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词夺理的幽默
比尔是一家大公司的职员,他经常在办公时间出去理发。尽管他也知道这样做是违反公司规定的,但他被理发店里一位美丽的姑娘吸引住了。一天,当比尔又在理发时,公司的经理恰好经过,比尔无法躲开了。经理说:“你好,比尔,我看见你在办公时间理发,该作何解释?”
当着自己心仪的姑娘,比尔觉得不能丢了面子,他只有强作镇静地说:“是的,先生,你看,我的头发都是在工作时间长出来的。”
“不是全部吧,其中一部分是在下班时间内长的。”
比尔很有礼貌地回答:
“您说得对极了,先生。所以,我只剃去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剃掉。”
听着比尔的强词夺理,旁边的姑娘“扑哧”笑了,在姑娘的笑声中,经理原本准备责备一番比尔的怒气也随之不见了。试想,面对经理的责备,比尔如果不来一番强词夺理的幽默,又如何能获得姑娘的青睐和经理的宽恕呢?
在一些不是特别事关原则是非的问题上遭遇到上司的指责,而恰巧指责你的场合又不是严肃的工作场合,你不妨来点恰到好处的强词夺理,制造幽默氛围,以化解上司的怨气。门我嘲讽
乾隆初年,每逢元宵节前后几日,皇帝都要到西苑南门内的“山高水长楼”与王公大臣聚宴。这一次,君臣正在一边吃水果点心,一边观赏灯展,接着又放了烟花,景象十分壮观。此时,一位身材矮小、驼背的大臣对乾隆说:“陛下这是玩物丧志啊!以后不能再搞了。另外,陛下整日沉醉于诗词之中,必会妨碍朝政。”
乾隆火了,当着众大臣的面开始责备他:“你是何种渺丈夫,胆敢如此直言,不怕朕要了你的脑袋?!” 幸亏这位大臣会说话,当下奏道: “微臣不敢。微臣虽然面貌丑陋,但心地善良。” 乾隆一听这话笑了,免了他的死罪。大臣最后的话既有自嘲的味道,也是一种幽默,它使乾隆转怒为笑,从而逃脱一劫。大臣的话其实也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只是他说的不是场合,选在一个皇帝喜庆的日子里,当然败坏了皇帝的心情。
现实生活中,可能也会有这样的例子,上司对你心生怨气而责备你时,并不是因为你的言行错误,而只是因为不合时机,这时如果能巧妙地说话博得他一笑,也就能收到转怒为喜的效果。正意反说晋文公当政的时候,厨官让人献上烤肉,肉上却缠着头发。文公叫来厨官,大声责骂他说:“你存心想让我噎死吗?为什么用头发缠着烤肉?” 厨官叩着响头,拜了拜,装着认罪,说: “小臣有死罪三条:我找来细磨刀石磨刀,刀磨得像宝刀干将那样锋利,切肉肉就断了,可是粘在肉上的头发去却没断,这是小臣的一条罪状;拿木棍穿上肉块却没有发现头发,这是小臣的第二条罪状;捧着炽热的炉子,炭火都烧得通红,烤肉都烘熟了,可是头发竟然没有烧焦,这是小臣的第三条罪状。君主的厅堂里莫非有怀恨小臣的伺臣么?”
文公说:“你讲的有道理。”就叫来厅堂外的伺臣责问,果然有人想诬陷厨官,文公就将此人杀了。
这明显是个冤案,厨官受到了文公错误的斥责,但如果他正面辩解,有可能使晋文公火上加油,怒气更盛而获死罪。因此,聪明的厨官采取正意反说的方式为自己辩解。他装作认罪的态度供认了三条罪状,其实是为了澄清事实:切肉的刀如此锋利,肉切碎了而头发居然还在上面;肉放在火上烤,肉烧焦了而毛发犹存。这明显不合乎事理。至此,厨官已证明自己无罪,因此进而提醒晋文公,是否有人诬陷自己?立刻真相大白。厨官的辩解顺其意,却能揭其诬,可谓灵活机巧。忍辱负重
小甄今年刚大学毕业,进了政府机关,当了一名职员。这天,领导拿着一份文件,让他传真到市委宣传部,小甄照办了。可谁知,第二天,领导怒气冲冲地走进了小甄的办公室,当着众多同事的面,大声斥责小甄:
“你怎么做事的?让你发份传真到组织部,你却给我发到了宣传部!”
小甄一下子懵了,他回忆了一下,确定领导昨天向他交代的确实是宣传部而非组织部,他想领导一定是在情急之中记错了。可是看着领导愤怒的脸,小甄二话没说,主动承担了责任:
“对不起,实在对不起!都怪我办事粗心,本想抓紧时间办好,没想到闹了个大错。我一定会吸取教训的,保证不会有第二次了!”
说完,他赶紧又给组织部发了份传真。又过了一天,小甄被叫到了领导的办公室,领导真诚地向他道了歉,说自己那天因为着急,错怪了小甄。并夸奖小甄小小年纪,就懂得忍辱负重。自此,小甄在领导心目中的地位大大提升了。
上司也是凡人,也有犯错的时候,尤其在工作中,极有可能因为忙乱和着急,而错怪了你。这时,你千万记住:一定不要当着众人的面反驳上司,因为上司需要维护一定的威信和颜面,即使他错怪了你,你也不能当众让他下不了台。你应该暂时把责任承担下来,等上司清醒过来,发现自己错怪了你时,自然会为你当初的忍辱负重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