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60500000014

第14章 求人之志章 志向是成功的方向和动力(5)

做事先做人,这道理谁都懂。但“做人”并不是做好自己的意思,如果你不与任何人发生联系,即使做好了自己,也没有意义。只有将别人的事做好,你才能做好自己。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孔子教给了我们许多的方法,比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先难而后获”等等,其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一条重要的原则。这条原则要求我们,在待人接物方面,一定要宽人厚物。

阿拉伯有一则传说,很能说明宽人厚物的重要性。有两个朋友在沙漠中旅行,在旅途中因为一点小事他们吵了一架,一个还给,另外一个一记耳光。被打的人觉得受辱,一言不发,在沙子上写下:“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巴掌。”他们继续往前走。直到到了沃野,他们才决定停下。被打巴掌的那位差点淹死,幸好被朋友救起来了。被救起后,他拿了一把小刀在石头上刻下:“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

打人的朋友问道:“为什么我打了你以后你要写在沙子上,而现在要刻在石头上呢?”被打者笑笑回答说:“当被一个朋友伤害时,要写在易忘的地方,风会负责抹去它;相反的,如果被帮助,我们要把它刻在心灵深处,那里任何风都不能抹去的。”

【智慧金言】

如果没有一颗宽容的心,即使身处滚滚红尘中,寂寞也会像附骨之蛆,挥之不去。

知人善任才能得到人才

【原典】

任材使能,所以济物。

注曰:“应变之谓材,可用之谓能。材者,任之而不可使;能者,使之而不可任,此用人之术也。”

王氏曰:“量才用人,事无不办;委使贤能,功无不成;若能任用才能之人、可以济时利务。如:汉高祖用张良陈平之计,韩信英布之能,成立大汉天下。”

【解读】

识人善用,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做到人尽其材,各安其位,就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李白一句“天生我才必有用”,确实是千古名言。每个人从道理上讲都是天才,之所以没有表现为天才,那是因为放错了地方。所谓的“材”,指的是有应变能力,有统筹规划能力的人,一句话指具有领导能力的人;所谓的“能”,是指虽然缺少策划指挥能力,但有很强贯彻能力,可以将具体事情做得很周全的人。

许多成功的事业,开始时都不是由所谓精英创立的,就是一群很普通的人,但是他们每个人都可以在这个事业中将自己的才能发挥出来,所以成功了。只要有合适的环境,任何一棵种子都有可能将自己的生命、价值延展到极限。

所谓的成功人士,一定是这样的人:他能帮助周围的人都成功,周围成功的人越多,他的成就也就越大。假如,他不能帮助别人成功,那他也一定是个失败者。

那么,如何帮助别人成功呢?教育里有条原则“因材施教”,管理学的原则就是“任材使能”。帮助别人找出他的长处,并且将这一优点发挥到极点。

相传,有一天佛祖检查天下佛寺的香火情况,结果却发现:由弥勒佛做主持的寺院,来拜寺的人虽然很多,香火钱却很少。因为弥勒佛热情快乐,但他什么都不在乎,账目乱七八糟。而由韦陀做主持的寺院,冷冷清清,几乎没有香客,香火钱自然也就很少了。原因是韦陀每天黑着个脸,没人敢来他的寺院。

于是佛祖做了一番调整,将他俩调到一个寺院中,由笑眯眯的弥勒佛负责公关,每天笑迎天下香客,于是香火很盛;而由黑脸的韦陀管理寺院的账目,斤斤计较。他俩一合作,结果寺院欣欣向荣。

佛祖所做的工作,就是帮助他们俩发现优点,并将优点无限放大。天下本无废人,就看怎么用,如果用不好,再有才能的人,也是废人。三国时期的马谡,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军事家,连诸葛亮有时也要向他请教。此人如果做参谋、当教员,那是一流的,结果却偏偏作为主将去守街亭,落得个“挥泪斩马谡”的下场。

【活学活用】

合适的就是最好的

在现实当中,关于什么是人才,存在一定误解,很多企业曾经在人力资源选拔上深陷在学历、能力经验、素质等硬性条件中不能自拔。从初中到高中、中专再到大专、本科,现在动不动就是研究生、博士了。当然,社会上人们学历的普遍提高,反映出教育的发展和全社会人口素质的提高。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很多企业管理者在选人时开始追求高学历,他们认为学历就等于能力,学历高能力就高。然而,有经验的管理者都知道,事实上并非如此。

其实,学历只能证明一个人过去受教育的程度,并不能说明他就学识渊博,也不能因此就认定他能力非凡。学历与能力之间不一定成正比,有学历不一定有能力,学历低也不一定能力低。也就是说,学历并不代表学识,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有能力而无学历的智者,可以说不胜枚举,如美国著名发明家爱迪生、瑞典大科学家诺贝尔、俄国文学大师高尔基,还有当代集企业家、发明家于一身的IT界精英,世界第一首富比尔·盖茨也是大学没毕业,这些人都是没有高学历的人,但是他们举世公认的非凡成就,是无人能够匹敌的,我们能说他们没有能力吗?

相反,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拥有高学历的人,他们却能力平平,一事无成,毫无建树。

很多企业家认为,招聘人才的目的不是用他的高学历、高素质、丰富经验来作为摆设和炫耀,而是希望他们的学历、素质、经验能够为企业所用,给企业带来价值。如果不能实现这个目标,那高学历、高素质、丰富经验与无用便是等同,因此,适合才是最重要的,适合岗位的需要才是最重要的。

让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上马杀贼,则书生肯定不是好的人才,但是如果让书生写奏章,作诗赋,则立刻显示出他的专业优势,说不定倚马千言可待。

这样说来,一个人是不是人才,倒并不是由他自身决定的,而是由选择他的人决定的,看这个选择的人有没有能力将他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因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们经常看见在一个企业不怎么突出的人,换个环境就脱胎换骨了。

【智慧金言】

很多事实都可以证明,学厉只是表明了一个人的学习经历。多煲了几个时辰的未必都是靓汤,多读了几年书。未必人人都已修成屠龙正果,个个都是经天纬地之才。在很多单位,“高学历”并没有发挥大作用,更没有带来“高回报”。

学历只是选人的一个因素,并不是选拔人才的全部或者唯一手段。企业在选人时,绝不要戴着有色眼镜,只要他能拿出良好的可行性计划,只要他是有能力的人,无论什么学历都可以用。对那些没有为企业做贡献拿着张文凭就讲条件的人,英明的企业领导者的回答就是NO!

远离排斥一切谗言

【原典】

殚恶斥谗,所以止乱。

注曰:“谗言恶行,乱之根也。”

王氏曰:“奸邪当道,逞凶恶而强为;谗佞居官,仗势力以专权,逞凶恶而强为;不用忠良,其邦昏乱。仗势力专权,轻灭贤士,家国危亡:若能俦绝邪恶之徒,远去奸谗小辈,自然灾害不生,祸乱不作。”

【解读】

有志者必须远离一切邪恶,排斥一切谗言,这是为了避免混乱,保证事业成功的先决条件。

谗言自古是祸乱的根由,多少人深受其害。战国时的大诗人屈原,就是由于楚怀王、顷襄王听信令尹子兰和靳尚的谗言而被革职放逐的吗?春秋末期的吴国老臣伍子胥,也是由于直谏被伯嚭钻了空子,最终为其谗言所杀。就连孔子最仁孝的学生曾参,也曾因被误传杀人,吓得他母亲也要“投杼逾墙而走”。千百年以后,李白犹自愤怒感慨:“曾参岂是杀人者!谗言三及慈母惊。”

人们对谗言痛恨到何种程度,就连大圣人孔子也大骂谗言是“利口覆邦家”,可见谗言之祸真是令人谈之色变。汉代的东方朔一生滑稽少正经语,但在临死前却对汉武帝说了一番“人之将死,其言也菩”的话,那就是“远巧佞,退谗言”。搞得武帝很奇怪,这老家伙怎么突然正经起来了?

《诗经》里有首诗很有意思:“取彼谮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开有北。有北不受,投畀有吴!”抓住那个嚼舌头的坏人,把他扔给豺狼虎豹!豺狼虎豹嫌他腌脏难吃。把他投到北方荒原冻死!北方荒原也嫌他恶心不理他。那就把他抛到高高的天上,让天老爷灭了他吧!

【活学活用】

谗言恶行是祸乱的根由

“亲君子,远小人”往往是相辅相成的,因为君子和小人总是站在对立面,水火不相容。“瘅恶斥谗,所以正乱”,谗言恶行自古就是祸乱的根由,那些投机取巧、大奸似忠的小人也难得善终。在一点上,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太多了。

战国末期,李斯由楚入秦,起先在吕不韦府中作一个小官,后来升为长吏,用计助秦统一了六国,然后升为左丞相,全家显贵。秦始皇出游江南,死于沙丘(今属河北平乡县),李斯与宦官赵高沆瀣一气,伪造始皇诏书,杀了长子扶苏,由次子胡亥继位为二世。

赵高因杀人太多,恐怕大臣们向二世禀明,竟说动了二世,不必面见群臣,一切奏章,由他整理后再呈皇上。不久,赵高得知李斯认为二世不面见群臣不合情理,就去找李斯说:“函谷关以东盗贼猖獗,皇上不在意这些关系国家安危的大事,反而急于应召人手去继续建阿房宫,我想因此献一点建议,但是权势不够,你为何不去晋见一下皇上?”李斯说:“是啊!我早就想说,但皇上不上朝,连晋见的机会都没有,还谈什么建议!”赵高说:“只要你真心想进谏,等皇上有时间,我一定会告诉你。”

赵高心怀险恶,专门找了皇帝正与妃子玩得高兴的时候,对李斯说:“皇上现在有空,你可奏明了!”李斯不知是计,急赶来宫门请见。二世每次都只得停止游乐,重整衣冠接见李斯,因此很生气,对李斯说:“我平常空闲时,丞相你不相见;我私下玩耍时,你就一定要来请示公务,丞相是嫌我还小?轻视我吗?”赵高利用这机会说:“皇上您不要这样任性了,会发生危险的,我们在沙丘夺取帝位的计划,丞相也有参加,现在您当了皇帝,他却没有增加什么尊贵,看他之意,是要您赐他一片土地,并封他为王的。再说,您不问我,我也不敢说,丞相的大儿子李田,现任三川郡的长官,目前正在造反的陈胜,即为他邻县的人,所以楚国地方的盗贼经过三川,京城的官兵不肯出兵攻贼。我听说三川长官和那些盗贼还有文书往来,只是目前尚未抓到证据,所以不敢报告,何况丞相在外面的实权,实在比您大得多!”二世听信赵高的话,想拿问李斯,又怕没有实际证据,便先派人追查三川郡长官与盗匪相勾结的情形。李斯这时晋见二世,根本没机会,就上奏揭发赵高的短处。二世对他所言不信,反将此事告诉赵高。赵高从中再加挑拨,二世于是将李斯处死。

明代文人洪应明在《菜根谭》一书中说:“为善不见其益,如草里东瓜,自应暗长;为恶不见其损,如庭前春雪,当必潜消。”多行不义必自毙,与李斯一样自食其果的,还有清代的和珅。乾隆在世的时候,嘉庆帝对和珅的种种以权谋私、恃宠生骄的行为只能容忍。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帝去世,第二天,嘉庆帝即迫不及待地削掉了和珅的军机大臣、九门提督职务,并让其同党福长安昼夜守值殡殿,不得擅自出入。初八日,嘉庆帝下令革除和珅及福长安的所有职务,将两人逮捕入狱,并查抄其家产。十五日,嘉庆帝亲自宣布和珅二十大罪状。十八日,钦赐和珅白练一条,令其自尽。和珅面对白练,写下了四句绝命诗:“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他时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

类似李斯、和珅这样的人在位时,位高权重,他们设计要陷害谁,很少有能逃脱的。但历史上也有一些聪明人,能巧妙地摆脱小人。

南北朝末年,陈静帝临朝亲政,蜀公尉迟迥是一个醉心求利、贪图功名的人。其时朝中另一大将韦孝宽正奉命南征,尉迟迥深怕他立功回朝,皇上对他会褒奖赏赐,而使自己失宠,就在暗中计划如何剔除这根肉中刺、眼中钉。正好这时韦孝宽带军由山西入陕西回来,半途休息,军队在朝歌扎营,而且他患有宿疾,必须沿途求医,否则即有生命之危。尉迟迥便利用这大好机会,一面派自己的心腹大都督贺某,带着自己亲笔所写的慰问函件交予韦孝宽一面派人在相州布置许多暗医,等他路过求医时,利用机会将他杀害。并且另外又派心腹韦艺利用其为韦孝宽宗侄的关系,前往迎接韦孝宽,找机会在对方入城时将他擒拿。

韦孝宽英明勇敢,反应迅速,且智慧知识超人一等,为当时有名的大将军。贺某携尉迟迥的亲笔致候信到朝歌时,韦孝宽即心头犯疑,发觉情形有些不对劲,于是暗中叫所有人多加戒备,而且也不在相州找医生看病。当他的宗侄韦艺前来迎接他时,韦孝宽问起有关尉迟迥的事情,韦艺吞吞吐吐,故意为尉迟迥掩饰,不肯说实话。韦孝宽便知道他必定有什么难言之隐,心中的疑虑更深一层,非常生气,欲将其斩杀处死,韦艺害怕,便将尉迟迥的种种阴谋说了出来。

韦孝宽明白了这种情形之后,细细思量之下,知道自己所带领的亲骑没有多少,且正处于尉迟迥的势力范围内,认为必须采取比较特殊的措施,选择尉迟迥想不到的计策,才有安全走脱的希望。于是他立刻带了宗侄韦艺和自己所属士兵向西面绕道逃奔,每次经过一个驿站,就将那驿站所有的公用传马(即为准备接应公务用的马)全部带走,并且对那些驿站的负责官说:“蜀公尉迟迥马上就要到了,赶快准备美酒佳肴恭候大驾吧!”

尉迟迥得到消息,知道韦孝宽已经逃走,十分着急,立即派遣仪同大将军梁子康率领数百位军中好手,快马加鞭地追捕韦孝宽。可梁子康每到一个驿站都要饱餐一顿才又起程,这样自然耽误了一些时刻,再加上酒足饭饱,锐气大减,行动迟缓,何况追捕的途中,没有一个驿站可以换马,根本追不上了。韦孝宽于是凭自己的智谋脱离险境,回到西安去了。

【智慧金言】

但对谗言光痛恨还不行,首先要有分辨的能力。宋人林逋就在其《省心录》中提出了这么几条辨别原则:“谗言巧,佞言甘,忠言直,信言寡。”这里的“谗言巧”中的“巧”,是花言巧语之巧,投机取巧之巧,巧舌如簧之巧。为什么谗言者一定要用巧呢?因为巧可以掩盖阴谋、假话、破绽,只要仔细辨别,其实并不难看穿。

善于学习古人的经验

【原典】

推古验今,所以不惑。

注曰:“因古人之迹,推古人之心,以验方今之事,岂有惑哉?”

王氏曰:“始皇暴虐行无道而丧国,高祖宽洪,施仁德以兴邦。古时圣君贤相,宜正心修身,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今时君臣,若学古人,肯正心修身,也能齐家、治国、平天下。若将眼前公事,比并古时之理,推求戍败之由,必无惑乱。”

【解读】

从历史的发展中总结经验,从过去的掌故中学习规律,才能厘清纷乱的事理,洞晓事物演进的方向,在任何时候都保持清醒的头脑。

同类推荐
  • 狼道智慧

    狼道智慧

    人类在远古时代,就对狼充满了尊敬与崇拜,许多民族甚至将狼作为图腾。自古以来,人们对狼的是非也是褒贬不一。我们不得不承认,尽管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狼群却仍能够顽强地生存下来,这其中必有值得人类学习、借鉴的智慧所在。
  • 智慧做人的七大学问

    智慧做人的七大学问

    《智慧做人的七大学问》要求我们懂得智慧做人、聪明做事的人,其步履必然积极而阔大,其事业必然顺理而成章,其人生必然恢宏而壮丽。成功需要努力更需要头脑,做人需要修养更需要智慧。做人是一门人人必会的学问。精明处世是做人的基本功,也是营造成功人生的一大智慧。人生在世,会有许多苦恼。当你有了生活的阅历之后,便会知道,十个指头不会是一般齐的。这样,你也会比较出自己的优势和可爱之处来,少了无端的困惑,才能把所有的烦恼一点点地看淡。
  • 帮助孩子成长的哲理与智慧

    帮助孩子成长的哲理与智慧

    孩子正处于成长期,在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也会有很多迷惑。父母需要的是给孩子讲解一些人生中的哲理与智慧,让孩子通晓事理,提升孩子的智慧,为孩子指点迷津,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孩子明事理有智慧,才能自我解疑解惑,才能正确待人接物,才能获取快乐与成功。
  • 没有平凡的岗位,只有平庸的员工

    没有平凡的岗位,只有平庸的员工

    岗位是一个人脱离平庸,走向卓越的支点。没有平凡的岗位,只有平庸的员工。轻视工作岗位只会让你的人生“贬值”。认真做好每一件平凡的工作。你就会更快地迈入卓越者的行列。
  • 老师推荐给学生的哲理故事

    老师推荐给学生的哲理故事

    本书选取的故事通俗易懂,便于记忆,以独特的视角,零距离地进入学生朋友的内心,成为滋养学生朋友的一道精神食粮。将乐观、信念、热情、正直、勇气、决心等以一种鲜活的方式植入心田。
热门推荐
  • 如果盗

    如果盗

    在地底下讨生活不比地上,那都是见不得人的勾当。这祖师爷传下来的手艺不是人人都能学的。古墓里面有太多东西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尤其是那人迹罕至的墓。墓主人为了防止自己的墓被盗更是机关算尽。墓道、棺椁、古尸、明器!八字不硬勿靠近!
  • 霸气冲天系列13

    霸气冲天系列13

    杀人有罪吗?当你的命运掌握在别人手里的时候,当你带着不凡的使命去杀人的时候,当你不杀人便被别人杀的时候--你不杀人,便即意味着死亡,意味着有罪……
  • 我就是你,我喜欢你

    我就是你,我喜欢你

    两位少女走到了陌生的街.神秘的店.喝下了能够【灵魂互换】的魔药.打算与自己的暗恋对象互换灵魂.第二天醒来以后.4个人一脸懵逼.要怎么恢复原状才好啊?
  • 王俊凯六年

    王俊凯六年

    他与她从相遇,相识,到现在在一起,可是她却有一个不可说的秘密
  • 世界最具故事性的中篇小说(1)

    世界最具故事性的中篇小说(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本草纲目》中的五色蔬果养颜经

    《本草纲目》中的五色蔬果养颜经

    本书把《本草纲目》中五色蔬果的养生原理介绍给读者,选取常见蔬果品种,并为每一种蔬果编撰美容功效和食单。
  • 夜的二分之一

    夜的二分之一

    我没有过翻墙逃出学校去上网的举动,没有过上女寝找女同学去做客的冲动,没有过被别人爱上后泪流满面的感动......《夜的二分之一》是一场腥风血雨的青春盛宴,我们的叛逆我们的轻狂我们的放纵全部集于一书。时不时的会说我们的青春我们做主,但犹豫不决的判断和多路口的选择已经失去了好多,请带着有遗憾的心看完吧,因为我是怀着遗憾的心写的,这将是一本看得见的回忆,将是一段重赴青春的旅程,将是一段陪你疯的刺激人生。高中,让怪物的我代你演绎。
  • 女人就要不生气

    女人就要不生气

    本书讲述了女人如何善待自己、学会理性思考问题、拥有良好的心态、身心保持最佳状态等内容。
  • 老胡风云录

    老胡风云录

    一个在都市里奋斗的大龄青年,一个社会底层的卑微奋斗者,一次偶然的被吃霸王餐,却得到了一个看起来没啥用的小葫芦。就是因为这个小葫芦,这个青年的人生从此转折,武侠修仙,斗智惩恶,一个都不能少!最爽的文字,最天马行空的想象,尽在双木作品《老胡风云录》。
  • 剑荡九天

    剑荡九天

    修炼,并不仅仅是修习武术。一花一草,世间万物皆是修炼。星空下第一强者之子,云风。不修武术,只修天地万物。是平凡,还是入圣?是无人重视,还是威震九天?云风只能,也必须入圣,必须威震九天!因为……他是星空下第一强者云扬的儿子!因为……他是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