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60700000033

第33章 参请机缘(2)

有人问:“我家的金鱼最近好像不太喜欢吃饭,怎么办?”这叫佛法吗?换个饲料不就好了。虽然他家金鱼不吃饭也属佛法,但这种问法却不是在问佛法。这种情况就是学佛的境界未到,不知佛法的真实义为何,所以净问些奇奇怪怪的问题,善根还不够。

“听吾偈曰”,惠能大师接着简单说了几句偈。说偈,就是要你把它记起来。

“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净。”即心就是慧,即佛就是定,这个定义与一般定义恰好相反。有人说:“即心名定,即佛名慧。”但此处讲法不同。“心能现一切万法”,故曰“慧”,但无慧而心能现一切万法,便属世间法、因缘法。这里“即心名慧”,所现的乃是智慧,也就是“唯智所现”,智慧的意思,是一真法界、性起法界,不是缘起法界、谈因缘法的部分,所以说“即心名慧”。

“即佛乃定”,即心即佛,佛是觉悟,而觉悟应该是“慧”,为什么这里讲“定”呢?“因定发慧”,故佛慧乃从定中来;“定慧等持”,定慧两个都要修,不能偏废;“意中清净”,此“意”指心念,心念要能够清净。你把它倒过来说:“心念清净,定慧等持,即心名慧,即佛乃定。”这样定义或许比较顺。接着看下一句。

【智慧金言】

“悟此法门,由汝习性;用本无生,双修是正。”要悟这个法门,是由修学中来的;你必须定慧双修,在起妙用时,本来就无生无灭,你必须要能悟此法门。这个“用”是妙用。把它倒过来讲,在文法认知上你可能会比较容易了解:“双修是正,用本无生,悟此法门,由汝习性。”因为前面谈定慧等持,故云“双修是正”。

2.“知道”与了解不一样

【原文】

僧智通,寿州安丰人。初看《楞伽经》约千余遍,而不会三身四智,礼师求解其义。

师曰:“三身者,清净法身,汝之性也;圆满报身,汝之智也;千百亿化身,汝之行也。若离本性,别说三身,即名有身无智。若悟三身无有自性,即名四智菩提。听吾偈曰:

自性具三身,发明成四智。不离见闻缘,超然登佛地。

吾今为汝说,谛信永无迷。莫学驰求者,终日说菩提。”

【释讲】

“僧”在中国皆指佛教的出家人,在印度则只要修行人舍俗出家,不管现何相,都叫和尚,故以他们的眼光来看中国,就有道教和尚了。你若看到印度资料或书籍里提到比丘、僧等,不要以为一定指佛教的出家人,其中也包括了锡克教、印度教、耆那教;若谈到中国,可能也涵盖道教在内,甚至西方那些不讨老婆的神职人员,他们也认为都是出家人。所以,假如要发心供养出家人,就要注意不能起分别心,这些外道出家人也要一并供养,否则心量就太狭隘了。既然要学就学完整一点,两边都要学。

有个和尚(当然这里是指佛教的出家人)名智通,寿州安丰人。“初看《楞伽经》约千余遍”,这个“初”是早期,不能讲第一次。他早期读《楞伽经》读了一千多遍,但仍无法体会“三身四智”。“三身”就是法身、报身、化身,“四智”我们也都清楚是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虽然现代工具书、辞典很多,一查就知道,然而知道是一回事,却是体会不出来。

【活学活用】

为何说“知道”跟“了解”不一样呢?我们举个例子,你慢慢去体会。你翻开看,好像都懂,可是要你再跟别人讲解,你会:“哎哟!这要怎么说呢?”即便你如数家珍地照背一遍,还是会觉得怎么讲似乎都不完整,那种“知道”就是抄来的,不是真的“了解”。这时若有人反问你为什么或如何,你就答不出来了。听师父讲、查辞典或看其他书籍资料,那都是“知道”,只是从你的脑筋飘过去,没有经过你的心,所以不能成为你的。所谓“了解”,必须自己体会。除非像六祖这般根器敏锐,那么一讲,马上即能反射出来;我们一般人通常是吸收进去,还要经过好久一段时间细熬慢炖,才能把那味道炖出来。此端视个人根器,不同的根器,这地方所得的答案就不一样。

当时资讯不发达,智通法师虽然读了很多遍经文,仍旧找不到答案,所以他来礼拜惠能大师,请他解释“三身四智”的意义。

这里有一点值得大家学习。智通法师识字,诵《楞伽经》一千多遍,他来向不识字的惠能请教。他跟法达不同,法达诵经三千部,慢心甚高。现在一般人常有这种毛病,自认为很懂,自诩是某号人物,难以屈躬请教。不仅佛法,日常生活中也常有此病。那个使自己不愿向真理屈服的部分,就是自我、我执,而我执便是使我们生生世世轮回的根本。一个学佛人、修行人就是要破除这个我执。所以,看到先贤智通法师,能如此这般礼师,求解其意,我们都要学习。不只修学佛法要如此,日常生活中也一样。智通所示现的,就是告诉我们这些。

智通请法,就如同我们请法,惠能大师告诉他,也等于是告诉我们。惠能大师成就实在非凡,他的定义与佛经原始定义的文字完全不同。“三身者,清净法身,汝之性也”,他第一个讲法身。我们在供养佛时常念“供养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惠能没有读书啊!法身就是清净法身,是你的本性、佛性。“圆满报身,汝之智也”,圆满报身,是你的智慧,我们念《供养偈》也会念到“圆满报身卢舍那佛”。“千百亿化身,汝之行也”,千百亿化身,是你所行的,念《供养偈》时也会念到“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就华严的定义言,是“体、相、用”,就此处之定义言,乃“性、智、行”。“体、相、用”是讲文殊、普贤,“性、智、行”还是讲文殊、普贤。所谓大行普贤菩萨、大智文殊师利菩萨,你看,二者定义完全没有殊异。

“若离本性,别说三身,即名有身无智。若悟三身无有自性,即名四智菩提。”假如离开本性来谈“法化报”三身,那就“有身无智”,有三身而无智慧了,四智也就谈不下去了。倘若悟得“法报化”三身乃无有自性,那么就是四智菩提。此即刚才提的,“成所作智”是前五识转变过来的,“妙观察智”是分别意识转变过来的,“平等性智”是由第七末那识转变过来的,“大圆镜智”是由阿赖耶识转变过来的,这叫转八识成四智。这四智菩提,我们简单提一下就好。接着惠能以偈告诉智通何谓“三身四智”。

“自性具三身,发明成四智。”这地方各位留意一下,前面刚讲“若悟三身无有自性”,这里又说“自性具三身”,文字上有无矛盾?各位,“自性”二字在佛经里,很多地方的用法和意义都不同。单单这个“性”字,就有好几重意义,有时通“相”,与“性相”同义,有时和“性相”是对立的;有时是品性的“性”,是本质、本体的意思,有时则是“性相”之意。你看,这里才隔一行,两个意思就不同了。

为何前面讲“三身无有自性”,这里又讲“自性具三身”?这假如用理论来解释,就太广、太繁复了。我们可以这么说,从三身的立场来说,无有自性;若从一个人的本性来讲,则具备法化报三身。换言之,因为从不同的立场来看,所以不一样。例如,从国家的立场来看人民,不同于从人民的立场看国家。由人民的立场来看国家,是有一个国家存在,但由国家的立场来看人民,并没有国家。国家是很抽象的,你怎么定义“国家”呢?总之,由此立场来看为“有”,从那个立场来看却是“无”。这部分假如要透过语言表达,可能很容易产生误解,因此必须很谨慎。我们这样讲过去,有没有讲错也不知道,但你明白了那个理论的大概后,要写下来,就要很仔细地思维。

惠能大师这地方并没有讲错,不是前后矛盾,而是从两个立场来看。

“自性具三身,发明成四智。不离见闻缘,超然登佛地。”“发明”意指起作用,现在话叫“发生”,它发挥作用就变成三身、变成四智。此四智“不离见闻缘”,“见闻”二字就包括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觉味、身触境的那种感觉,五根全部包括在里面,通常简称“眼见色,耳闻声”,其实是包括了前面五识。从自性的立场来看,自性具有法报化三身;法报化三身起作用,展开成为四智;这个四智离不开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的缘;这点若能体会,很快就能直接证得佛境界。

【智慧金言】

“吾今为汝说,谛信永无迷。莫学驰求者,终日说菩提。”现在我提醒你,你要注意,要懂得听,相信而不迷信,就永远不会迷惑。修行不要向外到处乱求,成天说菩提,自己都不觉悟,那没有用。这只是一个警告性的话,前面那句最重要。

3.有足够的善根,开悟就快了

【原文】

通再启曰:“四智之义,可得闻乎?”

师曰:“既会三身,便明四智,何更问耶?若离三身,别谈四智,此名有智无身也;即此有智,还成无智。”复偈曰:

大圆镜智性清净,平等性智心无病。

妙观察智见非功,成所作智同圆镜。

五八六七果因转,但用名言无实性。

若于转处不留情,繁兴永处那伽定。

【释讲】

智通再问:“四智的意义,能否再讲一遍呢?”惠能就说:“既然知道了三身,就应该知道四智了,还需要问吗?”这实在很麻烦,讲一句就真的只懂一句,我们是不是都有这种情况?你必须自己真正去感受,感受所得乃整体。假如不是感受而是记忆,就会变成人家教一个,你记一个,教两个,你记两个,这样无法举一反三。人家举个例子,你即能够通达所有,这才是有智慧之人。由此可见,智通法师是很憨厚的人,脑筋不是很灵光,已经告诉他三身展开成四智,他却接着又问四智如何。

惠能大师反问他,为什么还要再问呢?“若离三身,别谈四智,此名有智无身也;即此有智,还成无智。”刚才是“有身无智”,现在你不讲三身只谈四智,是“有智无身”;既然三身四智是一体的,把四智弄清楚了,若不懂三身为何,那还是没有智慧。

惠能大师接着再讲:“大圆镜智性清净,平等性智心无病。妙观察智见非功,成所作智同圆镜。”你看,他老人家没读书,却能记得那么清楚,换成我们,不知能否背得起来?当然智通法师可能就像先前法达禅师一样,先把《楞伽经》念一遍给他听,而他老人家才听过一遍,就能很清楚地表达出来。

“五八六七果因转,但用名言无实性。若于转处不留情,繁兴永处那伽定。”这段文辞如此优美,很不简单,我想大概是法海自己写的。“五八六七果因转”这句我们常提到,是中国人发明的,不知道印度人看了会怎么想。这一句的意思是,五、八识在“果地”转,六、七识在“因地”转。这部分待会儿再详细说明,现在只就文字上简单谈一下。

“大圆镜智性清净”,大圆镜智是第八阿赖耶识转成的。阿赖耶识有如记忆体里所储存的资料,你把它转过来以后,性清净。要如何将记忆体所储存的资料通通清掉呢?各位会不会清?这么一转,是转什么呢?就是把意识形态通通抛弃掉。我们有好多意识形态放不下,会执著、会黏着,所以不清净。不清净就不能称为大圆镜智,只能叫阿赖耶识。

“平等性智心无病”,平等性智是第七末那识转的。通常“心意识”三字,心是指第六意识,“意”是指第七末那识,“识”是指第八的阿赖耶识,但这地方属另外一个定义系统。他说“平等性智”为第七末那识转的,第七末那识就是执著,也就是捕捉和输送——刚才提到阿赖耶识像记忆体的资料储存,怎么储存呢?靠末那识输入。要输入,就必须捕捉。捕捉住,然后输入,这叫末那识的作用,假如这个输入系统发生问题,是不是有病啊?

“妙观察智见非功”,妙观察智是第六意识转过来的,第六意识的主要作用是分别(第七是执著,执著就是捕捉和输送)。我听到、看到、闻到、感觉到……都是分别,分别以后,才经过第七意识输送到记忆体储存。所谓妙观察智就是不分别,不分别就没有功用了,所以“见非功”。见,包括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接触六尘境界(色声香味触法)识性的作用。眼见色、耳闻声,通通是识性,所以“见”包括了眼见色的见,耳闻声的闻……六个部分通通涵盖进去了。现在不分别后,就通通不起作用了,所以说“非功”,没有功用。

“成所作智同圆镜”,“成所作智”同大圆镜智。成所作智从哪里来呢?就是将眼、耳、鼻、舌、身接触色、声、香、味、触所产生的五识,转成“成所作智”。换言之,前五识是对外面境界所接触的,接触以后第六意识开始起分别作用,然后经过第七意识输送,进入阿赖耶识储存起来。所以一个人聪明与否,就看这部分。第六意识分别很迟钝的话,常常问老师:“什么?”老师说“神马”在天上飞,你还问:“什么?”迟钝啊!有的人是会分别,但不会存进去,很容易忘记,现在他听了马上会,可是回家又忘光了,有没有这种情况?那大概是“输送”产生障碍。很多同学读书很认真,晚上背得半死,隔天早上却全忘光了,这就是输送、末那识出了问题,他一直背不起来。有的则是阿赖耶识出问题,那属于记忆的部分。

【活学活用】

世间法是教人记忆和反应,记得多、反应快便属聪明人。佛法教育不是如此,佛法教育是让人觉悟的,无所谓记不记得起来,只要觉悟到人生的无常,能够感受到生命的真实义、价值,感受到生命的火花与光辉就够了,记那么多垃圾干什么?那些东西,记再多都没有用,反而是一种负担,对社会人来讲,顶多被夸赞很聪明而已,但这都与佛法教育无关。由此可见,单从“八识”来看,它与人生的意义、生命的本质完全无关,但从“四智”来看,那就触及生命本质了,跟世间记忆那一大堆东西完全无关。修行,就在于将“八识转成四智”。怎么转呢?先把第六分别意识转成妙观察智,再把末那识的执著转成平等性智,因为执著才会不平等。例如有些人早餐喜欢吃稀饭,有的喜欢喝豆浆,一有“喜欢”就不平等了,于是会产生执著。

修行人就从“因地”先转,即六、七识因地转,五、八识要到“成就”以后才能转,所以一个修行人虽然有证有悟,然而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时,他可能还有贪著,要注意喔!禅宗史上有位很有名的道悟禅师,他叫天王道悟。这禅师口才很好,有大成就,讲经很精彩,当时节度使怕这样会影响大众,便找个借口判他刑,将他丢入长江里,结果江里浮起一朵大莲花把他托上来,把那官儿吓坏了,赶紧礼拜他为师。他神通广大吧!这时的道悟禅师尚未开悟,但修行功夫已然非常了不得。世间人最喜这一套,之后,其弟子信众极多,人人都称赞他了不起。

可是后来他开悟后就生病了,不断呻吟:“哇!好苦好痛啊……”他的弟子说:“师父啊!拜托!你以前没开悟,信众好多,我们好光彩。现在开悟了,反而一天到晚哀哀叫!”道悟禅师就打钟集合弟子,那侍者不晓事,还说:“师父!待会儿升座不要再叫痛了,否则人家不来拜拜,我们会没饭吃。”他升座后还是痛得叫出声,侍者便道:“师父!不要叫啦!”道悟禅师借此机会,问:“我很痛很苦,你们知道吗?”下面的人当然不敢说知道或不知道,“我问你们,很痛当中有一个不痛,知道吗?”下面更不敢说了,“都不知道,那我白教了”。两腿一盘,他入灭了。这功夫才大嘛,对不对?生死自在,要走就走,我们两腿一盘,看你去得了去不了?明天早上下座,大概两条腿都僵硬了。

禅门公案里面说,这个道悟只是转了六、七识,没有转五、八识。为什么?他的分别意识转成妙观察智,他的执著转成平等性智,已经不分别不执著了,这是不是很大的成就?但这样子,尚未到达最高的大彻大悟。最高的大彻大悟,要能连同前五识和第八识同时转过来。

那么,转六、七识是什么状况?转五、八识又是什么状况呢?前面曾简单说过一套标准,有些人修学会到达忘我之境,譬如音乐家唱歌,到达只有歌而无歌者,舞者跳到只有舞,而没有舞者,这时便是忘我之境了。假如真是修行人,或者把它当成修行的一种,那就叫转六、七识,入三昧门了,但这尚未达解脱门,五、八识还未能转。

同类推荐
  • 圆通力:最给力的处事智慧

    圆通力:最给力的处事智慧

    如何用恰当的方式拒绝朋友的请求?如何培养优质人脉网?如何增加社交亲和力?如何回答女友的诘问?怎样与挑衅的同事相处?怎样机智化解办公室冲突?蓝雨编著的《圆通力(最给力的处世智慧)》教你如何用机智幽默的方式化解生活中可能的冲突和危机。
  • 世界商界领袖演讲精选

    世界商界领袖演讲精选

    本书精选中外著名企业家、商界领袖演讲23多篇,内容涵盖创业、创新、宏观经济、人生责任等方面,是读者认识这些名人人生道路、成功背景、思想观念的理想读本。
  • 世界级精英是这样炼成的

    世界级精英是这样炼成的

    无论是商场,还是政界,都有这些精英们的身影,不论是谁,他们的成功都得益于家庭教育。本书为您精心准备了众多世界级精英的成长故事,向您揭示他们的家庭给予了他们的教育和熏陶,相信阅读此书,一定能让你深感震撼,并在震撼之余,从中汲取营养,从而对你的教子提供有效的帮助。
  • 靠谱:说有谱的话,做靠谱的事

    靠谱:说有谱的话,做靠谱的事

    一个人靠不靠谱,一个组织靠不靠谱,成了能不能做事、能不能让人放心的代名词。吹拉弹唱要靠谱着调,为人处世同样也得靠谱着调。如果说话不着调,做事不靠谱,最后的结局与吹拉弹唱不靠谱一样,将没有立足之地。要求自己说话着调做事靠谱,凡事让别人信得过自己,你才能在人生舞台上大有作为。
  • 心灵鸡汤·翡翠心田·小故事珍藏版

    心灵鸡汤·翡翠心田·小故事珍藏版

    我们过着尘埃喧嚣的生活,心灵有太多负累。渴望夜晚的明灯照在这温暖的书页上,让我们沉醉于每个故事中一点一滴的感动。本书选用了国内一些作家或者译者的作品。它以浅显的语言表达着人间真情。它以至深的语言表达着人间真情;它以至深的情感述说着五彩人生;它在每一个角落把真情的火炬点燃;它的每一缕清香在尘世间悠悠流传;它让真情在心灵的碰撞中凝固成永恒力。本书语言优美,广大读者不妨在空暇之余,拿出看看,或许您能从中感受到什么。
热门推荐
  • EXO之如此耀眼的你

    EXO之如此耀眼的你

    【小说群:478062455】(NP文)初次见面,她的笑容融化了他们冰冷已久的心。慢慢相处的时间,让他们发现,这个女孩,虽然平平凡凡,但十分的耀眼。像那闪烁的星星,虽然看起来很小,却引人注目。“烟花再耀眼,最终还是一闪而过。”女孩,你是那么的耀眼,我请求你别像那烟花可好?美丽而又短暂。我的世界太过安静,静得可以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那些残缺的记忆,我不知道,如此的我还能坚持等待多久地去等一个结果?我只知道,我有一个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哥哥。思念,很无力。还好,这一路上,有他们,陪我伴我,在我跌倒了时,给我一个宽容鼓励的微笑。EXO----
  • 鬼抬棺

    鬼抬棺

    我出生就是个死人,被义父养在棺材里,靠他用黄泉买路钱买命。义父离去之后,我为了活命只能走进冤魂窟,向一口棺材三拜九叩,拜尸为师,抬棺葬鬼,像历代棺材门人一样一生与千奇百怪的邪祟纠缠。九峰镇尸,血海漂棺,白骨筑城……葬鬼,葬人,葬妖……处处杀机,步步惊心,从不知道究竟还能活多久。直到我参透了拜师时听到的那首鬼童谣,才发现棺材门里其实埋葬着一个惊天之秘……
  • 拽千金毒吻霸道恶少

    拽千金毒吻霸道恶少

    午后我自导自演了一场戏,再次成功强吻了一个帅哥;却没想我被他挟持进了皇家4号贵族学院!当然这是我陌小青大美女意料之中的。哼,为了本大美女的家族神秘使命,我要去这所贵族学校拿一点东西!“小野猫,我要你。”帅哥眼里泛着邪恶。恶少,你别拽。接招吧!看我陌小青把你劈成两半儿去见阎王~!
  • 洪荒龙君

    洪荒龙君

    洪荒三千魔神尊,仙路四九混元道伴不周而生,问洪荒之巅不周山上对天道,重天之巅战众圣三皇五帝掌崆峒,六圣九尊议封神诸子百家争天地,天子一言尊儒家···
  • 一世红颜.上

    一世红颜.上

    皇帝欲立亲生女儿为后,天理难容!皇后隐忍十一载只为被废,匪夷所思!只可怜那天下无数英雄,却败给了一名弱女子!战乱将起,而起因是你!你何其忍心!天下分合,何时是我一个弱女子所能左右?《一世红颜(上下)》带你走进一段复杂的后宫争斗之中。
  • 穿越之三界行

    穿越之三界行

    华国军和江芳青是同学,两人都酷爱神话志怪小说,并幻想有朝一日能作一回神仙。一道士给两人吃了药丸,两人出了车祸,就在医生诊断两人为植物人时,两人魂魄离体,穿越到了150亿年前的宇宙,投胎于大地之母。这两人练就了一身好功夫,还学会了许多法术,在宇宙杀妖怪,斗神仙,助凡人,扎扎实实地过了一回神仙瘾。一年后,那道士回来,施法,华国军和江芳青恢复正常。
  • 北溟化鲲诀

    北溟化鲲诀

    宇宙自诞生起,变化无常,沧海桑田。唯有东方、西门、南宫、北冥这四大超级太古家族恒古不变的屹立于世界之巅,因为他们是四大圣兽的后代…但北冥这个在四大超级家族中最神秘的存在却远远不止如此,他……
  • 乱世寒衣

    乱世寒衣

    魔教得远古巫族相助,日益猖獗,几乎横行武林,一时间江湖动乱,正派人士纷纷出手打压,掀起一阵血雨纠纷!身世浮萍,尘世浩劫,玉灵剑最终归主何人?细看一女子如何在正邪之中摇摆不定......乌云蔽日,谁又与谁携手相依,力挽狂澜?
  • 帝释天荒

    帝释天荒

    一个有名无姓的孤儿,在经历众叛亲离之后为自己的生命烙上姓名印记的故事。
  • 听说大叔爱萝莉

    听说大叔爱萝莉

    这是一个关于腹黑沉稳帅大叔和外柔内坚俏萝莉如何从认识到相爱的故事,都市中的温馨爱情。呆萌的木木偶遇了沈昂,两人从被误会开始,一路针锋相对,打打闹闹,最终,成了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