,爸爸妈妈不要因为自己的一时心急,而过于勉强孩子。这样的鼓励,不但无益于孩子消除害怕,还很可能反而进一步加深了他的恐惧。
妖怪可爱不可爱——克服孩子的怕物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