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60700000024

第24章 教授坐禅(1)

1.智慧本体

【原文】

师示众云:善知识!何名坐禅?此法门中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善知识!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善知识!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净名经》云:“即时豁然,还得本心。”《菩萨戒经》云:“我本性元自清净。”善知识!于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然此门坐禅,元不著心,亦不著净,亦不是不动。若言著心,心元是妄。知心如幻,故无所著也。若言著净,人性本净,由妄念故,盖覆真如。但无妄想,性自清净。起心著净,却生净妄。妄无处所,著者是妄。净无形相,却立净相,言是工夫。作此见者,障自本性,却被净缚。

善知识!若修不动者,但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善知识!迷人身虽不动,开口便说他人是非、长短、好恶,与道违背。若著心著净,却障道也。

【释讲】

坐禅与定慧之间有一个关系:定,是结果;坐,是起步、过程。换言之,要进入禅定的一个过程,叫作“坐禅”,禅坐成功,则“定慧”显现。这两个部分合起来讲,还属“举果劝乐生信”,他先把定慧的殊胜境界提出来,再来劝行劝修,希望大家能够修坐禅。

【活学活用】

谈论正文之前,先说明几个前提性的问题。《六祖坛经》属“般若经典”,“般若”是智慧,直接为我们揭示智慧本体那个根源部分的经书,称为般若经典。假如没弄清楚“智慧本体”是什么,你从前面一路看下来就会感到迷惑,即使能够弄通一点,也不过是文字上的通达而已,对于佛法的性、体,根本未得。

智慧本体即是“本来的那个样子”。“本来的那个样子”,无言说相,没办法说它,你起心动念想要说的那个时候就错了,那个东西无法用语言文字表达。即使想要心领神会去体验,未达那个境界仍旧体会不出。

有位大德发心提供别墅让我们进修用,根据他的描述,三间房子连在一起,已经长了很多杂草,坐落在某某地方……根据屋主的描述,你可以心领神会吧?那时我便想象这三栋别墅的空间方位及杂草丛生的景象……结果到那边一看,与我所想象的完全不同。想象的会跟真实的情形一样吗?那是想象的,而非觉悟的。言语可否表达?可以!但他讲他的,你想你的,未达那个境界,你很难体会得出来。你心中塑造出来的,跟实况不相应啊!要把那个情境描写得很清楚,需要很多辅助工具,最好还是亲自走一趟,是不是这样?

同样的,这个本体、本来的样子,自己不亲自经历,便永远感受不到。然而所知障重、著文字相的人,很容易从文字上以为自己了解了,其实是全然不知。就像刚才举的例子,听屋主大德一讲,好像知道了,事实与想象的根本完全是两回事。

般若智慧就是抛开一切,直接将本体的部分提出来。我们要领会那般若智慧的本体,一定要设法将其他境界通通放下。其次,你若不能体会经文,便需反复念诵。这类经典有很多地方我们不加以说明,必须让你自己体会,讲多了没用啊,讲得愈多你愈是混乱,因为我所说的与你所想的不一样。例如这句经文:“然此门坐禅,元不著心,亦不著净,亦不是不动。若言著心,心元是妄。知心如幻,故无所著也。”它说些什么?你说你知道了,知道那个是假的、虚幻的。你得常常读诵,慢慢体会,这都可以当作至理名言去感受。

我们提出此一前提,主旨是要举一个与此类似的东西来作说明,让各位有个比较具体的参考。譬如学佛修行,传统世间法的观念以为既然是修行,定然有个“修”有个“行”。这样的观念就把修行当成一般画画、雕刻、写字,修到最后还有个很美的作品出来。若作此设想,什么也没办法得到,因为有很多文字是错误的。譬如“证果”、“成道”、“开悟”,感觉上好像有个果可以证得,有一个道可成,有一个悟可以开,这都是错误的观念。那个是耽误的“误”,而非开悟的“悟”。遗憾的是,修行人多半走上了这条路,那是不正确的修行观念。

修行人想要达到智慧本体的情况,就如游泳一般,下水之后自然就会游了,不要以为游泳是下水以后,还有个“泳”可以游。不!下水以后,就与水交融为一体,这当中抓不到任何东西,假如水里还有个东西可以让你抓,那你所依赖的不是浮板就是游泳圈。是不是这样?所以修行人要达到所谓的“净”,并非有一个清净的“净”可以让你证得,有这种想法就不对了。

净是什么?净乃相对于“污染”而言,一旦内心的污染破除,便是清净。不要以为破除污染后还有个清净,没有!我们也常说修行人不执著,但如何才是不执著呢?你说:“我证得了,已经不执著了。”告诉你,那还是执著。所谓“不执著”,就只是不执著而已,亦即对一切境界,心不沾黏,才叫不执著;而非另外有个东西让你证得,然后可以放下一切,不是!这就是它本来的样子。

般若经典里都有这种相对二分法的情况出现,你会发现经文里会有一个负面文字,有一个正面文字;对于正面文字,你若说你有得,那就不对,因为正面的字是为了破负面的字。譬如,染是负面的,我们要清净,净是破染的,染一破,净就证得了。假如还要再证得一个净,那就如此处经文所言:“障自本性,却被净缚。”被清净绑住了,那依旧是被缚。

这里所谈都是为了破染的部分,而般若经典论及此一部分时,经常“双破”,染、净皆破。初期,它先立“净”来破“染”,接着,当你认为有净可证、有染可破时,这时还要再把净破了,这便是“双破”。但如果你是个高明的修行人,只要把染破了就好,佛门中谓之“但破宗”,只破不立,破了就好,不要再立了。“立”,很多修行人容易弄错,然而“但破”,对于根器不足者,又容易感到茫然,所以只好帮他立一个,可是因为根器不佳,一立起来又成了新弊端。

【智慧金言】

因此,在谈这个经典时,我们必须先有这层认识,否则原本是学要解脱的,结果反被“解脱”给绑起来。我们受戒,“戒”本是帮我们解脱的,结果受戒、持戒以后,通通被戒绑起来了。“戒”不仅没有帮我们解脱,反倒增加我们的束缚,那就学错了。同样的,“法”是要引导我们到自在解脱的彼岸,结果你不但没去成,反而被法束缚住了。好多人功课做到最后烦恼丛生,那就是因为被法缚住了。他不知道那个法是帮助我们解脱的,结果反倒被法捆绑起来,实在是太遗憾了。

2.自性不动

【原文】

师示众云:“善知识!何名坐禅?此法门中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

【释讲】

“善知识!何名坐禅?”六祖很喜欢用这种解释法。他说,坐禅这个法门没有任何的障碍,内心无善无恶,也就是前面讲的:“不思善,不思恶,什么是你本来面目?”你就去想这个问题,连心念都不起,谓之“坐”,安住在那里叫“坐”。我们能否安住呢?当然很难!色身坐在这里,其实内心里却是心猿意马、万头攒动,这就没有安住了。“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若能觉察到自性如如不动,才叫作“禅”。“坐禅”即是安住在自性不动的地方,与外在的坐禅不同。外在的坐禅叫“打坐”,是打色身的坐,而不是打“心”的。这里是讲心念不起善、不起恶。

【活学活用】

禅,这里定义为“内见自性不动”。我们必须感受到自性不动。,这你是否能体会得到?尽管每个人都是迷惑颠倒,即使畜生界比我们更迷惑颠倒,然其佛性、自性却永远存在,只是眼下被无明盖住,无由显露罢了。佛是究竟成就者,他将无明彻底翻开,不再被盖住,仅此而已。所以我们能否感受到这个自性的存在,都在自己里面,不在外面。

3.心念不起

【原文】

善知识!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

【释讲】

什么叫禅定呢?这是第二个定义。刚才讲“禅”是内见自性不动,这里讲对外不著相,叫作“禅”;对内,自己内心不会乱糟糟的,称之为“定”。这个“不乱”也是心念不起的意思,假如心念起又能看得很清楚,那就叫定,但若心念起而毫无所觉,不能叫定。

【活学活用】

参禅的第一个功夫,安坐好在那个地方以后,不作思维意识的推理思考,也不作空心静坐、百物不思的邪见,能够真正“提起一个念头”,照得清清楚楚,那就是“内不乱”。一旦内有思维意识起来,照得清清楚楚,那么所谓的观照力便会显现。你若作种种攀缘思考,那就不是了。

“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当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你一执著,心即被尘境、外境所转,这就是凡夫啦!相反的,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心不为外境所转,不仅如此,又能销归自性,将它转过来,这时“即同如来”。这地方就是讲禅定。

“本性自净自定”,本性自己很清净,本来就是那个样子。你不用操心,本性绝对不会跑出去散步。很多人担心修行修到最后,尤其禅坐的人,坐一坐灵魂出窍怎么办?那其实不是灵魂出窍,而是你妄想纷飞!他一直以为那个灵魂即自性、本性,其实完全无关,那是不专心打坐,在那边胡思乱想,然后就飞出去了。尤其妄想重,或是听了很多神怪故事的人,灵魂最容易出窍。那都是妄想,与本性无关。

“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这是前面的结论。“见”,是眼睛见到境界,包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像天气酷热、湿度很大时会感到厌烦,此即见境、思境,一触及那个境界,心就乱了;若能遇境而心不乱,即是真正的定。所以有没有定功,就从这里看。

有些人很容易发脾气,那不只是爱发脾气而已,而是没有定力,很容易被外境给牵动。有时,父母为了教育小孩,虽然用棍子打孩子手心,可是他并不是真的动怒,他心不动。我们发脾气时,能否也像这样?大概很难啦,我们往往脾气一发,只差没有原子弹爆炸,那时简直想把整个世界全毁了。为什么?你心被转走了。然而菩萨发脾气不是这样,他达到吓止邪念的目标即可。你自己想想,能不能做到这样?

【智慧金言】

以我们本身来说,你对自己能不能这样发脾气——当你起了贪心、瞋心或愚痴时,拿出佛法中的因果关系,将贪瞋痴降伏下来。可是好多人并不如此,他怕贪瞋痴发起来会造恶业,所以一再灌输自己恐怖的思想,动不动就说:“这是因果报应啊!会背因果、下无间地狱……”这种恐怖自己的心,已经犯了严重、过度的瞋心了。因为你对真理不了解,不明白佛法所指的因果是什么,所以一讲就太过度、太深入而把自己恐吓住了。恐吓别人不对,恐吓自己更不该。佛法讲的是“中道”,适时提出来,达到降伏的目的即可,切莫过度了。

4.外禅内定

【原文】

善知识!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净名经》云:“即时豁然,还得本心。”《菩萨戒经》云:“我本性元自清净。”

【释讲】

惠能是这样定义禅定的。《净名经》就是《维摩诘经》。即时,就是当下。《净名经》说,当下能够豁然开朗,就能够得到本心。这个“豁然”不是我们一般所称的“顺境”。

【活学活用】

银行现在似乎比较通融了,以前常有人要赶三点半,每到三点半就很紧张,难以“豁然”了。那时,若有个贵人告诉你:“这张票还差五万,我借你吧!”你心头的重担刹那间放下了,便有一种豁然的感觉,但那不是这里所谓的“豁然”,只是心理负担的减轻而已。这里的“豁然”定义很严格,它是指破了无明的那个部分。即使不谈“破无明”,至少心里头也要真的很清净、无负担,而不仅仅是世间一般的没负担而已,因为每个人心头上都有好多压力,现在即便拿掉了一部分,所剩仍多啊,不是真的清净。至少必须不让那些东西对你造成影响,这时才叫豁然,才可进入本心,看到本来的面目。

“《菩萨戒经》云:我本性元自清净。”若说学禅人不读经,我看也不像。你看六祖虽不识字,但《维摩诘经》、《优婆塞戒经》也都涉猎过了,不然他怎么引得出来呢?“我本性元自清净”,这个“我”是指我们。经书或是大德的开示录里,也用“我”字,但大家要清楚,学佛人要破我执,所以这里讲的“我”并非你我他的“我”,而是语言运用上必须使用的指称,否则你无法理解。其所引用的经典亦同,“如是我闻”的“我”,不是指你我他的“我”,而是指一种境界,这种境界是你到了某一个程度后,所展现出来。

这里的“我”,是指我们每一个人。这句应解释为“我们每一个人本性元自清净”。这个“元”同原来的“原”,我们的本性原来都是清净的,本性不受污染,尽管有好多邪见、断见、常见、恶见、见取见、戒禁取见……那些不正见、破见、种种贪瞋痴慢疑的习性都有,这些都是污染的无明,但它不会伤害本性,本性只是被这些东西盖障、卡住而已。如今修行便是除掉这些东西,让本性的光辉自然流露出来。

“善知识!于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自修自行,自成佛道。”我们能不能于念念之中,自见本性清净?佛弟子常说:“我就是业障深重,福德因缘不具足,所以生不逢时,遇不到佛。”你若作如是想,不但这辈子遇不到,生生世世也都遇不到。人家佛来了你还在睡觉,佛走了你才醒,幸好醒得快,否则等法灭以后才醒,那连佛法都听不到。所以不可作如是想,应随时提醒自己,我们都在正法中。能念念自见本性清净,那就是念念都见到佛。

【智慧金言】

为何称末法?就因为你没信心,不相信这些。六祖在这里讲“自修自行,自成佛道”,自己修行,自己成就佛道。你不但相信,还辩说这种叫“独觉”,自修自成嘛,自己成就的是辟支佛道,而非佛道。“辟支佛道”是因为不见本性清净,而我们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所以这样修绝对正确。释迦牟尼佛当时的修法,是不是“自修自行,自成佛道”啊?我们为何不行呢?原因就是被那种恐怖给恐吓住了。

5.变成自由自在的人

【原文】

然此门坐禅,元不著心,亦不著净,亦不是不动。若言著心,心元是妄。知心如幻,故无所著也。若言著净,人性本净,由妄念故,盖覆真如。但无妄想,性自清净。起心著净,却生净妄。妄无处所,著者是妄。净无形相,却立净相,言是工夫。作此见者,障自本性,却被净缚。

【释讲】

现在我们讲“坐禅”这个法门,本来不著心,不执著清净,也不是不动,动不动都没关系。假如执著于心,那他的心本来就是妄的,那更执著!你不要把那个真心的部分给执著上去。“知心如幻,故无所著也”,现在你能不能明白,那个心、那个意识的作用是很虚幻的,所以它不执著于什么,当你觉悟过来时,便真的是什么都没有了。

【活学活用】

永嘉大师《证道歌》里提到:“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六趣”就是六道轮回。我们做梦时,六道轮回都很清楚,但“觉后空空无大千”。我们在执著、迷惑颠倒时,其实是处在一种虚妄的、假的境界,一旦醒来,根本没那些东西,故云“无所著”。

“若言著净,人性本净,由妄念故,盖覆真如。但无妄想,性自清净。起心著净,却生净妄。妄无处所,著者是妄。”假如说著净,那么人性本来就清净,乃由于妄念的缘故而覆盖了真如;只要无妄想,自性本来就清净了;你执著于净,还是“净妄”,只是这个“妄”的名字叫“净”而已;虚妄无固定之处所,执著即是妄。你处处都在执著,那就是问题呀!“执著”真的很麻烦,我们几十年下来经社会意识形态的教育,已经处处都被染上去了,染得你一点感觉都没有,相不相信?

同类推荐
  • 秘密(上)

    秘密(上)

    这里埋藏着一个隐藏2000多年的富有、成功、健康的秘诀。自从有人类的那一天开始,人类就开始寻找这个秘密,这个决定人类发展的终极“大秘密”。许多次它被发现过,后来又丢失了。古代的各个种族、部落也对此都有过模糊的暗示,这一点可以从古时候传来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中得到证明,如阿拉丁和他的故事,或者,阿里巴巴和他的打开财富大门“芝麻开门”的咒语。每一个国家都有这样的传说,每一个国家都有这样的智者、先知,他们能够看到隐藏在这些古老的神话、传说当中的真理和秘密!知道这些的人,他们都有幸成为改变其国家、民族甚至人类命运的伟人。但是,自古以来,从来没有人完整的披露过这个秘密!
  • 选择决定人生

    选择决定人生

    选择心态就选择了行为,选择了行为就可以收获习惯;形成好的习惯,就能够收获好的性格;而好的性格,就能收获成功的命运。本书深入浅出,把成功者的选择清楚地摆在读者面前,一定能起到“一看就明白,一用就有效”的效果。
  • 犹太人成功兵法(三)

    犹太人成功兵法(三)

    本书围绕犹太商人的推销细节,以犹太人的经典论述和事例为依据,解答了犹太商人之所以能在商界称雄的原因。
  • 好心态带给你好生活

    好心态带给你好生活

    本书从分析平常人的心态入手,和你一起探讨、认识和把握自己的心态,并指导你以积极心态争取成功的人生。
  • 成功文库-青少年必知的30个生存智慧

    成功文库-青少年必知的30个生存智慧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存放善良的角落。当你把这个角落向他人关闭的时候,别人也将会把你拒之于温暖心灵的大门之外。
热门推荐
  • 现代驱魔录

    现代驱魔录

    奇异世界的回归,热血霸道的争斗,敌人为之颤抖,世界为之颤抖……回归自己世界的贺子康,突然发现自己的世界到处充满着邪恶的势力,还要时时刻刻面临着异界生物的入侵,为了解决危机的源头,毅然加入警局,借助警局庞大的资源调查详情,机缘巧合下,又加入国之利器,龙门保卫局,激斗血尸,毒尸,异行等许多奇异生命,神话中的幽灵藏王,七圣天命齐齐出现,看贺子康如何面对,如何解决这些危机,是战斗,还是战斗!在其间更是遭遇军中之花,影视女星,女飞贼,清纯女教师,是痴情?还是滥情?
  • 创新

    创新

    本书主要介绍了我国19位著名企业家的艰辛创业历程,这些企业家有中国“芯”缔造者,有最大中文搜索先生,有乳业少帅,有中国自主品牌的轿车制造者,他们的创业故事,一波三折,困难重重。阅读本书,想创业的你,或许能从中获取一些有用的信息和经验。本书主要介绍了19位企业家的创业历程,这19位企业家分别是:邓中翰、李彦宏、潘刚、尹同耀、谭旭光、周厚健、梁稳根、王健林、马云、陈卫、黄鸣、张宝全、傅成玉、魏家福、廖晓义、万捷、王中军、刘晓光和陈金良。
  • 眼耳或者心口

    眼耳或者心口

    一个人执着,两三人快活,一群人乱活。要么一笑而过,要么做出选择。四分之一的人生事,逗逼的眼里是另一回事。
  • 校草战神

    校草战神

    他是一个学生,玩世不恭却神秘退学,三年后突然归来,围绕在身边尽是美女,高超的身手让他鹤立鸡群,到底他想干什么……
  • 凯少霸爱:宠妻成瘾

    凯少霸爱:宠妻成瘾

    凯少:“你还单身呢?”顾浅兮:“单身怎么了,吃你家……”凯少:“如果你愿意,来吃我家大米吧。”顾浅兮:“如果一天我走丢了怎么办?”凯少:“那就报警好了。”顾浅兮:“你突然抱我干嘛?”凯少:“不是说了吗?抱紧就好了。当落魄千金遇上邪魅总裁,且看凯少如何花样宠妻。切勿上升真人×921!!!
  • 穿越小狐仙

    穿越小狐仙

    一个狐仙对自己的姐妹关心至极却极其厌恶陌生男人。一个狐仙活泼聪明却遇到男人就脾气暴躁。但是在同一所校园都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后···“你这个有蠢又笨的猪,每天都孔孔孔的叫不嫌烦啊!!!!!”“你这个没有家教的的母老虎,以后肯定没人要!谁娶你谁倒霉!!!!”“我是母狐狸不是母老虎!!!!”这两个冤家闹出一个个笑话。“分界线啊!不要碰我,我恶心!”“嗯好!”一个有严重对陌生异性恶心的洁癖的狐仙在人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跟我慢慢揭晓吧!
  • 凤女来袭:上神哪里逃

    凤女来袭:上神哪里逃

    她曾是上古四神之首,位列神尊。曾经的她那是女王范,如今……唉“狐狸,听说你们狐族的人都是极品的容貌?不知比之刖湮如何?”小九眼巴巴的看着他道。“你跟我去看一看不就知道了。包你不会后悔!”妖美男笑道。小九一个激动匆匆跟着他跑了。“不好了!小九被绑架了!”第二天这个消息就在蓬莱传开了。“无事,让她受此教训也好。”刖湮听罢,一笑置之。她以为,她与他的之间的爱还太浅,可当他灰飞烟灭之时她才知道,爱,已入骨。当三界和平之时她以36万年的修为和仙身换来了他在世为人的机会。这一次,她要好好把握。轮回境前,她笑的的灿烂看着面前几位,谢谢你们,以后三界就交给你们守护了,我要去追求自己的幸福了。
  • 天冰雪草

    天冰雪草

    这部小说写了柔草与疾峰凄惨又甜美的爱情故事……
  • 玄幻言情

    玄幻言情

    她,加楚天茭,他,叫林一凡。他们一见钟情,可是由于命运的戏弄。他们经过了一个又一个挫折,他们会发生什么呢?请往下看。
  • 侯门庶谋

    侯门庶谋

    她助丈夫登上王位,却遭背叛惨死?重生到病秧子庶女身上却受尽欺辱!哼!看她遇神杀神,遇佛杀佛,渣男王位坐的太稳,她来帮着松松土;继母姑母陷害,她来帮着除除害。当她一路从后宅朝堂斗到高位,与倾心之人揭纱而对,他是舍江山,还是舍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