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60700000019

第19章 释功德净土(1)

1.区别福德与功德

【原文】

次日,韦刺吏为师设大会斋。斋讫,刺史请师升座,同官僚、士庶,肃容再拜,问曰:“弟子闻和尚说法,实不可思议。今有少疑,愿大慈悲特为解说。”

师曰:“有疑即问,吾当为说。”

韦公曰:“和尚所说,可不是达摩大师宗旨乎?”

师曰:“是。”

公曰:“弟子闻达摩初化梁武帝,帝问云:‘朕一生造寺、供僧、布施、设斋,有何功德?’达摩言:‘实无功德。’弟子未达此理,愿和尚为说。”

师曰:“实无功德,勿疑先圣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供养、布施、设斋,名为求福,不可将福便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

师又曰:“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觅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

“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

“善知识!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

“善知识!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是以福德与功德别。武帝不识真理,非我祖师有过。”

【释讲】

这一段将福德和功德的区别说明得很清楚,很多人学佛常在这个地方迷糊了,修到福德去了,而不是修功德。佛法是要我们修功德,所以达摩代表的是佛法,梁武帝代表的是世间善法,虽说梁武帝所作所为并非全错,但迷信的成分太大,这都是受世间人福报的影响。不过梁武帝毕竟有善根,故能在佛门中大修福德,不仅修得人间帝王,更修得天上的天王报,不过福报有尽时,最后终究不免三界六道轮回。

【活学活用】

为何我们要常做这种严格的定义?因为定义不清,容易步入歧途。在佛门中若不好好修法身性德,反而修那些彩衣佛教,纵使修得富丽堂皇,终究与自性完全无关。踏入佛门中来,要修的即是自性这部分,而非富丽的外表,但绝大部分的人看得到外表的富丽,却不易得见内心的清净,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因为内在不易得见,所以就容易伪装。怎么伪装?借着现露外在的迷彩,让大家以为他好像修得很好,但也只是“好像”而已。由于修福德有这种弊端,这也是为何真正的修行人会常呵斥修福报的人,并非修福报不好,而是它会混淆真正修内心自性清净功德的部分。

这里也牵涉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因果关键——假如我们以清净心修福报,那个福报将会在未来变成适时而成熟的机缘,对你修功德、修自性清净有所帮助。假如修福报是矫作、是为了修给别人看,那就完了!你那个福报会在愚痴道现前,亦即会在畜生道展现出很大的福报,除此之外,在人间还会有余报。

我们常举一个例子,有人终生都住在医院的头等病房,这福报是不是很大?可是要那个福报干嘛?能到外面轻松自在地活动,不是很好吗?放眼社会,有这类福报的人还不少,当然不见得都是住在医院里,可能是把多余的福报,如时间、金钱等种种宝贝,都用在没必要的地方,花费在无意义之处。

有人一年到头都在世界各地旅行,这不累吗?他就是有钱啊!除了坐飞机以外,没事干,所以一直坐飞机,他着地的时间比浮在空中的时间还少。这就是他在过去修福报时带有一种矫揉做作的结果。种的是那种因,一旦现前,果就歪了,但若以清净心来种福田,福报来临时,会很切合你的需要。

譬如很多同修想精进做功课,但感时间不够,充足的时间是你想要的福报,但却用不上;一旦真的有时间了,你又不知怎么用功,昏沉、想睡、无精打采。虽然平常一直想利用一星期好好精进,但真有一星期的空闲,你还是把它睡掉了。这便是福报不具足,因为你在因地所种下的有偏差,将那个种染色了,像是放到红墨水里,长出的果就有色彩,不再清净了。以上先做个概说,接着按经文来说明。

【智慧金言】

前面一品的要旨在“摩诃般若波罗蜜”,谈的是智慧,《坛经》主要是谈与《金刚经》相类似的“般若智慧”。

2.功德与净士

【原文】

次日,韦刺史为师设大会斋。斋讫,刺史请师升座,同官僚、士庶,肃容再拜,问曰:“弟子闻和尚说法,实不可思议。今有少疑,愿大慈悲特为解说。”

【释讲】

讲完般若波罗蜜以后,第二天韦刺史就请客了,现今称为“斋僧”。“大会斋”通常都在中午,不要用世间想法认为是在晚上,佛都是中午吃饭,故大会斋也在中午。“斋讫”,即饭后,“刺史请师升座”。这一点最重要,将来如有机会请师父吃饭,想要饭后请师父开示,时间便要安排得宽松些,不然若是师父有事先走一步,你就只有福德,而得不到功德了;应供的人也不能饭后马上走,所以时间不宜太紧迫。发问前,可以先记下问题,再一个个依序发问。像韦刺史提问题就问得很清楚。

【活学活用】

韦刺史请惠能升座以后,与大众再次顶礼法师,问道:“我听师父这样说,实在不可思议,但仍有一点疑问。”我想这种状况大家都会有,直接开示此法,大家会有疑问:“讲了老半天,都没有教我们怎么烧香拜佛?”故“今有少疑”,稍有一点疑问,他不敢说很多,但其实这个疑问还蛮大的。“愿大慈悲,特为解说”,希望师父大慈大悲,特别为我们解说。由此可见,这一群人在私底下就先讨论过了。

师曰:“有疑即问,吾当为说。”

韦公曰:“和尚所说,可不是达摩大师宗旨乎?”

师曰:“是。”

公曰:“弟子闻达摩初化梁武帝,帝问云:‘朕一生造寺、供僧、布施、设斋,有何功德?’达摩言:‘实无功德。’弟子未达此理,愿和尚为说。”

惠能说,有问题就问,不要怕。韦公问他:“你所说的,是否即达摩大师的宗旨呢?”六祖肯定地回答。韦刺史的这个“可不是”,其实带有一点肯定哦!这不就是达摩大师的宗旨吗?这种中国话的表达,虽非百分之百的肯定,但其实已有百分之八十的肯定度,而把剩下的百分之二十跟达摩大师牵连起来,稍加存疑的意思。

韦刺史继续说了:“弟子闻达摩初化梁武帝……”达摩是由南方搭船至广州上岸,然后到南京与梁武帝见面的。那时梁武帝身边有个宝志禅师,基本上梁武帝比较偏重宝志禅师,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公案。宝志是个大成就者,但他也化不动梁武帝,梁武帝这个顽石就是不点头。梁武帝对周遭的修行人非常礼遇,像宝志这类国师级的大师,他供养了三位,而且与达摩祖师同样有成就。但这个皇帝就是教化不来,所以就一直种福田,现在话叫“做功德”,其实就是这里所说的“做福德”。

达摩祖师初到中土时,梁武帝既不认识,也不太重视他。梁武帝只听说从印度来了一位年纪蛮大的和尚,便让他住在皇宫里,但好久都不曾召见。因为他已经有大师了嘛!大概过了一旬,约十天之后,才加以召见。

梁武帝见到达摩祖师的第一句话便问:“我一生造寺、供僧、布施、设斋,还有印经等等,你看看,这样的功德如何呢?”这根本就是向达摩炫耀嘛!这种态度达摩祖师并非不知,所以他爽快回答:“实无功德!”记载只到这里,但其实可以想见,当时两人应该吵了一架,皇帝气得扭头就走,留下达摩在大殿里不知如何是好。过了一个月都没下文,达摩知道无缘了,于是“一苇渡江”,从南京渡过长江到江北去。

事实上,是梁武帝不懂得问啦,如果他问:“我种的福田怎么样?”达摩就会说:“不可限量!”这福德无量无边啊!但他问的是“功德”,当然毫无功德可言。梁武帝浑然不知自己问错话了,就像我们现在常常会用错字眼,你若是包个五千块红包给道场,我们就对你说:“功德无量!”那如果包一万块,是不是无量的两倍啊?这不是功德啊,更谈不上无量,那还得看你的心地状况。因此,理不通达的人,就会在这个地方产生很大的困扰。

“弟子未达此理,愿和尚为说。”韦刺史说,我不懂得这是什么原因,希望您能为我解说。

师曰:实无功德,勿疑先圣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供养、布施、设斋,名为求福,不可将福便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

惠能是个快刀斩乱麻的人,他毫不含糊,干脆利落地说:“确实没有功德,不要怀疑。因为武帝心邪,不知正法。”这番话可把梁武帝骂得很惨哦,但事实就是如此。若用二分法,非邪即正,武帝便是因为贪功德福报,所以侯景之乱时,被部下围困在台城上饿死,不得善终,这是因为他修的福报无法挽救他。

一个人如果很有钱,就必须让钱发挥作用。你修得那么大的福报,就要懂得让它发挥作用,产生功德。但梁武帝没有,他一直贪着,他不只造寺、供僧、布施、设斋、印经而已,连自己都出家了。他很大方,譬如一供养就拿出几十几百万,看到宰相只供养五百就很生气。可是宝志和尚说不能强迫人,那怎么办呢?他出家去。皇帝出家就严重了,大官们得要把皇帝请回来,怎么办呢?只得人人出钱赎回,一个人五百块当然太少,最少要十万块以上。梁武帝觉得一次还不够,连续出家三次。他是很有心供僧,但却都是一心为贪功德福报而修的,这并非真正修行佛法。

这种情况,也造成后代佛教徒对佛法认知的偏差,变成都是祈求福禄寿喜,求佛菩萨保佑。佛法是要你修行,结果你没修,反而只请佛菩萨来保佑,这是传统的一种错误观念。所以邪正之法一定要弄清楚。“武帝心邪,不知正法”,这一点绝对没错。

“造寺、供养、布施、设斋,名为求福,不可将福便为功德。”武帝所做的一切只是求福罢了,不可将此当作功德,这是有区别的。我们先简单下个定义。何谓“功德”呢?从凡夫到成佛的整个过程中,你实际增长的部分叫功德,换句话说,菩提道你走上去,就不会退转。用现代话来说,生命品质一旦改善,只会愈改愈善,不会变恶,但若不从修行的方向走,则善恶必夹杂其中。

修福的人是怎样呢?譬如买了很多好衣服穿,看起来很高贵,却像站在橱窗里的模特儿,最好是不要动,他一动就糟糕了,为什么?气质不够。几万块的衣服,穿在他身上好像两百九十块的地摊货。像这个只是福报而已,生命本质没有提升。福德只是周遭的环境享受,而功德才是提升我们的生命本质。

很多人喜欢移民,通常能够移民都属有福报之人,否则也没能力出去。大概没有人会移民到非洲那些充满苦难之地去吧!可见你要移民的目的地,一定是比现在住的地方更好,不管是为了事业发展或寻求更好的生活环境,那都是一种福报。福报可以这样转移,但生命本质则不尽然。所以非洲那些落后、充满苦难之地,就会有菩萨过去,那些神父、牧师、修女发心前去终身投入,非常了不起啊!这不是移民,是生命本质的提升与改善,他们投入救度那边的众生,那是功德。假如只专注在生命或身体周围的迷彩,那都仅限于福报。迷彩一上来,我们就容易造恶,即使并非故意,你也不知自己种了什么恶因。

举个例子,常有三百块吃到饱的餐厅,有些人狂点了一堆菜,吃不完就丢掉。有没有冷静想过,只要拿够吃就好?拿多了,吃不完而丢掉,算不算造业?你可能说没有,反正是餐厅规定的。又如自助餐的碗筷是免费的,所以掉到地上就换新的,然后一餐饭吃下来,用了四五个碗。为什么一个碗不够用?这碗饭吃完,直接拿去盛汤就好,为何非得装汤一个碗,吃饭一个碗,放菜又一个碗?反正免费啊!你有福报这样享受,但也造业了。站在总体的立场,你浪费资源,已经在造业了,即使就个体的立场而言你不一定有过,可是总体的因果已经种下,你感觉不到。这种迷彩的部分,常常害人害己却不自知。

【智慧金言】

“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功德在法身里面,也就我们讲的,从凡夫到成佛的过程中,你怎么提升自己的境界?这个叫法身,让我们的法身逐渐显现出来。所以功德在法身里面,不在修福里。这都是很好的定义,不要看六祖他老人家书没读多少,说出来的话比读万卷书的人来得清楚,一点都不含糊。

3.见性是功,平等是德

【原文】

师又曰: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觅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

【释讲】

上面这一段,带给中国很大的困扰。他说:“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这是功德的第一个定义。就文字上来定义是没有错,中国字可以这样解释,但这个解释,造成后来的人对佛教有某些曲解。

【活学活用】

譬如,马祖道一是大禅师,他建丛林以后,百丈立清规。有些人竟然把“马祖”解释成妈祖了,真是让人昏倒。那都只是在文字上打转,转到后来,妈祖是女的,而观世音菩萨现在不都画成女相吗?妈祖是观世音菩萨化身,最后连“马祖”也成了观世音菩萨化身,通通搞成一团。这就是从文字相衍生出来的,这种解释对佛法本身并无特别不利,可是对众生却有很大的伤害,众生被这么一搞,完全糊涂了。

这些定义,都是由于对中国文字牵强解释所产生的一种弊病。这段经文有六祖独到的见解,我们不想多作解释,各位可以自行领会。

“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觅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这个关键还是在功德法身上面,功德在法身中,你必须求法身才有功德。换句话说,你只要不是朝向成佛的目标,都不叫功德。

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

同类推荐
  • 每个人都能成为亿万富翁

    每个人都能成为亿万富翁

    面对全球经济危机,能捧住饭碗已属不易,更别提拿出多少闲钱来赚钱,亿万富翁更是遥不可及。但这一切都将画上句号!台湾逻辑训练大师陈光提出网络时代,对一般人,正逢前所未有的绝好时机。加上他独创的一道公式,熟练运用即可将负债转变为资产,再利用倍增,轻松拥有上亿身家!
  • 当世界无法控制时控制自己

    当世界无法控制时控制自己

    在这个纷繁世界,我们怎样才能让自己不失去控制?也许,我们无法驾驭这个世界,但是最起码可以调控自己,稳定自己的内心,改变自己的观念,世界会因为我们的改变而转变。这不仅是一本教授如何自控的书,更是我们个人与外在世界的一次对话,它让我们更加相信自己,更加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加知道如何在纷纷扰扰的世界面前驾驭自己,让未来之路变得清晰而可控。
  • 得喜乐

    得喜乐

    当今,物质世界的丰富,越来越使得众生的精神世界更加苍白,内心更加空虚。快节奏的生活让众生总是处在匆忙的赶路中,没有闲暇欣赏四季的变化,没有闲暇倾听心灵的召唤,疲惫的灵魂跟不上匆忙的脚步。为什么我们每天有那么多的烦恼忧愁和痛苦?生活在最繁华的城市中,却不能安然享受,现代人如何才能不丧失了喜乐的本能,享受自在的人生呢?喜乐是一种乐观、快乐的心态,是知足、感恩、温暖,也是仁慈的核心,是在琐碎日子里依然守望着心灵上的那角纯净的天空。这是一本指导现代人生活、心态调整的心灵读物。照圣禅师透悉从现代人的心理入手,以其深睿的智慧,为大家排忧解惑,给大众以正确的人生指引……
  • 改变80后男生的30堂智慧课

    改变80后男生的30堂智慧课

    本书从不同的方面阐述了80后男生所面临的挑战,使那些还在徘徊的80后男生知道此时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同时,还向读者展现了一个成功80后男生应该具有的智慧。内容包括:你的形象价值百万;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机遇就在你的身边等。
  • 目标第一

    目标第一

    通过对11个方面的诠释能为你的事业发展提供一个清晰可行的指导思路,即,按照理想设计目标,积极地生活,并通过现在的生活确定将来的面貌。
热门推荐
  •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文学精粹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文学精粹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文学精粹》讲述了电影、诗歌、国学、西学、美术、文学、音乐、处世。从浩如烟海的这些人文艺术作品中,作者用精炼、经典的标准,以青少年的角度,拣选出一篇篇美文、一幅幅名画、一部部佳作、一首首名曲。集成使人终生受益的5个单册,另以代表中华智慧的诸子百家与充满哲理的西方先贤大师名言名篇编辑成《园学精粹》、《西学精粹》,这既是了解学习人类人文艺术的上佳之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家藏书籍。
  • 莫失莫忘

    莫失莫忘

    十年前,塔罗牌告诉她:如果你们在新年之前连续见三次,你们就会有至少十年的姻缘。一场SARS降临,他们相遇相恋在布满灾难的空城。十年间,他们历经四次告别,一再错过。第一次分开,在夕阳之下,她看着那对拥抱的身影,心想若爱足够的话,又怎会有怀疑?第二次分开,在这段异地恋中,她发现冷战比争吵更痛苦,索性主动告别。第三次分开,他身陷现实低谷,但生活并没有教会她接纳与容忍。第四次分开,十年沉浮让这两份旗鼓相当的情感,不再暴戾尖刻,各自归还彼此。他们终于懂得,好聚容易,好散才是教养。告别总会相见,哪怕是在天上。是的,他们并未在那个新年前相遇三次,却历经了十年沉浮。
  • 十二星座战士:星座命运

    十二星座战士:星座命运

    十二星座战士是守护宇宙的神,而撒旦是黑暗之神。他的力量无比强大,十二星座战士的力量也是无人能敌。但是撒旦在宇宙中吸取了黑暗力量,他想吸取地球的能源,这样十二星座战士加起来也无法打败他。在快成功的时候十二星座战士出现了,他们用自己的封印了撒旦。因此十二星座战士转世。再次开启随时随地都会死去的命运,他们会成功封印撒旦吗?
  • 专属夏天

    专属夏天

    一场意外的邂逅,一段美丽的故事,美好的年纪就该这样和那样的他度过。
  • 悟玄

    悟玄

    什么是道?做人根本是道,世俗小事亦是道。我们每个人都有道,有处乱不惊的道,有遇险求生的道,有渡人危急的道...道本无体,心怀之,便有之。一念即是善恶,一道便是美丑。竹下三松木巧拙,阴阳无非一道间。为行因果善恶中,化本无心便是缘。愿每位读者都能从中领悟,我们即是凡人,亦不是凡人的道。
  • 绝恋总裁,冷艳情人

    绝恋总裁,冷艳情人

    因为得不到他,她想尽一切办法后为他的妻子。可婚后,他却始终不和她同床,于是她玩了一次一yè情,让自己成了真正的女人。她,又与她不同,从开始就得到了胜雨的感情,可却始终无法和他在一起。几次想把自己给胜雨,可冥冥中似有神灵阻止着一切的发生…三个美丽的女人,不同的爱恋……
  • 除魔少年

    除魔少年

    本故事纯属虚构,想模仿就等下一次流星雨吧。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失落少年为追求梦想不懈努力,得鬼手能量不断进化的故事。
  • 乱世悦兮

    乱世悦兮

    陈悦兮,她是陈府弃女,在此乱世成为了流匪首领的女人,意外与其云雨,放下的尊严她日后会一一拾起,无论命运的齿轮将她带往何方,她都要站在食物链的上层,豪气大笑三声,悦兮!悦兮!悦兮!
  • 天降美人:邪帝囚爱(完)

    天降美人:邪帝囚爱(完)

    逼宫?第一次见面,看到的就是漂亮的像陶瓷娃娃一样的皇帝,被‘欺负’的画面。秉承美好的事物是用来欣赏跟珍惜的卢思颖,随即就上演了一场‘蛮女救美男’的戏码。却不想,他竟是个扮猪吃老虎的狠角色。……他,龙魅。人如其名,邪魅如魔。视人命如儿戏,动不动就那人命威胁她。“思思,你是我的!没有我的允许哪儿都不许去。”21世纪最崇尚的是什么?自由!所以包裹款款准备逃出皇宫。第一次逃:失败!惩罚是被他吻得透不过气。第二次继续逃:又失败!她付出的代价是被吃光抹净。切!以为这样她卢思颖就只能非君不嫁了?真是幼稚。她可是二十一世纪的新新人类,*****对于她的意义不过是一层膜而已。想把她囚禁在皇宫里,想都别想。她一定会逃出这个恶魔的手掌………若,邪魅的龙魅不是她要的。那,神秘的品天;深情的司徒空空;默默守候付出所有的刃。那个才是她要的呢?
  • 浮尘三生

    浮尘三生

    高中时光无聊之际写的短篇小说,是对紧张学习的一种放松,也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看到一些不一样的故事。写的虽是古言但里面都带有一些奇奇怪怪的元素,欢迎大家前来观看。(高二学生,可能会很长时间才更出一篇文章,但一章就是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