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35100000001

第1章 少年时代

吴佩孚(1874——1939),字子玉,山东蓬莱北沟吴家村人。

吴佩孚生于前清同治十三年甲戌(1874年),三月初七日,辰时。

父亲吴可成,依靠祖上传下来的安香杂货店,做点小生意买卖,维持生活。这位吴老先生,颇富于国家民族思想,当吴佩孚出世的时候,正值日本明治天皇登基后七年,励精图治,变法维新,亟欲侵夺朝鲜、台湾、琉球;这一年有台湾土着劫杀日本琉球海滩难民的事件发生,日本人乘机挑衅,派兵攻台,明明吃了败仗,反而向我国索偿军费50万两,消息传出,中国老百姓颇为愤慨。可能吴可成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由于潜意识的关系,吴佩孚诞生的那一天,他梦见明朝抗倭名将、民族英雄戚继光到了他的家里,蓬荜生辉,振奋异常;由于戚继光字佩玉,因此,当吴佩孚呱呱坠地,吴可成便以佩为名,以玉为字,给他的二儿子取名佩孚,字子玉。

吴佩孚的母亲张氏,是一位克勤克俭、很有志气的贤妻良母。安香店的蝇头小利,不足以应付小家庭的开销,她白天帮同照料店铺,料理家务,晚上便借一灯如豆,纺点纱来赚两个钱,以此贴补家用。

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叫吴道孚,早夭,因此吴二爷成为吴家的长子。他三岁的时候,光绪二年丙子,添了一个弟弟,名唤文孚。

吴可成夫妇对两个儿子管教很严,尤其是对吴佩孚,因为他是长子,父母寄予的希望很高。可是毕竟家境清苦,两夫妇成天忙于衣食,难免照顾不周,而吴佩孚小时候玩心很重,家里待不住,经常和些小朋友到处游荡,龙神庙、蓬莱阁,都是他们每天必到的地方。

这蓬莱阁是蓬莱县的一大胜迹,坐落在城北丹崖山上,阁之下便是渤海之滨,汪洋万里,惊涛拍岸,极宜于远眺。蓬莱阁建于宋朝治平年间,明朝的参将,清朝的藩王孔有德曾经在那儿住过,阁顶悬有一块大匾额,上书“海不扬波”四字。

由于小时候每天都到蓬莱阁游玩,吴佩孚对那儿的一草一木,非常熟悉,于是在他投身行伍,征战半生,睽违故乡数十年里,他无时无刻不眷念蓬莱阁的景物。当他于民国二十八年被日本人谋害于北平后,他的老政务处长刘泗英,特地为他在四川南川金佛山麓三泉公园,也构筑了一座蓬莱阁,供奉吴佩孚的遗像、楹联,灯火香花,由紫阳、青阳两位羽士,朝夕膜拜,以彰忠烈。刘泗英曾经有记、有诗,常乃德为此还写了一首“湘月词”。

吴佩孚儿时虽然顽皮,但却很能自爱自重,父母也确是欢喜他,所以他不曾挨过打。最重的一次处罚,是因为他在外头玩了一天,实在太疲倦了,忘了洗脚便上床去睡,结果被他母亲发现,把他叫醒过来,端端正正地坐在床上,不许躺下。

长到六七岁了,父亲教他认字、念书,然后送进私塾。蓬莱县学后街地点偏僻,坐落在孔庙和考棚的后头,一排屋子,全是窄门浅户,湫隘简陋,安香店自也不能例外。家里面别说书房,连张书桌也没有,吴佩孚愁眉苦脸,拿着父亲买来的书本,问他母亲说:

“娘,你让我上哪儿去念呢?”

所得到的回答是:“我给你想法子。”

家里有一副大石磨,搁在廊檐底下,吴大娘去找来一块木板,往磨顶上一放,然后双手抱起了吴佩孚,叫他用骑马式,坐好在磨脖子上,就这么样,书桌也有啦,凳子也得嘞。吴太夫人很满意地笑笑,把书本摊开在他跟前,说声:“孩子,你好好儿地念罢。”

这一套特制的书桌和椅子,还有一层妙用,那便是小吴佩孚坐上去以后,根本就别想溜;如欲下地,非得大人把他抱下来才成。

过路的街坊乡邻看见吴佩孚骑在石磨上,咿咿唔唔地念书,吴可成笑容可掬地招徕生意,吴张氏当街坐着,一架纺车;一只小板凳,一得闲便来纺个不停,于是颔首赞许地说:

“唔,这家子人,将来必定发达!”

还没个发达的影子呢,转眼间到了光绪十六年(1890年),吴佩孚14岁,吴文孚11岁,父亲害病死了。剩下孤儿寡妇,哭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家中一文积蓄也没有,吴太夫人又是天生的傲骨,再没有钱也不开口求人,只得草草地营葬。

父亲一死,吴家仿佛栋折梁摧,天崩地裂,店务没人照管,只好让它自生自灭。母子三口生活没有着落,吴大娘便夜以继日地纺纱,丈夫的亡故早已使她哀伤逾恒,心力交瘁,繁剧沉重的家事和工作,更使这位意志坚强的女人形销骨立,健康大受影响。14岁的吴佩孚在这时候变了,他不再贪玩游荡,从此沉默寡言,每天深夜伏在枕上,看灯光闪烁,照映母亲日渐瘦削的面庞,单薄而佝偻的身子,咿——呀的纺车声响和读书声相唱和着,形成他一生最凄怆的乐章。吴佩孚缩在被窝里紧紧咬住牙关,他不许自己哭,但是他已下定了决心。

有一天,他所要探问的事情,终于有了点眉目,于是他秘密地部署妥当,然后兴冲冲地回到家里。吴佩孚蹲在纺车旁边,问他母亲:

“娘,我也去挣钱,帮着养家,可好!”

抬起疲倦的眼睛,望了他一眼,吴大娘说:

“你给我好好地念书,我们这一家子,指望都在你身上咧!”

“娘,我赚钱也是读书。”

“哪儿会有这种好事、”吴大娘头也不抬,“还是等你念好了书,再去赚大钱吧!”

“娘,我说的是真的。”

“我不信。”

“娘,是真的。登州水师营在招学兵,一个月有二两四钱银子的饷。”

二两四钱银子,在当时真是一笔大数目,一家三口省吃俭用,加上吴大娘的纺纱收入,就能有个富余。吴佩孚以为他母亲听了会惊一惊的,哪儿知道,吴太夫人声色不动,只是在说:

“你别胡思乱想啦,才14岁的孩子,人家肯让你去当兵?”“不是当兵,是当学兵。”

“就算是当学兵,你这点年纪也不够呀。”

忽地站起身来,挺一挺胸:

“娘,我生来个子高,就说我18岁,也没人会不相信的。”

定定地看了吴佩孚半晌,吴大娘脱口而出,喃喃自语:

“嗯,这孩子是长得高。”

但是,即使个子长得再高,能够冒充得了18岁,吴大娘还是不赞成吴佩孚进水师营。自从满人入关,多尔衮为了压制汉人习武,惟恐浸假成为反抗的力量,恶意的命人散播“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谣言以来,有清一代二百六十余年,竟然在中国人心目里形成牢不可破的观念。基于此,吴太夫人反对甚烈,同时,她自吴佩孚生下了地,便将一切美好的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不欲吴佩孚啡辍学业。

第一次的请求,所得的结果是严词拒绝,断乎不准。但是吴佩孚实在不忍再看母亲这么样劳苦下去,而且,不论吴太夫人如何焚膏继晷,拼命苦干,手工纺织的收入究竟有限,渐渐地一家三口三餐难继了,吴佩孚觉得自己身为长子,未便袖手旁观。即此,他锲而不舍,再接再厉,一有机会便跟他母亲絮聒不休,后来,他迎合母亲的心意,又一次兴奋不已地跑回家来说:

“娘,我打听得确实了,水师营里的学兵,上课上操,一个星期里面只有两天。”

“两天?”吴大娘的心思,有点儿活动了,出操上课。一个星期只要去两次,一个月充其量也不过八九日,倒有二两四钱白花花的饷银好拿,这个待遇,实在是太优厚、太可观、太划得来。

“一星期去两次水师营,”吴佩孚恳挚地说:“娘,还有五天的时间,我可以继续念书。”

“继续念书,”吴太夫人沉沉地叹口气,“你打6岁起进私塾,九岁就开篇做文章,12岁念完了四书或经,好些个老夫子,都在夸奖你诗跟文章做得好哩。现在你都14岁了,只怪家里没钱,请不老好老师,还让你在私塾里当大学生。这么样继续念下去,我真不知道你能念出什么名堂。”

一听他母亲提起这件事,吴佩孚不禁心花怒放,当时便问:

“娘,你可晓得李丕森李老师?”

“登州府头一位好老师啊!”可见吴大娘平日对这些名师留意得很,“李老师教出来的举人、秀才,好些个咧。你提李老师做什么?”

“娘,李老师答应教我读书呢。”

喜出望外,吴大娘停下手头的工作问:

“你骗我?”

“不,是真的,”吴佩孚忙答,“李老师说,他看中我家贫而好学,书念得不错,诗文也有点根底,他说他要好好地教我。”

“这——”吴大娘立刻便联想起钱的问题,不期然的有些儿踌躇,“我们怎送得起李老师的束修呢?”

“娘,李老师本来是这么说的,只要我肯发奋向上,好好地念书,他念在我们家道贫寒,宁愿分文不取。可是,”一声苦笑,“我也想着这样不太合适。所以我想这么着,先去水师营拿几个月饷,等到明年开春,我们省吃俭用,凑一笔数目,送给李老师当束修,然后我再开始跟他念。娘,你说这样可好严多半是受了儿子能够从名师就读的鼓励,吴大娘很勉强地答应了一声:

“好吧。”

于是,实足年龄只有13岁的吴佩孚,便开始穿上了水师营学兵的军装,一周两次,到营上去上课,操练。他住在家里,饭也是回家吃,月终关饷,他拿到二两四钱白花花的银子,揣在怀中,喜洋洋地跑回家去,双手捧给母亲。自从他13岁开始赚钱养家,一直到若干年后饷银稍有富余,吴佩孚总是一文不花,全数充作家用。

吴大娘嫁到吴家以后,吴家开的那爿杂货店,只有萎缩,从来不见扩充。贱买贵卖,生意来往,通常都是使的制钱,成锭的银子极少过手。如今大儿子才13足岁,便能赚钱养家,而且饷银一拿回来便是成锭的足色库银,第一次从吴佩孚手里接过他辛苦赚来的银两,吴大娘喜得落下了眼泪。

转眼之间就过了年,转眼之间又开了春。有一天,吴大娘换了一身于净衣服,叫吴佩孚也穿得齐齐整整,她取出了封好的一包纹银——三母子勤劳俭省,节衣缩食,攒下来的结果。备几色礼物,这位含辛茹苦的老太太,母代父职,她亲自领了吴佩孚,前去谒见李老师,行拜师的大礼。

李丕森,字汉卿,是登州府的宿儒,国学大师,蓬莱名举人孙丹黻、优贡生温念曾、生员张祚庭等都出自他的门下。当然,尽管这位李老师一生诲人不倦,弟子数以百计,他所教出来最有成就的一位学生,仍还是后来名满天下、叱咤风云的吴佩孚。

刚开始在李老师的门下受业,和他同时执经问义的大学生,一共有三十多位。吴佩孚因为十二岁到十五岁这三年时间混在私塾里白耽搁了,他赶上去念很吃力,兼以他等于是半工半读,因此名列前茅轮不到他的份,再怎么废寝忘食地苦读,他的学业成绩依然平平。

十四五岁的少年,不但自食其力,赚钱养家,而且还能利用学兵的余暇,用功念书。吴佩孚的老师,蓬莱县里有名的李丕森及乡党邻右,免不了要对这个无父的孤儿,刮目相看。人人都在夸赞,吴家那个老二,将来准有出息。

因此,吴佩孚15岁的时候,便有人来登门提亲,说的是王家的姑娘,门当户对,年貌相若,吴佩孚也曾看见过她。当他母亲征询他的意见时,他本来觉得15岁订亲未免太早,但是他想起了一点,母亲年纪渐渐地大子,又要操持家务,又要从事纺织,实在是太辛苦。自己早两年成亲,新媳妇进门,可能会成为母亲的帮手.从这个角度设想,吴佩孚无可无不可地应允了这门亲事。

然而不幸得很,王家姑娘还没有过门,两年后,吴佩孚18岁,他的未婚妻便一病不起,吴佩孚是饱读经书、讲究五伦八德的人,他尽心尽礼地办了丧事,并且把这位王小姐归葬吴家的祖坟。

22岁的时候,吴佩孚考中了进士,可惜的是,就在这一年,他染上了吸食鸦片的嗜好。那时在吴佩孚的家乡开烟馆的都是有钱有势的人。

其中最有势力的一家叫翁钦生,以经商起家,其分店远及东三省一带。朝内有人做官,他本人与地方官府亦通声气,府城里视为一个了不得的人物。那时烟馆林立,其中有“雅座”与“普通座”之分:雅座是单房,炕上铺着大红毯,是留给特权阶级客人享受的。那时不论富翁或穷汉都不喜在自己家里开灯,往往呼朋引类到烟馆里抽得满屋子乌烟瘴气,认为不如此不算过瘾,颇像近年来北平及广州人坐茶馆的风气。吴秀才属于穷汉一类,只能在“不雅之座”行走,不敢与八大家并肩而坐。

一天,吴的烟瘾发作,一足跨到烟馆来,因“不雅之座”客满,乃与店伙商量,想在雅座内借抽几口,抽完后马上就走。店伙泛着一双白眼说,“雅座有是有一间,翁爷独个儿躺着打瞌睡,可是咱们不敢让你拼进。”吴连声说:“翁爷是熟人,我过过瘾马上就走,让我自己和他商量。”

吴挂着一副笑脸走进了那间雅座。翁只微睃了一眼,懒懒说道:“老二干吗?”吴委婉地说明来意,翁“呸”了一声,把脚伸直用力一踢道,“滚!”

吴一言不发,低着头走了出来,店伙们报以轻蔑眼光。

除“八大家”之外,登州府着名人物还有所谓“九虎”,是指一群兴风作浪的讼棍,大概都是些穷而无赖的不第秀才,官府视为败类,“八大家”对之亦有三分畏惧,正合着“阔佬怕光棍”的一句老话。一天,这个“不第秀才集团”来了个请求入盟的正式秀才,大家认得是吴老二,问他:“干吗要加入?”吴重重地吁了一口气,把烟馆受辱的事述了一遍,请大家想主意代打不平。这些人都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汉子,岂有袖手之理?他们都拍着胸脯说道,“好吧,咱们等着机会,让那个狗杂种知道厉害!”

事有凑巧,翁老太太做寿开堂会,满城官员无不登门拜贺。吃完了寿筵,男女宾分坐两壁听戏,正听得津津有味之际,十虎假“拜寿”为名闯入临时剧场,演了一幕“大闹天宫”的怪剧:向女宾做尽种种丑态,吓得她们没命乱窜。气得翁圆睁怪眼大呼道,“来呀,快把这般痞棍绑到知府衙门去!”

秀才造反不过那么一回事,怎当得如狼似虎的豪奴,十虎俄然变成了十只老鼠——抱头鼠窜而出。吴老二溜得快,做了漏网之鱼,同伙中有几个做了瓮中之鳖。翁打听得祸首是吴,嘱托府尊指名拿办,吴在故乡不能安身,仓皇逃往北京。茫茫然又像丧家之犬。吴在旅途中想着:“劣绅诚然可恨,大烟尤为败国亡身的媒介。”他从此恨劣绅,同时把大烟当做了终身之敌。

同类推荐
  • 风情动春秋:传奇女子

    风情动春秋:传奇女子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犹如一座巨大的宝库,记载着炎黄子孙创造历史、改造世界的辉煌业绩,同时也演绎着如歌如梦的天地玄妙。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既有帝王将相,又有风流才女;既有民族英雄,又有汉奸败类;既有文化名人,又有商贾巨擘。他们或指点江山,叱咤风云;或金戈铁马。纵横千里;或美艳绝伦,万古伤心;或洛阳纸贵,教化万民;或遗臭万年,流毒四方……这些历史人物的人生经历。既向读者展示了他们的品格和韬略,又引起了后人的沉思。
  • 糊涂百年:郑板桥传

    糊涂百年:郑板桥传

    作家忽培元,能文能诗能画,与传主有心灵契合,故下笔如有神。本书着重刻画了传主的耿耿风骨和多方面才华,从社会历史和人物关系中,注重细节的递进和语言的文学情味。清代乾隆年间,“独领明月清辉”、人文荟萃的扬州,画坛中八个画家横空出世,一扫画苑中的陈腐气息、匠人气息,作品张扬个性,无论是画山水、人物,还是花卉、虫鱼,均与前人迥异,让世人惊骇,惊叹出了“扬州八怪”;而“八怪之首”,就是郑燮,字板桥者。此人不仅在三百年前,以他特立独行、别具一格的字画、诗词——尤为道情十首,名重当世,即使三百年后的今天,以他的画竹,及含义无穷的“难得糊涂”的四个大字,几乎家喻户晓。
  • 导演冯小刚自传:我把青春献给你

    导演冯小刚自传:我把青春献给你

    本书是导演冯小刚唯一的自传,也是迄今为止演艺界人士中最为成功的一部自传。书中呈现了一个执著于理想的“苦孩子”步履维艰的奋斗史。作者冯小刚既不作任何姿态也不戴任何面具,坦诚写下对青春往事的回忆,对中国电影的坚守与反思,对母亲妻女的感情。《编辑部的故事》《甲方乙方》《一声叹息》《手机》,这些牵动着全国人民记忆的影视作品,冯小刚亦原原本本记录了它们不为人知的诞生历程。而他与王朔、刘震云、姜文、葛优、陈凯歌、陈道明等大腕儿的独特交情,也带着强烈的冯氏风格,连珠妙语跃然纸上,甚是精彩。
  • 东汉那些事儿1

    东汉那些事儿1

    本书叙述了放牛娃刘秀到皇帝刘秀这一传奇转折的全貌,带你走进一个混乱、杀戮、血性但充满希望的历史现场。西汉末年,王莽专政,民不聊生……
  • 中国十大文豪——曹雪芹

    中国十大文豪——曹雪芹

    曹雪芹(?—1763,一作1764)清代小说家。名,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祖上为汉人,其远祖曹彬是宋代开国大将军。曹彬生七子,其中一支后来移居辽东。曹雪芹先祖世选(又作“锡远”),约在明万历年间被满军俘虏,做了奴隶,不久就跟了多尔衮,属满洲正白旗,后称“上三旗”包衣人(包衣,满语译音,即奴才)。
热门推荐
  • 老婆大人,求原谅

    老婆大人,求原谅

    老婆,你在娘家吗?我今晚去接你吧、、、、、、、、不用啦,你去找你的红粉知己吧,我也去找我的蓝颜知己啦、、、、、、、
  • 邪异倾世太子妃

    邪异倾世太子妃

    21世纪的古武少主穿越到草包身上会有怎样的奇遇?欺她人死,污她人瘫,翻手覆云,只手遮天,看似懒的她,实则腹黑无比,且看她如何华丽蜕变,高贵、冷魅、霸道的男主艰辛的求妻之路就此展开,两个同样腹黑的人,会发生什么呢?请关注邪异倾世太子妃!
  • 美食美色

    美食美色

    星级大厨一朝穿越成了穷人家的丫头,家徒四壁,作为穿越人士的她撸起小袖管儿带领全家人致富,日子好了银子多了上赶的奇葩亲戚极品邻居也多了.管你三十六计七十二变的,凡是阻拦她米锦儿好好过日子的人那就都等着瞧。
  • 双面千金的拽拽爱

    双面千金的拽拽爱

    她,夏芭比,世界首富的女儿,打架,闹事,逃学就是家常便饭,没有一所美国贵族学校能容下她,无奈之下去了中国的华尔斯贵族学院。欧卖瓜的!这么可爱的正太娃居然是她的小男佣?“孩子,你有没有成年?”夏芭比弱弱的问道,使用童工可是犯法的!得知他18岁之后,依旧很是怀疑,虽然不是她不是色女,但也没那么善良,那么可爱柔弱的小正太,她怎么会下得了手呢?第一次情愫荡漾开后,居然反遭拒绝。好哇!不从了我,你就别想好好过日子!
  • 任你怎样我冶喜欢

    任你怎样我冶喜欢

    在生活当中,我是一个非常迷信的人,当然,爱情里我也一样,我一直相信有前世今生,也许有些人一辈子都不会碰出爱情火花,即使她们住在一起,也会视同路人一样,恰恰有一些人第一次见面,就会像两块燧石相撞一样,擦出爱情火花而后一拍即合,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 旋风少女七号

    旋风少女七号

    看见没人写七号,就写了,第一次写,希望有人看。
  • 萌宝有旨,少主放开我妈咪

    萌宝有旨,少主放开我妈咪

    父亲突然离世,未给她留下半句遗言,在她最迷茫的时候。“妈妈,不要丢下我!我很乖!求求你,不要丢下我。”一个眨着水汪汪的大眼睛的小盆友拉着她的衣角,无助地喊道。她看着这个很萌很讨人爱的小萌物,他是谁?未婚的她带着一个小孩,在舆论压力下,她只能带着萌宝离开,展开一段不一样的生活。“月儿,即使你逃到天涯海角,也逃不出我的手掌心,你就认命吧!”他霸道地看着她道。听到男人的话,她调皮地一笑默默的在心里说道:“南宫,其实那个逃不出手掌心的人是你!”
  • 重生在童年

    重生在童年

    夜深人静的时候,穆棉淡淡地回顾着自己的人生,上天只是打了个盹,并没有真的遗忘她,当了一辈子可怜虫的穆棉重生在自己的童年……这一回,她要努力活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
  • 宫妃斗:纯情帝王迷糊妃子

    宫妃斗:纯情帝王迷糊妃子

    她是一个普通的二十一世纪迷糊丫头,好死不死的也穿越了。可是,为什么她穿成了一抹游魂?而且是一个任谁也看不到的游魂!孤独的滋味,吞噬了她的心,直到……虾米?!这个小婴儿能看到她?可是不能听懂她说的话?哦,也对,他还不会说话。本以为,日子可以这样平凡,又不平凡地过下去,自己可以没事捏捏小孩的胖脸蛋,吃某人的豆腐也不会被人知道,可是……命运始终弄人,凡尘太多繁华,阴谋诡计常现,她此时此刻看得心惊肉跳!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实用奇方名药

    实用奇方名药

    中国医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偏方、验方、秘方都是这个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的历史悠久,内容浩瀚,包含了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丰富经验,闪烁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为炎黄子孙的繁衍昌盛发挥了重要作用。偏方、验方、秘方流传于民间,它对疾病的防治作用不可忽视,有时甚至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疗效。