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要认真总结优势学科的学习方法、策略、思考方式,把它迁移到劣势学科的学习上。许多学科的学习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通的,尤其是文科的各门学科之间、理科的各门学科之间,这样就可把优势学科上的学习经验迁移运用到劣势学科的学习上,以提高自己的整体学习实力。
二、纠正贪玩,扫除初中生学习上的绊脚石
孩子贪玩是让家长最头痛的事情。孩子贪玩会把学习放在脑后,不仅回家尽情忘我的玩,在学校课堂上也玩兴犹存,这些严重地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贪玩的孩子往往兴趣爱好十分广泛,把贪玩孩子的爱好如通过父母巧妙合理的引导,向科学方面学习,则有助于身心健康方面的发展,亦能把坏事变为好事。
1.边做作业边玩有原因
做作业时边做边玩是许多转折期学生的坏习惯,尤其是初中生,他们有的是东张西望,有的是做些与学习无关的无意义动作,比如玩弄手指、躺躺坐坐、东翻西看等。无论父母怎么跟他讲道理,甚至打、骂、罚,都很难有什么效果。其实,改掉初中生这个毛病并不难,关键是找对原因,方法对头。
孩子边做作业边玩,原因一般有两种:
(1)学习习惯不良
学习习惯不良的孩子完成作业并没有多大的困难,主要是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对他讲一些道理,他还不能真正理解。因此,对这种不良学习习惯的矫治,应结合对孩子意志品格的培养来进行。关键是要以明确、具体的要求来提高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通过激发孩子自己的意志努力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父母们可以试试这种办法:请孩子选一件他最喜欢的东西放在桌子上,并在下面放一张白纸,不要放在正面太近的地方,以免给孩子的刺激过强,然后让孩子开始做作业。以和蔼可亲的口气告诉孩子,他可以边做边玩,对他唯一的要求就是每玩一次要在白纸上划一笔“正”字,要诚--实,无论他玩多少次(划多少个“正”字),父母都不会责罚他。第二天做作业时照旧这样做,但以商量的口气问孩子:“能不能比昨天少玩一次?由于这个要求并不高,孩子通常乐意合作以表现自己的“能”。以后重复这个过程,并逐步适当地将孩子喜欢的东西向孩子的正面或近处移动,以增加刺激的强度,提高孩子自我控制的努力程度。每当孩子达到了当天的要求(划的次数减少)后,都要用语言鼓励孩子,比如说:“想不到你说话算话,真能做到!”“看,你是完全能做好的。”这样帮助孩子产生“荣誉感”和“成就感”,保护和提高孩子的积极性与自信心。如此循环下去,在以后的过程中,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可适当提高要求。比如要求他每次少玩两次、三次等,直到他能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控制自己不再去碰自己喜欢的东西,甚至也不想去碰自己喜欢的东西。为了巩固训练结果,在完成一种玩具训练过程之后,可以换一种玩具。要求他一开始就做到一次也不去玩。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初中阶段的孩子,因为此时的孩子若有家长的监督是可以提高自控能力的。
(2)学习有困难
由于孩子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和采取正确行为的能力都还不完善,遇到困难时常会采取“拖一会儿是一会儿”、“得过且过”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在做作业遇到困难时,他不会主动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就采取了“逃避”。为了能够“磨”和“拖”,孩子常常会做一些无意义的事情。
例如,有这样一个孩子,他在做作业时总是喜欢剥弄自己食指上的指甲。为了纠正这个毛病,父母给他讲道理、用胶布缠住手指、甚至责骂都无济于事。原来,这个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成绩比较差,父母的文化水平不高,教育方式往往简单粗暴。孩子在做作业遇到困难时,往往处于无处求助的状态,于是产生这种典型的“逃避”行为。
对这类孩子的问题解决:一要明确地告诉孩子,遇到困难逃避是不行的,也逃避不了,只有主动想办法尽快解决才是正确的行为方式,比如自己动脑筋,向老师、同学或父母请教,等等:二是遇到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父母要了解孩子在学习中是不是有难以克服的困难,给孩子必要的和及时的帮助,要让孩子觉得父母是可以信赖的“朋友”,而不是可怕的“惩罚者”。
值得指出的是,在家庭关系不好、父母对孩子教育简单粗暴的家庭中,孩子容易出现这类问题。因此,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有安全感、愉悦感和对父母的信赖感,是帮助孩子改变不良学习习惯、克服畏难情绪的重要前提。
2.纠正孩予贪玩应因势利导
孩子升入初中以后,虽然学习负担相对加重,但贪玩的本性依然故我。这是诸多家长感到十分困惑的问题。其实,玩是孩子的一种天性,是他们出于对周围事物、大自然的浓厚兴趣的一种表现行为。之所谓“贪玩”只不过是孩子在处理“玩”与“学”的过程中,在时间长短、轻重缓急上发生了错位。
对于贪玩的上初中的孩子,家长应该怎么办呢?对此,不妨从细心观察、因势利导、合理安排、循循善诱等方面着手。
(1)细心观察
对于贪玩的孩子,家长应该注意细心观察核子爱玩什么,与哪些孩子玩,怎么玩……分析这样玩的后果对孩子身心健康是否有益,是否妨碍和伤害到其他人的利益,是否对社会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在没有进行细心观察掌握第一手资料之前,对贪玩孩子主观地横加干预是不妥当的。
(2)因势利导
贪玩孩子的兴趣爱好往往十分广泛,把贪玩孩子的爱好引向更科学、合理有助于身心健康的方面,是每位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下面这对父母对孩子贪玩的处理很值得每一位家长借鉴。
我们的孩子就是一个爱好广泛、又比较贪玩的孩子。玩起来认真投入,往往不能自制。他喜欢踢足球,课余时间常常在楼下的小路上踢。尽管场地狭小,仍然玩得汗流满面。赶上上下班时间,路上车多人多,难免把球踢到行人身上或自行车上。后来我们分析,踢足球是项好的体育活动,孩子在体育课中的长跑项目没有达标,而踢足球也是锻炼长跑的好机会。于是我们阻止了孩子在楼下踢球,而是在周六或周日带他到附近学校的操场上去踢,孩子高兴极了,活动场地大了,孩子也能跑起来了。这样做的结果既保护了孩子的兴趣,又锻炼了长跑,弥补了体育课中孩子的弱项。
(3)合理安排
孩子的兴趣广泛,又得不到合理的安排,往往在玩的时候投入的精力多,占用的时间长,没有节制地玩造成“贪玩”。改变孩子“贪玩”的现象,应该是家长帮助孩子合理地安排和选择“玩什么”,“怎么玩”和“什么时间玩”,使孩子能够在“玩”中受到教益。如家长不妨鼓励他与年长于他的人对弈,训练他的骑车,游泳等基本技能。有条件还可以经常带他郊游、爬山,参观博物馆等活动。用这种“玩”的形式让孩子领略大自然的美景,培养孩子热爱祖国和民族的高尚情操。从而保证孩子在课余时间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玩”使疲劳的大脑得到调节和松弛,能够精神饱满地迎接新的学习任务。
(4)循循善诱
所谓循循善诱就是帮助孩子“玩好”,“玩巧”。在“玩”中诱导孩子丰富的思维和想象力,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游戏机”曾使很多家长“谈机色变”,甚至称其为影响孩子学习的“万恶之源”。其实不然,对任何事物都应该一分为二来分析。游戏机作为一种高智能玩具,它能够训练大脑的快速反应和判断,以及手脑的相互协调合作能力,使孩子的智能得到开发。当然从另一个侧面讲,如果孩子没有节制,长时间的玩必然会带来影响学习和身体健康的负效应。这就需要家长帮助孩子制订出学而有序的具有约束力的时间表,以克服负效应所产生的影响。
3.循序渐进,摆脱贪玩的毛病
对于绝大多数家长来说,孩子贪玩是最挠头的事情。因为孩子贪玩会把学习放在脑后,不是回家一味地玩,就是在学校上课也一心想着玩,碰上这样的孩子,哪位家长不着急?由于贪玩,功课马马虎虎是一方面,要是再染上撒谎、旷课等坏毛病就更麻烦了。所以,对于贪玩的孩子必须要管一管。
上初中的孩子在学校基本上是集体活动,有统一的纪律约束。贪玩受到限制,放了学或节假日情况可就大不相同了。因此管教贪玩的孩子,其家长比老师有更大的责任。
管住贪玩的孩子,目的无非是使孩子认真、勤奋地学习。而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家长长期的任务,要注意从一点一滴做起,还要有正确的思路和方法。
教育心理学上讲“知、情、行”的统一,就是向孩子灌输的道理(知),孩子所处的环境(情)和孩子经常不断的实践(行)。三者缺一不可。也就是言传、身教、训练综合起作用。对待贪玩孩子的教育问题也是如此。
(1)知,要求家长首先要让孩子明白道理,建立是非观念
要使孩子清楚地知道,勤奋学习是学生头等重要任务,虽然辛苦却很光荣;玩儿虽然很轻松,但贪玩必然影响学习;要想将来成为有用的人,就要从小刻苦学习。“言传”的过程中除讲正面道理以外,还应该介绍一些英雄、伟人从小认真学习的故事,举一些因为贪玩耽误功课,影响前途的事例。
(2)情,要求家长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常有这样的情况,家长给孩子准备了很好的学习物质条件,督促孩子学习也很卖力气,可就是自己不注意学习,使孩子眼中看不到应有的榜样。这样恐个白很难有好的教育效果。给孩子做学习的榜样可能对部分家长来说有些困难。可是仔细想一想,如果一名家长不读书,不看报,他的孩子怎么会把读书学习作为重要事情看待呢?如果家长回家就是看电视、打麻将,他的孩子很难不染上贪玩的毛病。另外,家长在当着孩子的面谈论事情的时候,千万不能说出轻视学习、轻视知识的话,对有关娱乐方面的事情大吹大擂就更不应该了。为了下一代健康成长,请家长们一定要三思而行,有时还要放弃某些爱好和习惯。
(3)行,要求家长督促和帮助孩子不断地进行学习实践
不亲手实验,任何一个道理都不会在孩子头脑中形成牢固的信念,所以让孩子亲自动手是使孩子养成自觉学习习惯的关键所在。这里强调的是“自觉”二字,显然光靠检查、督促甚至打骂是不能达到这个目的的。父母要让孩子及时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成果,从学习成绩的提高一直到对一件微小事物的理解和认识都要使孩子尝到“长进”的甜头;父母也需直接给予孩子课内外的知识,要帮助孩子正确认真地分析和解答遇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习兴趣(以不产生依赖性为限);父母还要利用孩子普遍“好胜”的心理,树立适当的目标和样板,不断地激励他赶超自己或他人。通过这些具体手段,尽力在孩子的心目中产生学习的欣喜和追求,从而代替或冲淡玩的欲望和快感。只有使学习成为具有较大吸引力的事情,孩子才可能不去贪玩。
上面谈到的是教育贪玩孩子的一般规律。每个转折期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应该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比如,对于初中生的孩子恐怕督促和训练就要多于讲道理。至于有的孩子爱玩,但玩的内容具有知识性或有益处,应该适当引导,只要不“贪”就行了。有的时候家长参与孩子的玩,寓教于乐比简单制止效果要好得多。
4.连恋电予游戏,多玩必丧志
电子游戏如同一个黑洞吞噬着孩子的健康和心灵,家长应让孩子知道:游戏不是生活的全部,人生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
2002年3月15日,《楚天都市报》报道了这样一条消息:
3月13日深夜,潜江市高石碑镇二中教师徐运海为找回溜出校园玩游戏的3名住读生,掉入4米深的水渠里,不幸遇难。
教师徐运海在当晚检查完学生宿舍后,接到学生的报告,有三位同学到校园外玩电子游戏机去了。他立刻披上衣服,与班主任一起到镇上寻找学生。此时,已是晚上10点多钟,在寻找途中,徐运海不慎掉入四五米深的水渠淤泥中,呼吸衰竭,经抢救无效,于次日凌晨去世。从教27年的徐运海一生经历坎坷,对学生无比热爱,没想到却在阴沟里告别了学生。
噩耗传来,全校师生悲痛万分,悲痛之余,他们作出了许多假设:如果游戏机室按照规定营业,不通宵达旦地接待学生;如果徐运海只是恪守自.己的职责,第二天再来处理学生;如果三位同学不痴迷于游戏,按时熄灯睡觉;如果……
有无数的如果,但结果只有一个,老师为了寻找深夜外出玩游戏机的学生,不幸遇了难。
由于初中阶段的孩子们正处在转折期,有着巨大的精神能量等待释放。但如今的他们却多是孤独的一代,在家中是独子,父母工作太忙,爷爷、奶奶年纪太大,与同伴的交往又太少,为了排遣孤独,电子游戏成了最好的玩伴,过剩的精力有了发泄的对象。在现实生活中,学业的压力,人际交往的挫折,都超出了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游戏却给了他们舒缓压力、体验成功的自由空间。在游戏中,他们想象着自己是一个优秀的赛车手,一个本领高强的英雄人物,不断地征服世界,捕获一个又一个的成功,充分体验到了个体身上蕴藏的巨大潜能。
从电子游戏本身来讲,它还是一个向青少年展示新知识的窗口。游戏能激发游戏者的科学幻想和探索未来世界的强烈兴趣。游戏再现了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的一些情景,强烈地吸引着具有探索欲望的孩子。虚拟现实的电子游戏还给孩子们提供了一种实际的体验,在虚拟开车、虚拟贸易、虚拟航海等游戏中,孩子们对实际生活有了更深的体验,积累了今后从事某种职业的经验。
但电子游戏的另一半却是一个恶魔,它仿佛一个黑洞,正在吞噬着孩子的健康和心灵。玩电子游戏可以导致视力受损。如今,中小学生近视的越来越多,罪魁祸首便是电子游戏机。电子游戏机上的光线强烈,对眼睛是一种极为不良的刺激,玩游戏时间长了,过量消耗视网膜感光物质,近视也就开始了。
有一个孩子,家中开了一个游戏室,孩子每天放学就被家长叫着守游戏室。看着其他孩子玩得起劲,孩子逐渐沉迷于游戏之中。自家的游戏不花钱,玩起来通宵达旦,终于有一天,孩子再也看不到游戏了,因为他的双眼失明了。
过量玩游戏还会损害健康、荒废学业。长时间玩电子游戏的人,会患上一种“游戏综合征”,出现情绪低落、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症状,还伴随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激素水平失衡、紧张性头痛等一系列生理病变。
初中阶段的孩子正处于转折期,自制力一般比较差,经常玩着玩着就上了瘾,晚上不睡觉,上课打瞌睡。时间一长,沦为电子游戏的“奴隶”,把自己的主业——学习忘到九霄云外了。沉迷于电子游戏的初中生一般都学习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