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18100000006

第6章 辜鸿铭大事记(2)

总的说来,辜鸿铭向西方输出中国文化,绝对是近代史上中国的第一人,他在这上面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西方中国学的批评。二是把儒家重要经典翻译到西方。三是向西方宣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这三方面从学理路径上来说,可以说是一体的,是一个较一个进步、深入的过程。

辜鸿铭还在欧洲求学的时期,就已经接触到一些中国的传统文化,只不过介质是当时西方人译介的一些汉文着作。这些西方人的汉文译着,应当说对传播中国文化,对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的,尤其是一些精通汉语、对中国文化造诣深的人。不过,当辜鸿铭从欧洲求学回来,开始系统研读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他发现,当时在西方传播的关于中国文化译介的书籍,存在大量的偏颇乃至错误。

就拿当时英国传教士、着名汉学家詹姆斯·理雅各为例,他是当时译介中国传统文化用力最多、成就也最大的西方学者。他在中国改良派思想家王韬等人的大力帮助下,花了二十五年的时间,翻译了中国的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其他译作还有《离骚》等等,此外,还撰写了不少关于中国和中国文化的大量文章。他的这些译作和着作在当时的西方影响非常大、流传也非常广。可以说,当时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多数就是来自理雅各的这些作品。辜鸿铭在欧洲求学期间对此也有所闻知。应该说,理雅各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研究和传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理雅各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理解,多数流于表层,实际上并没有深入到儒家文化的内核,并且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错误理解。

辜鸿铭留学归来,对中国儒家文化接触日深之后,觉得有必要对西方人对儒家经典研究中的错误进行纠正。1883年,居住于香港的他,就写了《中国学》这篇文章,较系统地分析了当时西方的汉学译着里的不足和错误之处,同时还指出这些西方汉学家从以西方为自我中心出发的对中国儒家经典的态度,存在很大的问题,也就是因为这种态度,带来他们在研究方法、理解角度等方面的问题。这是中国人就中国学研究公开发表的第一篇论文,在当时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此后,辜鸿铭可以说终身保持了对世界上中国学研究的关注和批判。他公开发表的文章有《约翰·史密斯在中国》《一个大汉学家》等等。他长期致力于中国学的研究,对纠正西方人对中国的观感有着很大的影响,对于西方汉学研究和中国文化的传播更是功莫大焉。

随着中国学研究的深入,也随着辜鸿铭对中国传统文化逐步深入了解,他深深感到,有必要给西方人提供一个能真正全面深入阐述中国传统文化的译本,要让这些新的译本去取代那些西方汉学家粗陋乃至给人误导的汉学译着。说干就干,鉴于儒家经典在西方的流传之广、影响之大,同时,辜鸿铭也认为儒家经典也是真正代表中国最优秀文化的首选代表,于是他决定就从儒家经典入手翻译。

在接下来的岁月里,辜鸿铭陆续翻译了《论语》《中庸》《大学》等儒家经典着作。他是中国第一个将这些儒家经典译成英文的人。本着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感,他的翻译态度甚是严谨。他的翻译也非常有特色,可以说在中国翻译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由于他对西方文化的透彻全面理解,他从西方读者的知识结构出发,在译文中采取了用西方贤哲、西方经典的话语诠释儒家经典的方法,使西方读者读起来丝毫没有理解上的困难,同时也让西方读者明白,中国儒家经典与西方贤哲、西方经典拥有同等地位。当他在阐述儒家经典时,就常常引用莎士比亚、歌德,乃至引用《圣经》里的话语来进行阐述。比如,辜鸿铭在翻译《论语》时,书名的主标题下有这样一行专门的说明文字:“这是一本引用歌德和其他西方作家的话来解说的新的特别翻译”。这是一种别开生面的开创性的译法。甚至有时为了能让西方读者理解,也为了能切中西方文化的短处或者弊端,他在对儒家经典扎实理解的基础上,在译文中进行了“再创作”,这些创造性翻译的内容,很好地将西方文化和儒家经典结合了起来,让读者看到了中西文化“和而不同、异而相容”的精彩一面,也让西方读者更深切地感受到儒家经典给予西方以启迪的方面。

这里还值得一提的是,辜鸿铭英文写作的高超水准,使得他的译着充分体现了英文的高雅、优美,不仅仅达到了译文“信、达、雅”的高要求,而且,如果完全把它作为英文着作来欣赏的话,你会发现,它比英文世界里的任何名着都不逊色。据称,自从辜鸿铭在西方成名之后,他翻译的中国典籍一经出版,各国就争相传译,以能最早一睹为快。也就是自辜鸿铭的儒家经典译着在西方流传开后,西方世界对中国文化另眼相看,从以往的猎奇、一知半解,到真正开始用一种崇敬的姿态对待中国文化。辜鸿铭翻译儒家经典,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事情,可以说,通过他,中国文化在19世纪末开始有了和西方文化对等的交流。在当时屡遭西方列强军事打击下,对于中国人还能保持一种文化上的自信、自尊,是有很大促进作用的。

在向西方翻译介绍中国儒家经典的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多年对中国文化潜心研究的辜鸿铭,将传播中国文化的事业,又向前推进了一步,那就是:全面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的优异,向西方展示中国文化对解决当下世界上各种危机的智慧看法。辜鸿铭开始了在世界文化、世界局势的大背景下,研究和传播中国文化的步伐。这方面的成果主要体现在《清流传》《春秋大义》等着作中。

《清流传》的英文书名直译是“中国牛津运动故事”(这自然又是辜鸿铭独创性的便于西方读者理解的书名)。该书介绍了当时中国的政治形势,介绍了当时中国的政权组织,以及其政治运作模式;还介绍了当时中国上下为了中国的进步发展,做出的各种政治行为,其中特意介绍了他一生所尊敬的张之洞的所作所为。通过《清流传》,辜鸿铭向西方读者展现了中华民族整体的向上的追求,展现了中国有识之士对中国的贡献,展现了一个奋力拼搏的民族的形象。该书对于纠正西方对中国腐朽落后、保守迟暮的看法,有着重大的积极意义。

《春秋大义》是辜鸿铭意在向西方讲述中国文明价值的着作,该书充分反映辜鸿铭的文化思想。该书的英文名是“中国人的精神”。和翻译儒家经典一样,辜鸿铭以当时西方读者的思维模式出发,对中国的主要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描述、解释,并叙述了其在当下世界的具体运用。该书既有宏观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解释,也有对生活中的个人和具体事件的直观分析。尤其是其中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及其未来走向的文化分析,深得西方人喜爱,尤其是德国人的喜爱。辜鸿铭认为,这次大战的爆发,英、法、德、奥都有责任,不是单方的原因引起的,大战爆发的起因深植于西方文化中的“群氓崇拜”和“武力崇拜”。“群氓崇拜”即英国政治由大量平民和商业人士控制,因为英国的政治走向,是取决于这些众多人口的选票的,所以英国呈现的是对众人的听从,乃至膜拜的现象。而这些人却由于无休止的贪欲,比如因对财富的无限索求,而扩张殖民地,肆意对他国掠夺等等,这样一步步将英国推向了战争的境地。

德国则对英国的这一“群氓崇拜”产生恐惧,因为他们感受到了英国在“群氓”推动之下对德国的威胁。由此,德国认为,只有加紧壮大自己的武力,方能抵御英国的威胁,从而在德国生出一种“武力崇拜”。

以上的一切,实际上是西方文化过于注重物质文明的追求所导致。因为物质文明的追求必然导致向外的扩张、占有,所以爆发于欧洲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文化的必然结果,是避免不了的。

由此,辜鸿铭认为,这次大战实际上是欧洲文明的破产征兆。

而以上一切问题要最终解决,则必须要引入中国文化,未来的世界将必定是中国文化有大作用的世界。因为,中国的文化,讲求的是人的身、心、灵的修养和完善,着重的是人的精神方面的追求。这种精神方面的追求指向是朝内的,这种朝内,是一种人性的自我修炼,不会导致向外索求。中国人在这种向内的追求中,能在与人类与生俱来无休止的欲望作斗争中获得胜利,能战胜自己人性恶的一面。这一切,正是西方文明亟须向中国文明学习的一面。

辜鸿铭的晚年,当他在五四运动后的时代里日益受到国人的无视之后,还是不放弃对中国的文化宣扬,多次东渡日本,讲解中国文化的精髓。这种不懈的努力和坚守,堪称20世纪中国悲壮的一道风景。

同类推荐
  • 明四家传(上)

    明四家传(上)

    本书以翔实的史料和生动的故事全方位地介绍了明代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位画家生活的时代背景、社会风情、彼此间的交往以及各自的生平和创作。
  • 中国古代皇后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皇后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后妃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是最高统治者、至高无上的皇帝的妻妾,是封建时代妇女中地位最高贵的人。她们的命运轨迹,兴衰荣辱、坎坷沉浮无不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由于她们的特殊地位,在历史长河中,既有英明辅弼帝王甚或亲自临朝,推动历史发展者;也有助纣为虐,阻碍了历史进程者;更有甚者,则扮演了祸国殃民、使历史的车轮逆转的角色;而为数更多的则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在“寂寞梧桐锁深秋”的后宫中凄凉地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之路。
  •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43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43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丛书,自发行以来深受广大教师、师范专业学生、教育工作者欢迎,成为很多地方教师培训用书,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丛书共有50辑,介绍了许多教育学家的教育思想和办学事迹。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教育。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关心教育家的成长。
  • 盈盈秋水自横波:顾横波

    盈盈秋水自横波:顾横波

    全书以散文诗式的优美语言,描写了顾横波从一个青楼妓子到一品诰命夫人的成长历程,她一生三命,三个男人,三朝易帜,尽管世人对她的评价有褒有贬,争议非常,但这样一位性格鲜明、无视封建礼教、颇有争议的历史传奇女子牢牢把握住命运的方向,终获幸福,显赫和荣耀。本书是一本适合女性阅读的传记,希望您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获得爱,希望,勇敢,成长。
  • 原来曾国藩

    原来曾国藩

    在今天这样一个飞速前进的时代里更是如此,更多的人希望能了解我们的过去,借以关注我们的未来。“历史大讲堂”系列的宗旨便在于此——将过去以简约的方式呈现给读者,将历史纳入读者的理性思考和人文观照之中。由此,历史便不再仅仅意味着过去,它更将使我们注意到将来。他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曾首开“私家军队”之先例;他亦是历史上少有的大誉大毁之人——肯定之言,谓之成就“震古铄今”;否定之言,则谓其愚诚而不顾“民族之义”。
热门推荐
  • 血宋

    血宋

    宋朝,一个动荡不安内忧外患的朝代,避战求和的皇帝,忠奸互斗的臣子,水深火热中的人民,被血侵染过的河山,愤怒与绝望并存,战斗与信念共进,还我河山!多少忠贞义士为此血染疆场!多少的等待多少的奋战,一切都将慢慢从历史的尘埃中重新浮出……
  • 重生文娱之神

    重生文娱之神

    许泽阳重生平行世界,却惊讶的发现这竟是一个依旧存在爵位的时空,而他前世深爱的女孩,居然变成了亲王的女儿。身份的差距犹如一道天堑横亘在两人之间,前世错过,莫非今生还要继续?不!既已重生,那便绝不能再平庸的度过!那些曾经变作遗憾的梦想,在这一世,都将一一实现!(PS:助父成龙,培养天王天后,打造文娱帝国,当许泽阳成功抱得美人归时,他已被世人称作“文娱之神”,而在他的麾下,聚集着文娱领域最杰出的天才:歌神、舞王、影帝、漫画之神……)
  • 酒魂

    酒魂

    小说通过描述一家三代人之间的感情纷争,来表述亲子,爱恨之痛。感情的纠葛,在情义之中的轻重,如酒之魂让人迷醉。通篇以酒言情,言人生,言不能言语的悲痛和愤慨。在现实生活中的难分难解,诉说人生历程中的那些不堪回首的曾经,以及灯火颓靡的现实生活,自然而然地将人带入到醉与醒的边缘,撩起现实社会的痛。
  • 骄傲公主之炫丽归来

    骄傲公主之炫丽归来

    遭到背叛而死去的哥哥(夏沐),新公主将闪亮登场。。。。。。。。.....................................
  • 我的25岁火辣总裁

    我的25岁火辣总裁

    超级兵王归回都市,为生活所迫,再加上父母逼威,无奈之下,与火辣总裁结婚。火辣总裁,冰山警花,和那美丽校花,无一不为他动心。而这些,只为他,打造了一个美女帝国!
  • 隐世之千鬼巷物语

    隐世之千鬼巷物语

    百鬼横行于世,带来的不是灾难,而是一场又一场凄艳决绝的故事,为了亲情,为了友情,为了爱情,他们在他们的世界中绽放出属于他们的色彩。东洋之王说,在漫长的岁月中,吾不怕等待,为了得到你的青睐,我可以不惜任何手段。道士这样说,爱,就是爱上了,哪怕万劫不复,我依然爱她。灵仙这样说,我还她一世清净,不过,我却要她永生……昔日的温柔男子却这样说,爱?恨?其实真的恨得深了,才发现自己爱得极深。可惜,我已经错了,请饶恕我,让我继续错下去吧。她却说,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当年那个执伞青衣的人,他,便是我的良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科学决策的边界

    科学决策的边界

    转型期中国的决策者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诸如社会调节阀失控、利益诉求多元、公共危机事件频发、公共舆论渠道增加、决策主体公信力下降,等等。这些挑战给科学决策带来了许多不确定因素。《科学决策的边界》以有限理性理论为基础,剖析了决策主体、决策过程在转型期的新变化,阐述了制度和结构、目标和注意力、组织心理和文化、信息、时间压力、外部环境几大因素造成的决策边界。通过理论关怀决策实践,向转型期中国决策者建言。
  • 捕捉幸福之永恒的爱恋

    捕捉幸福之永恒的爱恋

    “夜哥哥!你不要走好不好?小叶儿不要你走!”“小叶儿,夜哥哥也不想走,可是我有事必须得走,我会回来找你的,你乖乖等我好不好?”夜安慰到,可不管夜怎么安慰,小叶儿的眼泪就是止不住的流,虽然他们才相处了短短一个月,但是在这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俩人已经在彼此的心里烙下深深的回忆。最后夜还是走了,走的时候还给了小叶儿一条项链。小叶儿边哭边看着带走夜哥哥的车边大喊到:“夜哥哥!你一定要回来啊!我会乖乖等你的!”而夜已经听不到了。十五年后……
  • 戮神圣使

    戮神圣使

    【神】制造谎言愚弄世间,他们残忍麻木,他们视生灵如同粪土,他们随意毁灭万物生灵,直到一天,一个男人从一具具【神】的尸体中走来,他告诉【神】“我来了,所以你等要灭亡。”从此人族与【神】展开了一场永恒的战争......
  • 醉归路

    醉归路

    人生的棋局形态各异,有孤独寂寞,也有欢愉喜笑。一个迷失在自己棋局里的人,一个无法冷眼旁观的执棋者。是谁落入了谁的博弈,是谁在掌握棋局。是谁落入了谁的漩涡,是谁最终寻到了归路。***谨以此文赠与Daisy,2015生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