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肃场合,用赞美缓解气氛
1971年7月29日,基辛格率代表团秘密访华,进行打破中美中断20年外交僵局的谈判。来华前,尼克松总统曾不止一次为他们设想这次会谈的情形,以为中方会大拍桌子叫喊打倒美帝国主义,勒令他们退出台湾,滚出东南亚。为此,基辛格一行非常紧张。
但事实出乎他们的意料。周恩来总理在钓鱼台国宾馆亲切会见了他们。周总理微笑着握着基辛格的手,友好地说:“这是中美两国高级官员二十年后第一次握手。”
当基辛格把随行人员一一介绍给周总理时,他的话更出乎他们的意料,他握着霍尔德里奇的手说:“我知道,你会讲北京话,还会讲广东话。广东话我都讲不好。你是在香港学的吧!”
又对斯迈泽说:“我读过你在《外交季刊》上发表的关于日本的论文,写得非常好,希望你也写一篇关于中国的。”
最后他握着洛德的手,说:“小伙子,好年轻,我们该是半个亲戚,我知道你的妻子是中国人,在写小说。我愿意读她的书,欢迎她到中国来访问。”
一席赞美的话下来,基辛格一行的紧张心理已经被赶到九霄云外了,剩下的只有对中国领导人的刮目相看和油然而生的敬意。周总理简短的欢迎词里蕴含了高超的赞美技巧。他认识到基辛格一行的紧张,在严肃的外交场合,他有意地淡化其政治角色,而是抓住细微之处,像在跟对方拉家常似的,分别对其语言才能、论文水平、家庭成员进行了巧妙的赞美,既亲切又得体。
对别人的赞美需要真诚,而真诚离不开真实,要恰如其分地赞美对方,必须符合事实。如果要在一些细微的地方赞美的话,更加需要对对方的工作、生活经历作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便准确地提出别人没能想到你会提及的细小之处。在一些严肃紧张的扬合下,利用细小的刺激来影响特定情形下的心理,往往能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危险场合,用赞美牵住对方的“牛鼻:”
几个不三不四的小混混拦住一个漂亮的女孩,带头的一个伸手摘掉了女孩的帽子,显然不怀好意。在这紧要关头,女孩没有破口大骂,也没有惊惶失措,而是冷静地说:“我的帽子很漂亮,是吗?”
“当然,它和你这个人一样,真美!”带头的戏弄道。
这时女孩显得更加大方、有礼,说:“你一定是想仔细看看,好给你女朋友买一顶吧?她戴上一定也很漂亮。我一看,就知道你绝不是那种随意戏弄人的人。”
“当然是这样。”男青年被女孩的气度和语言征服了,说着已经有点脸红了。这时女孩又调侃地说:“请你不要买了。”“为什么?”“别人会给摘去的。”这时,男青年才意识到应该物归原主了,于是把帽子还给女孩。女孩的机智及时地把自己从危险境地解脱出来。她的一番话中,真正把对方镇住的是那一句赞美“一看,就知道你不是随意戏弄人的人”,这句话牵住了对方的“牛鼻子”,迫使男青年只能回答“是”,然后就不敢、也不好意思继续无理取闹了。
生活中,并不是只有“大人物”才需要被茶维的,平常老百姓的“小人物”们,尤其是那些表面上看去言行不太正派的人,其实也需要被肯定和尊重。当他们冒犯你的时候,如果能抓住他们的心理特点,巧妙地赞美,往往会让他们不再好意思纠缠你了。
别人处在赞美包围中时,让你的赞美与众不同
小张是学校里出了名的“歌星”,每次晚会或其他娱乐活动都少不了他的歌声。
在一次元旦晚会上,他又成功地演唱了一首歌,表演完后,台下一片喝彩声。回到观众席,大家对他的歌声还在赞不绝口。这时一个师弟对他说:“师兄,你的舞也和你的歌一样棒啊!刚才看你在台上的舞姿,觉得你跳舞肯定也很厉害!”
听惯了别人称赞自己会唱歌的小张,头一回听人如此关注并称赞他的舞蹈,自然非常开心,就故作谦虚地说自己不太会跳舞,长项还是唱歌。这时,师弟马上接上他的话:“对呀,师兄的歌喉真是没的说。有空教教我吧。”小张在愉快的心情中欣然应允。
当一个人处在众口一词的赞美中时,往往不再把这种同一内容的赞美当回事,这时,如果你能找到别人都忽视了的优点来赞美,就必然能引起这个人的注意。因为人总是希望别人能尽可能多的发现自已的优点。
赞美和鼓励,双管齐下
美国当代著名诗人惠特曼的诗作《草叶集》问世后很长时间都默默无闻、无人关注。这几乎让他万念俱灰。但这时他收到了一封信:
“亲爱的先生,你所馈赠的大作《草叶集》,我十分看重。深以为这是美国有史以来智慧与机巧的极致。对你在诗坛上的良好开端,我表示由衷的敬意。
——这是R·W·爱默生写来的。
这封及时的赞美信给了惠特曼极大的动力。因为这短短几句话,恰到好处地将鼓励融入了赞美之中。面对一些心情暗淡的人,单纯的教育和鼓励,难以见效,我们不妨在鼓励的同时,发掘出他的优点并对之进行赞美。只有真正恢复了自信的人,才会振作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