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60700000039

第39章 参请机缘(8)

要知道,当人家还没把人介绍来的时候,你有没有那个定力?耐不耐得住那份寂寞?现在从行思禅师的生活形象上来看,他过的是一个标准的农夫生活,而不是过和尚的生活,锄头扛出去又扛回来,日复一日地工作。经过人家介绍,就有人投石问路,问到此处来,那么他就把很平常的情况告诉问者,而不讲冠冕堂皇的话。就像刚才所提的公案,人家问他:“佛法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他反问对方:“家乡的米一斤多少啊?”你看,他已经落实到这边来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想象得到,知识分子不可能跟着他修,因为知识分子追求的是文字的华丽及辞藻的优美,但他这里没有,他只是让人感受佛法确确实实是生活中的法。虽然释迦牟尼佛的时代已然如此宣说了,但真正落实到实际生活,乃从行思禅师开始。

行思禅师以后的那些南方禅(因为惠能是南方的禅)弟子们,开始朝这方面发展,他们并不住在大庙里,而是住山洞、草棚。人多以后慢慢聚集,才可能盖些瓦房之类的,但屋顶上绝大部分仍铺茅草或稻草,因此古代这些大德所居的寺院,如今多半湮灭,因为那茅草屋一把火就烧光了。

五台山上,有位老和尚很慈悲,山下很多人没饭吃,就到山上来挂单。既然来挂单,道场就分配给他们一些生活的基本用品。他们拿了用品,住个两天便跑下山了。里面的常住众说道:“师父啊!他们来骗的,不要给。”和尚说:“慈悲一点,人家要骗,就给他骗嘛!”也因为老和尚的慈悲,道场里的老鼠都好大。某一年,老和尚看到支撑道场最里面的那几层竹子已经腐烂了,但上面稻草堆得很高,不修的话便会塌下来,想修却又爬上不去,正当大家苦思着如何移开稻草时,这老和尚到大殿周围走一走,说道:“孩子们,赶快来!”两三只大老鼠就跑出来跪在那里,他道:“平常你们米饭吃那么多,现在常住有事要大家帮一点忙,去把那些稻草通通拿开,明天好翻修,这样比较安全。”第二天众人起来,发现屋顶上一根稻草也无。原来是老鼠王带着老鼠众把所有茅棚上的草移开了,平常被它们吃掉的米,总算没有白费。这够威神力吧!我们想要养成这种定力,可真是不简单啊!

当时民间佛教就是这样,它不同于琉璃飞檐的宫殿式寺院,在这种情况下,道风能弘传出去,而慕此而来的修行人,套句现代话,他是打死也不会走。真的道心坚固的,才会来。现代人不同了,好多同修当初很发心,一听到我们没有庙,就觉得没安全感,既无安全感,那来做什么?这就是道心不坚固。你是出家来修道,还是出家找避风港?这跟女孩子要找个有财产、可靠的归宿有何不同?出家是要了生脱死的,你寻的是有道的,能完成道业,满足你求道愿望的,然后你来依止、来修学,那个道场才殊胜。结果本末倒置,找到一个富丽堂皇之所,养尊处优很容易,但要完成道业可难啦!

行思之后,禅为何如此兴盛?就是因为来者道心都非常坚固,而宫廷佛教里就难以如此,因为太富裕了,所以来者是否真心向道,谁也不晓得。一进来,能享受的应有尽有,怎么办道呢?应办的是不是都办了?未必啊!但到行思禅师这边来,你不得不办道。到他这里来的人,我们不敢说百分之百,但起码百分之八十以上皆属道心坚固者。故佛法在几次大灾难中,得以一再存续,有其原因。

佛法之所以能够普遍深入民间,与农禅大有关系。由此即可窥见,像这样的佛教,在中国想要把它全部消灭,是不可能的。假如只停留在长安、洛阳、北京等大都市的宫廷式佛教,那要被消灭很快。但已经落实到乡野,落实到一般人民的生活里,便很难铲除了。一般内地丛林的情形,譬如在家想要学佛,该怎么办呢?通常都是秋天收成以后,留一些供明年生活所需外,就拖着一车粮食送上道场,然后便在道场过年。大概有两三个月的时间,可以在那儿好好修行,修行完毕,到元宵节左右,或在惊蛰之前,下山继续过正常的生活。

佛法是不是就这样带入民间老百姓的生活里?这种老百姓的佛教,要完全予以推翻,是绝不可能的。行思的禅法已然散布民间、深入群众,每年都有人上山求法修道,然后才回去,就算把山上的人通通杀光,山下还有一群人啊!所以会昌五年的法难,可以把行思(弘济禅师)的塔毁掉,然因其弟子已遍布天下,所以法难后不久,其弟子又加以中兴。而在宫廷里的佛教就不一样了。法门寺地宫,也许大家都不知道,大概是在一九八一年吧!地宫里放光,那是佛显圣啊!大家觉得奇怪,于是往下一挖,挖出地宫,里面的宝物价值可以买下两个香港。这里面的宝物都是唐僖宗以前的东西,也就是唐宪宗之际,韩愈谏迎佛骨的时代,唐宪宗从西域将佛骨迎进来,韩愈说不行,结果被贬到潮州去了,那是个大案件啊!就是那个时代的东西。若非当时皇家如此崇圣佛教,将佛宝埋藏于地底,不然历经那么多朝代,可能早就被毁了。宫廷佛教的危机就在这里。

印度佛教被毁,也是如此。几乎所有一切都集中在超行寺里,因此1203年外教入侵,杀光里面所有出家人,包括大乘、小乘、金刚乘及外道的修行人,佛教就此毁灭。为何一走上贵族阶级之路,危机便至?至于南方的禅,散布于民间,就无畏于此种状况。历经几次战争,六祖、憨山的肉身都还能持续保存着,换作宫廷里,一个政治斗争,恐怕就被销毁净尽了。这就说明了民间佛教存在的活力,而这正是由行思禅师开始。

【智慧金言】

我们为这部分作较详细的说明,乃因它有这样一个特殊关键。当中所谓“圣谛亦不为”的部分,我们只能简略地为各位提一下,因为它所牵涉的层面太深、太广了。

10.摆荡的身心

【原文】

怀让禅师,金州杜氏子也。初谒嵩山安国师,安发之曹溪参扣。让至,礼拜。

师曰:“甚处来?”

曰:“嵩山。”

师曰:“甚么物恁么来?”

曰:“说似一物即不中。”

师曰:“还可修证否?”

曰:“修证即不无,污染即不得。”

师曰:“只此不污染,诸佛之所护念。汝既如是,吾亦如是。西天般若多罗谶:‘汝足下出一马驹,踏杀天下人。’应在汝心,不须速说。”让豁然契会,遂执侍左右一十五载,日益玄奥。后往南岳,大阐禅宗。

【释讲】

上根器人相交接,真是高手过招不露痕迹,轻轻一点,就是不同。这些都是天之骄子,不是普通人。怀让禅师也是六祖门下的大成就者,临济宗的嫡传祖师即是传自怀让。他是金州人,当初在嵩山安国师那边学佛,安国师劝他到曹溪参访。怀让到了曹溪,礼拜以后,惠能问他从哪里来?怀让答曰嵩山。

“为了什么东西来的?”惠能再问。

“说是为了什么东西来,那就不对了。”怀让说。

“那还可以修吗?还有什么可修的?”惠能道。

“说修证,倒没有。污染呢?也不可得。”怀让道。

惠能说,“不污染”这个东西,就是诸佛之所护念。(这句话很熟,原来《阿弥陀经》里提过: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经……)就是那个本来,如如不动、不受污染的那一个。你是这样,我也一样。“西天般若多罗谶”,又叫“般若识”,“西天般若”即指印度人所说的般若智慧。惠能又告诉他,你的弟子中会出一个大成就者,就在你心中,要说也说不出来,那就不用多说了。

以上对话,都指本来面目。你可以看到惠能咄咄逼人地教他,跟对行思禅师的教法不同。一阵对话以后,怀让在惠能身边一待就是十五年,天天都在进步,后来往南岳去,大大发扬禅宗,人称南岳怀让禅师。

文字上,我们要谈的就是这个。你看他们的对话,从他们这几个人之后,禅宗就喜欢打机锋转语。人家本来问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他就把它转得很玄。

【活学活用】

西藏有个公案,一位喇嘛在某个老婆婆家借住一晚,她家有个小孙子抓了一只虫,老婆婆叫孙子把它送到一个不死的地方。这喇嘛一听,惊异道:“啊!有个不死的地方?来,来!赶快告诉我,带我去。”这很讨厌耶,不过是一般的口头禅嘛!虫子的生活环境本来和人就不一样,它误闯我们的生活圈,很容易被打死,于是发慈悲心,叫小孙子放它一条生路,那喇嘛却抓住了这个话柄。这就是“机锋转语”。这口头禅若要认真演戏,是没办法演的,但真有那个根器的人当然不同。

学佛人,尤其参禅的禅和子,很喜欢绕着机锋转语,其来有自。但得要有那个根器,能够提起,点到为止,马上收回来。机锋转语不能打太多,否则人见人厌,以后没人愿意供养,因为你让人觉得很讨厌嘛!

前一位行思禅师说“圣谛亦不为”,这里怀让禅师则言“说似一物即不中”,两句都是关键语。“圣谛亦不为”很容易让人直接堕入错误的旋涡,以为不必修行了。其实不是,有个“亦不为”,即指俗谛不为,圣谛亦不为。换言之,俗谛、圣谛二无差别,不分别,平等平等。在此前提下所展现的,即是本来面目。这本来面目还真不容易讲,有时也许可以感受到,但不见得表达得出来。那个本来东西,可意会而难以言传,一落言诠,马上产生偏差。

语言文字只是沟通工具、媒介,为了了解本来那个东西,必须透过它;它是假相,可是沟通上如果没有它又不行,而一般人就往往陷入了工具的迷思中。不但如此,既然语言工具不对,那就追求真实的,结果呢?那个真实的也变成语言工具的另外一面。因此,为了避免堕入另一边,所以真谛那边“亦不为”,否则就变成:说“有”不对,为了破“有”,却又著“空”。为了不执“空”,所以连“空”也要破,这样才能两边都不执著。不执著于俗谛,却执著于圣谛,那个圣谛也会变成俗谛;不执著于“有”,而执著于“空”,那个“空”也变成“有”。

这就是此处“说似一物即不中”的意义。惠能问怀让从哪里来?怀让答从嵩山来。惠能却又问:“什么东西怎么来?”怀让这人是东西吗?假如是东西,就不是人,是人就不是东西!那两边都不是了,怎么办?既非人,也非东西,那更糟糕。既是人又是东西,又该从而讲起?惠能这旬“甚么物恁么来”,“甚么物”就指本来面目。本来面目不可说,故言“说似一物即不中”,说似个什么东西,那就不对了。这都是直接谈真谛的部分。

既然“说似一物即不中”,那还有什么可修的吗?怀让答道:“修证即不无,污染即不得。”有修有证就不对了,那么污染呢?也没有了。那究竟是什么?已经都超越了,这指的都是超越的境界。

我们从这地方来谈此一行门。单就文字上的义理,实在没什么好解释,讲开来都不值了,但必须了解的是,如何达到那样的境界?这是境界、心境的问题。

世间法中的事,我们绝大部分都能够推想到,尤其三四十岁以后,人生问题多半都能自己体会。小时候,大人们在说什么常常听不懂,因为没经历过,那时会有股冲动,长大后要凡事皆知。事实上,成年后的你,所知道的与小时候所听闻的可能已完全不同,因为社会背景已经都变了。

这里也有类似的情况,“一地不知二地事”,二地境界如何,初地菩萨不得而知。同样的,二地菩萨也不知三地情境。这种情况确实经常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譬如初地菩萨,我们现在这样翻译,你就知道初地叫欢喜地。然而古代的“欢喜”一语和现代的味道完全不同。现在大概是中奖了才会欢喜,古代的“欢喜”则有一种欣喜若狂(或称狂喜),在这当中有种雀跃、载歌载舞、想要热烈庆祝的感受。今天的“欢喜”已经没有这种感觉,为什么?环境、时空背景都改变了。现代语言文字一直加强形容词的分量,好像本来饮食清淡,后来则味素、盐巴加很多,甚至还要甜辣酱、辣椒酱、哇沙米……添加种种口味后,清淡已不复见,原来的口味感受不出来。

现在我们就用类比法,让你去感受一下。本来的这个东西,所谓“本来”,并非那种相对的说法。譬如这花由某人插了以后变成这样,我们一说“本来的样子”,你可能会去推想它原来在树上、花丛中的情况,这是很自然的推想方式。然而所谓“本来样子”,不是指这部分,因为我们看了这盆花以后,会有一连串的遐想、联想,使我们无法把心境安住在现有的情况中。

譬如看了这盆花,你会觉得插得很好……这个“很好”,已经使我们离开这盆花的本来面目。它本来模样,没有好不好,就是那样。我们看了之后说“插得很好、很有神韵、很有禅味……”它不会自己开口说话,它原本就摆在此处,至于看懂看不懂,或给予什么评语,那都是外加的。学佛就是让我们恢复“自己的心境”,而不是恢复“它”。外境都一样,是心受社会环境污染所产生的偏差,而这偏差就来自我们的意识形态。

西洋人插花与中国人不同,而中国人插花又跟日本人不一样,每个民族有其特性,每个时代各有其欣赏的角度,在不同的环境和时代中,自然会塑造出某种标准,此即所谓价值判断。最糟糕的是,有了价值判断,人就失真了。

怎么失真呢?不管行至何处,都运用这个价值判断。换言之,你带了一把尺、一个包袱,所到之处都以此衡量他人,不合尺度的,就属不好、不对。假如人人各有量尺,但互不干扰,那属原始状态,亦即人人皆是自然人,无所谓。问题在于大家都拿自家量尺去要求别人。忠孝仁爱礼义廉耻……凡不符此一标准的就是不对。反观整个族群,由于人人皆应配合此一标准,框框于焉形成,把族群中的每个人都框成了同一模式,长此以往,人人变成了社会人。不符合此一标准便都成了异类、异端,进而被排斥、排挤出去了。

同类推荐
  • 心理学博士不会告诉你的读心术

    心理学博士不会告诉你的读心术

    本书写给那些有兴趣在生活中应用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更好地生活的读者。为了这个目的,书中收入了心理学的几个主要观点,包括心理动力学、认知与行为主义心理学以及人文主义。本书对认真、严谨的人,对日常人际关系感到苦恼的人,对人类心理深感兴趣的人具有较大的帮助和指导作用。
  • 有备无患

    有备无患

    一书在手,先行一步!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广大大学毕业生们应该如何认清就业形势,增强自主择业的意识?如何掌握认识自我的方法,娴熟自我推销的技巧?本书教会你提高临场应战的能力,从而成功地选择职业,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 世界名人演讲大全集

    世界名人演讲大全集

    演讲是历史的记录、思想的结晶、艺术的杰作。各个时代的政界巨子、科学巨擘、思想先驱、艺术泰斗们给后人留下了数不胜数的演讲名篇。那些华丽的文辞、工巧的布局、严谨的结构、严密的逻辑、完美的行文、恢宏的气势,都堪称演讲的典范。本书精选百余篇古今中外各界名人的演讲词,它们或激情澎湃、或慷慨陈词、或说理生动、或娓娓道来,读来令人回肠荡气,思之余味无穷:产生强烈的共鸣。
  • 谋事的学问

    谋事的学问

    所谓“谋事的学问”即在于观察分析人与事的内在关联和规律。易经是对天人关系的考察,孙子兵法讲的是人与人的攻心与对峙,三国则是对群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总结。本书正是从这些传统文化的精华中提炼出了如何谋事的精辟论断,无疑是有志于“以智取胜”的有识之士不可错过的金玉良言。
  • 道德高于一切

    道德高于一切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它是一把标尺,衡量着高尚与卑微;它是一盏明灯,指引着人们前行的方向;它更是一种力量,鞭策人们与真为邻,与善为伍,与美同行。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有趣的事例,精辟深刻的论述,阐释了道德的内涵以及道德修养的途径。无论你是企事业单位领导、普通职工,还是在校学生,都有必要沉下心来好好读读,因为只有重建道德高地,我们才能拥抱一个灿烂的星空。
热门推荐
  • 御泉神功

    御泉神功

    绝世美女是吧,哥身边一大群,顺手抓出一个丫鬟出来都是千里挑一的美女!势力是吧,只要有人的地方都有哥的势力!实力是吧,普天之下唯我独尊!翁文宇,练就御泉神功,身边的绝世美女成群,一步步成为世界顶峰的存在!
  • 尘缘祸世:殿下的小殿下

    尘缘祸世:殿下的小殿下

    神女入世,异象繁生,天境崩裂,强者涌入,灵气异变,大陆混乱,神女影无踪迹。她,天降大陆,灵魂觉醒,记忆混乱,阵法无边,咒法无敌,寻魂封,只想着快点找回自己的记忆,快点回家。只是,这位殿下自己是什么时候招惹上的?“不好意思,我有喜欢的人了。”“哦?我倒是不知从小养大的你还会喜欢上别人。”“……”完全被吃的死死的。
  • Brujah吸血鬼

    Brujah吸血鬼

    一个善良的少年,开始不愿意伤害他人,但是为什么到最后却麻木了死亡,喜欢上了鲜血,明明喜欢她,为什么又要分开,为什么想要保护她,却选择了离开。
  • 丹劫公子

    丹劫公子

    豪门公子云龙飞因碌碌无为而被父亲“流放”到华夏国最混乱的城市“锻炼”,结果他遇到渡劫失败而藏于怪石中的三丰真人,在老道的“忽悠”下在神奇幻境内修炼金丹大道。从此,他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修修仙,炼炼丹,做点买卖赚大钱;帮人渡劫,替人消灾,想成功飞升的请过来!
  • 都市之鬼神崛起

    都市之鬼神崛起

    一觉醒来,吴思羽发现自己只剩了半条命,变成了半人半鬼的怪物,身上还多了一个叫‘鬼神修炼系统’的东东。于是乎,他在享受系统给他带来的各种技能和便利的同时也受到身份的各种束缚,成天忙着消灭孤魂野鬼的他还要提防被他人斩妖除魔。他想说,“小鬼也是有尊严的,不要逼我,否则我让你们知道什么叫做’小鬼难缠‘。”
  • 岩下放言

    岩下放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灵皇大帝

    灵皇大帝

    陈棂,孤儿,现代三流大学大三,只是吊丝其中一个罢了,因为想想在心目中的女神表现出他英勇一面,不顾生命在路边飞快推开站在路边没有注意到飞快奔驰而来小汽车,陈棂只不过不想自己暗恋多年的女神欧阳小西就这样玉消在他面前,飞快的冲过去以一百三十时速推开了欧阳小西,自己确被撞飞自己,这那一刻还不忘记摆足运动员不一定有的翻滚的状态,飞出了十米才掉下来....穿越了,开始了人生装逼巅峰..
  • 赢在创业:草根巨富

    赢在创业:草根巨富

    如何从创业的N种模式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一种?如何找到自己的创业板?如何学会巧借外力、善用时问、利用人脉?如何打造创业闭队?如何控制风险?褚建航编著的这本《草根巨富赢在创业》将为你一一道来。《草根巨富赢在创业》中选取的成功者们振奋人心的故事,定能引发您创业的激情与信心。
  • 怖娃娃:守护我的天使

    怖娃娃:守护我的天使

    若淼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穿越啦!不,并不是!一个帅哥说她是他老婆?他们还可以变性?所以,帅哥,你是男是女?咳咳咳,谁能告诉若淼怎么回事?没错,她来到了亚斯奥尼!故事最终她以为可以跟帅哥地老天荒?可万万没想到,若淼去了阴间,又转世到地球去了,名为周紫馨。周紫馨是一位平凡的少女,平凡的不能的不能再平凡的少女,或许她是从来都不被祝福的吧!是因为那个塞了母亲生前最爱的锦布娃娃吗?紫馨还能改写她的命运吗?
  • 谁说爱情与恩怨无关

    谁说爱情与恩怨无关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生若是场修行,注定不甘寂寞者居多。论情爱,无人幸免‘论对错,无人断言论情爱的对错,无人看得分明人生是场修行,不必甘于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