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65400000040

第40章 堂吉诃德与哈姆雷特(3)

这里仍然存在着一个关于反抗、斗争、革命的悖论:如鲁迅所说:“人被压迫了,为什么不斗争?”反抗、斗争、革命的历史合理性是绝不能否认的,不然我们就会陷入屈从压迫与奴役制度的奴隶哲学与奴才哲学,但如果将其绝对化、神圣化,发展成“斗争就是一切”的斗争哲学,不断地设置一个又一个的斗争对象(其内在逻辑就是一切妨碍实现自己的目标的人都是敌人),而斗争就是“一个吃掉一个”,为了实现目标,可以不择手段,任意地滥杀无辜,并且经常采取群众性的暴力,这样,就必然将人的嗜杀性,中国人喜欢“窝里斗”的恶习,一切最恶的本性与欲望都诱发出来,形成全民族的大厮杀,每一个人,包括知识分子都成了残酷的生存竞争的参与者与受害者,从而导致了人的动物化。而一些青年知识分子(如文革中的“红卫兵小将”)则为斗争哲学中内含的浪漫主义激情所吸引,从而自觉、不自觉地充当了这样的残酷斗争的急先锋。

问题是我们为什么会接受,甚至迷恋于这样的斗争哲学?在这方面,我是有惨痛的历史教训的。在《心灵的探寻》的“后记”里,曾有过这样的自省:由于“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对于党内不正之风所引起的一部分当权的干部与群众之间尖锐矛盾有着十分具体、强烈的感受,以至于产生了相当严重的对立。在满腔怨愤急待喷发的心理和情绪支配下,自然很容易地就接受了毛泽东将矛盾、对立绝对化的‘斗争哲学’;而我则更进一步把鲁迅的斗争精神绝对化,把鲁迅对中国中庸主义的传统文化的批判绝对化,从另一个极端曲解了鲁迅”。“前几年重读《鲁迅全集》,看到鲁迅早在1925年就已发出警告:‘我觉得中国人所蕴蓄的怨愤已经够多了’,‘当鼓舞他们的感情的时候,还须竭力启发明白的理性’,否则‘是非常危险的’,我受到了极大的震动,由此而想到,本世纪以来,中国已经多次发生全民族非理性的狂热,我自己亲历的就有1958年的大跃进和十年大动乱,每一次‘狂热’都是在一种受压抑的怨愤情绪的冲动下开始的,最后却走到了反面。这样的悲剧经常发生在迫切要求改变自己地位的落后国家,受压抑的阶层中。具有局部合理性的历史要求的被利用,就特别令人感到悲哀和沮丧。”

对追求“历史合题”的哲学观、世界观的反省:拒绝一切精神避难所,反抗绝望

在八十年代末与九十年代初所进行的前述七个方面的反省,既是对历史与现实的反省,更是一个自我反省,可以说是对我内在的堂吉诃德气、浪漫主义气质的一次集中的批判性审视,一次全面的清理;而这样的清理最后又必然指向更为根本的哲学观、世界观。于是,在1993年所写的《我这十年研究》一文中就有了这样的反省:一位年轻朋友对我的《心灵的探寻》强调的“心灵辩证法”提出了批评,认为我在“揭示了鲁迅人格和心灵的种种矛盾和困惑”的同时,又宣布“这些矛盾和困惑最终都得到了解决,即由对立达到了辩证的统一”,而这是不符合事实的。这是一个及时的提醒,它使我意识到了自己的鲁迅研究的根本缺陷,更“指明了我的‘世界观’的矛盾”。而“认真思考自身‘世界观’的缺陷,则是在发生了那场历史性的事变以后,如一个朋友所说,我‘从中心走向边缘,从意欲改变世界到处于被世界改变的威胁中’,对‘无人地带’的充分自觉,使我必须重新面对‘破碎’而无以‘弥合’的‘自我’,对‘自我’的‘绝望’而产生了重新调整‘自我’的强烈欲求。也就是说,我是从自我的‘破碎’的发现与自觉,进而思考他人(包括研究对象)、人性、人自身,以至世界、宇宙的‘破碎’,并进而发现了‘弥合破碎’,发现了‘弥合破碎’的一切努力的可悲与可笑。我终于明白,我所谓的‘心灵辩证法’不过是黑格尔的历史‘合题’,最后必然导致泯灭矛盾、追求绝对存在、承认现状的统治者的历史哲学,这就走向了出发点的反面”。——意识到这一点,我确实又出了一身冷汗。

就是在这样的自我反省中,我对鲁迅的“历史中间物”的命题又有了新的认识与发现:“对他来说,‘中间物’既是他对处于大转折时期的历史个体‘在’而‘不属于’两个社会的历史地位的一种确认,又是他对世界本质的一种体认。”“他把世界的本体既不理解为‘圆而神’的混沌,也不理解为‘周而复’的连续,而看作无限发展之链与中间环节的对立统一:世界是无限进化的、发展的,而这种无限是由有限的中间物来构成的。这样,他就从根本上确认,中间物与有限是万事万物的存在方式。”并因此“首先拒绝了‘完美(善)’与‘圆满’,不承认历史发展、社会形态、人生(艺术)道路的‘极境’即‘至善至美’性,进而确认了不圆满、有缺陷才是历史、社会、人生、人性、艺术的正常存在的形态,以至客观发展法则”;“鲁迅同时拒绝了‘全面’,断然否定了‘毫无流弊的改革’,毫无偏颇的选择,进而确认‘无论什么都是有弊的’,都是在偏颇中发展的”;“鲁迅还拒绝了‘永久(恒)’,否定历史社会生命中的‘凝固’与‘不朽’,确认万事万物的过渡性,一切都是环节、中介,在具体时空下存在,并必然在另一种时空中丧失存在的理由与价值”。鲁迅所要抛弃与拒绝的是将乌托邦世界此岸化的幻觉,关于此岸世界的绝对性、至善至美性、全面性、永恒性的神话,这些“通常是处于现实苦难中的人们的精神避难所,鲁迅却要杜绝(堵塞)一切精神逃薮(退路),只给人们(以及自己)留下唯一的选择:正视(直面)现实、人生的不完美、不圆满、缺陷、偏颇、有弊与短暂、速朽,并从这种正篮子君在来信中对这一段分析,作了如下补充和提醒:“在论述鲁迅的‘历史中间物’命题时,强调他‘拒绝完美与圆满’,‘不承认历史发展、社会形态、人生(艺术)道路’等等的‘极境’即至善至美,进而确认了只有‘不圆满’、‘有缺陷’才是历史、社会、人生等的常态。这里是否也应该考虑到,这种‘确认’本身也是一个悖论?即一方面承认世界是不圆满的、有缺陷的,但另一方面似也应该承认,人也有对这种不完美、有缺陷的东西进行改进和改革的必要,就是说,人也应该有他对不完美的不满,有对缺陷、弊端等等进行变革的权利,指出和允许这种不满与权利,才意味着给人们变革现实的努力与必要留出空间,这样论述在逻辑上才显得周全。否则,只承认不完满、有缺陷,恐怕又会走向另一个极端:让人在缺陷、弊端、不足等等方面无所作为,消极对待。这一层是不能不考虑的。”

视(直面)中,杀出一条生路”这就是鲁迅式的“反抗绝望”的哲学,并且通过痛苦的反省而内化为我自己的哲学。

一个重要的提醒:区分“真假堂吉诃德”

1933年鲁迅用自己的笔名发表了瞿秋白的一篇题为《真假堂吉诃德》的文章,以后又将此文收入自己的文集《南腔北调集》,他显然认同于文章所提出的警示:“中国的江湖派和流氓种子,却会愚弄吉诃德式的老实人,而自己又假装着堂·吉诃德的姿态”,“你要是把假痴假呆当做真痴真呆,当真认为可笑可怜,那就未免傻到不可救药了”。其实堂吉诃德性情中就多少有点表演的成分,曾有过“大家一样都是演戏的”的高论,而西班牙看客也将他看作是供取乐的“戏子”,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也有人将他讥讽为“一个戏子”。但鲁迅、瞿秋白关注的是中国的假堂吉诃德,在他们看来,堂吉诃德“这种书呆子,乃是西班牙书呆子,向来爱讲‘中庸’的中国,是不会有的”。中国的文化土壤,更容易产生假堂吉诃德。

因此,鲁迅在观察中国知识分子时,始终把关注点集中在区分真假上。这是贯穿他一生的基本命题。早在二十世纪初,他就在中国的维新派知识分子那里发现了“伪士”。二十世纪最后一年在遭到当代伪士的围剿以后,我对鲁迅的这一命名有了新的领悟与发现,并作了这样的阐述:“‘伪士’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他们都是无信之士,没有信仰的知识分子;第二,他们却要扼杀别人的信仰,不许别人有信仰;第三,他们又把自己打扮成信仰的捍卫者。”同时注意到的是,鲁迅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自称“特殊的知识阶级”的现代评论派的绅士身上,发现了“做戏的虚无党”。他们也是“毫无特操,是什么也不信从的,但总要摆出和内心两样的架子来”。由此而想到的是堂吉诃德在当代中国的命运与意义的问题。记得在写作《丰富的痛苦》时,曾与友人薛毅讨论过这样的问题,他曾发表过这样的意见:“堂吉诃德式的纯洁,善良,真诚,热情,和谐……这一切都是叫人神往,叫人渴望的。

可这些在现实中却是脆弱、易逝的,至少是无法遏止住人性的虚伪、阴暗、险恶的。它们永恒地存在于乌托邦中,存在于圣母那里,那就得让它们永恒、完整地保存在那里,使之成为一道神圣的阳光,照亮现实深渊,照亮人性残缺。但在中国,在没有认真思考文革这场大灾难之前,在没有真正有力地解剖中国红卫兵的狂热,五十年代知识者的忠诚等等之前,堂吉诃德精神的合理部分是不可能被人们接受的。要么是像鲁迅所说的假堂吉诃德,要么是使堂吉诃德精神连带着一种既可贵又过于梦幻的天真的品格。现在真正的堂吉诃德并没有出现,我们所做的是为他的出现而准备。”或许他说的是有道理的吧。

同类推荐
  • 唐诗风物志

    唐诗风物志

    在世风开放、文化繁盛的唐朝,以诗寄情、叙事、言志是一种风尚,诗歌在唐代空前绽放。与其他朝代相比,唐人似乎生活得格外热情,他们热进取、爱美妆、轻规训、喜游耍,热衷精神愉悦,也沉醉于世俗生活。本书从唐人的行、婚、花、梦、欢、衣、妆、食、戏九个方面,娓娓细叙唐人的世俗百态,文字讲究而带有活泼之意,徐徐展开一幅唐人生活的画卷。
  • 梦里花落惜别离:三毛

    梦里花落惜别离:三毛

    朱丹红编写的这本《三毛:梦里花落惜别离》是“倾城才女系列”丛书 中的一册。传主三毛,当代著名女作家,原名陈懋平。三毛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生平著作和译作十分丰富,在全球的华人社会广为流传。《三毛:梦 里花落惜别离》以诗一般的语言,再现了这名传奇女子48年的人生,和她留 下的泪水、温情、凄清交织的世界。
  • 历代赋评注·汉代卷

    历代赋评注·汉代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季节轮换

    季节轮换

    本书作者试图通过梳理尘封的往事,重溯“第三代”诗的流程,仔细探讨一种诗学趣味发生、形成以及几经变流的内在动因和外部条件,弄清作为一个时代精神生活见证的“第三代”诗,在精神、心理和感知方式等诸多方面,所表现出的应变能力和承受能力。
  • 走向天安门

    走向天安门

    本集包括七十二首短诗,其内容大致概括了二十八年中重要的前进脚步。诗集尽管薄些,但我却不想人为地硬性添加。
热门推荐
  • 地海谜踪

    地海谜踪

    一个少年,被大款养父送入重点高中,被一个来自雪山的神秘少女改变了人生轨迹,卷入了极度惊险曲折的灵异探险之旅:上溯宇宙洪荒,追寻古老民族的起源;下探黄泉,在黑暗绝域中见证无数奇迹,阅浮世千重变,结人生最美缘,在极度悲欢中看透人世真相,无数挫折让一个可能无限堕落的二世祖变成了真正的男子汉,一颗心百炼成钢!一次极度漫长、风光无限的阅读旅行,一次让你把卷不弃的文本穿越……本文转载自网络原创文学门户—起点中文网:http://www.*****.com/?Book/3424888.aspx
  • 阴风

    阴风

    一直不相信封建迷信的陈西北,被他爷爷的逼迫下,学了一套风水术。本以为这种旁门左道素来毫无用处,不料当他离开了小村庄后,怪事接踵而至,那套被他瞧不起的风水术竟然渐渐派上了用场…………这仅仅是一本揭露民间风俗,接地气的恐怖小说。
  • 废材的逆袭之路

    废材的逆袭之路

    她自混沌醒来,带着前世的记忆,带着一双一双异色的双眸,她再度为人。有些东西,注定一辈子都无法忘掉,有些痕迹,注定一辈子都无法抹去。她为死去的人了结心愿,却无人解开她的心结。而当阳光闯进她的世界,那被冰雪覆盖的世界开始了融化。在跌跌撞撞中,她学会了坚韧,学会了包容,学会了爱。她收获了爱,收获了亲情,收获了友情。而当那真相浮出水面,当一切结痂的伤疤都被无情地揭开,当鲜血在她的身上流淌,她又该何去何从?
  • 鬼事灵探

    鬼事灵探

    大难不死,让我结识了一位活死人,从此踏上离奇的灵媒之路!捉参仙,拘婴灵,灭鱼怪,驭巨鸟,遣阴兵,品狐媚……与鬼斗,其乐无穷!
  • 女帝末路:我非男宠

    女帝末路:我非男宠

    神龙政变的发动使得中国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则天被迫退位,她亲手缔造的武周王朝也随之土崩瓦解。参与这场政变的人中,包括女皇的家人李显、李旦、太平公主,包括李唐宗室李千里以及他进献给武则天的小太监高力士,包括女皇的心腹上官婉儿,包括大臣张柬之、杨元琰、桓彦范、敬晖、李多祚,等等等等。多个政治集团的明争暗斗,千古女帝的末路反击,阴谋、较量在此详尽地演绎而出。
  • 九界之王

    九界之王

    九幽至尊在诸天之战中陨落,并且重生到正在被各大名门正派;追杀中的一个小帮派的少主身上,从而开始他的新的逆袭之路;一路装逼,打脸,问鼎九界巅峰宝座,成为万古传诵的传奇人物……
  • 起落唐刀

    起落唐刀

    唐刀飞梭梦幻里,不过一起一落间。流年不复十年剑,空握血刃向谁行?
  • 网王之七年梦

    网王之七年梦

    她是妖,他是人。都说跨物种恋爱是没有好结果的,他们能否打破这个说法?七年前他们携手共度,七年后又能否再次牵起对方的手?七年之痒,七年之殇,七年……那一片紫藤萝依旧还在绽放,那一片罂粟依旧鲜艳如血……
  • 巫道主宰

    巫道主宰

    天地改易,谓之大劫。历劫多幸,夙世善缘。后生旷世安敢望,故事历劫徒能说。历劫而久者,金石之所以贵。历劫之下,度尽诸苦厄。历劫不死的中华文明。
  • 冷血狂少

    冷血狂少

    护短、冷血、霸道、嚣张就是他的代言词!!姜凌天,从天而降的神秘少年。拥有着世人无可匹敌的力量!!从天而降的少年,看他如何称霸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